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335页)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335页)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335页)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335页)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335页)第一模块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章物质的量

本章综述

本章内容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应用特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计算应用;二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有关推论;三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本章内容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涉及面广。

本章知识概念多,与学科内知识联系较多,牵涉到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计算问题,以及物质的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等的计算。

本章不仅是化学计算的核心,也是数、理、生、化等相关学科计算的“桥梁”,比如物理学中的气态方程、分子质量的计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的估算等。

鉴于本章知识是历年高考之热点,复习时应予以特别重视: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加强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二是要建立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体系,正确灵活地运用以物质的量为枢纽和其他量的转换关系。

第一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1.知识理解:

(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掌握技能:

(1)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气体体积、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2)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命题趋向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是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热点。从高考试题看,此类题目多为选择题且题量和题型保持稳定,命题的形式也都是: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判断和计算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具体涉及以下内容:①已知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体积求粒子的数目或比较其粒子的数目大小;②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求溶液中溶质的粒子的数目或比较其粒子的数目大小;③已知粒子的数目求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粒子的浓度或溶液的浓度;④物质在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时电子转移的数目。试题在注意有关计算关系考查的同时,又隐含对某些概念的理解的考查,试题虽然计算难度不大,但概念性强、区分度好,预计今后会继续保持。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题型常以选择题为主,命题的热点通常是: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其物理量的大小;或者根据反应原理、阿氏定律推断气态产物或反应物的化学式。

考题荟萃

1.(2003·全国·7)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1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2.(2003·上海·3)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3 g碳酸钠中N A个CO32-

B.0.1 mol OH-含N A个电子

C.1.8 g重水(D20)中含N A个中子

D.标准状况下11.2 L臭氧中含N A个氧原子3.(2003·苏粤·1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B.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

C.常温常压下,48 g 0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

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 A

4.(2005·广东)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g甲烷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 A

B.常温常压下,4g氦气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N A

C.标准状况下,22.4L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 A

D.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电子转移数目为N A 5.(2006·广东)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6.(2007·广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7.(2003·苏粤·25)取一定量的Na2C03、NaHC03和Na2S04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过量盐酸反应,生成 2.016L

C0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500mL0.100 mol /L 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 ,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 mL 1.00 mol /L 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8.(2006广西理综8).用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Al 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11.2L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mol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9.(2006广西理综9.)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10.(2006全国理综9).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 1.18g ?cm-1 ,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 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 0.37mol

B. 0.63mol

C. 0.74mol

D. 1.5mol

11.(2006重庆理综7).设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 g 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100 mL 2.0 mol/L 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均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氦气与22.4 L 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A

D.20 g 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12..(2006江苏6、)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L 1.0mol ·L -1CH3COOH 溶液中,CH3COOH 分子数为6.02×1023

B .Na2O2与H2O 反应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C .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 —S 键个数为 6.02×1023 S8分子结构模型

D .22.4 L N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6.02×1023

13.(2006上海8.)某非金属单质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 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 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 .有1个氧原子 B .有2个氧原子 C .有1个A 原子 D .有2个A 原子

14.(2006上海12.)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gD2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1molMgCl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A C.1mol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 D.7.1g C12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15.(2006广东12.)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答案:8.C 9.D 10.D 11.D 12.C 13.A 14.C 15.AC

基础知识确认

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或粒子集合)多少的物理量[只能用于描述微观物体(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符号为n ,单位是摩尔。

(2)“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名词,“物质的量”四个字不能进行简化或增减。

(3)“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计量单位。

(4)“物质的量”不能用“摩尔数”来代替。 2.摩尔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也就是说“物质的量”是以多少摩尔来表示的;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简称摩,符号为mol 。

(2)摩尔只能用于描述微观,不能用于描述宏观。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 1 mol 氢就表达的不明确,是表示 1 mol 氢原子还是表示1mol 氢分子? 而1 molH 20表达的就非常明确了。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是指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 ,单位为

mol -1

,读作“每摩尔”。

(2)它约等于6.02×1023

mol -1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确立是以0.012 kg 12

C 所含有的

碳原子数为标准,由于1个12

C 原子的绝对质量是一定的,因此0.012 kg 12

C 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也是一定的。但由于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其值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干扰,约为6.02×1023

mol -1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6.02×1023

mol

一1

的关系类似于数学上的圆周率∏与3.14的关系。在叙述

或定义摩尔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来表达,而在具体计算中则常用6.02×1023

mol -1

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4.摩尔质量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符号为M ,单位为g/mol 或kg/mol 。

摩尔质量(g/mol)==

)

()

(mol g 物质的量质量

即 M==n

m

(2)当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 /mol)时(实际运用时常用的单位),摩尔质量的数值与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摩尔质量有单位,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摩尔体积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占体积称为摩尔体积,其公式为: 摩尔体积==

该物质所具有的物质的物质的体积

由于物质所具有的物质的量=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物质的质量,

因此,摩尔体积=该物质的密度

物质的摩尔质量。

(2)从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的多少、组成物质的粒子直径的大小及组成物质粒子间距离的大小等)来看,在温度、压强及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相同的条件下,固体、液体物质的摩尔体积相差较大,而气体物质的摩尔体积是相近的。 2.气体摩尔体积

(1)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为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Vm 表示,单位是L/mol 或m3/mol ,计算公式为: 气体摩尔体积(Vm)=

)()(n v 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

()(P M 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摩尔质量 (2)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①温度升高,气体摩尔体积增大,反之减小;②压强增大,气体摩尔体积减小,反之增大。

(3)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①标准状况是指1.01×105

Pa 及O℃。②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特指1 mol 气体。③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气体摩尔体积就是Vm 。,其数值约为22.4L 。④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 。即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⑤气体摩尔尔体积与Vm 、22.4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数学上的圆周率∏与、3.14的关系。

⑷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一般不是22.4 L/mol ,但也有可能是22.4 L/mol ,可以利用Pv=nRT 的关系推导,但要注意单位的选择。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可以将阿伏加德罗定律理解为“五同”(对气体而言),同温(T)、同压(P)、同体积(V)、同分子数(N)、同物质的量(n)。任意“三同”可以推导出第四同、第五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1)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即:

2

12121N N

n n V V == (2)同温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

2

121

n n P P =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即:

2

121M M p p =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即: 2

12121M M m m p p ==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即:

2

121M M V V =

(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即:

2

121

M M P P = 以上推论均可以利用PV==M

m

RT 来推导 经典名题剖析 考点1物质的量

【例1】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1 g 氢气中所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B .58.5g NaCl 中所含有的离子数为2N A

C .32g 氧气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D .9.6gSO 42-

中所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8mol

思维启迪: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量

物质的微粒数

正确解答:A. . = 0.5mol, 1 mol H 2有2 mol

质子,0.5mol H 2有1mol 质子,则A 正确。

n(NaCl)==

m ol

g g /5.585.58==1mol

1mol NaCl 有2mol 离子,也可以说有2 N A 个离子,故B 正确。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 ×N A

÷N

A B. 2g ·mol

-1 1g

n(O 2)==

m ol

g g /3232 ==1mol 1mol O 2有2mol 氧原子,也可以说有2N A 个氧原子,所以C 不正确。

n(SO 42-)==

m ol

g g

/966.9==0.1mol

,1mol SO 42-

有50 mol 电子,0.1molSO 42-

有5.0mol 电子,故D 不正确,答案为A 、B 。

特别点拨:1molSO 42-

中含电子的计算为:1molS 提供16mole-,1mol O 提供8mole-,共4mol 0,另外还得到2mole-,所以1molSO 42-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1×16+4×8+2=50 mo1.

练一练:常温下A 和B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A 的相过分子大于B 的相对分子质量),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含有氮、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 和B 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以确定。A 为 ,B 为 。其理由是 。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l ,则在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在混合气体中的分子个数百分数为 。 考点2摩尔质量

【例2】已知一个N 2O 5分子的质量为bg ,一个N 203分子的

质量为ag ,若以氧原子质量的 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

准,则N02的摩尔质量为 ( ) A .

a b b a -+)(8g/mol B .a b a b -+)

(16g/mol

C .a b b a +-)(8g/mol

D .a

b a b +-)(16g/mol

思维启迪:N02的摩尔质量"当以g ·mol -1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就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根据N 2O 3与N 205两分子的质量分别求出一个N02分子的质量和一个氧原子的质量。 正确解答:因为一个N 203分子的质量为ag ,一个N 2O 5分子的质量为bg ,所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

a

b -g ,一个N02分子的质量为

4

b

a +g ,则N0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b a g g

b

a -+=

?+816

24 故答案为A 。 考点3阿伏加德罗常数

【例3】燃烧FeS 2生成Fe 203和S0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a 个,生成的S02物质的量为bmol 。 (1)对方程式;

4FeS 2 + 11O 2 ===== 2Fe 2O 3 + 8SO 2 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通过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思维启迪:FeS 2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硫元素化合价为-1价,4mol FeS 2共失去44mole-,即11mol0,共得到44mole-;同时生成8mol S02.

(2)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每转移44个电子,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数为8,若转移电子数为a 个,则生成的S02分子数为:

)(11

24482a a O S N =?

=

根据公式:)()(122112112-===m ol b

a bm ol a

O S n O S N N A

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1112-mol b

a

。 考点4 阿伏加德罗定律应用

【例4】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思维启迪: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它们的摩尔质量成反比,跟它们的密度亦成反比,故A 、B 的说法均不对。 正确解答:C 、D

特别点拨:根据气态方程,PV=nRT ;n=

M

m

ρ

=V

m ?PV=

M m RT ?PM=V

m RT ?P=ρRT 再由公式判断正误。

【练一练】标准状况下有①6.72 L 甲烷,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g 硫化氢,④0.2 mol 氨气。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 )

A .体积④<①<②<③

B .密度①<④<③<②

C. D. 正确解答:

高温

C .质量④<①<③<②

D .氢原子数②<④<③<①

非常讲解

1.求相对分子质量的几种方法

(1)相对密度法求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B A M M =B

A

p p (相对密度)=D (2)标准摩尔体积法求气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p 标准状况x 22.4(L/m01)

(3)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气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M=

PV

mRT =

P

RT ρ

2.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

(1)M=22.4 L /mol ×p(p 为标准状况下的平均密度) (2)混合气体中A 、B 各为amol 、b mol ,摩尔质量分别为M(A)、M(B),则

M=b a B bM A aM ++)()(

(

广

)

M=M(A)×n(A)%+M(B)×

n(B)%

+ ……=M(A)×V(A)%+M(B)X V(B)%+……

思维活化

误区警示

【例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Ⅳ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

值) ( ) A .在常温常压下,1 1.2 LN2含有的分子数是0.5N A B .在常温常压下,1 mol Ar 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C .在标准状况下,等物质的量的S02与S03所占的体积相等

D .22.4 L 甲烷所含的电子数比0.1 mol CH 4所含有的电子数多 错解1:选A 、C 对A:n(N 2)==

mol

L L /4.222.11==0.5mol

则N 2的分子数为0.5 N A ; 对C :根据PV=nRT ,P 、T 、R 同,

2

121V V n n = 当n 1=n 2时,V 1=V 2 错解2:选D 因n(CH 4)==

mol

L L /4.224.22==1mol>0.1mol 又因为2

121n n

N N =而每摩尔CH 4含有10mole -

故D 正确。

错解分析:选项A 的前提应该是标准状况下,而不是常温常压下;选项C :S03在标准状况下并不是气体,等物质的量的S02和S03因它们分子间的距离不等而使得体积不相等;选项D:22.4 L 甲烷在未指明温度压强的前提下,其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 。故正确答案为B 。

【例2】 氢气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型能源,具有生产周期短,燃烧产物无污染等优点。城市管道煤气的主要成份是CO ,充分燃烧后的产物C02也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某工厂在炼焦过程中的

副产品水煤气(C + H 2O ==== CO + H 2),也可作为气体燃烧。 (1)现有Vm 3

标准状况下的CO 和H 2的混合气体,充分燃

烧时,需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m 3

,若将空气的成份

视为V(N 2):V(02)=4:1,则所需标准状况下空气的体积为 m 3

(2)某温度下,mg 下列物质:①H 2 ②CO ③CO 和H 2的混合气体 ④醋酸(CH 3COOH) ⑤甲醛(HCHO)⑥甲酸甲酯(HCOOCH 3),分别与足量的02充分反应,并将燃烧产物(C02和H 20)立即与过量的Na 202反应,反应后测得Na 202固体增重

mg ,则符合上述要求的物质是 ( )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思维启迪:此题是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联系生产、环保的综合试题,既有H 2、CO 燃烧反应的单独考查,又有CH 3COOH 、

HCHO 、HCOOCH 3等发散性知识的综合考查。

据燃烧方程式:2H 2 + O 2 ==== 2H 2O

2CO + O 2 ==== 2CO 2 因为H 2和CO 均以化学计量数2:1与02充分反应,故不论混合气体中CO 与H 2的比例如何,完全燃烧消耗02的体积一定是相同条件下原气体体积的一半。又因为空气中02约占1/5,故所需空气体积是相同条件下02体积的五倍。另外,不论燃烧物是H 2,还是CO ,或者是二者的混合气体,甚至不是H 2和CO,但只要其组成可改写成(CO)m(H 2)n 的形式的,均符合H 2和CO 单独燃烧时所需02的体积比。故(2)中m g 可燃物,分别与02以化学计量数为2:1反应,产生的C02、H 20与Na 2O 2反应,2Na 202+2H 20=4NaOH+02↑, 2Na 202,+ 2C0 =2Na 2C03+02又以化学计量数为2:l 产生02,故增重的就是燃烧物本身。

正确解答:(1)V/2、2.5 V ;(2)D 。

迁移过关

1.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02和N 2

B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和

C 2H 4 高温

点燃

点燃

C.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和CH4

D.压强相等,体积相同的N2和02

2.有Mg、Al、Fe、Cu四种金属,若两两混合,取混合物26g 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H211.2 L,此混合物的可能组合的方式最多有( )种

A.2 B.3 C.4 D.5

3.在反应式X+2Y== R + 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16:9 B.23:9 C.32:9 D.46:9

4.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XY2(1)+302(g) =X02(g)+2Y02(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 Ml,密度为2.56g·L-1,则

(1)反应前02的体积是.XY2质量是。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是和。

5.4mL 02和3mL NxHy (y>X)的混合气体在120℃、1.01×105 Pa下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时,测得反应后N2、02、H2O(g)混合气体密度减少3/10。

(1)N X H Y燃烧反应的化学方式为:

⑵推算NxHy分子式的计算依据是(用文字叙述) 。

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是,当X= 时,符合题意,所以N X Hy 的分子式为。

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6.02×1023个碳-12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1mol氧的质量是32g

C.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008 g

D.4.9 g硫酸是0.05mol硫酸

2.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mol Na+,0.25mol Mg2+,0.4mol C1-,则SO42-为()A.0.1 mol B.0.3 mol

C.0.5 mol D.0.15 mol

3. 6.4g铜与60mL 8mol/L的硝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和N02),溶液中所含H+为n mol,此时溶液中含NO-的物质的量为()A.0.31mol B.0.28mol

C.(O.4 + n)mol

D.(0.2 + n)mol

4.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02和N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

5.固体A在一定温度下分解生成气体B,C,D(2A==B+2C+3D),若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是相同体积氢气的15倍,则固体A 的摩尔质量是()A.30 g/mol B.60 g/mol

C.90 g/mol D.120 g/mol

6.由C0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02,H2和CO的体积比为()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7.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与氯化铵发生如下反应:xCl2 + yNH4C1 == yNClx +(x+y)HCl,当消耗6.72 L(标准状况)的氯气时,生成0.100mol氮的氯化物,则此氮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A.NCl2 B.NCl3 C.NCl4 D.NCl5

二、非选择题

8.为完全中和某一强酸,需用a mol质量为b g的氢氧化钠,问:

(1)如果改用bg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呈性。

(2)如果改用bg氢氧化钡,反应后溶液呈性。

(3)如果改用amol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呈性。

(4)如果改用amol氢氧化钙,反应后溶液呈性。

(5)如果改用bg氢氧化钙,反应后溶液呈性。

(6)如果改用a/2 mol Ba(OH)2,反应后溶液呈性。9.将m mol Na202和n mol NaHC03固体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让其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

(1)当m/n>l,剩余固体为,排出气体为。

(2)当剩余固体只有Na2C03和NaOH,排出气体为02和H20(g)时,m/n的取值范围为。

(3)当排出的气体只有02和H20(g)两种成分,且物质的量相等时,原固体中Na202和NaHC03物质的量之比为。

10.为了测定某烷烃样品[丁烷(C4H10)并含少量丙烷等气态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设计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个配有合适胶塞的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称量,得到质量m1。

②往锥形瓶中通入干燥的该烷烃样品,塞好胶塞,准确称量;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得到质量m2。③往锥形瓶内加满水,塞好胶塞,称量得到质量m3。

已知实验时温度T(k),压强P(kPa),水的密度p水(g·L-1),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O,密度p空气(g·L-1),回答下面问题:

(1)本实验的原理是(具体说明)

。(2)步骤②中为什么要重复操作,直至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

(3)具体说明本实验中怎样做到每次测量都是在相同体积下进行的?

(4)本实验中收集气体样品的操作,可选用的方法是(填图中标号) 。

(5)锥形瓶内空气的质量m(空气)是

(列出算式)。

(6)瓶中样品的质量m(样品)是

(列出算式)。

(7)实验测得该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列出算式)。

11.加热0.04mol KMn04固体,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 mol 单质气体,此时KMn04的分解率为x,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又收集到bmol单质气体。设Mn元素全部以Mn2+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

(1)a+b= (用x表示)。

(2)当x= 时,(a+b)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3)当a+b=0.09时,0.04 mol KMn04加热后,所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g。

第二讲物质的量浓度

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溶液体积、溶质物质的量的关系,与质量分数的换算,有关稀释的计算等);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技能,了解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

命题趋向

溶液的浓度是高考计算题的必考题。主要包括:

(1)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

(或质量或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之间的换算;

(2)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

算;

(3)溶液的稀释问题;

(4)两种溶液混合(包括反应和不反应两种情况)后,溶

液浓度的计算;

(5)溶液的配制。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预计此类题目在

今后的命题中还会处于主流地位。

考题荟萃

1.(2003·苏粤·8)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和

b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 A.2w1=W2 B.2w2=w1

C.w2>2w1 D.W1

2.(2003·全国·12)某温度下向100 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

中加入5.6 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 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 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 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 g

3.(2003·苏粤·6)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 g与质

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 g混合后,蒸发掉P g水。得

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 ( )

4.(2003·上海-17)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

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 g

H20,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

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

A.10% B.15%

C.20% D.25%

5.(2004·广东·14).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

均为0.10mol·L-1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c(H+)

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mol·L

-1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

由此可知( )

q(am+bn)

c(m+n-p)

c(m+n-p)

q(am+bn)

1000q(am+bn)

c(m+n-p) 1000q(am+bn)

c(m+n-p)

A. B.

C. D.

A .a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 .a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 .b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 .b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基础知识确认: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c B )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c B ,常用的单位为mol·L -1

或mol·m -3

,其数学表达式为C B =V

n B 。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

物,如c(C12)=0.1 mol/L ,c(NaCl)=1.5moL/L;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c(Fe 3+

)=0.5 moL /L ,c(SO 4

2-)=1.0 moL/L 。

(2)在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所含溶质微粒的数目。 ①溶质是非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若溶液中含有1mol 的溶质,则溶液里溶质的分子数为6.02×1023

个.例如:溶液中含lmolC 2H 50H ,则C 2H 50H 的分子数为6.02×1023

个。

②溶质是强酸、强碱或可溶性盐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以阴、阳离子形式存在.例如:1 L1 mol·L -1

的Ca(N03)2溶液中含有 6.02×1023

个Ca 2+

和2×6.02×1023

个NO -,共含3×6.02×1023个离子。

(3)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万能恒等式”

用“万能恒等式”解答有关物质的量、物质的浓度、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粒子数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可以有条不紊。“万能恒等式"为:

)

(q a V C V V N N M m n B m

A ==

(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名称

物质的量浓

物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单位

升((L ) 克(g) 容质单位

摩尔(mol)

克(g)

公式

V

n

C B

B =

()()

溶液溶质m m =

ω 特点

C 、V 相同的不同溶液,溶质

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之处的不同溶

的物质的量相同 液,溶持的质量相同

特别提醒1:mol/L 与mol/m 3

的关系是: 1 mol/L=1000 mol/m 3

或 1×10-3

mol/L=1 moL/m 3。

特别提醒2:在C B =V n B 中,体积V 是溶液(aq)的体积,而

不是溶剂的体积;B 指各种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溶质质量,也不是溶质的摩尔质量。

关键记忆:(1)物质的量浓度属于体积浓度,由溶液的均一,稳定的特性,决定了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不变的。但浓度相同,体积不同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2)某些物质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此溶液中的溶质一般是指新物质。例如:将Na 、Na 20、Na 202溶于水后,由于Na 、Na 20、Na 202与水反应后生成NaOH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 。

(3)含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其溶质的浓度不是指结晶水合物的浓度。例如:将25 g 胆矾(CuS04·5H 20)溶于水后形成100 mL 溶液,其浓度为1mol ·L -1

,其意义是指每升溶液中含有l mol CuS04,而不是CuS04·5H 20。 2.一定物质的量速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原理: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C B =

V

n B ,因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就是使一定物质的量的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定体积的溶液的实验操作。

(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关键

由上述原理可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关键是:①准确测量溶质的量;②准确测量溶液的体积o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试剂及仪器。固体溶质:托盘天平(带盘砝)、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须注明容量)、胶头滴管共6种。液体溶质(或浓溶液):滴定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共5种。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①计算: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固体)或体积(液体)。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质量或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液体体积。

③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液,并使温度恢复至室温。

④转移:将烧杯内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⑥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2—3cm 处,改用胶头

滴管加水至标线。

⑦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过来,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特别提醒l :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合适规格的容量瓶,用前要检查它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再用蒸馏水洗涤即可。

特别提醒2: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

知识拓展

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或偏低的原因: (1)偏高的原因一般有:溶液未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后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溶液液面;托盘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取液体体积偏大等。

(2)偏低的原因一般有:直接称热的物质;砝码有残缺;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动作过慢;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取液体的体积偏小;未将洗涤烧杯及玻璃棒的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定容时仰视液面;定容时液面超过标线,并用胶头滴管将超出的部分吸走;定容后振荡容量瓶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再加水等。 3.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虽简单,但种类繁多,题型比较复杂,关键是从已知条件中找出溶质的物质的量(mol)和溶液的体积(L),即可求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 /L)。若已知溶液的密度还可进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求算。 (1)溶质质量(mB g)、溶液体积(L)、溶液质量[m(aq)g]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B(mol ·L -1

)的关系。

C B

=B

B

M m

×V

1=B B M m ×)

(3

10aq m ?ρ=

)(1000aq B B m M M ?ρ

式中:p 是溶液的密度

(2)溶液稀释定律: 溶质质量不变:m 1·w l =m 2·w 2

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y(浓)=c(稀)。y(稀) (3)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混合。 c(混)·V(混)=C l ·V 1 + C 2·V 2 注意:无特别指明时,V(混)≠V 1+V 2

V(混)=

)()(混混ρm (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w %的换算。 ()M V M m V M m

V n C aq B %1000%ωρω?=

??===

ρ

ω1000%cM =

(5)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换算。

()S M S S M S V n C +??=

+==10010001000100ρρ

CM

d CM M V C Vd M V C S -=

???-??=

10001001001000 (6)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以Fe 2(S04)3为例:

①若c[Fe 2(S04)3]=a mol ·L -1

Fe 2(SO 4)3 === 2Fe 3+

+ 3SO 42- 1 2 3 a 2a 3a c(Fe 3+

) == 2a mol/L c(SO 42-) == 3a mol/L ②若Fe 2(SO 4)3溶液中 C(SO 42-) == a mol/L 则:c(Fe 3+) ==

3

2

a mol/L c[Fe 2(SO 4)3] == 3

1

a mol/L ③溶液中电荷关系:

3c(Fe 3+

) == 2c(SO 42-

)

再如:在Na 2S04、KN03和HCl 的混合液中,阳离子有Na +

、K +

、H +

,阴离子有SO 42-、N03-、Cl -,由电荷守恒知:c(Na +

)×1+c(K +

)×1+c(H +

)×1= c(SO 42-)×2+c(NO -)×1+c(Cl -)×l 简化为:c(Na +

)+c(K +

)+c( H +

)=2c (SO 42-)+c(NO -)+c(Cl -)。

(7)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在标准状况下,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VL ,所得溶液密度为P 。

MV

V

V V n c B +===

22400100010004.22/ρρ

()()%

1004.22/110004.22/%??+??==

M

V M

V m m 溶液溶质ω%100224??+?=

V

M OO V

M

特别提醒l :当气体作为溶质溶于水制得的溶液,其质量是气体的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是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气体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也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 m (溶液)

特别提醒2: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氨气溶于水后形成氨水溶液,其溶质的物质的量由全部的氨气决定。 考点1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质量分数的换算 【例1】体积为V mL 、密度为P g·mL -1

的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 的某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为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 /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 A.C =

M ωρ1000 B.m =

100

ρω

V

C.ω% =

ρ

1000cM % D.C =

VM

m

1000

思维启迪:根据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可知C ,再由体积、密度、质量的换算求m 。

正确解答:A: C =

M

ρω1000% A 错误。

B :m = ?ρ?V % =

100

ρω

V B 正确。 C :ω% = ρ???10001M c =ρ

1000cM

×100% C 错误.

D: C =

3

10-?V M m

= VM

m 1000 ,D 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D 。

特别点拨:在求c 、m 时均可取溶液的体积为V mL 或lL 来计算,要熟悉公式,防止记错“公式法”出现错误。 【练一练】 已知某温度下NaCl 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溶液的密度为P g/cm 3

,求该温度下NaCl 的溶解度。

考点2气体溶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例2】 将a L 标准状况下的A 气体溶入b mL 水中,形成密度为P g·m L -1

的溶液,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思维启迪: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Vm == 22.4L/mol

()mol a

mol

L aL A n 4.224.221

=?=

- 溶液的体积:()()()

aq aq m aq V ρ=

1

11

1100014.22----?????+??=L

m L m L g m L

g bm L m ol Mg m ol a ρ ()()()

1

4.22100010004

.224.224.22-?+=+==

L mol b aM a L

b aM mol

a

V n c aq A A ρρ 正确解答:

14.221000-?+L mol b

aM a

ρ

考点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例3】 现有200mLH 2S04和Na 2S04的混合溶液,其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L -1

,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O.5mol ·L -1

,若要配制硫酸和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mol ·L -1

和O.2 mol·L -1

的溶液,应加入55.8%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35g·cm -3

)多少毫升?再加蒸馏水稀释到 多少毫升?

思维启迪:先根据稀释定律求稀释后溶液的体积V(稀):

对于Na 2S04来说,200mL×0.5mol ·L -1

=V(稀)× 0.2mol ·L -1

解得:V(稀)=500 mL 。

再求应加入55.8%的硫酸溶液的体积V(H 2S04);对于H 2S04来说:n(原有)+n(加入)=n(配制)。 则有:

()mol

g cm g SO H V L mol L /98%

8.55/35.1/12.0342??+

?= 0.5L ×2mol/L 解得:V=104 mL 。

故需加入55.8%的硫酸溶液104 mL 后再加蒸馏水稀释至500 mL 。

【练一练】 欲配制0.1 moL/L 的H 2S04 500mL ,问需要1.84 g/mL ,98%的H 2S04多少mL?

非常讲解

等体积或等质量溶液混合时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1)浓度与密度的变化关系

若溶液的密度大于1 g·cm -3

,则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若溶液的密度小于l g·cm -3,则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就越小。

上述关系可以借用平均值与极限思维来理解,当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为O ,即为水,可以很明显地呈现出这一变化关系。

常见溶液中,氨水、酒精等溶液密度比水小,氯化钠溶液、硝酸、硫酸等溶液密度比水大。

(2)等体积或等质量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①等质量混合型:

以30%H 2S04与50%H 2S04等质量相混为例,混合后H 2S04的质量分数为:

)(42SO H ? = (2

1215030m m m m +?+?)% = 40%()21m m =

即混合后H 2S04的质量分数等于二者的算术平均值。 ②等体积混合型

仍以30%H 2S04(P 1)与50%H 2S04(P 2)等体积相混为例,混合后H 2S04的质量分数为:

()%100%50%30212142?++=V

V V

V SO H ρρρρω

=2

12

1%50%30ρρρρ++

=

2

11

221%10%10%40%40ρρρρρρ+-++

=%10%402

11

2?+-+

ρρρρ

因为硫酸溶液的密度比水重,硫酸越浓,密度越大, 即P 2>P 1,故:()%10%402

11242?+-+=ρρρρω

SO H

>40%

即混合后H 2S04的质量分数大于二者的算术平均值。 同理,可以推知:若30%的氨水与50%氨水等体积相混,混合后氨水的质量分数将小于40%。

若加等体积水稀释,求算稀释后的质量分数,可把水视作O %的溶液,按上述规律处理。 综上所论:

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的密度大于 1 g·cm -3

,则混合溶液质量分数大于它们和的一半;若溶液的密度小于 1 g·cm -3

,则混合溶液质量分数小于它们和的一半。

无论溶液的密度大于1 g·cm -3

,还是小于l g ·cm -3

,等质量混合时,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都等于它们和的一半。

思维活化

误区警示

【例1】 标准状况下,用一定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0mol /L ,密度为0.915g/cm 3的氨水试计算l 体积

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本题M(NH 3)=17 g /tool ,P 水=1g/cm 3

)。

错解1:设1体积为1 L ,1L 水吸收氨气的体积为xL ,依题意可得方程:

1χ=

3

10)35100.12915.0100(4.2210.12-???-???=543

解得x=543 L

错解2:设1体积水为1L ,lL 水中吸收氨气的体积为xL ,

根据

L

mol

14.22χ

= 12.0mol/L

解得x=269 L

错解分析:对错解1:把氨水中的溶质只当作为NH 3·H 2O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的溶质应为全部的NH 3,即:12.0 mol /L ×1 L ×17 g /mol=204 g 错解2: C ==

V

n , V 一定是指溶液的体积。且

V(aq)==

)

()

(aq p aq m 。即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不能用溶

剂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进行计算。

正解:设1体积水吸收氨气的体积为x,可制得上述氨水。依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可得(1体积为1 L):

=

C 915.01000)10001174

.22(4

.22?÷?+?L mol χ

解得x=378 L 创新活化

【例2】如图所示,在长方体密封箱内,正中的P 为一个可以左右无摩擦滑动的半透膜,A 室与B 室空间相同,A 室内充满2 mol /L 的蔗糖溶液,B 室内充满

1 mol /L 的蔗糖溶液。分析说明:

(1)实验开始后,P 向 方向移动,原因是 。

(2)P 移到箱外标记(等分数字)数字 附近即可停止。 (3)P 停止后的A 、B 两室蔗糖溶液的浓度各是

moL/L 。

思维启迪:该题涉及到生物知识。P 是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

(1)A 室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B 室,因此水分子由B 室

向A 室扩散的速度快、数量多,使A 室溶液逐渐增多而B 室

逐渐减少,因此P 由A 向B 方向滑动。

(2)P 由A 向B 移动到两室浓度相等时停止。设P 移动的距离为X,该密封箱的横截面积为s,根据A 、B 两室浓度相等,列方程式:

S S ?+?)6(62χ= S

S ?-?)6(61χ 解得x=2

即移动到数字8附近时停止。

(3)P 停止后,A 、B 两室的浓度相等。设移动后的浓度为y ,根据每室在P 移动前后蔗糖溶液的溶质不变来列式: y ×8S=2×6S 解得y=1.5

即A 、B 两室蔗糖溶液的浓度各是1.5 mol/L 。 正确解答:(1)P 由A 向日方向滑动。 (2)移动到数字8附近时停止。 (3)1.5 mol/L 。

迁移过关

1.已知(1)某饱和溶液的体积(2)密度(3)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4)溶质的摩尔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在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 ( ) A .(1)(2)(3)(4) B .(1)(4) C .(2)(4) D .(1)(2)(4)

2.将质量分数为a %浓度为c 1mol/L 的稀硫酸蒸发掉一定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2a %,此时溶液浓度为C 2mol/L ,则C 1和C 2的数值关系是 ( ) A .C 2=2C 1 B .C 2>2C 1 C .C 2<2C 1 D .无法确定

3.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硫酸钠溶液中加入ag 无水硫酸钠粉末,搅拌,静置后析出bg Na 2S04·10H 20晶体,根据已知数据可求出 ( ) ①该温度下硫酸钠的溶解度 ②从原饱和溶液中失掉水的质量 ③从原饱和溶液中失去溶质的质量 ④析出晶体中含有的Na 2S04的质量 ⑤原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 ⑥原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 .只有①⑤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②④ D .①②③④

4.向100 mL 0.10 mol·L -1

的AgN03溶液中加入100mL 溶有2.08g BaCl 2的溶液,再加入100mL 溶有0.010mol CuS04·5H20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 .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D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 -1

5.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0 mol/LCuS04溶液,现选用500

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 .称取7.68 g 硫酸铜,加入500 mL 水 B .称取12.0 g 胆矾配制500 mL 溶液 C .称取8.0 g 硫酸铜,加入500 mL 水 D .称取12.5 g 胆矾配制500 mL 溶液

6.300 mL 某浓度的NaOH 溶液中含有60 g 溶质。现欲配制1moL /L 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假设混合时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 )

A .1:4

B .1:5

C .2:1

D .2:3

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

1.在容量瓶上无须有标记的是 ( )

A .标线

B .温度

C .浓度

D .容量

2.实验中需2mol/L 的Na 2C0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

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 2C03的质量为 ( ) A .1000 mL 212 g B .950 mL 201.4 g

C .500 mL 286 g

D .任意规格572 g

3.将标准状况下aL HCl 的(气)溶于1000 g 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bg/cm 3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是

( ) A .a/22.4 B .ab/22400

C .ab/(22400+36.5a)

D .1000ab/(22400+36.5a)

4.由氯化铁固体配制250mL 0.1mol/L 氯化铁溶液时.导致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 ) A .把氯化物放在纸上,用天平准确称取所取质量时,倒入

烧杯中溶解(发现纸上有红褐色斑点)

B .把用干净烧杯准确称量的氯化铁先加入少量盐酸溶解后,再用水稀释

C .定容之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

D .烧杯和玻璃棒分别用水30 mL 洗涤三次,每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

5.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 mol/L Ba(N03)2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1 L 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是0.6N A B .500 mL 溶液中含有O.2N A 个NO 3

-

C .500 mL 溶液中Ba 2+

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 /L 管内壁.

D .500mL 溶液中NO 3-

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6.下列实验操作时,一般情况下不应该相互接触的是 ( )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嘴与试管内壁

B.向容量瓶中注入溶液时,移液用的玻璃棒与容量瓶瓶颈内壁

C.过滤操作时,玻璃棒与滤纸

D.实验室将HCl气体溶于水,漏斗口与水面

7.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森严 ( ) A.将40 g NaOH溶解在1.L水中

B.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C.将1L 10mol/L的浓盐酸加入9 L水中

D.10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注入250mL的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为250 mL

二、非选择题

8.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NaCl、MgCl2、A1C13溶液,分别与足量的AgN03溶液反应,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之比为。

(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1C13溶液,分别与足量的AgN03溶液反应,当生成的AgCl质量相同时,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

(2)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1C13溶液,在其体积比为l:2:3时,与足量的AgN03溶液反应,生成AgCl 的质量比为。

(3)用等体积、同浓度的AgN03溶液,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NaCl、MgCl2、A1C13溶液,恰好使它们中的Cl-完全转化为AgCl沉淀,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4)相同浓度的NaCl、MgCl2、A1C13溶液,分别与AgN03溶液反应,当生成的AgC1沉淀的质量之比为3:2:1时,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

9.配制500mL 0.5 mol/L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左边煎托盘将 (填“高于”或“低手”)右边的托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应为。假定最终称得小烧杯的质量为(填“32.6g“或“32.61 g”),请用“↓”表示在托

盘上敖上砝码,“↑”表示从托盘上取下砝码的称量过程,并在标尺上画出游码位置。

(画“”表示)。

(3)配制方法:设计五个操作步骤:

①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加人200 mL蒸馏水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②继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

③将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④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小心洗涤2—3次后移人容量瓶。

⑤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加盖摇匀。试用以上步骤编出正确顺序。

(4)某学生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为O.48mol/L,原因可能是 .

A.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C.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胶头滴管加水后定容时仰视刻度

若学生实际配制的NaOH浓度为O.52mol/L,原因可能是。(至少写三种情况)。

10.有一种测定血液中Ca2+浓度的方法,取10 mL血样,加入过量的(NH4)2C204,得CaC204沉淀,沉淀经洗涤后溶于过量的稀硫酸中,生成H2C204,用O.02mol/L的KMn04溶液滴定H2C204,当溶液刚由无色变为紫红色时停止滴定,用去KMnO4溶液6.30 mL(生成CO2和Mn2+)。

(1)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2)血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1.为了度量水中有机物等还原性污染物的含量,通常把l L水样与强氧化剂完全作用消耗氧化剂的量,折算成以氧气为氧化剂时的质量02(mg/L),来表示,称为该水样的化学耗氧量(COD)。我国明文规定:COD>500 mg/L的污水不得直接排放。

为测定某工业废水的COD,实验如下:

量取废水样品20.00 mL,加入0.100mol/LKMn04溶液,10.00 mL和少量稀H2S04,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再用0.200 mol/L的草酸钠(Na2C204)溶液滴定过量的KMn04,达到终点时消耗Na2C204溶液11.00mL。

(1)写出在酸性条件下KMn04(被还原为Mn2+)与Na2C204(被氧化为C0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计算该水样的COD

,写出过程。

(3)如果每次取水样20.00 mL,加入等体积的0.100 moL/L 酸性KMnO4溶液,为简化计算,今滴定过量KMnO4时,每消耗1.00mol/LNa2C204溶液,就相当于水样的COD为10.00 mg/L,该Na2C20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配制为. 。

(4)若无需其他计算,只需通过实验测定表中两组方案中a 与b的值,并直接根据a与b的比值来确定该工业废水可否

直接排放。你 认为其中适宜可行的方案是 (填写编号);并根据你的选择计算:当a/b(填写取值范围) 时,该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

12.汽油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 8H 18+23O 2 → 12CO 2+4CO+18H 2O

人体吸进CO 后,空气中的CO 、02

与人体的血红蛋白建立如下平衡: CO + Hem O 2

O 2 + Hem CO

(Hem 为血红蛋白)此平衡存在如下关系: 2

2()()()(HemO c CO c HemCO c O c ?? = 210

当HemCO 浓度为HemO2浓度2%时,人的智力将受到严重损伤。

某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能有效利用(标准状况下)的空气为2.24×106m 3

(02约占空气体积的21%),以每辆汽车负荷行驶,每天约有28.5 g 汽油不完全燃烧,此城市如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均每十人有一辆汽车,试计算: (1)空气中含氧气 。

)

()

(2O c CO c < 时,人的智力不受损

(3)汽车最大使用率(按车辆数计)不得超过 %

高考实验能力探究

1.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学会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3.了解其他定量实验、实验设计等综合实验。 基础知识确认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一定体积的溶质按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固定的。

(3)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溶质在烧杯内稀释或溶解时常有热效应。

(4)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容纳量"式的玻璃量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体积等于刻

度所示的体积),用胶头滴管定容到液面正好和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

之所以在把容量瓶再振荡后,竖直容量瓶时会出现瓶内液面 低于刻度线的现象,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在湿润磨口处损失了。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切不可直接将溶质转入容量瓶中,更不可用容量瓶进行化学反应实验。

(6)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再吸走,必须重新配制。

(7)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补加水到刻度,必须重新配制。因洒出的溶液中带走了一部分溶质,再补加水,同样也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8)溶质溶解的操作在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净2次一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因为烧杯壁及玻璃棒表面沾有溶质,如不洗涤,溶质有损失,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9)用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用移液管移取原溶液,先将移液管洗净,然后用原溶液润洗2次~3次移液管再取溶液,否则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另外,移液管尖嘴部分残留的液滴不能吹入容量瓶中,否则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0)配制NaOH 溶液时,必须用带盖的称量瓶或用小烧杯快速称量NaOH 固体。因NaOH 固体易潮解,且有腐蚀性,称量过程中时间越长,吸水越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若在纸上直接称量,NaOH 吸水潮解并粘在纸上,会损失部分NaOH ,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另外,潮解后固体表面的溶液渗过纸后会腐蚀托盘。 ’ 2.气体的量取方法

选择量取气体的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气体本身的性质、由于气体密度小,易流动,易扩散,故一般不是称量其质量,而是量取其体积。对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常可借助其排出水的体积,用量筒或滴定管测定,以确定气体的体积,装置如图所示。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依据的原理:B c =V n =MV m ,由m 、V 决定实验

误差。

(1)称量时所引起的误差

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①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②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③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大,等等。

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①直接称热的物质。②砝码有残缺。③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小,等等。 (2)用于溶解稀释溶液的烧杯和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致使溶液的浓度偏低。 (3)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致使溶液浓度偏低o

(4)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C ,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的体积,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5)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俯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4.由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成另一种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计算原理: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溶液的稀释定律:

C 1·V 1==C 2·V 2

(2)实验步骤:计算一量取一溶解→转移→洗涤→定容。 5.问题和讨论

(1)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不能使用滤纸称量,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并极易潮解,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在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应将氢氧化钠放在烧杯中,并盖上玻璃片,在称量时动作还应尽量快。

(2)将烧杯里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以后,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次一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的原因是:因为烧杯中还会留有所配制的溶液,所以要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如果洗涤液不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即所配制的溶液的实际浓度数值比理论值低。

(3)在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倒出一些溶液,再重新加水到刻度线。这种做法不对。因为它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数值偏低。

经典名题剖析

【例1】 下列实验中: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 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均需用到的仪器是 ( ) A .试管 B .胶头滴管 C .玻璃棒 D .漏斗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四种基本操作中使用的化学仪器。 正确解答:C 。

特别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用途。

【例2】实验桌上有:50 mL 的量筒;一个盛满100 mL 、1.02 mol/L 的H 2S04的容量瓶;一支有刻度的胶头滴管;一瓶98%(P=1.84g/cm 3

)的H 2S04;一瓶蒸馏水。试只用所给仪器和试剂配制1.01mol /L 的H 2S04溶液(最简单方法)o 正确解答:①用刻度滴管吸取lmL 蒸馏水,加入盛有100mL 1.02 mol/L 的H 2S04的容量瓶中;②振荡摇匀。 特别点拨:此题是一道创造性题目,循规蹈矩、思维定势者易进入陷阱。

实验能力过关

1.用食盐晶体配制、250mL 0.1 moL/L 的NaCl 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 ①烧杯;②250mL 容量瓶.③量筒;④玻璃棒;⑤胶头滴管;⑥托盘天平。

A .③

B .②⑥

C .①③

D .①④

2.(1)在下列实验操作中,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的是. .(填字母)。

A .用NaCl 晶体来配制250mL 0.2mol /L 的NaCl 溶液。

B .用浓盐酸(P=1.19g/cm 3

)配制250mL 0.5mol /L 的稀盐酸。 C .测定温度在0℃一90℃时KN03的溶解度。

D .用胆矾来配制2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的CuS04溶液。

E .用标准浓度的HCl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

(2)上图是某学生在称量NaOH 固体时,使用天 平的操作

示意图,其中的错误之处是(不一定 填满): ① ;② ; ③ ;④ .

3.(1)用18 mol·L -1

硫酸配制100 mL 1.0 mol·L 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 mL 量筒; B .托盘天平; C .玻璃棒; D .50 mL 容量瓶; E .10 mL 量筒; F .胶头滴管; G .50 mL 烧杯; H .100 mL 容量瓶。

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 cm 一2 cm 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 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cm 一2 cm 处,用滴管 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E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4.配制500 mL 0.1 mol·L -1

碳酸钠溶液。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碳酸钠晶体(Na 2C03·10H 20) g 。(设5 g 以下使用游 码)

(2)若称量时砝码与晶体位置颠倒,则平衡后实际称得的样品质量为 g 。

(3)配制碳酸钠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 (4)下列操作会使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 ) A .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 .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C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D .加水时,水的量超过了刻度线

E .摇匀后立即观察,发现溶液未达刻度线,再用滴管加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本章学科内综合测试

第1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

A .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 B.水的密度;水中通入O 2后溶液的pH 值 C.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 D.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

2.摩尔是 ( ) A .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 .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 .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D .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

3.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储气瓶,一个装有 C 2H 4,另一个装有C 2H 2和C 2H 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 A .质量 B .原子总数 C .碳原子数 D .密度

4.下列各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

①0.5mol 氨气;.②标准状况下22.4 L 氦气;③4℃时9 mL 水;④O.2mol 磷酸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②③

5.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 Y 203、BaC03和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YBa 2Cu 30x,现欲合成0.5mol 此高温超导物,依化学剂量比例,需取Y 203、BaC03和Cu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 A.0.50,0.50,0.50 B.0.25,1.0,1.5 C.0.50,1.0,1.5 D.1.0,0.25,0.17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

项,多选时,该题为O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 分,选两个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 ) A.用25 mL 的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 mL NaOH 溶液 B .用100 mL 量筒量取5.2mL 盐酸

C .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 g 氯化钠

D.用100mL 容量瓶配制50 mL 0.1 mol·L -1

盐酸

7.用蒸汽密度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现测得O.3 g 某挥发性液体化合物样品在挥发时排出的空气在标准状况下是40 mL ,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85

B .168

C .310

D .340

8.将a %的酒精和(1—a)%的乙醇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 A .大于50% B .小于50%

C .小于或等于50%

D .大于或等于50%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llg 气体(x 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时,压强为1×104

Pa 。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 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

Pa ,这时容器内气体

x 的分子数约为 ( ) A .3.3×1025

B .3.3×1024

C .7.5×1023

D .7.5×1022

lO.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 、B 、G)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02的物质的量n(02),A 和B 是两种可燃气体,C 是A 和B 的混合气

体,则C 中n(A):n(B)

为 ( )

A .2:l

B .1:2

C .1:1

D .任意比

11.VL 浓度为0.5 mol/L 的盐酸,欲使其浓度增大1倍,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 .通人标准状况下的HCI 气体l1.2 L

B .加入10 mol /L 的盐酸0.1VL,稀释至1.5L

C .将溶液加热浓缩到O.5VL

D .加入VL 1.5 mol /L 的盐酸混合均匀

12.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 A 个氯气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 .常温、常压下,1mol N0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 个N03-

离子 C .121g CCl 2F 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 A

D .62g Na 20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02-

离子数为N A 13.将40mL 1.5mol/L 的CuS04溶液与30mL 3mol/L 的NaOH 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Cu 2+

)和C(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 ) A .Cu(OH)2 B .CuS04·Cu(OH)2 C .CuS04‘2Cu(OH)2 D .CuS04·3Cu(OH)2

14.今有一瓶2mol/L 的某溶液,倒出3/4体积后,再加水稀释至原来体积,又倒出2/3体积,最后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1 mol/L B .0.67 mol/L C .0.5 moL/L D .0.33 mol/L

15.如下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1g 02和lg 混合气体x ,在两个固定体积且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 与温度t 的关系,据图判断X 可能是 ( ) A .02和S02 B .CH 4和H 2 C .N02和N 204 D .

CH 4和C02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5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8分)现有下列仪器或用品:①铁架台(含铁圈、各式铁夹)②锥形瓶③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④烧杯(若干)⑤玻璃棒⑥胶头滴管⑦天平(含砝码)⑧滤纸⑨量筒⑩过滤漏斗。

现有下列药品:(A)NaOH 固体(B)标准NaOH 溶液(C)未知浓

度盐酸(D)蒸馏水 (E)碳酸钠溶液。 根据所做过的学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应选用的上述仪器是 (填编号)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

(3)做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少的试剂是 . 。

(4)进行中和滴定时,绝不可用将要盛的溶液事先润洗的仪器是下列的 。

甲.酸式滴定管 乙.碱式滴定管

丙.25mL 量筒 丁.锥形瓶

17.(10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手段越来越多,测定的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现有一种简单可行的测定的方法,具体步骤 为:

(1)将固体NaCl 细粒干燥后,准确称取mg NaCl 固体并转移到定容仪器A 中;

(2)用滴定管向A 仪器中加苯,不断振荡,继续加苯至A

仪器的刻度,计算出NaCl 。固体的体积V cm 3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1)中A 仪器最好使用 。(填序号) A .量筒 B .烧杯 C .容量瓶 D .试管.

②步骤(2)中用酸式滴定管还是用碱式滴定管. ,理由是 . 。 ③能否用水代替苯 , 理由是

④已知NaCl 晶体中,靠得最近的Na+与Cl -

间的平均距离为acm(如上图),用上述测定方法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表达式为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8.(6分)标准状况下11.2 L 由CO 和H 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7.2g ,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此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 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 ;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后,固体增重 g 。 19.(11分)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出现的后果是(填“溶液浓度不准确”、“偏低”“偏高”、“无影响”):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取已吸潮的氢氧化钠固体 。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不能澄清,溶质少量不溶解 。

(3)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 (4)定容时,液面上方与刻度相齐时,停止加水 。

(5)配制好溶液后,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 。

(6)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线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0.(6分)在有机溶剂里,使n(mo1)PCI 5与n(mo1) NH 4C1发生完全反应,释放出4n(mo1)HCl ,同时得到一种白色晶体A ,A 的熔点为113℃,在减压时,50℃即可升华,测得A 蒸气的密度(标准状况)为15.5g/L 。

(1)通过计算得出A 的化学式 。 (2)生成A 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分子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在A 分子中所处的环境毫无差别,试写出A 的结构

式: 。

21.(10分)现有等物质的量的NaHC03和KHC03的混合物a g 与100 mL 盐酸反应。题中涉及的气体体积均以标准状况计,填空时可以用带字母的公式表示。 (1)该混合物中NaHC03与KHC03的质量比

为 。 (2)如碳酸氢盐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盐酸的浓度为 mol·L -1

(3)如盐酸过量,生成C02体积为 L 。 (4)如果反应后碳酸氢盐有剩余,盐酸不足量,要计算生成C02的体积,还需要知道 。

(5)若NaHC03和KHC03不是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则a g 固体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C02的体积(V)范围是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2.(6分)将某温度下的KN03溶液200g 蒸发掉10g 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l0g KN03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试计算: (1)该温度下KN03的溶解度; (2)原未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23.(8分)为了防治环境污染并对尾气进行综合利用,某硫酸厂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02,再向吸收液中加入浓硫酸,以制取高浓度的S02及(NH 4)2S04和NH 4HS04固体。为测定上述(NH 4)2S04和NH 4HS04固体混合物的组成,现称取该样品四份,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各40.00 mL ,加热至120℃左右,使氨气全部逸出[(NH 4)2S04和NH 4HS04的分解温度均高于200℃],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状况):

(1)实验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由I 组数据直接推测:标准状况下3.7 g 样品进行同样实验时,生成氨气的体积为 L ;

(3)试计算该混合物(NH 4)2S04和NH 4HS04的物质的量之比;

(4)欲计算该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选 择第 组数据,由此求得NaOH 溶液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第二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讲 原子结构与性质

考纲解读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考点整合

原子构成 1.原子结构

2.微粒关系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原子序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绝对值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一核外电子数一电荷绝对值数 质量数一质子数+中子数

【例1】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氢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 7 A 57 B 47 C 61 D .293

【思路分析】对原子而言,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75—118=57。 【答案】A 。

1—1.(拓展题)美国科学家分析海水沉积

物时发现,北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水中的14360Nd 和144

60Nd(元素

钕)的含量差异明显,由此得出周围大陆的岩石中143

60Nd 和144

60Nd 含量不同的结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4360Nd 和144

60Nd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元素Nd 是主族元素

C 14360Nd 和144

60Nd 中质量数和中子数均不相同

D .因各地岩石中14360Nd 和144

60Nd 含量不同,所以Nd 元素没有固定的相对原子质量 1—2.(易错题)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

B 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

D .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考点2 元素、核素与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帮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

总称。如氕11H(H)、氘21H(D)、氚3

1H(T)是三种不同原子,但它们的原子核中均含有一个质子,属同一类原素,称氢元素。

2.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日的中

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例如11H 、21H 和3

1H 就各为一种核素。 3.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几种原子,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如H(氢)、D(重氢)、T(超重氢)互为同位素。 【例2】(2005年广东高考)Se 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7834Se 和80

34Se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7834Se 和80

34Se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7834Se 和80

34Se 为同位素

C 7834Se 和80

34Se 分别含有44个和46个质子

D 7834Se 和80

34Se 都含有34个中子

【思路分析7834Se 和80

34Se 具有相同棱电荷数,且属同类原

子,故互为同位素;7834Se 和80

34Se 都含34个质子,中子数分别为44、46。

【答案】B ‘, ·

2—1.(拓展题)据报道,用10B 合成的10

B 20有非常好的抗癌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0

B 和10

B 20互为同位素

B 10B 和10

B 2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0

B 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D 10B 20表示由20个10

B 原子形成的一种硼分子 2—2.(易错题)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石墨和金刚石 H 水和重水(D20)

C 纯碱和烧碱

D .氕和氘 考点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例3】在第n 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数最多与(n 一1)层相同。当它作为电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I(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 A K 层 B L 层

C M 层 D-N 层 j

【思路分析】由题意很容易排除A 、B 两项。M 层作为最I 最多容纳8个,与L 层相同;而当M 层作为次外层最多填18比L 层多10个。

【答案】C i

3--1.(拓展题)下列各原子构成的单质中,肯定能与稀硫酸应产生H 2的是( ) A 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B M 层有5个电子 }

C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

D .N 层上电子数与K 层电子数相等,次外层有8个电子 3—2.(易错题)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考点4 相对原子质量 、

定义:以12

C 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川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创 (SI)单位为1,符号为Ar(单位1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

重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C12分子的m(C12)= 2.657X10-26

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

C 的质量的1/12

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

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如35C1为34.969,37

Cl 为 36.966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

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 35Cl 为35,37

C1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

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r(Cl)=

Ar(35Cl)×a %+Ar(37

C1)×b %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

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之和 A 等于20% B 小于20% C 略大于20% D .等于80%

4-2.(易错题)某元素R 的氧化物用R 205表示。已知用15 15克与8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R 205,则R 的原质量为( ) A 14 B 23 C 31 D 75 考点5 简单微粒半径的变化规律

(1)电子层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例.r(Na)>r(Mg)>r(A1)>,.(si)>r(P)>,.(s)>,-(C1). 1 (2)聂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 【例5】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

A LiI

B NaBr

C .KCl

D .CsF

【思路分析】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卤族离

子中,I -的电子层最多,故半径最大,而碱金属中,Li +

半径最小。

【答案】A 5—1.(易错题)关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小

B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大

C 原子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小

D .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半径比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大

5—2.(拓展题)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2019北京高考化学卷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北京卷)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2.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 ...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CH3COOH在水中电离 NaCl溶于水电解CuCl2溶液 H2与Cl2反应能量变化

3.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In 是第五周期第ⅢA 族元素 B.11549In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 >Al D.碱性:In(OH)3>RbOH 4.交联聚合物P 的结构片段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图中 表示链延长) A.聚合物P 中有酯基,能水解 B.聚合物P 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C.聚合物P 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获得 D.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聚合物P 的交联结构 5.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 2溶液( FeCl 3) Fe 粉 B NaCl 溶液(MgCl 2) NaOH 溶液、稀HCl C Cl 2 (HCl ) H 2O 、浓H 2SO 4 D NO (NO 2) H 2O 、无水CaCl 2 6.探究草酸(H 2C 20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mol ·L -1 H 2C 2O 4的pH =1.3)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少量 NaHCO 3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KMnO 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C 2H 5OH 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422O C H 有酸性,Ca(OH)2+H 2C 2O 4=CaC 2O 4↓+2H 20 B.酸性:H 2C 204>H 2CO 3,NaHCO 3+H 2C 2O 4= NaHC 2O 4+CO 2↑+H 2O

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高 中 化 学 重 要 知 识 点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

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 ——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2019年全国卷Ⅱ化学高考试题高清版

2019年全国卷Ⅱ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35.5 As 75 I 127Sm 150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3-4数目为0.1N A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总复习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双线桥: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变化 反应物→ 概念及转化关系 配平 氧 化还原反应 →产物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 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 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 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①、活泼的金属,如Na 、Al 、Zn 、Fe 等; ②、元素(如C 、S 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 、SO 2等 还原剂: ③、元素(如Cl 、S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 、H 2S 等 ④、元素(如S 、Fe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 2SO 3、FeSO 4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 、Si 等。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 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 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 2O 3、SiO 2) 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Fe(OH)3 生成难溶的物质:Cu 2++OH -=Cu(OH)2↓ 盐:AgCl 、AgBr 、AgI 、CaCO 3、BaCO 3 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 ++SO 42-=Ag 2SO 4↓ 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 32-=CaCO 3↓+2OH -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 2O 、CH 3COOH 、H 2CO 3、NH 3·H 2O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 2、SO 2、NH 3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强弱比较 氧 化剂、还原剂

2019年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理题 一、电离能 1、请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相关知识解释,第一电离能:C_____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电离能:N_____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电离能:Mg_____Al,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钠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 Ni 的原因是 8、铜的第一电离能为746kJ·mol-1,第二电离能为1958kJ·mol-1。请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相关知识解释,铜第二 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一电离能的原因是 9、铜的第一电离能(I1)小于锌的第一电离能,试解释铜的第二电离能(I2)却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的主要原因是 10、C、N、O 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P 的第一电离能比S 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元素铁与铜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958 kJ·mol-1、I Fe=1561 kJ·mol-1,I Cu 比I Fe 大得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铜的第一电离能(I1)小于锌的第一电离能,而铜的第二电离能(I2)却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As 和Se 是同一周期的元素,As 的第一电离能比Se 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电负性 15、请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相关知识解释,电负性:C_____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半满、全满解释稳定性 16、稳定性:Cu2O_____Cu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Cu+价电子排布式为Cu2+和Cu,但 CuO 在高温下会分解成Cu2O,试从结构角度解释高温下CuO 何会生成Cu2O: 19、为什么Fe3+比Fe2+稳定? 四、电子跃迁解释焰色反应 20、钾的焰色反应为_____色,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镁粉、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可以做成焰火。燃放时,焰火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 释发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微粒半径比较

(完整版)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评论解析分析

精选试题情境素材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化学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选取古代化工方面的优秀成果和我国化学工作者在化学领域的科研成就,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拼搏精神,实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育人效果。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1 精选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1.1 选取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中有关情境,增强文化自信 高考化学试题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果,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陶瓷是中国的名片。理科综合I卷第7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1.2呈现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增强科技成就感 对于超导材料的研究我国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发展高临界温度铁基超导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理科综合II卷第35题的文献来源于顶级刊物《Nature》刊载的一种Sm-Te-As-O-F铁基化合物的超导体。试题以该铁基超导化合物的晶体及相关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分子间力和氢键以及晶体结构等核心知识点,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理科综合I卷第35题以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Nature》发表的“双相纳米高强度镁 MgCu晶体结构,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能级、化合金的方法”为情境,给出拉维斯相的 2 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等内容。 理科综合I卷第28题第(3)问来源于我国化学工作者发表在顶级刊物《Science》中的文章——“沉积在α-MoC上单层金原子对水煤气的低温催化反应”。该催化方法使得水煤气转化反应在303K的温度下就可以进行,远远低于其他已有催化方法中的温度。试题以文章中的单原子催化能量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为情境,让学生认识、分析催化吸附机理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 精挑文献,展现最新成果,增长知识见识 今年的高考化学大部分试题是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2019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纪国君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底。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4讲专题总结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完整word版)2019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高考化学北京卷 6.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的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 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 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 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 选网轮答案:A 解析:注意审题,两个关键词,同主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A中碳化硅(SiC)符合题目要求,B中聚氨酯为有机高分子材料,C中碳包覆银纳米线不是同主族元素形成的,D中钛合金为金属材料,不是有机物。 7.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标注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的离子符号表示) A B C D NaCl=Na++Cl-CuCl2=Cu2++2Cl-CH3COOH CH3COO-+ H+ H2(g)+Cl2(g)=2HCl(g) △H=-183kJ·mol-1答案:B 解析:电解CuCl2溶液,是化学变化,方程式为CuCl2Cu+Cl2↑,故B符合题意。A、C、D示意图与化学用语标注内容相符,都不符合题意。 8.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 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In是第五周期第IIIA族元素B.115 49 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In(OH)3>RbOH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考查。铟(49In)与铷(37Rb)均为第五周期元素,故选项A正In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为49,中子数为质量数(115)-质子数(49)=66,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确;115 49 66-49=17,选项B正确;In和Al是同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In>Al,因此原子半径In>Al,选项C正确;铟(49In)与铷(37Rb)分别为第五周期第IIIA和第IA族元素,碱性RbOH >In(OH)3,故选项D错误。 9.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片段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表示链延长) A.聚合物P中有酯基,能水解 B. 聚合物P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C.聚合物P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获得 D.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 聚合物P的交联结构 答案:D 解析:A.将片段X和Y连接起来,不难发现聚合物P中含有酯基,所以A项正确;B.形成酯基的过程中有小分子水生成,所以合成聚合物P属于缩聚反应,B项正确;C. 根据油脂的基本概念“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可知C项正确;D.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结构不同,所以D项错误。 10.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FeCl3) Fe粉 B NaCl溶液(MgCl2) NaOH溶液、稀HCl C Cl2(HCl) H2O、浓H2SO4 D NO(NO2) H2O、无水CaCl2 答案:B 解析:A .FeCl3与Fe粉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B.NaOH溶液Mg2+沉淀,然后加入稀盐酸将剩余的OH-中和,B项正确;C. Cl2与水反应,且在H2O中溶解性比在饱和食盐水中大,造成损失,C 项错误;D. NO2与H2O为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11.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以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mol·L-1H2C2O4的pH=1.3)

2020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2020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三化学知识点1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 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 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 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 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 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 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 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高三化学知识点2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2019年高考化学 (海南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 24S32Cl35.5Mn55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试剂瓶标签上安全标志如右图,该试剂是( ) A. 氮水 B. 乙酸 C. 氢氧化钠 D. 硝酸 2.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A. 42CuSO 5H O ? B. 42FeSO 7H O ? C. 42ZnSO 7H O ? D. ()422KAl SO 12H O ? 3. 反应22426C H ()C H (g)+H (g)g =,>0H V 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的是( ) A. 增大容器容积 B.升高反应温度 C.分离出部分氢气 D.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4.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B. C. D. 5. 根据右图中的能量关系,可求得C H —的键能为( ) A. 1414kJ mol -? B. 1377kJ mol -? C. 1235kJ mol -? D. 1197kJ mol -? 6.实验室通过称量42MgSO xH O ?样品受热脱水前后的质最来测定x 值,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值偏低的是( ) A. 实验前试样未经干燥 B. 试样中含有少景碳酸氢铵 C. 试样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D.加热过程中有试样进溅出来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趣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 B. VIIN 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 C. 主族元素均呈现与其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D. 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 8.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是2Ag /Ag O 和Zn ,电解质为KOH

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精编版、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2019.4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6.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该物质氧化性的是 A.氨——作制冷剂B.漂粉精——作游泳池消毒剂 C.甘油——作护肤保湿剂D.明矾——我国古时用于除铜锈 7.右图是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 A.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取SO 2 B.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制取NH3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Cl2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取O2 8.对下列过程的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用硫酸铜溶液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气体:H2S + Cu2+=== CuS↓ + 2H+ B.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氨水:Al3+ + 4OH- === AlO2- + 2H2O C.用电子式表示Na和Cl形成NaCl的过程: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Fe-3e- === Fe3+ 9.为纪念门捷列夫发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部分如下)150周年,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数字代表元素的原子序数 B.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元素的原子结构 C.推测表中“?=70”指代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4 D.每一纵行(列)都对应现在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族 10.凯夫拉是一种高强度、耐腐蚀的芳纶纤维,军事上称为“装甲卫士”,但长期浸渍在强酸或强碱中强度有所下降。下表中是凯夫拉的两种结构:

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PMTA 和PPTA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芳纶1313”、“芳纶1414”中的数字表示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 C .凯夫拉在强酸或强碱中强度下降,可能与“”的水解有关 D .以 和 为原料制备PPTA 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11.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 Fe 2O 3(s)+CO(g) Fe(s) +CO 2(g), 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见右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高炉的高度可以有效降低炼铁尾气中CO 的含量 B .由表中数据可判断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C .为了使该反应的K 增大,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c (CO) D .1000℃下Fe 2O 3与CO 反应,t min 达到平衡时c (CO) =2×10-3 mol/L ,则用CO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mol/(L ·min) 12.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吸收液, 将SO 2和NO 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 2或空气为载气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 2- 的含量,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控制SO 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B .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 2 + 2NO 2 + 2H 2O === H 2SO 4 + 2HNO 2 C .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O 2有关 D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

2019年北京平谷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9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 化学2019.3. 6.下列现象或活动过程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雷电B用我国研发的天眼 接受宇宙中的信号 C航空煤油用作水路两 用飞机的飞行燃料 D 手机充电 7.对下列化学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CaCl2的电子式: B 电解滴有酚酞的氯化钠溶液时阴极很快变红:2H2O+2e- = H2 + 2OH- C.酸性:H2SO4<HCl04遵循元素周期律 D.体现勒夏特列原理 8. 下列材料或物质的应用与其对应的性质完全相符合的是 A Mg、Al合金用来制飞机外壳—合金熔点低 B 食品合中常放一小袋Fe粉— Fe粉具有还原性 C Si02用来制造光导纤维— Si02耐酸性 D葡萄酒中含SO2— SO2有漂白性 9.八十年代,我国化学家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维生素C的垄断,发明的“两段发酵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 B.维生素C水解得到2种产物 C.维生素C有酯基不能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D.该反应表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10. 中国研究人员研制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过程Ⅱ放出能量并生成了O-O键 C总反应2H2O→2H2+O2 D过程Ⅲ属于分解反应也是吸热反应 11.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研究的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NaCl+CO2+NH3+H2O = NaHCO3↓+ NH4Cl。

有关信息:① CO2 + H2O ? H2CO3? H++ HCO3-, K1=4.2х10-7;②常温常压下,CO2在1L水中的溶解度为0.75L。 对该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溶解度:S(NaCl) > S(NaHCO3) B 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C 通入NH3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铵盐 D 两种气体,先通入NH3后通入CO2且通入的CO2要过量 12.下表是某同学探究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反应规律的实验记录, 2- 2-+ 序号1 2 3 4 . A.实验1中的绿色溶液中含有SO42- B.实验1、2的a溶液中所含的离子种类相同 C.向实验3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硫酸可使溶液变为浅橙色 D.实验4的目的是排除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 25、(共17分) EPR橡胶()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建筑用防水材料、电线电缆护套、耐热胶管、汽车密封件、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它制品。 PC塑料()的透光性良好,可制作车、船、飞机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等。它们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RCOOR1 + R2OH 催化剂 RCOOR2 + R1OH ②B、F、G、H、J各物质中,核磁共振氢谱都只有一组吸收峰。 (1)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2)A→D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3)D→E的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 (4)E中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 CH2CH2CH CH2 CH3n H O C O O C OCH3 CH3 CH3 n

高考化学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 Ne Ar、Kr… 双原子分子如:Q、H2、HCI、NO… 多原子分子如:H.O P4、GH2Q…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6、H、NH+… 阴离子:Cl-、0「、OH、SQ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I、CaCb、NaSQ…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Q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Q、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i H> 2i H> 31H (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一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 几种类型:根(如SQ2-、QH~、CHCQQ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 —QH —NQ —CQQ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CH)。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一QH和羧酸的羧基(一CQQ) (2)甲烷(CH)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I)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