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应该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小学教材中删除

不应该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小学教材中删除

不应该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小学教材中删除
不应该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小学教材中删除

尊敬的评委和同学们: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不应该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小学教材中删除。

鲁迅先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无可争议,他的作品和思想曾经是、现在仍然是、将来也永远是中国文学和思想宝库中的精髓与宝贵遗产。所以,我方坚定地认为:不应该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小学教材中删除。我方将从以下四点来论证我方的观点。

第一,鲁迅作品对中小学生写作具有借鉴性。其笔法是现代小说的冷峻和中国传统文学的白描手法的结合,没有大起大落、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却常常有十分鲜明的人物性格;其论证技巧性强,只要有一个点,就可以通过这个点把它整个撕开,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鲁迅文章中有这么多值得中小学生去学习的技巧,为什么还要将其从中小学的课材中删除呢?

第二,鲁迅是新文学的奠基者。他完成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到现代小说艺术的根本转变,他的小说创作成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艺术伟大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崭新时代。当代中国因为鲁迅变得深刻,中国文学史因为鲁迅作品充满生机。鲁迅的思想值得后人学习,其作品理应成为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鲁迅精神从未过时。当代中国依然需要鲁迅的风骨、文风和勇于“揭短”的批判精神。在今天,我们一直强调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和培养个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这

与鲁迅极力提倡的“立人”思想和个性解放的素质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对方辩友,您还能说鲁迅的思想基础过时了吗?

第四,如果说鲁迅的文章太深,学生不易理解,那只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学生不爱学鲁迅的文章,是因为很多老师一上鲁迅的课,就开始介绍鲁迅的战斗精神,要学生攻克学习堡垒,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今天的学生对鲁迅的文章不理解,甚至于“厌倦”,难道要怪鲁迅吗?我方认为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把鲁迅那

种独特的人文关怀误读成革命理想;文化语境被扭曲成政治语境,才使他的文章既丧失了审美性,也失去了多元价值的光芒。与其说中小学生不喜欢读鲁迅的作品,不如说他们是不喜欢被动接受偶像,反对束缚思维的权威和权威解释。所以,如果将鲁迅先生的作品从教材中删除,如何让学生们感知其文字的灵魂、血性与刚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人风骨?

中小学课本中没有鲁迅的作品是一种悲哀,中国现在仍然缺少鲁迅的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鲁迅是其中重要的部分,缺少了鲁迅,中国的文学就没有了高度。所以,我方坚决认为“不应该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小学的教材中删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