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邮电大学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 实验三

北京邮电大学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 实验三

北京邮电大学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 实验三
北京邮电大学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 实验三

#include"ll.h"

#include

using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har buf[100]={'R','I','C','K','Y','X','U','O','M','G'};

BiTree Test;

Test.Create(Test.Root(),buf,1);

cout<<"前序遍历:";

Test.Preorder(Test.Root());

cout<

cout<<"中序遍历:";

Test.Inorder(Test.Root());

cout<

cout<<"后续遍历:";

Test.Postorder(Test.Root());

cout<

cout<<"层序遍历:";

Test.Levelorder(Test.Root());

cout<

cout<<"叶子结点数为:";

cout<

cout<<"结点数为:";

cout<

int depth=0;

cout<<"深度为";

cout<

char Alpha='A';

cout<<"data域为"<* p;

cout<

cout<

}

#include

usingnamespace std;

templateclass Node

{

public:

T data;

Node* lch;

Node* rch;

int ltag;

int rtag;

Node():lch(NULL),rch(NULL),ltag(0),rtag(0){} };

templateclass stacknode

{

public:

Node * treenode;

int tag;

};

templateclass BiTree

{

public:

Node *root;

BiTree():root(NULL){}

Node*& Root();

void Create(Node* &R,T* buf,int i);

void Destroy(Node *R);

void Print(T e);

~BiTree();

int Search(Node *R,T e,Node *&p);

int LeafNodeCount(Node *R);

int NodeCount(Node *R);

int GetDepth(Node *R,int d);

Node* GetRoot(){ return Root; }

void GetPath(T x,Node*R);

void Levelorder(Node *R);

void Preorder(Node *R);

void Inorder(Node *R);

void Postorder(Node *R);

void Create(Node* &R,T* PreBuf, int&i,T* InBuf,int b,int e); };

templateclass Stack {

public:

Stack ():Top(NULL){}

int IsEmpty();

T GetTop();

void Push(T);

T Pop();

~Stack();

protected:

struct Node{

T data;

Node *next;

};

Node *Top;

};

templateclass Queue

{

public:

Queue();

int IsEmpty();

void EnQueue(T);

T DelQueue();

T GetFront();

~Queue();

T data;

protected:

struct Node

{

T data;

Node *next;

};

Node *Front;

Node *Rear;

};

template Node*& BiTree::Root()

{

return root;

}

//使用顺序结构存储的数据建立二叉链表树

templatevoid BiTree::Create(Node *&R,T* buf,int i) {

if (buf[i-1]==0)

R = NULL;

else

{

R=new Node;

R->data = buf[i-1];

Create(R->lch, buf, 2*i);

Create(R->rch, buf, 2*i+1);

}

}

//销毁二叉树

templatevoid BiTree::Destroy(Node *R)

{

if (R!=NULL) {

Destroy(R->lch);

Destroy(R->rch);

delete R;

}

}

templatevoid BiTree::Print(T e)

{

cout<

}

template BiTree::~BiTree()

{

Destroy(root);

}

template

void BiTree::GetPath(T x,Node*R)

{

int f=0,r=0;

bool w=false;

Queue Queue[100];

if(R->data!=x)

{

if(w==false)

Queue[++r].data=R->data;

if(R->lch!=NULL)

GetPath(x,R->lch);

if(R->rch!=NULL)

GetPath(x,R->rch);

if(w==true)

{

if(f!=r)

cout<

}

else

r--;

}

else

{

cout<data<<"由指定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为";

for(int k=0;k<3;k++)

{

cout<

}

w=true;

}

}

//查询树中的结点

templateint BiTree::Search(Node *R,T e, Node *&p) {

if (R!=NULL)

{

if (R->data == e) { p=R; return 1;}

if (Search(R->lch,e,p))

return 1;

else

return Search(R->rch,e,p);

return 0;

}

//求树的叶结点数

templateint BiTree::LeafNodeCount(Node *R)

{

if (R==NULL) return 0;

if ((R->lch==NULL) && (R->rch==NULL))

return 1;

else

{

int n=LeafNodeCount(R->lch);

int m=LeafNodeCount(R->rch);

return m+n;

}

}

//求树的结点总数

templateint BiTree::NodeCount(Node *R)

{

if (R==NULL) return 0;

else

{

int m=NodeCount(R->lch);

int n=NodeCount(R->rch);

return m+n+1;

}

}

//求树的深度

templateint BiTree::GetDepth(Node *R,int d)

{

if (R==NULL) return d;

if ((R->lch==NULL) && (R->rch==NULL))

return d+1;

else

{

int m = GetDepth(R->lch,d+1);

int n = GetDepth(R->rch,d+1);

return n>m? n:m;

}

}

//复制二叉树

/*

template void BiTree::CopyTree(Node *R,Node*& R1)

if (R==NULL) R1=NULL;

else

{

R1=new Node;

R1->data = R->data;

CopyTree(R->lch,R1->lch);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第17 页

CopyTree(R->rch,R1->rch);

}

}

*/

//非递归先序遍历

templatevoid BiTree::Preorder(Node *R) {

Stack*> S;

while(!S.IsEmpty() || (R!=NULL))

{

if (R!=NULL)

{

Print(R->data);

S.Push(R);

R=R->lch;

}

else

{

R=S.Pop();

R=R->rch;

}

}

}

//非递归中序遍历

templatevoid BiTree::Inorder(Node *R) {

Stack*> S;

while(!S.IsEmpty() || (R!=NULL))

{

if (R!=NULL)

{

S.Push(R);

R=R->lch;

}

else

R=S.Pop();

Print(R->data);

R=R->rch;

}

}

}

//递归调用的后续遍历

templatevoid BiTree::Postorder(Node *R) {

if (R!=NULL) {

Postorder(R->lch);

Postorder(R->rch);

Print(R->data);

}

}

//层序遍历二叉树

templatevoid BiTree::Levelorder(Node *R) {

Queue*> Q;

while(!Q.IsEmpty() || (R!=NULL))

{

if (R!=NULL)

{

Print(R->data);

Q.EnQueue(R->lch);

Q.EnQueue(R->rch);

}

R=Q.DelQueue();

}

}

//中序遍历线索化

//利用先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序列生成二叉树

templateint Stack::IsEmpty()

{

if (Top==NULL) return 1;

elsereturn 0;

}

template T Stack::GetTop()

{

if (Top==NULL) return T();

elsereturn Top->data;

}

templatevoid Stack::Push(T t) {

Node *s=new Node;

s->data = t;

s->next = Top;

Top = s;

}

template T Stack::Pop()

{

T t;

if (Top==NULL)

cout<<"栈空,溢出"<

else{

t=Top->data;

Node *s=Top;

Top=Top->next;

delete s;

}

return t;

}

template Stack::~Stack()

{

Node *p;

while (Top!=NULL)

{

p=Top;

Top=Top->next;

delete p;

}

}

template Queue::Queue()

{

Front = new Node;

Front->next = NULL;

Rear = Front;

}

templateint Queue::IsEmpty() {

if (Front==Rear) return 1;

elsereturn 0;

}

template T Queue::GetFront() {

return Front==Rear? NULL:Front->data;

}

templatevoid Queue::EnQueue(T t) {

Node *s=new Node;

s->data = t;

s->next=NULL;

Rear->next = s;

Rear = s;

}

template T Queue::DelQueue() {

T t=NULL;

if (Front==Rear)

cout<<"队列空,无元素出队!"<

else

{

Node *s=Front->next;

t=s->data;

Front->next = s->next;

delete s;

if (Front->next==NULL)

Rear=Front;

}

return t;

}

template Queue::~Queue()

{

while(Front!=Rear)

{

cout<

}

}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对抗技术 姓名:

学号: 教师:饶鲜日期:

目录 实验一线性表................................................. - 4 - 一、实验目的................................................ - 4 - 二、实验代码................................................ - 4 - 三、实验结果............................................... - 14 - 四、个人思路............................................... - 15 -实验二栈和队列.............................................. - 15 - 一、实验目的............................................... - 15 - 二、实验代码............................................... - 16 - 三、实验结果............................................... - 24 - 四、个人思路............................................... - 25 -实验三数组.................................................. - 26 - 一、实验目的............................................... - 26 - 二、实验代码............................................... - 26 - 三、实验结果............................................... - 28 - 四、个人思路............................................... - 28 -实验四树.................................................... - 29 - 一、实验目的............................................... - 29 - 二、实验代码............................................... - 29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欧阳光明(2021.03.07) 实验名称:实验三树——哈夫曼编/解码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 2014年12月11日 1.实验要求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赫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 计,统计每个字符的频度,并建立赫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进行编 码,并将每个字符的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 将编码后的字符串输出。 4、译码(Decoding):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 串进行译码,并输出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赫夫曼树(选作) 6、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 讨论赫夫曼编码的压缩效果。 测试数据: I love data Structure, I love Computer。I w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data Structure. 提示: 1、用户界面可以设计为“菜单”方式:能够进行交互。 2、根据输入的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统计频度,对没有 出现的 字符一律不用编码。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Huffman树 给定一组具有确定权值的叶子结点,可以构造出不同的二叉树,其中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叉树称为Huffman树,也叫做最优二叉树。

weight lchild rchildparent 2-1-1-1 5-1-1-1 6-1-1-1 7-1-1-1 9-1-1-1 weight lchild rchild parent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与实现算法,并做了相应的性能分析和比较,课程内容丰富,理论系统。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理论艰深,方法灵活,给学习带来困难; 2)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较多,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3)侧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本身的特性,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及设计大型软件的能力。 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实验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实验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 活" ,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

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2) 培养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 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 小" 算法,而实验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通过实验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能力,而且可以在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上机操作及程序调试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综合训练。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计算机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 (3) 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上机调试程序一个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 环境" 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 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程序的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语法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选择算法,编好程序,只能说完成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就是调试程序,运行程序并得到正确结果。 二、实验要求 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四个阶段。虽然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实验题目的远不如从实际问题中的复杂程度度高,但为了培养一个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工作的方法和作风,也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实验题目: 1) 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本步骤强调的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对问题的描述应避开算法和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而是对所需完成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回答。例如:输入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以及输入的

实验三:交互式SQL语句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对象的操作过程,包括创建、修改、删除 (2)熟悉表的各种操作,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查询 (3)熟练掌握常用SQL语句的基本语法 2、实验平台 使用SQL Server提供的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交互式使用SQL语句。 3 实验容及要求 选择如下一个应用背景之一: ●学生选课系统 ●习题3、4、和5中使用的数据库 ●其它你熟悉的应用 (1)建立一个数据库和相关的表、索引、视图等数据库对象,练习对表、索引和视图的各种操作。 (2)要求认真进行实验,记录各实验用例及执行结果。 (3)深入了解各个操作的功能。 实验要求包括如下方面的容: 3.1 数据定义 1.基本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 2.索引的创建 3.视图的创建 3.2 数据操作 完成各类更新操作包括: 1.插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 删除数据 3.3 数据查询操作 完成各类查询操作 1.单表查询 2.分组统计 3. 连接查询 4. 嵌套查询 5. 集合查询 3.4 数据操作 1.创建视图 2.视图查询 参考示例: 建立一个学生选课数据库,练习对表、视图和索引等数据库对象的各种操作。 一、数据定义 创建学生选课数据库ST,包括三个基本表,其中Student表保存学生基本信息,Course表保存课程信息,SC表保存学生选课信息,其结构如下表: 表1. Student表结构 表2. Course表结构

表3. SC表结构 1.创建、修改及删除基本表 (1)创建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8)PRIMARY KEY, Sname CHAR(8), Ssex CHAR(2)NOT NULL, Sage INT, Sdept CHAR(20) ); (2)创建Course表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PRIMARY KEY, Cname CHAR(40)NOT NULL, Cpno CHAR(4), Ccredit SMALLINT, ); (3)创建SC表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8)FOREIGN KEY (Sno)REFERENCES Student(Sno), Cno CHAR(4), Grade SMALLINT, ); (4)创建员工表Employee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上机实验要求及规范 《数据结构》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上机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重视实验环节,对于编写程序上机练习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容易忽略实验的总结,忽略实验报告的撰写。对于一名大学生必须严格训练分析总结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需要逐步培养书写科学实验报告以及科技论文的能力。拿到一个题目,一般不要急于编程,而是应该按照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路(关于面向对象的训练将在其它后继课程中进行),首先理解问题,明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的策略,逐一地解决子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问题分析与系统结构设计 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限制条件是什么。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搞清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线性表还是树、图?),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顺序结构还是链表结构?),然后设计有关操作的函数。在每个函数模块中,要综合考虑系统功能,使系统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最后写出每个模块的算法头和规格说明,列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便完成了系统结构设计。 2.详细设计和编码 详细设计是对函数(模块)的进一步求精,用伪高级语言(如类C语言)或自然语言写出算法框架,这时不必确定很多结构和变量。 编码,即程序设计,是对详细设计结果的进一步求精,即用某种高级语言(如C/C++语言)表达出来。尽量多设一些注释语句,清晰易懂。尽量临时增加一些输出语句,便于差错矫正,在程序成功后再删去它们。 3.上机准备 熟悉高级语言用法,如C语言。熟悉机器(即操作系统),基本的常用命令。静态检查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用一组测试数据手工执行程序(或分模块进行);二是通过阅读或给别人讲解自己的程序而深入全面地理解程序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注释和断言。如果程序中逻辑概念清楚,后者将比前者有效。 4.上机调试程序 调试最好分块进行,自底向上,即先调试底层函数,必要时可以另写一个调用驱动程序,表面上的麻烦工作可以大大降低调试时所面临的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 5.整理实验报告 在上机实验开始之前要充分准备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完成之后必须及时总结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六数据查询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对不同情况下查询语句的执行分析,巩固和加深对查询和查询优化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优化数据库系统的实践能力,熟悉了解Sybase中查询分析器的使用,并进一步提高编写复杂查询的SQL 程序的能力。 实验内容 1.索引对查询的影响 (1)对结果集只有一个元组的查询分三种情况进行执行(必如查询一个具体学生的信息):不建立索引,(学号上)建立非聚集索引,(学号上)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create clustered index student on student(student_id) go 建立非聚集索引: create nonclustered index student_index on student(student_id) go 用查询分析器的执行步骤和结果对执行进行分析比较。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30201' 不建立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非聚集索引 (2)对结果集中有多个元组的查询(例如查看某门成绩的成绩表)分类似(1)的三种情况进行执行比较。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30401' 不建立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非聚集索引: (3)对查询条件为一个连续的范围的查询(例如查看学号在某个范围内的学生的选课情况)分类似(1)的三种情况进行执行比较,注意系统处理的选择。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 between'31201'and'31415' 不建立索引: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顺序表 要求:实现顺序表的初始化、在指定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 算法思路:线性表的顺序表示指的是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顺序表的初始化操作就是为顺序表分配一个预定义大小的空间,并将线性表的当前长度设为“0”。线性表的插入操作是在线性表的第i-1个数据元素和第i个元素之间插入新的数据元素,使得长度为n的线性表变成长度为n+1的线性表,而删除恰好相反长度变为n-1的线性表,而且删除点后面的元素要往前移动一个位。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5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类型定义 { elemtype v[MAXSIZE]; int last; }SeqList; SeqList *Init_SeqList() //初始化操作 { SeqList *L; L=(SeqList*)malloc(sizeof(SeqList)); L->last=-1; return L; } void Create(SeqList *L) //建立顺序表 { int i=0; elemtype ch; scanf("%c",&ch); while(ch!='\n') { L->v[i++]=ch; scanf("%c",&ch); L->last=i-1; } } void PrintL(SeqList *L) //输出顺序表 { int i; printf("此表为:\n");

for(i=0;ilast;i++) { printf("%c",L->v[i]); } printf("%c\n",L->v[i]); } void Length(SeqList *L) //顺序表长度函数{ printf("此表长度:\n%d",L->last+1); printf("\n"); } void insert(SeqList *L,int i,elemtype x) //插入函数 { int j; if(L->last==0) printf("Error!\n"); if(i<1||i>L->last) printf("Error!"); for(j=L->last;j>=i-1;j--) L->v[j+1]=L->v[j]; L->v[i-1]=x; L->last++; PrintL(L); Length(L); } void Delete(SeqList *L,int i) //删除函数 { int j; if(L->last==-1) printf("Error!"); if(i<1||i>L->last+1) printf("Error!"); for(j=i;j<=L->last;j++) L->v[j-1]=L->v[j]; L->last--; PrintL(L); Length(L); } void main() //程序主函数 { int i,j,k; elemtype a,b;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3——哈夫曼编码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2013年11月24日 1.实验要求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赫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计,统计每个 字符的频度,并建立赫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进行编码,并将每 个字符的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 字符串输出。 4、译码(Decoding):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译 码,并输出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赫夫曼树(选作) 6、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讨论赫夫曼 编码的压缩效果。 2. 程序分析 2.1存储结构: struct HNode { char c;//存字符内容 int weight; int lchild, rchild, parent; }; struct HCode

{ char data; char code[100]; }; //字符及其编码结构 class Huffman { private: HNode* huffTree; //Huffman树 HCode* HCodeTable; //Huffman编码表 public: Huffman(void); void CreateHTree(int a[], int n); //创建huffman树 void CreateCodeTable(char b[], int n); //创建编码表 void Encode(char *s, string *d); //编码 void Decode(char *s, char *d); //解码 void differ(char *,int n); char str2[100];//数组中不同的字符组成的串 int dif;//str2[]的大小 ~Huffman(void); }; 结点结构为如下所示: 三叉树的节点结构: struct HNode//哈夫曼树结点的结构体 { int weight;//结点权值 int parent;//双亲指针 int lchild;//左孩子指针 int rchild;//右孩子指针 char data;//字符 }; 示意图为: int weight int parent int lchild int rchild Char c 编码表节点结构: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题目 实验一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实验学时 2学时 背景知识:顺序表的插入、删除及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 2.掌握顺序存储结构的常见算法。 实验容 1.输入一组整型元素序列,建立顺序表。 2.实现该顺序表的遍历。 3.在该顺序表中进行顺序查找某一元素,查找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4.判断该顺序表中元素是否对称,对称返回1,否则返回0。 5.实现把该表中所有奇数排在偶数之前,即表的前面为奇数,后面为偶数。 6.输入整型元素序列利用有序表插入算法建立一个有序表。 7.利用算法6建立两个非递减有序表并把它们合并成一个非递减有序表。 8. 利用该顺序结构实现循环队列的入队、出队操作。 8.编写一个主函数,调试上述算法。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VERFLOW 0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ist {ElemType elem[MAXSIZE]; int length; }Sqlist; void Creatlist(Sqlist &L) {int i; printf("请输入顺序表的长度:"); //输入一组整型元素序列,建立一个顺序表。 scanf("%d",&L.length); for(i=0;i

数据库实验报告(四) 姓名:学号:班级: 1.简单查询: (1) 查询“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的学分; SQL语句: select credit from course where course_name='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技术'; 或者模糊查询: select credit from course where course_name like'%数据库开发技术'; 执行结果: (2) 查询选修了课程编号为“dep04_s004”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并将成绩按降序输出;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_id,grad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course_id='dep04_s003' order by grade desc; 执行结果:

(3) 查询学号为“g9940205”的学生选修的课程编号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course_id,grad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student_id='g9940205'; 执行结果: (4) 查询选修了课程编号为“dep04_s001”且成绩高于85分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_id,grad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course_id='dep04_s001'and grade>'85'; 执行结果:

2.在多表连接的查询实验中,用Transact SQL语句完成以下查询操作: (1)查询选修了课程编号为“dep04_s002”且成绩高于85分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name,grade from student,student_course where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course.student_id and student_course.course_id='dep04_s002' and student_course.grade>'85'; 执行结果: (2)查询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称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name,course_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tudent_course where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course.student_id and student_course.course_id=course.course_id; 执行结果:

实验三完整性及视图、索引 视图是基于某个查询结果的一个虚拟表,只是用来查看数据的窗口而已。索引能够提供一种以一列或多列的值为基础迅速查找数据表(或视图)中行的能力,用来快速访问数据表(或视图)中的数据。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在特定语言事件发生时自动执行,通常用于实现强制业务规则和数据完整性。 【实验目的】 掌握MySQL视图、索引的使用,理解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 【实验要求】 1、每完成一个任务,截取全屏幕快照1~3作为中间步骤和结果的贴图,粘贴在最后的实验报告中。 2、除了使用我们提供的数据外还要自己向表中添加些新数据,以保证每个查询结果不为空集,或计数结果不为0。 3、思考题可以选做,作为优秀加分的依据。 【实验任务】 1、创建一个视图,该视图为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视图包括的列有课程号 及平均成绩,并用利用该视图查询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给出课程号、课程名及平均成绩。

2、创建一个视图,该视图为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视图包括的列有课程号、 课程名及平均成绩,并用利用该视图查询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给出课程号、课程名及平均成绩。

3、为院系代码表(dept_code)创建基于“院系代码”列的索引。 4、为教室信息表(classroom_info)创建基于room_id列的惟一索引并插入一 条room_id列与表中已有的值重复的数据,观察系统的反馈。

5、重新修改表stud_info、lesson_info及stud_grade,修改的容为: ①为三表增加主码约束,stud_info的主码为stud_id,lesson_info的主码为 course_id,stud_grade的主码为stud_id、course_id。

《数据结构》课程上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实验名称】顺序表的基本算法 【实验目的】 创建一个顺序表,掌握线性表顺序存储的特点。设计和验证顺序表的查找、插入、删除算法。 【实验要求】 (1)从键盘读入一组整数,按输入顺序形成顺序表。并将创建好的顺序表元素依次打印在屏幕上。 设计一个带选择菜单的主函数,菜单中具备任意选择删除、插入、查找数据元素(2)的功能。 当选择删除功能时,从键盘读入欲删除的元素位置或元素值,按指定方式删除;3()当选择插入功能时,从键盘读入新元素值和被插入位置,在指定位置插入;当选择查找功能时,从键盘读入欲查找的元素值,返回其位置序号。 (4)每种操作结束后,都能在屏幕上打印出此时顺序表元素的遍历结果。 【实验步骤】、实验前先写好算法。1 上机编写程序。2、编译。3、调试。4、 综合实例!,2-62-8!带菜单的主函数参考书上2.5,,,书上参考算法例程:2-12-42-5注意:顺序表的结构体!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items[listsize]; int length; }SpList; 实验二 【实验名称】单链表的基本算法 【实验目的】 创建一个单链表,掌握线性表链式存储的特点。设计和验证链表的查找、插入、删除、求表长的算法。【实验要求】 (1)从键盘读入一组整数,按输入顺序形成单链表。并将创建好的单链表元素依次打印在屏幕上。(注意:选择头插法或者尾插法!) 设计一个带选择功能菜单的主函数,菜单中至少具备任意选择删除、插入、查找(2)数据元素,和求单链表表长等几项功能。 当选择删除功能时,从键盘读入欲删除的元素位置,按指定位置删除;当选择插)(3入功能时,从键盘读入新元素值和被插入位置,在指定位置插入;当选择查找功能时,从键盘读入欲查找的元素值,返回其位置序号;当选择求表长功能时,返回该单链表表长的数值。 (4)每种操作结束后,都能在屏幕上打印出此时单链表元素的遍历结果。 【实验步骤】、实验前先写好算法。1 、上机编写程序。2 编译。3、调试。4、 综合实例!!带菜单的主函数参考书上,2-132-15,2-172.5,,书上参考算法例程:2-102-12 另外,注意,指针的初始化!指针的操作必须谨慎!链表的结构体如下: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ch; struct Node *next; }LNode, *Pnode, *Linklist; 实验三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四——链表的排序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 1.实验要求 [内容要求] 使用链表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 1、插入排序 2、冒泡排序 3、快速排序 4、简单选择排序 5、其他 要求: 1、测试数据分成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 2、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 中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 3、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秒 (选作) 4、对2和3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线性表的正确性 代码要求 1、必须要有异常处理,比如删除空链表时需要抛出异常; 2、保持良好的编程的风格: 代码段与段之间要有空行和缩近 标识符名称应该与其代表的意义一致 函数名之前应该添加注释说明该函数的功能 关键代码应说明其功能 3、递归程序注意调用的过程,防止栈溢出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存储结构:双链表 2.2 关键算法分析 [内容要求] 定义类: template class LinkList { public: LinkList(){front = new Node ;front->next=rear;front->prior=NULL;rear=new Node;rear->next=NULL;rear->prior=front;} LinkList(T a[],int n); void BackLinkList(T a[]);//恢复原链表 ~LinkList();//析构函数 void PrintList();//打印数列 void InsertSort();//插入排序 void BubbleSort();//冒泡排序 Node * Partion(Node *i,Node *j);//快速排序中寻找轴值的函数 void Qsort(Node *i,Node *j);//快速排序 void SelectSort();//选择排序 Node*front; Node*rear; }; 成员函数包括:构造函数:单链表,打印单链表,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析构函数 公有成员:头指针和尾指针 1、构造函数: LinkList::LinkList(T a[],int n) { front=new Node; rear=new Node; front->prior=NULL;front->next=rear; rear->next=NULL;rear->prior=front; Node *s; for (int i=n-1;i>=0;i--) {

题目:数据库实验三:嵌入式SQL 完成日期:2014.5.22 操作环境:Microsoft Visual C++ 6.0 SQL server 2008 R2 1 实验目的 1、熟悉在Visual Studio C++环境中通过ODBC实现数据库互连; 2、熟悉通过嵌入式SQL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掌握数据库应用程序界面开发基本流程。 2 实验内容及要求 1、在Visual Studio C++环境中通过ODBC实现与实验1建立的数据库StuManagement的互联,进行实验要求的各种操作,关系模式和数据的操作均通过应用程序界面完成; 2、根据以下要求认真进行实验,记录所有的实验用例,填写实验报告。 2.1 数据库连接 2.1.1 通过ODBC实现与实验1数据库互连; 2.2 关系模式定义 2.2.1创建1个基本表,并插入2行数据; 2.2.2修改及删除基本表; 2.3 数据操作 2.3.1 数据查询操作; 2.3.2 数据删除操作;( 2.3.3 界面执行SQL语句操作 2.4 界面要求: 2.4.1 查询结果的多行显示(至少支持5行以上查询结果的显示) ;(2分) 2.4.2 界面美观,操作简单。 3 操作环境 Microsoft Visual C++ 6.0 Sql server 2008 R2 4 实验步骤 (1)ODBC与数据库互联

找到控制面板——管理工具 打开数据源(ODBC) 点击【添加】,选择SQL server

填写名称和描述,选择自己机器的服务器 按照默认就可以

点击【完成】,数据源就创建好了 5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1)整体外观 本次实验,完成了记录的查询(按主键、按内容),记录的添加与删除,新建表,删除表,添加数据,修改表;执行SQL语句,并将查询结果显示出来。 (2)添加记录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答案 实验一: 1、请编写函数int fun(int *a, int *b),函数的功能是判断两个指针a和b所指存储单元的值 的符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这两个存储单元中的值都不为0。在主函数中输入2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a, int *b) { if (*a*(*b)>0) return(1); else return(0); } main() { int x,y; scanf("%d%d",&x,&y); if (fun(&x,&y))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 } 2、计算1+2+3+……+100,要求用指针进行设计。即设计函数int fun(int *n)实现求 1+2+3+……+*n,在主函数中输入、调用、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n) { int i,sum=0; for (i=1;i<=*n;i++) sum+=i; return(sum); } main() { int x,sum; scanf("%d",&x); printf("the sum is %d\n",fun(&x)); } 3、函数的功能是求数组a中最大数的位置(位序号)。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

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max) max=a+i; return(max-a); } main() {int a[N],maxi; input(a,N); maxi=fun(a,N); printf("\n the max position is %d\n",maxi); } 4、请编写函数fun(int *a,int n, int *odd, int *even),函数的功能是分别求出数组a中所有奇数之和和所有偶数之和。形参n给出数组中数据的个数;利用指针odd和even分别返回奇数之和和偶数之和。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树——哈夫曼编/解码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2014年12月11日 1.实验要求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赫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计,统计每个 字符的频度,并建立赫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进行编码,并将每 个字符的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 字符串输出。 4、译码(Decoding):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译 码,并输出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赫夫曼树(选作) 6、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讨论赫夫曼 编码的压缩效果。 测试数据: I love data Structure, I love Computer。I w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data Structure. 提示: 1、用户界面可以设计为“菜单”方式:能够进行交互。 2、根据输入的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统计频度,对没有出现的 字符一律不用编码。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Huffman树 给定一组具有确定权值的叶子结点,可以构造出不同的二叉树,其中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叉树称为Huffman树,也叫做最优二叉树。 weight lchild rchild parent

2-1-1-1 5-1-1-1 6-1-1-1 7-1-1-1 9-1-1-1 weight lchild rchild parent 2-1-15 5-1-15 6-1-16 7-1-16 9-1-17 7017

2013-03-08 上机实验题 1.构建两个顺序表示的非空线性表LA和LB (数据元素为整型,其值自行确定); 2.从线性表LA中删除第i 个元素; 3.将元素e插入到线性表LB中的第i个元素之后; 4.假设LA中不含重复的元素 (LB同),将线性表LA和LB合并,并输出结果,要求结 果中不含重复的元素。 //构建两个顺序表(定义、初始化) //在一个顺序表中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在一个顺序表中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 //将两个线性表LA和LB进行合并 //遍历LB, 如果其中的数据元素不在LA中,则将其插入LA,否则不予处理 //打印线性表LA #define List_Init_Size 100 #define LISTINCREMENT 10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 int * elem; int length; // 当前长度 int ListSize; // 当前分配的存储容量 }SqList; Status Initialize_table (SqList &L) {// 初始化线性表 int i, m, data; L.elem=(int *)malloc(List_Init_Size *sizeof(int)); if (!L.elem) { // 为线性表分配空间 printf("Overflow"); return FAILURE; } L.ListSize=List_Init_Size; L.length=0; printf ("Please input the size of linear table (<=%d): "+ List_Init_Size); scanf_s("%d",&m); for (i=0;iL.length)) //检查i值是否合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