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评论资料

广播电视评论资料

广播电视评论资料
广播电视评论资料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广播电视媒体就新闻事件或者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观点性广播电视文体

播电视评论:两种理解

1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特点、优劣或者对于广播电视本身功能角色价值的评论语言、评论意见和评论文章(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评论——媒介批评)

2由广播电视媒体制作和发布的、存在于广播电视平台之上的,以提供意见、分析、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评论类节目

(使用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评论——评论类节目)

广播电视评论学的研究对象

1.本体论: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特点、地位、作用等。

2.创作主体论:评论主体是谁?个人还是团体?真实的还是抽象的?

3.对象论:哪些领域适用于广播电视评论

4.创作论:选题、立意、结构、论证、语言

5.文体论:哪几种主要存在形态

6.媒体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报刊评论、网络评论的异同

6.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受众心理、社会思潮与舆情、媒介环境变化

7.历史论:广播电视评论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历史演变轨迹。

广播评论主体地位的确立

早期对于报刊评论的依附关系

80年代的独立与成熟

今日特征:直播式热线评论占主流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位和任务

寻找合适的生存空间

寻找合适的心理占位

寻找合适的内容成分

寻找合适的外在形象

寻找合适的资源和优势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征

1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结合

2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的结合

3一般性评论与深入解读相结合

4广播电视自身特点的渗透和落实

广电评论的第一要义:平等交流

1.平等:没有训斥,也没有献媚;不拿腔拿调,也不卑躬屈膝

2.平静:犀利的洞察力、流畅的节奏、稳定的情绪控制

3.平视:尊重观众,也尊重你的受访对象、记录对象甚至是揭露和批评对象

4.平实:感情真实、内容厚实、细节详实、手法朴实

广播电视评论的一般特征:

1强烈的新闻性:信息含量和思想含量

2论述的时效性:评论相对报道来说有滞后性,但这种滞后性不能太久

3.评说的特指性:这场评论是基于什么而作的,针对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文体的政论性:(1)着重于阐述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从思想、文化、政治、社会学或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问题

5论证的逻辑性:寻找内在线索和理路

广播电视评论与报刊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早期的直接依附关系

共通性:新闻性、时效性、政论性、逻辑性、批判性等价值尺度、文体风格和精神气质

差异性:评论体裁、媒介属性、媒体特征、节目要求

报刊新闻评论的类型

社论

评论员文章

特约评论员文章

短评

编者按

专栏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的几种模式

深度采访式:有事实有意见

说新闻式:用个体评述带动新闻播出

沙龙式:专业性群体讨论

家常式:随意性群体讨论

能指和所指

能指:表意符号;所指:表意符号所隐藏的涵义

能指和所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受众的解码能力和解码思维

广电媒介的能指和所指:声音、图像、语言

创新性:血拼、秒杀、萌、高冷、躺枪、逼格;弱爆了,叼炸天,路转粉,怪我咯,心好累恒定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质我之爱兮,迫我别离;明汝之诡词兮,泫而泪泣

受众差异(与报刊评论相比)

1数量大

2文化层次差异大

3整体阅读能力低于报刊

4心理卷入程度低,往往处于半接受状态

受众差异(与其他广播电视节目比)

1数量相对小

2文化层次和整体阅读理解能力相对高

3心理卷入程度也是电视媒介里较高的

4趣味性相对较低

广播评论的基本特点

1短小精悍

2深入浅出

3稀释抽象内容

4讲究说理艺术

电视评论基本特点

1声画同步

2声画结合

3声画互补

广电媒介特点与评论符号系统

任何媒介都需要特定的符号系统来承载

任何符号系统都具有自身的特性

符号特性决定传播效果及传播活动的适用范围

广播的传播方式(四个环节)

1采集、编辑、加工、制作(内容的生成)

2广播信号的发射和传输(内容的输送)

3听众通过设备终端收听节目(内容的接受)

4听众的反应和回馈(内容效果的释放和反响)

广播的传播优势

1迅速及时

2覆盖面广

3受众广泛

4伴随收听

\5声情并茂

广播的传播劣势

1转瞬即逝

2选择性弱

3不易贮存

电视传播手段

(1)电视图像:记录于电视屏幕框架中的动态影像(2)电视声音:语言、音乐、音响

3)电视文字:直接以文字形式呈现在画面上

电视传播优势

1.形象、直观、直接,强烈的现场感

2.内容及表现手段的丰富性

3.“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性质

电视传播的负面效应

1.可视性的增加意味着可想性的减少

2.活动画面自身的局限(视觉叙事自身的局限):面对抽象性、理论性事物,面对内心世界的无力感

3.社会化负面功能“自律瓦解与他律畸形”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形态

理想的结构,是评论节目进入黄金时段并成为衡量广播电视制作机构声誉和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志

人文意义、媒介意义、社会意义的多维满足

今天的媒介进入一个资源垄断的时代

报道与评论同步进行

1来自现代传媒技术条件的保证

2采访与调查的观点展示

3话语与表达的多向互动

4内容与形式的个性呈现

广播评论三大类

谈话体评论

口头评论

录音评论

电视评论四大类

现场直播评论

画外音评论

口播评论

纯画面评论

评论的对象:人物

可看性依次提升:理、事、人、情

传统: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现在:节目事件化——事件话题化——话题争议化——争议传播化

什么是新媒体?

1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2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3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

新媒体的“新

1原来不是媒体的东西变成了媒体的组成部分:手机

2原来就是媒体的东西找到了新的媒体生态:数字电视

“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数字化的核心:可无限度复制、可无限期保存、可无限量散播

受众的地位和职能变化:

同步扮演传者和受者

零门槛:注册一下就能加入

即时性:想到什么就可以发声

海量性:谁的声音都能听到

超文本:不一定要写文字,可以拍视频、传语音、用表情

电视的反击

资源垄断

意见提供

装置创新

创意反转

新媒体评论特征

更强调时效性

跳出传统写作模式

评论散滥化

撞车和雷同现象严重

网络新媒体的核心逻辑:

从视觉化到碎片化

从收视率到点击率:标题党大行其道

电视评论节目策划和选题

策划的涵义:关于未来的节目面貌,做当前的决策,作为整个制作过程的参照,和资源配置的依据

新闻策划的背景:信息爆炸、观众分流、播报主体多元

新闻策划的实质:选题

选题:评论对象和评论范围

1评论对象大于评论范围:政策面的、宏观的评论

2评论对象小于评论范围:具体的、典型事例

3评论对象和评论范围大体相当:就事论事

选题的思维方式

提炼与转化:

从具象的生活提炼出抽象的选题,从抽象的选题转化为具象的内容

从个别的事件总结出一般的规律,从一般的规律指导个别的事件

选题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媒介个性

栏目个性

时效性

选题的几个特殊要求

聚焦论点

研究角度

调门平实

突发性事件评论策划

策划:建立一种可控性

突发:不可控性

围绕突发事件的策划:不可控中强行找到可控

什么是突发事件?

1无法预先掌握;

2生成速度快;

3能引起人们关注和兴趣

自然性突发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社会性突发事件:有人的介入,但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

突发事件特点

时效性超强

不确定性极大

影响面很广

争议点很多

突发性事件报道评论形态

即时性报道评论——系列追踪报道评论——终结式(总结式)报道评论三位一体依次递进即时性:第一时间、最快速度

系列追踪:过程展现、后续问题的解惑、人物刻画的深入、更多影像资料的传回

终结式:感性总结、理性总结和延续性、展望性总结

突发事件报道评论原则

及时透明原则和信息至上原则

适度节制原则和最小伤害原则

人文关怀原则

信息择取过滤原则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体分类:

电视短评、述评结合类、对话式评论、辩论式评论、读报式评论、讲述式评论和调查式评论

电视短评

电视评论最早的形态

配合重要新闻消息,作为附加物播发

灵活多变、名目众多:编前话、编后语、编者的话、本台评论

短评

作用:对刚刚报出的消息或将要报出的消息发表议论、表达观点,向观众解释其意义、价值、影响、重要性、启迪和背后的本质

缺点:缺乏形象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难以完成拓殖

特殊形态:本台评论、特约评论员连线评论

述评式评论

内涵:评论和叙事相结合的评论方式

理想状态:观众在对“述”的观看中形成自己的判断

组成方式:可以先叙后议、可以先议后叙、也可以夹叙夹议

特点:纪实性、形象性

对话式评论:

言论取代画面,成为真正的节目核心

在对话交流中用语言直接发表议论、表明观点、解析事件

访谈制和评论员中心制

对话式评论节目特点

以观点解析为主体、思辨性更强

以对话讨论为传播方式

依旧追求时效性

参与度高

对话式评论形态:

家常式:一种近似私密空间内朋友闲聊式的评论

沙龙式:公开的演播室、多方参与、不同意见汇总“公共场合自觉”——所有人都呈现出一种非私人化的状态

辩论式评论节目

言论和观点为主、多人参与

有明确的对立观点设置;有正反双方有不同见解

典型:《时事辩论会》、《一虎一席谈》

辩论式评论节目特点

意见表达甚至是意见压制构成主体

观点更加多元化

选题具有可争论性

观众参与度高

表现手法多样

读报节目

一种媒介联合时代的新型评论节目

一种观点泛滥时代的择取、归纳、挑选、总结

1信息量大

2个性传播

3媒介整合

逻辑思维的四个规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个概念和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不能任意变换矛盾律: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充足理由律:

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判断确定为真时,必须有充足理由。

新闻评论中的逻辑推论形式

直接推理:一个直言判断换一种说法和顺序,构成下一个直言判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不怕实践检验的)

演绎推理:通常所说的三段论两个性质判断含有一个共同项,导出下一个新的结论

归纳推理:几个个别知识性前提的整合,推出一个整体知识性结论

(奴隶社会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封建社会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资本主义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人类历史的本质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类比推理:两个事物属性相同或相近,由其中一个的某个特征推导出另一个的某个特征

新闻评论常犯的逻辑错误

以偏盖全:不充分的、局部的证据得出整体结论

推不出:给出的证据能够支持某种结论,但是不能支持你想要证明的那个结论

假性因果:把时间上的继起性等同于因果性

类比失当:寻找到的例证物与论证物存在明显差别

诉诸权威和诉诸公众

虚假两分法: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项,其实完全可能有第三条路

用同情换正确

新闻评论的论证结构:论点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总论点:评论中全部观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主创者需要全力说明的总主张、总看法

分论点:为了更好地阐明总论点,从几个方面或层层深入地来论述,提出一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总论点的从属论点

新闻评论的论证结构:论据

论据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事实性论据(表述事实的判断)和理论性论据(表述客观规律的判断)

论证: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立论

例证法

引证法

比较法

喻证法

论证方法:驳论

驳论点:对方的错误来自于概念模糊、判断错误

驳论据:对方引证虚假、或者引证不足

驳论证:对方论证方法有逻辑错误

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

广义的语言:一切表意符号体

狭义的语言:人所使用的文字交际工具

语言是评论类节目主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表述方式

几种广播评论节目的语言要求

时政类广播评论:规范、精炼、易懂、饱满

情感类广播评论:轻、细、亲、软

专业类广播评论:深浅得当

广播评论节目的口语化尝试

口语化是广播新闻评论传播的要求

文字评论稿的口语化:少用虚词、关联词;少用单音节词;区别使用同音字

口语化环境的塑造:化长为短、化刚为柔、化深为浅

电视评论的语言:声音

风格即人

大众化的语言——通畅

吸引人的语言——文采

平等的语言——软调

电视评论的语言:文字

标题文字:简、短、明、白

字幕文字:

解释性字幕和译注性字幕

广电体育评论的涵义和功能

涵义:评论员综合运用声音、画面等手段,对体育领域中的比赛、热点问题及与体育领域相关的最新事实变动,向一定范围内的受众作出介绍、发表意见、表明态度、说明背景

功能:

1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作出分析和评论

2对赛场各个方面情况及各种背景信息作出解释和评点

3对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信息的讨论

当专业性成为普及性

1请更专业的人帮忙:双解说员制

2说其它的非专业话题

3自嘲化:索性将“不专业”作为卖点

当下体育评论的特质

文学性

娱乐性

情感性

规定性

体育评论员的角色变迁

广播时代:事无巨细的现场还原

电视时代:场景叙述让位于理性分析和意见表达

全媒体时代:专家型解说

当前体育评论的缺点

知识上的硬伤

语言表达能力缺陷:

滥情化和偏向化

过度娱乐化

宿命论

三种语体

书面语:骁将郑智带球急进,连闯三关,虚晃一枪,横拨禁区,说时迟那时快,这边厢李金羽拍马杀到,凌空拔起,皮球直挂网角

口语:郑智真叫一个快,你看他左一晃右一晃,硬是连过了三个人,嘿,看这个下底传中,落点太好了,李金羽不等球落地就下趴身体一个鱼跃,人都差点飞进网窝,绝了!

专业谈话体:郑智充分利用自己动作频率快、行进间结合球技术好的特点,在边路突击连过三名防守队员,急停,传中,李金羽到位了,鱼跃冲顶,守门员扑救不及,球进了,绝对意义上的死角!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1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1.广播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节目定义 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主持形式和播出形式他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2)广播电视节目的三个层次: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①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 ②一个节目: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时链,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 ③一次节目: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它是节目历时链的具体环节,属于整个栏目的基础层次。而作为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的一次节目,本身也是完整的微观系统,往往包含着一系列下属概念,如报道形式、样式、体裁等。 这三个层次以统辖——隶属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台的有机节目系统。 如果一个台有几套节目,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几个节目在播出,这些节目之间又形成了共时链的关系。整个系统形成了梯级构建。 (3)广播电视节目分类 ①内容性之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②内容构成、组合形式分: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性节目。 ③播出方式分:直播节目、录播节目。 ④按播出时间分: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 ⑤播出次数、内容关系分: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1)广播的传播特点: ①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②听众广泛,覆盖面广 ③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⑤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新闻评论 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在内各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体裁,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作为新闻宣传的两种重要手段之一,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相互配合,不可或缺。但它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是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是对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新闻评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其次是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物的需要,即以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为目的;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议论,提供或阐发某种意见和观点,满足受众思考与认识客观事物的需求,即以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为目的;再次是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行报道,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议论;新闻评论讲求“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表明态度和看法。 新闻评论对新闻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可以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深化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广播电视媒体就新闻事件或者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观点性广播电视文体 播电视评论:两种理解 1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特点、优劣或者对于广播电视本身功能角色价值的评论语言、评论意见和评论文章(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评论——媒介批评) 2由广播电视媒体制作和发布的、存在于广播电视平台之上的,以提供意见、分析、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评论类节目 (使用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评论——评论类节目) 广播电视评论学的研究对象 1.本体论: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特点、地位、作用等。 2.创作主体论:评论主体是谁?个人还是团体?真实的还是抽象的? 3.对象论:哪些领域适用于广播电视评论 4.创作论:选题、立意、结构、论证、语言 5.文体论:哪几种主要存在形态 6.媒体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报刊评论、网络评论的异同 6.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受众心理、社会思潮与舆情、媒介环境变化 7.历史论:广播电视评论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历史演变轨迹。 广播评论主体地位的确立 早期对于报刊评论的依附关系 80年代的独立与成熟 今日特征:直播式热线评论占主流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位和任务 寻找合适的生存空间 寻找合适的心理占位 寻找合适的内容成分 寻找合适的外在形象 寻找合适的资源和优势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征 1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结合 2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的结合 3一般性评论与深入解读相结合 4广播电视自身特点的渗透和落实 广电评论的第一要义:平等交流 1.平等:没有训斥,也没有献媚;不拿腔拿调,也不卑躬屈膝 2.平静:犀利的洞察力、流畅的节奏、稳定的情绪控制 3.平视:尊重观众,也尊重你的受访对象、记录对象甚至是揭露和批评对象 4.平实:感情真实、内容厚实、细节详实、手法朴实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重点

1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电视新闻学:既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广播电视学的一个分支,是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 3录音通讯:对最突出,富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事物进行的重点报道,报道性与描述性相结合的广播形式,由记者叙述,人物谈话或对话,现场音响剪辑组合而成。包括录音人物通讯,录音事件通讯,录音工作通讯,录音概貌通讯。 4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 5纪录片: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艺术,它的本质是视听形象的纪实性。纪录片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纪实性,随机性 6广播电视报纸的优势? 广播:首先,广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其次,多语种广播,针对性强。第三,成本低。第四,接收方便。 电视:视听结合传达效果好,纪实性强、有现场感,传播迅速、影响面大,多种功能、娱乐性强。报纸:1、传播面广。报纸发行量大,触及面广2、传播迅速。报纸一般都有自己的发行网和发行对象,因而投递迅速准确。 3、具有新闻性,阅读率较高。报纸能较充分地处理信息资料,使报道的内容更为深入细致。4、文字表现力强。报纸版面由文字构成,文字表现多种多样,可大可小,可多可简,图文并茂,又可套色,引人注目。5、便于保存和查找。报纸信息便于保存和查找,基本上无阅读时间限制。6、传播费用较低。 7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的发明,电子媒介的产生,计算机的发明。 8新闻规律的涵义 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9新闻双重价值律的标准 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10新闻双重价值的判断 11新闻宣传价值的几点要素 第一新闻报道与党中央的思想政治路线保持高度的一致,无条件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前提)第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构思,要从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考虑,对党的事业负责和对人民利益负责是一致的,需要有长远观念与全局观念。(过程)第三新闻报道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提倡还是反对,都要考虑报道的社会影响和效果。(效果)第四宣传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片面性,表面性与绝对化,防止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思想观念与方法的侵蚀(方式)第五注意保密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那三个? 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 13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党性原则。二真实性原则。三思想性原则。四社会效益第一原则。五为受众服务原则 14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共性? 一传播对象的广泛性(直接,费用低,文化程度要求)二传播顺序的制约性(线性,与报纸网络相比)三传播信息的多元性(全方位信息——主信息之外的现场音响,画面)四传播过程的参与性(心理介入和亲身介入——人际交流的画面)

新闻评论讲义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编辑部或作者个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的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指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做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2、论理的思想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说什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它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素 新闻评论本质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构成。 1.论点:也叫立论,是作者提出的基本主张或重要观点,可以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两种,在一篇新闻评论中,总论点是作者对某个新闻事件总的看法,所以必须要有。而分论点是为了把总论点论述清楚而进行分条阐述,看生可以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分论点可有可无。论点提取的几大要求: (1)论点要正确 意思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评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枉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意孤行。(2)论点要有针对性 由于考试时间有限,且有字数要求,所以要有针对性,一针见血,直切主题。 例如每年公务员报考热,但弃考十分严重现象。原因何在?考生在提炼论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提炼出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谈谈公务员体制改革问题;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以及现代年轻人的正确的择业观的问题,才会具有针对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2021021617271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电视镜头的摄制 1、画面的视觉要素 电影、电视中画面的视觉形象,由下述五种基本要素构成: 一、人物 二、环境 三、事件 四、光线 五、色彩 2、镜头画面的安排 镜头画面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画面的主体 二、艺术地处理陪休 三、环境的烘托作用:在环境中,处在主体前面的对象称前景处在主体后面的对象称背景. 前景:大都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它成像大,色调深,在镜头画面上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拍摄时使用广角可达到此种效果) 3.加强画面的概括力?把要表现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安置在前景位置上?加强画

面的概括力?如:描写战争的镜头中,背景为横七竖八的尸体,主体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背景是硝烟冲天的战场。这样的安排,把战斗的艰苦和激烈的充分反映出来。 4.给观众以主观地位感?如:用门、窗、栏杆和建筑的一角,飞机翅膀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为前景,让它们在画面占有较大的位置,可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加强装饰美,产生均衡感。背景:一般安排在主体的背后,背景的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1.选取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以利于交代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2.力求简洁,画面不能显得凌乱,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 3.力求得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主体感,加强主体的视觉力度。 四、空白和均衡 空白:影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由单一色调背景组成的部分,称之为空白。它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空白可以起到下面作用: 1.突出主体 2.创造意境 3.组织呼应关系 4.留下活动的余地 均衡: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画面的均衡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意违反均衡性要求,使画面产生一种动荡感,以达到一定的艺术目的。 3、景别的划分和作用 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大特写 一、远景:展示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规模和气势,或者,表现大环境下主体的活动情况. 二、全景: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主体在该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主体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 三、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并配合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

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

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简答题题库

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简答题题库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答: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 (1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2 )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 (3 )广播电视新闻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 (4 )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 (5 )受众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 答: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 (1 )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 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 (2 )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 (3 )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 (4 )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

答: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以下几 项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 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 (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份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品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 (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随时 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是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 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 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 (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 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

08-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

电视节目的 主要类型 中国电视观念的沿革 电视纪实观念 电视栏目化观念 电视谈话观念 电视直播观念 电视游戏娱乐观念 电视纪实观念 《望长城》 十二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 主持人沿着长城遗址走,长镜头始终跟随着主持人,考察长城修建、变迁,以及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长城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长城与当今自然生态及人口迁徙变化的关系等等。 全片不仅考察了长城本身,更多的还表现了长城遗址沿途人民的生活状态,《望长城》的纪实风格,对以后电视片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此很多人将它当成中国新纪录片的开端。 与传统电视专题节目的比较 从主题先行到主题后行 由摆拍到跟拍 从纪录结果到纪录过程 从抓取情节到抓取细节

电视栏目化观念 《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这个45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经过2000年11月27日的一次大改版,《东方时空》从45分钟扩为150分钟,以演播室为调度中心,用直播方式将新闻、实用资讯、新闻专题等诸多内容有机串联,更加突出信息的时效性和服务性,还推出了《东方时空》所独有的周末版节目,构成浑然一体的大型早间新闻杂志型节目,被兄弟媒体评价为“中国新闻晨报”,中国“新世纪传媒新动向的代言人”和“电子媒体发展的趋势”。 2001年10月,《东方时空》再次改版,将新闻及资讯节目分离出去,在保留原有的《东方之子》、《百姓故事》、《世界》、《纪事》各子栏目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子栏目《时空连线》。 2004年9月1日,《东方时空》移师晚间黄金时段,联手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推出晚间强档新闻版块。面对难得的机遇和空前的挑战,《东方时空》要以新的起点,新的面貌,新的高度打造电视新闻杂志第一高度。 黄金时间的《东方时空》继续坚持其一贯的主流性和新闻性,坚持对新闻事件和人物进行全面、深度、个性化报道,在原有的各个版块基础上,新增《时空看点》、《时空调查》和《媒体观点》三个新元素。整合后的《东方时空》将实现各部分弹性互动,风格更加一致。 《时空连线》——第一时间直击新闻事件,为观众带来快速深入的现场报道。我们的目标是成为CCTV当天国内重大新闻最权威、最及时的专题报道窗口。 《时空看点》——纵评天下事,为您带来当日热点新闻最快的评论和分析。 《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探求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努力在中国主流媒体中创造更真实、更开放的谈话空间,力图为当代中国留下一份珍贵的口述的历史。 《百姓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镜头记录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关注处于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您共同分享人生。 《时空调查》——聚焦社会热点,关注观众反馈,用数字表达观点,用数字解读国计民生。 《媒体观点》——汇聚百家之言,展示各方观点,全方位解读社会新闻热点,为您提供观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教学内容】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稿的具体分析,让学生熟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掌握广播新闻评论的要求和电视新闻评论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视新闻评论和广播新闻评论的兴趣,通过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自身的写作修养。 【教学重点】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难点】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试听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这次我们将要探讨新闻评论尤其是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的写作技巧。 ●新授知识 一、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 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才能称作新闻评论。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是新闻评论的四个基本要求。 (一)新闻性 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的一个根本属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说的是评论与新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依托新闻论理,直接评述新闻、点明新闻价值、补充新闻不足、阐明新闻意义、深化新闻主题、加重新闻分量、扩大新闻作用等几个方面。 新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必须趁热打铁,具有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的现实”,它以迅速及时地评述最新事件、阐明真理、指导舆论见长,以提出和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取胜,致力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趁热打铁。 另一方面,必须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要求针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问题来发表意见和主张,评论对象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所揭示与促使解决的问题,都应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得到解释的问题。讲究“对号入座”、一针见血,切忌隔靴搔痒、无病呻吟。 (二)社会性 1.新闻是社会变动的产物,新闻评论自然也是社会变动的衍生物。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学习笔记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电视传播符号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 电视影像特征:1.再现性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象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显示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电视影像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2画面构图3光线4拍摄角度5运动镜头6景别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1.易于接收接收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广播优势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广播劣势1.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优势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3时效性强 电视劣势1不易保存2选择性差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叫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时间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涵其中的典型意义。 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 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拨出方式。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书

节目策划书 节目名称:时事追击 节目类型:新闻资讯 播出时段:每周四中午 12:00—12:40 节目内容:本周头条、校园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 节目版头:掌握时事动态,聚焦热点新闻,每周四中午12:00,时事追击 第一板块:本周头条 3分钟 版头:本周头条,为你盘点一周内热点新闻。 聚焦一周内最新最热、受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以国内外时事要闻为主,也可以是有关高校的重量级消息,宣扬正义,提醒同学们关注大事。 第二板块:高校快车 7分钟 版头:高校信息,一网打尽,最新资讯,尽在高校快车。 搜集广州主要高校的最新动态,播报有关其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消息,或者校园内的新人新事,使同学及时了解校园动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第三板块:国内新闻15分钟 版头:关心国家大事,评析热点新闻,国内新闻 评点一周国内要闻,从省内到国内,包括时政、经济、科教、文娱、社会等各类新闻,既有大量的消息类新闻节目,也有深度报道评析类节目,时政新闻强调权威观点,经济新闻强调宏观举措与群众利益,科教新闻强调最新成果与群众生活,文化新闻强调高雅品位与群众普及,社会新闻强调客观报道与引领群众。节目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第四板块:国际新闻10分钟 版头:聚焦全球资讯,世界尽在眼中,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栏目,报道一周焦点国际时政新闻事件,重大国际社会事件,以及有世界影响力的消息报道。结合国际新闻热点话题向听众介绍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旅游等发展现状,为听众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Ps:可在适当时间增加特别板块,如聚焦两会、世博动态等热点新闻。 节目目标:贴近生活、贴近听众,力求以快速、权威、大范围的特点为校园听众梳理最新发生在校园、广东、中国乃至全球的新闻,作为唯一一档新闻专题节目,使在校大学生了解时事,作为新闻性质的节目,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

广播新闻评论例文

广播新闻评论 例文阅读: 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 今年5月1号起,正式生效施行的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对“醉酒驾车”和“违反食品安全”的惩处都前所未有的加大力度,两者都是“只要有行为、不论结果”都将处以严厉的刑事处罚。然而相同的力度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全国醉酒、饮酒驾车同比大幅下降;而食品违法行为却屡见不鲜。为什么“严禁酒驾”能够在全国取得良好效果,它带给社会其他领域怎样的启示呢?来听记者丁芳发来的新闻综述: 【检查现场:“请问有没有喝过酒”?“没有”“用力往这个位置吹?滴。。。噢,显示绿色,您没有喝过酒。谢谢配合”。“有没有朋友因为酒驾被抓住过阿?”“现在没有,以前多,我们是百分之百执行。因为现在抓得严,有典型了,高老师嘛”!】 24号晚,恰逢周末、又是西方的平安夜,23点的西藏路淮海路口依旧人来车往。此时全国范围的“查酒驾”统一行动拉开帷幕。黄埔交警豫园中队在此路口设卡检查。在记者跟随采访的两个小时时间里,这个点共检车辆约150辆,却没有查到一起酒后驾车行为,黄埔交警支队勤务路设科李科长告诉记者 【去年我们查酒后驾车最早8点半开始查,基本查到11、12点已经战果累累了。5月份入刑以后,运气不好的话查一百部都不一定有。各个区交警支队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设卡。一月份到四月份,醉酒驾车55起,五月1号到现在为止,5起,下降90%多。】 25号早黄埔区交警支队汇总数据显示:24号晚的统一行动黄埔共设检查点8个,从23点到凌晨2点共检查车辆1800辆左右,查获酒驾5起。难怪有社会学者称:“严禁酒驾”取得的成效,可以说是共和国62年历史上,“执法见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市交警总队事故处陈伟群科长介绍:截止12月15号的数据显示,今年整个上海酒驾人次也大幅下降 【今年5月1号醉驾入刑后,到目前全市查处的醉酒驾车是1091起,同比下降约78%。饮酒驾机动车同比下降57%,下降的趋势很大的。】 酒驾大幅下降的成效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如此良好的社会效果只是因为法律上加大惩处的缘故吗?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认为,重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法力度的加大”和所有人在法律面前的“同一待遇”。高晓松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它的严格执法程度从未有过,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拒绝通融,拒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律要发挥作用,必须对一切人有效。如果管不住一部分人,法律就管不住所有的人。再有力度的法律规定都没有了意义。】 交警总队勤务处王世杰科长说,现在在查处酒驾方面,不仅对民警执法环节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执法者自身的行为要求也比任何时候都严 【“警务通”-抓到了,这个警务通就上传到所有公安系统里了,你连求情的时间都没有,就现场了,我们从各个环节堵住漏洞。酒后驾车是严重违法行为一律顶格处理.。一视同仁的,不管你有什么职务、处于什么岗位,只要你酒后驾车了,必须清理出公安队伍】 “严禁酒驾”的确已在全社会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然而法律同样严格“对待”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和社会其他领域的许多治理一样,面临着“走不出”的困境。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介绍 【上海一年食品安全方面违法案件少说有四五千件,这些查处大部分都是以罚款的形式来进行处罚,上海每年大概有两位数的数字追究刑事责任已经很不错了,酒驾抓到一个就是刑事责任。】 多年从事法制研究的、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对这一现象也非常感慨: 【刑法修正案八里即规定了醉酒的问题,也规定了食品安全的问题。而且有个共同点,不管有没有压死人、不管有没有吃死人,他是不管后果的,只要你有这个行为,就判刑了。他的

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看《快乐大本营》论文

从电视栏目制作流程角度分析《快乐大本营》 摘要: 本文将从电视节目拍摄机位安排场面调度剪辑合成后期包装等方面对湖南卫视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进行分析,把握电视栏目制作流程,学习《快乐大本营》在娱乐方面打造的这一档精神大餐。 关键词:快乐大本营机位安排场面调度剪辑合成后期包装 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分析湖南卫视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了解湖南卫视娱乐电视制作方面的一些流程,通过分析一些在机位安排,场面调度等方面让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来了解电视栏目制作流程中的不同之处,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专业方向。为我们以后从事有关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正文 机位安排: 根据我们在摄像课上的所学,我们知道我们所接触的最基本的机位有九个,根据看《快乐大本营》的镜头组接,我大体推算它有以下机位: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概念最早用于戏剧,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后来引入电影.在电影中场面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演员调度就是导演和摄影师依据剧本提供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来组织与安排演员的姿态,位置,行动路线以及演员之间的交流。镜头调度是指确定摄像机的机位,景别,拍摄角度,距离和运动方式。常见的场面调度形式有:分切式,移动式,重复式,对比性,象征性等。因为电影的产生先于电视,所以在电影中的一些理论逐渐地被应用到电视节目中,给电视节目增色不少。 布景,服装,灯光和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是场面调度的元素,然而没有一个元素是独立存在的。《快乐大本营》中充分运用场面调度的元素,主持人每次亮相都是注重穿着打扮,以新的装束出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新

颖的感觉。通常电视节目中的各个元素都必须遵守一些通用的形式原则,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协调或者不协调,统一或者不统一,符合常规或者违背常规,庸俗模仿或者创造型设计等原则来判断电视节目的艺术成败,电视节目的风格特点以及画面是否具有感染力,它用什么形式影响观众,引导观众,支配观众并对观众产生作用,往往都取决于导演的场面调度。在电影中的演员调度在《快乐大本营》中就成了对主持人,嘉宾及现场观众的调度,同时结合摄像机机位的安排,使得节目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的画面优于现场。 剪辑合成 剪辑合成阶段的任务是:依据文本的描述与勾勒,遴选出合用的影响和声音,将事先采集的若干”构件”剪辑,组合起来,并通过一系列的补救手段,全面实现表述意图.只有经过剪辑合成,电视节目才能实现最后的活的呈现.剪辑合成是决定电视节目生死,决定创作成败的最后冲刺阶段.拍摄时可能不能尽善尽美,但通过剪辑技巧,通过把场景合起来,能弥补拍摄的不足.剪辑合成阶段的目标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完成流畅的声像表述. 我们看《快乐大本营》觉得它本身整体结构比较紧凑,实际在节目录制时没有这么紧凑,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后期的剪辑合成对于整个《快乐大本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整个节目的生命所在。若果我们仔细看《快乐大本营》,就会看出除了镜头切换之外剪辑合成的影子,在最新的一期节目中李维嘉本来是站在何炅的旁边的,可当镜头再次快速转到何炅时,李维嘉却出现在了谢娜后面,很明显剪辑合成后的呈现。由于电视节目不仅有画面和解说,同时还有较多的声响和字幕,因而合成时要综合考虑,以确保音,画,字等各种元素在整部作品中的配合协调。

广播电视实务相关简答题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 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 (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 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的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据;(3)栏目的整体层次定位。它要确定栏目是针对一般大众,还是特殊需求群体;是专业化的栏目定位,还是普及性、通俗化的栏目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成功进行录音采访的基本前提是() A注重音响的基本素质B掌握采访主动权C控制采访节奏D坚持从新闻题材实际出发 2在多稿节目中,串联词的功能是() A结构B过渡C衔接D转场 3在广播电视评论中级别最高的是() A编后B本台评论C述评D评论员文章 4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最常用的形式是() A新闻评论B专题报道C深度报道D新闻批评 5新闻编排安排结构要遵循的三个重要概念是() A峰谷、节奏、分段B标题、片花、结尾C优化、集纳、配合D策划、组织、编排 6广播电视专题侧重回答的是()的问题 A何时B何事C为何D何人 7对不善言辞者采访适合用() A开放式问题B闭合式问题C随机性问题D无所谓 8现场报道适宜采用的是()结构 A倒金字塔结构B金字塔结构C时间顺序结构D逻辑关系结构 9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 A各条新闻之间是否有先后顺序B连续报道的信息密集C是否有同期声D主题是否重大 10时效最快、感受效果最真切的广播电视形式是() A简讯B录音消息C现场报道D现场直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新闻编辑的职责包括() A选稿、改稿B代表编辑部发言C新闻信息的统合D策划选题E把关 2电视屏幕文字的表现功能有() A揭示B标题C强调D补充E说明 3下面哪些是现场报道的特点() A感染力强B结构简单C源于新闻现场而高于现场D时效性强E立足现场 4以下哪些是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A政论性强B亲切生动C时效性强D新闻性强E用视听形象支撑说理 5声音合成的主要方法有() A淡入淡出B切换C混播D叠加E剪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话筒前采访的要求有哪些? 2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 3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 4电视影像组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请分析下面这则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 画面主持人演播室串联词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大门临街的一幢厂房被纸蒙上的车间窗户厂院里,工人从货车上卸下回收的月饼工人将卸下的月饼推进车间车间内,过道两边满是成箱的月饼一组连续镜头:工人撕月饼塑料外包装、用小铲子刮月饼皮、剥出里面的馅料冠生园半成品车间内景工人把一箱剥出来的馅料推倒进锅炉工人开动机器,搅拌过程中有一些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大纲

第一章概述 主要内容: 1.广播、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和时间) 广播: 迈克尔·法拉第(英)电磁感应定律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英)提出麦克斯韦方程,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 海因里希·赫兹(德)证明了麦克斯韦方程的正确性,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决定以赫兹座位无线电波频率单位 无线电通信技术:古格列莫·马可尼(意)、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俄) KDKA是第一个获得正式营业执照的电台1920.11.2日开播 1923年出现第一款收音机 戴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 电影: 1888发明了摄像机,16格每秒。诞生标志——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议员进站》 1894年美国开办了第一家电影院,1896年爱迪生及其助手成功地把影片投射到银幕上。 无声电影(16格)《拳击》、《淘金记》1925、《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 有声电影(24格)、《唐璜》1926(唱片配唱)、《爵士歌王》1927(歌唱、对白、声响)、《纽约之光》1928(100%有声电影)。 真正意义上的三色系统彩色片《名利场》(又译浮华世界)1935(客观色彩)此时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色彩三大基本元素。也有人认为《红色沙漠》是第一部彩色片 中国电影发展史: 《定军山》(1905年)中国第一部影片(无声) 1913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931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48中国第一部彩色片《生死恨》 1953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电视: 1900年,法国康斯坦丁?伯斯基创造了电视(Television)一词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1941年7月1日美国一家商业电视台第一个正式营业开播 1940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视机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彼得?戈得马研制成功。 1939年11月26日,德国转播德国-意大利两国足球比赛实况,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 1942年8月,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高度超过百米的电视发射塔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956年,磁带录像机问世 1957年,我国开始筹建北京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电视广播,宣告了新中国电视事业正式诞生。6月15日,它就播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62年7月10日,美国发射卫星“电星一号”,并利用它将美国本土的电视节目传送到巴黎、伦敦两地,揭开了电视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