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

第一章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类所有的活动都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国际贸易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也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国际贸易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

1、经纬度位置: 影响温度和降水

全球气候带分布

1)影响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构成和流向。

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可可

2)影响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总体规模,从而影响一个国家农产品贸易量的大小。

2. 经济地理位置

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具有经济意义的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比如车站、港口、风景点等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到其对外贸易

?海陆位置

?1)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从而影响农业;2)影响其对外贸易的成本

?因为海运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方式:便捷;便宜。

?内陆国共同的问题:没有出海口——出口成本提高(仓储、保险、运输,等等)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为海陆兼备的国家,

----少数国家是岛国,

----内陆国家数目较多,全世界约有40多个。

面积一般比较小,但是差别很大,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面积达到271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九大国;

最小的梵蒂冈只有0.44平方公里(只有华师大的1/5)。

内陆国家当中,除了欧洲的外,其余皆属低收入国家,对外贸易很不发达。

亚洲的内陆国

非洲的内陆国

埃塞俄比亚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LDC)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对其地理位置善加利用,则可大大促进其对外贸易,并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

比如新加坡

新加坡海峡是马六甲海峡通往南海和爪哇海的交通要道。

1824年英占,远东地区转口贸易的重要商埠;

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加坡的工业主要依赖炼油和修造船业。

二、地形

?地形的种类

?地形的差异会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对外贸易

①平原、高原利于发展种植业,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的建设成本较低

②山地丘陵特殊的地貌会成为旅游资源,如阿尔卑斯山岩溶、丹霞地貌

③海底大陆架海洋养殖业和捕捞业

石油、天然气

三、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上,约 95% 的能源、80% 的工业原材料和 70% 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

——新矿产、新矿点的发现:

——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条件好的矿产资源

我国 86% 的铁矿、70% 的铜矿、磷矿和铝土矿,以及 50% 的锰矿储量为贫矿。

第二节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

?影响更明显、更直接

?多种因素:国家、人口、民族、政治因素等

一、国家

全世界共有20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洲国家最多,54个;亚洲48个;欧洲44个;北美洲37个;南美洲13个;大洋洲 24个

?两大类: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为不同类型)

——分布;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

①发展自身②原料出口国组织

二、人口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增长过快

——城市化迅速推进

——老龄化加快

世界人口大国

中国 13.3亿

印度 11.5亿

美国 3.0亿

印尼 2.4亿

巴西 1.9亿合计占全世界人口的60%

巴基斯坦 1.68亿

孟加拉国 1.54亿

俄罗斯 1.41亿

尼日利亚 1.38亿

日本 1.27亿

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年份1800 1930 1960 1975 1987 1999

人口10 20 30 40 50 60

所用年数130 30 15 12 12

人口老龄化

在20世纪内,老年人的比例持续增长,在21世纪将继续存在:

1950年全世界老年人的比例为8%,2000年为10%,预计2050年将达到21% 。

人口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市场 = 人口 + 购买力 + 购买意愿

三、民族

世界上大大小小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亚洲:1000多个;欧洲:70多个;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分别在200—300个之间。

按民族构成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一民族国家;两大民族并立的国家;多民族国家

同一民族分布于多国

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对商品的影响

——民族认同感

——民族矛盾

三、政治因素

?1。政局的稳定性战争对贸易的影响:伊拉克

?2。国家间的联合区域经济集团

?3。外交政策我国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

第一节、国际分工理论

第二节、国际分工的现状和发展

1、国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而进行的。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大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导致国际分工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变化。

第一次国际分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第一次产业革命促进了第一次国际分工的诞生。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通讯业的发展使机器工业开始摆脱所需原料的地域限制,从事工业生产的国家可以从海外大量进口工业加工所需的原料,同时大机器工业的产品不仅能供应本国的消费,而且还能供应世界各地的消费。

第二次国际分工(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机械、电气工业的发展,石油、汽车、电力、电器工业的建立。

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苏伊士运河(1869年)和巴拿马运河(1913年)的建成,以及电报、海底电缆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的迅速形成和发展。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亚、非、拉美国家不仅参与了国际商品流通,还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使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工业品生产国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第三次国际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二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不断兴起,并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开始上升;

区域经济集团;

跨国公司极大发展,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原本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越来越向由跨国公司和国家所组织的分工方向发展。各国之间、各产业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2、国际分工发展的趋势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体系和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国际分工的体系和格局还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和变动。在新的世纪里,国际分工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储存、相互依赖关系。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一)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闹一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服务业即现代服务业部门逐渐兴起,导致全球贸易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作为经济全球化载体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国间纷纷成立区域经济集团,区域内国际贸易增长迅猛;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规范日趋规范和完善。

1、全球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商品的贸易结构已经转向了以制成品为主、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机械和运输设备这一大类商品增长迅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迅速增长也成为世界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大趋势。除了工业品以外,商业性服务贸易也呈现良好的增长前景。

2、跨国公司的地位更加突出

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的建立使得它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主体力量。

表4-3 世界商业性服务业贸易结构

3、区域内贸易迅猛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以更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推动着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诞生和发展,其内部贸易也在不断增加。

4、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全面和完善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作之后,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全面和完善构成了当今日际贸易格局的新景观。世贸组织所确立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了贸易规则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并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了谈判场所和依据。

(二)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1、世界贸易从三“极点”格局向三“极区”格局发展

二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欧共体、日本主宰着世界贸易,构成世界贸易的“三极”,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推进,它们都积极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过渡。

从全球范围来看,由欧洲、北美和亚洲这三大地区主导的全球贸易网络已经形成(图4-2)。并且,这三大地区的区域内贸易在区域内各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 东亚作为新的增长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东亚地区各国的对外贸易是在二战后其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东亚地区具有共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下,并且东亚各国的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与日本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产业转移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行的工业化战略也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东亚模式”,即在政府的指导下,都经历了一个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的转型阶段,走上了一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3. 南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

据联合国《2005年贸易和发展报告》认为,“南南贸易”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20世纪80年代滑坡之后重新恢复了元气。

造成“南南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大量发展中国家在实行贸易改革和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同时采取了更为外向型的发展战略,极大改善了进入其市场的机会,也包括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准入,致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开始了新的增长。二是发达国家的影响。由于分工的细化,要求各个发展中国家之间保持积极的产品贸易,这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即“三角贸易”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仍占重要地位。

(三)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自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政府抓住全球化时代跨国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国优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和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市场规模这些比较优势,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同时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崛起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同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得最快,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另外,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服务贸易的最大出口国,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排名居第九位。

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迅猛增长和初级产品进口的急剧增加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明显趋势。进口商品结构也由早期资本密集型的机电设备为主演变为以初级产品、用于加工装配的零部件为主。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中国作为周边经济体市场的壮大

在中国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低成本制造基地,本土企业的出口与外商投资企业一样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加之资源利用率不高,要支撑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需要大量进口所短缺的资源性产品。因此,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一些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对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周边经济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开始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章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

第一节跨国公司概述

1、跨国公司的界定

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进行了明确的定义,①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②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③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跨国公司的新的公司形态——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简称GC)

2、跨国公司的类型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根据隶属关系或具体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设在母国的母公司(parent company or corporation),设在东道国(host country)的子公司(subsidiary or affiliate),设在国外的分公司(branch)和设在国际避税地的财务中心(financial center)。

根据跨国公司经营项目的不同,分为三分法和两分法。

三分法: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

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

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

两分法:工业跨国公司、服务业跨国公司

3、跨国公司的地区分布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04年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70000家跨国公司,比1993年的35000家刚好翻了一番;分布在全球的附属公司(包括子公司)共有690000家,是1993年170000家的四倍多,创造了约90000亿美元的世界FDI存量,附属公司的海外总销售额超过19万亿美元。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表4-1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200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其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只有4家)的平均国际化指数为51.63%,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的平均国际化指数为47.82%。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一体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跨国公司R&D 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分布 一、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一体化 1、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疆界的限制,开始了使各国的社会再生产日益交织和日益密切的过程。

2、国际化生产体系的演进历程

多国内独立生产体系 简单一体化生产体系

网络化、开放性的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 复合一体化生产体系

二、跨国公司R&D 的全球化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即研究与开发或研发。R&D 是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源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时代,R&D 对跨国公司的作用更显重要。因此,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R&D 的投入和R&D 机构的建设。 1、R&D 全球化的地区格局

“大三角”间的交叉格局 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 2、海外R&D 的区位选择

(生产支撑型、技术跟踪或获取型 、资源寻求型 )

瑞典汽缸螺栓、排气管、

冲压件、金属配件、水管管夹美国

西班牙荷兰

法国转向轴和转向节、椅垫、椅座、

变速箱、轮胎、悬架、离合器箱、加热器、软管夹、金属附件

比利时

轮胎、管子、椅垫、丹麦电动风扇、传导带后轮轴、进气气管、油箱、开关、车灯、前凸轮、方向轮、转向管柱、

车玻璃、挡风雨条、锁奥地利轮胎、暖风和加热管挪威德国

锁、活塞、排气管、点火器、开关、前盘、配气器

挡风雨条、车窗摇杆、变速仪表、油箱、汽缸盖衬垫

三、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分布

①全球总部,管理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业务,管理协调各个产品部门或地区部门的各项活动,把握公司发展方向,策划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政府部门交涉,与金融市场接触等,是整个公司的神经中枢;

②事业部总部,负责各个不同系列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其产品或服务,主要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规模化实现成本领先的战略;

③地区总部,即地区营运中心,负责在不同的地区中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或服务,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执行差别化的战略。

第三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地理格局

国际直接投资或对外直接投资,英文简称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指一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企业并相应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最大特点是投资者获得对海外企业的控制权。国际直接投资的典型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新建”(Green field),即在国外创办分公司或子公司;其二是“并购”(Merge & Acquisition,简称 M&A)即在东道国取得对一家现存企业的控制权。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一)世界FDI流量迅速增加

(二)世界FDI的地区格局呈“二三二”极化的演变趋势

所谓FDI的极,是指既是FDI的流出者,又是FDI的流入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FDI的地区格局一直是“美国、西欧”为主的两极化。经过几年努力,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成为FDI的主要流出国之一,于是形成了世界FDI地区格局的三极化。

(三)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

自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FDI投入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即向服务业倾斜。世界FDI的五强(美、英、德、法、日)中,除英国外,其他四强的服务业FDI输出,法国、美国均在50%以上,德国达60%以上,日本在80年代后期已超过73%。

(四)跨国并购成为FDI流动的主要方式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特征

(一)FDI流出地的地理特征

1.FDI的主要来源国是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FDI流出量稳步增长,但在世界FDI流出量中的比重较小

(二)FDI流入地的地理特征

1.发达国家是世界FDI的主要流入地

2.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呈上升趋势,但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

(三)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的直接投资

1.投资领域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

2.投资区位的文化传统或地理位置的相近性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邓宁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分为6大类:

自然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战略资产寻求型、贸易及分配型、辅助服务型。

不同的投资动机对东道国区位优势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对投资政策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表5-3 直接投资动机与区位选择因素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1.集中于东道国经济中心区

2.集中于边界地区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第四章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

一、运输方式分类

运输业的发展是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运输业的发展与之相配。

——原有运输方式的能力增强

——新的运输方式产生

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1. 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

?按照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为铁路(列车)运输、公路(汽车)运输、水上(船舶)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形式。

?按照货物包装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货运输、散件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等。

表1 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运量速度灵活性成本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铁路运输大较快大低一国内陆及内陆邻国之间

公路运输小较快大较高从发货人仓库到收货人仓库,

“门对门”

水运最大慢小最低沿海沿河地区,用于大宗货物航空运输小快小最高小批量、贵重物品

管道运输大快小低石油天然气运输

2. 管道运输

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现代管道不仅可以运输原油、各种石油制品、天然气等液体和气体,还可以输送矿砂、煤炭等固体颗粒。

管道运输石油产品比水运费用高,但比铁路运输便宜。另外,管道运输不仅运输量大、连续、迅速、经济、安全、可靠、平稳以及投资少、占地少、费用低,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世界管道运输正朝着远距离、大管径、高浓度的方向发展。现在管道里程越来越长,有的通过几个国家。目前世界共有石油管道40多万公里,石油制品管道11万多公里,天然气管道157万多公里。

中国目前已建成大庆至秦皇岛、胜利油田至南京等多条原油管道运输线。

3. 集装箱运输

(1)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简史

?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初,二战中,美军在军事运输中使用了集装箱运输。

?1955年,美国铁路为了与迅速发展的汽车相竞争,采用了集装箱装在火车平板上的运输方法,来

与汽车的集装箱运输相对接。

?海上集装箱运输始于1956年,美国海陆运输公司改装了一艘油轮,设置了集装箱平台,在纽约至休斯敦航线上做首次航行,成为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先驱。后来又迅速扩大到北大西洋航线和远东航线。

?集装箱运输的大发展是70年代初才开始的。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扩大了集装箱船队,增建了集装箱专用码头、场地等;到90年代中期,集装箱运量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直至20世纪末集装箱运量出现了过剩。

【小资料:TEU】

为了使集装箱在国际上具有流通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并推荐了三个系列13种规格的集装箱标准方案。“标箱”TEU = 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20英尺标准集装箱(即:长20英尺 X 宽8英尺 X 高8英尺6吋,内容积为5.69x2.13x2.18米,配货毛重一般为17.5吨,体积为24-26立方米)

(2)海上集装箱运输的优势与劣势

----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车船和货物周转

一艘万吨轮,过去装卸需在港口停泊10天左右,采用集装箱后,只需24小时,大大提高了货物的周转效率。

传统杂货船的停泊时间占航次时间的40—50%,而停泊时间中装卸时间占2/3,装卸费用又占总运费的40—60%。

---运输迅速,可实现“门对门”运输,一方面大大缩短了货运时间,另一方面又能保证货运质量,安全可靠,使货物完好无损

---节省货物包装,降低成本

劣势:

?它对船舶、港口、堆场、货箱、装卸搬运等都要求有专门的设备,因此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

?目前世界上较大的集装箱港口有:上海、新加坡、香港、鹿特丹、釜山、高雄、洛杉矶、纽约等。

4 国际多式联运(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和内河运输等传统的单一方式运输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一种连贯的过程,来完成国际间的运输。

?货主只需要办理一次托运手续。

二国际铁路运输和大陆桥

1,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国际贸易运输中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在1825年的英国,其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

目前世界铁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运输设备的现代化和运输管理的自动化。

【小资料:高速列车】

?高速列车是指最高行车速度每小时达到或超过200公里的铁路列车。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列车为日本的新干线列车,1964年10月1日开通,最高时速每小时443公里,运营速度可达每小时270公里或300公里。此后,许多国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也一再提高。到目前为止,开通高速列车的国家有日、法、德、意、英、俄、瑞典等国。其中法国的TGV系列创下运营速度之最,1993年其速度曾达到每小时515公里。

(1)国际贸易运输中的主要铁路干线

----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起莫斯科,途中穿过辽阔的松树林、跨过了乌拉尔山脉、穿越了西伯利亚冻土带,最终抵达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全长9300公里,跨越8个时区,。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1916年全线通车。该线东联朝鲜和中国,西接东欧、中欧、西欧和北欧;南由莫斯科可接伊朗。我国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用此干线。

?货运:主要运输煤炭、木材、矿石、建材、金属及粮食等。

【小资料:西伯利亚铁路的客运】

西伯利亚铁路一张火车票全程的价格为12000卢布,约合465美元。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初期,在这条线上行驶的列车都非常豪华,铺着厚厚的地毯,装饰着在巴黎博览会上使用的橡木板,很多旅客都是慕名

而来的。但后来,这条铁路线上的列车的服务质量和卫生设施每况愈下,乘客也越来越少。现在,俄罗斯国家铁路公司计划将一列新的列车“金鹰”号投入使用,希望能再现西伯利亚大铁路往日的辉煌。这趟列车共有21个客车车厢,每个车厢都有单独的淋浴、地板采暖和等离子电视。在长达一周的旅程中,如果旅客看腻了窗外的景色,还可以到酒吧品品美味的鸡尾酒,放松一下。

----加拿大连接东西两大洋的铁路

?①加拿大国家铁路:鲁伯特港—温尼伯—魁北克

?②加拿大太平洋大铁路:温哥华—温尼伯—蒙特利尔—哈利法克斯

----美国连接两大洋的铁路

?①西雅图—芝加哥—底特律

?②洛杉矶—圣路易斯—华盛顿—巴尔的摩

?③洛杉矶—休斯敦—新奥尔良

?④旧金山—芝加哥—匹兹堡—费城—纽约

----中东——欧洲铁路

?从伊拉克的巴士拉出发,经叙利亚、土耳其,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经海峡大桥至伊斯坦布尔,接巴尔干铁路,向西经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到奥地利,连接中、西欧铁路网。

2,大陆桥运输

?大陆桥是指把海与海连接起来的横贯大陆的铁路,大陆桥运输则是利用大陆桥进行国际集装箱海陆联运的一种运输方式。

?大陆桥诞生于1967年,当时因为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关闭,巴拿马运河又堵塞,远东至欧洲的船只只好绕道南非好望角或南美南端,造成航程倍增,运输时间延长,加上当时油价飞涨,海运成本大幅上升,而当时正值集装箱运输兴起,于是大陆桥运输应运而生。

?从远东到欧洲货运:使用了美国大陆桥运输线,把原来的全程海运,改为海——陆——海运输方式,缩短行程,降低成本。

(1)目前广泛使用的大陆桥有以下几条:

----西伯利亚大陆桥

?西伯利亚大陆桥把太平洋远东地区与俄罗斯波罗的海、黑海沿岸和西欧大西洋沿岸连接起来,成为世界最长的大陆桥,为13000公里,比海上经好望角航线缩短1/2的路程,比经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1/3的路程,同时,运费要低20—30%,时间可节省3到5天。

?利用这一大陆桥的主要是日本、香港等地的客商。比如,由日本香港等地用船把货箱运至俄罗斯的纳霍德卡和东方港,在用火车经西伯利亚铁路运至白俄罗斯西部边境站,然后继续运至欧洲、伊朗等地。

----新亚欧大陆桥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经陇海线、兰新线,接北疆铁路,出阿拉山口,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全长10800公里,途径中国、哈萨克、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等7国,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亚欧大陆桥1992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为亚欧联运提供了一条便捷、快速、可靠的运输通道。

?但近20年过去了,连云港到鹿特丹尚未开通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联运,一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还未出现完整的运作过程,短途运输在新亚欧大陆桥上占了多数。跨越亚欧的货物运输还是主要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来完成。

?比如,韩国92%的货物,日本70%的货物选择西伯利亚大陆桥,我国沿海的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50%到俄罗斯、北欧的货物也选择西伯利亚大陆桥。

?为什么呢?

?新亚欧大陆桥要经过多国口岸,沿桥国家多,且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其间通关环境复杂,这直接导致了:一、货物在口岸的平均滞留时间长,约占全程时间的30—50%;二、执行政策的随意性很大,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变化是跨国物流的大忌,与现代物流的安全性、准确性的要求相悖。这些无疑化解了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距优势。

?--- 美国大陆桥

?---美国小陆桥

?----美国微型路桥

三、国际大洋航线和主要海港

1,海运的重要性:

----是国际贸易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目前国际贸易货运量的2/3以上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

2,海运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运量大、运费低

----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大,速度慢,风险大,包括触礁的风险、战争的风险和海盗的风险等。

3,海运的发展情况:

----二战后,海运的发展速度仅次于公路,大大地快于铁路和内河航运。

----1950年代到1960年代,外贸海运量成倍增长;

----1973年因石油危机引起经济衰退,外贸海运量随之下降,到1988年恢复生机。

----21世纪后,增长迅速,尤其是2003年以后,全球航运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中国是最大亮点,成为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和油轮运输这三大国际海运市场全面上扬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加入WTO时间:2001年11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商船队在战后也发展很快,向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专用化发展

比如油轮大型化: 1967~1975年苏伊士运河因战争而封闭,促成了油船大型化的发展。最大的油船是法国1976年建成的55万载重吨的“巴提吕斯”号。但在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以后,超大型油船已不甚适用,1980年以后不少巨型油船被拆毁。

1960年代初不定期远洋船平均航速约为每小时14海里左右。装卸快速的集装箱船都采用高航速,到70年代,全集装箱船航速为每小时22海里,最快的达33海里。70年代末期,因油价昂贵,新造的集装箱船平均航速为每小时17~20海里。

4,世界海运业的地理分布

世界海运业基本上被经济大国所控制,以前主要是发达国家,随着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海运业也突飞猛进。

世界前十位海运大国商船总数

名次国家拥有商船总数国内登记国外登记小资料:方便旗船

1 日本3757 633 3074

2 德国3380 382 2998

3 中国3247 1806 1441

4 希腊3162 80

5 2357

5 俄罗斯1448 962 486

6 挪威1412 489 923

7 土耳其1199 604 595

8 韩国1144 781 363

9 英国1114 --- 357

10 美国1080 348 732

Q:

1。哪种类型的国家拥有较大的商船队规模?

2。为什么美国拥有的商船数较少?

【小资料:方便旗船】

船舶必须取得某国(地区)的国籍,悬挂该国地区)的旗帜才可以航行和营运。这也就是所谓的“船舶登记”。

由于开放登记国对船员的雇佣不加限制,对船舶的经营管理不予干涉,加之税收低、船舶最低配员低等因素,在成本上十分有利于船舶所有人,因此方便旗船发展非常迅速,至今约占世界船队总吨位的1/3。但是,方便旗船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如船舶技术条件相对较差,安全无保障、海事发生频繁,船员工资不高,社会福利方面没有保证,船东身份不易确定,海运欺诈常有发生等。因此从1974年起,联合国贸发会先后召开一系列的专门会议,企图在合理时期内逐步取消方便旗船。

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方便旗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多。拿咱们中国举例,中国船东,尤其是中小型民、私营船东,几乎全部都更加青睐方便旗而不是五星红旗。尽管中国海事局出台了许多使“国轮挂国旗”的举措,但效果似乎不佳。

5,国际大洋航线中的重要海峡和运河

在国际大洋航线中,最重要的海峡有: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黑海海峡、曼德海峡、朝鲜海峡、台湾海峡、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等。其中最繁忙的是前三个。

最繁忙的运河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三大最繁忙海峡比较

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长度:公里600 800 150

最窄宽度:公里33 37 21 深度:米25—55 25—113 71

主要受惠国英国、法国新加坡伊朗、阿曼

两大运河比较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工程特点海平面式运河水闸式运河

长度173公里81公里

通行能力满载25万吨级油轮可通过最大可供6.2万吨级船舶出入

通过时间10小时左右15小时

通过船只每年2万艘以上每年通过1.5万艘

优势从欧洲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西

岸的航程,缩短8000---14000

公里,而且更安全。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0000公里。

第五章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第一节世界能源的生产消费结构

(一)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利用特点:

? 1. 生产和消费量持续增长

?全球1850年:1亿吨(标准石油当量;1950年25亿吨;2002年,达到94亿吨

?人均能源消费量从115公斤上升到1000公斤,再到1500公斤

? 2.种类转变

?薪炭煤炭石油新能源

?石油消费量迅速上升; 石油所占比重最高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原因:

①石油产量增长快

②热效率高,开采成本低,用途广泛

③大型油轮和输油管道的铺设

④由于发达国家垄断公司当控制,油价很低,大大低于煤炭。

在1970年代以前,只有1到2美元; 1970年代后,两次能源危机:煤炭;新能源,但油气比重仍高

(二)世界能源消费的地区分布

——能源消费量大的地区:

西欧、北美、亚太地区

——能源消费量大的国家:

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转型的人口大国

前十大消费国: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印度、加拿大、法国、英国和韩

其中仅美国的能源消费量就占全世界的29%。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持续增长,所占比重也上升很快,现在已经占到世界的12%

世界能源消费的地区分布(2002)

第二节世界石油的储、产、消的地理分布

(一)石油储藏

1. 探明储量不断增加:

?1950年,全世界104亿吨,主要集中于美、苏、委内瑞拉;

?1970年代初,720亿吨,石油大发现;

?1995年,1838亿吨,海上石油;

?2002年,1424亿吨

2. 世界石油储藏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南北半球(4:96)

北纬24度到北纬42度之间,占56%

东西半球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在以下六大储油区

①中东储油区

石油储量占世界65.4%,世界最大储油区。其中西亚六国中,沙特阿拉伯储量最大,约占25%,“石油王国”,其次为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伊朗和卡塔尔。

?中东油区的特点:

油田规模大,单产高;世界储量在6.5亿吨的巨型油田有21个,其中14个在西亚

地质条件好,埋藏浅,多数可自喷;

分布集中,离海近,运输方便;

开采条件好;天气

质量好,含蜡少。

②中南美洲

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包括墨西哥、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产油国,其中以委最多,但委主要是重质原油,对加工工艺要求高。

③欧洲

主要包括欧洲的北海地区,俄罗斯的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和黑海沿岸各国。英国布伦特、俄罗斯秋明油田、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

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位于世界十一位,比中国还多,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资源是北海的2倍。

近年来,由于海湾地区储量下降,再加上局势不稳,位于中亚的里海石油越来越受重视。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 第一章 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就是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就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与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与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就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与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就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通达指数与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 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与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与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就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就是事先给定或认为就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

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2. 经济全球化的支撑 a.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 b.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 c.载体—跨国公司 d.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 e.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 f.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 3.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4. 当今科技革命的特点: a.技术群落成为主导 b.生产要素发生质变 c.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融合 d.可持续发展 5. 创新地理学:不是指地理学的创新,是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构建的一门新的地理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a.创新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b.创新活动对区域产业的影响 c.创新活动对城市与区域的影响 d.创新体系空间格局及创新的空间扩散与转移 e.创新活动与创新环境 6.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反映一个国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7. 世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循序渐进规律、演变加速规律、优化升级规律 8. 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是导致产业结构更替的源泉。 9.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就开始从一产向二产转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向三产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一产劳动力减少,二三产劳动力增加。因为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2)雁行形态说(日本赤松)具体表现: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10.(1)世界经济重心:一定时期内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的地区,资源、资金、技术、产业和文化等高度密集,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动力最强、经济潜能最大、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最大的区域,也是最终需求和外贸出口增长最快、引进技术与吸纳国际资本最多的地区。 11.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的根本动因。 12. 古典国际分工理论:核心是比较利益(优势)理论 (1)相对技术差异论(大卫李嘉图):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2)要素禀赋论(瑞典赫克歇尔&俄林):相对要素丰裕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两国进行贸易之前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这种相对要素价格和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条件:人类进行活动的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劳动对象、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 劳动力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成本、劳动移动。 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 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首先是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其次是“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 第三,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 第四,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结构由连接度和通达度来表述。 看图说明杜能圈形成的机制及空间配置原理。 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空间配置原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在某一圈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农业的全部形态随之变化,将能在各圈层中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农业组织形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它们的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 答:上面一幅图为杜能圈,下边一幅为逆杜能圈; 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现实局限性:首先某些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如河流干扰因素,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时等等,另外杜能圈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大地租收入为前提,而现实中,农业生产中相当大的部分并非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经营这种自给型经营以产量为目标而并非利润,并且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另

区域经济地理学课程作业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区域经济地理学课程心得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地理学 姓名郭付友学号2013200345 专业人文地理学年级 2013 院、所地理科学学院年月日2013年11月25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的学科,也可以说,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的发展机制、条件要素、结构网络、构造类型、系统调控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区域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两者的交叉学科。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用地理学的传统,采用地域综合性的思想,以区域为研究核心,以地域性与差异性为研究思路,以经济地域与经济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结构功能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系统类型为表现形式,以区域关系与协调为最终目的,遵循条件环境—结构功能—系统类型—区域关系与协调的研究路线。 学习《区域经济地理学》首先使我更深入的明晰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即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与经济地域运动理论。劳动地域分工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按地域进行的分工,即各个地域依据各自的条件(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与优势,着重发展有利的产业部门,以其产品与外区交换,又从其他地区进口其所需要产品。劳动地域分工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区域差异基础上的,正是由于各人类经济活动区域在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劳动力状况和历史基础及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才为劳动地域分工提供了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个前提,劳动地域分工也就无从谈起,而且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也必然表现在一定地域上。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充分揭示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学科的一条理论主线,全面而深刻地联系和完善了区域经济学的相关诸理论,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成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经济地域运动是指经济地域系统的成分(物质成分与非物质成分)、结构(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功能规模(经济实力与地域范围)、等级(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结构演变的层次)性质等在不可逆时间序列中有机的空间演变过程。经济地域运动理论是对地域运动机制和规律的认识,它通过对经济运行的基础要素,地域运动的载体和轨迹,物资流动和组合,企业和部门组合,地域运动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地域之间的物质运动、地域的分化与组合和地域系统整体运动的机制和规律。经济地域运动理论是区域经济地理学者、区域经济学者、城市规划学者以及经济学者等分析和解决区域问题的重要理论武器,在实际工作实践中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使我知道了条件论,并且可以运用条件论分析区情。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具体而言,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人文三个方面。确切来说,包括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和科技条件、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五个方面。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任何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部门门类、规模、形式,对区域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乃至区域的发展方向等,均有直接影响;人口劳动力和科技条件是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劳动力保障与动力源泉,也是区域消费的主体,任何一个经济地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詹慧敏电商Q1241 12150048 摘要:能源问题关系国家的发展建设,人民的生产生活,解决好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意义重大。现在国际局势紧张加剧,中国与周边国家像菲律宾,俄罗斯等国都存在关于能源问题的摩擦,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本文以能源分布,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进口渠道与运输,能源安全问题表现五个维度为出发点,分析了世界能源现状与我国能源现状问题,然后针对我国能源安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一些自己的对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措施的见解。 关键词:能源开采加工消费结构 一、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在常规能源中,石油主要分布于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中东北非也是主要的石油产地。煤炭储量分布呈现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的特点。且在北纬30°~70°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这个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向西经陕西、宁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到达北美中部。其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独联体。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次是波斯湾地区,拉美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世界水利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江大河流域,但是发达国家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远胜于发展中国家的,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均在50%以上。在非常规能源中由于技术资金原因,发达国家的开发程度也较发展中国家高。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上—大别山—秦岭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储量最为丰富。费常规能源中,像拉萨等地的太阳能、内蒙古等地的风能、沿海地区的潮汐能、核能,虽都有涉及但因技术等的限制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 二、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 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由于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能源的分布国可能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实力,所以就会出现能源跨区域跨国际合作的机制。发达国家或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收购别国的能源公司的股份而获得该国的油气资源。或者是提供技术、资金给该国在当地进行开发,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为自己国家建立能源贸易往来。 当然在购进能源后也需要对其进行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率的高低,在这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的利用率很高。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 世界原油生产集中于储藏地,油品生产集中于消费地,世界石油消费与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当突出。经合组织成员国消费的石油约占世界的60%,而它所生产的石油只占世界的30%;美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的12%,却消费了世界石油的25%强;而中东地区生产

知到全套答案世界经济地理之一带一路参考答案公众号.docx

知到全套答案世界经济地理之一带一路参 考答案公众号 问: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的是()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问:水晶项链与铅玻璃项链最容易的区分方法是用()。 答:偏光镜 问:剩余劳动 答: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问:死亡指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包括心死亡和脑死亡。 答:对 问:“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角是?

答:贾雨村 问:下列哪部影片属于韩国的纯情片。 答:八月照相馆 问:王元化和张可一起度过了艰难的生活,其中王元化一共有两次心因性精神病爆发,第二次是在()期间。 答:文革爆发 问:对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行总体解释的学者有梁启超。() 答:× 问:The speaker talks mainly about what's going on in the brains of adults. 答:× 问:中国在历史上的不同称谓反映了当时的国力、民族、文化的影响。() 答:√ 问:照明灯开关应接到灯的 答:相线 问:照明电网的铺设应该归功于爱因斯坦。 答:错误 问:照片中的光线由( )、灰度、正常、明度四部分组成。

答:第一空:暗度 问:照片中没有具体的人物。它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在人类经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物体,通过它反映了人类生存的某一种方式,我们依然可以把它称为()摄影。 答:人文 问:照射杨氏双缝是扩展光源,它的宽度为b,可以把它视为许多平行于双缝的细线光源的非相干叠加。() 答:正确 问:堆藏地点要在地势较低、坑洼且排水不好的地方 答:错 问:堆垛起重机是可以在自动化仓库的高层货架之间或高层码垛货场完成取送、堆垛、分拣作业的起重机。 答:对 问:堆积单位的代名词是()。 答:层位 问:堆积单位在堆积先后次序中的特定位置叫做层位。() 答:正确 问:堆积的厚度随着遗迹的不同一般是不同的。 答:正确 问: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rate for women is higher than the rate for men. 答:√ 问:在云南省的这些优良品种中,有 5 个国家级良种,其中 3 个有性系为() 答: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 问:“意境”最早是由谁提出?()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作业

【第一章作业题】 ●题型 ◆不定项选择题(选做) ◆填空题(选做) ◆简答题(选做) ◆判图题(必做) ◆实练题(必做) ●布置作业时间:09月19日,统一上交作业时间:09月30日晚24时。 ●交作业模式:所有同学均采用电子版,直接做到每题要求的合适位置上。最 后交作业的WORD文档标题为:某某班+第一章作业+学号+姓名+时间。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A )。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E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A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D)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6.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7.下列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ABCDE )。 A.旅游地理学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商业地理学 E.农业 地理学

8.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 C )。 A.经地学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两个不同侧面 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 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 9.下列属于系统的特征的有 ( ABCD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B.子系统目标服从高层次系统的目标 C.系统的结构性表现为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秩序 D.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0.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二者都是非全面的考察方式 B.抽样考察对考察对象是有意识的,典型考察对象却是任意的 C.典型考察是通过典型数据推论分析总体,抽样考察是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D.二者都可克服全面考察工作量大的缺点,轻便灵活,节约人财物 二.填空题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2.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介于、和的一门边缘科学。 3.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泒和泒。 4.1760年,俄国学者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词,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本质及其构成,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科的形成。 5.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6.经地学科体系包括的经济地理学和的经济地理学。前者又叫 或普通经济地理学,后者又叫经济地理学。 7.交通运输两重性表现为:既是工农业生产的,又是一个的部门。

智慧树知道答案世界经济地理之一带一路课后作业答案.docx

智慧树知道答案世界经济地理之一带一路 课后作业答案 问:根据史料记载,有哪些著名人物来过塔克西拉? 答:释迦牟尼亚历山大月护大王阿育王 问:塔克西拉由哪三个城市的遗址组成? 答:皮尔山丘锡尔卡普锡尔苏克 问:关于这场猜测锁匙位置的测试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答:测试前的与被测问题同类同质的问题反应的基线反应确认很重要测试墙、行、列的策略调整变化很重要测试过程中首次出现的异动反应很重要 问:2.患者女性32岁,结婚三年至今未孕,到医院做输卵管造影,显示输卵管堵塞,医生建议做试管婴儿。 答:10-14cm 问:32、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显著增强。 答: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问: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包括?() 答:资本家被外在规律强制工人与劳动的矛盾社会财富无法满足人的需要 问:人力资源部的张经理决定为公司建立一个更有效的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不应该()。 答:C

问:募集网络一流人才,或者说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他最核心的工作。他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 多人的招聘,但是真正招募的人并不多。这说明了苹果公司()的理念之一。 答:人才第一 问:募集网络一流人才,或者说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他最核心的工作。他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 多人的招聘,但是真正招募的人并不多。这说明了苹果公司()的理念之一。 答:人才第一 问:属性列举法的实施包括几个步骤() 答:4个 问:哪个国家在2008年10月22日发射了月船1号?() 答:B 问:应用“移花接木法”的关键是要找准一个“()” 。 答:支点 问: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 ( ) 答: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先切生食,后切熟食 问: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答:降温处理法变退为进法移花接木法幽默化解法 问:国家金融风险的类型包括() 答: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主权风险 问:目前世界上的导航卫星只有四种。() 答:对 问:目前世界上的公园规划与凡尔赛宫式的绝对规则布局越来越接近。() 答:错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世界经济地理课程论文The world economic geography(Thesis) (2011年9月—11月) 题目:法国的优劣势产业分析 分院:经管分院 专业:08国贸 班级:三班 学号:20080510610329 学生姓名:陈华东 指导教师:方丽 起讫日期:2011年9月—11月

摘要 法国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第五大贸易国、第四大对外援助国、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2006年有38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是我在欧洲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 关键词:法国、经济体、贸易国、投资、资源、技术 一、法国的优势产业 (一)、航空 法国航空工业领域技术非常系统和全面,主要包括大型民用客机、运输机、军用战机、军用直升机等整机系统以及包括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关键零部件。 其中,民用航空领域的空中客车公司虽系法、德、英、西联合体,但是在原法国飞机公司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法国占据主导地位。除了整机设计、制造和集成组装外,关键环节技术方面的复杂电子系统和关键部件的飞机发动机均由法国制造或集成制造。 成立于1992年的欧洲直升机公司,是世界上负载较重直升机制造商,目前以占据世界市场的50%而位居全球第一。 达索(DASSAULT)飞机制造公司曾以生产幻影战斗机闻名遐迩,目前是欧洲唯一的小型喷气式商务客机制造商,在业内分得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 法国赛峰集团旗下的斯奈克玛(SNECMA)公司为发动机专业制造商,产品包括民用发动机、军用发动机以及航天发动机。民用发动机系列中包括供给波音737和空客A320、A340的CFM56;专供波音777的GE90;供给波音 747和A330的CF6以及专门供给A380的新型GP7200等。在民用飞机发动机领域,赛峰集团居世界第一,是空客、波音等公司的主要供应商,约占空客70%和波音50%的发动机市场。 (二)、航天 法国航天工业发展一方面融合于欧洲空间局,另一方面则保持着自己的独立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经济活动的内容②经济活动区位③经济活动空间组织④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①通论经济地理学、②区域经济地理学、③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地理学、金融地理学)、④公司(企业)地理学 4、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①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我国经济地理学家根据对经济实践的总结,提出空间格局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经济建设的区位与空间组织,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②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a、人口问题: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开展相应的研究。b、资源问题: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经济地理学家大有用武之地。 c、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d、贫富差异问题: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贫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③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a、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b、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c、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d、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e、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5、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6、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征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像农业生产活动,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的自然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经济地理位置也会对农业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讲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材料。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得它的成本不同。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如港口等),对原材料型企业而言,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材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即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③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一区位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在区位选择中必然需要接近廉价的能源供应地。因

世界经济地理读书笔记

世界经济地理读书笔记读书缘由: 作为从中学的世界地理过渡到地理学专业的桥梁,曾经的经济地理学的主 干学科之一的“世界经济地理”,同时也是老师向我推荐的专业基础书,我这 些天仔细研读,慢慢体会,边思考边请教,感觉有较大进步。 写作方式: 主要把读书时引发的思考写出。把引发的思考按本书的展开顺序依次罗列,在其间渗透了笔者读书的一些原则。 笔记正文: 1.关于全书的结构的认识。 全书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和第一章,为“世界经济地理”的 基础理论部分;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总体介绍作为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两个基础组成部分即居民(人口)和产业(第一、二、三产业地理);第三部分为分区的介绍,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和 世界的海洋。为了在经济地域系统上求得性质的均一性,没有把美洲分割成自 然地理意义上的南美洲和北美洲,而是就经济政治地理而言地分成了美国南部 国界以北的美洲——北美洲,和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拉丁美洲两部分。全 书的最后一章单辟版面,介绍“世界海洋”,以适应“海洋开发新时代”的来临,内容稍显单薄,只介绍了海洋的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和“世界各大洋的经 济地域差异”,或许是因为经济地理学者对海洋的经济地理意义及影响研究得 还不深入的缘故。笔者认为,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海洋的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意义会越发凸现出来,海洋环境有其独特的不同于陆地环境的经 济地理特点,特别是海洋在世界地缘经济体中做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很有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2.关于绪言的读书笔记 绪言主要介绍了关于“世界经济地理”这门学科的如下几方面内容: ①学科定位:地理学科体系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经济活动结合十分密切的基础应用学科。 ②简要的学科历史回顾:十九世纪末,随着经济地理学的诞生,外国地理 也分化出外国经济地理这门学科——诞生;二战以来学科更名为“世界经济地理”,以反映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学科的发展趋势。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完整

经济地理学 一、填空 1、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 2、企业增长的动因包括: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来自竞争的压力。 3、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有趋于经济中心区布局、边界地区、社会经济联系 密切地区的显著特征。 4、企业增长战略有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5、在非农产品周期理论中,非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6、区域性的含义是:可度量性、系统性、不重复性。 7、胡佛经济区位论的运输费用是:线路运行费、站场装卸费,并提出两个著名论点:端点区位优于中间 区位、中间转运点最优区位原理。 8、主导产业有如下特点:阶段性、区域性、关联性。 9、尽管公司结构是处于不断变换之中,但是人们可以将公司归纳一下几类: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 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 10、1977年英国著名跨国公司邓宁提出一个折衷理论,将三种优势相结合用于解释跨国投资,这三种优势: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11、一般来说,经济轴主要有一下类型: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经济轴线、沿大江分布的经济轴线、海岸经济 轴线、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经济轴线。 12、一般而言,扩散机制有四种表现形式:就近扩散、跳跃扩散、等级扩散、随机扩散。 13、区位论研究抽象的世界,最基本的假设是“均质平原”和理性决策;核心思想是生产成本和运费的最 低化,或者利润最大化。 14、二战前经济地理中人地关系研究主要有: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缘政治学、人地相关论。 1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有:科学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国 际经济协调。 16、文化与制度转向的形成背景: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社会科学相关学派的影响、经济地理学 本身的变化。 17、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全球经济形成多级格 局。 18、区域主义的特点:重视野外调研、重视地方的综合(描述)研究、划分区域的拓扑学方法。 19、行为与感应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决策者行为、被雇佣者行为、消费者行为。 20、社会分工的前提:各地生产的自然差异、交换的发展。 21、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劳动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并且一定的运输手段和商业贸易的存 在是发展的前提。 22、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因素有: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 23、区域划分的三种基本类型是:均值区域、功能区域、行政区域。 24、经济区的组成要素:经济中心、腹地范围、经济联系、产业结构。 25、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有多种解释的理论视角,主要的有集聚经济原理、交易费用理论、创新理 论和产业组织理论。 26、区域产业按产业功能分类可分为:新兴产业(潜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按要素 集约度产业分类可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7、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点、线、网络、域面。 28、区域创新网络的组成要素: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关系通道、空间、结点。 29、跨国公司投资的国别选择(的要素取向)是成本取向、利润取向、市场取向、要素取向、公司战略取 向。 30、企业增长的战略有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企业实现扩张的方法包括接触扩张和等级扩张。

世界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世界经济地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课程类型必修 开设学期 6 学分数 3 一、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世界经济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中学地理师资所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世界经济地理是把世界作为经济地域巨系统,把各国、各地区作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经济地域和经济地域系统来研究的。侧重于研究它形成发展的条件、地域产业结构、区域构造类型和经济地域系统,着重探讨几者的地域运动与地域组合规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地域分工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研究它们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域组合特点,探讨地域产业结构的类型和基本特征,分析其经济地域的组织形式和经济地域格局的发展特点,阐述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发展趋势,从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外为中用,为合理地组织我国的地域生产和布局生产力,形成合理的经济地域系统,为加快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同时,这门学科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地了解世界、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也肩负着重要任务,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地域经济现象产生的条件,思考地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教学时数分配表 (三)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2.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到课率、小测验、期中考查等;期末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陈才等《世界经济地理》(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

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多选题]廖什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差异有__. A:K值 B: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 C:中心地职能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对应比例 D:中心地等级与所供应商品种类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ABCD 2:[多选题]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K值有__. A:3 B:4 C:6 D:7 E:8 参考答案:ABD 3:[多选题]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有__. A:钢铁业 B:运输机械工业 C:水泥业 D:造纸业 参考答案:ACD 4:[多选题]韦伯工业区位论中考虑的区位因子有__. A:土地费 B:运费 C:劳动费

=================================================================================================== D:原料费 参考答案:BC 5:[多选题]杜能圈出现过的圈层有__. A:休耕 B:谷物 C:谷草式农业 D:三圃式农业 参考答案:CD 6:[多选题]杜能的假设条件包括__. A:交通工具是火车 B:均质土地条件 C:没有可以通航的河流 D:经济人 参考答案:BCD 7:[多选题]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指标有__. A:交通网密度 B:贝塔指数 C:通达指数 D:分散指数 参考答案:BCD 8:[多选题]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__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A:运费大小 B:原材料的可运行 C:原材料的可替代性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

世界经济地理 一、国际经融中心形成条件 1、多元化的经济基础 所在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是国际金融中长的依托条件。 * 首先,金融中心都是在工业生产达到相当规模基础上产生的; * 其次,商业活动的频繁开展,达到相当规模。 2、优越的时区条件 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多位于主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因商业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因商业贸易衍生出来的旺盛金融需求,如伦敦、纽约 * 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跨境、跨时区的交易量大幅度增加,客观上要求金融中心必需处十一的时区内,以便成为全球联系交易的一环。如东京、新加坡。新加坡。新加坡。 3、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 金融机构的集聚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能使机构间的合作与人员交流成本降低; 4、政策 政府政策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简要分析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1.集中与东道国经济中心区 仿效东道国已有的投资格局,集中于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国家首都和区域首府。如美国商务加利福尼亚、纽约、德克萨斯、伊利诺伊和新泽西等州是最主要的外国分支机构集聚区;日本的大都市区拥有全国4/5的外国分支机构。 2.集中于边界地区边界地区相邻,历史上两国(地区)交往较多,彼此了解加深,投资者所掌握的 相关信息较多。这种情况十分有利于邻国投资者的区位选择。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在边界地区(或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等,并给予较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加强了这种边界区位。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密切的社会和亲属联系,也对外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可进入性强。语言和文化习惯相同,可以减少对信息了解的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了解当地的习惯、法律等,也利于避免劳资冲突,尤其是投资者与投资地具有密切的个人关系时,更易于投入。 三、简要分析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开发形成条件 1. 油田规模大,油井单产高。 平均每个油田的现有储量竟高达5.7亿吨,比亚、非、拉其他产油国油田大几十倍,超过美国油田一千多倍。 储量在6.8亿吨(50亿桶)以上的巨型油田共有27个,占全区石油总储量75%。其中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和沙特阿拉伯的盖瓦尔油田的累计储量(即历年产油量加现有储量)均达到90亿吨左右。 全世界石油储量超过6.8亿吨的特大油田共有21个,波斯湾地区即占14个。

成都ICT产业 世界经济地理作业

成都ICT产业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09级2班 何滔滔(2009100209) 成都市ICT产业主要分布于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具体如下所示: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88年筹建成立,1991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成为中国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在国家科技部历次综合评比中,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在全国55个 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列第4位。 一、成都市ICT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427.09亿元,同比增长39.35%,软件产业实现经营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50.3%,软件出口额达1.6亿美元,同比增长41.8%,使四川省软件产业指标在全国排名由2006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7位。 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311户,1家企业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六家软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5家企业成为国家重点布局软件企业。全市共有软件认证企业503家,通过CMM/CMMI三级以上认证企业16家,软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重点领域快速推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正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成化方向转变。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光通信、军事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二是软件业占信息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应用软件、信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数字娱乐、IC设计、嵌入式软件和实用性软件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实现了同步增长、整体推进,软件业销售收入占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到2007年达到42.05%。软件产业总

《经济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 1 、概念题 《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 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 )经济活动的容经济活动的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 或初级产业) ,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畴。 (2 )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 场所) 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 场所) 发生。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 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 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如大经济格局变化) 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 (4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