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硅橡胶撕裂、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硅橡胶撕裂、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硅橡胶撕裂、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硅橡胶撕裂、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95

河 北 新 华 高 压 电 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型号:

工序名称:硅橡胶撕裂、拉伸试验 文件编号:QR/XH01-B-220-(32)-A/1 版本 B 页码 共2 第1页

序号 物料名称 用量 1.给冲床上上合适的刀具(拉伸试验选用哑铃型切口刀具,撕裂试验选用圆弧切口刀具)。 2.将要切割的硅橡胶试片放在冲床上,使其正对着冲床上的刀具。 3.旋转冲床的轮盘,使刀具将硅橡胶试片切割成试验所需形状(拉伸试验的试片为哑铃型,撕裂试验试片为圆弧型)。 4.将硅橡胶试片取下待用。 5.打开电脑进入试验程序。 6.将机台调整至欲夹持试片的标注间距,可用快速“机台上升”、“机台下降”或微调“机台上升”、“机台下降”、“机台回归”、“机台停止”操作。 7.将试品正确用试品夹夹好。 8.建立测试资讯:单击“测试资讯”按键,进入界面,根据测试目的选择“建立新测试编号”或“持续测试”。 ①若选“建立新测试编号”则输入“测试编号”、“测试者”、“客户名称”、“材质”等相应内容(根据GB 528、GB 529设置设备拉伸速度)。 ②若选“持续测试”则进入点击该批号后方可持续测试。测试资询设定完成后,按“确定”键确认。 9.输入试品资料:单击“试品资料”键,进入界面。测试者可点选“试品资料列表”的下拉菜单选择相应的试品信息(拉伸试验选择“哑铃试片”项,撕裂试验选择“撕裂”项)。 10.输入测试方法:单击“测试方法”键,进入界面。可点选之前的测试方法,也可按“测试方法编辑”键编辑所需测试方法或查询测试方法内容。设置完成后退回主画面。

1

硅橡胶试片 适量

仪器、工具、 1

冲片机 2

伺服控制拉力机

编制: 审核: 批准:

96 河 北 新 华 高 压 电 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型号:

工序名称:硅橡胶撕裂、拉伸试验 文件编号:QR/XH01-B-220-(32)-A/1 版本 B 页码 共2第2页 序号 物料名称 用量 11.在主画面点选“数值归零”,选择“全部归零”,对设备进行清零。

12.当完成以上步骤后,按“测试”键进行测试。

13.当试品被撕裂或拉断后,设备自动回复到试验前的位置。 14.查看比较图形:①点选“图形功能”重的“比较图形”,可观看同批测试编号下的比较图形。②点选“图形功能”中的“偏移设定”程序将会出现一窗口要求使用者输入图形的偏移量,输入完毕后可观察到图形偏移位置的比较。 15.测试结果的输出:点击“结果保存”,再点“测试结果”键,选中欲查看的测试批号后点“图形”键,再点“图形功能”选“图形输出”。点“报表查看”,再选择想要打印的测试批号后,点“打印”,测试结果和测试图就会自动被打印输出。 16.试验结束关闭电脑和试验设备,清理试验现场。 注意事项: 1.操作冲床时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 2.测试开始前一定要将测试数据归零,否则会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若要将测试结果和测试图形同时打印在一份报告上输出,一定要点选“图形功能“下的 “图形输出”。 4.试片冲断后一定要整齐光滑、无毛刺及微小裂口,否则测试结果将不准确。 1 硅橡胶试片 适量

仪器、工具、 1

冲片机 2

伺服控制拉力机

编制: 审核: 批准:

橡胶作业指导书

第一部分 橡胶制品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SXZ/ZD-2011-01 编制: 审核: 批准: 本文件于二零一一年二月一日制定并实施

目录 封皮 (1) 目录 (2) 一、硫化工艺流程 (3) 二、板式橡胶支座生产工艺流程图 (4) 三、硫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6) 1 、板式橡胶支座硫化工艺 (6) 2 、橡胶板、胶条硫化工艺... ........ .. (7) 3 、橡胶伸缩缝工艺 (7) 四、硫化温度、时间的控制规定 (8) 五、平板硫化机工作压力的控制规定 (9) 六、炼胶工艺规程 (10) 七、配料操作规程 (11) 八、涂胶粘剂操作规程 (12) 九、板式橡胶支座加劲钢板的裁制流程 (13) 十、板式橡胶支座加劲钢板的裁制规程 (14) 十一、硫化工安全操作规程 (15) 十二、炼胶机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16) 十三、滚筒抛丸机安全操作规程 (17) 十四、炼胶工序安全操作规程 (18) 十五、剪板机安全操作规程 (19) 十六、冲床安全操作规程 (20) 十七、等离子切割机操作规程 (21)

十八、锅炉工安全操作规程 (22) '、硫化工艺流程 (一)1、板式支座生产工艺流程。 (二)2、橡胶板工艺流程 生胶切割、称量-开炼机塑炼胶、配料称量-开炼机轧胶-出片- 快检—硫化成型—修边—成品—检验—入库—待发 以上工序轧胶为关键工序,硫化为特殊工序。时间和温度为炼胶质量控制点,硫化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和压力为质量控制点。

精品文档 1、板式橡胶支座生产工艺流程图 备注:★表示特殊过程 ☆表示关键过程 4欢迎下载

三、硫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一)、板式橡胶支座硫化工艺 1、检查硫化机是否运转正常,同时将机台擦拭干净,然后预热模具,达到所需温度,并检查模腔是否干净。 2、检查案秤准确度。 3、操作工根据《硫化工艺卡》裁减胶片及称量胶片,按照程序要求将胶片和涂好胶的钢板依次装入已预热好的模具中,同时将操作工号放入模具内侧,然后加盖上模具板。 4、将装好的模具放入平板硫化机中心对称部位加压硫化。 5、将硫化机平板升降二至三次,以排除模具内的空气,使胶料充满模腔。然后保持规定的恒定压力。 6、硫化时间、温度、压力控制。硫化时间为支座厚度的1.3-1.8 倍(分钟)。温度控制在140C 士3。单位面积合模压力》8MP&注: 硫化时间、压力、温度、根据“硫化工艺卡”实施操作并记录)。 7、硫化机运转正常后将操作工具及其他物品放在车间规定的区域内,不可混放;剩余胶边料在专用容器中存放,以备返炼。 8、制品出模时,严禁用利物撬开,以免损坏制品外观质量,出模后先用细砂布打扫模具一遍,再进行下一模操作。 9、出模后的产品经修边自检,自检合格后放入待检区,由专职质检员进行检验。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 承载板法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不同湿度和密度的细粒土。 1.2 仪器设备 1.2.1 杠杆压力仪:最大压力1500N 1-调平砝码;2-千分表3-立柱4-加压杆5-水平杠杆6-水平气泡7-加压球座8-底座气泡9-调平脚螺丝10-加载架 1.2.2 承载板:直径50 毫米,高80 毫米,如图19.1.2-2 所示。欠图 1.2.3 试筒:内径152 毫米、高170 毫米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 毫米;筒内垫块,直径151 毫米,高50 毫米;夯击 底板与击实仪相同。 1.2.4 量表:千分表两块。 1.2.5 秒表一只。 1.3 试样 按击实试验(T0131-93)方法制备试样,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法,视最大粒径用小筒或大筒进行击实试验,得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然后按最佳含水量用上述试筒击实制备试件。 1.4 试验步骤 1.4.1 安装试样:将试件和试筒的底面放在杠杆压力仪的底盘上,将承载板放在试件中央(位置)并与杠杆压力仪的加压球座对正;将

千分表固定在立柱上,将表的测头安放在承载板的表架上。 1.4.2 预压:在杠杆仪的加载架上施加砝码,用预定的最大单位压力p 进行预压。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p=50--100k Pa,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p=100--200kPa。预压进行1--2 次,每次预压1min。预压后调正承载板位置,并将千分表调到接近満量程的位置,准备试验。 1.4.3 测定回弹量:将预定最大单位压力分成4--6 份,作为每级加载的压力。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 时,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让试件恢复变形,卸载1min 时,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施加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加载卸 载,并记录千分表读数,直至最后一级荷载。为使试验曲线开始部分比较准确,第一、二级荷载可用每份的一半,试验的最大压力也可 略大于预定压力。 1.5 结果整理 1.5.1 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L: L=加载读数-卸载读数(19.1.5-1) 1.5.2 以单位压力p 为横坐标(向右),回弹变形L 为纵坐标(向下),绘制p--L 曲线 1.5.3 按下式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模量: E=πpD/4L(L-μ2) 式中:E--回弹模量,kPa; p--承载板

1、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总则 1、材料员、质检员负责按照《采购工作程序》对现场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 2、材料责任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材料员工作。 3、需要进行理化试验的项目由理化责任工程师负责联系试验中心进行理化性能试验。 一、管子、管件及阀门的检验一般规定 保证项目 1、管子、管件、阀门及支吊架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复验的材料要有复验记录。 检查数量:应各抽检10%,且不得少于3份。 基本项目 1、管子、管件、阀门及支、吊架弹簧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无裂纹、缩孔、夹渣、折叠、重皮、砂眼、针孔和超过壁厚允许偏差的局部凹坑、碰撞;铸铁管应有制造厂标记;黄铜管无绿锈和严重脱锌,不锈钢管无划痕、锈斑。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表面光洁,合金钢及铸铁管的标记明显、清晰,黄铜管无脱锌,弹簧表面无锈蚀。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用小锤敲击,有放大镜、卡钳和测厚仪检查。 检查数量:应按类型各抽检5%,且不得少于1件。 二、钢管检验 保证项目 1、当运到现场的高压钢管钢号、炉罐号与证明书不符或无钢号、炉罐号时,必须进行校验检查,其检查数量、方法、项目、标准等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的有关规定: 1)合金钢管组成件应采用光谱分析或其它方法对材质进行复查,并应做标记。合金钢阀门的内件材质应进行抽查,每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时到货,)抽查数量不得少于1个。 2)设计文件要求进行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的材料,供货方应提供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结果的文件,其指标不得低于设计文件的规定。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橡胶制品作业指导书

橡胶制品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YTDQR5.2-4 编制: 审核: 批准: 天津市亚腾达橡塑制品发展有限公司 2015年1月1日实施

目录 一、橡胶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2) 二、橡胶制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2) 三、硫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3) 四、平板硫化机工作压力的控制规定 (5) 五、橡胶制品检验 (6)

一、橡胶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生胶切割、称量→开炼机塑炼胶、配料称量→开炼机轧胶→出片→快检→硫化成型→修边→成品→检验→入库 以上工序轧胶为关键工序,硫化为特殊工序。时间和温度为炼胶质量控制点,硫化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和压力为质量控制点。 二、橡胶制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备注:★表示特殊过程 ☆表示关键过程

三、硫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一)、硫化工艺 1、准备:开机前检查硫化机电源、线路、管路等是否安全、完好;开机检查各部件是否运转正常,同时将机台擦拭干净。根据计划和图纸选择模具,擦拭模具,着重内腔检查、擦拭清理工作,然后预热模具,达到所需温度,并检查模腔是否干净。 2、检查案秤准确度。 3、操作工根据《橡胶制品工艺卡》裁减胶片及称量胶片,按照程序要求将定量胶片装入已预热好的模具和注胶槽中,然后加盖上模具顶盖。 4、将装好的模具放入平板硫化机中心对称部位加压注胶或合模。 5、将硫化机平板升降二至三次,以排除模具内的空气,使胶料充满模腔。然后保持规定的恒定压力和温度。 6、硫化时间、温度、压力控制。硫化时间、压力、温度根据“硫化工艺卡”实施操作并记录。 7、硫化机运转正常后将操作工具及其他物品放在车间规定的区域内,不可混放;剩余胶边料在专用容器中存放,以备返炼。 8、制品出模时,严禁用利物撬开,以免损坏制品外观质量,出模后清理模具一遍,再进行下一模操作。 9、出模后的产品经修边自检,自检合格后放入待检区,由专职质检员进行检验。

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作业指导书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了规范标准固结试验中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3. 引用文件 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4. 检测设备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仪的击实筒和击锤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b、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c、台秤: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 d、标准筛:孔径为20mm、40mm和5mm。 e、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颧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 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5.操作步骤进行: 5.1试样的制备: 5.1.1干法试样制备:

a .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风干碾碎,过5mm (重型过20mm 或40mm )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2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 注:轻型击实中5个含水率中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 b .湿法制备试样按下列步骤进行: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碾碎,过5mm 筛(重型过20mm 或40mm ),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5.2击实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将击实仪平稳置于刚性基础上,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安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样为2~5kg ,分3层,每层25击;重型击实试样为4~10kg ,分5层,每层56击,若分3层,每层94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时,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 b.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 ,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c.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d.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6.计算结果: 6.1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i d ω01.01ρρ0 += 6.2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应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并应取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大干密度,相应的横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当关系曲线不能绘出峰

原材料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江阴市亚申石油管件有限公司 编号:QI/ZL-06 原材料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号/修改码:2/2 2015-1-1 发布2015-1-1 实施

原材料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号:QI/ZL-06 1 目的 为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原材料特指公司外购接头的圆钢、护丝帽等。 3 职责 3.1质量部负责公司所有原材料检验及客户提供的物料检验工作。 3.2质量部负责进货检验报表的填写和来料质保书审核工作。 4 进货检验依据 4.1 API SPEC 5DP 4.2 NS-1 4.4 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 5 检验内容及频次 5.1 圆钢棒料检验内容: 5.1.1检验质保书 (1)质保书的核对,核对内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炉号、数量、重量、标签、执行标准、交货技术状态等内容是否符合技术协议要求。 (2)化学成分的核对和检验 钢的牌号及化学成份分析结果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化学元素应不少于下表规定: (3)晶粒度核对:奥氏体晶粒度检验应不小于6级。(南钢、兴澄)

(4)非金属夹杂物核对; (5)酸浸低倍组织级别核对: (6)力学性能核对: (7)技术协议和图纸规定的其他要求。

5.1.2外径、外观、直度、总长的检验。 5.1.3护丝帽检验内容 (1)质保书核对:核对来料规格、扣型是否与采购规格、扣型一致; (2)数量核对:核对来料数量是否与采购数量一致; (3)外观检验:光滑、无气孔、无断扣; 6检验频次 6.1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标签、质保书炉号与标牌炉号逐张核对; 6.2化学成份分析:1次/炉; 6.3外径、外观、直度、总长10%抽检; 6.4护丝帽10%抽检。 7、进货检验的操作程序 7.1 货到后,营销部联系质量部按照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先对质保书及标牌逐一核对。 7.2 质量部负责尺寸检验,并填写《入厂检验记录》,对尺寸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用黄颜色×做出标识,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7.3生产技术部按照《试样取样规范》的要求取样,试样加工完毕后,由质量部对试样进行检验,填写《试样验收单》,验收合格后,填写《试样委托外检单》交合格的外包方进行产品分析。 7.4产品分析的结果须符合5.1.1(2)的要求。

试验室资质评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 三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5) 四石灰的氧化镁含量试验作业指导 (6) 五水泥稳定土中水泥剂量测定试验作业指导书(EDTA滴定法) (10) 六粉煤灰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2) 七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3) 八粉煤灰比表面积试验作业指导书 (14)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适用范围: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2试样制备 4.4.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

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4.2.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3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25mm筛孔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4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4.2.5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4.2.6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类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5. 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T 0804-1994的方法进行试验。 6. 试验结果整理: 6.1按下式计算稳定材料的干密度: Pd=P w/1+0.01w 式中P w—试样的含水量。 6.2制图: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将试验各点采用二次曲线方法拟合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及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试样的最大粒径、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6.无机结合料类型及剂量;所用试验方法类别;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并附击实曲线;○7.执行标准;○8.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 试验注意事项: 8.1. 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延用老标准。

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材料试验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Q/KV-WD-31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布日期:2012.10.15 实施日期:2012.10.30

ABV 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Q/KV-WD-31 REV A 1.0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品的化学成份分析试验规程、力学性能试验规程及硬度试 验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钢制品的化学成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及硬度试验。 2.0引用标准 ASTM D1415 橡胶性能-国际硬度试验方法 ASTM D2240 橡胶性能-硬度计硬度试验方法 ASTM E10 金属材料的布氏硬度标准试验方法 ASTM E18 金属材料的洛氏硬度和洛氏表面硬度标准试验方法 ASTM E92 金属材料的维氏表面硬度标准试验方法 ASTM E140 金属标准硬度换算表---布氏硬度,维氏硬度,洛氏硬度,表面硬 度,努氏硬度和回跳硬度之间的关系 3.0化学成份分析试验规程 3.1 取样 3.1.1 用于钢的化学成份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的取样必须在钢液和钢材具有代 表性的部位采取,试验应均匀一致,能充分代表其熔炼、成品钢材的化学成份, 并具有足够的数量,以满足分析要求。 3.1.2 制取样品时,不能用水、油或其它润滑剂,应除去表面铁锈、脱碳层、渗 碳层、涂层、镀层金属或其它外来物质。 3.1.3 取样如有特殊要求,可协商采取之。 3.2 元素含量分析试验 3.2.1 碳、硫 3.2.1.1 试剂 氢氧化钾溶液:称取400克氢氧化钾溶于1000毫升水中,搅匀,冷却后使 用。 酸性水液:用刻度吸管吸取1毫升浓流酸加入1000毫升水中,滴加0.1%四 基橙溶液,呈红色。 淀粉吸收液:称取4克淀粉,溶于沸水,稀至5000毫升,加浓盐酸50毫升, 摇匀。 碘酸钾溶液:0.05N,称取1.78克碘酸钾,溶于水稀至1000毫升(此为滴定 母液)。 碘钾滴定液:分取28毫升0.05N碘酸溶液,稀至1000毫升,加1克碘化钾, 摇匀。 3.2.1.2 分析试验 3.2.1.2.1 试验前30分钟打开仪器开关,预热使之恒温于100℃,同时打开氧 气瓶及减压阀出口阀门,调节出口压力为0.12MPa,高速引燃炉体升降气缸,另 一减压阀出口压力为0.12MPa。 3.2.1.2.2 检查仪器装臵是否正常,燃烧标准样品,校验定碳定硫仪。 3.2.1.2.3 称取1克钢标样均匀地放臵在坩埚内加0.5克锡粒助溶,按下燃烧炉 启动开关即可自动供氧分析,分析过程分为准备、通氧、对零、吸收、回复五个2012.10.15发布第1页共1页 2012.10.30实施

钢边橡胶止水带作业指导书-

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完全变形缝作业指导书 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完全变形缝,是在后浇带等半完全缝形式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较新型的变形缝模式,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完全变形缝在防裂缝、防渗漏、抗错位、抗老化等方面较其他半完全缝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在地区多个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实践,总结形成本作业指导书。 1 特点 1.通过将混凝土结构分割成不同的区块,各区块间仅依靠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相互柔性连接,可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和区块间相互位移产生裂隙。 2.橡胶止水带中含氯丁元素,可延长橡胶止水带的使用寿命,确保止水带的使用寿命与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相吮合。 3.利用钢边与混凝土结构的良好咬合,确保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的良好连接,有效地防止变形缝位置出现渗漏的可能性。 4.施工时确保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与模板安装方式上的有效结合,可达到目的。 2 适用围 适用于各类蓄水构筑物的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完全变形缝和橡胶止水带变形缝的施工,也可为相应形式的半完全变形缝施工提供参考。 3 工艺原理 通过设置几道变形缝将蓄水池的混凝土结构分断成几个相互独立的部分,相邻独立的池体通过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嵌入混凝土中进行柔性连接,变形缝座落在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的正中位置,缝宽为

3~4cm,缝采用聚乙烯泡沫板填充,缝口位置约4cm深度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嵌缝。池的水被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阻隔在池体部,从而达到不渗漏的目的。 4 工艺流程 池体的底板、墙体、顶板渠道有不同的设计方式,施工工艺流程也有所不同。 底板防渗漏施工工艺流程 墙防渗漏施工工艺流程

5 操作要点 1.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控制 配合比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通过外加剂和掺合料的使用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水灰比、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自密性。可使用如TW-2型高效防水剂来满足混凝土的减水、防水的目的,掺加粉煤灰来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自密性、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以防止裂缝产生。同时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泵送时控制在120±20mm,非泵送而使用塔吊吊运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70-80mm,可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变形缝施工 2.1底板变形缝 2.1.1定位测量先在底板垫层上弹出每变形缝中心线位置。 2.1.2缝模板设计安装采用胶合板模板。在变形缝线侧每隔50cm钻一个12mm的孔,往孔中插入12的钢筋头,用铁丝将模板与固定钢筋固定连接。变形缝隙处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缝上、下错缝15mm,采用下缝加固采用4*8cm方木,上缝隙采用5*10cm方木加固后贴上一片5mm板,达到上、下平缝的目的,而后用一条5*10方木将上、下两部分连成一整体进行固定。 2.1.3止水带固定 氯丁钢边橡胶止水带的Array固定是通过1.5*4cm的小方木 嵌在止水带的凹槽,将止水带 夹紧,与模板支撑系统形成一

土的击实试验培训

土的击实试验培训 培训人志良 时间2017.05.30 1 依据标准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 目的和适用围 2.1本试验目的是求出土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击实密度,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注:细粒土即粒 组划分图中细粒组含量≥50%的土,粗粒土为巨粒组含量≤15%且巨粒组与粗粒组之和>50%的土) 2.2 本试验的若干概念及规定: 2.2.1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只适用于粒径≤20mm的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40mm的土。 2.2.2击实试筒有尺寸有径10cm试筒、15.2cm试筒、大尺寸(尺寸由土的最大粒径确定)试筒, 一般试验室常见前两种。 a、径10cm试筒只适用于最大粒径≤20mm土; b、径15.2cm试筒适用于最大粒径≤40mm土; c、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40mm,并且≥40mm颗粒粒径的质量含量大于5%(前提:土 仍然属于细粒土)时,则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注:当≥40mm颗粒含量大 于5%且小于30%时,也可按6.4进行最大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校正)。 大尺寸试筒要求其最小尺寸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5倍以上,并且击实试验的分层 厚度应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3倍以上。单位体积击实功能控制在 2677.2~2687.0kJ/m3围。 2.2.3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含量大于40%或粒径大于0.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 70%(即d30≤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注:有振动台法和表面 震动压实仪法),其结果与重型击实试验结果比较,最大干密度取两种试验结果的最大值。

2.2.4击实试样制备方法分为干土法和湿土法。 干土法:将土样自然风干或晾晒至含水量很小(或绝干)的状态后,测其含水率量,按照预估最佳含水量,通过计算加不同量的水拌和闷土,制备5个或以上含水率以2% 左右递增的土样,其中至少有2个大于和2个小于最佳含水率。 湿土法:采集5个以上的高含水率土,按施工时能进行碾压的最高含水率,分别晾干至不同含水率(不必像干土法一样先风干再加水,而是直接分别风干至预定的不同含 水率),其中至少3个土样小于最高含水率,至少2个土样大于最高含水率。 湿土法适用于高含水率的土,干土法和湿土法土样均不得重复使用。 3 仪器设备 3.1 标准击实仪。击实试验方法和相应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击实试验方法种类 注:根据规程T 0131-2007 击实试验中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的规定,上表中I-2方法中最大粒径应是20mm。 3.2 烘箱及干燥器。 3.3 天平:2000g,感量0.01g;15kg,感量0.1g 3.4圆孔筛:孔径40mm、20mm和5mm各1个。 3.5 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3.6 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平直尺等。 4 试样 4.1 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各方法可按表2准备试料。

室温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有限责任公司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编制日期:实施日期:

1.目的 制定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规定拉伸试验操作过程及控制方法,目的是作为该岗位试验员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导和规范,要求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2.适用范围 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材料复验,焊接工艺评定,产品试板试验的操作。 3.职责 1.试验员负责试验的全过程,检测报告的编写。 2.监督员负责对检测人员试验过程的监督。 3.技术主管应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样品的要求 执行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规定。 4.1样品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钢产品上取样。 4.2 样坯截取的部位、数量以及试样的纵轴方向按有关标准技术条件或双方协议之规定执行. 4.3由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中截取样坯时,必须严防因冷加工或热影响而改变金属性能。 4.4 从铸件、型材、原材及管材上截取板、条园状试样时, 应保留其原轧制面不予加工或损伤.试样尖锐棱边应至圆,圆弧半径不宜过大。 4.5不切削加工的单铸圆形试样表面上的夹砂、夹渣、毛刺、飞边等必须清除. 4.6 试样表面有显著横向刀痕或机械损伤, 有明显变形或淬火裂纹的不允许用于试验。 5.万能试验机的调试准备工作 5.1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准备工作: 5.1.1 开机顺序:先开电脑,其次开试验机,再打开软件。 5.1.2 启动伺服泵:启动伺服泵。调整试验平台的位置,使之上升5~10mm。 5.1.3 输入试样信息:按将要实验试样对应软件表格输入试样相应信息,设置要求的试验数据。

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2)

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7.3.1试验目的:通过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确定该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7.3.2 依据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7.3.3 仪器设备 标准击实仪 烘箱及干燥器 天平台秤感量 圆孔筛 拌和工具 金属盘 土铲 喷水设备 碾土器 盛土盘 量筒 推土器 铝盒 修土刀 平直尺等。 7.3.4 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

1、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拌和,闷料一夜备用。 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 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份(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一夜备用。 3、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除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7.3.5 试验步骤: 1、根据工程要求,按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按规定选用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2、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时,每层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

材料作业指导书

一、材料的验收入库 公司对原材料设立编码,进行规范管理。入、出库均需依原材料编码进行;由于出库涉及成本归集与核算,故还需统计成衣编码。 a.数量、品种、规格的验收。检查这三项是否与合同、采购申请单、送货单、发票相符,然后方可以送货单上签名或盖章;如有不符,需请示采购部主管后再决定是否办理入库手续。 必要时,需使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检验,如验布机、电子磅等。 b.质量的验收。凡是仓库能检验的由仓库负责检验,凡需要由技术部门或专门机构检验的应由技术部门或专门机构负责检验。经相应的检验合格证明后,才能点收入库,或送到现场使用。 验收入库后即需办理登帐、打印入库单、设立物料吊牌卡等手续,并将入库单第2联与发票、送货单、验布报告等一起送交财务部门。 供应商的送货单上需详细注明购货单位名称、购货日期、货物名称、规格、数量、单位、单价、金额、送货单位名称、送货单位印章、送货人的签名等。 **布料入库的特殊注意事项: a、货物到达仓库后,由面、里料检验人员检验并出具验布报告。验布报告中需注明实际到达货物的数量、质量、损耗及短码情况。采购人员根据验布报告中注明的情况,并依据合同的约定,确定是否收货。 b、仓库人员按照送货单上的数量及合同单价开一张正常入库单,入库单中注明材料名称、编码、数量、单价、单位、金额。如有短码或损耗,则再开一张负数的入库单,冲减送货单与实际收到货物的数量差异,该单数量填负数,但单价、金额均为0。 负数入库单和正常入库单一样,皆需交采购部审查。对短码及损耗的情况,由采购部主管或生产部主管确定其应扣款的金额后,将所有单据转至财务部。 c、入库后需部份退回的材料: 退货金额=实际退货数量×合同约定的购货单价 d、入库后需全部退回的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 (圆孔筛)。 1.3试验方法类别。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中。 表T0804-1试验方法类别 类别锤的 质量 (kg ) 锤击 面 直径 (cm) 落高 (c m) 试筒尺寸 锤 击 层 数 每层 锤 击次 数 平均 单位 击实 功 容许 最大 粒径 (mm ) 内 径 (c m) 高 (c m) 容积 (cm3 ) 甲 4.5 5.0 45 10 12.7 997 5 27 2.687 25 乙 4.5 5.0 45 15.2 12.0 2177 5 59 2.687 25 丙 4.5 5.0 45 15.2 12.0 2177 3 98 2.687 40 2 仪器设备

2.1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2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为4.5k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2.3天平:感量0.01g。 2.4台秤:称量15kg,感量5g。 2.5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以及5mm的筛各一个。 2.6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工字型刮平尺: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脱模器。 2.12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3 试料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

万能材料试验机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SM-ZD-39191 万能材料试验机安全操作 规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万能材料试验机安全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准备 - 确定试验项目,根据试验项目要求,选择适当的夹具以及配套联接器。 - 检查全部电缆线、接插件的自身和连接有无异常(如:破损、松脱等),特别注意检查交流供电是否在220伏、正/负偏差在10%以内;气压供应是否正常。 - 检查实验室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是否符合应用试验及试验机的要求 2开机 - 接通计算机电源,观察WINDOWS系统是否正常。 - 接通主机架电源,观察自检是否正常,8、7、6…4、3、红点闪烁。 - 启动“Bluehill Lite”程序,观察主机/计算机通讯过程是否正常

- 确认主机/计算机系统均正常后,调用具体应用试验方法或编制新试验方法(如拉伸、剥离撕裂)。 3试验 - 正确安装试验所需的夹具和配套联接器,紧固必要的锁紧装置。 - 正确安装试样。 - 根据具体试验样品要求检查试验方法的各项参数,驱动横梁运行,使上、下夹具保持在适当位置。 - 正确设置上、下机械位移限位装置,特别是下限位装置的正确位置,确保上、下夹具不发生碰撞。 - 载荷、位移均应平衡至零点,如使用长行程引伸计,还需应变1归零。 - 启动试验并延续至试验全部完成,点击保存或完成来存储数据。 4关机 - 全部试验完成后,按照要求正确处理/输出各种数据。 - 退出具体应用试验方法 退出“Bluehill”;返回“Windows”界面。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1目的 为使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范围 凡本公司拉力试棒、冲击试样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3.1抗拉试验 3.1.1试验步骤及标准 3.1.1.1 试样加工(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3.1.1.2检查试棒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具体操作如下:测量试样直径应在标距的中部和两端两个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值。 a)用快干墨水均匀涂在试棒上,用画笔刻画出标距,标距尺寸精确到0.5%。 3.1.1.2电液伺服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操作步骤 ●开机顺序: 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工控机→启动试验软件→液压源 ●拉伸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一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f)把试样夹持到近力传感器端的夹具上,远端不夹; g)试验力清零; h)通过小键盘调节横梁位置,把远力传感器端也夹好; i)位移清零; j)运行试验。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 k)观察试验过程; l)试验结束,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在其中。如您想清楚点 观看结果,可双击试验结果区,试验结果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观看结果数据,再 次双击,试验结果区大小复原。如您想分析曲线,双击曲线区,曲线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分析曲线,再次双击,曲线区大小复原。 m)如还有试样,如已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6-13步,如还未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5-13步; n)打印试验报告; o)做完试验,关闭软件。 ●压缩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马歇尔击实试件(终)解析

文件编号:ZY01-243-2008 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试验)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持有者姓名: 分发号:持有者部门: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3)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 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 (5) 4.试验操作过程 (6) 5.原始记录表格 (15)

1.试验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表1 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马歇尔电动击实仪TX-3 南京拓兴/ / 马歇尔电动击实仪TX-3 南京拓兴/ / 马歇尔电动击实仪TX-3 南京拓兴/ / 马歇尔电动击实仪MDJ-I 西安公路研究所/ /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HB-20 北京兰航测控技术 研究所 室温~ 200℃ ±5℃表2 开展检测项目 开展检测项目 项目名称试验方法方法来源测量范 围 允许误差范围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T0702-2000 JTJ052-2000 / /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2.1马歇尔自动击实仪 马歇尔电动击实仪 2.1.1接通电源,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 2.1.2设定击实次数

接通电源 设定击实次数 2.1.3将达到击实温度的混合料装入试模, 按击实次数双面击实规定次数 到达击实温度装模 2.1.4试验完毕后,填写原始记录, 清理仪器,保持整洁 2.2拌和机 拌和机 2.2.1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发亮,混合料拌和机开始加热 2.2.2设定拌和温度和时间

拌合温度拌合时间 电源指示灯 2.2.3待拌和机温度升至工作温度时,开启拌和器,向拌和锅内加入试样2.2.4降下拌和器至底部,开动电机 上升按钮 下降按钮开始按钮加入试样 2.2.5试样拌和均匀后,关闭电机,开启拌和器,从拌和锅中取出试样 2.2.6切断电源 2.2.7拌和试样结束后,一定要将拌和锅清理干净,以免生锈 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 委托送样:接样员判断样品是否接收→如可接收,接收样品并填写委托单→样品编号→样品区→下放通知单至主管处→主管根据计划下发通知单给试验员→试验员从待检样品区取样品→试验员进行试验检测(未进行完试验放入在检样品区)→试验检测完毕→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试验区卫生进行清理→剩余样品放入已检样品区按规定集中处理→由指定人员出具报告→报告审核、批准→报告盖章、发送。 4.试验操作过程 4.1 试验准备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审定)

PCCP管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保证PCCP管材制作用原材料满足生产要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辽西北供水工程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采购二标,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制作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检验。 3、水泥 3.1 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检验标准:GB175,GB748。 3.2 进厂的每批水泥均应提供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包括厂别、品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和试验数据)。以表明水泥质量符合GB175-2007的要求。对进厂的水泥的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进行验证,主要是化学成分分析报告等。 3.3 检验项目、评定指标、检验频率 3.4取样方法 3.4.1 对每个出厂批号和每批到货不超过400t(不足400吨按400吨计)。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罐车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

试样,拌和均匀后分成两等份,一份由试验室按标准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项目的试验,一份密封保存,以备复验用。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袋装水泥或超过六个月的散装水泥,使用前必须重新检验其强度,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使用。水泥进厂时的温度不得超过60°。 3.4.2 在选择水泥供应厂家或客户要求时进行碱含量、C A项目的试验。 3 3.5 检验、评定方法分别参照GB/T1346、GB/T17671、DL/T5144执行。 4、砂 4.1 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所有砂必须符合GB/14684《建筑用砂》的规定。管芯混凝土采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保护层砂浆采用细度模数为1.6~2.2的细砂,且比重不得小于2.6,天然砂含泥量不大于1%。 4.2 进厂的砂要对厂家提供的报告做验证,以表明符合GB/14684《建筑用砂》的规定。 4.3 检验项目、评定指标、检验频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