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介.

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介.

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介.
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介.

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介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

验中心是 2008年经省发改委立项批准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列入了山西省人民政

府和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签署的《促进山西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合作备忘录》。工程于 2009年 5月正式开工,历时 360天,总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 20亩,主体建筑 6层,实验室面积 6000平方米,附属建筑2000平方米,集科研、检测、交流、研发、服务为一体,业务范围涉及耐火生产企业、市场流通、出口贸易、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于 2010年 10投入运行。

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参照《国家质检中心能

力建设与评估指南》和《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验收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共计投入 1000余万元,购臵了 X 荧光光谱仪、多晶 X 射线衍射仪、全自动高温抗折仪、全自动微控成像耐火度试验炉等高精尖的检验设备,可开展耐火原料、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定形隔热耐火制品、不定形耐火材料、耐火纤维制品等 5大类 107

个品种的耐火产品检验工作,检验能力基本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有理化性能检验实验室、质量技术保障、业务受理、科

技拓展和综合办公五个科室, 共有工作人员 32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26人。拥有知名耐火材料专家、专业技术带头人 6人,高级工程师 6人, 工程师 14人。检验岗

位工作人员全部经过专业培训与

考核,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能正确处理和判断检验结果, 是一支在国内耐火材料质量检验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

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成, 可以弥补华北及周边地区国家级耐火产品检验的空白和硅铝质耐火材料检验的弱项,既可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业务,又可利用中心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为耐火材料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检验、领证、技术咨询等提供就近服务,为华北及周边地区耐火企业硅铝质耐火产品科技创新以及产品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耐火产业走优质、利废、增效为主要特征的绿色耐材发展之路,强化国家对耐火产品的质量监管, 保证国家基础性工业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项目列入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总局签署的《促进山西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合作备忘录》 ,并且在阳泉市政府的热切关注、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下于 2009年 5月正式动工, 2009年 9月实验大楼主体封顶, 2010年 12月正式投入试运行。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构功能集科研、检测、交流、服务为一体, 业务领域以耐火生产企业为主,覆盖市场流通,出口贸易,工程建设等领域, 服务对象由省内延伸至全国、国际,是目前国内耐火材料质量检验的重要平台之一。

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达到五项建设目标:一是实验室检验技术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基础设施方面, 首期规划建设的检验中心占地 15亩,检验大楼主体建筑 6000m 2,附属建筑 1400 m2,根据执行标准及检验规程要求配备完善的环境条件设施; 检验仪器设备方面, 在现有检验仪器的基础上, 配备承检产品范围完备的检验及科研仪器, 仪器设备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专业技术团队技术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通过构建“引进、联合、培训”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检验检测、科技研发队伍。在现有人才基础上,引进国内耐火领域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 6名,高学历、高职称检验、科研技术人员 10名, 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和准则,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 80﹪ ,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达到 65﹪以上。三是科研技术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发挥中心对硅铝质耐火产业的技术保障、引导、推动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奖惩考核等制度, 建立畅通的科技信息收集渠道, 建立相对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渠道为保障,在专业技术队伍中,由学术带头人总牵头,建立 3-5个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和科研基地;在检验检测技术开发、标准制修订、耐火原料耐火产品前瞻性研究等方面选择 5-10个科研课题,力争获得 2-3个科研成果, 开创中心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四是运营管理机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现行管理体制机制的框架下,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总体要求,探索实行先进、灵活、高效经营管理、人事管理、成本管理、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现代化制度。同时, 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开展与同类国家级实验室的数

据比对, 加强与国外检验机构的协作, 实现与国际同类实验室的互认。五是工作业绩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积极承担国家质检总局分配的硅铝质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任务; 构建西北、华北地区耐火材料质量检验第三方公正检验平台, 为新时期耐火产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出口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 促进耐火产业走以优质、利废、低耗、增效为主要特征的绿色耐材发展道路,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除承担国家质检总局分配的硅铝质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任务外;为山西及西北华北等周边地区耐火企业提供第三方公正检验平台;为新时期耐火产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出口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促进耐火产业走以优质、利废、低耗、增效为主要特征的绿色耐材发展道路, 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山西阳泉建设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于加强国家对耐火产品的质量监管,保证国家基础性工业稳定健康发展和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耐火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强化国家对耐火材料产品的监管,提高对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促进耐火材料产品提升质量状况和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兼并重

组和产品升级。

——拓宽耐火产品的检验服务领域。华北、西北地区作为耐火材料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和消耗市场,存在丰富的第三方公正检验市场和大量的技术服务需求。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立,可以弥补华北及周边地区无国家级耐火检验中心的空白和硅铝质耐火材料检验的弱项,既可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业务,又可利用中心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为耐火材料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检验、领证、技术咨询等提供就近服务,同时,通过利用中心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为华北及周边地区耐火企业硅铝质耐火产品科技创新以及产品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全国耐火产业发展。

——有效促进耐火产业节能减排。耐火材料行业目前属耗能较高、污染严重的行业,但高耗和污染并不是耐火材料行业固有属性。国家级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帮助耐火企业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效能增值率,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在科学规划、有效指导的前提下,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以优质、利废、低耗、增效为主要特征的绿色耐材发展道路,从而使耐火产业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稳定、健康、科学发展的轨道。

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机构简介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 1986 年根据原山西省标准局第56 号文批准设立的省级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行政上隶属于阳泉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业务上受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导,主要负责全省耐火材料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行业统检、新产品鉴定检验、仲裁检验及市场第三方公证检验。同时,从事耐火材料标准研究、宣传和推广,耐火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产品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技术培训等工作。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科技水平和强化内部管理作为履行职能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确保检验数据科学、准确、公正。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发展,成为集检测、科研、培训、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机构,业务领域逐步形成以耐火生产企业为主,覆盖市场流通,出口贸易,工程建设领域为构架的检验体系,服务对象也逐步由省内向全国及国际延伸,成为目前国内耐火材料质量检验的重要平台之一。中心占地面积15 亩,实验室面积达到 6000 平方米,内设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齐全。经考核授权开展检验的耐火产品包括耐火原料、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定形隔热耐火制品、不定形耐火材料、耐火纤维制品共计五大类 107 个品种,

产品检验项目 95 项,2009 年通过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查验收,成为山西省耐火材料产品出入境质量检验指定实验室。中心拥有各类检验设备 100 余台(套),包括物理项目检验设备、化学元素分析设备、试样制取设备,设备固定资产累计达到 800 余万元。物理项目检验全部实现全程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其中高温抗折试验机、高温热膨胀仪、高温荷软双炉体试验仪,高温蠕变试验仪

等设备的检验精度和准确度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化学分析设备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 X 射线荧光分析仪等仪器。中心设有理化性能检验实验室、质量技术保障、业务受理、科技拓展和综合办公五个科室,共有工作人员 32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26 人。拥有知名耐火材料专家、专业技术带头人 6 人,高级工程师 6 人,工程师 14 人。检验岗位工作人员全部经过专业培训与考核,达到大专以上或相当程度文化水平,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能正确处理和判断检验结果,是一支在国内耐火材料质量检验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近年来,中心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有 9 项;参与标准审定 4 项。承担的“AOD 炉龄、工艺技术攻关”科技项目,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应用研究类二等奖;“回转窑改造工程设计” 项目获得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研发的“钢包用铝镁浇注料”产品获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中心

还拥有一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编著并出版《刚玉耐火材料》书籍,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有影响得专业技术论文多篇。

耐火材料复习

1、.耐火材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决定了耐火材料的性质; 2、耐火材料是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耐火材料在无荷重时抵抗高温作用的稳定性,即在高温无荷重条件下不熔融软化的性能称为耐火度,它表示耐火材料的基本性能。 3、耐火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化学属性分类法、化学矿物组成分类法、生产工艺分类法、材料形态分类法等多种方法。 酸性耐火材料:硅质,半硅质,粘土质 中性耐火材料:碳质,高铝质、刚玉质、锆刚玉质、铬质耐火材料 两性氧化物: Al2O3、Cr2O3 碱性耐火材料一般是指以MgO、CaO或以MgO·CaO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镁质、石灰质、白云石质为强碱性耐火材料;镁铬质、镁硅质及尖晶石质为弱碱性耐火材料。 (1)硅质耐火材料含SiO2在90%以上的材料通常称为硅质耐火材料,主要包括硅砖及熔融石英制品。硅砖以硅石为主要原料生产,其SiO2含量一般不低于93%,主要矿物组成为磷石英和方石英,主要用于焦炉和玻璃窑炉等热工设备的构筑。熔融石英制品以熔融石英为主要原料生产,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玻璃,由于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很小,因此熔融石英制品具有优良的抗热冲击能力。 (2)镁质耐火材料是指以镁砂为主要原料,以方镁石为主晶相,MgO含量大于80%的碱性耐火材料。通常依其化学组成不同分为: 镁质制品:MgO含量≥87%,主要矿物为方镁石; 镁铝质制品:含MgO >75%,Al2O3含量一般为7-8%,主要矿物成分为方镁石和镁铝尖晶石(MgAl2O4);镁铬质制品:含MgO>60% ,Cr2O3含量一般在20%以下,主要矿物成分为方镁石和铬尖晶石; 镁橄榄石质及镁硅质制品:此种镁质材料中除含有主成分MgO外,第二化学成分为SiO2。镁橄榄石砖比镁硅砖含有更多的SiO2,前者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镁橄榄石,其次为方镁石;后者的主要矿物为方镁石,其次镁橄榄石; 镁钙质制品:此种镁质材料中含有一定量的CaO,主要矿物成分除方镁石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硅酸二钙(2 CaO?SiO2)。 3)白云石质耐火材料 以天然白云石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碱性耐火材料称为白云石质耐火材料。主要化学成分为:30-42%的MgO 和40-60%的CaO,二者之和一般应大于90%。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镁石和方钙石(氧化钙)。 4)碳复合耐火材料 碳复合耐火材料是指以不同形态的碳素材料与相应的耐火氧化物复合生产的耐火材料。一般而言,碳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镁碳制品、镁铝碳制品、锆碳制品、铝碳制品等。 5)含锆耐火材料 含锆耐火材料是指以氧化锆(ZrO2)、锆英石等含锆材料为原料生产的耐火材料。含锆耐火材料制品通常包括锆英石制品、锆莫来石制品、锆刚玉制品等。 (6)特种耐火材料 碳质制品:包括碳砖和石墨制品; 纯氧化物制品:包括氧化铝制品、氧化锆制品、氧化钙制品等; 非氧化物制品:包括碳化硅、碳化硼、氮化硅、氮化硼、硼化锆、硼化钛、塞伦(Sialon)、阿伦(Alon)制品等; 1.3耐火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耐火材料是构筑热工设备的高温结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除承受高温作用外,还不同程度地受到机械应力、热应力作用,高温气体、熔体以及固体介质的侵蚀、冲刷、磨损。 耐火材料的性质主要包括化学-矿物组成、组织结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及高温使用性质等。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价指标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价指标操作手册 (试行) 二○○八年八月

目录 概述 1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 2 设评价指标 一、技术能力 5 二、团队建设8 三、科研能力12 四、运行状况15 五、影响力和权威性19 六、地方政府支持22 附录:记录表

概述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的通知》(国质检科[2005]360号)的要求,总局对系统内国家质检中心进行了现场调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调查评估实施细则》、《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南》、《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验收实施细则》、《加强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为使国家质检中心全面领会总局关于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和衡量尺度,明确努力方向,加快建设步伐,总局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历经两年时间,系统总结了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所取得的经验、面临的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吸收借鉴了国际著名检测机构的先进做法,形成了《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估标准》,经试点、论证不断完善,成为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价体系的核心标准。 本《操作手册》针对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从技术能力、团队建设、科研能力、运行机制、影响力和权威性、地方政府支持等事关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的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并对能力建设的水平进行了量化,是具体指导中心能力建设发展、衡量能力建设水平的重要技术性文件。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估标准

①“指标体系”分为“一级要素”、“二级要素”和“具体内容”; ②明确“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的各单项权重要求; ③“具体内容”中的各项根据评分要求,充分考虑到申请成立(筹建验 收)和已成立的国家质检中心的不同状态,明确“单项否决项”、“定

耐火材料与保温技术

耐火材料与保温技术 摘要:文章根据我国主要保温材料的应用,分析其各自特点,结合国外保温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今后我国保温材料的发展。耐火材料一般是指耐火度在1580oC以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包括天然矿石及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一 定的工艺制成的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高温力学性能、良好的体积稳定性,是各种高温设备必需的材料. 关键词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复合;绿色环保 一耐火材料分类 耐火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但主要的有按化学成分划分:可以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按耐火度划分:可以分为普遍耐火材料(1580~1770°C)高级耐火材料(1770~2000°C)特级耐火材料(2000°C以上)和超级耐火材料(大于 3000°C)四大类;按加工制造工艺划分:可分为烧成制品、熔铸制品、不烧制品;按用途划分:可分为高炉用、平炉用、转炉用、连铸用、玻璃窑用、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等;按外观划分:可分为耐火制品、耐火泥、不定形耐火材料;按形状和尺寸划分可分为:标型、普型、异型、特型和超特型制品;按成型工艺划分:可分为天然岩石切锯、泥浆浇注、可塑成型、半干成型和振动、捣达、熔铸成型等制品;按化学-矿物组成划分:可分为硅酸铝质(粘土砖、高铝砖、半硅砖)硅质(硅砖、熔融石英烧制品)镁质(镁砖、镁铝砖、镁铬砖);碳质(碳砖、石墨砖)白云石质、锆英石质、特殊耐火材料制品(高纯氧化物制品、难熔化合物制品和高温复合材料). 二、经常使用的耐火材料 经常使用的普通耐火材料有硅砖、半硅砖、粘土砖、高铝砖、镁砖等. 经常使用的特殊材料有AZS砖、刚玉砖、直接结合镁铬砖、碳化硅砖、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氮化物、硅化物、硫化物、硼化物、碳化物等非氧化物耐火材料;氧化钙、氧化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铍等耐火材料. 经常使用的隔热耐火材料有硅藻土制品、石棉制品、绝热板等. 经常使用的不定形耐火材料有补炉料、耐火捣打料、耐火浇注料、耐火可塑料、耐火泥、耐火喷补料、耐火投射料、耐火涂料、轻质耐火浇注料、炮泥等. 三、耐火制品的类别 1、高铝制品 2、莫来石质制品 3、粘土制品 4、硅质制品 5、镁质制品 6、含碳制品 7、含锆制品 8、隔热制品 四、耐火材料的物理性能 耐火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结构性能、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使用性能和作业性能. 耐火材料的结构性能包括气孔率、体积密度、吸水率、透气度、气孔孔径分布等.

耐火材料各性质

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质 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指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弹性、和塑性性质。耐火材料在常温或高温的使用条件下,都要受到各种应力的作用而变形或损坏,各应力有压应力、拉应力、弯曲应力、剪应力、摩擦力、和撞击力等。 此外,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质,可间接反映其它的性质情况。 检验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质,研究其损毁机理和提高力学性能的途径,是耐火材料生产和使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4.1 常温力学性质 4.1.1 常温耐压强度σ压 定义;是指常温下耐火材料在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也即材料在压应力作用下被破坏的压力。 常温耐压强度σ压=P/A ,(pa) 式中;P—试验受压破坏时的极限压力,(N); A—试样的受压面积,(m2)。 一般情况下,国家标准对耐火材料制品性能指标的要求,视品种而定。其中,对常温耐压强度σ压的数值要求为50Mpa左右(相当于500kg/cm2);而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一般为2.5g/cm3左右。据此计算,因受上方砌筑体的重力作用,导致耐火材料砌筑体底部受重压破坏的砌筑高度,应高达2000m以上。 可见,对耐火材料常温耐压强度的要求,并不是针对其使用中的受压损坏。而是通过该性质指标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中的粒度级配、成型致密度、制品烧结程度、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以及其它性能指标的优劣。 体现材料性能质量优劣的性能指标的大小,不仅反映出来源于各种生产工艺因素与过程控制,而且反映过程产物气、固两相的组成和相结构状态以及相关性质指标间的一致性。一般而言,这是一条普遍规律。 4.1.2 抗拉、抗折、和扭转强度 与耐压强度类似,抗拉、抗折、和扭转强度是材料在拉应力、弯曲应力、剪应力的作用下,材料被破坏时单位面积所承受的最大外力。与耐压强度不同,抗拉、抗折、和扭转强度,既反映了材料的制备工艺情况和相关性质指标间的一致性,也体现了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必须具备的强度性能。抗折强度σ折按下式计算。

加强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加强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加强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质检中心)的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科学规划国家质检中心布局,提高国家质检中心的技术把关能力、科技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国家质检中心技术装备和科研能力达到国际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国家质检中心的性质、地位和基本职责 (一)由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各级技术机构承建、其它科研事业单位划归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以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过资源整合或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的国家质检中心,是社会公益性检测机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由国家授权、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承担国家各类产品质量检验任务,向社会提供公正检验测试服务,开展检测技术研究开发,承担有关标准(规程)的试验验证及制(修)订等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 (二)设立国家质检中心,应坚持基本原则。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规划方案,结合产业结构布局、区域经济特色及发展水平,国家质检中心的设立应符合“全国统一规划布局、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具备筹建技术基础、拥有产业集群优势、避免同类重复建设、建设方案科学合理”。 (三)规划和布局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重点建设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安全、卫生、环保领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领域,以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的国家质检中心。同时,国家质检中心应与当地或区域主导产业结合紧密,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并综合考虑当地支柱产业发展水平以及相关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四)规划设立国家质检中心必须坚持基本条件。 1. 地方政府对建设国家质检中心在技术装备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明确具体的支持意见,并开始落实; 2. 拥有本专业领域的关于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意见1.doc学术带头人,技术能力在相关专业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 名称科学、规范并与实际检测能力相符; 4. 应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区域经济特点,并已列入地方政府事业发展规划; 5. 应具有省级检测机构资质,并确保国家质检中心成立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6、以股份制形式整合或联合建立的国家质检中心,必须由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控股,并具备公正性地位。 三、严格筹建与审批的基本程序 (五)申请筹建国家质检中心必须提交可行性报告。符合国家质检中心规划设立条件的技术机构,可以向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筹建申请,提交可行性报告和《申报国家质检中心基本情况表》(格式见附件1)。可行性报告主要包括:申报单位现有能力与条件、相关产业状况及检验检测需求、国内外同类技术机构的状况、规划建设目标、筹建的方案等。(六)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可行性报告进行初审。通过审查的,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提出意见。申请单位根据论证意见完善可行性报告。通过论证的,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署意见后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七)国家质检总局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论证。符合条件的,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

硅质耐火材料综述

硅质耐火材料综述 说明:本文主要介绍了硅质耐火材料、生产硅砖的原料及其主要成分不同变体之间的转变及工艺流程,并详细介绍了生产硅砖的机械设备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硅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硅砖原料工艺设备应用 1.硅质耐火材料 硅砖的矿物组成主要是鳞石英、方石英、少量的残余石英与玻璃相。二氧化硅含量93%~98%,真密度一般为2.37~2.40g/cm3,具有抗酸性渣侵蚀性能,荷重软化温度在1640~1680℃之间,同时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当温度高于600℃时,其抗热震性也很好。因而,它用作高炉热风炉及焦炉的砌筑材料。在还原气氛下经1350~1430℃缓慢烧成,加热到1450℃时约有1.5~2.2%的总体积膨胀,这种残余膨胀会使切缝密合,保证砌筑体有良好的气密性和结构强度。硅砖主要用于炼焦炉的炭化室和燃烧室的隔墙、炼钢平炉的蓄热室和沉渣室、均热炉、玻璃熔窑、耐火硅砖材料和陶瓷的烧成窑等窑炉的拱顶和其他承重部位。而且硅砖抗硅酸盐玻璃成分侵蚀的能力较好,因而也可以用于玻璃熔窑上。硅砖的主要缺点是,当温度低于600℃时,由于氧化硅的多晶转变导致较大的体积变化,使其在600℃以下的抗热震性差。因此,使用硅砖的炉子不宜冷却至600℃以下。 硅砖以二氧化硅含量不小于96%的硅石为原料,加入矿化剂(如铁鳞、石灰乳)和结合剂(如糖蜜、亚硫酸纸浆废液),经混练、成型、干燥、烧成等工序制得。 2.SiO2的同质多晶转变 二氧化硅在常压下有7个变体和1个非晶体,各变体间的转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高温型转变,即石英、鳞石英、方石英之间的转变,即图中水平方向的转变。由于他们在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方面差别较大,因此转变所需的活化能大,转变温度高而缓慢,并伴随有较大的体积效应。第二类是低温型转变,即石英、鳞石英、方石英本身的α、β、γ型的转变,即图中垂直方向的转变。由于他们在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方面差别很小,因此转变温度低,转变速度快,且转变是可逆的,所伴随的体积效应也比高温型的小。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管理办法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管理工作,规范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对承担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的产品质量检验、产品质量争议仲裁检验等工作,并以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名义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行授权制度。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质检中心)的申请、受理、评审、授权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国家质检中心的授权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国家质检中心的授权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六条申请以国家质检中心名义从事产品检验的机构(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经国家认监委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七条申请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应当具有其所属法人对其检验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证明文件; (二)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 (三)具有申请授权项目相关领域的产品质量检验3年以上业务经历,具有相关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制订、研究和开发能力;拥有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检验水平经评估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四)具备与申请授权项目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检验机构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关键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学科领域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的检验工作经历,其中国家规定专业注册执业资格要求的,应当具有与申请授权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注册执业资格人员; (五)具备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质量管理体系经评价符合并持续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准则的要求; (六)依法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国家质检中心授权程序:

无机材料方面耐火材料技术总结

绪论 1、耐火材料的定义:耐火度不小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定义); 耐火度不小于1500℃的非金属材料及制品(ISO的定义)。 2、耐火材料的分类 按化学矿物组成分类:硅质耐火材料、镁质耐火材料、白云石质耐火材料、碳复合耐火材料、含锆耐火材料、特种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按化学属性大致可分为酸性耐火材料(硅砖和锆英石砖)、中性耐火材料(刚玉砖、高铝砖、碳砖)、碱性耐火材料(镁砖、镁铝砖、镁铬砖、白云石砖)。 根据耐火度的高低:普通耐火材料:1580~1770℃、高级耐火材料:1770~2000 ℃、特级耐火材料:>2000℃ 依据形状及尺寸的不同:标普型、异型、特异型。 按成型与否分:定型耐火材料、不定型耐火材料。 按烧制方法分:烧成砖、不烧砖、熔铸砖。 第一章 3、耐火材料是构筑热工设备的高温结构材料,面临:承受高温作用;机械应力;热应力;高温气体;熔体以及固体介质的侵蚀、冲刷、磨损。 4、耐火材料的性质主要包括化学-矿物组成、组织结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及高温使用性质等。(1)化学组成: 主成分是指在耐火材料中对材料的性质起决定作用并构成耐火基体的成分。 杂质成分耐火材料中由原料及加工过程中带入的非主要成分的化学物质(氧化物、化合物等)添加成分为了制作工艺的需要或改善某些性能往往人为地加入少量的添加成分,引入添加成分的物质称为添加剂。 (2)矿物组成耐火材料的矿物组成一般分为主晶相和基质两大类。基质对于主晶相而言是制品的相对薄弱之处。 5、耐火材料中气孔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称为气孔率。耐火材料中的气孔可分为三类:开口气孔(显气孔)、贯通气孔、闭口(封闭)气孔。 6、气孔产生的原因:1)原料中的气孔(原料没有烧好);2)制品成型时,颗粒间的气孔。 7、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指制品在不同条件下的强度等物理指标,是表征耐火材料抵抗不同温度下外力造成的形变和应力而不破坏的能力。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质通常包括耐压强度、抗折强度、耐磨性及高温蠕变等。 8、透气度与贯通气孔的数量、大小、结构和状态有关,并随着制品成型时的加压方向而异。 9、耐火材料的耐压强度包括常温耐压强度和高温耐压强度,分别是指常温和高温条件下,耐火材料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10、耐火材料的抗折强度包括常温抗折强度和高温抗折强度,分别是指常温和高温条件下,耐火材料单位截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极限弯曲应力。它表征的是材料在常温或高温条件下抵抗弯矩的能力,采用三点弯曲法测量。 11、耐磨性是指耐火材料抵抗坚硬的物体或气流的摩擦、磨损、冲刷的能力。 12、耐火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是指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以及固定载荷下,材料的形变与时间的关系。 13、耐火材料的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理性质称为热膨胀。 14、耐火材料在无荷重条件下,抵抗高温作用而不熔化的性质称为耐火度。耐火度通常都用标准测温锥的锥号表示(上2,下8,高30mm)。 15、测定耐火材料耐火度试验方法的要点是:将由被测耐火原料或制品制成的试锥与已知耐火度的标准测温锥一起置于锥台上,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并比较试锥与标准测温锥的弯倒情况,直到试锥顶部弯倒接触底盘,此时与试锥弯倒的标准温锥可代表的温度即为该试锥的耐火度。

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简介 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是在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的基础上,由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4月批准筹建,是全国第三家、华南地区第一家国家级同类质检中心。该项目2012年2月正式动工建设,于2013年1月13日揭牌投入使用,已建成综合检测楼1栋、专业检测楼2栋、安全阀检测车间1栋,总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中心于2013年3月25日通过了实验室“三合一”认证认可现场评审,2013年5月22日通过广东省质监局预验收,于2013年9月14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检验检测范围包括农药化肥、氯碱、化学试剂、工业基准试剂、有机产品、无机产品、工业气体、涂料、石油化工等9大类产品700多种,共2000项参数,其中国内产品检验标准764个、检验方法标准2000个、国际检验方法标准115个。同时,可承担复肥,工业硝酸,危险化学品石油,化学试剂,氯碱、硫酸,压缩、液化气体,危险化学品无机产品(I类),危险化学品无机产品(Ⅱ类),危险化学品有机产品(I类),危险化学品有机产品(Ⅱ类),农药等12类产品的发证检验工作,可覆盖茂名乃至华南地区生产的绝大部分危险化学品和石油化工产品,为茂名及粤西地区危化品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

中心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导向和社会需求,扩展检验领域,积极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水平,发挥检验对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在公正、规范、科学检验基础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检验检测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保护消费者利益,取得社会的依赖与认同。2014年,中心承担国家总局国家专项抽查任务17批次、省质监局省级专项抽查任务600批次,省工商局流通领域的专项监督任务300批次,各地方工商局、质监局专项监督任务300批次,以及各地方安监局、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办案委托检验200多批次。 1、科研项目:自2010年以来,中心申报了省级以上科研立项14项,其中获得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委员会批准立项的《石油化工中小企业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投入380万元。该项目作为茂名高新区技术员产业开发区企业孵化器的基础部分,为各级政府、研发和从业人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危险化学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和保证危险化学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还组织申报了“高新区精细化工公共检测平台”和“石油化工检测技术工程中心”两个项目,重点服务于茂名石油化工企业,尤其是高新精细化工企业的质量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检测检验部门。 2、制修订标准情况:2013年6月中心建立了广东省合

耐火材料11a

第十一章特殊耐火材料 11.1 氧化物制品 11.1.1 概念 1. 特殊耐火材料基础知识 特种耐火材料的是在传统陶瓷、精密陶瓷和普通耐火材料以及功能性耐火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组熔点在1980℃以上的高纯氧化物、非氧化物和炭素等单一材料或各种复合料为原料的,采用传统生产工艺或特殊生产工艺生产的、其制品具有特殊性能和特种用途的新型耐火材料,又称为特种耐火材料。 宇航、核能、冶金、电子、化工、建材、交通等行业对耐火材料要求愈来愈苛刻和特殊,普通耐火材料已满足不了新的要求,只有具有耐高温、抗腐蚀、髙温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的特种耐火材料冰能承受这样的重任和满足使用条件的要求。 特种耐火材料主要有高熔点氧化物、高熔点非氧化物及由此衍生的复合化合物、金属陶瓷、高温涂层、高温纤维及其增强材料。其中高熔点非氧化物通常称难熔化合物,包括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硅化物及硫化物等。 特种耐火材料成本较高,具有很多优异性能,是很多工业部门不可缺少、不能替代的产品。特别是在很多新技术、新领域中,在很多关键的部位替代其他产品,可以大幅度地提髙使用寿命,明显地增加了经济效益。特种耐火材料的分类方以原料和制品性状不同来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五方面: (1)高熔点氧化物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2)难熔化合物材料(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等)及其复合材料; (3)高熔点氧化物与难熔金属的复合材料(金属陶瓷); (4)高温不定形材料及无机物涂层; (5)高温纤维及其增强材料。 不同的特种耐火材料,虽然化学成分和结构不同,其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特种耐火材料总体来说比普通耐火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学性质 热膨胀性:热膨胀性指材料的线度和体积温度升降发生可逆性增减的性能。常以线膨胀数或体积膨胀系数表示。大多数特种耐火材料的线膨胀系数都比较大,仅有熔融石英,氧化硼,氧化硅的线膨胀系数比较小。 (2)力学性质

耐火材料

一、填空题 1,硅酸盐矿物显微结构:硅酸盐结合物胶结晶体颗粒晶体颗粒直接结合 成结晶网2,熔渣让耐火材料破坏的三种方式:单纯溶解、反应溶解、侵入变质溶解 3,让坯料重新分布的力:静电引力、机械结合力、内摩擦力 4,镁砖的分类:烧 成镁砖、不烧镁砖、再结合镁砖5,颗粒料的组成原则:两头大,中间小 6,氧化铝含量:<%72(莫来石) >%72(莫来石,刚玉) 7,测耐火材料的抗拉性的 两种方法:动态法、静态法 8,ZrO2增韧机理:①应力诱导相变增韧 ②微裂纹增韧 ③裂纹分支增韧④裂纹偏转和弯曲增韧 9,铬镁质材料:方镁石,尖晶石 其基质有三种:M2S 、 CMS 、 C3MS2 1.耐火材料的概念:指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的且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材料和 制品。耐火材料的品种和质量取决与耐火材料的原料和其生产工艺。 2.耐火材料 分类Ⅰ、化学矿物组成分类:氧化硅质、硅酸盐质、刚玉质、镁质、白云石质、橄榄 石质、尖晶石质、含炭质、含锆质、特殊等耐火材料。Ⅱ、按耐火度高低分为:①普 通耐火制品(耐火度1580-1770℃)、②高级耐火制品(耐火度1770-2000℃)、特级 耐火制品(耐火度2000℃以上)。Ⅲ、按制品形状和尺寸分为:标准砖、异形砖、特 异型砖等。Ⅳ、按化学性质分类:酸性耐火材料、中性耐火材料、碱性耐火材料。 (化性分类对了解耐火材料的化学性质,判断在使用过程中它们之间及耐火材料与接 触物间化学作用情况有着重要意义)3、氧化硅耐火材料为典型的酸性耐火材料, 其矿物组成为:主晶相为磷石英和方石英,基质为石英玻璃相。 4、两种矿物组成:①结晶相(主晶相和次晶相):主晶相是耐火制品结构的主体而且熔点较高的结晶相。其性质、数量、结合状态直接决定着耐火材料的性质。次晶相又称第二固相,也是熔 点较高的晶体,提高耐火制品中固相间的直接结合,改善制品性能。②玻璃相:基质 是指填充于主晶相之间的不同成分的结晶矿物(次晶相)和玻璃相,也称结合相。硅 砖的主晶相:磷石英、方石英粘土砖的主晶相:莫来石、方石英5、耐火材料的气孔 存在形态分类:封闭在制品中不与外界想通的闭口气孔,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界相通 的开口气孔,两端都与外界相通的贯通气孔。气孔的存在主要影响材料的致密度,显 气孔率高时,材料结构疏松,强度低,抗渣性能弱。 耐火材料的化学组成是决定其矿物组成、组织结构的基础。根据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和作用分为:主成分、杂质和外加成分三种。。主成分:指耐火材料中占绝大多数的,对材料高温性质起决定性作用的化学成分。杂质:指耐火材料中不同于主成分的,含 量微少而对耐火材料的抵抗高温性质带来危害的化学成分。外加成分:常称为外加剂,是在耐火制品生产中为特定目的另外加入的少量成分。 矿物:由相对固定的化学组分构成的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密度分为:体积密度、视密度、真密度。①体积密度d b:指材料的质量M与其含材料 的实体积Vb和全部气孔体积之和的总体积V b之比 d b=M/V b=M/(Vt+Vc+Vo)。②视密度(表观)da:指材料的质量与其含材料的实体积和封闭气孔体积之和的体积之比。 da=M/(Vt+Vc)③真密度dt:指材料质量与其实体积之比.dt=M/Vt 主晶相:指构成结构结构的主体且熔点较高,对材料的性质起支配作用的一种晶相,(其性质,数量,分布和结合状态直接决定耐火制品性质)。次晶相:又称第二晶相 或第二固相,指耐火材料中在高温下与主晶相和液相并存的,一般其数量较少和对材 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较主晶相为小的第二种晶相。基质:指在耐火材料大晶体间隙中 存在,或由大晶体嵌入其中的那部分物质,也可认为是大晶体之间的填充物质或胶结物。 耐火度:耐火度是指耐火材料在无荷重时抵抗高温作用而不熔化的性能,表征材料 抵抗高温作用的性能。其意义与熔点不同。熔点是结晶体的液相与固相处于平衡时的

特种硅溶胶与特种耐火材料

特种硅溶胶与特种耐火材料

铸造用硅溶胶 ●使用性能要求 ?优良的常温稳定性?与耐火材料良好的兼 容性 ?较快的干燥速度?较高的湿强度 ?适中的高温强度?较低的残留强度●性能指标要求?SiO2%: 15~50 ?粒经(nm): 5~100?pH:3-7 或9-10.5?Na2O%:0.3~0.8?粘度(25℃):5-16?比重:1.1~1.4

快干(加强型)硅溶胶 ●普通硅溶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性、使其更适合 精密铸造使用的硅溶胶 ●特点 ?湿强度高,是普通硅溶胶的1.3~2倍 ?高温强度与普通硅溶胶相当 ?残留强度低 ?透气性好 ?层间干燥时间短 ?对干燥环境的要求较低 ?浆料寿命与普通硅溶胶相当或更长 ?快干胶的粉液比较高、浆料的流动性、流平性较好 ?更适合机械手操作

快干(加强型)硅溶胶的类型 类型一:化学改性 ?改性与快干机理 加入铝、锡、铅、锌等金属离子,改变胶体水化层,促进凝胶 硅溶胶呈酸性、中性、或碱性 典型代表:LUDUX 酸性系列SK、CL、HSA ?优点 a. 酸性胶对pH值不敏感(Ph 4-7),浆料维护少 b. 高聚物的加入使裂壳倾向小 c. NaO%含量低 e. 与锆粉形成的浆料稳定性更好 ?缺点 a. 成本高 b. 粘度高、流变性较差。形成浆料的涂附性、渗透性差,与耐火粉料的附着性均比碱 性快干硅溶胶差,涂层厚 c. 浆料老化后与正价金属离子反应,影响铸件表面质量。 d. 干燥时间较碱性快干硅溶胶长。 e. 对干燥环境要求较碱性快干硅溶胶严格,与普通胶类似。

快干(加强型)硅溶胶的类型 类型二;物理改性 ?改性与快干机理 加入高聚物改变胶体结构,促凝胶;同时高聚物又是有机粘结剂,有效改善硅溶胶的综合使用性能;或加入特种纤维改善硅溶胶的性能,碱性硅溶胶,稳定性好典型代表:REMOSAL系列LPBV、SPBV ?优点 a. 湿强度较高,减少型壳涂层,因制壳和脱蜡引起的裂壳现象较少 b. 浆料的流变性及涂附性较酸性胶有明显的优势,粉液比高,涂料成本低 c. 浆料的渗透性、脱水性能较酸性胶优良,浆料与耐火骨料的粘接、附着更好,型 壳涂层更薄,湿强度更高。 d. 更好地改善型壳的透气性。 e. 型壳残留强度低 f. 对干燥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有利于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g. 干燥更快,一般层间干燥时间平均2h~3h。 ?缺点 a. 浆料对pH值敏感,需定时对浆料进行维护(加入氨水)保持pH值大于9.4。 b. 不能高速搅拌。

耐火材料标准

耐火材料标准精选(最新) G2273《GB/T 2273-2007 烧结镁砂》 G2608《GB/T 2608-2012 硅砖》 G2992.1《GB/T 2992.1-2011 耐火砖形状尺寸 第1部分:通用砖》 G2992.2《GB/T 2992.2-2014 耐火砖形状尺寸 第2部分:耐火砖砖形及砌体术语》 G2994《GB/T 2994-2008 高铝质耐火泥浆》 G2997〈GB/T2997-2000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体积密度,显气孔率〉 G2998〈GB/T2998-2001 定形隔热耐火制品体积密度和真气孔率试验方法〉 G2999《GB/T2999-2002 耐火材料颗粒体积密度试验方法》 G3000〈GB/T3000-1999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 G3001《GB/T 3001-2007 耐火材料 常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3002《GB/T3002-2004 耐火材料 高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3003《GB/T 3003-2006 耐火材料 陶瓷纤维及制品》 G3007《GB/T 3007-2006 耐火材料 含水量试验方法》 G3994《GB/T 3994-2013 粘土质隔热耐火砖》 G3995《GB/T 3995-2014 高铝质隔热耐火砖》 G3997.1《GB/T3997.-1998 定形隔热耐火制品重烧线变化试验方法》 G3997.2《GB/T3997.2-1998 定形隔热耐火制品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 G4513《GB/T4513-2000 不定形耐火材料分类》 G4984《GB/T 4984-2007 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5069《GB/T 5069-2007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5070《GB/T 5070-2007 含铬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5071《GB/T 5071-2013 耐火材料 真密度试验方法》 G5072《GB/T 5072-2008 耐火材料 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 G5073《GB/T5073-2005 耐火材料 压蠕变试验方法》 G5988《GB/T 5988-2007 耐火材料 加热永久线变化试验方法》 G5989《GB/T 5989-2008 耐火材料 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 示差升温法》 G5990《GB/T 5990-2006 耐火材料 导热系数试验方法(热线法)》 G6646《GB/T 6646-2008 温石棉试验方法》 G6900《GB/T 6900-2006 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6901《GB/T 6901-2008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6901.10《GB/T6901.10-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锰量》 G6901.11《GB/T6901.11-2004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钼蓝光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量》 G7320《GB/T 7320-2008 耐火材料 热膨胀试验方法》 G7321《GB/T7321-2004定形耐火制品试样制备方法》 G7322《GB/T 7322-2007 耐火材料 耐火度试验方法》 G8071《GB/T 8071-2008 温石棉》 G8931《GB/T 8931-2007 耐火材料 抗渣性试验方法》 G10325《GB/T 10325-2012 定形耐火制品验收抽样检验规则》 G10326《GB/T10326-2001 定形耐火制品尺寸、外观及断面的检查方法》

(完整word版)国家质检中心申请要求汇总,推荐文档

国家质检中心申请要求汇总 一、国家质检中心规划管理相关文件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二、申请筹建流程申请筹建流程筹建符合国家质检总局;-1-;国家质检总局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三、申请验收流程省级质监部门负责筹建期间的能力建;-2-;门组织开展筹建验收工作;四、设立基本原则、基本条件设立基本原则、原则(一;-3-;关产品市场占 国家质检中心申请要求汇总国家质检中心申请要求汇总申请要求 一、国家质检中心规划管理相关文件国家质检中心规划管理相关文件规划管理相关 1.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制定了《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南》(国质检科[2006] 618 号)《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验收实施细则》(质检科函[2007]56 号)《加强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国质检科[2008] 54 号)《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价指标》、,共同组成了指导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管理体系。 2.广东省质监局于 2010 年 3 月 19 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国家质检中心筹建与能力建设管理的通知》(粤质监科函 [2010]130 号) 二、申请筹建流程申请筹建流程筹建符合国家质检总局规划设立条件的技术机构,可以向当地省级质监部门提出筹建申请,提交可行性报告(主要包括申报单位现有能力与条件、相关产业状况及检验检测需求、国内外同类技术机构的状况、规划建设目标、筹建的方案等)和《申报国家质检中心基本情况表》。省级质监部门负责对可行性报告进行初审,通过

审查的,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提出意见。申请单位根据论证意见完善可行性报告。通过论证的,由省级质监部门签署意见后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1- 国家质检总局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论证),符合条件的,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批准筹建后,省级质监部门应协调成立以地方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省级质监部门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应由 5 人以上国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其中应当聘请院士、教授级或特殊津贴的专家担任顾问,由承担筹建国家质检中心的单位(以下简称承建单位)等部门组成筹建办公室。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应负责编制筹建任务书,在批准筹建后3 个月内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同时,组织提供支持和保障条件,使国家质检中心在批准筹建后 18 个月内完成筹建任务,取得授权并通过验收。 三、申请验收流程省级质监部门负责筹建期间的能力建设自我评价工作。承建单位按照国家质检中心有关管理规定取得授权后,省级质监部门组织专家,依据《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价指标》《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验收实施细则》对照、 , 《筹建任务书》进行自评,并撰写筹建总结报告、自评材料及验收申请表。经省级局自评分数在 80 分以上的,可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验收申请报告。承建单位完成各项筹建工作后,由国家质检总局主管部

碳化硅质耐火材料(总)

碳化硅质耐火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材料2班李佳 摘要:本文介绍了碳化硅质耐火材料的性质,发展和应用 关键字:碳化硅质耐火材料,性质,发展,应用 碳化硅具有较高的耐火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耐火材料中, 但目前我国尚无完整的不同含量碳化硅耐火材料的化学分析方法。碳化硅质耐火材料的分析项目一般有: 游离碳、二氧化硅、碳化硅、游离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铝。 1.游离碳 分析游离碳有3 种方法, 即燃烧重量法、气体容量法、气体重量法。燃烧重量法只适用于纯碳化硅试样, 含有机物、结晶水以及其它可挥发物性质的耐火材料不适用此法来测定; 气体容量法由于分析速度快, 精度高, 操作简便, 最为常用; 气体重量法由于测试时间长, 精度不高, 不常用, 但此法可以任意延长试样的分解时间, 同时, 二氧化碳吸收量较大, 故适用于测定碳化硅质耐火材料中含碳高的耐火材料。 2.碳化硅 分析碳化硅有直接法及间接法。间接法又分为以测定碳化硅中的碳来换算和以测定碳化硅中的硅来换算两大类。间接法测硅方法对仪器要求低, 换算系数小, 但测试时间长, 操作复杂, 不易掌握, 测碳方法快速, 简便,干扰小, 适用范围宽, 但对仪器精密度要求高, 换算系数大。常用气体容量法和气体重量法及红外吸收法测碳。直接

法快速简便, 但适用范围窄。 3.二氧化硅 分析二氧化硅有重量- 钼蓝光度法、挥散法、硅钼蓝比色法3 种。挥散法只适应于纯碳化硅试样, 采用硝酸、氢氟酸处理试样, 游离硅和二氧化硅发生反应, 生成四氟化硅逸出, 而碳化硅则不与氢氟酸反应, 从总量中扣除游离硅含量, 即可得二氧化硅含量。此方法理论上的准确度高, 但整个操作流程相对比较复杂, 测定周期长, 所以主要用于测碳化硅质制品中的总硅量。然后通过计算, 得出二氧化硅量。 4.游离硅 分析游离硅采用硅钼蓝比色法测定, 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是采用游离硅能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 将其与二氧化硅及碳化硅分离, 然后采用硅钼蓝比色, 从而得其含量。间接法将游离硅及二氧化硅溶于硝酸钠、硝酸、氢氟酸混合液中, 用硅钼蓝吸光光度法测得其含量减去二氧化硅的含量换算而得。 5.三氧化二铁 采用邻二氮杂菲光度法、磺基水杨酸光度法、EDTA 容量法测定。邻二氮杂菲灵敏度高, 准确度好, 测定酸度允许范围宽。磺基水杨酸灵敏度低,对低含量铁的试样测定准确度不够。EDTA 容量法操作简便, 快速, 但对试液酸度、温度、滴定速度有严格要求, 容易偏高。 6.三氧化二铝 对于常量三氧化二铝的测定有强碱分离法、氟化物置换及铁铝连

锆英石特种耐火材料生产工艺

锆英石特种耐火材料生产工艺 1.锆英石特种耐火材料的概述 锆英石耐火材料由于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被广泛用于冶金工业和玻璃、陶瓷工业中。早在1939~1941年间,国外就有人研究用于玻璃工业的致密锆英石砖。今天,锆英石耐火材料巳成为国外玻璃和玻璃纤维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耐火材料。 锆英石广泛分布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内。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易富集在经长期搬运和反复冲刷的沉积物中。某些滨海砂矿中锆英石含量丰富。我国出产的锆英石矿砂外观呈黄色、褐灰、灰色,细砂状。颜色的不同主要与其杂质中的铁的氧化程度有关,此外,也和杂质中的铀和牡的含量有关。锆英石在理论上应含67.23%的ZrO 2和32.77%的SiO 2(重量百分比)。实际上锆英石矿砂都含有不同量的杂质,使ZrO 2与SiO 2的比例偏离理论值。 锆英石的真比重为4.6~4.7,平均莫氏硬度为7.5。锆英石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等性能列于表1中。从ZrO 2~SiO 2相图上可看出锆英石在1676士7℃要分解成四方氧化锆和方石英(见图1) ZrSiO 4???→←?±C 71676ZrO 2+SiO 2 锆英石中存在杂质对其分解有显著影响。由于锆英石在高温要分解,因此,作为耐火材料其长期使用温度应在1600℃以下。 表1 锆英石材料的性能 序号 性 能 数 值 1. 温度 ℃ 膨胀系数×103 度-1 100 500 900 1100 1.17 3.93 4.35 4.18 2. 温度 ℃ 电阻率 欧—厘米 592 971 1192 1478 1.03×107 1.41×105 1.87×104 2.40×103 3. 温度 ℃ 导热系数 卡/秒·厘米·度 100 400 1000 0.016 0.012 0.01 4. 荷重软化 开始温度 2公斤/厘米 2 压缩4%温度 1680 ℃ 1715 ℃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 评估指南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6 年12 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促进和指导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保障“沿海

发达地区国家质检中心在 3 至 5 年内波术设备和科研能力达到国际水平、其他国家质检中心在本行业或专业达到国内领先”的目标,特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国家质检中心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五条基本原则:发挥技术优势、服务主导产业、争取地方支持、避免重复建设、建设一流中心。 第三条本《指南》对国家质检中心的能力建设和评估作出了基本要求,通过建立年度考核、评估定级、升降级和调整相结合的动态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对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绩效考评。 第四条本《指南》适用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已批准成立和批准筹建的国家质检中心的能力建设和评估工作。 第五条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开展国家质检中心的能力建设和评估工作。 第二章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第六条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技术能力、科研水平、科技人才团队、运行业绩以及建设发展情况等。 具有必备的实验场地和环境条件,并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配有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精、尖仪器,配套设备、确证或验证手段齐全,仪器设备配置的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二)能够及时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和信息,能够承担指导和解决全国相关专业领域技术执法把关疑难问题的工作,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相关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技术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权威性。 (三)具有在相关专业领域进行前瞻性、深层次研究的科研攻关力量,并形成一批较高水平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从事科研工作的整体人员水平较高。 (四)重视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人员结构层次合理、稳定,后备力量充足,拥有相关专一业领域内具有知名度的权威专家或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熟悉掌握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和准则的关键技术人才,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比例达到65%以上。 (五)专业化建设特点.显著,在相关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业务范围与当地或区域主导产业结合紧密,实现了“做专、做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