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理论论述题答案整理

军事理论论述题答案整理

一、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二、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未来信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我们军队在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条件、战争形式变化很多,在这种情况条件下,我们军队,作为部队的指挥员、指战员,他们要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核心体系就是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思想是取得未来信息化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在信息化时代,人民战争理论仍旧没有过时。所以我根据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实际情况,向中央军委,向党中央提议,一个是要让毛泽东军事思想来重新武装我们部队广大指战员的头脑,由总政治部编一些系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教材,让全军指战员广泛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无穷的宝库,跟孙子兵法一样,它不仅仅能够用于军队建设领域,现在很多人,很多企业都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首先是毛主席最核心的建军思想--党对军队的领导,党指挥枪。这是从我们人民军队诞生,一直到现在,建军这么多年,军队搞现代化,这条红线始终没有改变,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在军校中开展宝泽东军事思想的课程,并根据目前国家形式与国情来进行发展与创新。一个是要大家重新学习和掌握过去毛主席在指挥革命战争中,所制定的那些战略战术和军事思想。

毛泽东思想揭示了人类战争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

因为我们现在不管是中央军委,不管是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基本上遵循还是。当然,必须承认有发展创新。但是军队的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央军遵循的基本上还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制定的那些军事战略战术,基本精神还在,只不过现在我们是要把这些毛主席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战略战术,

结合于现在的时代,不断发展。

提案的第二部分是军事作战方面的战略战术。另外还提到了我们的国防建设。毛泽东主席对于我们怎么建设新中国的国防,他有一系列的思想。所以我也在这个提案里面把它提出来了。当年毛主席来指导我们进行国防建设的思想,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4、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延伸和发展;在政治、军事和经济这三个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当中,经济安全发挥着根本性的基础作用。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不是虚的,它由个人和企业,和一个个相关的主体构成。它们利益的有效的保护,从整体上来说,就是在维护国家的安全世界的几个主要国家,其国家安全开支中用于维护经济安全的开支比例就超过了一半,由此凸显出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当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经济安全的保障是十分重要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享受甜美果实的同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频频遭遇“苦果”。我们不仅面对贸易壁垒和“侵销”的指责,金融全球化发展中的无序现象也给金融市场的开放带来风险。一些跨国公司甚至遭遇经济间谍、或是成为了经济间谍的工具(就比如最近令人关注的力拓间谍案)——由于跨国公司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战略目标与东道国的长远发展战略必将发生冲突,因而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东道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只有发展才有安全,只有及时制定并有效实施保证中国经济安全的切实措施,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安全”,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在政治方面,中国应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保障国家的政治安全。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更艰难的政治安全挑战。首先,是敌对势力的"分化"图谋。西方国家利用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利用中国自身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时机,以各种经济手段干涉中国内政,威胁着我国的政治安全。其次,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这个问题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外国的干涉。"台独"势力的猖獗活动是十分危险的,这将是对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挑战。而除了"台独"势力之外,"藏独"、"疆独"势力也在策划、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由此可见,加强我国的政治安全建设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为了全方位地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我们必须从大力发展经济入手,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军事实力;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树立正

确的安全理念,强化国民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民族聚力;开展积极有效的外交活动,营造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

(3)虽然就总的形式而言,冷战之后,中国军事安全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是中国军事安全面临的潜在威胁却依然复杂多变。首先,中国综合国立的大幅提高,是我们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迅速崛起的中国使一些外部力量把中国看作主要竞争对手,对中国抱有疑虑,对中国施以防范,乃至战略遏制。其次,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我们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域边界,国防安全是重中之重;我们与众多国家接壤、临近,其中不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些周边地区是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这无形中造成了更多的军事威胁。而且,我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于欧美大国,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威胁也日益猖狂。因此在新时期,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安全的挑战。中国近代史中一页页悲剧应当给我们新时期的军事安全政策以警醒。

4 结语在新时期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营造互信协作的国际安全环境。中国的安全政策有三个目标,一是保持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二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三是促进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在全球化的巨大浪潮下,中国应该关注其国家安全政策,既重视传统安全威胁,又密切关注非传统安全威胁;既重视军事、政治安全,又密切关注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安全;既重视加强本国安全,又密切关注国际安全合作,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5、试论祖国统一对改善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意义

下面从两方面论述祖国统一对改善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意义:1、历史上,祖国大陆的收复与统一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建国初期,和平解放西藏成为我国的首要任务,中央人民政府多次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事宜。对藏区人民来说,广大农奴和奴隶砸碎了封建农奴制的枷锁后,获得了政治平等权利和民族平等权利。和平解放西藏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

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收复西藏显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其地理位置即不难看出西藏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尤其是西部,西南部的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西南的一道天然屏障,对于遏制西部一些国家的扩张,及阻止或减少其军事打击具有很大作用,对于维护我国内陆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大作用。同时成功解放西藏进一步彰显我大国实力,对遏制周边国家侵犯我国有深远影响。

2、国际上,其他国家统一与否带来的影响体现统一的意义19 世纪中期美国的南北战争可谓造成了国家的大分裂,实际上已划分为四个区域:东北部,西北部,上南方,西南方,总体上体现出南北对战的格局。1861 年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战争初期形势不利于北方军队,后期,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快了北方胜利的进程,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北方军队取胜,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在之后的1865 年,以南方军队投降,北方取得南北战争的最终胜利而结束。事实上,在南方北方发生战争的前期,南方获得英法等国的积极支持,而北方却是孤军奋战,周边安全环境极其不利。幸而北方取得胜利,最后废除了罪恶的黑人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可以看出,南北战争之后的统一不仅仅改善其周边安全环境,奠定其对周边国家的领导地位,更是促进其称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

不仅从历史上,还从国际上我们看到了国家统一与否对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意义,先不论其好坏,当然也包括积极与消极。对我国而言,处理好国家统一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就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而言,台湾问题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问题,成功解决台湾问题当然成为最大的问题。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而言,一方面有利于突破美国多我国进行的多重海上封锁,遏制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扩张,冲击其重返亚太的政策,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国际军事影响力。另一方面,台湾问题的成功解决必然有助于解决我国同周边国家的一系列领土纷争问题,例如同日本的钓鱼岛争端问题,以及同东盟部分国家的南海争端,而且对于增强我国海军军事实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

当前社会,面对美国推行的“新霸权主义”,对华遏制政策,周边国家的安全威胁,领土领海纷争等等一系列问题,在国际社会总体形势依然稳定的情形之下,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快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显得尤为重要,推动祖国统一,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此,必然为一系列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解决方案。

6、试分析解决我国南海问题的战略思考

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与争端,是目前影响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我国南海问题解决策略思考和建议

3.1冷战结束后我国的南海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南海周边国家加紧了对南海诸岛的侵略,区域外大国又加紧对南海事务的渗透,南海问题越趋于国际化。面对这么复杂的南海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这个时期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主要有:第一,改变了主权宣示的方式;第二,确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原则;第三,积极推进和有关南海争端方的双边、多边谈判。

3.2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考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原则采取了暂时回避主权问题上的争论。这一原则不仅没能对主权问题进行解决,反而采取了暂时回避的态度。第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考虑不周全且没有根本实现。首

先,中国-东盟合作的同时未把台湾考虑进去,边缘化台湾的同时,也意味着大陆与其关系毫无进展,两岸的对峙局面对解决南海争端极为不利。

其次,“共同开发”一直未得到根本实现,多只停留在外交说词层面,合作还只是少数国家之间存在的行为。

3.3解决南海问题的建议

3.3.1从本国入手,积极完善管理战略,多边协商与对话机制。

南海问题已日渐复杂,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不能片面的强调并满足于“南海共识”,我国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相应的进行改变,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由原来坚决反对多边协商和谈判转为积极

参与东盟国家主导的东盟地区论坛等一系列对外联系机制,开始通过多边主义的方式谋求自身利益。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方面第一,强化主权观念,增加忧患意识。第二,加快对我国领海基线勘定的步伐。第三,加快落实南海行政建制。第四,统一我国海上执法队伍并加强我国海上的执法力量。第五,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第六,和台湾联合开发南海

3.3.2积极应对影响我国南海政策的各种因素

从政治上看,我国是个缺乏石油的国家,而作为我国重要邻居的东盟是对太平洋通往中东富油地区进行扼守的海上要道,从这方面看,东盟对我国日后成为世界大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应该努力增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仅如此,我国和东盟也有经贸往来,从这方面看,东盟对我国的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一些问题上尤其是南海问题,使得我国和东盟之间还存在一些隔阂。我国有必要加强和东盟的合作,以增强和东盟的友好关系

7、论加快推进我国新军事变革的战略意义

1、历史的回顾

回顾近代世界战争史,有一条基本规律,许多重大的战争都是源于对能源争夺,特别是对石油资源的争夺而爆发的。原因,一是在和平时期不能直接地以商业手段和有限的投入,永远占有资源;二是由于现代工业与民生完全建立在以大量消耗能源,特别是石油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失去石油的供给,整个国家就会陷入瘫痪,因此在这种对能源供给的担忧下,各国的战略重点都放在争夺石油原产地以及运输线上。例如二战时德国闪击苏联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得到高加索的石油,日本偷袭珍珠港,也是为得到东南亚的石油资源。近20年以来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背后的真正驱动力,也都是石油。

2、未来战争的预期

现在国际形势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底下却暗波涌动,对于我军推进新军事变革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

的机遇。纵观世界局势,将来发生全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台海战争的可能性也逐渐消退,但为争夺石油能资源所爆发的局部战争可能性极大。特别是世界石油资源已经接近枯竭,而能够替代的新能源还遥遥无期,因而为争夺地球上最后的石油资源的局部战争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我国必须趁现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和平时期,及时调整国家的完全战略,加快新军事思想的变革,不打无准备之仗,必须绝对保证我国在战时的石油供应线的安全,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我们国家的战略利益。

3、推进新军事变革战略的主要思想

以往我国的国防战略思想是以自卫防御为主,,但是我国主要国防的战略部署是以立足于近海、本土的战争为主、国防战略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主要目标是应对台湾海峡未来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式的变换,这样的方针已经不再适合新的国际形势。因为现在中国有一半以上的石油供给来自进口,这其中又有70%来自于中东。对应这种态势,我国的新军事战略必须有以下几点考量:

1)从做好打近海战争的准备逐渐向做好打远海战争的准备过渡。为确保从中东石油产地到苏伊士运河,从亚丁湾到印度洋,从马六甲海峡到台湾海峡这条石油生命线的安全,必须大力发展我国海空军的远离本土的作战能力。这主要包括建立一到两支以现代航母为中心的战略编队。确实做到能打出去、打得赢、站住脚。

2)不仅要做好打本土战争的准备,而且要做好远征的准备。由于马六甲海峡的战略态势对我国极其不利,不但有美日台的军事威胁,其周边东南亚各国对我国有潜在的敌意,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战时的第二条石油通道:那就是缅甸!回顾二战时的中缅公路和中国远征军的缅甸血战,就足以证明缅甸对我国国防的战略意义,这种战略意义在今天更加重要!因此加强中缅友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第二条经由缅甸的石油通道,包括石油管道和公路铁路线,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缅甸和亚丁湾建立海外军事基地,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个关键区域是西北方向,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阿富汗驻有重兵,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主要目的是窥视我国的西北方向的石油通道,对哈萨克斯坦境内和通往俄罗斯产油区的石油管道造成威胁。因此我军陆战防御的重点也应放在西部沙漠和山地区域。在和平时期我军的训练、战备工程和后勤补给线的建设,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围绕缅甸、西南地区和西北的特殊情况来进行。

3)实现以信息化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蓬勃发展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正深刻地改变着战争的面貌。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人们已能看到信息化战争的初始轮廓:武器装备正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威力大大增强;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也随之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战场空间正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全纵深作战、非线式作战正成为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基本交战方式特别是争夺信息优势,正成为作战的重心之一。

8、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我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现在又走到了世纪之交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一)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新军事变革的客观要求,为我国争取21世纪的战略主动提供了重要保证(二)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适应未来军事斗争客观要求,为加强我军质量建设、提高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提供了正确指导

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军队建设的现代化步伐,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这种情况对我国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三步走”战略正是着眼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既科学地设计了我军的长远发展,又充分考虑到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军事斗争、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按照这一战略去做,我军执行军事斗争任务的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就能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三四十年的奋斗,我们这支军队就一定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军事舞台上。从上面讲的“三个适应”可以看出,“三步走”战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到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中,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这个主题,用大系统思想进行筹划,确实是指引国防和军队未来发展的宏伟纲领。它充分体现了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富国强军的雄心壮志。

我们要在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前提下,锐意改革,开拓前进,把第一步的工作做好、做实,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国防与军队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二)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条件,搞好政策制度方面的调整改革。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出抓好兵役制度、士官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后勤保障社会化等方面的调整改革,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比较完整配套的政策制度。只有军地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把国防领域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搞好,并使之真正落到实处。

(三)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要求,裁减军队员额,改革体制编制。当前正在进行的体制编制改革,主要是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1)调整改革装备管理体制;(2)调整改革后勤保障体制;(3)调整改革部队编成体制;(4)调整改革机关体制。通过这次调整改革,在精简员额、收缩摊子、优化结构、理顺关系等方面,将取得明显成效。

(四)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提高我军的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

(五)改革和加强教育训练,加速培养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9、对如何开展好高校国防教育的再认识与思考

(1)国防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国家利益内容丰富,一般来说,凡是能够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或者对国家有好处的事物都可以叫国家利益。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之所以要重视国家利益意识的教育,是因为国家利益的明确是国家意识明确的最重要体现。

(2)还有把国防教育搞扎实,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指导新实践。比如,国防教育要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不放,并要给爱国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3)还有把国防教育搞扎实,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指导新实践。比如,国防教育要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不放,并要给爱国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4)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中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首选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10、试论信息化战争与我国国防建设

一)大力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变化,给我们首先带来的是观念上的影响和冲击,强烈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这种不可抗拒的变化,树立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观

念,为国防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建设理念与指导方法。

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不同于机械化战争的制胜理念,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控制敌人、瘫痪敌人,通过迫击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此,只有确立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强化信息制胜意识,用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先进理论指导实践,用创新的观念谋求国防和军队的建设发展,才能使国防建设适应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2.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在信息化时代,国家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把加强国

家的信息基础建设作为应对信息化战争的首要举措。信息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努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术、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这是一个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基础;二十艰苦爱国家大型网络系统建设;三是大力开发各种软件技术。

3.要认真设计和走好具有我军特色的装备信息化建设之路。装备信息化是一个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依靠我军的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托日益完善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信息技术力量,以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为龙头,以发展信息化探测系统和提高武器精度为重点,搞好总设计,全军一盘棋,节约、高效地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走出一条属于我军特色的装备信息化建设之路。(二)努力培养国防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

培养能够适应信息作战要求和从事信息作战的人才,是信息化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作战是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较量,我军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作战准备的基础工程,作为刻不容缓的战略。

1.确立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的新观念。

(1)开启高素质新型人才建设新观念。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负关键因素取决与人才的素质的高低,信息化战争的较量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之间的较量,因此,一个军队胜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我们要牢牢树立高素质新型人才的新观念,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2)要树立知识是人才关键性要素的观念。一个国家的军队建设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军人的知识水平高低,因此,我们要树立人才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的观念,树立知识是人才的关键性要素的观念,提高知识水平,努力发展新型军事人才。

(3)要树立超前性培养人才的观念。军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为当前的军队现实需求和可能发生的战争服务,而且更要为军队的未来的发展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服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要有前瞻性,要树立发展的观念和超前的意识,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2.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人才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和训练。军队要适应信息作战的要求,关键是如何采取适应信息作战的训练方式。我军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应在继承传统训练经验、借鉴外军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1)充分发挥军队院校的重要作用。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和军事干部的摇篮,军队精英的沃土,因此,军队院校在教学中要加大高新技术知识的比重,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训练水平,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文化氛围,争取多培养出高技术新型军事人才。

(2)依托国民教育。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之间具有兼容性和相同性,军事院校尽管能培养出大批高技术的军事人才,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难以承担军队所需的所有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依托地方高校进行信息化人才的双向培养,弥补军事院校这方面的不足之处,完善我国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体系。

(三)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我军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必须乘国家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之势,跨越式的加快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

1.要树立信息化主导的思想。要树立信息化主导的思想,一是要确立信息化在军队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二是要确立系统集成观,要用大系统的观念来筹划军队建设。三是要确立虚拟实践观。用新的观念来指导我国尽快加速国防和信息化军队的建设。2.要实现我军的跨越式发展。要实现我军的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二是大力推进数字化部队建设。三是大力加强数字化战场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是一个信息化部队建设不可或缺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只有把这三个重点紧紧抓住,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从根本上选准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突破口,我国才有可能尽快加速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尽快的实现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四)构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战争体系

1.建设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建设一支强大的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要实现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也必须建设强大的信息化军队。

2.建造完备的社会信息化基础。打赢信息化战争不仅依靠军队的信息化,还需整个信息化社会的支撑。战争的对抗会表现为以军队为中心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所有领域里的信息对抗,信息资源的争夺具有全民性质。而军队之间的信息对抗也受制于社会信息化水平。因此,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

3.建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体制。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必须首先着眼于信息资源的转型,使其由和平时期状态迅速有效地转为战争状态,激活信息化战争体系,促使信息力量迅速汇集。4.发展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事理论体系。国防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发展进行信息化战争必需的硬力量,还必须发展软力量,即构建和发展反映信息化战争规律及战争指导规律的军事理论体系。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