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前沿(绪论)

第一讲-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前沿(绪论)

军事理论教材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教材复习提纲 中国国防 一、名词解释 1、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 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 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活动。 2、中立型国防:是指一些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所 奉行的和平中立政策 3、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二、辨析 1、现代国防只是一种国家行为不是国际行为 答: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重要条件之一是巩固国防。国防巩固,国家才 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趋势,使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 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也涉及国防的方 方面面,尤其是当周边国家局势动荡时,该国就必须在国防方面给予 更多的关注,如果他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动员,以迎接 外来挑战。可见,现代国家在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 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三、问答题 1、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每种各有哪些代表国家 答:A、扩张型国防:美国 B、自卫型国防:中国 C、联盟型国防:美国、日本、韩国 D、中立型国防:瑞典、瑞士 2、现代国防的特点是什么 答:A、现代国防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更紧密相连 B、现代国防与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C、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a、按范围分,有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 b、从内涵看,是存亡、安危、荣辱、兴衰 D、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3、我国有兵役制度是什么 答:a、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b、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4、地方大学生入伍有哪三种形式 答:第一种: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第二种:按军官待遇入伍。 第三种: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理论力学

绪 论 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又是后续三大理论物理课程(即: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力学虽然讲授经典理论,但其概念、理论及方法不仅是许多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甚至在解决现代科技问题中也能直接发挥作用。近年来,许多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常常要求补充理论力学知识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学习理论力学课程的重要性是显然的。既然我们将开始学习理论力学这门课程,我们至少应该了解什么是理论力学? 一.什么是理论力学? 1. 它是经典力学. 理论力学是基础力学的后继课程,它从更深更普遍的角度来研究力与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当然它仍然属于经典力学,这里“经典”的含义本身就意味着该学科是完善和已成定论的,它自成一统,与物理学及其它学科所要探索的主流毫不相干。正因为如此,原本属于物理学的力学,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到达20世纪初就从物理学中分化出来,并与数、理、化、天、地、生一起构成自然科学中的七大基础学科。由于理论力学它是经典力学,因此它不同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也不同于相对论力学。它研究的机械运动速度比光速要小得多,它研究的对象是比原子大得多的客观物体。如果物体的速度很大,可以同光速比拟,或者物体尺度很小如微观粒子,在这种情况下,经典力学的结论就不再成立,失去效用,而必须考虑它的量子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因此,理论力学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它只适用于c v << h t p t E >>???)( (h —普朗克常数)的情况,不再适用于高速微观的情况。经典力学的这一局限性并不奇怪,它完全符合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自然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由于力学是发展得最早的学科之一,这就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确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理论。尽管理论力学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理论,这并不意味着它是陈旧而无用的理论。它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都仍是许多前沿学科不可缺少的基础。其实,前沿总是相对基础而言的,没有基础哪来的前沿。在最近几十年来以航天、原子能、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和物理化学的新成就,促使力学有很大的发展。理论的发展往往是沿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向前发展的。随着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神速发展,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正在突破它原来的范畴。与其他学科交叉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多学科的交叉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大趋势。那么,力学有多少分支学科呢?就目前看来,力学大体上有14个分支学科。

军事理论教程课程说明

《军事理论教程》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教学环节以课堂教授为主,自学为辅。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序篇 1、目为要求 了解军事学的定义、任务和性质,初步掌握军事科学体系的内涵,使大学生明确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内容 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军事科学体系、军事科学的地位和功能、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军事思想 1、目为要求 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2、教学内容 军事思想概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地位作用;江泽民论国防与军队建设主要内容、指导作用。(三)、军事科技 1、目为要求 了解军事高科技概况,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教学内容 军事高技术概念与分类、发展趋势,对现代作战的影响;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制导技术、隐身伪装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航天技术。 自动化指挥技术 (四)、战略环境 1、目为要求 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2、教学内容 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格局现状和特点及发展趋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五)、高技术局部战争 1、目为要求 了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2、教学内容 高技术战争概述;高技术战争的特点;高技术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军事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军事理论教程/ Military Theory Course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公共基础必修课 适用范围:专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开卷) 学时数:18学时学分数:1学分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 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2)使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3)使学生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使学生了解军事高技术概况,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5)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本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整体把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判断改错题 1-1-1 铸铁结构由于没有屈服阶段,所以在静载作用时可以不考虑其应力集中的影响。 ( × ) 应考虑其应力集中的影响。 因铸铁属脆性材料,因此构件在静载作用时,在尺寸突变处,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来缓和应力的增加,应力集中使该处的应力远大于其它各处的应力,构件首先从该处破坏,所以静载作用时应该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1-1-2 构件内力的大小不但与外力大小有关,还与材料的截面形状有关。 ( × )。静定构件内力的大小只与外力大小有关,与材料的截面无关。 1-1-3 钢筋混凝土柱中,钢筋与混凝土柱高度相同,受压后,钢筋与混凝土柱的压缩量相同,所以二者所受的内力也相同。 ( × ) 它们的内力大小不一定相同。 钢筋混凝土柱受压后,由于钢筋的弹性模量E 1不等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 2,钢筋横截面积A 1 也不等于混凝土的横截面积A 2,所以有 , 2 2112122 1112 12 2221 111,,,2 A E A E N N A E N A E N l l A E l N l A E l N l ==?=?= ?= ? 故在E 1 A 1=E 2 A 2 时,才有N 1=N 2 。否则21N N ≠。 1-1-4 杆件的某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则该截面上的轴力为零。 ( √) 1-1-5 只要构件的强度得到保证,则该构件就能正常的工作。 ( × )。只有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都得到满足,构件才能正常工作。 1-1-6 两根材料、长度l 都相同的等直柱子,一根的横截面面积为A 1,另一根为A 2,且A 2>A 1. 如图所示。两杆都受自重作用。则两杆的最大压应力相等,最大压缩量也相等。 ( √ )。自重作用时,最大压应力在两杆底端,即 l A Al A N ννσ=== max max 也就是说,最大应力与面积无关,只与杆长有关。所以两者的最大压应力相等。 最大压缩量为E l EA l Al l 222 max νν= ?=? 即最大压缩量与面积无关,只与杆长有关。所以两杆的最大压缩量也相等。 (a) A 1 A 2 (b) 题1-1-6图 题1-1-7图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国国防 1. 国防的概念: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 国防包含四个要素: 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 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 中国古代的国防时间段: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约历经了4000年的历史。 4. 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 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 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 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5. 中国近代的国防: 了解如下对外反侵略战争(书P12)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民国时期的国防:

军阀混战和中华民族的崛起 日本的侵略及中国抗日战争 思考题: 1.富国强兵(古代、现代):富国→经济建设,强兵→国防建设,从二者的关系角度出发如何理解富国强兵? 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富国是强兵之本,只有国富,国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强兵也是富国的重要保证,没有巩固的国防,一旦外敌入侵,经济建设就无法进行;为了保持一个安全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必须建立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国防。这是社会发展史反复证实了的客观规律。 2.古代国防对现代国防的启示?中国国防历史对国防建设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7. 国防法规的特性(区别于其他法规的特殊性)主要表现是: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司法适应的优先性; (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8. 国防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基本特征: (1)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 (2)完善了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 (3)确立了我国国防的职能任务; (4)贯彻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5)正确处理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6)对国防建设作了前瞻性的规定

理论力学概述

绪论1 绪论 1.理论力学的内容 在高等工业学校里,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在经典力学的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及其在一般工程中的应用。 经典力学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它的基本定律早巳由伽利略提出,并由牛顿最后精确地归纳为完备的形式。三个世纪的实践证明,经典力学的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适用性。只是到上世纪末,物理学上的一些重大新成就揭示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物体接近光速时的运动,从而在本世纪初出现了较经典力学更为精确的相对论力学。但是,在一般工程技术中宏观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因此这里所遇到的力学问题仍宜于用经典力学来研究。本书按照高等工业学校多学时理论力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系统叙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典型应用。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传统的体系,本书的内容包括 第一篇静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形二平衡问题; 第二篇运动学,从几何观点出发描述物体运动的进行方式及其特征; 第三篇动力学,联系物理原因研究物体的运动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机械作用 理论力学的系统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如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也是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科技新成就并从事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学习本课程时,务必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结合理论力学的学科特点,注意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在力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符合科学认识规律的方法。最初,力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基本定律的建立是以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以及从生活、生产中的直接经验作为出发点的。以后,系统地组织实验,成为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在了解事物和现象的内部联系后,就需要而且可能撇开次要的东西抽象出最主要的特征来加以研究,这种方法称为抽象化方法。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和答案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 和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国防: 2.军事思想: 3.战略环境: 4.精确制导武器: 5.新概念武器: 二、填空题 1.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次,只有()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使()亿人丧生。 2.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3.国防的行为主体是()。 4.军事思想考察和回答的是军事领域的()问题。 5.《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6.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之中。 7.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8.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建设人民军队的()。 9.研究战争要从研究()入手,着眼战争的特点和发展。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是()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力量。 12. 精确制导武器被誉为“()”。 13. 航天器运行速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速度。 14.空间站是在载人飞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器。 15.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战斗力的“()”。 16.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一体化作战体系的“()”。 17.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的能量直接摧毁目标的()武器。 18.环境武器是指通过利用或改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打击目标的武器。 19.非致命武器是指为达到使人员或装备()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

20.新军事变革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7年1月24日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大学生室内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学时。 A、18。 B、24。 C、36。 D、48。 2.公民服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岁。 A、19~39。 B、16~37。 C、17~36。 D、18~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机构,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平等。 B、两个。 C、上下。 D、同一。 4.近代西方着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代表作是(): A、《战争论》。 B、《战争艺术概论》。 C、《战略论》。 D、《谋略》。 5.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基础。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6.江泽民提出“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革命化建设的()”。 A、纽带。 B、基础。 C、核心。 D、前提。 7.中国陆地边界总长是()多千米。 A、21900。 B、22900。 C、23900。 D、24900。 8.中国陆地海岸线长达()万余千米。 A、。 B、。 C、。 D、。 9.时间是未来战争的第()维战场。 A、一。 B、二。 C、三。 D、四。 10.世界上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是()于1959年2月 28日发射的“发现者1号”。 A、前苏联。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11.高功率微波武器功率密度达到20~80瓦/平方厘米时,仅需照射()秒钟,即可造成人员死亡。 A、1。 B、2。 C、3。 D、4。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学军事课程的教育功能()。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2.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进行分类,国防可分为()。 A、联盟型。 B、独立自主型。 C、防御型。 D、中立型国防。 3.国防义务与国防权利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对等性。 B、平等性 C、兼容性。 D、同一性。 4.第二炮兵由地地()和洲际等导弹部队及各种保障部队等组成。 A、近程。 B、中程。 C、远程。 D、战略。 5.马汉提出海权控制陆权的地带包括(): A、海峡。 B、半岛。 C、岛屿。 D、港口。 6.人民战争的基本特征是(): A、战争的正义性。 B、战争的自觉性。 C、战争的群众性。 D、战争的特殊性。

军事理论教程考试题库【超全】

军事理论课复习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唐宋以后发明的火药和指南针开始应用于军事理论。 2.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3.世界各国的国防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扩张型、自卫型、___联盟型_和中立型。 4.现行《兵役法》于___2011___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 5.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可分为__安全目标___、发展目标。 6.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_9____月第_____3_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7.中国国防性质:防御型、独立自主型、自卫型。 8.中国国防精神含:爱国主义、革命英雄、爱军尚武、国际主义四种精神。 9.2007年9月15日第七个“全国国防教育日”的宣传主题是“热爱军队、情系国防”;2008年 9月20 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国防教育日”。 二、单选题 1.2011年我国对《兵役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兵役法》规定我国公民合法服兵役的最低年龄限制是( B)。 A、16岁 B、17岁 C、18岁 D、20岁 2.朝鲜停战谈判的最后地点在哪?(C ) A、平壤 B、汉城 C、板门店 D、上甘岭 3.国防的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中立型和( B )。 A、同盟型 B、联盟型 C、侵略型 D、结盟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颁布于(C)。 A、1998年 B、1999年 C、1997年 D、1996年 5.我国古代军队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朝时期。 A、夏 B、商 C、周 D、秦 6.国防教育的对象是(C)。 A、学生 B、符合征兵条件的公民 C、全体公民 D、全体指战员 7.“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在( D )。 A、皇姑屯 B、长春 C、旅顺 D、沈阳 8.在我国历史上,城池的建设最早始于( C )。 A、春秋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国家边界除传统的陆上边界、海上边界、空中边界外,(B)边界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A、网络 B、信息 C、水下 D、实力 10.进行以(A)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正是提高民族素质不缺少的重要方面。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勇于奉献 D、民族精神 11.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B)的重要内容。 A、德育 B、素质教育 C、智育 D、国情教育 12.自卫型国防的主要目的是(B)。 A、保证本地区的安全稳定 B、防止敌人侵略 C、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地区环境 D、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空间 13.(A )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不变的根本保证。 A、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B、紧密联系群众 C、党支部建在连上 D、坚持政治工作民主制 14.奴隶社会时期,我国主要实行( A )的兵役制度。 A、兵民合一 B、职业兵制 C、奴隶兵制 D、常备兵制 15.国防的主要手段是( B )。 A、教育 B、军事 C、科技 D、经济 16.( B )规定了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军事理论教程

军事理论教程 中国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 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 有关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活动。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自卫、联盟、中立。 国防的职能:1.捍卫国家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3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的发 展。 国防的5大构成:政治、经济、科技、自然、军事因素 经济制约国防:1,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2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3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 基础 科技促进国防:1、科学技术大大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2科学技 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3科学技术引发 了作战样式的变革;4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 指挥效能 国防法规的定义: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兵役法》我国国防建设的根本大法 《国防法》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定义: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时期产生、形成和发 展的军事理论。是中国古代各个社会阶级 以及政治集团、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 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发展历程: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至清朝前期的漫长历史时期,三个高峰:质量(春秋战国)普 及(宋)数量(明清) 经典著作(武经七书):《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 韬》、《三略》、《李卫公问对》、《孙子兵 法》 《孙子兵法》的科学价值:1、安国全军的慎战观2、提出了以“道” 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3、揭示了“知己知 彼”的普通军事规律4、反映了较丰富的朴 素唯物论和原始的辩证法思想5、第一次 提出了威慑战略理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定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 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 结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理论力学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习题 1.4 细杆绕点以角速转动,并推动小环C 在固定的钢丝上滑动。图中的为已知常数,试求小球的速度及加速度的量值。 解 如题1.4.1图所示, 绕点以匀角速度转动,在上滑动,因此点有一个垂直杆的速度分量 点速度 又因为所以点加速度 OL O ωAB d A B O C L x θd 第1.4题图 OL O C AB C 22x d OC v +=?=⊥ωωC d x d d v v v 222 sec sec cos +====⊥⊥ω θωθθωθ =&C θθθω&????==tan sec sec 2d dt dv a () 2 222222tan sec 2d x d x d += =ωθθω

1.5 矿山升降机作加速度运动时,其变加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及为常数,试求运动开始秒后升降机的速度及其所走过的路程。已知升降机的初速度为零。 解 由题可知,变加速度表示为 由加速度的微分形式我们可知 代入得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 可得 : (为常数) 代入初始条件:时,,故 即 又因为 所以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可得: ??? ? ? -=T t c a 2sin 1πc T t ?? ? ?? -=T t c a 2sin 1πdt dv a = dt T t c dv ??? ? ? -=2sin 1πdt T t c dv t v ???? ? ??-=00 2sin 1πD T t c T ct v ++ =2cos 2ππ D 0=t 0=v c T D π 2- =????????? ??-+ =12cos 2T t T t c v ππdt ds v = dt T t T t c ???? ? ???? ??-+12cos 2ππ=ds ??? ?????? ??-+=t T t T T t c s 2sin 222 12πππ

军事理论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程大纲 一、基本信息 名称:军事理论 课时数:32 学分: 二、课程简介 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三、知识点 教学目的:军事理论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知识,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一、中国国防 国防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国防动员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国防基本内容和我国国防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当代国防法规和武装力量体制,掌握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 二、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安全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四、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概述,侦察与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指挥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点把握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及主要特点,理解军事高技术给现代战争所带来的新变化。 五、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 四、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1、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自觉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观念。 2、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3、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生开展技术创新的热情。 4、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5、养成坚定地爱国主义精神。 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 考核要求: 1、学期考核内容、方法、标准按照本教学大纲规定执行。 2、严格按照我校本科学习考核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进行学期考核工作。

第一章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篇 力学基础 第一章 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B 在力的作用下 绝对不发生变形 的物体称为 _________ 。 A. 液体 改变的物体平移定理 B. 刚体体内任意两点间距离都不会 C. 固体 D.硬物 B. 刚体的平衡条件只是 变形体平衡的 _________ 。 A. 充分条件 刚体的平衡条件不是 B.必要条件 变形体平衡的 C. A 或 B D. A 和 B A 变形体在已知力系的作用下 处于平衡状态 ,那么如将它 看成刚体 ,其平衡 。 A. 不受影响 B.不再平衡 C. 变形增加 体 D. 无法确定 那么如将它看成变形 D 物体处于平衡态 ,是指物体对于周围物体保持 __________ 状态。 A. 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 D.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A 关于力的含义,下列 __________ 是错误的 A. 力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基本量 B.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C.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D. 力是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原因 A 关于力的含义,下列 __________ 是错误的。 A. 只要有物体存在,就必然有力存在,力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B.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存在力 C 刚体的运动有 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 A. 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C.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 C 刚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刚体内 ,则 刚体的这种运动称为 刚 体的平动 。 A. 某一直线始终保持不动 刚体的 定轴转动 即刚体的 ________ 。 B.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D.平面运动和定轴转动 B. 某一直线始终在同一平面内运动 C ?任一直线始终与原来的位置保持平 行 D.任一直线始终保持转动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置 1.专业培养目标、模式、课程体系简介 高校学生军训的主要任务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军事理论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通过开展军事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军事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军事理论教育及国防教育,既是全民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①课程定位:军事理论课程面向学校各专业一年级新生开设,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实践能力。 ②课程性质: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面向学校各专业学生。 ③课程任务: 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④课程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共有18课时,针对课时少、专任教师缺乏的现状,本课程采用的是合班讲座形式,在内容的选取方面,要紧跟时事的变化,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保持一致,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理论,同时保留部分常规知识。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提供大量的时事政治、新闻图片、视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积极进行互动,联系耳闻目睹的各类新闻,结合知识,理性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本门课程是国家法律规定、国家文件明确和教学大纲规范的一门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法律规定层次高,对培养国防人才意义重大,教学训练内容丰富等特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军事知识,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针对我校新生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以及上述的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分五大部分:军事思想、军事科技、战略环境、中国国防、

理论力学参赛讲义

理论力学讲义 绪论 一、理论力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 研究物体机械运动普遍遵循的基本规律并将其用严密的数学表述,使其完全可以用严格的分析方法来加以处理。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相对位置随时间而改变的现象。 2、任务:归纳机械运动的规律。(借助严密的数学规律进行归纳) 3、表达方式;(理论力学分为矢量力学和分析力学两大部分。) (1)、矢量力学(牛顿力学) 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借助矢量分析这一数学工具,运用形象思维方法,通过牛顿定律揭示物体受力与其运动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特点:形象直观,易于处理简单的力学问题,范围:仅能解决经典力学问题。(在矢量力学中,涉及量多数是矢量,如力、动量、动量矩、力矩、冲量等。力是矢量力学中最关键的量。) (2)、分析力学: 从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借助数学分析这一工具,运用抽象思维方法,研究力学体系整体位形变化。特点“从各种运动形态通用的物理量—能量出发,它的运用远远超出经典力学范围,也适用非力学体系。(分析力学中涉及的量多数是标量,如动能、势能、拉格朗日函数、哈密顿函数等。动能和势能是最关键的量。) (分析力学是由拉格朗日、哈密顿等人建立并完善起来的经典力学理论,它的理论体系和处理问题方法,完全不同于牛顿力学,它代表经典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它揭示出支配宏观机械运动的更普遍的规律,以致能用比较统一的方法处理力学体系的运动问题,它揭示出力学规律与其他物理的过渡起了重要作用,分析力学已经成为学习后继课程的必要基础。) 二、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 1、运动学:从几何的观点来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未研究引起这种变化的物理原因。 2、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联系,阐明物体运动的原因。 3、静力学:研究物体相互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它可以看作动力学的一部分,质点、质点系,刚体) 三、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资料重新整理版

第一章国防概述 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是有哪些因素构成? ①、国防的概念: 主体:国家,国防是一种活动,必须有组织者和参与者。 整个过程即任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内容: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00千米领空。] ②、国防的基本要素 一、国防的政治要素 二、国防的经济要素——经济过对国防建设具有制约作用 1 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 2 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3 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捂着基础。 三、国防的科技要素——科技对国防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2 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 3 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 4 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 四、国防的自然要素 五、国防的军事要素 2、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特征? ①、基本类型 扩张型(美国) 防御性(中国) 联盟型(一元体——美:日、韩;多元体——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立型(瑞士——全民皆兵;圣马力诺——完全不设防) ②、特征 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 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 4.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 威慑是和平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 按内涵可分为:生存目标、发展目标 按范围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 3、国防的职能是什么? 1.保卫国家主权(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理论力学重点总结

理论力学重点总结

绪论 1.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在于掌握机械运动的客 观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为生产建设服务。 2.学习本课程的任务:一方面是运用力学基本知 识直接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为学习一系列的后继课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以及有关的专业课程。此外,理论力学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刚体:即在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变形的物体。这 一特征表现为刚体内任意两点的距离永远保持不变。 2.质点:指具有一定质量而其形状与大小可以忽 略不计的物体。 1-3约束与约束力

1.

2.胶带、链条) 3.光滑接触面(线)约束:为单面约束,其约束 力常又称为法向约束力。光滑接触面(线)的约束力只能是压力,作用在接触处,方向沿着接触表面在接触处的公法线而指向物体,常用符号F N表示。 4.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简称圆柱铰,是连接两 个构件的圆柱形零件,通常称为销钉。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的约束力只能是压力,在垂直于圆柱销轴线的平面内,通过圆柱销中心,方向不定。 5.铰支座:用光滑圆柱销把结构物或构件与底座 连接,并把底座固定在支承物上而构成的支座称为固定铰链支座,简称铰支座。铰支座约束的约束力在垂直于圆柱销轴线的平面内,通过圆柱销中心,方向不定,通常表示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 6.辊轴支座:将结构物或构件的铰支座用几个辊 轴支承在光滑的支座面上,就称为辊轴支座,亦称为可动铰链支座。辊轴支座约束的约束力应垂直于支承面,通过圆柱销中心,常用F N 表示。

新编军事理论教程 知识点 完整版20130122 (1)

《新编军事理论教程》知识点 20130122 第一章中国国防 1.国防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 2.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3.国防法规的概念及其特性。 4.中国现行的主要国防法规。 5.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6.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 7.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时间。 8.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 9.国防建设的概念。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0.国防政策的概念。新时期中国国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内容。 11.武装力量的概念。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的组成及其各军兵种的成立时间。 13.国防动员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其组织实施步骤。 14.人民防空的概念及其基本手段。 15.防空袭的方式方法。防空警报的分类及其音响特征。 16.新“三打三防”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的含义及其内容。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代表性的军事著作。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与内容。 4.《武经七书》。 5.《孙子兵法》的作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内容。 6.《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海权论》、《总体战》、《制空权》的作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 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8.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9.毛泽东关于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10.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思想的主要内容 11.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含义。 12.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1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内 容体系。 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 15.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6.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思想的“五句话”总要求。 17.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 述的主要内容。 18.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三个 时期”、“三个战略关系”和“两个不相适应”。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 1.战略的含义。 2.军事战略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 3.国际战略环境的概念。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 点。 4.国际战略格局的概念。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 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5.冷战后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 6.面对新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世界各主要大 国的安全战略。 7.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 8.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 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 9.我国陆地边界线长度,海岸线长度。直接接壤 邻国个数。海上邻国个数。国土总面积(陆地+海域)。 10.南海周边最早向我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国家 名称。抢占我岛礁最多的国家名称。 11.我国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12.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 胁主要表现。 13.南海问题的由来。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主要措 施。 14.国际社会公认的“三股恶势力”。 15.中国安全政策的三个基本目标。 16.我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思想。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1.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对现代作战 的影响。 2.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特点和种类。 3.导弹基本组成及其分类。导弹与精确制导弹药 的主要区别。 4.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及其对现代作战的 影响。 5.侦察监视技术的定义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现代侦察监视系统主要组成。 6.雷达侦察的优缺点。 7.“声纳”一词的含义及其主要用途。 8.伪装的概念及其主要技术措施。 9.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10.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手段和应用领 域。 11.航天技术的概念、主要组成及其军事应用。 12.军用卫星的分类。 13.指挥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C4ISR的含 义。 14.新概念武器的定义。 15.目前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新概念武器的主要 类型。 16.计算机病毒武器的特点。 17.非致命武器的定义。 第五章现代战争 1.现代战争的含义及其特点。 2.历经数次军事变革,四次较大战争形态的演变 过程。 3.现代战争起因复杂的主要表现。 4.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5.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6.非军事战争行动的主要表现形态。 7.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 8.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主导型战争 形态。 9.海湾战争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10.新军事变革的实质。 11.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措施。

01第一章《理论力学》作业答案

40 1-图[习题1-3] 计算图1-35中321,,F F F 三个力分别在z y x ,,轴上的投影。已知 kN F 21=,kN F 12=, kN F 33=。 解: )(2.16.025 3 11kN F F x -=?-=? -= )(6.18.0254 11kN F F y =?=?= 01=z F )(424.053 45sin 1cos sin 02222kN F F x =??==θγ )(566.05 4 45sin 1sin sin 02222kN F F y =??==θγ )(707.045cos 1cos 0222kN F F z =?==γ 03=x F 03=y F )(333kN F F z == [习题1-8] 试求图示的力F 对A 点之矩,,已知m r 2.01=, m r 5.02=,N F 300=。 解:010012030cos 60sin )30sin (60cos )(r F r r F F M A ?+--= )(152 32.023300)5.02.05.0(5.0300)(m N F M A ?-=??? +?-?-=

43 1-?图[习题1-11] 如图1-43所示,钢绳AB 中的张力kN F T 10=。写出该张力T F 对O 点的矩的矢量表达式。长度单位为m 。 解: 2)21()01(22=-+-=BC 2318)04()12()10(2 2 2==-+-+-=AB z y x F F F k j i F M 420 )(0→ → → = 式中, )(357.2212 3210cos cos kN F F T Tx =?? =?=θγ )(357.22 12 32 10sin cos kN F F T Ty -=? ? -=?-=θγ )(428.92 3410sin kN F F T Tz -=? -=-=γ 故428 .9357.2357.2420)(0--=→ → → k j i F M 357.2357.24428.9357.22---=→ →→→j i k i )(357.24)357.2428.9(2→ → → → --?---=j i k i → → → -+-=k j i 714.4428.9428.9 ()m kN ? [习题1-14(c)] 画杆AB 的受力图。 解: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杆AB 。 (2)取分离体 把研究对象(即杆AB )从物体系统中分离出来。也就是重新画杆AB 。 (3)画主动力 作用在梁AB 上的主动力有:P F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