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岗位需求调查报告

会计岗位需求调查报告

会计岗位需求调查报告
会计岗位需求调查报告

会计岗位需求调查报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会计岗位需求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史凌红骆颖姚晓丽叶梦云王凌燕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人才竞争也愈趋激烈,如何在社会中定位,找到自身的坐标成了许多高校师生关注的问题,而在高职教育中,市场对高职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是我们探索这片较高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通过对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需求条件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才市场对初、中层次人才的需求大。招聘会计人员时不单纯看重学历,更注重其是否有工作经验并要求会计人才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从而启示:高校应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向社会供给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样本与调查情况说明

1、小组5名课题组成员对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需求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30份,有效问卷30份。

2、按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是:按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性质分类,中外合资占%,民企占,个体占%。

3、按被调查对象所从事工作岗位分类,企业主管占%,财务主;管占%,出纳占%,统计占%,总账占%,其他占%

4、本次调查主要选择了浙江省乡镇中小型企业作为调查对象。由于这几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因此调查结果有一定代表性。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会计数量的需求较大

当问到“贵公司现有会计人才数量”时,一般的个体及规模较小的民企在三人以下,而中外合资及规模较大的民企则一般在三人以上。这表明市场对会计人才还是有一定需求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不同,规模大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更多。

(二)职称不可或缺

当问到“您认为贵公司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资格人要求为”时,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选择率为100%,初级职称为%,中级职称为%,这表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高校会计培养也要注重对初级职称的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注重对高校会计人才哪一方面的培养。

(三)诚实、严谨、责任的职业道德

当问到“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被选中的比例为60%,高度的责任心被选中的比例为50%,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被选中的比例为36.%,较高的政治素养被选择的比例为20%,团结协作被选中的为70%。这表明企业现在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已不断深化。

(四)综合能力的提高

当问到“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时”财务核算能力和会计做账能力均为%,良好的沟通、表达协调能力占50%,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占%,计算机操

作能力占30%,环境适应能力占%这表明财务人员在具有本专业的实践能力前提下,还要会与别人良好的沟通,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掌握会计电算化。(五)丰富的经验是走向成功的法宝

问到“在选择员工时,主要考虑的方面”时,学历仅占%,职称占%,工作经验占,较强的沟通能力占30%,工作积极主动占%,这表明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企业更青睐应聘者的工作经验。经验代表了能力,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会计人才。因为对于会计人员,进公司如果马上计划内投入工作,就可以免去公司的一部分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六)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不足

当问到应届财会类大学生求职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时,工作经验不足占100%,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占30%,学习能力差占%,人际交往能力差占%,书面表达能力差占%。这表明一定的工作经验对财会类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其他专业知识,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对大学生求职造成了一定影响。

(七)高职院校学生拥有广泛的市场

当问到“是否愿意接受我们学院的学生实习或工作时",%的人选择愿意,只有一位选择不愿意,8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觉得可以考虑,这表明大多数企业还是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支持的,会计这一专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量。

三、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

这次调研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分析得出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如果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垒成一座金字塔,道德素质必然是位于塔的最底部,为根基所在。所以在对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的时候要着重培养会计人才的诚信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将来在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才能在企业干的长久。而高度的责任心也比较重要,当然还要注重对高校会计人才的责任心培养。有了责任心才能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数据表明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记账、算账、报账”。应该把财务核算和做帐能力放在首要位子培养,其次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会计人员也不例外。所以高校要注重对会计人才的沟通、表达、协调能力的培养。而懂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占的比率也比较大,表明会计要具备一定的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工作,现在企业招聘会计人员不单纯看学历,更注重实际能力。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强化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

识,更要训练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会计人员的培养要注重实践能力,也要加强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训练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四)内外协调的能力

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二是外部协调和沟通能力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采购、生产、保管、销售以及科研等环节和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数据资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对会计人员的对外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如果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这些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技巧,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五)不断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创新,理所当然地会给传统会计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会计领域在这一新的经济环境下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课题,这就需要会计工作者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根据经济活动的变革,相应地创新财务与会计的模式,使会计工作适应经济的发展。具体地说,在会计核算的主要对象、会计计量的模式、会计假设、财务报告的编制以及会计实务的操作等方面,都需要跟上经济变革的步伐。反过来讲,会计工作的创新也能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带动经济效率的增长。

(六)立体的经济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为重要的资本。会计这一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会计人员需要熟悉甚至精通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术;在跨国企业中,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外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电算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应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会使用财务软件;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不仅应该了解会计法,而且应该了解经济法、合同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具备了这些立体的经济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