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尘肺病级别诊断

尘肺病级别诊断

尘肺病级别诊断
尘肺病级别诊断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的X射线分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

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

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

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

致残程度鉴定

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尘肺病致残等级

1)一级①尘肺Ⅲ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 <5.3 kPa(40 mmHg)〕。②职业性肺癌伴肺功能重度损伤。

2)二级①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1]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②尘肺Ⅱ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5.3 kPa(40mmHg)〕;③尘肺Ⅲ期伴活动性肺结核;④职业性肺癌或胸膜间皮瘤。

3)三级①尘肺Ⅲ期;②尘肺Ⅱ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③尘肺Ⅱ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4)四级①尘肺Ⅱ期;②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③尘肺Ⅰ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5)六级尘肺Ⅰ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七级尘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4.1 无尘肺(0)

a)0:X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b)0+: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4.2 一期尘肺(Ⅰ)

a)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

b)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4.3 二期尘肺(Ⅱ)

a)Ⅱ: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b)Ⅱ+: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Ⅲ者。

4.4 三期尘肺(Ⅲ)

a)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b)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处理原则

5.1 治疗原则

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5.2 其他处理

根据尘肺X射线分期及肺功能代偿情况,需要进行致残能力鉴定的依照GB/T16180处理。

6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见附录B、C、D、E、F(规范性附录)

尘肺病影像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改1

尘肺病影像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朱秋鸿,李德鸿,余晨,齐放,王焕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100050)尘肺病是危害严重的职业病,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尘肺累计报告65万余例,每年还以1-2万人的速度在增加,占所有职业病的70%以上。研究表明,一例尘肺病人每年经济损失约为 3.41万元,按尘肺病现患49.5万人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69多亿元。根据我国现行[1]尘肺病诊断标准的规定,目前高千伏X射线胸片影像学改变仍是尘肺病诊断分期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尘肺X射线检查有多种成像技术可供选择。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供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参考。一、胸部X射线平片国际劳工组织(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1980年制定了尘肺的X射线影像[ 2-4]学分类法,并于2000年颁布了新版本《ILO 2000 Roentgeno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Pneumoconiosis》。传统的x射线图像是x射线穿透人体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一种灰阶成像。这种图像是X射线穿透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在一起的二维平面成[5]像。高仟伏X射线摄影由于提高了千伏值,相应地减少了毫安秒,显著缩短了曝光时间,提高了照片清晰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闭气不良产生的伪影,x射线管产生热量也随之减[6,7]少,降低了x射线管负荷,减少了受检者和操作者的辐射剂量。高仟伏摄影提高了摄片质量,影像显示层次丰富。由于骨

尘肺病综合诊疗规范

尘肺病综合诊疗规范 尘肺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双肺的进行性纤维化,这种纤维化即使脱离作业的接触环境也仍然处于进展中。尘肺病主要包括矽肺、石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铝尘肺、铸工、陶工、电焊工、煤工及其他尘肺13种。 一、诊断标准 参照我国目前实施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 射线前后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二、住院标准 1、有接尘史,可疑尘肺,需要明确诊断者。 2、尘肺病人的医学康复治疗。单纯尘肺无并发症,尘肺合并肺结核、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尘肺合并肺心病等患者,需定期康复治疗。 3、尘肺并发症急性加重。尘肺合并:上、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栓塞、气胸、活动性肺结核、肺癌、咯血等急性情况,需紧急住院者。 三、住院时间 1、尘肺病医学康复治疗:住院时间依据伤残等级及患者当时病情而定,1-3个月不等,一般不超过6个月。 2、尘肺并发症急性加重治疗:住院时间根据当时病情,已到出院时间,但病情仍不稳定者,需延长住院时间。 四、入院后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检查、血型、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五项、血液流变学、胸片(包括高千伏胸片以及DR胸片)、胸部CT、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B超。 2、选择性检查:痰细菌培养+药敏、血气分析、心脏彩超、痰查癌细胞、痰查抗酸杆菌、PPD试验、血结核抗体、血铜蓝蛋白、降钙素原检测、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免疫学检查:血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抗核抗体谱等,特别是有并发症时应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检查。

尘肺病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5.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5906—199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因此,尘肺诊断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1986年颁布的《尘肺的X线诊断》(GB5906—1986)是本标准的第一版本。标准执行10多年来对我国尘肺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某些分期基线较高;有些影象学术语不规范;随着X射线影象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新的技术对过去X射线平片的一些影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标准片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86年研制的诊断标准片在表达内容上不够准确,在技术上已落后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高仟伏技术。1997年6月16日发布的GB5906—1997版本仅对1986年版本的附录B和附录D作了修订,删去了附录C。没有对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因此,根据有关标准修订的规定,对本标准提出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a)标准名称改为“尘肺病诊断标准” b)密集度分级和ILO分类接轨,采用四大级和十二小级分级(附录B); c)在附录B中提出了总体密集度的判定方法; d)附录B中增加了小阴影形态和大小的记录方法; e)在附录B中删除了“斑片条”、“发白区” f)在附录B中对胸膜斑有更明确的规定; g)增写了附录F(标准的附录)《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h)研制了尘肺诊断高仟伏标准片,增加了表达小阴影标准密集度的组合片。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E、F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上海市职业病医院、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鞍山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尘肺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nemoconioses GBZ70-2002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 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的X射线分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1] 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1] 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障(含放射性白障、三硝基甲苯白障)[1]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1]

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尘肺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尘肺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一、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二、致残等级 1、一级:尘肺Ⅲ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职业性肺癌伴肺功能重度损伤。 2、二级: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尘肺Ⅱ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尘肺Ⅲ期伴活动性肺结核;职业性肺癌或胸膜间皮瘤。 3、三级:尘肺Ⅲ期;尘肺Ⅱ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尘肺Ⅱ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4、四级:尘肺Ⅱ期;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尘肺Ⅰ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5、五级:尘肺Ⅰ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六级:尘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三、X线胸片 1、无尘肺(0):X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2、一期尘肺(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3、二期尘肺(Ⅱ):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Ⅲ者。

4、三期尘肺(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四、治疗原则 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 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参考文本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与《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相比,本次修订 主要修改有: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将接触石棉粉尘 者出现胸膜病变后的分期纳入诊断分期中;取消了“观察对 象”及有关内容;对尘肺诊断标准片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增加 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作为尘肺 诊断的方法之一,并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附录)“数字X射 线胸片摄影的技术要求”来规范DR摄影技术。 二、增加DR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 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DR技术亦在我国迅速发展,近年 该项技术已基本覆盖全国。DR摄影的优点为:操作简便,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国发〔1987〕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保护职工健康,消除粉尘危害,防止发生尘肺病,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2条本条例适用于所有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3条尘肺病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人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第4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在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尘肺病防治工作。 第5条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卫生等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所属企业的尘肺病防治规划,并督促其施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乡镇企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并指导乡镇企业对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第6条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粉尘作业场所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二章防尘 第7条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第8条尘肺病诊断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粉尘浓度卫生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 第9条防尘设施的鉴定和定型制度,由劳动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除特殊情况外,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运行或者拆除防尘设施。 第10条防尘经费应当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经费计划,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11条严禁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的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中、小学校各类校办的实习工厂或车间,禁止从事有粉尘的作业。 第12条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教育职工按规定和要求使用。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进行防尘知识教育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粉尘作业。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第13条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设计任务书,必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产。 第14条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又未积极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时,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12-29 一、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与《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相比,本次修订主要修改有: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将接触石棉粉尘者出现胸膜病变后的分期纳入诊断分期中;取消了“观察对象”及有关内容;对尘肺诊断标准片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增加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作为尘肺诊断的方法之一,并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附录)“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的技术要求”来规范DR摄影技术。 二、增加DR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DR技术亦在我国迅速发展,近年该项技术已基本覆盖全国。DR摄影的优点为:操作简便,实时显示数字图像,成像速度快,检查效率高;动态范围广,优片率高;X线转换效率高,辐射剂量小;数字化图像易于传输、保存等。目前《国际劳工组织(ILO)尘肺X线影像国际分类法》(2011修订版)中认可使用DR技术;日本厚生劳动省已于2007年11月批准,符合一定摄片条件的采用平板探测器技术的DR胸片可用于尘肺病的诊断;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已于2011年推出相关诊断指南。但我国仍以传统高千伏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很

多医疗机构已配置DR摄影系统,淘汰或者没有配置普通高千伏X射线机,导致不能承担尘肺病诊断工作。为适应医学放射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DR使用的现状,决定对《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进行修订,主要是增加DR 胸片作为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三、在拍摄DR胸片时应注意的问题 符合尘肺诊断要求的胸片应该有适当的影像密度、恰当的影像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和较少的影像噪声。DR胸片也应达到这一要求,并与高千伏胸片有良好可比性。鉴于数字影像的可修饰性,图像处理参数应在拍摄胸片之前设定,不允许对DICOM格式的影像文件进行图像处理。具体的技术要求可以看标准的附录F“数字X射线胸片摄影的技术要求”。 四、尘肺病诊断标准片的变化 课题组在近千张备选胸片中选出3张DR胸大片,补充入现有标准片,作为拍摄DR胸片的参考,对部分组合片作了局部调整。因此修改后的标准片由7张组合片和19张全肺大片组成,共26张。 五、取消观察对象的原因,取消观察对象后原有的观察对象的处理 本次修订根据201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取消了观察对象。对依据原标准确定为观察对象的,

尘肺病试题与答案

《尘肺病》 一,单选题,本题型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情况不属于胸片中差片的是() A.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未降级到三级片。 B.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起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和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 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D. 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2. 尘肺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为主的疾病。 A. 硬化 B. 纤维化 C. 软化 D. 钙化 3.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是属于()期尘肺。 A.一 B. 二 C. 三 D. 四 4. 小阴影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不超过()mm的阴影。 A. 6 B. 8 C. 10 D. 12 二,多选题,本题型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2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肺区划分方法将肺尘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 B. 形态和大小小阴影的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两类,按其大小各分为三种。 C. 2小阴影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超过10mm的阴影。 D. 不规则小阴影以字母S、T、U来表示。

2. 下列属于我国制定的防尘降尘中的卫生保健措施的是() A. 湿式作业 B. 密闭、抽风、除尘 C.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 D. 接尘工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3. 控制或减少矽肺发病,关键在于防尘。所以工矿企业应抓()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A. 改革生产工艺 B. 湿式作业 C. 通风除尘 D. 设备维护检修 三,判断题,本题型每题题干有2个答案,只有一个选择,正确或错误。 1. 我国针对防尘降尘制定了“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 对 错 2.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用。() 对 错 3. 尘肺病诊断读片时,不必按照胸片拍片时间先后顺序观察比较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并且只有一张胸片是不宜做出确诊。() 对 错 一,单选题,本题型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情况不属于胸片中差片的是() A.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未降级到三级片。 B.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起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和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 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D. 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尘肺病鉴定流程--如何鉴定尘肺病

尘肺病鉴定,尘肺病鉴定,蛋疼!!!!连续用了4个叹号1个“蛋疼”,可见我对于尘肺病鉴定,是多么的绝望。所以在这里首先提示大家,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治疗尘肺病,那就不要去做尘肺病鉴定了。如果你是要维权,找老板和公司索赔,那就去做一下尘肺病鉴定。唉,因为尘肺病鉴定,尘肺病鉴定,蛋疼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职业病鉴定程序如下: (1)申请。当事人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鉴定申请.鉴定申请需提供的材料包括:鉴定申请书,职业病诊断病历记录,诊断证明书,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审核。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收到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后,要对其提供的与鉴定有关的资料进行审核,看有关材料是否齐备、有效.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材料审核,对材料齐全的发给受理通知书;对材料不全的,通知当事人进行补充.必要时由第三方对患者进行体检或提取相关现场证据.当事人应当按照鉴定委员会的要求,予以配合. (3)组织鉴定。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在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的主持下,从专家库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当事人也可以委托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抽取专家,组成职业病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鉴定资料,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鉴定意见不一致时,应当予以注明. (4)出具鉴定书。鉴定书的内容应当包括:被鉴定人的职业接触史;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和有关检查资料等一般情况;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争议以及鉴定结论和鉴定时间.鉴定书必须由所有参加鉴定的成员共同签署,并加盖鉴定委员会公章.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54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 防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在广大矿山工人中,矽肺、煤肺这些职业性肺部疾病的名词已不再陌生,据统计,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以来已累计报告尘肺病58万多例,现有患者约44万多例,是我国主要的职业病。这些尘肺病是如何得的,和什么因素有关,得了这些病有什么症状,到哪去看,如何预防? 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对固体物质的开采和加工,均可生产微小的固体颗粒。这些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尘肺病就是由于吸入致病性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形式为主的一类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统称。根据我国现行职业病目录的规定,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

尘肺病基本常识

尘肺病基本常识 尘肺病是指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它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在公元10 世纪北宋年代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尘肺是我国的职业病中对作业人员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据统计,尘肺病约占职业病患者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二。当粉尘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之后,人体通过鼻腔滤尘、气管粘膜分泌物、支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伴随粘液往外移动运送出去,并通过咳嗽反射排出体外。人体通过自身的滤尘、运送和吞噬防御清除功能,可将97%-99%的粉尘排出体外,只有1% -3%的尘粒沉积在体内,进入肺组织中的尘粒多数在直径5 微米以下,其中进入肺泡的主要是2 微米以下的尘粒。但是人体对粉尘的清除作用是有限度的,长期吸人大量粉尘可使人体防御功能失?1?7?1?7?1?7平衡,清除功能受损,而使粉尘在呼吸道内过量沉积, 损伤呼吸道的结构,导致肺组织损伤,造成肺组织纤维化。尘肺患者早期的症状不明显,肺部体征和X 射线检查也常无特异表现,所以早期诊断较困难。随着病变发展,临床症状也逐渐明显,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和气短。尘肺的诊断和分期要 依靠胸部X 线高仟伏摄影,主要是通过X 线摄影反映患者肺部的2 病理改变。通过胸部X 线高仟伏摄影,可观察到患者的两肺可以产生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生。患者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的发展会逐渐影响呼吸机能以及其他器官的机能。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尘肺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矽肺的诊断主要依据职业史和X 线检查。职业史主要包括工种、工龄、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以及生产状况、防护措施?1?7?1?7 个人防护措施等。X 线检查,主要是X 线胸片表现,这是我国目前诊断矽肺的主要依据。其具体标准分为:无尘肺(代号0)、一期尘肺(代号Ⅰ)、二期尘肺(代号Ⅱ)、三期尘肺(代号Ⅲ)。尘肺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为主。尘肺一旦确诊就应调离粉尘作业场所,严重的应安排休息和疗养;加强营养,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根据病情,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和减轻痛苦;积极 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早期得到诊断,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可延缓病程进展, 延长患者寿命。控制尘肺病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生产经营者、组织者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积极采取"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即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加强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加强防尘管理、加强防尘宣传教育、加强健康检查)综合防尘措施,将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尽可能降 3 到容许范围内,定期作好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以保障作业者的身体健康。 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或肺部疾病。我国的《职业病目录》列入了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共计13 种,现简介如下: 一、矽肺:矽肺是由于作业人员长期大量吸人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为主,进而影响肺功能,导致全身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一种疾病。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各类矿石中都含有各种形态的石英(含二氧化硅)。接触矽尘作业的主要工种主要有①?1?7?1?7矿业的凿岩工、放炮 工、支柱工、运输工及煤矿的岩石掘进工等;②开山筑路、隧道和涵洞的风钻工、爆破工等;③钢铁冶金业的原料破碎工等;④机械制造业的翻砂、清砂、喷砂工等;⑤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之欧阳家百创编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1] 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1] 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1]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1] 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尘肺病防治知识

编号:SM-ZD-71953 尘肺病防治知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尘肺病防治知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什么是尘肺?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获得国家资质认证的机构诊断才有效。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中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等十三种。 2.哪些行业及工种易患尘肺病? (1)矿山开采:各种金属矿山的开采,煤矿的掘进和采煤以及其它金属矿山的开采,是产生尘肺的主要作业环境,主要作业工种是凿岩、爆破、支柱、运输; (2)金属冶炼:含金属矿石的粉碎、筛分和运输; (3)机械制造业:铸造配砂、造型,铸件的清砂、喷砂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她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与《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得其她尘肺病 (二)其她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1] 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得诊断总则》可以诊断得其她职业性皮肤病[1] 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1]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1]

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得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尘肺病诊疗方案

尘肺病诊疗方案 尘肺病又称肺尘埃沉着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吸入有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有机尘肺,如棉尘肺、农民肺等。按2013年颁布的国家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性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一、病因 1.生产性环境中很少有单纯石英粉尘存在,通常是多种粉尘存在,应考虑混合粉尘会有联合作用。 2.作业人员的个体因素和健康状况对尘肺发生也起一定作用。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越严重。 4.矽肺发生病变程度与肺内粉尘蓄积量有关,蓄积量主要取决于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和防护措施。粉尘浓度越高,分散度越大,接尘工龄越长,防护措施差,吸入并蓄积在肺内的粉尘量越大,越易发生矽肺,病情越严重。 二、临床表现 (一)尘肺病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 1.咳嗽 早期尘肺患者咳嗽多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晚期患者多合并肺部感染,均可使咳嗽明显加重。咳嗽与季节、气候等有关。 2.咳痰 咳痰主要是呼吸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所引起的。一般咳痰量不多,多为灰色稀薄痰。如合并肺内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痰量则明显增多,痰呈黄色黏稠状或块状,常不易咳出。 3.胸痛 尘肺患者常常感觉胸痛,胸痛和尘肺临床表现多无相关或平行关系。部位不一,且常有变化,多为局限性。一般为隐痛,也可胀痛、针刺样痛等。

尘肺病的诊断及治疗

尘肺病的诊断及治疗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尘肺病的诊断及治疗尘肺病是甘肃省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造成劳动者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及严重危及健康的疾病,也是国家规定的赔偿性职业病。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病程呈长期慢性过程,且进行性发展。下面就我在工作中遇见的一些相关问题解答如下: 问:请问哪里可以诊断尘肺病呢? 答:职业病的诊断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职业病诊断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授权认可,职业病诊断人员必须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职业病的诊断也要严格地按照职业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一般各地都有职业病专门的预防诊治机构(如甘肃省职业病防治院),另外有些大的综合医院也有职业病科。 问:患了尘肺病,如何进行治疗呢? 答:尘肺病的主要病变是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从医学基础理论来说,已经形成的肺纤维化是不可能治疗的,因为肺纤维化本身是肺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尘肺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应该积极地进行综

合治疗。首先应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治疗中当加强营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抗病意志。坚持健身运动和腹式呼吸锻炼,特别注意要预防感冒。适当安排劳动和休息,生活规律化。还应积极治疗并发症,以延缓其发展。药物及肺灌洗治疗都对阻止肺纤维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问:尘肺病人生活中有禁忌吗? 答:尘肺病人禁忌如下:(1)忌吸烟:尘肺患者平素就有咳嗽、胸痛等症状,要是吸烟,肯定这些症状会加重。而且烟草是一种毒物,对人体有害无益。(2)忌营养不足:尘肺是一种慢性病,如果营养不足,抗病能力将日趋低下,使尘肺这种职业病缠绵难愈,造成终身痛苦。(3)忌性生活过度:中医认为性生活过度必伤肾。而肺与肾关系密切,肾衰则肺难以痊愈。 问:我患矽肺三期,有人患矽肺二期,为何伤残等级他是二级,我却是三级? 答:尘肺病伤残等级的判定,不仅要看尘肺的期别,还要根据肺功能损伤和低氧血症分级情况进行综合判定。若矽肺三期肺功能轻度损伤,无低氧血症,伤残等级为三级;而矽肺二期肺功能重度损伤,或重

职业性尘肺病分期与肺功能损伤分度的关系

职业性尘肺病分期与肺功能损伤分度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分期与肺功能损伤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中心诊断的280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总结尘肺病处于不同分期与患者肺功能损伤情况的关系。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I期和II期尘肺患者的各指标平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有27.60%-45.59%的患者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通气功能指标异常,III期尘肺患者各指标平均水平均在异常范围内,且有70%-85%的患者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通气功能指标异常,与I期、II期患者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II期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更为严重。结论:职业性尘肺病分期与肺功能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在评价伤残等级上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临床在进行伤残鉴定时,可结合肺功能指标进行评价,以提高鉴定准确性。 关键词职业性尘肺病;肺功能;损伤程度 职业性尘肺病指的是因职业性因素造成患者肺部发生以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患者可出现肺功能损伤,从而引起劳动能力下降等[1]。肺功能检测在判定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伤残鉴定以及支付赔偿等提供了依据。以往我国判定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伤残等级仅按照尘肺病诊断分期作为主要依据,这不利于对患者肺部损伤情况的准确判断,近年来,我国逐渐采用尘肺病诊断分期结合肺功能指标评价患者肺部损伤程度及赔偿数额,大大提高了尘肺病患者肺部损伤情况的诊断准确性。本次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中心诊断的280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了尘肺病患者分期与肺功能损伤分度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中心诊断的280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需排除近3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患者均为男患,年龄介于35-68岁,平均(56.47±3.46)岁,平均职业接触粉尘时间(15.46±3.15)年,其中电煤工尘肺267例,占95.36%,矽肺13例,占4.64%,尘肺诊断分期:I期:共192例,占68.57%,II期:共68例,占24.29%,III期:共20例,占7.14%。 1.2方法 为280例患者制定统一的职业性尘肺病体检调查表,包括粉尘接触史、既往病史、吸烟史等,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并测定肺功能及弥散功能,所有患者均采用职业性尘肺病诊断及分期标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及分期,并采用病情诊断、分期结果结合肺功能情况,以职工功能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为评定标准对患者的伤残程度进行鉴定[2]。 1.3观察指标 (1)伤残程度。(2)肺功能指标。 2、结果 2.1不同职业性尘肺病分期患者的伤残分级情况比较 280例患者的伤残等级均介于2-7级,其中不同职业性尘肺病分期患者的伤残分级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职业性尘肺病分期患者的伤残分级情况比较[n/%]

尘肺病诊疗规范

尘肺病的诊疗规范 【概述】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法定13种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及其他尘肺。 【临床表现】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早期尘肺病人咳嗽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咳嗽可明显加重。特别是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合并肺部感染者,咳嗽可非常严重。吸烟病人咳嗽较不吸烟者明显。尘肺病人即使在咳嗽很少的情况下,也会有咯痰。煤工尘肺病人痰多为黑色,其中可明显的看到有煤尘颗粒。如合并肺内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痰量则明显增多,痰呈黄色粘稠状或块状,常不易咳出。几乎每个尘肺病人或轻或重有胸痛,其中可能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更多见。胸痛的部位不固定,多为局限性;疼痛性质多不严重,一般为隐痛,胀痛、针刺样痛等。呼吸困难是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肺部合并症的发生可明显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并可累及心脏,发生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要点】 参照我国目前实施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血型、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分析、血生化、乙肝五项、胸片(包括高千伏胸片以及普通胸片)、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B超。需要时定期复查。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5.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5906—199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因此,尘肺诊断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1986年颁布的《尘肺的X线诊断》(GB5906—1986)是本标准的第一版本。标准执行10多年来对我国尘肺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某些分期基线较高;有些影象学术语不规范;随着X射线影象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新的技术对过去X射线平片的一些影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标准片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86年研制的诊断标准片在表达内容上不够准确,在技术上已落后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高仟伏技术。1997年6月16日发布的GB5906—1997 版本仅对1986年版本的附录B和附录D作了修订,删去了附录C。没有对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因此,根据有关标准修订的规定,对本标准提出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a)标准名称改为“尘肺病诊断标准” b)密集度分级和ILO分类接轨,采用四大级和十二小级分级(附录A);

c)在附录A中提出了总体密集度的判定方法; d)附录A中增加了小阴影形态和大小的记录方法; e)在附录A中删除了“斑片条”、“发白区” f)在附录A中对胸膜斑有更明确的规定; g)增写了附录E(标准的附录)《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h)研制了尘肺诊断高仟伏标准片,增加了表达小阴影标准密集度的组合片。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E、F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上海市职业病医院、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鞍山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