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文坛对福楼拜的

法国文坛对福楼拜的

法国文坛对福楼拜的
法国文坛对福楼拜的

法国文坛对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批评管窥

冯寿农

关键词:纯艺术包法利主义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作家。在他屈指可数的作品里,《包法利夫人》(1857)是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在它发表的第二年却被当局告上有伤风化、诽谤宗教等罪名,幸亏福楼拜请出一位地位显赫、能言善辩的大律师,法庭最后判福楼拜无罪。这场官司的结果,反而使小说声名大振,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两万册书很快一售而空。自此以后,《包法利夫人》的盛名历久不衰。一百多年以来,这部名著一直是批评家评论的热点,后代对福楼拜在艺术上的探索众口一词地加以称赞。由于这篇小说多层次的、丰富的内涵,更由于持不同美学观点的小说家和批评家们各取所需,

它得到不同的评价,不断被不同的批评家用来阐发和佐证一些文学以外的历史、心理、文化或社会学理论。在法国文坛福楼拜研究蔚为显学,本文浏览、整理法国文坛上对这部名著的主要批评要点,我们只能挂一漏万,举其大端,目的在于为中国学界和读者阅读、欣赏和研究此书提供参考。

一、盛赞新作的艺术美

《包法利夫人》一问世,批评家圣伯夫就马上慧眼识英雄,敏锐地指出;“在许多地方,在不同的形式之下,我似乎发现新的文学标志:科学、观察精神、成熟、力量、有点严厉。这是新的特点,未来几代人的领袖们会追求这些特点的。”①圣伯夫大声赞扬这部杰作。维克多·雨果从盖纳西岛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杰作……”米舍莱、朱尔·雅南、尚弗勒里向作者表示祝贺。最后,波德莱尔在一份发行范围很狭的杂志《艺术家》上热烈欢呼杰作的问世。

《包法利夫人》在艺术美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乔治·桑赞叹福楼拜对艺术的艰辛追求:“居斯塔夫·福楼拜是一个伟大的探索者。”但她也毫不留情地责备他“写伤人心的东西”,“把丑恶指给人看”,“对人生缺乏一种明确的和广大的视野”

②。有的评论家把福楼拜说成“文学的基督”,意思是他为文学创作而受尽了千辛万苦:“他在二十年里为文字而斗争,在句子面前奄奄一息。”③屠格涅夫认为“在任何语言的任何作家身上,都没有(像福楼拜)这样精益求精。”④福楼拜强迫自己严格的艺术训练,令他的同行吃惊,甚至那些自吹是文笔优美的作家,连龚古尔兄弟,泰奥菲尔·戈捷都感到意外,

称赞福楼拜的作品“像诗句一样有节奏,像科学语言一样明晰,有大提琴的雄浑,有火红的羽毛似的热情”⑤。

左拉说得更明确:“《包法利夫人》问世后,产生了文学上的整整一场革命。现代小说的格式在巴尔扎克的巨型小说中是分散存在的,似乎刚刚经过压缩,明确地在这部400页的小说中提了出来。新艺术的法典写成了。《包法利夫人》具有一种明晰和完美,这种完美使这部小说成为典范小说和小说的最终典范。”左拉的评价虽然有

①见发表于1857 年3 月日《世界导报》上的文章,转自《包法利夫人》,拉罗斯古典丛书第174 页,拉罗斯书局,1987 年。

②《文学艺术问题》第415 页,卡尔曼一莱维出版社,巴黎,1878 年。

③安托万?阿尔巴拉:《大作家手稿修改对文体修饰的启迪》,转自保尔若拉斯的《简介》第25 页,古典拉罗斯版《包法利夫人》,拉罗斯书局,巴黎,1987 年。

④左拉:《自然主义小说家》第475 页,法斯盖尔出版社。

⑤转引自郑克鲁为冯寿农译的《包法利夫人》写的“序”,海峡出版社,1992。

过溢美之嫌,然而他的判断大体还是正确的,左拉认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散见的现实主义手法,都在《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里得到集中的体现;但是福楼拜具有巴尔扎克所缺乏的明晰和完美,而这是新的艺术法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福楼拜开创了新的流派。尽管福楼拜本人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等等颇有微词,左拉却对《包法利夫人》推崇备至:“以《包法利夫人》为典型的自然主义小说的首要特征,是准确复制生活,排除任何故事性成分。作品的结构仅在于选择场景以及某种和谐的展开程序……最终是小说家杀死主人公,如果他只接受普通生活的平常进程。”①朗松也指出,《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观察细致而紧凑,形式辉煌而简洁的作品。”

②在教材中肯定了这一判断:“《包法利夫人》有幸成为当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布吕内蒂埃断定说,“人们可以认为《包法利夫人》在当代文学史上是一部重要著作。”

蒂博岱认为:“就小说而言,《包法利夫人》的技巧,几乎就像《安德洛玛克》(拉辛的作品)在悲剧中的地位那样,是部典范作品。”③沙尔·杜博斯指出:“《包法利夫人》不仅是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也许这是从严格、紧凑和狭隘意义上来说成为艺术品的唯一小说。”④当代评论家巴尔德什认为:“必须重读《包法利夫人》:它达到人为的完美境地,人们不会倦于欣赏它。”⑤这些作家和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包法利夫人》的艺术性作了高度评价。

二、关于“包法利主义”

波德莱尔特别对福楼拜塑造的包法利夫人这个人物形象十分欣赏:“包法利夫人沉湎于想入非非的浪漫爱情的遐想中,她像男性一样痴心地、慷慨地委身于那些卑劣的家伙,也如同一些诗人醉心于女人一样……其实,这个女人在她的同类中、在她狭窄的世界里和她局限的视野中是很崇高的……总之,这个女人是真正的伟大,她特别令人同情。作家努力不在作品中出现,如同一个耍木偶的演员,表现系统的冷酷。尽管如此,所有有知识的女性都应该感谢他把女人提高到具有高度力量、远离野蛮动物、接近理想男性的地位,感谢他使女人具有一个工于心计、富有幻想的完人的双重性格。”⑥

十九世纪已有论者强调这部小说的心理学和哲学层面。福楼拜基本上把爱玛看作受侮辱受损害的女性。就性格而言,爱玛爱作不切实际的幻想,内心充满了激情,故而,法国评论家于勒·德·戈尔蒂埃提出“包法利主义”的概念,把它定义为“人所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 即是一个人幻想过一个与现实完全两样的生活,像爱玛一样幻想改变这种生活强加给人的命运,迷恋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命运,这种人所犯的心病就叫做“包法利主义”。

在新批评中,让—皮埃尔?理查尔在《文学与感觉》(1954)中,首先在《包法利夫人》里从作家对丰盛的餐桌、食欲旺盛的宾客的描写,揭示作家与女主人翁的欲望和兴致。“随兴致接踵而来的是满足”。“爱玛的爱就像吞食一般。‘她像一个饥不择食的人那样扑向快活’”。然后是“吸收”、“反刍”、“消融”、“酥软的爱情”、“肉体的参透”......理查尔指出:福楼拜的“天才最吸引人之处就是把内在经验、具体经验和隐喻的表达始终集于一身的那种完全和谐”。水作为一种吞没和溶解的力量,是爱情的隐喻,“如果女人像水一样具有吸引力,那么海洋就像女人一样抚摸着人。”水滴、汗珠、液珠“仿效欲望的行为,还有欲望的意识本身。”“水像鸦片一样让

①左拉:《自然主义小说家》,法斯盖尔出版社。

②《法国文学史》第1056—1057 页,阿舍特出版社,巴黎,1906 年。

③《福楼拜》第93 页,加里玛出版社,巴黎,1935 年。

④《近似集》第181 页,法亚尔出版社,巴黎,1965 年。

⑤《福楼拜的作品》第204 页,七色出版社,巴黎,1974 年。

⑥BAUDELAIRE, Charles : Madame Bovary par Gustave Flaubert (in L'Artiste, 18 octobre 1857).

人麻醉”。从而揭示了福楼拜的“水系”。随即,水“汇合”、“顺流而下”。变化,就是“随波逐浪”。福楼拜认为:“包法利主义”就是“一心只想成为他人的我”。作家本人“陶醉于永久的灵活多变,他感受着自身,并要使自己保持纯净的可塑性。”理查尔从作家与笔下人物的自身感觉、自我意识,即从作家及其人物本身迸发出的激情与外部世界发生的碰撞处罚探索作家深邃的内心,追寻作品的内在价值。①

三、关于福楼拜创作的多重性

早在十九世纪末,法国批评家法盖(Emile Faguet)就曾用文学创作本身所包含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替趋势来解释福楼拜创作的多重性。法盖把浪漫主义的第一特征描述为“讨厌和逃避现实主义”,而把它的第二特征归结为“喜好悲怆和神秘,哀伤和怪异”。法盖认为福楼拜的独特性在于他既能创作像《萨朗波》和《圣·安东尼的诱惑》这样的浪漫主义作品,又能创作像《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福楼拜本人则代表着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法盖幽默地评论;“在他(福楼拜)身上有一种觉得现实平庸的浪漫派气质,又有一种觉得浪漫主义空洞的现实主义气质;有一种觉得资产者可笑的艺术家气质,又有一种觉得艺术家自负的资产者气质。所有一切都裹上一种觉得世界荒谬的愤世嫉俗。”②

朗松(G. Lanson)称福楼拜是一个“对资产阶级怀有浪漫式憎恨,但生活却极为资产阶级化的作家。”朗松并认为这是福楼拜创作内容极具暧昧性的关键所在。但朗松同时认为,由于十九世纪科学模式(尤其是生理学)的影响,福楼拜在创作中所体现的是科学说明(自然主义)而非逼真表述(现实主义),因此,对于福楼拜文学风格的形成,时代科学模式的影响要比文学史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交替作用更为重要。③二十世纪前期,被人们称为圣—勃夫以后法国最重要的批评家的阿尔贝·蒂博岱(Albert Thibaudet)用柏格森(Henry Bergson)的生命哲学来淡化福楼拜创作的不和谐现象。在此基础上,蒂博岱认为,福楼拜的创作和他的本我一样具有一致性,其基础正是生命的延续性。针对一般人认为《包法利夫人》不像福楼拜作品的说法,蒂博岱指出,所谓像不像福楼拜,指的无非是一个停滞了的、固化了的本我,只有当生命结束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本我。蒂博岱认为,“我们生活在生命过程之中,也就是生活在现刻之中。”在任何现刻中,本质都在变化,只有成为过去的本质才是绝对不变的。福楼拜的小说的多样性,

反映了作者极具变化的个性本我。④

萨特在《家庭的白痴》里不同意蒂博岱的连续个性本我说。在萨特看来,福楼拜的矛盾性需要一个社会的而非个性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必须从作者和读者的主体间关系来寻找。萨特认为,作者的写作离不开意向中的读者,“(作者)选择谁为其读者,这里面已经包括了(他会选择什么)题材。”⑤萨特指出,十八世纪的作家一方面受贵族阶级的保护,一方面又逐渐接受资产阶级这一历史性读者公众。他们只得用宣扬超阶级的普遍价值来解脱自己面临的读者分裂的窘境。十九世纪的福楼拜面临着工人阶级这一历史性读者公众的崛起。他在选择资产阶级或工人阶级为读者时,也面临了与十八世纪作家同样的窘境。福楼拜不愿面对无产阶级的崛起。他既看不起资产阶级,也看不起工人阶级,因此在读者对象上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困境。萨特认为,缺乏读者确定性,这才是福楼拜所谓的创作多重性的本质所在。萨特试图通过精神心理分析把社会分析从庸俗马克思主义中解脱出来,他从剖析福楼拜这个“资产阶级家庭里的傻

①让—皮埃尔?理查尔:《文学与感觉》,顾嘉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年。

②Derek Robbins, Bourdieu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0), p.68.

③《法国文学史》第1056—1057 页,阿舍特出版社,巴黎,1906 年。

④Derek Robbins, Bourdieu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0), p.71.

⑤J-P. Sartre, What is Literature? trans. B. Frechtman (London: Methuen, 1967), p.52.

子”来说明福楼拜因其青少年经历而对资产阶级既鄙视又不舍的写作态度。①《家庭的白痴》既是一部严谨的研究著作,又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萨特称之为真实的小说。写这部作品时,萨特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通过想象力把那些支离破碎的零星的毫无联系的事实组合成一个总体,再现当年那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福楼拜。整部作品在总体上充满悬念,即“福楼拜是怎样成为他自己的”,直到全书终结,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最终呈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说这书是在讲述故事,说明一个人的终生失败是怎样导致了他的成功。萨特在其中紧紧把握住那作为个人和历史遭遇冲突的契合点,也是作为总体化的东西。这里的福楼拜不是一个抽象的个体,他同时完全成为时代的表现。

四、关于风格研究

1920 年1 月的《新法兰西评论》上,马塞尔·普鲁斯特发表了《论福楼拜的“风格”》。他说:他“惊讶地看到,一个不具备写作天赋的人居然把简单过去时、不定式过去时、现在分词、某些代词和某些介词当作全新的和个性化的手法加以运用,他几乎更新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正如康德用他的范畴学更新了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论和真实论”。②普鲁斯特对福楼拜的未完成过去时和连词的用法等语法上的独到之处进行了重新评论,指出“语法上的独到之处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觉,这种视觉不必经过实践的固定就能从无意识

过渡到有意识,最后插入文字的各个部分”③。普鲁斯特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发现了福楼拜作品中除句型以外的更为重要的东西,即作品里那些没有转折痕迹的“空白”,指出了福楼拜第一个使“时代变化摆脱了对历史上的趣闻逸事和渣滓糟粕的依附。他第一个为它们谱上了乐曲”④。普鲁斯特指出福楼拜安插每一个动词、形容词和连词的位置都有其意义。他风趣地摹仿福楼拜的风格,毫不惧怕地断言:这位克鲁瓦塞的隐士几乎像康德一样以他各种各样的手法更新了我们事物观,他善于运用确指过去时、泛指过去时和现在分词——以及“永恒的未完成时”,后者用来以间接引语的形式转述人物的对话。至于连词“和”,大家知道福楼拜抽去了它传统的作用,它不再放在列举词的后面,而巧妙地成为一种节奏的停顿,作家从这一技巧中获得满意的效果。说了这话后,普鲁斯特形容福楼拜的句子像挖掘机一样举起土块,又扔下去,发出断断续续的声音。

在风格问题上,还有很多的论说。让·普雷沃说在福楼拜的作品中看到了“我们文学中最奇妙的石化喷泉”;马尔罗却说福楼拜写出了一种“美丽的瘫痪小说”。瓦莱里对于福楼拜的理解又几乎超出了风格层次,他认为,福楼拜在其作品中“在增加附件方面失控”,以至于牺牲了作品的“关键点”,具体地说,就是福楼拜的大量的微小的细节描写危及了作品的结构、行动、性格等关键的方面。

而萨特向来不热衷于文本研究,他在1947 年写的著作《什么是文学》中描述道:福楼拜的句子“围住客体,抓住它,使它动弹不得,然后砸断它的脊背,然后句子封闭合拢,在变成石头的同时把被关在里面的客体也化成石头。福楼拜的句子既聋又瞎,没有血脉,没有一丝生气;一片深沉的寂静把它与下一句隔开;它掉进虚空,永劫不返,带着它的猎物一起下坠。任何现实一经描写,便从清单上勾销:人们转向下一项。”⑤

萨特在《家庭的白痴》中认为“被动性”在福楼拜身上非常重要。他爱用被动态

①J-P. Sartre, L’Idiot de la famille : Gustave Flaubert de 1821 à 1857, Gallimard, 1972.

②普鲁斯特《论福楼拜的“风格”》,见《普鲁斯特随笔集》,张小鲁译,海天出版社,1993 年。

③同上。

④同上。

⑤萨特《什么是文学》,见《萨特文论选》,施康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年,第183 页。

造句,也是被动性的体现。他的父亲,鲁昂的名医,在家庭里滥用权力;母亲对他没有感情;继承父业,也成为名医的兄长引起他的嫉妒心。凡此种种,造成他的孤僻倾向,使他成为一个曾经是不幸的,后来又把神经官能症作为摆脱不幸的办法的人。福楼拜为艺术而艺术,需要一种神经官能症来从事文学创作。

2003 年,法国批评家Robert F. Allien 发表了“在《包法利夫人》里的性象征”

①,他试图研究福楼拜的文风,用统计学的方法统计了《包法利夫人》里具有潜在的

标准频率:指该词相对于文本中的频率计算出的“规范“频率。

偏差:该词与规范的偏离数。

Allien 根据风格学研究常用的“规范/偏差”原则,整理出这些在作品中出现频率特别高、偏离特别大的词汇,“风格来自偏离”,这些偏离大的词汇具有较大的信息量和象征意义。他又根据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通常“doigt(手指)”、“bras(手臂)”、“main (手)”、“cheval(马)”、“tête (头)”等词象征着男性的阴茎,而“fenêtre(窗)”、“porte (门)”“maison(房子)”、“chambre (卧室)”等词象征着女性的阴户,从而研究作家和小说的主人翁包法利夫人的潜意识。这样分析难免有点牵强附会,难以令人信服,只不过一家之说而已。不过,Allien 所用风格统计学的科学方法是值得参考的。

五、关于“福楼拜问题”

六十年代兴起的法国“新小说”作家和理论家们视福楼拜为先驱。让·罗赛主要研究《包法利夫人》的叙述技巧和叙述观点,他说这部“什么也不涉及的书”是现代反小说的祖先。小说中对物体的刻画越是精细,这个物体就越是孤立于它从属的那个整体,除了它作为物体存在在那里,失去其他任何意义,如小说中夏尔的那顶帽子。

热奈特、巴尔特等结构主义者和符号学家在对福楼拜作品的探究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磨难,经历了愤怒、惊奇、困惑、喜悦,而原因竟在于他们发现了几乎同样的问题--“福楼拜问题”,其内涵为:“整部作品意义的缺失或暂时缺失。”②福楼拜作品的“无意义”问题是在关于福楼拜作品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中被发现的。1965 年,热拉尔·热奈特在《福楼拜的沉寂》里,以探讨福楼拜描写中的细节问题为中心,发现了福楼拜作品的下述特点:1.从人物的梦幻到人物回到现实中来的过渡环节没有经过叙述指示上的变化,导致了梦幻与现实之间的分界不清。2.人物的幻想、想象、回忆并不比他们的真实生活更多或更少主观性。3.福楼拜“动用了对于物质在场的所有感知模式(尤其是触觉)”。4.福楼拜要求我们不要把弗雷德里克的回忆当作真实的回忆来接受。

①http://www.univ-rouen.fr/flaubert《福楼拜评论》2003年第3期。

②Graham Falconer,“Flaubert,James and the Problem of Undecidsbilit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V ol.39,No.1,Winter 1987.

5.这种介于主观和客观之间的东西,这种假想的客观秩序从功能上看“没有别的目的,也许,这时它不过打断并且拖延了叙述的进程而已”。6.福楼拜早期作品及晚期作品的初稿本中显示出作者对于狂喜的美学凝视的契机的沉迷。7.大量的描写投合了他对于“美学凝视”的喜爱,但与情节的戏剧性的要求相悖。8.更多的时候,描写具有自律性,它以牺牲行动为代价,从不试图解释什么,“甚至于它的目的就是悬而不决或间隔”。9.叙述因之落入了谜一般的沉寂中,导致各种各样的角色、各种人物的谈话的阻滞。10.大量

琐碎的具有自律性的描写被视为“附件”,它们的专断的插入毁灭了叙述以及叙话语,最终导致“意义的逃亡”①。

热奈特牢牢抓住了福楼拜作品中那些“无缘无故的和无意义的细节”。“但更多的时候,描写是为自身的缘故而被精心制造出来的”,这样的描写无目的因而没有意义,这就是热奈特所理解到的“福楼拜问题”的实质。②

罗朗·巴特在1968 年围绕福楼拜发表了两篇文章,一是《福楼拜与句子》,专门研究福楼拜在手稿上的修改,另一篇是《真实的效果》,主要研究福楼拜的细节。在《福楼拜与句子》中,巴特提出了他所谓“修改语言学”的东西。那么福楼拜的修改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这一点关系到福楼拜作品中那命运攸关的描写问题。巴特把福楼拜的修改与传统修辞学所规定的修改作了比较,“按照风格的传统理想,作家应该不断地调换词语、不断地使句子简练,以符合关于‘精确’和‘简洁’的神话,这两者都是明晰的保证;同时人们却使作家放弃了一切扩充工作”。而福楼拜将一种无限的自由引入其中:一旦达到了省略,

他又反过来将省略引向一次新的扩展,即不断地将过于紧凑的地方‘拆松’。于是,在第二个阶段中,省略又重新变成了令人眩晕的扩展”。我们几乎都知道福楼拜风格“简练”,但鲜有知其“扩展”者。③

巴特并不赞成用解释巴尔扎克的方式来解释福楼拜,因为巴尔扎克的细节描写具有说明人物性格的功能,但福楼拜的细节就不同了。巴特并非有意贬低福楼拜的那些无用的细节,正相反,他与热奈特一样是把这一点当作福楼拜的革新来看的。对于一系列无功能的细节的描写必将会破坏意指作用,即破坏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会面、结合,这种破坏,也就是巴特所谓的“无意义的终极意义”了。他后来总结说:“正是所指的不在场(这对所指物有利),也只有所指的不在场,才能与现实主义的真正能指相称”。由于福楼拜的无意义细节“改变了符号的三重组合(即能指+所指+所指物)的意向”,具备了一种与传统逼真法则相冲突的“真实的效果”,破坏了叙述与结构,倒获取某种终极意义了。④

六、布迪厄的社会学批评⑤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用文化社会学来分析:1、福楼拜时代文学场域在权力场域中的位置;2、福楼拜时代文学场域的结构,尤其是文学创作者在

①G閞ard Genette,“Flaubert’s Silences,”in At Figura Poesis : The Work of Gérard Genett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2,pp.183——202.

②王钦峰:“论福楼拜问题”,《外国文学评论》1994 年第4 期,P.5。

③罗朗?巴尔特《福搂拜与句子》,见《外国文学报道》,1988 年第5 期。

④Ro1and Barthes,“The Reality Effect”,in French Literary Theory Today, ed. By Tzvetan Todorov,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2,pp.1l 一16.

⑤徐贲:“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和福楼拜研究。https://www.doczj.com/doc/e917727874.html,. 布迪厄的社会学批评理论,可参见Pierre Bourdieu,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d., by Randal Johnson (New York: 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1993)。在此文集里,他写了关于福楼拜的三篇专论和关于马内的两篇专论。这五篇专论分别是:《《情感教育》的结构是社会自我分析之例吗?》,《权力场域,文学场域和惯习》,《福楼拜的视点》,《马内和反常状态的制度化》和《纯粹审美的历史发生》。

争夺文学合法性过程中形成的区分关系;3、福楼拜个人创作特性。

布迪厄的社会文化分析拒绝从文学史的自然演进、社会条件的决定作用或个人传记因素来解释福楼拜艺术主张的形成。他批评萨特的社会学分析只是落在表面,其实并未与以前种种独尊作家主体的理论划清界线。他认为,在福楼拜研究中,无论是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替作用,还是谈作品表现作者个性,或者强调作者生命潜意识,其关注点始终都落在作者个人的主观选择上。布迪厄特别针对萨特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指出,萨特所用来说明福楼拜个人创作过程的那些因素(儿童成长和阶级特性)其实可以适用于任何其他作家。

布迪厄认为,从强调区分和定位的社会文化分析来看福楼拜,重要的不是看他继承了什么,而是看他拒绝了什么。当时法国文学场域的两个已经得到确定的艺术定位,一个是“社会艺术”,另一个是“资产阶级艺术”,福楼拜自己的“为艺术而艺术”是在与这二者的区分中才得到确定。为艺术而艺术的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反对资产阶级艺术所代表的主流倾向。它强调艺术应享有伦理的自由,艺术应逾越主流价值,疏远权力体制。为艺术而艺术的目的不仅仅是反对主流价值,而且更是要把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实践确立为一种规范。

在福楼拜这样为艺术而艺术者看来,主流资产阶级文艺的弊病尚不在于它宣扬何种假理想主义价值,而在于它那种自以为是的道德卫士态度。这是福楼拜为什么在反对资产阶级艺术的同时也反对社会艺术的根本原因。他认为,社会艺术和资产阶级艺术一样,总是以某种道德卫士的口吻训诫大众。他憎恨资产阶级,毫不讳言地表明自己既憎恨“穿礼服的资产阶级,”也憎恨“穿工装的资产阶级。”①他说:“我写《包法利夫人》就是出于痛恨现实主义。但我也同样鄙视假理想主义,”因为两者都在蒙骗人们。②布迪厄在福楼拜的作品中看到的是对任何终结道德意义的拒绝,“(他)拒绝建造金字塔,拒绝那种向某一个思想信念和结论的攀升集中。”③

布迪厄认为,福楼拜在小说中发明了“纯艺术”,其重大意义可以媲美马内在绘画中发明“纯注视”。④这种审美的革命是通过审美的手段实现的,它要从根本上消除题材等级的实际意义。彻底淡化题材内容的意义,这使福楼拜有别于其他作家。福楼拜的好朋友波耶告诉他尚弗勒里正在连载一部小说,写的是外省婚外情,和《包法利夫人》颇为相似。福楼拜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是他“精致地写平庸”,⑤彻底搁置对题材内容的评价。对此,布迪厄指出,“可以肯定的是,纯注视的发明……不能不以打破艺术和道德的联系为代价,它要求保持一种冷淡、漠然、超然,甚至是犬儒式的肆行。尽管这里面有不少是故作姿态(如波德莱尔),但这种态度的立场和倾向往往都会疏离社会世界。”⑥

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的出现,法国学者J.B. Guinot 建立福楼拜的作品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e917727874.html,am.fr/),储藏了作家的所有的作品,并且作了频率的统计,给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的资料。与此同时,D. Girard 和Y. Leclerc 在因特网上公布了福楼拜的所有书信,这个语料库以年为单位,收集了福楼拜从1830 到1880年四十多年的来往信函。书信和作品结合起来研究对于了解作家的思想变化和创作历程时非常重要的。在“福楼拜语料库的主要菜单”的网页上,首页

①OEuvres complètes de Gustave Flaubert: Correspondance, nouvelle 閐ition augment閑, 14 vols (Paris: L.Conard, 1926-54) vol. 5, p. 300.

②G. Flaubert, Correspondance, ed., Jean Bruneau, 2 vols (Paris: Gallimard, 1980), vol. 2, 643-4.

③Pierre Bourdieu,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d., by Randal Johns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Press, 1993). P.210.

④同上,P.208.

⑤同上,P.204.

⑥同上,P.209.

表格的横向是选择(资料的)功能,纵向是统计功能,研究者可以在这个丰富的词条化的超文本里找到所需的东西。高科技的发展为福楼拜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天地。(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欧语系)

(责任编辑:吴泓缈)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授课教师:沙洋县拾回桥中学龙艳荣 授课班级:七年级(3)班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日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刻画人物群像的佳作,词语丰富,人物刻画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人物的肖像描写,也有言谈举止及神态等多方面的描绘,特别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同时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使人物性格特征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这些方面恰恰是我们的同学很不擅长的。因此,本文的教学宜从人物入手,以积累语言和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积累丰富的语言。 2、揣摩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了解本文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作用。 4、揣摩人物性格,感受五位大文豪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从而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三、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积累丰富的语言。 2、学习运用外貌、语言、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难点: 1、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交友之乐。法国有个名人,他也非常喜欢交朋结友。每到星期天他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会挤满他的屋子。其中就有一位作家用文字给到来者画了一幅速写,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副图啊。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对《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的 分析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比较先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两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两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反映出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现实,而且两部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在当时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作用。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塑造的一个为了打击骑士文学的文学形象,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生动的说明了骑士文学给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给骑士文学以致命的打击。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孤独的人文主义者,他以失败告终,哈姆雷特的失败向人们揭示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悲剧。 Abstract: Hamlet a nd Don Quixote were the advanced literary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fter read the two novel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se novels reflected different social problems. And they all expressed the ideas of humanism. These two images also brought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at that time .Don Quixote is one of which Cervantes’s molds in order to attack the knigh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Don Quixote, vivid explain ed that knight literature brought a serious of bad influence to the human beings, thus gives the knight literature by the fatal attack. Hamlet is a lonely humanism, he is end in failure .His failure has indicated the tragedy which in the Humanism Era. 关键词:人文主义、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堂吉诃德、现实意义、悲剧 Key words:humanism; Hamlet; characters; art features; Don Quixot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ragedy 前言: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的大师,他们的作品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是文艺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文原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晳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

响一把军号。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还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在发出几声:“ 可是……可是……”然而却被别人的大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文原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特别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特别少。她特别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她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她就立刻把一块特别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 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她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她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她略高的俄国小讲家、屠格涅夫对她有一种特别强烈同时特别深厚的爱、她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与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与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与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她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讲是相互 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讲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然而不管什么情况一经她的嘴讲出,就都 带上非凡的魅力与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晳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她回答时,她的嗓音特不洪亮,仿佛在她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

一把军号。她们的谈话特别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特别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与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她一来就谈起巴黎的情况,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与愉快的巴黎。她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她用她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与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与一切人…… 她的头特别小却特别美丽,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她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她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她的眼光有时特别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她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接着来的是左拉。她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伙儿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与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她特别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特别细心地听大伙儿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兴奋了起来,并把她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因此的学讲中时,她还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在发出几声:“ 然而……然而……”然而却被不人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赏析改卷教师: 学号:096040149 姓名:马涛得分: 外国文学中的语言魅力 摘要:何以承载文学?是语言。文学中的思想,人物的造型,场景的述写,作者的感情,都需要文字语言作为载体。语言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图彰显出来,它就像是血红蛋白运载氧气,在整篇文章的体内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篇文章有好的思想固然重要,但是,若没有好的语言文字,也不会过于传神。阅读一篇文章,理解它的中心,可以说是再创造,品味它的好的语言则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说它是你再创造的灵感所在,它是可以将读者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汇的坚实桥梁,它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这也是再创造的真实意义。而外国文学的语言更是独具一格,在文章中往往会引人入胜,在其中流连忘返,他们将幽默生动的个性,积极乐观的态度,华丽丰富的辞藻,大量频繁的修辞的贯穿在语言当中,赢得读者的注意。当然不同国家有各自的语言文化背景,所以,他们的语言艺术也是各具特色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学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根基,品味不同的语言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文学将无以存在,因此,语言往往被视为文学的生命。 关键词:语言承载再创造桥梁灵感共鸣语言文化背景生命艺术文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它包含的种类很多,涵盖的内容可以说是浩瀚无边,有写景写物的,有歌颂人物精神的,有世间离奇事物的,有表现情感思想的,等等。而且文学的形式也是很多种的,它是人们经过很多的尝试后,固定的一种写作的形式。必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形成的一种大家普遍的承认的规矩。所以在不同形式下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固定术陈。比如:例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我愿意是急流》○1中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 第1题《道连·葛雷的画像》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唯一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表达了什么美学观点 A、艺术来源于生活 B、艺术反映生活 C、为艺术而艺术 D、为美而艺术 第2题贝贝尔是高尔基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A、《在人间》 B、《在底层》 C、《母亲》 D、《小市民》 第3题劳伦斯在小说《虹》中采用了一个象征意象“彩虹”,取自《圣经》,指的是啊 A、快乐 B、希望 C、幸福 D、美好 第4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句名言出自海明威的哪部小说

A、《太阳照常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丧钟为谁而鸣》 D、《老人与海》 第5题被誉为表现主义的奠基作的是卡夫卡的哪部作品 A、《变形记》 B、《美国》 C、《城堡》 D、《审判》 第6题 1936年,美国戏剧家奥尼尔凭借哪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A、《天边外》 B、《琼斯皇》 C、《毛猿》 D、《悲悼》 第7题“他人就是地狱”这一主题是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哪部作品中表现的 A A、《禁闭》 B、《恶心》 C、《自由之路》 D、《苍蝇》

第8题狄安·莫里亚蒂是“垮掉一代”的典型,是哪部小说的主人公 C A、《麦田里的守望者》 B、《嚎叫》 C、《在路上》 D、《达摩流浪汉》 第9题《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是 A、凯鲁亚克 B、海勒 C、博尔赫斯 D、马尔克斯 第10题《百年孤独》是哪个文学流派的主要作品 A、批判现实主义 B、表现主义 C、魔幻现实主义 D、象征主义 第11题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主人公是 A、奥雷良诺 B、萨尔 C、托马斯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 案【③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等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晳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时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还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在发出几声:“ 可是……可是……”然而却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话题:叙述 1.叙事角度 (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 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 (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 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 (3)作者: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在艺术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 (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 (3)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第二单元话题:场景 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人物+事件+环境) 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 (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 (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4)暗示背景 (5)推动情节发展 3.《炮兽》雨果 (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 A.对照法 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亘,情无绝期。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不知道作者为何用这个名字作为此书的题目,我的理解是“呼啸”在书中是指那山庄之外的狂风暴雨与那漫天大雪来得那么肆意与猖狂,是人们不能预料与阻止的,而山庄里发生的事情也正如那外面的天气一样,是没有人能够预料与阻止的,所有的事情都发生的那么顺其自然,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故事是那么的平常却又那么的可怜与可悲让人对他们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学习要点 1.记:熟记“捋”“膺”“谬”“翘”等字的字音,掌握“皙”“谬”“滑稽”等字词的字形以及“一拍即合”“义愤填膺”等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理解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议论的作用。 3.悟:学习文中作家们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性格,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课前学习——自主学习篇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 主义小说家。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 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风格朴实优美,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其小说的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的道德堕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风尚。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写作背景 文中描写的四个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都是当时欧洲著名的小说家,也都是作者莫泊桑的良师益友。其中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影响最大,莫泊桑专门师从福楼拜学习写作。当时他们都居住在法国巴黎,所以经常举行一些小型聚会,畅谈人生,切磋文学方面的问题。作者就是以此为题材对自己的这几位挚友予以逐一描述的。文题解说 题目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星期天是休息的日子,可是福楼拜家会有什么事发生呢?题目平中见奇,设置了留悬念。 梳理字词 掌握字音 鉴(jiàn)赏轮廓(kuó)面庞(pánɡ)荒谬(miù) 翘起(qiào)魅力(mai)迸(banɡ)发辨音辨形 毯(tǎn):纱毯琐(suǒ) :琐事毡(zhān):毡房锁(suǒ):铁锁 籍(jí):书籍踝(huái):脚踝 藉(jí):声名狼藉裸(luǒ):赤裸 鹰(yīnɡ):雄鹰辨(biàn):分辨 膺(yīnɡ):义愤填膺辩(biàn):雄辩多音多义 散sǎn散乱(没有约束) 散sàn散会(分开,离开) 卷juǎn烟卷(筒状物) 卷juàn试卷(考试用的答案纸) 模mú模样(容貌) 模mò模糊(不清楚) 翘qiào翘起(一头向上抬高) 翘qiáo翘首以待(举起,抬起) 品词积累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博学多识:学识广博、丰富。 课文学习——文本感悟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赏析语言,理解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笔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同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是第一次到海州实验中学来。海州实验中学环境幽雅、人文气息浓郁,学生热情大方、素质优良,这些都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孔子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欢迎我吗?(欢迎!)其实,同学们不仅是学校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语文的学习主动权就掌握在大家的手中。大家能不能做好这节课的主人啊?(能)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莫泊桑,通过他的作品认识更多的文学大师。 二、整体感知: 1、认识莫泊桑: 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以《羊脂球》轰动了法国文坛。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的精神的堕落。 本文涉及到许多作家,课前曾要求大家查阅文中作家的生平、著作等情况,查了吗?好了,我想只要大家有探究问题的精神也就足够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交流,把他们的情况记到积累本上,加深对文学大师的了解。 2、指读《莫泊桑轶事二则》,思考: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曾经拜福楼拜为师,经常把自己的习作送给他,请求指教。福楼拜这样指导自己的学生: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马是不一样的。 莫泊桑刚露头角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福楼拜,给他讲了几个故事。福楼拜听后,不主张写这些故事,而希望他做这样的锻炼:骑马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把自己看到的一切记下来。莫泊桑按照这个办法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有一年之久,终于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明确:莫泊桑能写出优秀的小说,完全得益于他细致的观察、艰苦的写作磨练。要写出优秀作品,必须学会观察。 点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自己查工具书解决,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同时,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出示老师查到的生字词,学生齐读字形和字音部分生词: 白皙xī琐事suǒ滑稽jī轮廓kuò 气氛fēn 脚踝huái 荒谬miù迸发bèng 义愤填膺yīng 琐事:细小零碎的事情。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迸发:由内而外突然发出。

外国文学欣赏笔记 1《堂·吉诃德》的作者创作的文艺复兴背景骑士精神创作意图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叙事线索反讽的艺术手法现代小说的开端 2《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作者的历史地位对照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3现实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两大高峰及其作品举例 4《双城记》的作者创作意图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狄更斯式人道主义主题思想故事的网状结构 5《简·爱》的作者主题思想主人公形象分析叙述模式通俗文学元素的借鉴6《红与黑》的作者主副标题的内涵作品主题的性质主人公形象分析 7《高老头》的出处作者高老头式的父爱认识拉斯蒂涅与于连的比较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手法的理解及举例说明 8《安娜·卡列尼娜》作者主要人物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含义 9《老人与海》作者主人公硬汉形象冰山原则思想内涵 外国文学选修课考试复习内容解答 1《堂·吉诃德》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堂吉诃德①滑稽可笑的疯子:痴迷于骑士小说,神经错乱,失去理性,模仿骑士言行,游侠冒险,闹出许多令人捧腹的笑话。②可敬可悲的英雄:可敬在始终怀抱铲除不平、扶危济困、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具有固守信念、勇于牺牲、百折不挠的高贵品质。可悲在他单枪匹马的孤独,想用落伍的中世纪骑士道来实现先进的社会理想,而这种理想又不能被时人理解。 故事模式和叙事方式:游侠骑士小说的故事模式,以人物游踪事迹为线索的单一叙事模式。 2《巴黎圣母院》对照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对照原则”就是将形式或内容相反相对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形成比照,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善者自善,恶者自恶;从而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基本的文学表现手法。雨果不但将其理论化加以大力提倡,而且在《巴黎圣母院》的创作中成功地应用了“对照原则”,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冲突紧张跌宕,场面描写色彩强烈,给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主要体现在人①物形象对照②情节和场景对照两个方面。(具体展开) 3现实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两大高峰及其作品举例: 分为内倾性和外倾性,前者如《红与黑》,后者如《高老头》。 两大高峰为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 4《双城记》的创作意图:殷鉴之作:有感于当时英国危机四伏的政治气氛,欲借此作引起英国统治者警戒,达到呼吁改良,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 狄更斯式人道主义:是以个体人为本思想一种具体体现。同情下层百姓的悲苦和不幸,谴责为富不仁者的暴行。寄希望于富人阶层的良心发现和大发慈悲来改变下层人的命运。倡导宽容博爱仁慈的基督思想,以德报怨,以爱化恨,用温和的改良主义达成双方的和解和共存。这是文学家为社会矛盾开出的幻想性治理药方。 故事的网状结构(对其他作品故事结构的归纳和比较):通过众多情节线索有机交织,形成纵横交错的情节网络,立体展现生活的横截面。(以《双城记》和《高老头》故事线索来说明)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默读揣摩,比较几个人物不同的写法,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文词语丰富,让学生注意积累;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重点难点]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刻画人物的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简介几位大作家。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给加红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魁梧简陋戏谑魅力局促义愤填膺空前绝后 2.学生速读课文,完成以下步骤。 标画出文中刻画的人物,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的。(讨论、交流) 文中刻画了四个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都德。从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刻画。 三、精读鉴赏 1.学生齐声朗读“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部分,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屠格涅夫的?从描写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写屠格涅夫和福楼拜的见面,先写主客之间的友谊:热烈拥抱,然后加以评论,两位作家内在的思想和共同点,正是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从而表现出两人的性格特征。写屠格涅夫的动作、语言,则先描绘他“仰坐”,用“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然后加以评论:“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从描写中可以看出屠格涅夫是博学多识的人。 2.这个部分刻画人物有什么特点? 有人物一般性的行动、神态等描写,有对主客的共同描写。对屠格涅夫,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福楼拜的神情)。在描写中不断加进作者的感觉和评论。因而能由表面的行动、神态、语言描写深入到内在的思想。 3.福楼拜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对他是怎样刻画的? 主要看课文第二段和最末段。福楼拜“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的,人越来越多……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从这些对福楼拜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博学善辩、热情豪放的人。 4.在课文中找出对都德和左拉的描写,并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归纳: 都德生性健谈、开朗幽默,主要是肖像、语言描写。 左拉沉默寡言、坚强智慧,主要是肖像、动作描写。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结构分析 全文共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福楼拜居所的情况和特点。文章开头先介绍福楼拜住所的陈设,表明福楼拜生活的简朴,创作的勤奋。同时点出福楼拜每个星期天都要接待客人。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福楼拜朋友很多。这一部分具体介绍了福楼拜每星期天从下午一点到七点都要接待客人的 情况。 第三部分(第3至10段),详细描写福楼拜接待三位大作家的情况。 这部分又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第3至4段),写屠格涅夫来访。 第一层介绍了屠格涅夫和主人的相同点,谈话的内容及两人神情。他们一见面就“亲兄弟一样拥抱”。由于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和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他们的谈话“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 第二层(第5、6段),写都德来访。作者写了都德谈话的内容和口吻来表现都德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还生动地描写了都德的外貌,突出都德“南方人的特征”。 第三层(第7、8段),写左拉来访。作者抓住了他体质较差,不善言谈的特点来写他,突出他“很细心地听大家讲”,

讨论时“声音总是很平静,也很温和”。作者还写了他的外貌,点出他的性格特点──“朴实但很固执”、“坚毅”、“聪慧和坚强”,“十分滑稽”。 第四层(第9段),概括写客人越来越多,主要描写福楼拜如何热情接待客人。作家写“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用以突出福楼拜在朋友中间的活跃。对福楼拜与朋友交谈时的动作表情描写,生动的用词和夸张、比喻,使福楼拜的形象越发鲜明、生动。 第五层(第10段),写客人陆续走了,主人送别的情况。

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 第1题荷马史诗的内容与发生在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是 A、希波战争 B、特洛伊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十字军战争 《伊利亚特》长15,693行,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猛将阿克硫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五十天发生的事情。 《奥德赛》共12,105行,叙述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集中描写的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 第2题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哪部戏剧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A、《埃阿斯》 B、《安提戈涅》 C、《俄狄浦斯王》 D、《厄勒克特拉》 第3题恩格斯所说的“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 A、莎士比亚 B、歌德 C、但丁

D、索福克勒斯 第4题《十日谈·第四天故事一》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它的结局是 A、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自尽 B、纪斯卡多被杀,绮思梦达自尽 C、绮思梦达被害,纪斯卡多自尽? D、唐克烈悔过自新,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5题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最根本的戏剧冲突是 A、人与自然的矛盾 B、人的独立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矛盾 C、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充满罪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民族解放的要求与腐败的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 第6题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讽刺 A、教会文学 B、骑士文学 C、流浪汉文学 第7题莫里哀是哪个流派的作家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所写剧本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8题《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A、狄更斯 B、斯威夫特 C、笛福 D、哈代 第9题卢梭表现启蒙主义思想的书信体小说是 A、爱弥尔 B、新爱洛伊斯 C、忏悔录 D、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第10题歌德和下列哪位作家合作十年开创了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文学”时代 A、赫尔德 B、海涅 C、席勒 第11题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认为: A、诗是情感的表现 B、诗是意象的罗列 C、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外国文学欣赏作业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第1题《道连·葛雷的画像》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唯一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表达了什么美学观点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主张艺术无关乎道德,艺术不仅仅是记录生活。作品有形式上的创新,也有唯美主义理想的矛盾。 第2题贝贝尔是高尔基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高尔基的现实主义戏剧描写了大量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悲惨命运,具有社会批判传统。 第3题劳伦斯在小说《虹》中采用了一个象征意象“彩虹”,取自《圣经》,指的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虹》除了批判了工业文明之外,还探讨了两性关系,通过厄秀拉的新生,象征新的理想的两性关系即将产生。

第4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句名言出自海明威的哪部小说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海明威在小说中描写了“硬汉”形象,这些形象的共同特点是“我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 第5题被誉为表现主义的奠基作的是卡夫卡的哪部作品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通过小人物的表现了现代社会里人的生存处境和命运,以及他们孤独无痛苦绝望的精神状态。 第6题 1936年,美国戏剧家奥尼尔凭借哪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奥尼尔的悲剧三部曲描写了孟南家族两代人的爱恨情仇,是一部现代心理剧,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学影响,刻画了戏剧中的人格分裂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赏析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著名的莫泊桑先生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赏析,一起来分享下吧。 莫泊桑,(1850-1893)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故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代表作有:《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羊脂球》、《项链》、《她的一生》、《漂亮朋友》,《俊友》、《我的叔叔于勒》 这篇文章描写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人物之间的交流,表现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创作热情。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还有写作方式。 作者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语言描写方面,四位作家的具体谈话内容,都没有具体铺开来写,只是由作者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但对他们谈话的声调仪态,作了不少描绘;对他们的口才,也作了一些评论。在动作描写方面,有详有略,福楼拜是全文的中心人物,对他的动作的描写,当然详细一些;左拉的坐姿比较特殊,也有较多的笔墨描写;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只有一句。写四位作家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则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共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与思想、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1、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本文如何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方法; 积累文中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2、自主——合作——探究——拓展。; 情感与德育:3、探寻名人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准确优美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刻画人物的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习“自读提示”。 2.学生速读课文,完成以下步骤。 (1)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新词的字音、词义。 (2)标画出文中刻画的人物,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的。 讨论、交流后明确: (1)正音正字。 魅梧戏谑义愤填膺 (2)要求学生摘抄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自己认为需要掌握的词语。 魅梧简陋戏谑魅力 局促义愤填膺空前绝后 (3)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82

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4)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核心人物是福楼拜。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5)简要概括课文的内容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课文着重写了四位著名作家相会时的言语、行动,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三、熟读课文,分析人物 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 福楼拜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他的声音特别洪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有时雄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他的思想一下子飞跃过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迸发出启蒙的火花。门铃一响,立刻把红纱毯盖在办公桌上。亲自去开门。像亲兄弟一样拥抱屠格涅夫。从这个人面前走到那个人面前。把客人一个个地送到前厅,谈话、握手、拍肩。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白皙的脸。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讲无论什么事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仰坐在一个沙发上。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一来就谈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漂亮,但表现出聪慧和坚强的性格。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带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和戏谑。很少讲话。发出几声:“可是……可是……”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爬六层楼,累得呼呼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