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阅读书目

?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史稿》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

?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

?丁夏《明清小说研究》

?宁宗一《中国小说学通论》

?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张燕瑾《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第一节、“小说”概念演变与小说文体确立

一、“小说”的出现

(一)《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郭庆藩《庄子集释》引成玄英疏:干,求也;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说,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于至道。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

【任: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济宁东南。公子:诸侯之子。缁(zī):黑丝绳。犗(jiè):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腊(xī):干肉,制成干肉。制河:制,浙河,今钱塘江。苍梧:山名,在今湖南省南部。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山。辁(quán):小,轻,比喻低劣。辁才:才疏学浅的人。累:细微,这里借指钓线。渎(dú):小沟渠。鲵(ní)鲋:鲇鱼和鲫鱼,这里泛指小鱼。县(xuán)令:即高名令闻,指美好的名声。县:高。令:美好。大达:博学明理,大通于至道。风俗:作风。经:治理。】

(二)荀况《荀子·正名》: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所欲虽不可尽,求者犹近尽;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虑者欲节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凡人莫不从其所可,而去其所不可。知道之莫之若也,而不从道者,无之有也。……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荀子“小家珍说”者实指墨翟之徒所持奇异而不合中道之辞说。

?“小说”-----琐言碎语

?庄子“小说”与后世小说文体的价值论

【珍,此当指好奇游说之人。人的本性,是先天所造就的;人的情感,是本性的实质;人的欲望,是情感的反应流露。吧人们所欲望的视为应该达到的而追求它,这是人情所必然不可避免的;……所以即使是守

门的下等人,也不能去掉他的欲望,即使是天子,他的欲望也不可能完全满足。虽然欲望不可能完全满足,但可以接近于完全的满足;虽然欲望不能去掉,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欲望虽然不能满足,但追求欲望的人仍然可以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以去掉,所追求的欲望不能达到,但想满足欲望的人对所追求的欲望可以节制。正道进一步,就接近于欲望的满足;退一步就节制对欲望的追求,天下没有如重视正道这样更强的了。所有的人没有谁不顺应他认为对的而抛开他认为不对的东西。懂得没有什么比正道更值得肯定的东西,科室又不顺应遵从正道,是没有这种人的。……所以聪明人研究的知识如何遵循正道而已,那么各个微不足道的学派稀奇古怪的学说所仰慕的东西自然全都消亡了。】

二、汉代“小说”观念

(一)《文选》卷三十一江淹《李都尉从军》李善注引桓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小说的外在特征:丛残小语

?写作特点:近取譬论

?小说载体:短书

?小说功能:治身理家

【所谓“短书”,是指一尺左右的简犊,即“尺牍”。汉代规定:凡儒家经典一律用二尺四寸的简牍书写,其他书籍则只能用一尺左右的简犊来书写。这种形制上的区别,含有对其内容高下的区分和褒贬的意思,因此“短书”也就是“小道”的意思。》、《论衡》等书中可知,汉代所谓“短书”,与篇幅长短没有必然联系,像诸子著作、汉撰史书、俗论杂说等所有不属于“经艺”的书籍,都被视为短书。小说只是“短书”的一种,特点是“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而从《论衡·书解》所论“古今作书者非一,各穿凿失经之实,传违圣人之质,故谓之丛残”来看,“丛残”也不指形式的短小,而是内容的“失经”、“违圣”。喜用“譬论”是战国诸子说理的普遍特征,而用来譬论的不一定都是生动的叙事。《

颜师古注:“稗官,小官。如淳曰:…细米为稗,街谈巷说,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

刍荛:音除扰,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二)班固《汉书·艺文志》论“小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王瑶认为:“张衡所言小说本自虞初的说法,也就是说小说本自方士。证以汉志所列各家的名字和班固的注语,知汉人所谓小说家者,即指的是方士之言;而且这和后叙中小说家出于稗官的说法,也并不冲突。”

④王齐洲以为:“《西京赋》所谓…小说九百,本自虞初?,即是说小说之体创始于汉武帝时方士,虞初不过

是方士之代表而已。”⑤潘建国通过考证“稗”的含义,认为汉代稗官“最主要的成员乃是方士待诏、方士侍郎之类。就此而言,王瑶先生…小说本自方士?的观点是非常准确的”⑥。综合各家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虽然十五家小说无法一以概之,至少后六家中的《待诏臣安成未央术》、《待诏臣饶心术》、《虞初周说》、《臣寿周纪》、《封禅方说》等五家出于方士身份的待诏或侍郎之手。】

三、内容虚构化与小说文体观念的确立

桓谭和班固““小说”观念都隐含小说明理传道的功利功能,但随着”“小说”文体的意识自觉,”“小说”一词中所包含的”“讲道理”的成分越来越少,而滑稽有趣、荒诞不经、语言通俗等特点却越来越明显。

?宋本刘向《说苑·叙录》:“所校中书《说苑》杂事……除去与《新序》复重者,

其余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

?班固《汉书·艺文志》注十五家小说:《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非殷时,皆依托也。……《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三、内容虚构化与小说文体观念的确立

?传统看法认为中国小说自觉时代应该是在唐代。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如《毛颖》、《南柯》之类尚可,若《东阳夜怪录》称成自虚,《玄怪录”·元无有》,皆但可付之一笑,其文气亦卑下亡足论。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三、内容虚构化与小说文体观念的确立

?干宝是最早认识到小说虚构并自觉提倡的小说文人。

?《搜神记序》: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亦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事周,子长存其两说。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一,由来尚矣。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册,犹尚若兹;况仰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缺,访行事于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设有承于前载者,则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春秋时各国以崩薨及祸福之事相告。前者称“赴”,后者称“告”。】

三、内容虚构化与小说文体观念的确立

?其他小说家的虚构意识

?萧绮《拾遗记序》:王子年乃搜撰异同,而殊怪必举,纪事存朴,爱广向奇,宪章稽古之文,绮综编杂之部,《山海经》所不载,夏鼎未之或存,乃集而纪矣。辞趣过诞,意旨迂阔,推理陈迹,恨为繁冗,多涉祯祥之书,博采神仙之事,妙万物而为言,盖绝世而弘博矣。

?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自序》:宪家世述道书,……或言浮诞,非政声所同,经文、史官记事,故略而不取,盖伪国殊方,并不在录。……今藉旧史之所不载者,聊以闻见,撰《洞冥记》四卷,成一家之书,庶明博君子,该而异焉。

三、内容虚构化与小说文体观念的确立

?后人对对魏晋小说的自觉虚构观念的评述

?刘知几《史通·杂述》:“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及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辁释,由是真伪不别,是非相乱,如郭子横之《洞冥》,王子年之《拾遗》,全虚构辞,用惊愚俗,此其为弊之甚者也。”?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

四、小说娱乐目的的认识与小说观念的确立

?传统小说的功能:史鉴功能、劝戒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胡怀琛《中国小说概论》:“小”就是不重要的意思,“说”字在那时候和“悦”字是不分的,所以有时候“说”字就等于“悦”字。用在此处,“说”字至少涵有“悦”字的意思。“小说”就是讲些无关紧要的话,或是讲些笑话,供给听者的娱乐,给听者消遣无聊的光阴,或者讨听者的欢喜。这就叫做小说。……凡是一切不重要,不庄重,供人娱乐,给人消遣的话称为小说。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释“说”:首先是文体形态层面,有说故事或叙事之义。其次的语义属于表现形态,…说?有解说而趋于浅白通俗之义。其三的语义属于功能形态,…说?与…悦?相通,有喜悦或娱乐之义。?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小说?名目的确立,是一个博学的学者群进行精心的语义选择的结果。它包含了这种文体基本特征的故事性、通俗性和娱乐性。

?张衡《西京赋》可能是最早指出小说有娱乐的性质:匪惟玩好,乃有秘书,小说九百,本自虞初,从容之求,实俟实储。

?徐干《中论·务本第十五》:人君之大患也,莫大于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闇于远图。故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乱也,未有如此而不亡也。夫详于小事而察于近物者,谓耳听乎丝竹歌谣之和,目视乎雕琢采色之章,口给乎辩慧切对之辞,心通乎短言小说之文,手习乎射御书数之巧,体鹜于俯仰折旋之容。凡此数者,观之足以尽人之心,学之足以动人之志。

?干宝《搜神记序》: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载。……幸将来好事之士,录其根体,有以游心寓目而无尤焉。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然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而古今书籍,小说家独传,何以故哉?怪力乱神,俗流喜道,而亦博物所珍也;玄虚广莫,好事偏攻,而亦洽闻所昵也。……至于大雅君子,心知其妄,而口竞传之,旦斥其非,而暮引用之,犹之淫声丽色,恶之而弗能弗好也。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夫何怪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若为赏心而作,则实萌芽于魏而盛大于晋,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

小说娱乐功能的生成动因

?小说初生功能

?中国古代小说从最初的产生就是出于娱乐消遣的目的。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源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a所以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但在古代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

?郑振铎《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中国小说是口头的传说写下来的,它一开头就不是由几个有才能的文人创造出来的,而是从民间来的,是口头流传的,它最早是群众文娱活动的一种。

?小说创作的娱乐意识

?王瑶《小说与方术》:这些作者本不是为了立言或不朽才著述的。因而所述的异闻奇事也就只注重在事情的性质和意义,而不注重在文辞结构或人物;这本是街谈巷语的东西,所以叫做…小说?;是和成一家言的大人先生之说不同的。因为这样,文人学士就不会怎样看重它,所谓…好奇之士,无所弃诸?,就是说喜欢小说的人只是为了它的…奇?,而不是为了它的…文?或…言?。

?李肇《唐国史补序》:记事实,操物理,辩疑惑,示劝诫,采风俗,助谈笑,则求之。

?小说阅读的娱乐意识

?刘知几《史通·采撰篇》: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仲尼所不语。唐朝所撰《晋史》多采以为史……虽取悦小人,终见嗤于君子矣。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然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而古今书籍,小说家独传。何以故哉?怪力乱神,俗流喜道,而亦博物所珍也;玄虚广漠,好事偏次,而亦洽闻所昵也。……至于大雅君子,心知其妄,而口竟传之,旦斥其非,而暮引用之,犹之淫声丽色,恶之而弗能弗好也。

五、小说文体观念的确立

?“小说”概念的转变在南北朝时期基本完成。

?《史通·杂说》:刘敬叔《异苑》称:晋武库失火,汉高祖斩蛇剑穿屋而飞。其言不经,梁武帝命殷芸编为小说。

?《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均著录刘义庆《小说》十卷

?《隋书·经籍志》中著录一无名氏《小说》五卷

?《隋书·经籍志·子部》:

《燕丹子》一卷;《杂语》五卷;《郭子》三卷

《杂对语》三卷;《要用语对》四卷;《文对》三卷

《琐语》一卷;《笑林》三卷;《笑苑》四卷

《解颐》二卷;《世说》八卷(刘义庆撰)

《世说》十卷(刘孝标注);《小说》十卷(殷芸撰)

《小说》五卷;《迩说》一卷;《辩林》二十卷《辩林》二十卷

《琼林》七卷;《古今艺术》二十卷;《杂书钞》十三卷;《座右方》八卷《座右法》一卷;《鲁史欹器图》一卷;《器准图》三卷;《水饰》一卷右二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

五、小说文体观念的确立

到了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率先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刘知几《史通·杂述》:“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爱及近古,斯道渐烦。史氏流别,殊途并鹜,榷而为论,其流有十焉:一曰偏记,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语,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十曰都邑薄。”?他将“偏记小说”与“正史”相提并论,第一次明确地将小说的归属从原先的诸子改变为史部。

?夫皇王受命,有始有卒,作者著述,详略难均。有权记当时,不终一代,若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载记》、王韶《晋安陆纪》、姚最《梁后略》,此之谓偏纪者也。

?普天率土,人物弘多,求其行事,罕能周悉,则有独举所知,编为短部,若戴逵《竹林名士》、王粲《汉末英雄》、萧世诚《怀旧志》、卢子行《知己传》。此之谓小录者也。

?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杂纪》、顾协《琐语》、谢绰《拾遗》。此之谓逸事者也。

?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已。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若刘义庆《世说》、裴

荣期《语林》、孔思尚《语录》、阳玠松《谈薮》。此之谓琐言者也。

?汝颍奇士,江汉英灵,人物所生,载光郡国。故乡人学者,编而记之,若圈称《陈留耆旧》、周斐《汝南先贤》、陈寿《益部耆旧》、虞预《会稽典录》。此之谓郡书者也。

?高门华胄,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由是纪其先烈,贻厥后来,若扬雄《家谍》、殷敬《世传》、《孙氏谱记》、《陆宗系历》。此之谓家史者也。?贤士贞女,类聚区分,虽百行殊途,而同归于善。则有取其所好,各为之录,若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此之谓别传者也。

?阴阳为炭,造化为工,流形赋象,于何不育。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若盛弘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此之谓地理书者也。

?帝王桑梓,列圣遗尘,经始之制,不恒厥所。苟能书其轨则,可以龟镜将来,若潘岳《关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此之谓都邑簿者也。

五、小说文体观念的确立

从宋代开始,已经有人不但将小说看作一种文体,而且把它看作是一种具有文学性的文体,是与诗、词等文体相提并论的文体了。

?欧阳修《归田录》:(钱惟演)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大率唐人多工诗,虽小说戏剧,鬼物假托,莫不宛转有思致,不必专门名家而后可称也。

?又: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并称一代之奇。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小说家一类又自分数种,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是也;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莺》、《霍玉》之类是也;一曰杂录,《世说》、《语林》、《琐言》、《因话》之类是也;一曰丛谈,《容斋》、《梦溪》、《东谷》、《道山》之类是也;一曰辨订,《鼠璞》、《鸡肋》、《资暇》、《辨疑》之类是也;一曰箴规,《家训》、《世范》、《劝善》、《省心》之类是也。谈丛、杂录二类最易相紊,又往往兼有四家,而四家类多独行,不可搀入二类者。至于志怪、传奇,尤易出入,或一书之中二事并载,一事之内两端具存。姑举其重而已。

?《四库全书总目》将胡氏所列“丛谈”、“辨订”、“咸规”三类已经分别列入其他类别。其对小说类别的划分是:“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

第二节、古代小说多元共生的早期形态

一、神话与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却认为”“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同时也认为”“但在古代,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印度,埃及,希腊都如此,中国亦然“。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山海经》“古今语怪之祖”。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山海经》“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

?《山海经》对志怪和神魔小说有深刻的影响,郭璞为《山海经》作注后,志怪成了虚构叙事文学主流。

?旧署东方朔撰的《神异经》、《十洲记》在书名和结构方式上都留有《山海经》的影子。

?干宝《搜神记》“盘瓠”传说、张华《博物志》殊方异物、任昉《述异记》黄帝蚩尤之战

【《隋书·经籍志》:“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据此该书或为先秦古籍。

《山海经》书名首见于《史记·大宛列传》:“《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西汉末刘歆《上〈山海经〉表》称该书成于尧舜时。

袁珂《中国古代神话》认为山经五卷为东周作品,海内外八卷为春秋战国之作,大荒经四卷及海内经一卷为汉代初年作品。】

?神话的想象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神话简史》:与其他生物不同,人类会不停地追问意义。就我们所知,狗并不因为它们身为犬类而烦恼,不会为生活在别处的犬族的生存状况而焦虑,更不会换一个角度来体察生命。但人类却很容易陷入绝望之中,因而从一开始我们就创造出各种故事,把自身放置于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之上,从而揭示出一种潜在的模式,让我们恍然觉得,在所有绝望和无序背后,生命还有着另一重意义和价值。

?又:人类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个体具有超出理性之外的思考能力和经验。我们拥有想像力,一种思考非当下之物的能力,以及思考某种还没有客观存在事物的能力。想像力是一种创造宗教和神话的能力。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

高尔基《个性的毁灭》:在人类的童年,遵循着自卫的本能,赤手空拳同自然搏斗,在自然面前惊惶赞叹,悠然神往,人民就创造了宗教。宗教是他们的诗,它包含着他们关于自然威力的全部知识,以及从接触体外敌对力量而获得的全部经验。

?神话的民间信仰和神祇崇拜,刺激了小说创作中山妖水怪、花精狐魅的幻想。?神话想象的情节完整性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北山经》: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祇,齐音,祖先遗体。邓林,树林。詨,笑音,叫】

?神话的情节结构与小说

?《山海经》卷十二《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的贤能相助情节

?神话题材与小说

?李汝珍《镜花缘》与《山海经》

?《镜花缘》描写的海外诸国——小人国、女儿国、黑齿国、白民国、无肠国、不死国等,都是《山海经》中同名国家的扩写或深化。

?《镜花缘》第十五回:唐敖那日别了尹元,来到海边,离船不远,忽听许多婴儿啼哭。顺著声音望去,原来有个渔人网起许多怪鱼。恰好多林二人也在那里观看。唐敖进前,只见那鱼鸣如儿啼,腹下四只长足,上身宛似妇人,下身仍是鱼形。多九公道:”“此是海外”“人鱼”。唐兄来到海外,大约初次才见,

何不买两个带回船去?”

二、史传与小说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九五引郑樵:古今编书所不能分者五:一曰传记,二曰杂家,三曰小说,四曰杂史,五曰故事。凡此五类书,足相紊乱。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评点《水浒传》: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且说施恩和武松两个,离了安平寨,出得孟州东门外来。行过得三五百步,只见官道傍边早望见一座酒肆,望子挑出在檐前。看那个酒店时,但见:门迎驿路,户接乡村。”

?那两个挑食担的仆人,已先在那里等候。施恩邀武松到里面坐下。仆人已自安下肴馔,将酒来筛。武松道:”“不要小盏儿吃,大碗筛来,只斟三碗。”仆人排下大碗,将酒便斟。武松也不谦让,连吃了三碗,便起身。仆人慌忙收拾了器皿,奔前去了。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两个便离了这座酒肆,出得店来。

【醪,音劳】

?此进正是七月间天气,炎暑未消,金风乍起。两个解开衣襟,又行少是一里多路,来到一处,不村不郭,却早又望见一个酒旗儿高挑出在树林里。来到林木丛中看时,却是一座卖村醪小酒店。但见:古道村坊,傍溪酒店。”-”-

?当时施恩、武松来到村坊酒肆门前,施恩立住了脚,问道:”“兄长,此间是个村醪酒店,哥哥饮么?”武松道:”“遮莫酸咸苦涩,问甚滑辣清香,是酒还须饮三碗。若是无三,不过帘便了。”两个入来坐下。仆人排了杲品按酒。武松连吃了三碗,便起身走。仆人急急收了家火什物,赶前去了。两个出得店门来,又行不到一二里,路上又见个酒店。武松入来,又吃了三碗便走。

?话休絮繁。武松、施恩两个一处走着,但遇酒店,便入去吃三碗。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施恩看武松时,不十分醉。武松问施恩道:”“此去快活林还有多少路?”施恩道:”“没多了,只在前面,远远地望见那个林子便是。”武松道:”“既是到了,你且在别处等我。我自去寻他。”施恩道:”“这话最好。小弟自有安身去处。望兄长在意,切不可轻敌。”武松道:”“这个却不妨。你只要叫仆人送我。前面再有酒店时,我还要吃。”施恩叫仆人仍旧送武松。施恩自去了。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

有些微风。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拔开。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那仆人用手指:”“只前头丁字路口,便是蒋门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

二、史传与小说

史传所包含的小说文体因素之结构方式

?史传编年体和纪传体两种结构类型为后世长篇小说的结构类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魏晋小说多以史家记录为对照,习其记事之法,仿其记事之体。

?萧绮论王嘉《拾遗记》之体例:文起羲、炎已来,事讫西晋之末,五运因循,十有四代。

二、史传与小说

?明清采用编年体的小说如《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等。但小说并不完全搬用编年体,他们在总体编年的框架中,又吸收纪传体结构的特点,局部采用列传写法。

?采用纪传体小说的有《水浒传》和《儒林外史》等。

二、史传与小说

?史传所包含的小说文体因素之叙事模式

?叙事模式是叙事者与故事之间关系的类型。叙事者要向读者展开情节,描叙人物,并对文本世界的种种作出情感的、道德的、思想的等价值判断,总是要采用某一种叙述的方式。

?第三人称或者第一人称

?全知视角叙述或限知视角叙述

?史传文的叙事多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左传》宣公二年鉏麑自杀前的慨叹:”“(晋灵公)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ˉ触槐而死。”

?钱钟书《管锥篇”·左传正义”·一、杜预序》:”“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入理。”-”-《左传》记言而实乃拟言、代言,谓是后世小说、院本中对话、宾白之椎轮草创,未遽过也。

【椎(音垂)轮,原始的无辐车轮,比喻事物草创】

?钱钟书《管锥篇”·史记会注考证”·淮阴侯列传》指出后世小说家代述角色的隐衷即习用此法,揭示了小说在叙事方式上与史传的某种关联: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ˉ即亡。按《田儋列传》:“高帝闻之,乃大惊。”?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向五百人在海中。”ˉ使使召之。”一忖度,一惊思,迳以”“吾”、“我”字述意中事。”-”-后世小说代述角色之隐衷,即传角色之心声,习用此法,蔚为巨观。如《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逵见了这块大银,心中忖道:”?铁牛留下银子,背娘去那里藏里?必是梁山泊有人和他来。我若赶去,倒吃他坏了性命”ˉ”;《红楼梦》第三回:”“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ˉ”《西游记》谓之”“自家计较,以心问心”,”“以心问心,自己商量”,”“心问口,口问心”。以视《史记》诸例,似江海之于潢污,然草创之功,不可不录焉。

【泷川资言】

?史传与小说关系探因

?小说乃史家所作

?长孙无忌《隋书”·经籍志”·史部》:古之史官,必广其所记,非独人君之举。”-”-故自公卿诸侯,至于群士,善恶之迹,毕集史职。”-”-是以穷居侧陋之士,言行必达,皆有史传。”-”-又汉时,阮仓作《列仙图》,刘向典校经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魏文帝又作《列异》,以序鬼物奇怪之事,嵇康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之风。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说。推其本源,盖亦史官之末事也。载笔之士,删采其要焉。鲁、沛、三辅,序赞并亡,后之作者,亦多零失。今取其见存,部而类之,谓之杂传。

【光武帝刘秀为彰显其故乡而诏作《南阳风俗传》。三辅”是指汉代在都城长安附近的京畿地区所设立的三个郡级政区,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正因为批评家认为小说乃史官所作,所以正统的批评家往往加以非议。他们从史家的标准出发去衡量小说,抨击那些习务小说的史家。

?刘知几《史通·采撰》:嵇康《高士传》,好聚七国寓言,玄晏《帝王纪》,多采《六经》图谶,引书之误,其萌于此矣。至范晔增损东汉一代,自谓无愧良直,而王乔凫履,出于《风俗通》,左慈羊鸣,传于《抱朴子》。朱紫不别,秽莫大焉。

【《隋志·杂传类》,《圣贤高士传赞》三卷,嵇康传,周续之注。《唐志》以《传》属嵇康,以《赞》属周续之。据康兄喜为康传云,“撰录上古以来圣贤隐逸、遁心、遗名者,集为《传赞》,自混沌至于管宁,凡百一十有九人”,

七国:先秦战国

玄晏:皇甫谧,玄晏先生。《帝王世纪》:《帝王世纪》是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内容多采自经传图纬及诸子杂书,载录了许多《史记》及两《汉书》阙而不备的史事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小说乃正史所遗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云“传闻异辞”,荀况称“录远略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

?《隋书”·经籍志”·杂史序》:灵、献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绝,各记闻见,以备遗亡。是后群才景慕,作者甚众。又自后汉已来,学者多钞撮旧史,自为一书,或起自人皇,或断之近代,亦各其志,而体制不经。又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真虚莫测。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广览,以酌其要,故备而存之,谓之杂史。

?《隋书》虽针对杂史而言,但”“小说与杂史最易混淆”(《四库全书提要”·小说家类二》),”“杂史”,”“非史策之正”,”“记闻见”、”“备遗亡”,内容”“大抵皆帝王之事”,多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真虚莫测”,因此也就代表了一部分批评家对小说的看法。

?刘知几《史通·杂述》论“逸事”类小说的产生,是因“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

?又论“小录”类小说的产生,缘于“普天率土,人物弘多,求其行事,罕能周悉,则有独举所知,编为短部”。

?刘知几论十类小说的基础理论观点,就是“史氏流别,殊途并鹜”,把小说的起源归入于史,认为小说内容属正史所缺漏、遗逸、或不采的人事。前史所遗,后人所记,便有小说一家。

?宋·黄震《黄氏日钞·谈诸子·庄子》:庄子以不羁之才,肆跌宕之说,创为不必有之人,设为不必有之物,造为天下必无之事,用以眇末宇宙,戏薄圣人,走弄百出,茫无定踪,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也。?冯梦龙《古今小说叙》:史统散而小说兴。始乎周季,盛于唐,而浸淫于宋。韩非、列御寇诸人,小说之祖也。

【眇末,细小】

?诸子散文对后世小说产生影响的有两个部分,一是散文中的叙事成分,二是散文中的寓言成分。

?在以《论语》、《孟子》为代表的诸子语录散文中,关于片言只语和某个行为举动的记叙只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载体。这种记叙,并非是一种追求事实完整的”“纪实性”,而是一种写意性记叙。

?纪实性记叙注意情节的完整合理以及细节的周到逼真。

?写意性记叙表现出诗化倾向,不注重情节,甚至淡化情节,追求意境,追求意趣的隽永。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櫌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聊斋志异”·王桂庵》:一夜,梦至江村,过数门,见一家柴扉南向,门内疏竹为篱,意是亭园,径入。有夜合一株,红丝满树。隐念诗中”“门前一树马缨花”,此其是矣。过数武,苇笆光洁。又入之,见北舍三楹,双扉阖焉。南有小舍,红蕉蔽窗。

?《聊斋志异”·寒月芙蕖》:亭故背湖水,每六月时,荷花数十顷,一望无际。宴时方凌冬,窗外茫茫,惟有烟绿。一官偶叹曰:”“此日佳集,可惜无莲花点缀!”众俱唯唯。少顷,一青衣吏奔白:”“荷叶满塘矣!”一座皆惊。推窗眺瞩,果见弥望菁葱,间以菡萏。转瞬间,万枝千朵,一齐都开,朔风吹面,荷香沁脑。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

?《聊斋志异”·狐嫁女》:”“邑有故家之第,广数十亩,楼宇连亘。常见怪异,以故废无居人。久之蓬蒿渐满,白昼亦无敢入者。”

?《聊斋志异”·红玉》: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问其姓名,曰:”“妾邻女红玉也。”生大爱悦,与订永好,女诺之。夜夜往来,约半年许。

三、诸子与小说

?运用寓言以阐释思想是诸子散文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但这些寓言并不是独立的文体,只是诸子散文文体中的结构单位。但这种通过寓言以传达思想的方法在后世的小说中得到了发展。

?《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蒲松龄《蚤起》:起而蚤也,瞯之计决矣。夫齐妇之起,何以蚤也?惟瞯良人之故。”-”-其疑良人也,既与妾谋,所以瞯之,已存瞯之心,为瞯之计,而熟思瞯之术。当此际也,必有辗转反侧,不能终夜者矣。疑其所这,计其所之,而且审思其所以。当斯夜也,必有寤言不寐,坐以待旦者矣。于是窃窃然而自念也,曰吾起乎?因思良人之出也,奔走惟恐其后,使良人起而我不起,则闺阁之步又缓于男子,恐我起而良人出,我出而良人渺矣,可若何?又忆良人之归也,趋附每悔其晚,使良人起而始起也,则膏沐之事倍多与弁冕,恐起者犹在室,而出者已在途矣,可若何?如是,则起之不可不蚤也。”-”-无何,良人出,妇隐告妾曰:姑掩关以相待矣,我去矣!

三、诸子与小说

?西湖钓叟《续金瓶梅集序》:今天下小说如林,独推三大奇书曰《水浒》、《西游》、《金瓶梅》者,何以称夫?《西游》阐心而证道于魔,《水浒》戒侠而崇义于盗,《金瓶梅》惩淫而炫情于色,此皆显言之,夸言之,放言之,而其旨则在以隐,以刺,以止之词。

?张潮《幽梦影》:《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一、志怪之名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遥而上者九万里,去六月息者也。”

?成玄英疏:姓齐曰谐,人名也;亦言书名也,齐国有此俳谐之书也。志,记也”-”-齐谐所著之书多记怪异之事。

?陆德明《释文》:志怪:志,记也;怪,异也。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序》:”“炙鸮羞鳖,岂容下箸乎?固役而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分小说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种,志怪居其首,并继段成式之后明确使用”“志怪小说”一词,进一步赋予了”“志怪”以小说以分类学上的确切含义。

二、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题材分类

1.记怪类:记鬼怪灵异之事

?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陶渊明《搜神后记》、刘敬叔《异苑》、东阳无疑《齐谐记》、祖冲之《述异记》等

2.博物类:记山川地理、遐方异物

?张华《博物志》、郭璞《玄中记》、任昉《述异记》等

3.神仙类:记求仙得道仙人、异人故事

?如王浮《神异记》、葛洪《神仙传》、王嘉《拾遗记》等。

三、志怪小说举隅之一:《列异传》

?《列异传》”“序鬼物奇怪之事”(《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序)。?《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卷,题魏文帝曹丕撰。因书中有景初(魏明帝曹睿)、正始(曹芳)、甘露(曹髦)年间事,故两《唐书》始作西晋张华撰,一卷。

?清代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意张华续文帝书,而后人合之。

三、志怪小说举隅之一:《列异传》

?刘宋裴松之《三国志”·华歆传》注有注引: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徵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三百户,转拜太尉。(列异传曰:歆为诸生时,尝宿人门外。主人妇夜产。有顷,两吏诣门,便辟易卻,相谓曰:”“公在此。”踌躇良久,一吏曰:”“籍当定,奈何得住?”乃前向歆拜,相将入。出并行,共语曰:”“当与几岁?”一人曰:”“当三岁。”天明,歆去。后欲验其事,

至三岁,故往问兒消息,果已死。歆乃自知当为公。)

?又刘宋裴松之《三国志”·蒋济传》以有注引《列异传”·蒋济亡儿》

?另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有注引,所以它无疑是魏晋人的作品。

汉谈生者,年四十,无妇。常感激读《诗经》。夜半,有女子可年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来就生,为夫妇之言:”“我与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三年之後,方可照。”为夫妻,生一儿,已二岁;不能忍;夜伺其寝後,盗照视之。其腰已上,生肉如人,腰下但有枯骨。妇觉,遂言曰:”“君负我。我垂生矣,何不能。忍一岁而竟相照也?”生辞谢,涕泣不可复止。云:”“与君维大义永离,然顾念我儿,若贫不能自偕活者,暂随我去,方遗君物。”生随之去,入华堂,室宇器物不凡。以一珠袍与之,曰:”“可以自给。”裂取生衣裙,留之而去。

後,生持抱诸市,睢阳王家买之,得钱千万。王识之,曰:”“是我女袍,此必发墓。”乃取考之。生具以实对。王犹不信,乃视女冢,冢完如故。发视之,果棺盖下得衣裙。呼其儿,正类王女。王乃信之。即召谈生,复赐遗衣,以为主婿。表其儿以为侍中。——《列异传”·汉谈生》

?《列异传》:正始中,王周南为襄邑长,有鼠衣冠从穴中出,在厅事上,语曰:“周南,尔某月某日当死。”周南不应,鼠还穴。后至期,更冠帻绛衣出,语曰:“周南,汝日中当死。”又不应,鼠缓入穴。须臾,出语曰:“向日欲适中。”鼠入复出,出复入,转更数语如前语。日适中,鼠曰:“周南,汝不应,吾复何道?”言绝,颠蹶而死,即失衣冠。周南使卒取视之,具如常鼠。

?《列异传》: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曰:“鬼也。”鬼曰:“卿复谁?”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曰:“我亦欲至宛市。”共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迭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曰:“惟不喜欢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

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百五,乃去。于时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搜神记》

?王瑶,宋大明三年,在都病亡。瑤亡後,有一鬼,細長黑色,袒著犢鼻褌,恆來其家;或歌嘯,或學人語,常以糞穢投入食中。又於東鄰庾家,犯觸人,不異王家時。庾語鬼:”“以土石投我,了非所畏,若以錢見擲,此真見困。”鬼便以新錢數十,正擲庾額。庾復言:”“新錢不能令痛,唯畏烏錢耳!”鬼以烏錢擲之,前後六七過,合得百餘錢。——《述异记》

志怪小说中的鬼神否定题材

?鬼神观念流行与人类的自我拯救

?人鬼冲突与超越:小说家的自我拯救

?鬼神观念下人类的白日梦,这并不意味着小说家自身能够真正以理性思维去面对不可知的世界

三、志怪小说举隅之二:《搜神记》

?原书三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入史部杂传类,《新唐书”·艺文志》改入子部小说家类。

?三十卷本《搜神记》,大约在唐五代时亡佚。今传本二十卷,乃明胡应麟根据唐宋类书辑录而成,最早刊入明万历胡震亨《秘册汇函》中。

?胡应麟《甲乙剩言》:姚叔祥见余家藏书目,有干宝《搜神记》,大骇曰:”“果有此书乎?”余应之曰:”“此不过从《法苑》、《御览》、《艺文》、《初学》、《书钞》诸书中录出耳,岂从金函石匮幽岩土窟掘得耶?”

?今本《搜神记》,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乃是明人辑各书引用的话,再加别的志怪书而成,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

【初唐道世《法苑珠林》】

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祖统,吴奋武将军、都亭侯。父莹,丹阳丞。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中兴草创,未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疏曰”-”-元帝纳焉。宝于是始领国史。”-”-著《晋纪》,自宣帝迄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奏之。其书简略,直而能

婉,咸称良史。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

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子。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

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

——《晋书”·干宝传》

【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人,本姓李,字君明。京房之所以驰名于中国学术史,是由于他开创了今文《易》学“京氏学”。《易》作为中国学术源头之一,研求者代不绝迹,京房是其中颇有影响的一位。京房的《易》学得之于焦延寿。焦延寿讲《易》,喜推灾异,以自然灾害解释卦象,推衍人事。《汉书·京房传》概括焦延寿的学术道:“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值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汉代《易》学流变为术数,焦延寿是始作俑者。

夏侯胜:字长公;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

?刘孝标注引《孔氏志怪》:宝父有嬖人,宝母至妒,葬宝父时,因推着藏中。经十年而母丧,开墓,其婢伏棺上,就视犹暖,渐有气息。舆还家,终日而苏。说宝父常致饮食,与之接寝,恩情如生。家中吉凶,辄语之,校之悉验。平复数年后方卒。宝因作《搜神记》,中云“有所感起”是也。

?唐无名氏《文选集注》江文通(总)拟郭弘农(璞)《游仙诗》注引雷居士《豫章记》:吴猛,豫章建宁人。干庆为豫章建宁令,死已三日。猛曰:“明府算历未应尽,似是误耳。今为参之。”乃沐浴衣裳,复死于庆侧。经一宿,果相与俱生。庆云:“见猛天曹中论诉之。”庆即干宝之兄。宝因之作《搜神记》。故其序云:“建武中,有所感起,是用发愤焉。”

?《世说新语·排调》:干宝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刘曰:“卿可谓鬼之董狐。”

【嬖,音璧。】

刘晨、阮肇入天台取榖皮,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实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啖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新。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焉。乃相谓曰:”“此近人家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南、东二壁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令。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既还,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 【摘要】:古代小说技法论着重是指古代小说批评者对小说艺术技法所作的相关评述,就形态而言,它主要存在于小说评点以及小说序跋等批评形式之中。对古代小说技法论作专题研究,在探究古代小说叙事特征、总结古代小说艺术原理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体部分由上编、下编两部分构成。上编侧重探讨了小说技法论的渊源、流变及其价值等内容。小说技法论有着较为复杂的渊源背景,它对其它门类的文学与艺术批评理论均有不同程度的借鉴与转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书画理论、堪舆理论、兵学理论以及文章学在小说技法论中的影响形态及其生成原因,前三者成为小说技法论之“远源”,而文章学则是“近源”。它们的出现,使得小说技法的描述更为妥帖生动,更为细密精准。藉此分析,可以发现小说技法论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理论有着紧密关联,在实际意涵上既有承袭更有合乎小说文体特征的新变。小说技法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而言,它自从晚明兴起之后直至清末,大体上形成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中明末清初的小说技法论最为繁盛,此前或此后的技法论或为之蕴育、或对此延承而已,在道光年间之后小说技法论逐步走向了形式上的消亡。本文对各个阶段小说技法论的总体特征作有概貌审视,也对各阶段技法论实绩较为独到的评点家作有专题探讨。藉此分析,可以发现金圣叹等评点家对小说技法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少评点家已意识到特定的小说技法与特定的小说类型有着一定关联;另外也可以看出文章学思想贯穿小说技法论发

展之始终,不过愈至后期其弊端愈为明显,从而成为小说技法论受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而使得小说技法论最终消亡的更重要因素还在于技法论在批评面貌上陈陈相因以及“新小说”的兴起。小说技法论的总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阐释价值,即是说小说技法论对于古代文学批评有着一定的建构意义、小说技法论对于古代小说美学品格之发现有着一定的功能性意义;其二,传播价值,即是说小说技法论不仅有助于促进小说文本的传播,客观上也有益于促进传统文章技艺思想的传播。总体来说,小说技法论是古代小说批评中一个有意义的“存在”。论文下编主要对“草蛇灰线”、“横云断山”等十一个小说技法术语进行了逐一考释。这些技法术语在小说批评中有着较为丰富的意蕴,也反映了古代小说在特定艺术环节上的叙事特征;同时限于结构安排,在上编部分不便深入论述,因而有必要加以专题考释。藉此有助于纠正已有的偏失,而古代小说的总体叙事面貌亦可窥见一斑。【关键词】:古代小说技法论渊源流变批评价值叙事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41 【目录】:内容摘要6-7ABSTRACT7-11绪论11-25一、研究对象之界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试题2015.8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1、蒋防的《___________》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名人胡应麟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故传诵弗衰”。 2、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___________”。 3、《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___________》。 4、关于《金瓶梅》的作者现在还是一个谜,《___________》卷首欣欣子所作的序称此书为兰陵笑笑生所作。 5、《_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6、纪昀批评《___________》“一书而兼二本”并作《阅微草堂笔记》以与之抗衡 7、清中叶的小说中李汝珍《___________》的成就最高。 8、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最具影响的小说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孽海花》。 9、小说起源: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3) _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成熟阶段。 11、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___________》;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___________》。 12、唐传奇发展经历三个时期: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时期代表王度,《___________》2)中唐时代是兴盛时期代表白行简《___________》3)传奇在中唐的繁荣陈玄祐《___________》是传奇步入兴盛期标志作品。 13、三位传奇大家的作品:白行简《李娃传》元稹《___________》蒋防《___________》. 14、宋代说话分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明代三大传奇李开先的《_________》梁辰鱼《_________》王世贞的《鸣凤记》。 16、《___________》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二,单选题 1,"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是谁的论述( ) A,班固B,桓谭C,刘歆D,庄子 2,"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捏合".这里的"小说"是指什么( ) A,说话的一家B,话本的一种C,短篇小说D,笔记 3,下面属于上古创世神话的是( ) A,女娲补天B,盘古开天地C,大禹治水D,精卫填海 4,下面不是后人著录的两汉小说的是:( ) A,《说苑》B,《燕丹子》C,《飞燕外传》D,《东方朔别传》 5,下面是六朝志怪小说的是( ) A,《搜神记》B,《西京杂记》C,《笑林》D,《世说新语》 6,下面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是( ) A,《搜神记》B,《列异传》C,《幽明录》D,《世说新语》 7,唐传奇文《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 A,元稹B,陈鸿C,白行简D,李公佐 8,用"谴责小说"一词概括清末批判时政的小说的学者是( ) 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郭沫若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小说?白话小说 《西游记》明?吴承恩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100回.〔天都外臣序本〕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120回.〔程乙本〕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2回.〔尚友堂重刊本〕 《三刻拍案惊奇》19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型世言》明?陆人龙40回.〔奎章阁本〕 《花月痕》清?魏秀仁56回.〔通行本〕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60回.〔通行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糊涂世界》清?吴趼人12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瞎骗奇闻》清?吴趼人8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发财秘诀》清?吴趼人10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劫馀灰》清?吴趼人16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说岳全传》清?钱彩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 《说唐》清?无名氏66回.〔通行本〕

《说唐后传》55回.〔姑苏绿慎堂藏板本〕 《说唐三传》清?中都逸叟编次90回.〔通行本〕 《薛刚反唐》清?如莲居士100回.〔通行本〕 《绣鞋记》清?乌有先生20回.〔通行本〕 《海上花列传》清?韩庆邦64回.〔通行本〕 《平山冷燕》佚名20回.〔通行本〕 《赛花铃》清?白云道人16回.〔通行本〕 《九命奇冤》清?吴趼人36回.〔通行本〕 《狐狸缘全传》22回.〔通行本〕 《二度梅全传》清?天花主人40回.〔通行本〕 《情梦柝》清?蕙水安阳酒民20回.〔通行本〕 《老残游记》清?刘鹗20回.〔通行本〕 《品花宝鉴》清?陈森编62回.〔通行本〕 《绿野仙踪》清?李百川100回.〔通行本〕 《飞龙全传》清?吴璇60回.〔崇德书院本〕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100回.〔通行本〕 《杨家将》清?佚名50回.〔通行本〕 《呼家将》清?佚名40回.〔通行本〕 《济公全传》清?郭小亭240回.〔通行本〕 《熊龙峰四种小说》明?熊龙峰刊4回.〔日本内阁女库藏本〕《京本通俗小说》7回.〔缪荃悄刻本〕 《宜春香质》明?醉西湖心月主人20回.〔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沈鸣鸣版)2019尔雅答案

…………………………………………………^_^………………………………………………… 1.1 1 【单选题】“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谁的观点?( ) 答案:王国维?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D、王国维 2 ?【单选题】“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 请问是谁的观点? 答案:鲁迅?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D、王国维 3 【多选题】《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中包括( )。ABD ?A、阴阳家 ?B、名家 ?C、兵家 ?D、纵横家 4 【判断题】1904年林传甲编中国文学史,对古典小说完全排斥。 ( ) 答案:√5 【判断题】胡适认为所谓《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乌有先生亡是公”,即假托的名字。 ( ) 答案:×

1.2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部不属于唐代传奇?( ) 答案:《错斩崔宁》 ?A、《长恨歌传》 ?B、《错斩崔宁》 ?C、《虬髯客传》 ?D、《聂隐娘传》 2 【单选题】以下小说中题材类型不同的一部是( ) 答案:《世说新语》 ?A、干宝《搜神记》 ?B、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C、《世说新语》 ?D、《聊斋志异》 3 【多选题】以下属于爱情主题的唐传奇有( )。答案:《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 ?A、《枕中记》 ?B、《莺莺传》 ?C、《李娃传》 ?D、《霍小玉传》 4 【判断题】凌濛初编撰了“三言”、冯梦龙编撰了“二拍”等小说集,开创了全新的文人拟话本小说。 ( ) 答案:错误 1.3 1 【单选题】“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不应向那‘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学。因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请问这是谁的观点?( ) 答案:胡适 ?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汉语言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基础测验 本卷共分为1大题10小题,总分10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单选题,10分] 《西游记》的故事流变中孙悟空形象最早出现在:( ) A.《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B.《清平山堂话本》 C.《儒林外史》 D.《镜花缘》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2[单选题,10分] 结构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作品是:( ) A.《惊梦》 B.《儒林外史》 C.《聊斋志异》 D.《宝剑记》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3[单选题,10分] 水浒续书中最著名的当属陈忱所著的:( ) A.《清平山堂话本》 B.《儒林外史》 C.《水浒后传》 D.《辽海丹忠录》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暂无 4[单选题,10分] 《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 )。 A.洛阳 B.长安 C.西安 D.北京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暂无

5[单选题,10分] 哪部说是以义士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 ) A.《三侠五义》 B.《惊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6[单选题,10分]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 ) A.吴硏人 B.李伯元 C.刘鹗 D.曾朴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7[单选题,10分] (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A.《水浒后传》 B.《三国演义》 C.《惊梦》 D.《儒林外史》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8[单选题,10分] 李开先的( )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A.《宝剑记》 B.《水浒后传》 C.《三国演义》 D.《惊梦》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9[单选题,10分] 志怪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志怪,记述神鬼怪异之事。盛行( )朝。 A.宋元 B.东汉 C.西汉

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第二章走向自觉: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早期形成 第二节形态独立 第三节文体完成 第四节语体变革 第五节主体自觉 第六节走向新变 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 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 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 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 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 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 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特立和对峙传奇基本类型的确立 一、特立型传奇 二、对峙型传奇 三、传奇类型的完成和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 第六章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儒林外史〉 第七章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 叙事美学形态的发展和创新第八章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语体类型和功能特征第二节: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第九章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 第一节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和古代小说的美学突破 第二节红楼梦的形象体系和古代小说的形象群 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古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红楼梦的表意系统和古代小说的表意艺术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意境和 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 新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两 种小说观念(史家小说和文学 小说)、两种小说文体(文章 类别文化典籍和叙事性文学 体裁)、两种小说语体(文言 小说和通俗小说)先后出现和 长期并存。 ★中国古代小说特殊性形成 的原因:文学小说观和史家小 说观是对立的,它反映了对小 说文学性质认识的差异。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又反映 了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市民 阶层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对立、 以诗文为正宗的雅文化和以 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化的 对立。它造成了古代小说两种 文体和语体递代和并存的特 殊现象。 ★小说: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 种长度的虚构故事,但在中国 古代,小说最早是作为内容 (话语)而非形式(文体)。 ★“小说”之名最早见于《庄 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于大达亦远矣。鲁迅认为 “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 非道术所在” ★《荀子·正名》又有“小家 珍说”一语:故知者论道而已 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东汉桓谭、班固先后提出 “小说家”的概念,表明“小 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语形式— —文体。 ★“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 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 有可观之辞。”——桓谭。 ★班固正式将小说家列入诸 子十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 稗官居。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 说,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 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 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 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 书·艺文志。 ★汉志中首次著录了小说家 十五家三百八十篇。 ★秦汉时期小说的基本特征: 形式上为残丛小语集合而成 的短书,内容上记述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价值上具备某种认 知教化功能但仍属于小道。 ★在唐传奇文出现以前,所有 小说都是成集而非单篇。 ★明胡应麟说:汉《艺文志》 所谓小说,盖亦杂家者流,稍 错以事耳。分“小说”为六类: 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 订、箴规。 ★鲁迅指班固所著十五家:诸 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 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 史而悠缪者也。 ★凡杂说短记,不本经典者, 概比小道,谓之小说。 ★唐代小说文体成熟。 ★北宋初李(日方)等编宋以 前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把 《李娃传》等优秀唐传奇列为 “杂传记”。 ★《新唐书·艺文志》“小说 家”类仅收唐传奇文3篇。 ★北宋赵令(田寺)、南宋初 洪迈始称唐传奇为“小说”。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将小说划为三类:其一叙述杂 事(西京杂记、世说新语等), 其二记录异闻(山海经、搜神 记等),其三缀辑琐语(博物 志、述异记)。 ★视小说为闾里小知的小道 观,和视小说为补史之阙的裨 史观,是史家小说观的主要内 容。其杂文体观认为小说只是 一种包含文学因素的文章类 别而非文学体制。 ★文言小说文体,主要是在史 家小说观念影响下发展的,它 包括具有文学因素的早期形 态(杂史、杂记,后发展为笔 记体),和具备文学性质的成 熟形态(由杂传体发展的传奇 体),但不应包括虽列入历代 史籍小说类的非叙事性文体。 ★文学小说观念是在产生于 说话技艺的通俗语体小说基 础上形成的。 ★三国时“俳优小说”、唐代 “市人小说”、“人间小说” 都是讲短故事的技艺。 ★北宋时,“小说”正式成为 “说话”的主要门类之一。 ★“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 事,顷刻间捏合”,之后小说 即指小说话本,到明中后期, 成为包括通俗语体、文言语体 在内的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 通称,如谢肇淛《五杂俎》、 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 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等。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 起于话。由于话在一定程度上 与史的叙事传统相衔接,因此 可以说全部中国小说都是通 过史的中介与其本根神话传 说连接起来的。 ★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 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这 些口传今人为传说。由此再演 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 为小说了。这条演进道路不但 使中国古代小说获得了早期 形成的条件,而且给小说艺术 发展打下了深刻的史的烙印。 ★从《金瓶梅》和拟话本起, 小说功能从讲述向阅读转变, 小说结构从单纯故事形态(故 事中心体)向叙事散文(人物 中心体、人物传记体)形态转 变,体现了小说发展话的传统 对史的传统的进一步吸收。 ★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作《儒 林外史》,说明他有意识地融 史入话。 ★曹雪芹以“假语村言”写家 庭盛衰和“为闺阁昭传”两大 主题,完美地体现了古代小说 史、话两大艺术传统的汇合, 而且几乎吸收了古代中国所 有文学艺术形式,博采了从诗 词、戏曲到绘画、建筑等各种 传统的艺术精华,成为一部融 诗史艺哲于一体,即叙事抒情 两大文学传统和其它文化传 统高度融合统一的巨著。 ★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小说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 是小说艺术内部矛盾运动的 结果。这些矛盾所形成的动 因,主要包括1、渊源与传统: 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起 于话。话继承史的传统而又突 破史的传统是小说艺术发展 的强大动力;2、观念与实践: 文言小说的艺术发展是突破 史家小说观念局限的结果,是 叙事想象力在历史之外寻求 自我实现和突破的结果,包括 文学小说观念与史家小说观 念的对立斗争,小说创作对史 家小说观念的突破和文学小 说观念对小说创作的推动影 响;3、创作与接受:;4、 继承与创新:小说史上的每一 次艺术突破,每一个艺术高 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 结果。而小说艺术的衰退停 滞,都是模仿因袭甚至以传统 反革新的产物。四组动因分别 体现了艺术的继承性、自觉 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其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含 着艺术与民族、时代、群众和 生活等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中 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的特殊 矛盾,而作为创作主体的小说 家对这些矛盾的正确认识和 解决,则是决定小说艺术成败 和一个时代小说艺术进步的 关键。 1/ 30

《中国古代小说欣赏》讲义

《中国古代小说欣赏》讲义 第一章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 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寓言故事,已经具有了志怪小说的苗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记述人物言行的史书,又给小说创作以启发;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志怪小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为主的小说。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志怪小说中,一方面多有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也有反映广大人民思想愿望的作品。前者如:《阮瞻》叙述素不信鬼的阮瞻被鬼吓坏的故事;《蒋济亡儿》叙述蒋济的儿子在阴司官府当差的故事。后者如:《干将莫邪》记写巧匠莫邪为楚王铸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紫玉韩重》记写吴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韩重相爱,吴王不许,紫玉愤恨而死,韩重痛哭墓前,紫玉灵魂出现,两人墓中结为夫妇的故事;《宋定伯捉鬼》记写宋定伯不但不怕鬼,而且捉住鬼,卖了鬼的故事。后者是志怪小说中的精华。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志人小说的代表是《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刘宋宗室,封临川王,他喜招聚文学之士,此书可能是他与其他手下文人杂采众书加进所闻而编的,此书成后不久,到梁朝,有刘孝标为其作注,此注引书达四百多种,且多散失,故此注保存了许多古代资料,很有价值。 《世说新语》原只名《世说》,因西汉刘向也有《世说》(已佚),故唐人为区分,称为《世说新说》,到宋朝,又改为《世说新语》,一直沿用到今天。此书记载的是从汉代到东晋的逸闻轶事、言行风貌,其中尤详于东晋,全书按内容分三十六门,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 1、《世说新语》的内容: (1)作者以欣赏赞扬的态度,描写了大量“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故事,比较清楚地反映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如作品选《任诞篇》“王子猷居山阴”表现了士族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的名士风度。如《雅量篇》载谢安----------,表现喜、怒、忧、惧不形于色的名士风度。 (2)暴露晋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以及高门士族穷奢极欲、凶残贪婪的丑恶本性。如《汰侈篇》,“石崇要客燕集”载石崇每燕客-------。 《侈汰篇》“石崇王恺斗富”。石崇的残暴,王敦的冷酷简直是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小说作文之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

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合的探讨摘要:本文根据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的 具体内容以及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避免 专业课与专题课内容的重合,以达到重新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明清文学;明清小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3-02 一 “明清小说研究”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第六学 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 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 所有专题课,均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选 修课程。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都要求在之前修过中国文学专业课,且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轮廓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作 家作品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之后进一步开设与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 主要体式进行的,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明清文学史专业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 专题课又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明清文学史的基本格局与研 究现状基本上是非主流文体的小说和戏曲,占据了中心位置;而主 流文体的诗文词,则居于边缘地带。以目前高校通用教材、袁行霈 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 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五章,戏曲三章),诗文占三章,散曲 与民歌合占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 章(小说占四章半,戏曲占一章半),诗文占二章。以赤峰学院文 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用郭兴良、周建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九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 说六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七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四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可见,明清文学史叙述已经完全背离了明清时期的文学真实,但从学 术研究和文学演进的角度,又具有一定合理性。名家名着的评析乃 小说戏曲章节之主要内容,然精英文学史观与学术研究资源分布不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西南大学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小说杂谈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年级: 2011 学号: 222011321081058 姓名:伍贤龙 教师:郭川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国古代小说杂谈 摘要: 小说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身临其境的典型环境、物我一体的文本接受以及通俗易懂的大众传播等特性而成为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中国古代小说情况自然也是如此。可以说,成熟晚于诗歌散文而略早于戏曲的中国古代小说,虽然为封建正统文人所鄙视,但它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茁壮生长、成熟并繁荣起来,并拥有了最多的读者,且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情操作用也最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受着中国古代优秀小说的滋育。 关键字:中国古代小说特征发展唐传奇鉴赏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一,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叙事从头到尾,过程不可或缺,而且情节总是讲究张弛相间,曲折有致,如《西游记》即特别典型。这和中华民族认知世界的整体性和曲折性判断取向有关。而西方小说往往是截取生活中的某一个点、某一个面来叙写开掘,情节不求曲折,较多采用陡转手法,如“欧?亨利式结尾”。这与西方人求深刻的认知习惯有关。 第二,第二,中国古代小说刻写人物多动态描写少静态刻画。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是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外在的矛盾冲突,借此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基本上不静态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小说根植于客观叙述的历史和以故事情节吸引听众的说唱艺术。西方小说多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是相对静态的心理描写,有时是对人物潜意识活动的动态挖掘。这可能与西方重人的个体性的观念有关。 第三,第三,中国古代小说描写环境时是写意式的,很少有精描细绘的长篇幅刻画,但却极讲究表情传神。如历来为人们所激赏的《水浒传》中“那雪正下得紧”便是神来之笔。这一点与中华民族认识外界重神略貌的传统有关。西方小说对环境描写是写真式的,对人物活动的场景往往作全方位的详尽描写,如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在其《日瓦戈医生》中对雪景的描写便如泼浓墨。这与西方人对外界重理性观察的传统有关。 第四,最后,中国古代小说结局往往是大团圆式的。即便是《红楼梦》,最后的“兰桂齐芳”,究其实质,也是大团圆。大团圆式的结局有利有弊。利是它反应了人们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乐观精神,弊是往往违背事理逻辑和历史真实,从而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思想价值。这一点,主要是中华民族务实乐观的审美心理造成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甚至是现当代作品少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原因也正在于此。当然,这不是说我国古代小说就都是“大团圆”结局,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便遵循历史和事物发展规律,跳脱了大团圆的窠臼。西方小说则不追求结尾的“团圆”与“光明”,是怎样就怎样,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的卧轨自杀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喝药自杀,便体现了这一点。这说明,西方人有着较浓厚的悲剧意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比较只是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中国古代小说史

绪论 一.中国古代小说史可分为准备期(远古先秦两汉)、成熟期(魏唐)、繁荣期(明)、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中叶)、演进期(清末)。 二.中国古代小说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三.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可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大类,又可归为讲史、世情、神魔三大类。 第一章志怪传奇小说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志怪传奇小说:古小说的一种,以记载神鬼怪异故事以及人的异行幻梦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二、志怪传奇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萌芽和形成(先秦两汉)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演变期(唐)萧条期(宋元)复兴兴盛和终结(明清)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一、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A社会动乱人民幻想的寄托。B宗教迷信盛行C谈风盛行。 二、《搜神记》干宝(神仙鬼怪法术)、《博物志》张华(山川地理异物神话)、《拾遗记》王嘉(历史遗闻佚事仙山灵物,想象丰富语言雅畅)--作者、作品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A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干将莫邪》《韩凭夫妇》代表.B歌颂纯真美好爱情,对婚姻自由的追求《紫玉韩重》.C对和平幸福的渴求.《桃花源》 四、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小说史上的意义:艺术成就(A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情节曲折多变,表现手法富于现实性B赋予描述对象人性和音容笑貌C初步注意了场面人物动作语言进行细节性的描写渲染,以衬托人物性格.)意义(具有更多的小说因素,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唐传奇,为白话小说,戏剧提供丰富的神怪故事素材.为后代小说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第三节唐代传奇

《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 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ⅡⅢⅣⅤⅥ 概念:“小说”志怪、志人传奇话本演义小说 时间:汉代结束以前主要魏晋唐宋宋元明清近现代 阶段:萌芽、起源发展成熟变迁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 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 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 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 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 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 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 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 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 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 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 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耕、 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 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

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V 1.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下列哪一部集子中的作品()。 A. 《二刻拍案惊奇》 B. 《初刻拍案惊奇》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满分:2 分 2. 按出版的年代顺序,下列哪一组排列是正确的____。 A. 《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 B. 《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 C. 《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隋唐演义》 D. 《隋唐演义》、《隋史遗文》、《说唐演义全传》 满分:2 分 3. 《品花宝鉴》的作者是()。 A. 陈森 B. 魏秀仁 C. 俞达 D. 韩邦庆 满分:2 分 4.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 满分:2 分 5.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 A. 《常言道》 B. 《何典》 C. 《斩鬼传》 D. 《平鬼传》 满分:2 分 6. 下列属于凌濛初作品的是____。 A. 《初刻拍案惊奇》 B.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满分:2 分 7. ()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 A. 民间童话 B. 恐怖小说 C. 神话传说 D. 寓言 满分:2 分 8. 凌濛初的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

B. 二言 C. 二拍 D. 拟话本 满分:2 分 9.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慧和道德的化身,“贤相”的典范的人物是() A. 刘备 B. 曹操 C. 诸葛亮 D. 关羽 满分:2 分 10.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____。 A. 《斩鬼传》 B. 《镜花缘》 C. 《何典》 D. 《儒林外史》 满分:2 分 11.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____。 A. 《绿衣人传》 B. 《秋千金记》 C. 《负情侬传 D. 《小青传》 满分:2 分 12. 林冲、杨志、武松、柴进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玉娇梨》 B. 《水浒传》 C. 《金瓶梅》 D. 《三国演义》 满分:2 分 13. 早在先秦子史部典籍中,已经出现一种假借他事他物以寄托本意的文学体裁是()。 A. 寓言 B. 小说 C. 传记 D. 散文 满分:2 分 14. 《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的作者是() A. 李渔 B. 冯梦龙 C. 凌濛初 D. 鲁迅 满分:2 分 15. 《乐田演义》的作者是____。 A. 蔡元放 B. 熊大木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07 —20 08 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054D08AGX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改卷教师: 学号:072130725 姓名:章璐得分: 同源不同流 --杜十娘与王美儿从良之路试析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无数个绝代佳人用上苍赋予的美丽与智慧向自己悲惨的命运发出呐喊,然而可惜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更何况是地位如此卑下的妓女?从良是她们脱离苦海的唯一机会,那从良就真的都能有个美满幸福的结局吗?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刘四娘的话来概括“有个真从良,有个假从良,有个苦从良,有个乐从良,有个趁好的从良,有个没奈何的从良,有个了从良,有个不了的从良”,下面我们就用杜十娘与王美儿的从良经历来进行分析。 首先要提的是她们从良之后的结果比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陨身大江,这是个悲剧的结束。王美儿从良嫁夫之后,团聚一堂是圆满的归宿。那么同为花魁娘子的二人,为何最后结果却有天差地别呢? 我认为第一是出生不同。王美儿出身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美好的童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为当地一有名的才女。杜十娘自幼卖入娼门,左右所学皆卖笑之才,没有结果过正统细致的教育。知识一词,有知才能有识,知之越多所识也就越多,从《三言二拍》中可以读出王美人比杜十娘考虑的更周全,更细致,思维也更沉稳,更加的谨慎。而杜十娘却颇有风流之名,号称“坐中若有杜十娘,斗宵之量饮千觞”可见一般,风流之人必思风流之事,由此可见从性格表现上来说杜十娘比王美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将自己陷入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之中,所以在她们选择从良对象的时候,杜十娘是有冲动的因素在里面,于是就有了一遇风流的李甲便“甚有心向他”,然后更到“向无他志”;而王美人则不同,思想更全面,考虑的更多,于是在遇到秦重之后,依旧过着“朝欢暮乐真个口厌肥甘,身嫌锦绣”的生活,只有“每遇不如意之处,或是子弟们任情使性,吃醋挑槽,或自己病中醉后,半夜三更,没人疼热,就想起秦小官人的好处来”,之后更是到了一年之后才定下从良嫁与秦重之意。可见王美儿的选择比杜十娘更理性,杜十娘更具备感性。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考试题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 一.填空 1.最早提出小说一词的是《庄子`外物》,最初肯定小说价值,探索小说文体特征的是。 2.被鲁迅称赏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的作品是:《》。唐传奇开创“痴情女子负心汉”故事框架的作品是蒋防的《霍小玉传》。 3.今存最早话本是敦煌发现的【唐】时期话本,其进一步的繁盛在【宋元】时期。 4.被称为“七实三虚”的作品是《三国演义》,“游戏中暗传密谛”的作品是《西游记》。 5.“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的作品是《儒林外史》,借奇幻世界为“水,镜”照现实世界之“花,月”的作品是《镜花缘》。 6. 两汉杂史杂传风行一时,其中《燕丹子》被胡应麟誉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7.旧红学的代表是索隐派,主要人物为蔡元培;新红学代表是考证派,主要人物为胡适。 8.汉代百戏的著名作品是。 9.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10.南北朝志怪作品最著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 11.明代小说主题类型分为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四类。 12.中国戏曲理论史上系统全面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是【】。 二、单项选择 1.取经故事流变中最早出现猴行者的作品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2、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 3、现知最早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

4、鲁迅目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纪昀讥为“一书兼有二体”的作品 是:()A:《传奇》 B:《莺莺传》 C:《子不语》 D:《聊斋志异》 5、被人称为“以公心讽世之书”的是《儒林外史》 6、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度”作品是:() A:《聊斋志异》 B:《红楼梦》 C:《儿女英雄传》 D:《林兰香》 7、《红楼梦》中“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人物是妙玉 8、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教育小说的是:()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老残游记》 D:《歧路灯》 9、明代写实为主的长篇小说中以魏忠贤一生劣迹为主线的是:() A:《梼扤闲评》 B:《辽海丹忠录》 C:《型世言》 D:《照世杯》 10、《西游记》最著名的评点者是:金圣叹 11.《水浒传》流传史上最著名的刊本是:金评本 12.现历史演义《三国》之后影响最大的是余劭鱼著,冯梦龙增补,蔡元放评改的:《东周列国志》 13.语言通俗具:“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琐语”特色的小说是:《金瓶梅》 14.被自称为“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15.被指为“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不能自己”的清小说是:《镜花缘》 16.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是:梁启超 17.清代以后《三国演义》最流行的刊本是:毛评本《三国演义》 18.《西游记》的故事流变中孙悟空形象最早出现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9.结构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作品是:《儒林外史》 20.水浒续书中最著名的当属陈忱所著的:《水浒后传》 三、多项选择 1、鲁迅小说中表现知识分子命运与悲哀的形象有:A:吕纬甫 B:魏连殳 C:涓生 E:孔乙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