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

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

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

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秩序,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第二条规定的长江口水域,以及在该水域内的一切船舶、设施、码头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引航员、船员和其他有关单位及个人。

第三条主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以下简称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船舶航行

第四条分道通航

本规则适用水域实施分道通航。船舶、设施必须按照本规则附录一规定的进出口通航分道航行,在未规定进、出口通航分道的水域内,应当按照助航标志所指示的航路靠右航行;

拟通过吴淞口与24灯浮之间水域小于500总吨的船舶应当在外高桥内航道航行,但由海区驶往吴淞口长江上游的船舶,应当在24灯浮附近经南港北槽航道沿进口航道上驶。

进入环行航道应当遵守本规则附录二的规定。

第五条航道限制

在本规则适用水域内航行的船舶应当保持不小于0.7 m的富余水深;

不受南漕水位限制的船舶,不得从北漕航槽通过。

第六条航槽

拟在北漕中高潮前2 h至北漕中高潮后1 h出口的船舶及船舶长度

大于270 m或吃水大于9.8 m进出航槽的船舶,应当在12 h之前向海事局总值班室申报,未经核准不得在槽内航行;

船舶在槽内航行时,不得滞航,或有妨碍他船正常航行的行为;对遇避让时,应当各自靠右航行;

船舶在槽内对遇交会,应当与挖泥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在挖泥船的施工断面上三船同时交会;

船舶因故需要从航槽的一侧驶进或驶出时,应当与航槽内船舶总流向尽可能取小角度。

第七条禁止追越

在单程交通水域、外高桥罗经校正标下叠标线至吴淞口河塘灯桩经度线水域内,大型船舶之间不得追越。

第八条航行秩序

船舶应备车航行、采取安全航速,并严格遵守本规则第四条的规定,只要安全可行,应当尽可能在通航分道的右侧行驶。船舶在同一航道内航行时,小型船舶不得妨碍大型船舶的安全航行;在航道交汇区穿越航道的船舶应当在本规则附录三规定水域内穿越。

第九条避让

船舶发现在顺水1 500 m、逆水1 000 m以内有大型船舶离靠沿江码头时,顺航道行驶的船舶应当主动避让离靠码头的船舶;

穿越航道的船舶负责避让在航道内正常航行的船舶;

当两船有碰撞危险时,不在本船通航分道内行驶的船舶负责避让在通航分道行驶的船舶。

第十条能见度不良

视程小于1 n mile时,船舶应当缓速航行;视程小于1 000 m时,大型船舶应当停止航行;视程小于500 m时,禁止船舶航行(执行公务船舶除外)。因能见度不良抛锚的船舶,应当按规定显示相应的声光信号,并及时向吴淞控制中心报告。

第十一条拖带

拖带总长度超过300 m、总宽度超过45 m的船舶和设施,必须在48 h前报经海事局总值班室批准。

第十二条石洞口港池

船舶离靠石洞口港池内各码头前20 min,用VHF 71频道向宝钢信号台报告;

进出石洞口港池船舶应当主动与过往船舶联系,避免在口门交会。

第十三条宝山支航道

船舶进出宝山支航道,应当遵守本规则附录四的规定。

第三章船舶停泊

第十四条锚泊

船舶、设施应当按本规则附录五规定的锚地水域抛锚停泊,非锚地水域禁止抛锚停泊;抛锚船舶、设施不论在任何风向、潮流情况下,均不得超出锚地范围。

船舶、设施因雾或其他特殊情况在非锚地水域抛锚,应当避免在航道内或越江管线附近水域抛锚。

第十五条报告、值班

拟进入锚地锚泊的船舶、设施应当提前1 h用VHF 71频道向吴淞控制中心申请锚位;

船舶在抛锚后和起锚前10 min,应当向吴淞控制中心报告动态;

船舶、设施在锚泊期间,应当留有足够船员值班,并应当有专人值班守听VHF航行安全频道;

下列船舶、设施须在12 h前报经海事局总值班室批准,方可在指定的锚地抛锚停泊:

1. 特种船、高架设施船、废钢船和钻井平台;

2. 油船、散装危险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

第十六条停泊

各码头单位应当将船舶的离靠码头计划报辖区监督站;

沿江码头未经海事局核准,停泊宽度不得超过45 m,停泊期间船舶应当带足缆绳,并根据风向、风力和潮流情况随时检查调整并加固缆绳;

除在船厂内修理的船舶外,所有停泊船舶应当留有三分之一船员值班,并能应急启动;

船舶离靠码头时码头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条件;

船舶和码头之间应当设置安全船岸通道。

第十七条避风

船舶、设施应当按自身抗风能力采取避风措施,在强风、台风期间必须服从海事局的统一指挥,按指定地点避风。当上海市台风警报发布后,停泊锚地的外国籍船舶,应当通过代理向引航部门申请引航员登船值守,以备应急。

第四章交通监控

第十八条船位报告

船舶除应当按《上海港船位报告制规定》报告动态外,还应当在离码头和进入航道后及时向吴淞控制中心报告船位。

第十九条交通控制

凡航行、停泊在长江口水域的船舶、设施均应听从吴淞控制中心和海事局现场监督人员的指挥、管理;

吴淞控制中心可根据航道实际情况实施交通组织。

第二十条强制措施

为了安全需要,海事局可对特种或操作困难的船舶、设施以及载有散装化学危险品或易燃、易爆物品的船舶采取特别安全措施;

船舶、设施发生事故或失去控制,对交通安全、水域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时,海事局有权采取必要的强制性处置措施,所产生费用由当事船舶承担。

第二十一条船坞

船坞经营单位应在船舶进出船坞前24 h,向海事局总值班室报告进出坞计划。

第二十二条安全信息

船舶应按时收听吴淞控制中心发布的航行安全信息广播;

船舶为了航行安全可向吴淞控制中心咨询航道、锚地、交通、气象等有关安全信息。

第五章航道保护

第二十三条抛泥

船舶抛泥必须在海事局规定的抛泥区进行;如在非抛泥区抛泥,海事局可对违法者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由当事人承担全部清除责任。

第二十四条水域工程

疏浚、围堤、勘测、钻探、打捞,设置水上水下设施、浮筒,建造桥梁、隧道、管线等越江工程及涉及水上交通安全的各种构筑物,均必须事先报经海事局批准,并在核准范围内作业。

第二十五条助航标志

船舶、设施触碰助航标志或发现助航标志损坏、移位、漂失或灯光熄灭、失

常,应当及时向吴淞控制中心报告;损坏助航标志的负责赔偿。

第二十六条捕捞

航道、锚地、抛泥区内及码头前沿严禁捕捞和设置捕捞网具,因违法捕捞造成事故的,由违法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六章其他

第二十七条引航

引航部门应当将引航作业计划提前向海事局总值班室报告;

引航作业必须在海事局核准的水域内进行,需要接送引航员的船舶,应当在海事局指定水域交接;遇有恶劣天气,改变作业区域应当向吴淞控制中心报告;

装载一级油品船、散装化学危险品船、液化气船和长度超过270 m的超大型船舶应当由二级以上引航员引领。

第二十八条校正罗经

禁止船舶在吴淞高潮前1 h至高潮后2 h,在外高桥罗经校正区校正罗经;

船舶校正罗经作业时,应当垂直显示“OQ”国际信号旗;

校正罗经的船舶不得妨碍其他船舶正常航行,并向吴淞控制中心报告。

第二十九条船舶测速

船舶在测速区测速的,应当事先报吴淞控制中心批准,并遵守下

列规定:(一)吃水小于6.5 m的船舶可在小九段测速区测速,但中浚高潮前1 h至中浚高潮后2 h应停止测速;

(二)测速时应当垂直显示“SM”国际信号旗;

(三)测速船应当使用VHF航行安全频道向过往船舶通报动态及交换避让措施,并应当加强瞭望,谨慎驾驶。

第三十条试航

大型船舶试航应当向吴淞控制中心报告;

抛锚试验应当在核准的锚泊区进行;

试航时,白天垂直显示“RU1”国际信号旗,夜间垂直显示“白、绿、红”环照灯3盏;

用VHF航行安全频道向过往船舶通报动态,交换避让措施,并应当加强瞭望,谨慎驾驶。

第三十一条处罚

对违反本规则的,将由海事局依照有关水上安全监督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

理。

第三十二条未列事项

有关避碰和信号部分,本规则未列事项,依照《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交通部沿海港口信号规则》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公布施行与废止事项

本规则自1999年7月1日起生效,1994年9月6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港务监督长江口船舶交通管理规则》同时废止。

附录一上海港长江口航道各航段范围及进出口通航分道

一、南港北漕航道(长江口灯船~临时锚地)

(一)长江口灯船~北漕中灯船段

1. 航道北界线:长江口灯船方位335°、距离1 500 m处与255、257 (275)

诸灯浮的连线;

2. 航道南界线:由276灯浮与274、272…至252诸灯浮及254和252灯浮连线的延伸线与南港南槽航道北侧边界线交点的连线;

3. 航道分隔线:经长江口灯船的航道中心线。

(二)北漕航槽西端~吴淞口

1. 进口航道边界线:275灯浮与15、17、19、21、23、25、Q1、29、31诸灯浮连线;

2. 出口航道边界线:32、30、28、合流1、26、24、20、18、16、276诸灯浮连线;

3. 航道分隔线:航道中心线为分隔线。

(三)进出吴淞口航道

1. 32灯浮与30灯浮连线中点与31°23′45″N,121°31′28″E点连线为进出吴淞口航道分隔线;

3. 出口航道:分隔线以南至30灯浮与101灯浮连线以内水域。

二、南港南漕航道

(一)长江口灯船至九段灯船

1. 航道分隔线:长江口灯船与2、3、4…9诸灯浮和九段灯船与77-1灯浮连线中点的连线;

2. 进口航道:分隔线北侧500 m以内水域;

3. 出口航道:分隔线南侧500 m以内水域。

(二)九段灯船至临时锚地

1. 进口航道边界线:77-1灯浮与79、81、83、85、87、89、24诸灯浮的连线;

2. 出口航道边界线:26灯浮与92、90、88、86、84、82、上浚诸灯浮及九段灯船的连线;

3. 航道分隔线:即航道中心线。

三、南支航道

1. 进口航道边界线:以南支灯船方位040°、距离500 m处与61、63、67、69、73诸灯浮及九段灯船的连线;

2. 出口航道边界线:上浚灯浮与78、74、70、68、64、62诸灯浮及南支灯船方位220°、距离500 m处的连线;

3. 航道分隔线:经南支灯船的航道中心线。

四、外高桥内航道

1. 进口航道边界线:26灯浮与合流2、高2、高3、30、101诸灯浮的连线;

2. 出口航道边界线:102和103灯浮、海警支队码头、外高桥港务公司码头、船舶污水处理厂码头外侧45 m处及94、92灯浮诸点的连线。

3. 航道分隔线:即航道中心线。

五、宝山水道

1. 上驶航道边界线:31灯浮与33、35、35-1、37、39、41诸灯浮及41、浏锚1灯浮连线与港界线交点的连线;

2. 下驶航道边界线:1灯浮和40灯浮连线与港界线的交点、40和38灯浮、罗泾煤码头外侧45 m、宝钢主原料码头外侧45 m处及36、34、32诸灯浮的连线;

3. 航道分隔线:即航道中心线。

六、宝山支航道

1. 上驶航道边界线:以河塘灯桩方位077°、距离1 000 m处与宝

0、宝2、宝2-1、宝4诸灯浮及宝钢主原料码头下角方位128°、距离

1 000 m处的连线;

2. 下驶航道边界线:以宝钢主原料码头下角外侧距离45 m处与宝5、宝3、宝钢综合码头外侧45 m处、宝山港池防波堤防1灯桩、宝1灯浮、炮台湾船舶基地浮式防波堤上角外侧45 m处、河塘灯桩的连线;

3. 航道分隔线:即航道中心线。

附录二环行航道

以长江口灯船为圆心、500 m半径为分隔区,分隔区内禁止船舶航行,分隔区外1 000 m宽的水域为圆形通航分道,在环行航道内船舶应绕分隔区按逆时针方向单程航行。

附录三穿越线区

1. 由南支航道进入南港南漕航道的进口船舶,应在九段灯船与上浚灯浮之间进入南港南漕航道;

2. 由南港南漕航道进入南港北漕航道的进口船舶应在24灯浮与

24-1灯浮之间穿越;

3. 由南港北漕航道进入南港南漕航道的出口船舶应在26灯浮与24-1灯浮之间穿越;

4. 由外高桥内航道进入黄浦江或由黄浦江进入外高桥内航道应在101灯浮与103灯浮之间穿越;

5. 从黄浦江驶向宝山支航道的小型船舶,应在101灯浮与河塘灯桩之间穿越主航道。

附录四宝山支航道管理规定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宝山支航道、宝山港池和炮台湾船舶基地水域及该水域内的各码头。

第二条计划动态报告

一、本规定适用范围内各单位,应于每天1600时之前,向上海港务监督宝山监督站(以下称宝山监督站)申报第二天的船舶作业计划。

二、离、靠码头船舶因故变更计划,需提前2 h向宝山监督站申报,航行船舶可直接向宝山监督站申报,以便调整进出各码头船舶的顺序。

三、无计划动态船舶不得在本规定适用范围内码头停泊。

第三条航行规定

一、单程航行水域

(一)范围:宝0灯浮至宝4灯浮之间的宝山支航道及港池口门航道(防沙堤1号灯桩至2号灯桩之间的水域);

(二)凡1 000载重吨及以上的船舶(包括拖船拖带千吨级及以上铁驳船队)在上述水域行驶,该水域对上述船舶为单程航行水域;

二、1 000载重吨以下船舶在航行时应避让在单程航行水域内航行的1 000载重吨及以上船舶;

三、进出炮台湾船舶基地的拖船船队必须逆流驶入、驶出;

四、进出炮台湾船舶基地和离靠宝钢综合码头的船舶应避让进出宝山港池的船舶;

五、需通过上述单程交通控制水域的船舶,上水到达32灯浮与河

塘灯桩连线、下水到达36灯浮或驶离泊位前20 min,应主动与过往船舶沟通联系,并向宝山信号台报告,避免在此水域交会。

第四条交通管制

遇有限于吃水船舶在宝山支航道航行,宝山监督站可根据情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第五条停泊规定

一、炮台湾船舶基地防波堤外侧未经主管机关核准,禁止靠泊。

二、停泊宽度

(一)宝山港池

1. 宝钢成品码头:1号泊位26 m;其余各泊位40 m;工作船码头24 m。

2. 宝山集装箱公司码头:1号泊位34 m;2、3、4、5号泊位38 m;6、7号泊位及工作船码头36 m。

3. 新石洞口水闸外沿20 m内不准停靠任何船舶,20~150 m内只准临时停靠长度不足40 m的船舶。停泊时间不得超过72 h。

(二)沿江码头

1. 宝杨路客运码头24 m;

2. 空军宝杨路码头15 m;

3. 宝钢综合码头:外侧36 m,不得并靠;

4. 宝钢化产码头36 m;

5. 宝钢大件码头36 m;

6. 宝钢水渣码头24 m。

第六条进出宝山港池的船舶尺度

进出宝山港池船舶超过载重吨15 000 t、长177 m、宽26 m、吃水9.5 m的,

应事先报经海事局核准。

第七条其他安全管理措施

一、拖船拖带铁驳进出港池,1 000吨级以上吨位铁驳只准掮拖或顶推1艘,不足1 000 t的只准掮拖或顶推2艘;

二、宝钢成品码头1号泊位有1 000吨级以上船舶离靠时,宝山

集装箱公司1号泊位,只能停靠1艘船舶,如已有2艘,应临时移离,不得影响宝钢成品码头1号泊位船舶的安全靠离;

三、宝山港池内码头单位应按期向主管机关提供委托专业水深测量单位测量的水深图。

附录五锚地

一、北漕锚地

(一)范围:261、06、05诸灯浮及以北漕中灯船北侧500 m处等4点连线范围水域。

(二)用途:供航行于北漕航道(槽)的重载出口船舶候潮或遇雾临时锚泊。

二、油船、危险品船锚地

(一)范围:下列4点连线以内水域

(1)17灯浮;

(2)经横南灯浮作17灯浮和19灯浮连线垂线的交点;

(3)横南灯浮;

(4)经17灯浮作横南灯浮和31°17′07″N,121°51′16″E点连线垂线的交点。

(二)用途:供油船、液化气船、散化船和危险品船待命、待泊、避风和候潮。

(三)限制

1. 锚泊时间不得超过24 h;

2. 过境船不得使用该锚地;

3. 锚泊前12 h应书面向海事局总值班室实施申请,并报告船长、吃水、载货数量和种类,经批准后方可使用该锚地。

三、横沙锚地东、西区

(一)范围

1. 东区锚地为下列4点范围内(除禁止锚泊区外):

(1)15灯浮;

(2)31°17′07″N,121°51′16″E;

(3)同二(一)(4);

(4)17灯浮。

2. 西区锚地:

(1)同二(一)(2);

(2)横南灯浮;

(3)31°18′54″N,121°47′05″E;

(4)31°18′48″N,121°46′39″E;

(5)19灯浮。

(二)用途:原则上供走北漕出港船舶待命、待泊、避风和候潮。

四、1~11锚泊区

(一)范围:

1~11锚泊区,由25、Q1、29、31、33、Q7、Q6、Q5、Q4、Q3、Q2诸灯浮连线内水域。

(二)用途:

1. 供船舶候潮、待泊、防台和补给等;

2. 第1至第7号锚泊区,为国内航线船舶锚泊区;

3. 第8至第9号锚泊区,为国际航行船舶锚泊区;

4. 第10锚泊区,为拟靠上海港吴淞口上游长江各码头船舶锚泊区;

5. 第11锚泊区,仅供在上海港装货或卸货的1 600总吨以下海船候潮、待泊和避风等使用。锚泊时间不超过72 h。

上述锚泊区由吴淞控制中心根据锚地和船舶实际情况调剂使用。

(三)使用规定

1. 锚泊船在抛锚前1 h向吴淞控制中心申请锚位;

2. 过境船和锚泊时间超过72 h应报海事局总值班室核准。

五、外高桥小型机动船、驳船临时锚地

(一)范围:102灯浮与外高桥边防码头上角连线以南水域。

(二)用途:供在吴淞口下游及军工路张华浜作业的长度小于70 m的内支线集装箱船、机动船和拖船临时待泊候潮使用。

(三)限制:未经海事局总值班室核准锚泊时间不得超过72 h。

六、宝钢上锚地

(一)范围:以工作趸船的轴线为基线向左右各225 m,以工作

趸船的中心线为基线向左右各400 m的800 m×450 m矩形水域。

(二)用途:供经核准的大型铁驳系泊和编解队。

七、超大型船舶锚地

(一)范围:宝Q31、宝Q32、宝Q33、宝Q34诸灯浮连线内水域。

(二)用途:供经海事局批准的船舶候潮、待泊、防台、补给、交接等。

八、台湾渔船避风锚地

(一)范围:T2、T4、T6灯浮连线与长兴岛沿岸之间的水域。

(二)用途:供台湾渔船避10级以下强风专用锚地。

第五节《上海港水域船舶进出港动态报告制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上海港水域中小型内贸运输船舶的监督管理,减少中小型内贸运输船舶因安全隐患而引发的水上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进出上海港水域的所有内河船舶和3 000总吨以下的沿海内贸运输船舶。

以下船舶不适用本办法:

(一)集装箱船;

(二)滚装船;

(三)客船;

(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或上海海事局评定的安全诚信船舶;

(五)经上海海事局同意的其他船舶。

第三条上海港水域船舶进出港动态报告制由上海海事局实行统一管理,各海事处具体实施。

第四条进港船舶在装卸作业前,船方或其代理人应向装卸作业点就近的海事处报港点报告并提交下列文书和资料:

(一)船舶国籍证书;

(二)船舶检验证书簿;

(三)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四)船员适任证书及专业训练合格证;

(五)船员服务簿;

(六)船舶安全检查记录簿;

(七)船舶签证簿。

持有上海海事局船舶电子卡的船舶,可免交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检验证书簿。

第五条报港点负责审核船舶递交的文书和资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的船舶当场签发《船舶报港联系单》;不符合规定的或安全状况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应进行现场核查,处置完毕后,再签发《船舶报港联系单》。

报港点签发《船舶报港联系单》后,应留存《船舶签证簿》、船舶电子卡和船长适任证书。

第六条船舶需跨海事处辖区移泊作业的,在办理船舶进出港报告手续时,可以同时办理进港签证,报港点不再留存有关文书。

船舶移至新辖区后,原辖区报港点签发的《船舶报港联系单》继续有效。

装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及油船办理报港手续的同时应当办理进港签证。

第七条《船舶报港联系单》一式三联,报港点留存一联,港口作业单位留存一联,船舶持有一联。

第八条港口作业单位凭报港点签发的《船舶报港联系单》按照载重线规定和海事部门注明的要求装载货物;船舶装卸作业完毕,港口作业单位在《船舶报港联系单》上签注,留存一联。

第九条船方或其代理人凭经港口作业单位签注的《船舶报港联系单》到报港点报告将船舶持有联提交签证机关核查留存,并按规定办理出港签证。

报港点在办理船舶出港手续后,将留存的船舶签证簿、船舶电子卡和船长适任证书交还船方或其代理人。

第十条适用范围内的船舶未持有《船舶报港联系单》,港口作业单位不给其装卸作业,并督促其到辖区报港点办理船舶进出港报告手续。

第十一条各海事部门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在推进船舶进出港动态报告制实施的同时,采取一切措施便利船方,确保24 h办理船舶报港手续。

第十二条拖船船队进出港动态报告由拖船统一办理。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上海海事局负责实施,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六节《长江口深水航道(10m)通航安全管理办法(暂

行)》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加强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维护船舶航行秩序,最大限度地发挥深水航道的效能,促进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船舶、设施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及其南北两侧可航水域航行、停泊、作业及其他相关活动。

本办法中所称的“深水航道”,是指自D6灯浮至D47灯浮的航道,总长39.66 n mile。D12灯浮至D47灯浮航道底宽350 m,设标宽度500 m,D6灯浮至D12灯浮航道底宽400 m,设标宽度550 m。深水航道底宽维护水深为理论最低潮面以下10 m。

第三条主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

第四条交通管制

长江口深水航道及其南北两侧可航水域为交通管制区。

长兴高潮前5 h至长兴高潮前1 h为交通管制时间,其中长兴高潮前4 h至长兴高潮前3 h为进口限于吃水船舶进入交通管制区的时间;长兴高潮前2.5 h 至长兴高潮前1.5 h为出口限于吃水船舶进入交通管

制区的时间。

进入交通管制区的船舶应服从主管机关的交通组织和指挥。对于不服从主管机关交通组织和指挥的船舶,主管机关将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第五条报告和编队

下列船舶:

(一)淡吃水大于11 m的船舶;

(二)长度大于275 m的船舶;

(三)载重吨大于7.5万吨经减载的散货船;

(四)长度大于250 m且需夜间进出深水航道的油船;

(五)需在交通管制时间内进出深水航道的船舶。

应当在每天1600时之前由船公司或代理将次日船舶进入交通管制区的时间、吃水及相关船舶资料向上海海事局吴淞交通管理中心(电话:021-********、传真:021-********、电子邮件:VTS_WS@https://www.doczj.com/doc/ea19057774.html,/doc/6316579260.html,)报告。主管机关根据水上交通安全的实际情况,对需要在交通管制期间内进入交通管制区的船舶进行编队,并将编队的时间顺序通知船公司或代理。

载重吨大于7.5万吨经减载的散货船还应当在48 h之前、载重吨大于20万吨经减载的散货船和试航船舶应当提前7天向上海海事局吴淞交通管理中心报告船舶吃水及相关船舶资料,必要时应采取拖船伴航、巡逻艇护航等安全措施。

列入编队的船舶应当按时间顺序航行,未列入编队的船舶禁止在交通管制时间内擅自进入深水航道。

第六条船舶最大吃水

限于吃水船舶进港最大淡吃水:

(一)长兴高潮前4 h的鸡骨礁潮高与长兴高潮后1 h的长兴潮高取小值,即为当日该潮水中进港限于吃水船舶最大可利用(进港)潮高。

(二)进港限于吃水船舶的最大淡吃水(d进)等于10 m与最大

可利用(进港)潮高之和减去富余水深,即d进=10 m+最大可利用(进港)潮高-富余水深。

(三)载重吨大于7.5万吨经减载的散货船进港最大淡吃水为10 m与长兴高潮前5 h的鸡骨礁潮高之和减去富余水深。

限于吃水船舶出港最大淡吃水:

(一)长兴高潮前2.5 h的长兴潮高与长兴高潮后2 h的鸡骨礁潮高取小值,即为当日该潮水中出港限于吃水船舶最大可利用(出港)潮高。

(二)出港限于吃水船舶的最大淡吃水(d出)等于10 m与最大可利用(出港)潮高之和减去富余水深,即d出=10 m+最大可利用(出港)潮高-富余水深。

第七条富余水深

船舶应保留足够的富余水深,船舶富余水深应当不小于船舶吃水的20%。

第八条船位报告

船舶进港经过长江口灯船或出港经过圆圆沙灯船,应当通过VHF 09频道向吴淞交通管理中心报告船名、船位、动态、船舶长度和最大淡吃水。

第九条追越

(一)深水航道内禁止追越;

(二)D10灯浮至D14灯浮之间、D23灯浮至D27灯浮之间、D34灯浮至D38灯浮之间深水航道外南北两侧禁止追越;

(三)当深水航道外侧水域通航环境及水深允许时,追越船舶可选择深水航道外侧水域实施追越,被追越船舶也可选择深水航道外侧水域宽让追越船;

(四)追越船必须征得前船同意,同时应当向吴淞交通管理中心报告动态,并在航行安全频道VHF 06进行通报;

(五)追越船负责避让被追越船,被追越船同意追越后应当予以配合;禁止追越船在一次追越行动中连续追越两艘及以上船舶。

吴淞交通管理中心可以根据现场状况进行交通组织。

第十条交会

船舶在深水航道航行时应当各自靠右,沿本船右舷一侧行驶。

在深水航道外水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船舶可驶出深水航道。

非限于吃水船舶如当时环境许可,应当避免妨碍限于吃水船舶的安全通行。

第十一条船舶航行

在深水航道航行的船舶应当具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备车航行,船长应当在驾驶台、轮机长应当在机舱值班。

船舶应当沿深水航道边线以小角度驶入、驶出航道。

船舶在深水航道内航速不得超过15 kn。在交通管制期间,深水航道的进港船舶在深水航道内航速应不低于10 kn,出港船舶在深水航道内平均航速应不低于10 kn,并应与前船保持1 n mile以上的安全距离;本款关于航速的规定,并不免除或限制船长在任何时候采取安全航速的权力和义务。

船舶发生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不能在深水航道内正常航行时,应及时报告吴淞交通管理中心,并通告周围船舶;应当让出航路,必要时让出深水航道;应避免在深水航道内抛锚、坐浅和妨碍他船正常航行。

禁止船舶在深水航道内同一段面三船相会。

第十二条能见度不良

当深水航道水域视程小于1 000 m时,未进入交通管制区的船舶禁止驶入交通管制区,已进入交通管制区的船舶应当谨慎航行,并与吴淞交通管理中心保持联系。

第十三条施工船舶

挖泥船在上、下耙作业时,应当向吴淞交通管理中心报告。船舶应当避让正在下耙作业的挖泥船。

挖泥船在非下耙作业时与他船相会,应当遵守有关避让规定,并应当在长兴高潮前3 h至长兴高潮时停止工作让出深水航道。

施工船舶应当在主管机关公布的穿越区内穿越深水航道。施工船舶在深水航道外逆船舶总流向航行时,应当避让顺航道行驶的船舶。

施工船舶应保持在VHF 06、VHF 09、VHF 16频道连续不间断守听。

第十四条避免夜航的船舶

长度超过275 m的散货船及长度超过250 m的油船应当避免夜间在深水航道航行。

第十五条信息广播

船舶进出深水航道前,应当收听吴淞交通管理中心VHF 09频道的船舶编队通报及长兴实时潮高和航道水深变化情况的广播,并应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进出交通管制区的时间。

第十六条禁航船舶

实际吃水小于7 m的船舶(客运班轮除外)、废钢船舶、拖船船队禁止在深水航道及南北两侧可航水域内航行,深水航道内及其南北两侧各500 m内水域禁止捕捞作业。

第十七条有关用语的定义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限于吃水船舶:是指因船舶吃水受航道水深限制必须在交通管制时间内通过深水航道的船舶。

(二)非限于吃水船舶:是指可以在非交通管制时间通过深水航道的船舶。

第十八条施行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6月23日公布施行的《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施工期间通航安全管理办法》(沪海通航〔2004〕409号)同时废止。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沪监总〔1999〕287号)及《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等有关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以往制定的其他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七节《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及其附近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

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洋山深水港区及其附近水域的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改善通航环境,促进航运发展,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洋山深水港区及其附近水域内船舶、设施的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海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相关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洋山深水港区及其附近水域,是指A点、B点、C点、D点、E 点、F点、G点、H点、I点、J点、K点、L点、M点、N点、O点(含大治河口)连线间的水域,包括内河河口第一座水闸或桥梁向外一侧的水域。

上述各点的坐标见本规定附件一。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上海洋山港海事处负责本规定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航行

第四条下列船舶、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或代理人应当在每日1600时之前,将次日船舶进出港区、移泊或通过东海大桥的计划按照规定格式书面向主管机关报告:

(一)国际航行船舶;

(二)500总吨及以上油船、散装化学品船、液化气船;

(三)客船;

(四)主机额定功率750 kW及以上拖船;

(五)1 000载重吨及以上的拖船船队或者顶推船-驳船组合体;

(六)1 000总吨及以上其他国内航行船舶。

第五条船舶在航道内航行时,应当尽可能靠近其右舷的航道一侧行驶。

船舶穿越航道,应当尽可能用与航道中的船舶总流向成直角的船首向穿越,并及时通报本船动态。

船舶应当以不危及他船或设施安全的航速行驶。

禁止船舶在航道内掉头。

第六条以30°33′33″N,122°11′26″E为圆心、2 n mile为半径的

上海海事局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一)L1报告线:下列四点连线,即长江口船舶报告制水域的北侧、东侧和南侧边线: 1.31°13′10.″4N/122°28′00″E; 2.31°13′10.″4N/122°40′00″E; 3.30°55′28″N/122°40′00″E; 4.30°55′28″N/122°28′00″E。 (二)L2报告线:大治河口、31°N/122°20′00″E处和 31°13′10.″4N/122°28′00″E处连线; (三)L3报告线:长江浏河口上海港港界线; (四)L4报告线:吴淞口灯塔与101灯浮、 31°23′24″N/121°31′22″E处连线; (五)L5报告线:黄浦江草临线对江轮渡码头连线。 洋山船舶交通服务系统报告线及报告点为: (一)Y1报告线:虎啸蛇岛最东角(30°35′06″N/122°09′45″E)、大戢山灯塔与大治河口连线; (二)Y2报告线:虎啸蛇岛最东角、西马鞍山灯塔、唐脑山灯塔与30°35′46.″8N/121°40′00″E处连线; (三)Y3报告线:30°35′46.″8N/122°40′00″E处向北至岸边; (四)Y4报告点:黄泽洋灯船; (五)Y5报告点:南支灯船。

第六条船舶由L1、L2、L3、L4、L5、Y1、Y2、Y3报告线或航经正横Y4、Y5报告点进入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区域时,应当报告船名、呼号、本航次最大吃水和动态。已配备AIS设备并正确设置船舶资料与航次信息的船舶可以不要求报告。 船舶起锚、离码头应当提前15分钟向交管部门报告船舶动态。 拟在长江上海段锚地抛锚的船舶,应当在抵达锚地前1小时向交管部门申请锚地或锚区,并按指定的锚地或锚区抛锚,抛锚后应在15分钟内报告锚位。在长江口锚地或洋山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区域内抛锚的船舶,应当提前15分钟向交管部门报告。 船舶、设施拟通过东海大桥通航孔,除按本条第一款要求报告外,还应当报告本船的载重吨、水面以上最大高度和拟通过的通航孔名称。 船舶、设施拟从小衢山与西马鞍山岛之间穿越洋山港主航道时应当提前30分钟向洋山交管部门报告船舶动态。 第七条船舶发现助航标标志异常、碍航物、水域污染、能见度不良、强风等情况时,应当及时向交管部门报告船名、船位、异常物、异常情况。 第八条船舶发生影响安全航行的设备故障时,应当立即向交管部门报告船名、船位、故障设备名称、故障情况、处置措施。 第九条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火灾、人员落水、沉没等事故时,应当立即通过一切有效手段向交管部门报告船名、船舶种类、船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上海黄浦江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黄浦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所称的黄浦江,是指从吴淞口灯塔至浦东界标的连线(即黄浦江界)与闵行发电厂上游边界至巨潮港上口连线之间的水域。 第三条黄浦江实行上行、下行分道通航的原则。 第四条船舶、设施在黄浦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其他影响通航安全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六条游艇、游览船和体育运动船艇等从事文体、休闲活动的船舶及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安装、悬挂户外广告设施不得影响本船号灯、号型的效能; (二)游艇应当持有船舶国籍证书和适航证书; (三)游览船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四)游艇俱乐部应当按规定备案。 游艇、游览船和体育运动船艇等从事文体、休闲活动的船舶还应当遵守主管机关发布的其他特别规定。 第七条禁止下列船舶在黄浦江航行、停泊和作业:

(一)载运《内河禁运危险化学品目录》列明货物的船舶; (二)挂桨机船、无船名船号船舶、无船舶证书船舶、无船籍港船舶。 第八条除紧急情况外,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水域禁止船舶鸣放号笛。 第二章航行 第九条黄浦江航道由上行航道和下行航道组成,供船舶双向航行。 航道分隔线为浦西侧基线与浦东侧基线的中心线(见附件1)。上行航道为航道分隔线至浦西岸线之间的可航水域,下行航道为航道分隔线至浦东岸线之间的可航水域,不包括锚地和警戒区。 第十条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小型船舶应当尽可能沿本船右舷一侧航道航行。 正在进行搜寻救助的船舶、执行紧急公务的公务船舶,其航路可以不受本条前款限制。 第十一条拟在黄浦江航行的船舶应当适时进行车、舵、通讯和应急设备等的测试,确保上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十二条拟进入黄浦江的船舶,应当核实本船水面以上最大高度、潮高、高压线和跨江大桥净空高度,保留足够的富余高度。 船舶航行时,其总长及拖带尺度应当符合《黄浦江通航安全技术要求》(见附件2)。 除应急救助外,非拖轮不得从事拖带作业。 第十三条大型船舶航行时,应当全程安排船首了望人员并备锚;

吴淞口警戒区

吴淞口警戒区 长江上海段水域实施船舶定线制以来,由于大小船分流,船舶各行其道,航路交叉现象被最大限度地减少,为船舶安全、通畅、快捷航行提供了良好的通航条件。《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实现了与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和长江口船舶定线制的有效衔接,形成了长江航运的“水上高速通道”。 但在航行和引航实践中发现,吴淞口警戒区附近水域经常会出现船舶拥堵的现象,已经影响到外高桥水域的整体船舶通航效率。应该就吴淞口警戒区水域船舶如何实现快速通航进行探讨。 1警戒区 1.1警戒区的涵义 IMO出台的《关于船舶定线制的一般规定》提出了“警戒区”的概念—包含一个规定界限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船舶必须特别谨慎航行,并且可能有建议的交通流向的一种定线措施。 警戒区是由主管机关经过充分考虑后公布的区域,该区域内可能发生碰撞危险态势的机率在理论上或实际上高于其他区域。船舶在该区域航行时,必须采取比正常航行情况下更有针对性的、更全面的戒备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某种特定类型的危及其航行安全的局面,同时这些措施的响应速度也应足够应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态势。 1.2长江上海段警戒区的相关规定 长江上海段警戒区共有五处,包括九段沙警戒区、圆圆沙警戒区、吴淞口警戒区、宝山警戒区、浏河口警戒区。上述警戒区都是分布在航路相互交叉的区域,通航环境相对比较复杂。 《长江上海段定线制规定》第十三条:船舶进、出和航行于警戒区时,应当极其谨慎地驾驶。禁止船舶在警戒区内追越他船。第二十五条:在吴淞口警戒区航行的船舶,应当依次遵守以下避让规则:(一)避让进、出黄浦江的大型船舶;(二)逆水船避让顺水船;(三)小型船舶避让大型船舶。 2吴淞口警戒区的通航状况及分析 2.1吴淞口警戒区的通航状况 吴淞口警戒区正处在黄浦江口外,是多条航路的交汇中心,在航的每艘船舶都有5-6种可能的运动态势,船舶通航密度高,是上海港航行难度很大的航区。在高峰时段,吴淞口警戒区大量船舶进出,尤其是沿进口方向的船舶拥堵现象严重。由于在警戒区内禁止追越,前面的进口船舶已经排好队,速度相当缓慢,造成整个外高桥水域交通拥堵。 2.2吴淞口警戒区船舶拥堵的原因分析 (1)进口方向的船舶密度之所以大,其中有一个因素是在驾驶员中多年形成的操作习惯的影响,一些船舶喜欢提前到达该水域,再采取淌航、等待,许多船舶都这样,密度自然就大。如果像出口船那样,都能快速通过,情况将大为改观。 (2)吴淞口警戒区设置的间距长,也是影响船舶通航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江上海段警戒区的设置中,除吴淞口警戒区外的四个警戒区的间距基本上都在2 n mile以内(只有圆圆沙警戒区的北边界间距接近2.5 n mile),而吴淞口警戒区的北边界线由点1至65#浮间距达到3.88 n mile,南边界间距达到3.64 n mile(吴淞口警戒区的边界范围如图1所示)。 (3)海事部门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从圆圆沙警戒区东边界线到浏河口上海港

上海海事局关于长江口深水航道和南槽航道船舶交通组织相关事宜的通告

上海海事局关于长江口深水航道和南槽航道船舶交通 组织相关事宜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海事局 •【公布日期】2020.06.23 •【字号】上海海事局通告2020年第2号 •【施行日期】2020.06.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上海海事局关于长江口深水航道和南槽航道船舶交通组织相 关事宜的通告 上海海事局通告2020年第2号2020年6月23日政策解读: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a19057774.html,/zcjd/76215.jhtml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已完成交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南槽灯船至南北槽分流口圆圆沙灯船之间长86.2千米、水深6.0米(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航道的贯通。其中,人工建设段为NAN CAO 1至NAN CAO 21之间水域,底宽600米,维护水深为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以下6.0米,其南北边界线由虚拟AIS航标标示(北边界线:NAN CAO 1至NAN CAO 9、NAN CAO 13至NAN CAO 21奇数号虚拟AIS航标的依次连线;南边界线:NAN CAO 2至NAN CAO 20偶数号虚拟AIS航标的依次连线)。为充分发挥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效能,升级长江口深水航道和南槽航道整体通航产能和通航效率,提高通航管理质量,维护水上交

通秩序,保障船舶设施人命财产安全,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吃水小于8米的上行船舶应当避免在长兴高潮前4小时至长兴高潮前1小时进入长江口深水航道。 吃水大于6米的船舶可以使用长江口深水航道下行。 二、长兴高潮前7.5小时至长兴高潮前4小时内,上行船舶在长江口深水航道的航速不得低于8节。 三、只要安全可行,LNG船舶和船宽大于47米的其他船舶,应当尽可能从南槽航道下行。 四、拟进入南槽航道的吃水7米及以上的船舶应当提前向吴淞VTS中心报告。 五、只要安全可行,小型船舶不应妨碍因受吃水限制只能在南槽航道人工建设段内航行船舶的安全通行。 六、拟进入长江口深水航道或者南槽航道的船舶应当遵守《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和《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本通告自公布之日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6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 2020年6月23日

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

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秩序,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第二条规定的长江口水域,以及在该水域内的一切船舶、设施、码头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引航员、船员和其他有关单位及个人。第三条(主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港务监督(以下简称港监)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船舶航行 第四条(分道通航) 本规则适用水域实施分道通航。船舶、设施必须按照本规则附录一规定的进出口通航分道航行,在未规定进、出口通航分道的水域内,应当按照助航标志所指示的航路靠右航行; 拟通过吴淞口与24灯浮之间水域小于500总吨的船舶应当在外高桥内航道航行,但由海区驶往吴淞口长江上游的船舶,应当在24灯浮附近经南港北槽航道沿进口航道上驶。 进入环行航道应当遵守本规则附录二的规定。 第五条(航道限制) 在本规则适用水域内航行的船舶应当保持不小于0.7米的富余水深; 不受南漕水位限制的船舶,不得从北漕航槽通过; 第六条(航槽) 拟在北漕中高潮前2小时至北漕中高潮后1小时出口的船舶,及船舶长度大于270米或吃水大于9.8米进出航槽的船舶,应当在12小时之前向港监总值班室申报,未经核准不得在槽内航行; 船舶在槽内航行时,不得滞航,或有妨碍它船正常航行的行为。对遇避让时,应当各自靠右航行; 船舶在槽内对遇交会,应当与挖泥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在挖泥船的施工断面上三船同时交会; 船舶因故需要从航槽的一侧驶进或驶出时,应当与航槽内船舶总流向尽可能取小角度; 船舶在槽内追越它船,应当经吴淞控制中心核准。 第七条(禁止追越) 在单程交通水域、外高桥罗经校正标下叠标线至吴淞口河塘灯桩经度线水域内,大型船舶之间不得追越。 第八条(航行秩序) 船舶应备车航行、采取安全航速,并严格遵守本规则第四条的规定,只要安全可行,应当尽可能在通航分道的右侧行驶。船舶在同一航道内航行时,小型船舶不得妨碍大型船舶的安全航行;在航道交汇区穿越航道的船舶应当在本规则附录三规定水域内穿越。 第九条(避让) 船舶发现在顺水1500米、逆水1000米以内有大型船舶离靠沿江码头时,顺航道行驶的船舶应当主动避让离靠码头的船舶; 穿越航道的船舶负责避让在航道内正常航行的船舶; 当两船有碰撞危险时,不在本船通航分道内行驶的船舶负责避让在通航分道行驶的船舶。

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新规定

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新规定2018年1月15号实施 各轮船长、驾驶员:你们好! 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长江上海段通航密度持续增大,通航资源日趋紧张,为进一步优化航路规划,高效利用现有航道资源、规范船舶航行行为,提高水域通航效率,上海海事局对原《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新的《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将于2018年1月15号实行,有效期5年。参见附件。 请各轮抓紧时间组织学习,保存并反馈学习记录给本轮海务主管,并严格遵照执行。 今年上海辖区内的FSC、PSC都会将本次“两个规定、一个办法”的学习、宣贯、执行等情况作为检查重点,请各轮船长务必高度重视。 下面是本次修订的主要部分,须特别注意: 一、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 1.将原“大小船分道”修改为“大小型船舶分流”; 大小型船舶的分类界线由1600总吨调整为3000总吨; 注意:我公司 船名种类载货吨尺度总吨 国扬17油船309588×141996 国扬67油船430597.2×15 2952 国扬77油船413096×142745 国扬118油船4492100×152997 国扬128油船347491×142230 国扬178油船449299.9×15.22997 国扬268油船96553×9499 国扬296油船92853×9496 千岛油888油船94353×9498 划归为小型船,航法有变化。 除深水航道及其延伸段外,其他航道也允许小型船舶航行,但小型船舶在主航道航行时,不应妨碍大型船舶的正常航行,并尽可能靠右航行。 2.当其他船舶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及其延伸段内航行,避免妨碍其安全通行: (1)吃水大于11.5米的船舶; (2)最大宽度大于32.5米的集装箱船、油轮、化学品船、液化气船; (3)最大宽度大于40米的船舶。 3. 船舶沿岸航行时,应当尽可能与码头前沿水域保持安全距离,特别吴淞口国际邮轮码 头距离航道较近,船舶航经该水域应当谨慎操纵,与靠泊邮轮保持安全距离。 4. 警戒区内3000总吨及以上的大型船舶之间禁止追越。 说明:警戒区内航行的小型船之间、大小型船舶之间,在通航环境允许、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实施追越。 5. 在吴淞口警戒区内航行的船舶,应当依次遵守以下航行规则: (1)避让进出黄浦江的大型船舶; (2)进出黄浦江的船舶,逆水船应当避让顺水船; (3)进出黄浦江的船舶,小型船舶应当避让大型船舶。 5.1九段沙警戒区(原来以浮筒标号现为五点经纬度标识)

WW23上海港长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则

上海港长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航运、港口生产和水上其它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改善通航条件和航行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停泊之安全,特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范围: 1.长江浏河口下游的浏黑屋(31°30′52″N,121°18′54″E)至崇明施翘河口施信杆(31°37′34″N,121°22′30″E)联线以东至牛皮礁水位站灯桩、长江口灯船和南支灯船三点联线之间的水域。 2.长江口锚地及进出锚地的通道,长江口锚地至长江口灯船之间的通道。 3.绿华山锚地及进出锚地的通道,绿华山锚地至长江口灯船(或长江口锚地)的通道。 第三条本规则第二条第一款的水域都属窄水道(各水道、航道的名称和含义见附表一)。 第二章航道、锚地、航槽、引航作业和航行规则 第四条航行于本港水域的船舶、设施必须根据船舶的流向、吃水,行驶于规定的进、出口通航分道(各进出口通航分道的划分详见附表二;航道等级分类,详见附表三),但为避免事故或发生不可避免的情况,则不在此限。 第五条除下列情况外,船舶不得在航道及其以外的任何非锚地水域抛锚,或解除被拖带的船舶。 1.为避免碰撞事故; 2.船舶失控; 3.正在施救遇难的船舶和人员; 4.经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特殊批准。 第六条航行规则 1.在助航标志指示的水域中,除另有规定外,航道宽度按下列要求: (1)以灯船和安全水域标志联线为“分隔线”的水域,“分隔线”左、右侧各500米范围内为船舶进、出口的通航分道; (2)航道中设有左、右侧面标志,二侧宽度在800米以上的双程双向航道中,以侧面标志所指示的航道边缘0.2海里宽为船舶进(出)口单向通航分道,两侧宽度不足800米的,以航道中心线为进、出口通航分道的分界线; (3)宝山支航道、南支航道的航道中心线为进、出口通航分道的分界线; (4)在未规定进出口通航分道的水域内,应按助航标志所指示的航路靠右行驶;

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

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 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秩序,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第二条规定的长江口水域,以及在该水域内的一切船舶、设施、码头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引航员、船员和其他有关单位及个人。 第三条主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以下简称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船舶航行 第四条分道通航 本规则适用水域实施分道通航。船舶、设施必须按照本规则附录一规定的进出口通航分道航行,在未规定进、出口通航分道的水域内,应当按照助航标志所指示的航路靠右航行; 拟通过吴淞口与24灯浮之间水域小于500总吨的船舶应当在外高桥内航道航行,但由海区驶往吴淞口长江上游的船舶,应当在24灯浮附近经南港北槽航道沿进口航道上驶。 进入环行航道应当遵守本规则附录二的规定。 第五条航道限制 在本规则适用水域内航行的船舶应当保持不小于0.7 m的富余水深; 不受南漕水位限制的船舶,不得从北漕航槽通过。 第六条航槽 拟在北漕中高潮前2 h至北漕中高潮后1 h出口的船舶及船舶长度

大于270 m或吃水大于9.8 m进出航槽的船舶,应当在12 h之前向海事局总值班室申报,未经核准不得在槽内航行; 船舶在槽内航行时,不得滞航,或有妨碍他船正常航行的行为;对遇避让时,应当各自靠右航行; 船舶在槽内对遇交会,应当与挖泥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在挖泥船的施工断面上三船同时交会; 船舶因故需要从航槽的一侧驶进或驶出时,应当与航槽内船舶总流向尽可能取小角度。 第七条禁止追越 在单程交通水域、外高桥罗经校正标下叠标线至吴淞口河塘灯桩经度线水域内,大型船舶之间不得追越。 第八条航行秩序 船舶应备车航行、采取安全航速,并严格遵守本规则第四条的规定,只要安全可行,应当尽可能在通航分道的右侧行驶。船舶在同一航道内航行时,小型船舶不得妨碍大型船舶的安全航行;在航道交汇区穿越航道的船舶应当在本规则附录三规定水域内穿越。 第九条避让 船舶发现在顺水1 500 m、逆水1 000 m以内有大型船舶离靠沿江码头时,顺航道行驶的船舶应当主动避让离靠码头的船舶; 穿越航道的船舶负责避让在航道内正常航行的船舶; 当两船有碰撞危险时,不在本船通航分道内行驶的船舶负责避让在通航分道行驶的船舶。 第十条能见度不良 视程小于1 n mile时,船舶应当缓速航行;视程小于1 000 m时,大型船舶应当停止航行;视程小于500 m时,禁止船舶航行(执行公务船舶除外)。因能见度不良抛锚的船舶,应当按规定显示相应的声光信号,并及时向吴淞控制中心报告。 第十一条拖带 拖带总长度超过300 m、总宽度超过45 m的船舶和设施,必须在48 h前报经海事局总值班室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32号——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32号——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别规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7.11.04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32号 •【施行日期】2018.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17年第32号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别规定》已于2017年10月31日经第19次部务会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7年11月4日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别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维护通航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长江干线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作业以及其他与水上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受部委托组织落实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综合管理

工作。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对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行业务领导。 交通运输部在长江干线设立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及其分支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对所辖水域水上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船舶航行 第四条船舶应当按照规定安装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载设备,并保持正常运行。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载设备的相关信息应当准确并及时更新。 第五条船舶不得涂改船名、船籍港、船舶载重线标识。 第六条船舶应当按照长江航道管理部门公布的维护水深控制吃水,遵守海事管理机构公布的富余水深要求。 第七条客运企业和散装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岸基监控制度,运用自动识别系统(AIS)等信息化手段,对所属客船和散装危险化学品船实施动态监控,掌握船舶航行、停泊、作业情况,并督促船舶遵守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及时纠正船舶违法行为。 第八条跨越长江干线通航水域的桥梁、缆线、管道、索道的建设单位、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保障对航行安全有影响的墩柱、塔架的防撞能力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设置助航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建设监控设施设备,保证处于适用状态。 新建、改建、扩建跨越长江干线通航水域的桥梁、缆线、管道、索道的,建设单位、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在竣工验收后应当及时将通航净空尺度向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备案,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船舶在长江干线通航水域从事拖带活动,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确定拖带量、拖带方式:

船舶狭水道航行安全须知

1目的 为规范船舶对关键性操作方案的执行,保证船舶在狭水道的航行安全,特制定本注意事项。 2适用范围 本注意事项适用于公司所有船舶。 3实施步骤 3.1根据航路指南、潮汐表等资料,选择适合于本船的航线。图书资料所介绍的是推荐航 线,如无特殊理由应予采用。必要时船长应亲自制定特殊水域的航线。 3.2特定水域的航线,应根据港章或特定水域航行条例,按规定行驶。(特别是长江口及长 江航道、上海港航道航行的规定等) 3.3根据航线附近的水深、暗礁或浅滩,确定避险线,使船舶保持在安全航线上航行。如 遇到意外情况船位偏离安全界限时,应毫不犹豫采取转向、减速或抛锚等措施。3.4掌握流向、流速与转流时间,以及产生涡流回流的地方和时间。 3.5对于航道弯曲、潮流强劲的狭水道,应当根据狭水道航行经验、本船性能、天气和 能见度,以及航道与风流状况来选择通过时机。特别是大型船、深吃水船和空载受风面积大的船,更应慎重选择通过时机。 3.6备车航行,使用安全航速。 3.7备妥双锚,一旦主机或舵机故障,而环境又许可时,可抛锚控制船位,以防事故。 3.8检查操舵装置处于良好状态,并备妥应急舵,以防不测。 3.9加强了望,对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有充分的了解。使用雷达导航时要保持连续观测。 3.10遇能见度不良时,应严格执行地方或港章有关的禁航规定。+ 3.11进长江的船舶不准雾航,并应遵守长江夜航规定。严格执行“分道航行规则”。3.12狭水道航行中的安全航速既要保证本船不与周围的船或物标发生碰撞,又要不使本船 的航行波危及他船的安全。 3.13在航行于没有特殊规定的水域,应保持在主航道的右侧行驶。 3.14在强潮流的狭水道航行,下舵令时应叫舵角,不宜叫航向度数,切忌操反舵。 3.15追越时应注意: 3.15.1如港章规定“严禁船舶在航道内追越”,则不得追越,应当减速或者和他船保持适当 距离航行。如无此类规定,则须在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追越,并按章鸣放信号,双方确认后进行。 3.15.2在追越过程中,应注意并行所产生的船吸现象,以防止船吸产生的碰撞。 3.16有交通管理系统的地区(VTS),应执行该地方的交通管理规定。 3.17不论是否有引水在船,船长均应在驾驶台监督指挥。 4附录 狭水道航行检查与记录表(S1RO70103-01) 5相关文件 上海港长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 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

上海港口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港口管理暂行办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1988.08.21 •【字号】 •【施行日期】1988.09.01 •【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上海港口管理暂行办法 (1988年8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上海港的管理,维护港口秩序,促进生产与建设的发展,发挥上海港在上海市经济建设和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海港港区。凡在上海港区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人员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对上海港实行交通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海市为主的管理体制。上海港务局是上海港口生产和建设的行政主管机关。 第四条上海港务局经济上是独立的法人,依法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有权按照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与国内外的企业从事经济活动。

第二章上海港港区 第五条上海港港区是指上海港务局管辖的海港水域和海港陆域。 第六条上海港的港区范围为: (一)自牛皮礁浮标、航路灯浮与南支1号灯浮的联线,至长江浏河口下游的浏黑屋与崇明岛施翘河口下游的施信杆两点联线间的长江口南水道水域及其相关陆域; (二)自吴淞河溏灯桩至闵行发电厂上游边界渠漕港止的黄浦江水域及其相关陆域; (三)绿华山(岛)南侧海域的绿华山减载设施; (四)经批准的上海港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其他水域和陆域。 第三章上海港务局的职权 第七条上海港务局的职权: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海港工作的法律、政策,并结合本港情况制订具体办法; (二)负责编制上海港总体发展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审批上海港港区内岸线的分配使用及其前沿水域工程的建设项目; (四)统一调度运输船舶和其他水上浮动装置在港区范围(包括公共码头和专用码头,下同)内的生产活动; (五)组织编制本局及所属单位生产财务和建设计划,督促检查港区内有关企业完成国家指令性水上运输计划; (六)负责港口货物集疏运工作的组织管理; (七)负责港区非局属单位各专用码头的行业管理; (八)管理本局及所属单位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和重大涉外活动;

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办法

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加强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管理,提升航道通航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船舶、设施在长江口深水航道(以下简称深水航道)航行、停泊、作业及从事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航行 第四条拟进入深水航道的船舶应当提前进行车、舵、通讯和应急设备等的测试,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船舶进入深水航道前应当检查AIS设备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按规定显示相关信息。 第五条只要安全可行,船舶应当各自尽量靠右,沿本船右舷一侧航道航行。 第六条船舶在深水航道航行时应当备车和备锚,船长应当在驾驶台值班。 第七条船舶通常应从深水航道端部驶进或驶出,若从深水航道两侧驶进或驶出,则应与船舶交通总流向成尽可能小的角度。

船舶穿越深水航道或从两侧驶进或驶出深水航道时,应当主动避让在航道内正常航行的船舶。 第八条船舶经过以下位置时,应通过甚高频无线电话09频道向吴淞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吴淞VTS 中心)报告动态: (一)船舶上行经过3号、4号灯浮时; (二)船舶下行经过圆圆沙灯船时; (三)拟经过深水航道边界线驶入或驶出时。 第九条船舶在深水航道内航速不得超过15节,且不得滞航。长兴高潮前4小时至长兴高潮前1小时内,上行船舶航速一般不应低于10节,下行船舶平均航速一般不应低于10节,并与前船保持1海里以上的安全距离。 前款关于航速的规定,不免除船长在任何时候采取安全航速的责任。 航速低于10节的上行船舶应当避免在北槽中潮位站低潮前2小时到低潮后1小时进入深水航道。 第十条深水航道内禁止追越。 如确需追越的,当通航环境及水深允许时,可利用深水航道两侧水域实施追越,但弯头水域航段和牛皮礁上下游1.5海里航段北侧水域除外。 禁止船舶在深水航道内同一断面三船相会。 追越船应当通过一切有效手段与被追越船加强沟通联

上海港水上交通管理系统(VTS)

上海港水上交通管理系统(VTS) 上海港水上交通管理系统(VTS)于1994年9月12日正式启用,是集雷达、通信、导航、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显示于一体的高技术系统,是我国大型的水上交管系统之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系统覆盖了从浏河口到长江口灯船以外一百多公里的广大水域,包括一个吴淞VTS分中心和吴淞口、横沙、长兴三个雷达站,具有信息服务、助航、船舶交通组织、联合行动支援等功能。而且能够对航行船舶的即时航行数据和VHF通讯进行可靠而详尽的记录,为日后的船舶航行信息查询和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上海VTS自开通以来至2001年2月28日正常运行2361天,正常率达 99.8%,共接收船舶报告726639艘次,对目标实施录取跟踪445122艘次,对船舶及设施提供安全信息服务86219次,纠正违章5950次,提供助航服务2932次,协助联合行66次,共收到表扬信150多封。 上海港水上交通管理系统工程自开通以来,真正地起到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保障了航行船舶的安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长江口航道船舶航行秩序明显好转,船舶事故明显下降;航道中船舶任意抛锚现象被杜绝;加强了锚泊安全,提高了锚地的使用率;为港航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分享船舶运行动态,实时、正确、及时得到船舶动态信息,提高了船舶、码头的营运率;加强VHF通信管理,通信秩序明显好转;对重点船舶的航行进行监护,并进行防污监视;为大型船舶重载过槽船、抢险救助、水上供给、提供消防器材的船舶提供助航服务;加强了对灯浮的监护,进一步提高了灯浮的完好率;多次缓解各种紧迫局面和避免潜在危险;多次实施联合行动支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IMO主席威廉·奥尼尔参观上海VTS后称赞:在加拿大,我已对VTS系统有了相当的了解,而上海最现代化的设备和受过训练的工作人员给我留下了更深刻印象。

黄浦江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上海海事局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桥区水域交通秩序,保障桥梁及过往船舶、设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上海海事局辖区内桥区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设施,以及从事其他与水上交通安全有关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统一负责辖区桥区水域内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桥梁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依据本办法具体负责桥区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章航行 第四条通过桥区水域的船舶,应根据本船的尺度和当时水面以上的最大高度,按照桥梁通航孔的通航尺度标准,选择适合本船安全通过的桥区航道及桥梁通航孔航行。 船舶应根据桥梁通航净空尺度,与桥梁通航孔桥跨结构梁底保留足够的富余高度,与通航孔桥墩边缘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尽可能选择缓流时段通过桥区. 第五条除桥梁通航孔及其对应的桥区航道外,其余桥孔禁止船舶通行。 第六条除从事桥梁、航标维护保养、水文测量的船舶外,任何船舶,未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不得进入桥区禁航水域。 第七条船舶进入桥区水域前,应对舵、锚、主辅机、助航设备、通信导航设备等重要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落实相关安全措施,确保安全通过。 第八条船舶通过桥区水域时,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备车、备锚航行,禁止使用自动舵; (二)加强了望,派人了头; (三)船长在驾驶台指挥、轮机长在机舱值班; (四)配备VHF设备的船舶,通过规定的VHF频道提前与过往船舶取得联系,相互通报船舶动态。 第九条船舶在桥区航道及其通航孔内航行,应按照水上助航标志和桥区助航标志特别谨慎驾驶,并遵循下列规则: (一)在单向通航的桥区航道及其通航孔内航行时,应当尽可能在航道中间行驶; (二)在双向通航的桥区航道及其通航孔内航行时,应当尽可能避免船舶交会;无法避免时,应当尽可能靠近其右舷的航道一侧行驶,并与桥墩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禁止船舶通过桥梁: (一)船舶尺度超过桥梁通航尺度。 (二)视程小于1000米时,禁止船舶通过东海大桥、上海长江大桥和崇启长江公路大桥;视程小于500米时,禁止大型船舶通过黄浦江跨江大桥;视程小于100米时,禁止一切船舶通过黄浦江跨江大桥。 (三)风力达到8级及以上时,禁止船舶通过桥梁辅通航孔;风力达到9级及以上时,禁止船舶通过桥梁主通航孔。 (四)禁止载运爆炸品或易燃性危险货物船舶在夜间通过东海大桥、上海长江大桥和崇启长江公路大桥。禁止1000总吨及以上的载运爆炸品或易燃性危险货物船舶通过东海大桥. (五)禁止吊拖船队、总长度超过120米的其他拖轮船队通过桥梁主通航孔;禁止拖轮船队及顶推船-驳船组合体通过桥梁辅通航孔. 第十一条船舶在桥梁通航孔及其桥区航道内航行,禁止追越、调头、横越、逆向行驶等妨碍其他船舶安全的行为. 第三章停泊、作业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黄浦江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黄浦江水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所称的黄浦江,是指从吴淞口灯塔至浦东界标的连线(即黄浦江界)与闵行发电厂上游边界至巨漕港上口连线(即港界)之间的水域。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在黄浦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与其他影响航行安全的活动。 第四条中华人民国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五条黄浦江实行大船小船分流、各自靠右航行、分道通航的原则。 第六条禁止在黄浦江从事捕捞作业。 第七条禁止挂浆机船在黄浦江航行、停泊和作业。 第八条游艇、游览船、广告船和体育运动船艇等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主管机关发布的其他特别规定。 第二章航行 第九条黄浦江主航道(见附件1)供拖轮船队和500总吨与以上或船长50米与以上的船舶双向航行。黄浦江辅航道供500总吨以下且船长50米以下的船舶单向航行。 黄浦江特殊航道供船舶双向航行。主管机关对在特殊航道航行有特殊要求的,船舶应予以遵守。 船舶在吴泾深水航道航行时,应当遵守其特殊规定(见附件2)。

第十条船舶在规定的航道航行时,应尽可能靠近其右舷的航道一侧行驶。 船舶在规定的航道航行时,应与航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十一条大型船舶航行时应安排人员在船首了望并备锚。 第十二条船舶航行时,航速不得大于8节。 公务船舶在紧急执行公务时,其航速可以不受前款的限制。 本条第一、二款规定不免除船舶负有对于附近正常航行、停泊或作业船舶、设施的浪损责任。 第十三条船舶在航道航行时应当尽可能避免追越前方船舶。确需追越时(除禁止追越水域外),只要安全可行,应当从被追越船的左舷追越。 船舶在航道尾随航行时,尾随船舶应当与前方船舶保持足够安全的距离。 第十四条黄浦江水域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船舶应当缓速航行。 黄浦江水域能见度小于500米时,禁止大型船舶航行。 黄浦江水域能见度小于100米时,禁止一切船舶航行。 第十五条船舶如需横越航道,应当尽可能与航道的船舶总流向成直角横越。 拖轮船队和小型船舶横越航道遇有大型船舶通过时,应当尽可能避免横越大型船舶的船首,或以足够安全的距离从大型船舶船首或船尾通过。 第十六条船舶应在指定的掉头区掉头。 船舶掉头时,应当在掉头前10分钟显示相应的掉头信号,并用甚高频无线06频道通报动态。 大型船舶或大型船队掉头,顺流时在1200米、逆流时在600米距离有大型船舶或船队驶近的,应当待来船驶过后再进行掉头。 小型船舶或小型船队掉头,顺流时在600米、逆流时在300米距离有大型船舶或船队驶近的,应当待来船驶过后再进行掉头。 大型船舶掉头时,如当时的环境、情况不能满足安全掉头要求的,必

交通部关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

交通部关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5.01.09 •【文号】交安监发[1995]27号 •【施行日期】1995.03.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交通部关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规定 (1995年1月9日交安监发(1995)27号 文批复)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宗旨 为加强上海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港口、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维护国家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水域 除另有规定外,本规则适用以下水域:(详见本规则第十七章第一百二十条) 一、黄浦江(简称里港) 二、长江口(简称外港) 三、杭州湾北岸水域(简称新港) 本条第一、二项的水域为狭水道。 第三条适用对象

本规则适用于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一切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船员、引航员和其它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一般原则 一、凡本规则未规定事项,依照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和我国政府认可的有关国际公约和规则办理。 二、关于避碰和信号部分,凡本规则和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未有规定事项,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国际信号规则办理。 第五条主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港务监督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船舶、设施和人员 第六条进港 一、船舶进入本规则第二条规定水域,应按船舶进出港口签证管理规定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定办理进口手续,并应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 二、核能(动力)船舶还应向主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接受特别检查和管理。 第七条离港 一、离港的船舶开航前应按船舶进出港口签证管理规定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定办理离港手续,并应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 二、除气象原因外,已办理签证或取得出口许可证的船舶,若在24小时内不能离港,应重新办理签证或申请出口许可,由此发生的交通等有关费用由船方承担。 第八条过境航行 一、船舶过境航行,应遵守本规则航行、停泊和船舶动态预报、船位报告等有关规定。

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发布稿

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长江上海段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长江上海段实行船舶定线制。 船舶依照定线制航行,应当遵循大型船舶小型船舶分流、各自靠右的原则。 第三条凡航行、停泊、作业于长江上海段的船舶,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航路 第五条长江上海段的航路由主航道、辅助航道、小型船舶航道和警戒区组成(见附件1)。 第六条主航道包括长江口深水航道、外高桥航道、宝山航道、宝山北航道和宝山南航道。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边界线由虚拟AIS航标标示。 外高桥航道、宝山航道、宝山北航道和宝山南航道的边界线由侧面标标示。 长江口深水航道延伸段位于外高桥航道、宝山航道和宝山北航道内,其边界线由虚拟AIS航标标示。 第七条辅助航道包括南槽航道下段和南槽航道上段。 南槽航道下段由安全水域标标示航道走向,安全水域标的连线为航道分隔线。 南槽航道上段的边界线由侧面标标示,航道的中心线为航道分隔线。 第八条小型船舶航道包括南支航道及其延伸段、圆圆沙北侧通道、外高桥沿岸航道

和宝山支航道。 小型船舶航道主要供小型船舶使用。 第九条警戒区包括九段沙警戒区、圆圆沙警戒区、吴淞口警戒区、宝山警戒区和浏河口警戒区(见附件2)。 第三章航行 第十条船舶应当按照各自靠右的原则在规定的航路航行。 长江口深水航道有关通航管理规定,由主管机关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由长江江苏段水域驶往长江口方向的大型船舶应当经浏河口警戒区从宝山北航道下行。 靠离宝山沿岸码头、下行进入黄浦江以及拟靠外高桥沿岸码头的船舶可以使用宝山南航道。 第十二条大型船舶在靠离码头或进出港池、锚地时,可以使用小型船舶航道。 第十三条小型船舶在外高桥航道、宝山航道、宝山北航道和宝山南航道内航行时,应当尽可能沿本船右舷一侧航道航行。 由南槽航道驶往黄浦江或吴淞口警戒区上游的小型船舶应当经圆圆沙警戒区从外高桥航道上行。 由外高桥沿岸码头离泊上行拟靠外高桥沿岸码头的船舶,如安全可行,可使用外高桥沿岸航道。 拟靠宝山支航道沿岸码头的船舶,如安全可行,可使用宝山支航道上行。 第十四条船舶进出警戒区及在警戒区内航行时,应当谨慎驾驶,尽可能按照建议的交通流向航行。 警戒区内大型船舶间禁止追越。

在便于船舶驾引人员及时学习和掌握新规定、新航法,规范

《上海港航路指南》自2006年3月出版后,在便于船舶驾引人员及时学习和掌握新规定、新航法,规范船舶航行、改善通航环境、保障航行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上海港迅速发展,黄浦江沿岸码头功能转换、洋山深水港区及其中转枢纽建设以及《长江口船舶定线制(2008)》、《长江口船舶报告制》和《上海新港水域(金山奉贤段)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出台,上海港港区及附近水域内航道、锚地、码头等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为便于船舶驾引人员及时了解各航段和水域航道航法、助航设施、锚地以及港口服务等变化情况,上海海事局组织编写出版了《上海港航路指南补篇(2008)》,引用的资料截至2008年4月底。广大航海人员使用本补篇的同时应参照最新的航海图书资料,并注意收看(听)航行通(警)告。 在该补篇出版之际,谨向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补篇中不足之处更希望得到航运界同仁的批评、建议,以期修正。 上海港航路指南补篇(2008) 前言 《上海港航路指南》自2006年3月出版后,在便于船舶驾引人员及时学习和掌握新规定、新航法,规范船舶航行、改善通航环境、保障航行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上海港迅速发展,黄浦江沿岸码头功能转换、洋山深水港区及其中转枢纽建设以及《长江口船舶定线制(2008)》、《长江口船舶报告制》和《上海新港水域(金山奉贤段)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出台,上海港港区及附近水域内航道、锚地、码头等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为便于船舶驾引人员及时了解各航段和水域航道航法、助航设施、锚地以及港口服务等变化情况,上海海事局组织编写出版了《上海港航路指南补篇(2008)》,引用的资料截至2008年4月底。广大航海人员使用本补篇的同时应参照最新的航海图书资料,并注意收看(听)航行通(警)告。 在该补篇出版之际,谨向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补篇中不足之处更希望得到航运界同仁的批评、建议,以期修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