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城市绿地的作用及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

浅议城市绿地的作用及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

浅议城市绿地的作用及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
浅议城市绿地的作用及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

浅议城市绿地的作用及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净化空气、改造小气候、降低噪音等保护环境方面的功能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绿化的重要指标。本文阐述了城市绿地的概念,分析了城市绿地的作用及当前城市绿地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更好发挥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站在当前环境问题的高度研究城市城市绿化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绿地作用生态效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带来城市开放空间局促、城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绿地在城市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生态产品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灾减灾和提供休闲空间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城市绿地在城乡区域环境保护等方面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1 城市绿地与绿地系统

1.1城市绿地的概念

在我国,绿地概念是狭义的开敞空间,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我国现行的标准称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1]

1.2城市绿地的类型

从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角度考虑,并与城市用地分类、有利于经营管理、城市绿地计算口径统一相结合,一般将城市园林绿地分为7类: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2] 1.3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1.3.1绿地系统的概念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1.3.2城市绿地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特征

(2)层次性特征

(3)互动性特征

(4)时间性特征

(5)开放性特征[3]

2 城市绿地的作用

2.1提供生态产品

人类一直在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活和生长的动植物中获取用于人类福利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如新鲜的氧气、经过净化的水源、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以及具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等,这些自然产品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所熟知,为生态系统的产品服务。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产品生产者。

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降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的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

城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供较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此外,城市绿地还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如果树、香料植物、油料植物、花卉植物等,也可以制作一些盆景、栽植盆花,培养金鱼、笼养鸣禽等,既可以出售又可以丰富人民生活。

2.2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从基因到景观各层次生命形态的集合。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产生和维持,是生态系统为生命有机体提供多种多样的环境和机遇事件,使其在独特的路线上发生和发展。

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置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道路、河流、城墙等人工元素相结合的带状绿地形成一条条绿色的走廊,保证了动物迁徙道路的通畅。

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主要通过城市绿地系统所容纳的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得以体现。因此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

用。城市绿地正是通过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来改善人与自然、植物与动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最终达到维持城市绿地系统以及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平衡效果。

2.3防灾减灾

城市是一个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他并不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其不完整性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及人为灾害防御能力及恢复能力的下降。实践证明,合理布置城市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而起到减尘作用,通过其枝叶对粉尘的截留和吸附作用而实现滞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

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绿地可减少暴雨带来的经济损失。

城市绿地系统对于减轻洪涝灾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城市绿地具有防火作用。

园林植物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递和冲击杀伤力。

城市绿地具有避震作用。

2.3提供休闲空间

城市景观多样性对城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适宜度的提高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城市绿地及城郊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美学及自然特性明显有别于以水泥和钢材为主要材料的街道、楼房和汽车等城市景观,而成为一种赏心悦目、培养情操的精神资源,选择本地特有的、珍贵和多样的植物,与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合理配置,能丰富建筑艺术效果,展现城市的人文内涵。

城市人居空间狭小,绿地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聚会、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这些活动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起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绿地有保健功能,特别是城郊森林能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送新鲜空气及负离子,人们通过生态旅游,进行森林浴,健身益智,增强人类健康。

城市绿地还是进行绿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的场所。在城市的综合公园、居住公园及小区的绿地等设置展览馆、陈列馆宣传廊等以文字、图片形式对人们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宣传,利用这些绿地空间举行各种演出、演讲等活动,能以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地进行文化宣传,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同时,绿地也

是城市居民接触自然的窗口。人们可以通过郊游来观察动物、植物特性,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养成保护动植物、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 城市绿地存在的问题

3.1乔灌草结构不合理,生态效能低下

在城市绿地中,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树木、尤其是乡土树木的种植比例较低,影响了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发挥。普遍存在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草坪多,乔灌木尤其是高大乔木少的现象,致使绿量不足,植物群落景观单调。

3.2管理难度大,绿化维护成本高

城市绿地建设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首先是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

3.3注重眼前利益,片面追求形象工程

某些园林绿化建设单位盲目追洋求新,草率引进外来植物品种。由于外来植物的生态习性对异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它对不良因子的抗性也就比较差。不考虑外来植物的成本,仅维护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除了正常的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口常养护外,往往还需特殊的“护理”,当然也就需要特别的费用了,结果往往难如人愿。

3.4园林绿化建设城乡脱节

城郊防护林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往往忽视城郊防护林的建设,并且设计质量和建设投资难以保证。同时由于行政部门的条块管理障碍,导致了这些已成熟的防护林体系,往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被忽视和破坏。一些沿河林带和沿路林带,往往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在河岸整治或道路拓宽过程中被轻易采伐。 [4]

3.5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工作。园林绿地建成并不表示园林景观完成,只有高质量的维护和管理,园林景观才能逐渐形成并日臻完美。在很多城市绿化建设中,经常可以看到“重

造轻管”的现象。

4 对更好的发挥城市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的建议

4.1做好城市绿地总体设计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绿化总体设计。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4.2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熟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5]

4.3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树种

生态园林应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因此不应仅仅追求美观,应重点考虑如何让其发挥最佳生态功能。所以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尽可能地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辅以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

4.4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建设应开阔思路,加大力度,改变过去那种“见缝插绿”、“三小绿地”的保守观念。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强化科学性,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

4.5重视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充实园林绿化管理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人员技术培训,改善队伍结构和专业素质。配备专门的养护管理设备,提高养护管理的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群众性的义务植树、认养绿地、建纪念林等措施,进行群众性教育普及活动。[6]

5 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研究

城市绿地作为一个自然空间,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与改善起着关键作用。当前,我国各城市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时,过分重视城市绿化的景观效益,盲目追求高覆盖率,而忽略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从而导致城市绿化在布局、结构、植物种类以及绿量上存在许多问题,使有限的城市绿地更加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

5.1缓解“热岛效应”

城市绿化、水体和城市风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因素,在城市中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绿地、增加城市水面以及引导和促进城市风的形成,都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增加绿化面积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数据表明,当一个地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0%时,绿地对热岛效应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当绿化覆盖率大于50%时,绿地对热岛效应的削弱作用极其明显。[7]

5.2净化水土

随着城市生活的不断加快,水泥已经成为人们行走道路中重要成分。但是混凝土地面的弊端在于,它使得地表水无法渗透。而绿地的土壤保持了最原始的自然状态,因此,对蓄存水源,保养植被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绿地的配置及规划也为城市的环境带来了不同的多样性。

5.3维持碳氧平衡

城市由于燃料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作用,导致空气中CO2浓度一般大于郊区,这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0.05%时,会影响人的呼吸,当含量达到0.2--0.6%时,对人体就更有害了。[8]CO2又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近年来由于工业化,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量激增,使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急剧增长,引起城市局部地区的升温,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和形成城市上空逆温层,这些又会加剧城市空气的污染。城市园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在城市低空范围内从总量上调节和改善城区碳氧平衡状况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同时可以缓解或消除局部缺氧、改善城市局部地区空气质量。

5.4空气负离子效应

空气负离子被喻为空气维生素或生长素,对人体健康有利。近年来,关于空

气离子,特别是负离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含氧空气负离子接近分子大小、属于小的空气负离子,具有高的运动速度和强的生物活性,对正常机体起到良好的卫生保健作用。

5.5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同一地块上,混交林的生态效益明显优于纯林,主要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不同。也说明生物多样性保护越好,其生态功能越强。绿地系统在规划中遵循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在城市各“生境岛”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修建“廊道(corridor)”和“暂息地”(stepping stone),减少城市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面,以形成城市大绿化的有机网络,使城市绿地系统成为开放系统,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大的生境空间,使城外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能经过“廊道”向城区迁移,增加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维持生物群体自身的生态习性和遗传交换能力。[9]

5.6改善人居环境

由于受全球性的气候变暖等影响,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首先,园林绿化具有降温增温的作用,从树木的种植区域的配置,到地下草坡的铺设以及各类花卉的科学养成植,对居住在城市的们来说,能起到吸热和隔热等作用,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气候适宜,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

5.7净化空气,杀死病菌

城市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不仅影响日照等气象因素,形成酸雨和影响植物生长,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于大气污染,许多植物有顽强的抵抗力,能起到吸毒和过滤的作用。绿色的园林植物常被称为“空气过滤器”。

6 结语

绿地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是今后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核心。在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等过程中,要根据影响因素对症下药,使城市绿地系统稳定健康发展、生态效益明显,从而使城市绿地系统在总体上维持良好的城市景观和为城市居民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1] 孔祥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1

[2]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202

[3] 孔祥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1-2

[4]李敏: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与时俱进[J].中国园

林,2002(5):17-18.

[5]祁支枝: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在城市园林中的构建[J].中国园

林,2003(10):31-33.

[6]江石萍,彭易兰: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 [J].中国园林,2003(3):61-62.

[7]刘兴华:城市园林的绿地生态效益 [J].基建优化,2007(4).

[8]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 .

[9]蔺银鼎:《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园林,2003(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 y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 urse, the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 y.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city green sys tem plan based on the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

tainable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 entand the region ecolog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finally hasmade theforecastto the futur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d evelopmenttendency. Key words:Urban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Urban green space;Thought of planning;Theoryand metho d;Course 20世纪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经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而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基础,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其中,有着“城市绿肺”美称的城市绿地便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绿地系统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人们生活与环境的和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1 概念解析 1.1城市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农学院08草业科学刘壮飞20080103B028 摘要我国的古代园林和早期的西方庭园,主要是供少数人享用的游憩设施。随着社会的 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园林绿地不论在规模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从单一的功能设施变成多功能设施。 城市生态系统虽不象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能承受相当程度的外界干扰压力, 通过负反馈 调节维持自身的平衡, 但仍具有一定的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维持的能力。这一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因素功能作用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城市在正常生产和消费的同时, 产生大量的余热、噪音和三废。这些污染物质在城市生态阈值限度之内时, 城市生态系统有自我净化、自我消弭的能力, 即: 通过存在于系统大气、水体、土壤中的物理过程如稀释、扩散、挥发和沉淀, 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如中和、分解与降解等达到净化的目的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的一系列生态效应, 对污染物质起吸收、减弱和消除作用, 综合调节城市环境; 从而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洁净、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吸收有害气体。 城市园林绿地效用很多,例如:美化环境及科学教育、增添了生动的画面、减少了生硬化和直线化、游憩娱乐和健康疗养、生物物质生产导引街道走向和边界、维系交通安全、抗震防火、蓄水保土。但其主要功能大致可分为:绿地的生态功能、绿地的心理功能、绿地的物理功能、绿地的景观功能。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绿地的生态功能 a. 净化空气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1个成年人每天平均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同时释放出相应量的二氧化碳。为了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和放出氧,生态系统的这个循环主要靠植物来补偿。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其呼吸作用虽也放出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在白天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氧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多20倍。1个城市居民只要有1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面积,就可以吸收其呼出的全部二氧化碳。事实上,加上城市生产建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城市每人必须有30—40平方米的绿地面积。 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生物过滤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最大量的是二氧化硫,其他主要有氟化氢、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臭氧以及汞、铅的气体等。这些气体对人类危害很大,对植物也有害。测试证明,绿地上的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未绿化地区的有害气体浓度。 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尘埃、油烟、碳粒等。这些烟灰和粉尘降低了太阳的照明度和辐射强度,削弱了紫外线,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使人们的呼吸系统受到污染,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题目: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学号 XXXXXXXXX 姓名 XXX 专业 XXXX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摘要:加快园林绿化美化的建设,建设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具有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城市园林美景。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目录 (Ⅱ) 引言 (1) 1、×××××× (4) ×××××××× (4) ××××××× (10) 2、×××××××××××× (18) ............结语 (113) 参考文献 (115) 致谢 (118) 附录 (121)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和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建设优美的环境已逐渐成为各城市的园林建设的也成为工作的重点。绿化是园林景观的主体,选择与应用好绿化的要素决定了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 1 园林绿化树木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树种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点,关系到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果。树种选择合理,不仅可大大提高绿化、美化效果,还可以节约建设投入与以后的管理养费用。园林建设树种的选择应满足栽培目的,应能够适应栽植地的立地条件,要选择的树种要来源广、成本低、繁殖和移栽较容易。总之,园林树种的选择应满足目的性、适应性、经济性三个基本的原则。 2 主要绿化树种选择 街道树 是为了满足美化、遮荫和防护等目的,在道路栽植的树木,是城镇绿化的主要部分。一般对街道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有两种,一是单一树种配置,即一条街道应用一种树种,整齐化并便于管理;另一种则采用多树种配置,主要是因为单一树种可能在结构上具有不稳定的因素。道路绿化应统一的规划,根据道路级别,位置等条件来确定树种。选择树种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城市风貌,避免树种的单一化,一般街道树以种植有一定冠幅的高大乔木为主,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要适当,既能遮蔽夏季的阳光又不影响冬秀的采光,同时不妨碍交通。 庭荫树 是指树冠浓密,形成较大绿荫的树木,常栽植于庭园、庭院、公园等绿地中,主要为了人们提供一个阴凉、避免日光曝晒和清新的室外休憩声所或作为景点装饰用。 孤植树

城市绿地作用

1.保护城市环境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因此,最终结果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有关资料表明,每公顷公园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二氧化碳并生产600kg氧气;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lOOOkg二氧化碳和生产750kg氧气,供1000人呼吸所需;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公顷每小时可吸收二氧化碳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 ffl2的草坪就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因此,一般城市如果每人平均有lOm二树林或25㎡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 污染空气中有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氯气、氟化氢、氨以及汞、铅蒸气等。在一定浓度条件,有许多植物对它们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和净化作用。松林每天可以从1m3空气中吸收20mg二氧化硫;女贞、泡桐、刺槐等有较强的吸氟能力;合欢、木槿等具有较强的抗氯和吸氯能力;而大叶黄杨、悬铃木、榆树、石榴等在铅蒸气条件下都未有受害症状。因此,在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附近,选择与其相应的具有吸收和抗性强的树种绿化,对于防止污染、净化空气是有益的。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烟灰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有许多植物本身因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树木还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每平方米芦苇一年内可积聚6kg的污染物质,还可以消除水中的大肠杆菌。另外,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至几千倍。 (2)改善城市小气候。树木花草叶面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积极作用。研究材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2~24.5℃,比裸露地面低6~7℃,林荫下的气温较无绿地低3~5℃,而较建筑物地区甚至可低10℃左右,绿化植物因其叶片蒸发表面大,故能大量蒸发水分,据测算,1hm2的阔叶林,能蒸腾2500t水,相当于同等面积的水库蒸发量,通过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一般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高27%。另外,城市的带状绿化,在夏季可将城市郊区的气流趁风势引入城市中心区,而在冬季,大片树林可减低风速,减少风沙,发挥防风作用,改善气候。 (3)降低城市噪声。城市绿化,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 N15dB,30m宽的林带可吸收6~8dB。快车道的汽车噪声,穿过12m 的悬铃木树冠,到达树冠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空地相比向削减量是3~5dB。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树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因此,噪声的减弱是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树木种类等有密切关系。 (4)安全防护。城市景观绿化在安全防护方面的作用体现在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战备防空,以及蓄水保土。 绿地的防震防火作用,过去并未被人们认识,直到1923年7月,日本关东大地震,同时引起大火灾,城市公园意外地成为避难所,自此以后,公园绿地被认为是保护居民生命财产的有效公共设施。1976年北京受唐山地震的波及,15处公园总面积4000多公顷,疏散居民20余万人,许多植物枝叶含有大量水分,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阻止火势蔓延,隔离火花飞散,有的植物具有很强的重生能力,如银杏,即使叶片全部燃尽,来年仍然萌芽再生。 绿化植物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的杀伤力,阻挡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1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的主要背景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意识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园林生态效应的研究进程,使之成为园林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的视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摆在面前,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科学家配合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一学科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2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21相关学科研究动态城市园林绿地生态问题,属于新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范畴。但由于园林生态学尚处于草创阶段,很难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过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研究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学术会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多重评价;景观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等。其中,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是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逐步走向整合的基础。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或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首先是重点自然景观,如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景观,独特生境或特殊物种栖息地等;其次为流域系统。如上游和下游的生态关系,高地景观与河岸带景现设计,高地景观与河岸植物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河谷湿地结构与功能等;再次是文化景观,包括文化景观安全保障,土地利用的社会基础和土地多项利用等;最后是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城布绿地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污染城市、超大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其中,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城巾化过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恶化加剧,引起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empirenews.page--]22国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状况221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空气中的硫酸盐浓度和植物体内的硫酸盐浓度密切相关。自此以来,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一直受到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到20世纪末,已在植物的降温、增湿、吸收CO2及有毒气体、释放O2、抗污滞尘、杀菌和减低环境噪音等方面取得了—批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里,相关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植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功能、植物生态效应的生理机制等发展到定量研究这种作用和绿地定额的关系,尤其在研究植物对城市污染的净化能力方面,基本弄清了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的积累途径,以及部分有毒物质降解或转移的生化机制。222城市廊道效应城市廊道(urbancorridor)作为沟通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主要途径,愈来愈受到重视。杜奈(1995)根据廊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巴黎和伦敦为例,对城市廊道进行分类,并论述了不同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格局。在对城市廊道的评价上,尤其是以植物为材料的绿色廊道(Greenway)效应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许

浅谈城市绿地中低碳种植工程

浅谈城市绿地中低碳种植工程 摘要:城市绿地在城市环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种植工程也同样是园林工程中非常核心的部分。低碳环保是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因此本文将低碳和种植工程联系在一起,论述城市绿地中低碳种植的重要性,种植工程?c 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高效低碳工程,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园林效益等方面,为今后相关方向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种植工程;低碳;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经济发展脚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从而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近年来许多城市开始公园建设、公园改造等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环境,来缓解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种植工程在整个绿地营造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从选苗移栽到种植养护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繁杂的过程,而低碳的种植工程在能够增加绿化效益,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对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城市绿地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处于热潮期,全国各大小城市都在规划发展着各种形式的城市绿地,这一现状体现了居民

对生活居住的生态环境存在不满和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憧憬。各地政府大兴土木进行公园改造、居住区改造、城市绿道建设等,但在这种迅猛的建设状态下,城市绿地种植问题也不断产生。 1.1景观形式单一,千园一景 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通常会体现不同的城市特色,城市绿地的建设当然也应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城市特色的景观环境。但如今的城市绿地有很多都在追求绿化面积,认为只要绿化面积够大,景观就好;不论是道路绿化还是小区、公园绿化,在选择绿植种类、种植、施工、给排水、园路等各种工程中,则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景观形式进行了复制。这种景观形式及种植模式的重复不仅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浪费,也会形成千地同景,没有任何特色,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 1.2景观效果速成,密集种植 如今在绿地建设中,速成的景观模式成为设计建设的首选,如此可以很快地体现出绿化效果,然而这样的设计及施工效果只是展现在很短的时期中。很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因种植密集,相互拥挤,使植物长势不好;更有甚者为了景观效果,将南方大树移栽至北方,为了使植物成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资源,这使得绿化的种植工程这种低碳项目变成了高能耗的产物。 1.3粗放种植方式,反复补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随着工业时代的过去,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环境改造中,人们所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当时,社会环境状况极差,大量人口死于瘟疫、居住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人们渐渐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只是一味的肆意改造环境。 人们渐渐意识到,自从人类远古时期开始为自己建造栖息地、建造生活的洞穴开始,到现在摩天楼林立、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甚至是到了社会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的发展、建筑的发展始终是和人类所处的整个自然环境紧密的关联在一起的。 在自学完教材第五章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之后,我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环境与建筑关系的设计、创作手法等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同时,还对于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的一些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也知道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大概的历史过程。而这也是我在整个章节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不思考清楚历史,就没法更好的生活于当下,也就不能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建设,正如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教材上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人类依附自然;人类脱离自然;人类破坏自然;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城市建设、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的话,我觉得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人类依附于自然。在这个阶段,人们生活在山洞等自然营造的场所中,每天靠打猎为生,几乎完全被自然所控制着。人们的力量太过渺小,对于周围的环境基本没有什么改造能力,也没脱离开自然的食物链。(附图1) 在这个时期,人类智力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继续,人类也在慢慢进步。 2,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个时期很长,从一开始聚落的出现,到后来工业革命之前,都大致可以归为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为生存奋斗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等需要。但是,由于人们的力量还是有限,能改造自然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人们会尽量去思考如何和自然更好的共存,如当时世界各地原始群居地点的选择和居民点的选址,都会尽量利用有利地形,建在近水、向阳、避风的地段。(附图2) 当时中国还发展出了很多经典的理论著作,如伍子胥提出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管子》中记载的:“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典园林的规划模式,江南园林的兴起;甚至包括法国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改造自然似的建设。都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在这个阶段,都在努力的和自然和谐共存,选择更好的选址、更自然的规划模式,更加的喜爱自然之美。(附图3)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新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摘要:由于城市污染的异常严重,对扩大绿地面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中用地的紧张又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有限地扩大绿地的同时,提高绿地上的生态效益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从以下三个关键方面着手,即"覆盖率"、"绿地在城市中设置位置"和"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 关键词:城市绿地;环境生态;生态效益;人口 Abstract: Because municipal pollution exceptionally serious, to expands the green space area the request to b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in the city the land intense is impossible to satisfy this request, therefore while is expanding the green space limitedly, enhances on the green spac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to become improves the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t mean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begin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essential aspects, namely " the coverag e fraction ", “the green space establishes the position in the city " and " enhances in the unit green space area the ecological benefit ", can display the urban green space fully the biggest ecological benefit. key word: Urban green space; Environment ecology; Ecological benefit; Population 前言 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已到了不

浅谈城市建设绿地资源

浅谈城市建设绿地资源 摘要:城市建设绿地资源即城市绿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个城市内,其自身的绿地资源(乔木、灌木、花、草)能够持续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持良好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力。 关键词:城市;建设;绿地;资源 l概述 城市建设绿地资源即城市绿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个城市内,其自身的绿地资源(乔木、灌木、花、草)能够持续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持良好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力。如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其绿地资源承载力之内,就能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反之,如果经济社会发展超过绿地资源承载力,发展就会失去物质基础,造成城市生态系统破坏,生态条件恶化。 2存在的问题 2.1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已日益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据报道:每燃煤lT,放出S0216~17kg,产生煤粉尘110kg。一般城市lhm2时地面上降尘可达3T/年,大气中含灰尘35亿粒/m3,而绿化达标城市大气中含灰尘仅3572粒/m3。 2.2城市绿地资源存在问题 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绿地数量而忽视绿地质量的倾向,绿地乔、灌、地被(花草)比例不合理,出现了“以草代木”和“以小灌木代替乔木”的短视现象,在影响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景观效益。 其实,乔木产生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等产生的生态效益。根据有关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测算资料介绍:木本植物形成1kg干物质产量,需净化1.83gC02,放出1.34 g02;对于草本植物,形成1kg干物质产量,需净化1.65 gC02,放出1.2g02.每h㎡树木每年可吸收C0216 T、S02300kg;产生0212T;滞尘量可达0.9 T;蓄水1500m3市成片树林在调节温度方面,夏季比草坪低于2~4℃,冬季高1~3℃,降低噪音26~43db,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29%~65%。 按城市绿化景观要求,城市绿的资源的乔木、灌木、地被(花草)的比例4:3:3。 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城市绿地资源,发挥其最大的社会、生态效益,是今后城市建设中一个关键问题。

浅谈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咸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樊佳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日益受到重视。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构成的景观,是由斑块、廊道、边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它主要包括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是城市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是首要功能,起着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防灾功能、降低城市噪声等作用,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企业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环境日益严峻,为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宜居的城市空间,需要不断加大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规划,提高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比例,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景观功能是在生态功能基础上对城市环境的改造,是为创造宜居环境而作的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中斑块、廊道、边界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城市中点状的绿地公园、湖泊、广场和线状的绿地廊道、河流以及城市外围边界的农林用地的规划。它是以景观生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城市河流

水系、城市湿地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具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属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业规划之一。该规划主要涉及总体规划层次,其任务是调查与评价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参与研究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布局结构,研究、协调城市绿地、河流水系与其他各项建设用地的关系,确定和部署城市绿地、河流水系,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二种属“专项规划”,它是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绿化景观建设的规划管理而另行独立编制的规划。该“专项规划”的特征是涉及区域、总体、详规多个规划层次,其主要任务是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深入调查和确定城市绿化景观各项发展指标,详细部署各类城市绿地、河流水系、湿地公园的发展,确定城市绿化树种、容量、特色、功能、设施,城市河流、湖泊、防洪渠道、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地景观发展的具体内容,部署大环境绿化景观,对近期重点项目进行规划深化或直接安排,保障城市绿化景观与大环境绿化景观的协调发展。 由于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目标在于按照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基础上进行绿地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生态、游憩、景观功能的统一,因此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规划原则可以得到很好的借鉴。具体原则有以下几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题目及答案

试题号: 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函授试卷 专业班级: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卷面成绩备注分数 阅卷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分数 1.下列不属于一般公路绿化的是(D) A.边坡两侧绿化 B.边坡绿化 C.中央分隔带 D.小区绿化 2.在公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B) A.出入口区 B.观赏游览区 C.服务设施 D.文化娱乐区 3.通常情况下,绿地系统布局有(A)种基本模式 A.8 B.5 C.6 D.9 4.以下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是(D) A.以人为本原则 B.均衡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5.下列哪项是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A) A.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B.绿地维护 C.地区森林公园的保护 D.以上都不对 6.行道树的分支点应选择(A)m以上、根系发达的树种。 A.3.5 B.2 C.2.5 D.4 7.停车场的绿地种植分为树木式和(C)两种 A.树带式 B.居中式 C.周边式 D.零星式 8.下列属于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是(D) A.核心保护区 B.游览区 C.野营区 9.以下不属于冷季型草坪草种的是(B) A.黑麦草 B.结缕草 C.高羊茅 D.早熟禾 10.花境指绿地中树坛、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

形式,其中采用的花卉主要是(C) A.多肉植物 B.一、二年生花卉 C.宿根花卉 D.木本花卉 11.植物配置时,如环境是纯红色的,可选用(B)的植物 A.调和色 B.对比色 C.中和色 D.鲜艳 12.吊盆植物以(C)的花卉为主,吊盆中央可以用少量直立性的花卉增强立体生长的景色。 A总状花序 B.花色鲜艳 C.枝条蔓性 D.密集花朵 13.属于防护绿地的类型有(D) A.卫生隔离带 B.防风林 C.道路防护绿地 D.滨水防护绿地 1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缓慢、叶小而薄、下部叶子变黄,表示可能缺少(B)。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C)颁布实施。 A.2008年1月3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8年1月1

绿地生态功能导向下的CO2扩散效应研究——以沈北新区为例

绿地生态功能导向下的CO2扩散效应研究* ——以沈北新区为例 时泳,付士磊,屠兵 摘要:目前国内对绿地的研究大多限制在“量”上,还没有从空间格局上来进行研究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的固碳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以沈北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二氧化碳扩散效应进行研究进而来确定绿地在空间上的布局。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采用实测-模拟-验证的方法对二氧化碳在空间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开敞空间通风良好的地区比较利于二氧化碳的扩散;上风向比下风向扩散效果好;较高处比较低处扩散效果好;有通风廊道且与主导风向一致时(廊道与城市风向之间的夹角在30°-60°的范围内)扩散效果更好;二氧化碳会在建筑背风向形成集聚,在较高建筑上风向脚下形成湍流风降低该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 关键词:生态功能,二氧化碳,扩散效应,绿地 气候变化已然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并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及发展的根本问题[1]。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要解决目前人类生活和自然的矛盾就需要构建基于目前情况下的绿地生态优化体系来满足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2]。然而有限的城市面积不可能无限的增加绿地的供给,我们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来增加碳汇量,因此如何在有限绿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大气动态模拟技术获取城市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二氧化碳空间分布特征,界定城市植物固碳效应最佳边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从空间格局的变化上增加碳汇量,从而在城市有限绿地面积下发挥植被最大生态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的固碳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以沈北新区为例开展基于植物固碳释氧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布局[3],采用生态规划中的定量分析与空间技术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实地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模型模拟为手段,以绿地生态功能的静态和动态空间分析为主要内容,构建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绿地适宜空间布局。 1 材料与方法 1.1 区域概况分析 沈北新区地处沈阳四环北郊,位于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东北城市走廊‖中部,南靠三环,北隔辽河、万泉河与铁岭、法库县相望,东与抚顺市、铁岭县毗邻,西接辽西走 *课题“基于二氧化碳扩散模拟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规划研究(编号:51308350)”

城市绿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② 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③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④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人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⑤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⑥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城市绿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班级:07城规 姓名:梁博 学号:200707210 摘要: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由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和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组成。通过两个指标体系的组合搭配,确定城市绿地建设的最低标准和相关设计要素,为城市绿地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关键字:城市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生态 1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主要背景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意识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园林生态效应的研究进程,使之成为园林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的视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摆在面前,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科学家配合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一学科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 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1相关学科研究动态 城市园林绿地生态问题,属于新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范畴。但由于园林生态学尚处于草创阶段,很难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过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研究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学术会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多重评价;景观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 等。其中,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是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逐步走向整合的基础。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或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首先是重点自然景观,如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景观,独特生境或特殊物种栖息地等;其次为流域系统。如上游和下游的生态关系,高地景观与河岸带景现设计,高地景观与河岸植物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河谷湿地结构与功能等;再次是文化景观,包括文化景观安全保障,土地利用的社会基础和土地多项利用等;最后是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城布绿地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污染城市、超大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其中,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城巾化过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恶化加剧,引起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 2.2国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状况 2.2.1 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 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1089322.html,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者:谭红梅 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09期 摘要:城市园林是城市建设体系中一个必不可缺的内容,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景观环境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能否做好城市园林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的好坏。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经济发展;关系 一、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园林绿化特征 城市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经济的发展。当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发展缓慢,政府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即使政府主观上有发展愿望,由于经济基础不足难以实现,城市景观建设处于被动发展阶段。城市必须依靠城市文化的发展。城市景观建设应结合城市特色,符合城市文化与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园林还必须保持自己的园林文化的同时,城市园林具有公益性和城市基本设施的属性,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而从城市园林绿化行业自身来说,城市园林具有公益性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属性,而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经济体制的花园,因此,不能不加以控制,必要的行政干预是必要的,政府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城市规划的景观规划,调整行政审批的相关,结合发展的景观建筑和城市发展。 (二)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园林绿化经济的发展形势 城市绿化与城市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园林经济发展,形成景观建设经济能力,因为涉及到景观建设总部经济和工业。住宅小区的绿地建设、小区绿化建设的拥挤、人口密集的建设,也能带动拆迁、建筑等行业的人多,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城市景观建设,旅游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园林改善城市旅游环境,提高城市的影响力,进而拉动房地产、文化、工业和服务市场等。除了直接受益外,其拉动能力远远超出了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促进了景观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经济须同步协调发展 城市景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对立统一。经济发展是城市园林发展的需要,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城市绿化已经取得了缓慢,也需要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持很长一段时间。城市园林绿化效果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当城市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与城市环境水平相适应,而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环境的决定因素,否则将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期。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带来大量的产业,其伴随的效益明显,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

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 城市是一个人口、资源高度集聚的载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人类越来越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生态系统失衡将会导致城市生态危机,对人类是一个不良信号,近年来城市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当今世界,人类为了追求更享受的生活,往往不顾自然生态、环境,恣意的污染破坏地球。但是,对地球造成的伤害越多,反噬的力量就越大。一次次巨大的灾害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地震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阿富汗发生7.6级新西兰强烈地震、美国东北部大雪、日本地震海啸、美国中部龙卷风、智利火山爆发、中美大旱、泰国洪水、土耳其强震等灾害让人感到恐惧。而我国则相继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云南盈江5.8级地震、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南方暴雨洪涝灾害、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华西秋雨灾害、西藏亚东地震灾害等,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积极主动地改善环境、提高生存环境质量对我们而言成为一个长期而巨大的挑战。 城市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居住、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城市往往因公园的存在而变得更有文化魅力。随着全国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创建的兴起,公园绿地的建设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2平方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人们发现营建公园、绿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公园绿地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的市政设施。换句话说,公园是公共团体,或政府为保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国民教育,并自由享受园内的设施,兼有防火、避难及防灾的绿化用地。虽然因职业、年龄及社会方式的不同,对公园的概念和要求多少有些不同,然而,对公园要求有新鲜空气、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环境优美这一点是相同的。公园补充了城市生活中所缺少的自然山林,风景奇丽的树木,宽阔的草坪,五彩的花卉,新鲜湿润的空气,随心所欲的散步和运动。这对在城市生活中的人有着恢复身心疲劳的作用,被称之为城市的肺。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发表时间:2010-06-10T19:35:36.45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22期供稿作者:吴慧生栾昌海[导读] 简述城市绿地系统基本概念,探讨现行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方法。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吴慧生栾昌海(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 116011)摘要:简述城市绿地系统基本概念,探讨现行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方法。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空间、便利的服务设施和良好的信息沟通的同时,也使人类越来越远离孕育了人类本身的自然环境。因此,如何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城市绿地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上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降温减噪、美化环境的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建设应当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创造的结果,是通过规划设计而营造出的比自然绿地系统质量更高的绿色空间。目前,不少城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提出了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的目标,全面加快了城乡绿地一体化建设的步伐。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弄清概念、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推进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建设。 1、绿地系统的基本概念 1.1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2城市绿地系统的分布方式 一般要求均匀布置,结合各个城市的自然地形特点,采取点(指均匀分布的小块绿地)、线(指道路绿地、城市组团之间、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绿带等)、面(指公园、风景区绿地)相结合的方式把绿地连接起来,形成整体。 1.3城市绿地系统的内容和职能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城市绿化用地,其整体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并承担城市的以下职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现在的绿地系统往往与城市开放空间(open space)的概念相结合,将城市的绿化用地、广场、道路系统、文物古迹、娱乐设施、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因素统一考虑。 1.4从“田园城市”理论到“大地园林化”理论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提出:“要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 。大地园林化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全面规划,在一切必要和可能的城乡土地上,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并结合其他措施如修建文化娱乐设施,经营风景旅游事业,结合山川名胜增辟景点,修筑亭、台、楼、阁及其他游憩建筑等,大力而有步骤地改造荒山、荒地,治理沙漠、戈壁,从而减免天灾、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从“田园城市”到“大地园林化”,这就是近百年来有关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空间规划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与之相应,世界各国规划师的工作领域,也逐渐从较小尺度的城乡物质环境建设规划,走向了宏观尺度的区域性,“社会—经济—生态”综合发展规划。 2、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总规层面的规划不到位 对现有大多数城市来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做完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与总体规划同时进行,更谈不上先做环境与绿化规划。因此,这些城市的绿地总是那些城市建设用地难以利用或者不好利用的土地,绿地系统规划实际上就是给城市用地的边“角余料”进行 “填空”。 2.2规划建设盲目攀比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建设特点、气候特征、植物种类分布特征、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等,还有其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基础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城市绿地的建设只能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以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2.3重视数量指标、轻视布局合理性 绿地分布格局导致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差异性需要相对直观的指标来反映。合理增加城市绿量是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出路,而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度对于城市总体的绿化生态效益也极为重要,不能只重数量而忽略了布局的和理性。 2.4整体的合理性缺失 许多城市的绿地规划只注重围绕城市中心做文章,市内绿化、公园绿化局部成为刻意求作的对象,而忽视了郊区、干道和河道绿化,未能按 “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造成绿化的范围和区域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2.5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 在土地的租赁、旧区改造及单位建设项目的审批中,法定的绿地规划控制指标没有经绿化主管部门审核,项目完成没有严格科学的验收制度,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造成该建绿地的少建、缓建,甚至停建,建好的绿地又常以各种借口而任意破坏。 3、域市绿地系统规翘与设计 3.1结合实际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 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性质、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依据生态学要求和人类住、行要求与精神需求,确定不同城市的绿地定额指标:包括公共绿地指标、城市总绿地定额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指标等。 3.2城市绿地系统应采用 “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相结合的环网式布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