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更新“三种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做到“三变”。

一是教育对象变“少数”为“全体”。面向少数尖子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常面对几个优生,因为课堂提问,优生反应灵敏,对答如流,后进生反应迟钝,语无伦次,中等生反应一般,欲言又止,所以教师常怕影响教学进程而把提问的焦点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这样课堂教学得到多方面训练,受到益处的只是几个尖子生。而大部分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应首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课堂教学中要让全体学生得到训练,不同程度地受益。

二是教学目标变“片面性”为“全面性”。教学中教师常重视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偏重知识传授,却忽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提高能力。如语文教师对每一课的生字、词语教学花了不少时间,要求学生会写、会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让学生大量抄写生字,背词语解释,但字词的意思怎样理解,却不教给学生方法,这样考试时遇到背过的词语会理解,但没教的词语呢?学生只好望文生义了,为此,

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是教学活动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常听有的教师说“我班学生纪律真好,上课无一人乱动,乱讲话的,老师讲的东西听得可认真了。”不可否认,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到位了,可“好纪律”也常与爱积极动脑筋答问并存,强调学生的“纪律”,让学生一切按教师的模式去做,只会让学生被动地去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再去“死记硬背”,这也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所以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变这种“风平浪静”的教学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探讨学习。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更新教育观念,是否就意味着让全体学生均衡发展呢?是否意味着能力培养而轻视知识的传授呢?是否意味着培养学生个性而可以让学

生放任散漫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必要的考试,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特长生的关系,既要让每个同学在课堂教学中都受益,也应鼓励尖子生冒尖,对优等生在答问的质量,通过自悟,掌握学法等方面提出高要求。

二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能力并非不重视基础知识,因为无知无能,没有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谈不上语文能力,该掌握牢的知识也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熟,并灵活运用。同时在学知

识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自己自悟,找到学法。所以教师要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三是培养学生个性与养成教育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敢问敢答,以发展自己的个性,这种主动学习令老师感到满意,但同时也会使有些同学纪律涣散。因此培养学生个性的同时不能让学生放任散漫,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习惯,学习习惯。二者关系处理轻松,学生学得主动。

三、做到“三个精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在“趣”上动脑筋,促学生爱学。

课堂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以饱满的情绪去学习呢?我认为教师语言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单调平乏,整堂课用一个语调说下去,怎能吸引学生,给学生的情绪以足够的营养?又怎能调动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要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教师则应精心组织好教学语言,在“趣”上动脑筋。怎样以语言“激趣”呢?一是要锤炼教学语言,使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如不少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导语,精心设计提问,在文章的关键处、矛盾处设问,在学生易“忽略”处设问,整堂课学生均能围着老师的提问去思索、学习。

二是要讲语言艺术,用“停顿”、“故错”等手段,吸引学生。不少教师在提问的同时使用演讲中常用的停顿手段,欲擒故纵,给学生设悬念,

留给学生思索时间,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同时为了能吸引学生,有时巧妙地有意地错说,引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在“导”上下功夫,促学生“会学”。

吕淑湘先生有句名言:“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既然是“教”学生“学”,就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叶圣陶所提倡的“讨论式”的课堂结构完全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个实际出发的,值得我们去借鉴运用,它的基本结构模式可概括为:预习—讨论—总结。这种课堂结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这种课堂结构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导”呢?我认为应做到“三导”。

导向。每一单元,每一课对学生进行哪些学法指导。教师要制定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定向引导学生在这些学法方面去探索,做到有的放矢。

导思。怎样达到预期目的呢?教师教学时应加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学法进行自悟,启迪学生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发现新“途”。导结。找到学法就是指导今后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方法。这个小结可在一课结束,或一个单元上完后进行小结。

通过这三导,学生根据“目的”定“学”,“学”中求“悟”,“悟”中得“法”,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得以充分发挥。

3、精心设计习题,在“活”上出花样,促学生学好。

作业是师生进行检测反馈的手段,如何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好、中、差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呢?我认为教师应精心设计习题,在“活”上出花样。

所谓“活”一是题型活,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的训练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检测学生能力。如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让学生掌握结合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训练,就比单独解释带点的字的灵活性大些,可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检测的效果。

二是习题的要求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以一个要求来对待学生,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进行灵活要求。优生多做,难度也要求大一些。如对课文朗读训练一般要求会流利地朗读,而对优生则要求会感情朗读并背诵;对课后词语的掌握,后进生会认,一般同学会理解,优生则要求自己掌握并能说怎样理解的,这种灵活要求,使优生不会产生满足感,也能使后进生不至于感到畏难,这样灵活处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因此,我们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素质上。 首先,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习方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课堂上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想应对如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如何预习,2如何观察,3如何思考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要抓好“四化”: 1.教育过程“主动化”。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重点。因此,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教“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教学过程:第一,复习铺垫二步计算应用题;第二,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侧重指导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讨论并归纳出“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2.解题方法“程序化”。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措施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拼搏精神;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情操、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在认真我校多年的德、智、体、美等实践的基础上,特制定出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 二、教育观念及目标 (一)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从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教育对象从抓“两头”学生转变到“为了一切学生”上来;教育内容从理论为主、技能掌握为辅转变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上来;教育要求从规范管理一体化转变到注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上来;教育方法从满堂灌转变到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上来。 (二)教育目标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有高尚的品德和顾全大局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和本领,自立、自强,成为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人才; 学会求知——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求知的本领;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

力,在专业实践和技能锻炼中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学到服务社会的新本领; 学会健体——要求学生不仅自觉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锐意进取、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三、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一)思想品德教育 目标: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新世纪建设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自觉学法、守法、护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 3、开展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扶危济困、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质。 4、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主要途径: 1、以品德课教学为主渠道,按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以舆论为先导,抓好校园的宣传主阵地。 3、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襄阳市第二十中学:王建新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达。基础教育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阐述。二是“新”,即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内涵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反映了新世纪大教育的时代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终身教育对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取得共识。比如现在有几种说法,一种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不同。理由是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讲素质;第二种是大同小异,或小有差异。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一点差异,差异就是少一点活动,少一点音乐和体育,所以不必做什么大的改动,加一点就行了,对“应试教育”作点修补就可以了;第三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说我是“应试教育”我就是“应试教育”,你说我是素质教育我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把升学率的经验改一改,贴个标签,就成了素质教育的经验;第四种是素质教育重要,“应试教育”也很重要,二者同等重要。实际上,这些看法是要混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别,尽量把“应试教育”说成是素质教育,如果都这样搞,那实施素质教育很容易,贴上标签,全国一下子都是素质教育了。 然而,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长此下去,将使学生驯服奴化,人格失调;思维定势,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怀疑;因循守旧,不能创新;缺乏闯天地、担风险的勇气,丧失独立生存、应付挑战的竞争力,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 新工作会议综述 作者:李丹董少校张晨出自: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5日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12月2日至3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总结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经验,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对会议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也是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关于教学工作的会议。会前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提出了本届政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抓住当前关键战略机遇期,切实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用两个“前所未有”,强调了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了系统规划和部署,职业教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作用前所未有。 袁贵仁指出,一定要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期盼,是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快速发展。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近870万人,在校生近2200万人,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 ——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 ——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 但同时,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能力大与质量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在教育教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对此,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总结说。 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批示、袁贵仁部长的讲话和鲁昕副部长的总结引起了与会600多名代表的强烈共鸣。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近20年来,上海中职教育走过了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精”的转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整个教育的核心理念,上海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做精、做特、做强”,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云南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杨伟介绍说,2010年,云南职教招生人数第一次突破了30万人,高中阶段职教首次超过了普教。“职业教育发展正从注重规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教育文档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了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长期以来都把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由数十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教学环节)所组成。在校学生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育占整个课程体系的85%以上,而有关“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只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10%左右的比例。很显然,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仅仅发挥“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含情商、美育)的教育,并把其作为课程教学共同性的教育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教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的合一。”可见,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把“授知识和能力之业,解求知和求能之惑”作为在课程教学中的目标,那么,他充.

其量只不过是“经师”而已。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既进行“授业、解惑”,又结合“授业、解惑”进行“传道”的教师,即做到了 既教书又育人,才称得上既是“经师”又是“人师”。高等学校 素质教育的深入,有赖于一大批“经师和人师合一”的教师的努力。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却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这说明了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构建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教师为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道”,使自己成为“人师”。 一、构建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则 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业务教育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含情商、美育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一般要求。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等。 拟制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前馈控制。在制订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时,为了增强科学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应努力贯彻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创新精神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高校教师搞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各课程的教学实做深入研究和开拓是一项需要高校教师下大力气、践过程之中, 创新的工程。很显然,要构建较完备的课程教学的共性教育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应该聚焦于如何使学生收获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其本质追求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制订素质教学大纲,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型向素质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的主导、引导和指导,激活和点燃学生的能动、主动和互动;基于共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以“地史学”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地史学;古生物学 一、为什么课堂教学要重视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与教育和学校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是: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以传授和学习知识为目的和追求的,教师教授的知识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的课堂教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显然这种课堂教学定势和评价指标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和“以人为本”理念并不完全兼容。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的今天,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回答好“钱学森之问”,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和目标需要从思想理念上进一步自省,从评价体系上进一步改革,从教与学的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不论是对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还是对专业课而言,不论是对教师和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它的目标和追求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扩展和知识的增加。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传承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大学不单是提供和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启迪智慧、提升素质的殿堂。素质教育既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高等学校中“以人为本”的“人”和“本”不是教师、教授,更不是校长、书记,而是学生,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决定的。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在这方面肩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 因此,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在课堂内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收获了多少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学生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对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取舍、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优选与运用,不应该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层面上(解惑层面和授业层面),而应该注重育人和有利学生素质提升的高度(传道层面)。如果将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念书、讲书、侃书和品书4个层次(见表1)[1,2],高等学校教师只有通过苦练内功,通过自己课堂教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才有利于素质教育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因此,素质教育给高等学校的教育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基于知识、技能传授和践行的教书育人工作,它的目标和内容包括3个层次:(1)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和感悟(基层素质);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六点做法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六点做法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是现代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应努力抓好素质教育的以下几个要素: 一、抓素质教育管理机制,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为了从制度上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形成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这是在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早七点至晚九点要全程在校,一半的时间进入班级。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对以往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重点是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学工作奖惩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修订,增加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导向作用,鼓励和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使我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二、抓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在学校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因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都是要靠人。具体讲就是要靠每一位教职工的努力工作去实现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首先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我校努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以“创新型、专家型、科研型、年轻型”的领导班子,以具有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精神的一流的教师群体为组建目标。同时,学校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推出了《落实素质教育50条》,学、讲、议、评一条龙活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正成为学校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从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三个方面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素质。

三、抓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养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在我校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还必须解决一个对德育和智育关系的认识问题。有些家长将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认为加强德育工作就会影响孩子学习,这是一个片面的和错误的认识。应当认识到:一个学生未来的成就如何,决定于他具有的知识、能力和品德,而品德对于一个人掌握多少知识和具有的能力至关重要,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方面。因此,我们在这方面也应转变观念,重视并进一步搞好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高远目标意识、竞争意识、社会责任感、坚强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为重点,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排除影响学生学习的内扰因素,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大幅度和大面积提高。 我们制定了科学的《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下发了《班级星级化管理评估条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推进学校德育课程化建设”。德育工作扎实且卓有成效。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还细化了升旗仪式、课间操,加强了广播站、图书角、读书长廊建设。总务处在做好服务的同时,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后勤管理的突破口。 四、以人为本构建“生命化”课堂,体现素质教育主动发展的理念 学校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引导“人”的成长,教育的全部内容应当是“生命意义的教育”,要“充分地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根据张质文教授的观点:“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衡阳市与日本资贺县栗东市结为友好城市,衡阳市教育局从1999年开始组织人员与日本进行互访,在访问中我们中了解到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基本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做到了以下两点:一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二是教师以培养能力为主,使学生自身触动的获取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日本的教育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双基教育有很大区别,我国虽然早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己提出了素质教育,但目前仍然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本文仅就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谈一些粗浅认识。 1.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现状是国家重视教育,大力投资于教育部门,在农村兴办了许多所希望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超越于外国许多国家,并重视全民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重视学习,爱学习,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组织纪律性强,教师组织教学比较轻松,但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以至于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1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纵观中国当今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由于衡量——·所学校,一个班级的优劣,是看其升入高一级学校,特别是升入重点学校人数的多少,所以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实际上都是以应试为教学目的的,有的学校仍然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去完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任务,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强化升学应试学科,即便是有的学校想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可是有的家庭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解,仍然自己请家教,强化应试学科,将学生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上,日本学生的口语,听力能力较中国学生差,但他们拥有的词汇量大,能够看懂大量的外文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强,自己想要了解的,自己会主动进行查阅和翻译,中国学生大多数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对教材钻研得很深,阅读面却不广。因此,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倡了近20年,却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1.2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 有部分人认为抓素质教育就要废除考试,他们说,只要有考试,就有应试教育,并过分强调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对学生的分数实行保密;但是我们都知道考试是培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和高质量的国民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不是不需要知识教育,也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可以改变考试制度,不能用考试这一种模式去束缚学生,如果简单的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反而会造成学生对学业的忽视,甚至会造成教师在具体操作时无所适从,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受到排斥和否定。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正在成为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肩负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索,开拓创新。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激情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游戏导入法,故事感染法,动手操作法,形象直观法、新奇引趣法等,既适合学生的心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尝试知识形成过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2.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

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方案及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方案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拼搏精神;拥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情操、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在认真总结我校多年的德、智、体、美等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着眼时代要求,着眼未来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观念及目标 (一)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从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重点抓好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内心建设;教育对象要从抓“两头”学生转变到“为了一切学生”上来;教育内容从理论为主、技能掌握为辅转变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上来;教育要求从规范管理一体化转变到人性化、因材施教上来;教育方法从满堂灌转变到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上来。 (二)教育目标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有高尚的品德和顾全大局的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和本领,自立、自强,成为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人才; 学会求知——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求知的本领;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专业实践和技能锻炼中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学到服务社会的新本领; 学会健体——要求学生不仅自觉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锐意进取、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有良好的社会适应

新时代的我们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法

新时代的我们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共同追求。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但我认为,在家庭生活中也应渗透素质教育。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出生以后直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在学前时期,是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长;在小学和中学时期,更是在父母的教育、关心和爱护下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子女成才,家长有责。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孩子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则是家庭实施教育的主体,孩子是活生生的人,父母要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兴趣,充分激励他们学习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个素质教育来看,尤其是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为准绳来教育子女,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个性,这样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才会渐渐体现。孩子们也会健康成长。因此,在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协调起来,以利于青少年茁壮成长,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家庭教育中的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 1、首先教会孩子怎样去做人。我们许多父母往往只注重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培养,殊不知道,德育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在智慧上有所欠缺,它可以让美德来弥补;一个人如果在人格上有欠缺,再高的智慧也帮不上忙。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选择一些启蒙教育读本,同时还要注重言身传教,摒弃一些影响孩子受影响的因素不良行为。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的道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包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更要要教育自己的孩子用毕生的努力来向这个目标靠拢。 2、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作为家长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这些。我们做父母的,不要给孩子增加过多的不适合孩子的身体、心灵发展的负担,这样会大大束缚孩子自身潜能的开发。家长平时应当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多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的女儿六岁了,我也是经常这样去教育我的女儿的。孩子对事物有了深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区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3、尊重孩子,换位思考。在尊重孩子方面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其次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论大人还是孩子的人格都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否则心理上就不会平衡。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应当站在同一平台上,不能以父母自居,有以老压小的感觉,处处以老子自居,你说让孩子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这样的话,

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建议-教育文档

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环 节备受人们关注,由此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教学 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推进新一轮的小学教学改 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一些推进小学教 学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一、当前小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结合当前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文章进行总结概括,主要将问题归结为一 些几个方面,具体包括: 1. 教学形式单一,?W 生处于被动状态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时期,很多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的诱导,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却不注重这一问题,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像过去传统的方式一样,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专心的听取老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师生之间所不可缺少的互动,这显然忽视了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长期如此,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必然造成对学习的错误认识,难以促进各项能力的培养。 2. 师资队伍有待提高,对改革认识不足 小学师资力量存在不足一直是制约小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教师是终身制的职业,工作稳定而安逸,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普遍思想懈怠,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教学设置相对于中学来说内容简单,只要按照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表进行授课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如果进行改革,就会使他们失去当前安逸的生活,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这显然会造成他们当前的利益的丧失,这种对改革的片面认识直接制约了小学教学的发展,更没有改革和创新之言。 3. 教材设置随意,脱离现实需要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摘要: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必须坚持创新性原则、自然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身教重于言教,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不断加强教材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要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了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长期以来都把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由数十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教学环节)所组成。在校学生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育占整个课程体系的85%以上,而有关“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只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10%左右的比例。很显然,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仅仅发挥“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含情商、美育)的教育,并把其作为课程教学共同性的教育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教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的合一。”可见,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把“授知识和能力之业,解求知和求能之惑”作为在课程教学中的目标,那么,他充其量只不过是“经师”而已。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既进行“授业、解惑”,又结合“授业、解惑”进行“传道”的教师,即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才称得上既是“经师”又是“人师”。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有赖于一大批“经师和人师合一”的教师的努力。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却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说明了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构建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教师为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道”,使自己成为“人师”。 一、构建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则 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业务教育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含情商、美育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一般要求。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等。 拟制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前馈控制。在制订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时,为了增强科学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应努力贯彻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动的灵感。)、创新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能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 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创新型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下面我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创新谈谈自己得看法。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在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以及解答作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为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人才,特制定本方案。 二、成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协调、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组长:康友广 副组长:辛忠灵 成员:李世宏杨金海汪跃华孙天洲吴玲玲 三、主要目标和任务: 1、把我校办成“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乐园,激发兴趣、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使我校成为“质量全面,师生热爱,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市区知名”的乡镇级中心小学。 2、坚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保入学率、巩固率达100%。 3、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创德育先进学校。 4、教学质量达全镇第一和全学区同类学校先进水平,坚决取消留级制,确保学生及格率100%,直升率100%,优秀率80%以上。

5、继续加大减负力度,开辟和扩大学生课外活动空间,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千方百计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教师政治业务文化素质。 7、狠抓教学研究工作,推动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轨,全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8、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设,下大力气办好家长学校,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高度一致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 9、巩固体育争创工作成果,确保体育达标率80%以上,优秀率稳中有升,进一步完善体育活动设施。 10、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榜上有名,推出一批师生知名名牌,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四、主要措施: 1、狠抓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有新理念以确保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学校要不断更新观念,确保培养目标不偏离正确方向和素质轨道,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确保实施素质教育有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2、坚持五育并举,德育领先,对师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强化新的小学生日常行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德育工作管理全员化、层次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途径多样化、德育方法形象化的工作格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