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展望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

展望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

展望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
展望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

展望 21 世纪物理学的发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

李政道

在 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物理科学中有两个相当重大的科学发现:一个是迈克尔孙- 莫雷实验,表明光顺着地球转动和逆着地球转动的速度是完全一样的;另外一个是普朗克提

出的黑体辐射实验,表明热的东西放光时,会有不同的波长,普朗克对波长的分布公式提出

了一个猜想,这与实验符合得很好,这个问题用经典方法是无法解决的。这两个发现,即光顺着地球转动和逆着地球转动的速度一样以及热的东西发光的光谱,都很稀奇,当时它们同日常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从第一个发现产生了狭义相对论,从第二个发现产生了量子力学。到 1925 年,对这两个重大科学领域完全了解了,并且由此发展了原子构造、分子

构造、核能、激光、半导体、超导体、X 光、超级计算机等。假如没有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

学,这些都不会有。从 1925 年之后,几乎所有 20 世纪的物质文明都是从这两个物理基础科

学的发展衍生的,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更广泛地开发出新的科学及应用的领域。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

关于 21 世纪的科学发展,我想对物理科学的前景谈点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物理科

学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为什么呢?因为目前的情况正像20 世纪初出现的情况一样,也提

出了两个科学疑难,那就是对称性破坏和夸克禁闭。我们现在认为,这两个疑难可能都来自

于真空。什么是真空?真空是没有物质的态,可它仍有作用,有作用就有能量的涨落。这能量的涨落是可以破坏对称的。为什么夸克走不出来呢?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这和超导类似。超导是抗磁场的,假如有一块材料没有变成超导前有磁场通过,一变成超导,磁场就被排出来了。假如有一个圆圈,里面有磁场,没变成超导前磁场可以任意进出,一旦变成超导,磁

场就出不来了。我们认为,在真空的涨落中,很可能有磁单极子和反磁单极子,它们抗量子

色动力学的场。真空是物理的相对论性的凝聚态,它虽然是没有物质的态,却是有作用的,

也是可以激发的。

相对论性的重离子碰撞,用每核子100 兆电子伏的高能量金核和金核相碰撞,金核相互

穿过去,在两核中间产生了新的真空,这里面夸克就可以自由行动。为了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美国布鲁克海文的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RHIC)已于1999年建成。如果实验证实真空是

可以被激发的,那么粒子的微观世界和宏观的真空就结合起来了。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新发展。

在宇宙中,有一种叫做类星体(quasar)的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它不是普通的星,它的能量来源我们不知道,每个类星体的能量可以是太阳的1015倍,这是很大很大的。估计在宇宙里约有100 万个类星体,其中有1000 个我们在仔细研究。这个能量绝对不是核

能量,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能量,类星体的能量比太阳的能量大得多。类星体是在1961 年首先发现的,那年发现了两个。其中一个是3C 273。3C 是英国剑桥目录的第三本,273 是其中第 273 星。这个类星体在1982 年 2 月,一天之内能量增加了一倍,这是非常稀奇的,不仅

能量大,而且可以在一天之内增加一倍。这说明,在宇宙中还有很大能量的来源是我们不知

道的。

另一个在宇宙中的大问题是暗物质。从引力我们知道有暗物质存在,可是用光看不见,

用红外、紫外、 X 光也都看不见。宇宙里 90%以上是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所以,在宇宙中有 90%以上的物质我们不知道,有极大的能量来源我们不知道。真空中可能被激发。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想制造一个状态,它和当初宇宙开始大爆炸的情况相似。

大爆炸开始就是一个激发的真空,制造出这个状态也许可以使我们能够测量出它的特性。

在大约 100 年前,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那以后影响了我们这个世纪的物理思想,即大的是由小的组成的,小的是由更小的组成的,找到了最基本的粒子就知道最大的构造。这个思想不仅影响到物理,还影响到本世纪生物学的发展,要知道生命,就应研究它的基因,知

道基因就可能会知道生命。现在我们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小的粒子,是在很广泛的真空里,而真空很复杂,是个凝聚态,是有构造的。也就是微观的粒子和宏观的真空是分不开的,

这两个必须同时处理。知道了基本粒子就知道真空的观念是不对的。从这个简单化的观点出

发就不会有暗物质,也不会有类星体这类东西。我觉得,基因组(genome)也是这样,仅是基因并不能解开生命之谜,生命是宏观的。

20 世纪的文明是追踪微观的(reductionism)。我认为,在21 世纪,微观和宏观应结合

成一体。例如造计算机,是不是越小的集成电路就越好呢?我们可以把集成电路越造越小,

小到氢原子,可是我们对氢原子完全懂,这里不可能再有什么更多的信息。可能21 世纪的计算机要的是较大的,是个凝聚态的单位,这里的信息才更多。20 世纪是越微小越好,我

们觉得小的是操纵一切的,而我猜测, 21 世纪将要把微观和宏观整体地联系起来(holism),这不仅是影响物理,也许会影响到生物学的发展。微观和宏观必须要结合起来,这个结合对应用科技也可能会有极大的影响。目前,微观和宏观的冲突已经非常尖锐,靠一个不能解决另一个,把它们联系起来一定会有一些突破。这个突破将会影响到科学的未来。

总之,据我看, 21 世纪物理学还将有重大的发展:激发真空,制造像宇宙开始的状态,

了解暗物质,了解类星体的能源,了解CP不对称的根源,微观和宏观物理的结合20 世纪的科学文化发明在 19 世纪末是很难想像的!没有 20 世纪初基础科学的发展,本世纪的科技应用和开发就没法产生出来。我相信,21 世纪物理学的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也同样会对

21世纪的科技应用和开发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然,精确预告未来是不可能的,粒子物理发展的历史曾经充满出乎意料的发现,它们转而导致了出乎意料的新方向,有很多例子显示这一点,这里面有物理学家的智慧,有时也

会有错误。很可能,我们目前的了解也是暂时的,我们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 21 世纪中还会经受重大

的改变。正如中国古代哲人老子所说:

被表达的原则不可能是绝对的原则,被命名的名字不可能是永恒的名字。

本文作者李政道系著名物理学家。1926 年生于上海, 1944 ~ 1946 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50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 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0 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4 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讲座教授。 1957 年和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古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 1、古典物理学:廿世纪以前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古典物理学,以巨观的角度研究物理,可分为 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主要分支。 2、近代物理学:廿世纪以后(1900年卜朗克提出量子论后)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近代物理学, 以微观的角度研究物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为近代物理的两大基石。

一、古典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力学: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螺旋、劈) …… 2、光学: (一)反射原理: (1)平面镜:镜子…… (2)凹面镜:手电筒、车灯、探照灯…… (3)凸面镜:路口、商店监视镜…… (二)折射原理: (1)凸透镜:放大镜、显微镜、相机…… (2)凹透镜:眼镜、相机…… 3、热学:蒸汽机、内燃机、引擎、冰箱、冷(暖)气机…… 4、电学: (一)利用电能运作:一般电器用品,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二)利用电磁感应:发电机、变压器…… (三)利用电磁波原理:无线通讯、雷达…… 二、近代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半导体: (一)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间之一种材料,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如:硅、锗等)和 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等)两种。 (二)用途: (1)半导体制成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少,具有放大电流讯号功能。 (2)半导体制成二极管具整流能力。 (3)集成电路(IC): (A)1958年发展出「集成电路」技术,系利用长晶、蚀刻、蒸镀等方式于一小芯片上容 纳上百万个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感、电容等电子组件之技术,而此电路即称为 集成电路。 (B)IC之特性:体积小、效率高、耗电低、稳定性高、可大量生产。 (C)IC之应用:计算机、手机、电视、计算器、手表等电子产品。 (4)计算机信息科技之扩展大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故俗称第二次工业革命。 2、雷射: (一)原理:利用爱因斯坦「原子受激放射」理论,诱发大量原子由受激态同时做能态之跃迁 并放射同频率之光子,藉以将光加以增强。 (二)特性:聚旋光性好、强度高、光束集中、频率单一(单色光)。 (三)应用:

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物理学史作业 2012届 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姓名赵孟冬 学号 08103137 院系数理信息学院 专业物理学 指导教师余国祥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本科学。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础,更是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伽利略的实验研究特别是他把实验和数学方法结合来研究物理规律使物理学开始走上了真正的科学道路。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无不有坚实的实验基础,而且在物理学史上,许多关键的问题的解决,最终都要诉诸实验。本文介绍了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四个着名的实验以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学;物理实验;发展;作用 目录 摘要 (2) 引言 (4) 1. 发现新事物.探索新规律 (4) . X射线的发现 (4) X射线的发现的过程 (4) 产生的影响 (5) 2. 验证物理理论 (5)

. 光电效应的研究 (5) 光电效应的发现 (6) 勒纳德的新发现 (6) 密立根的光电效应实验 (6) 研究光电效应的意义 (7) 3. 测定物理常量 (7) . 基本电荷的测定 (7) 汤森德电解法 (7) 汤姆逊的膨胀云室法 (8) 威尔逊的平板电极法 (8) 密立根的水珠平衡法 (8) 密立根油滴平衡法 (8) e的精确值 (9) 4. 推广应用新技术 (9) . 核磁共振 (9) 从核磁矩的研究谈起 (9) 珀塞尔小组的共振吸收实验 (9) 布洛赫的核感应实验 (10) 实际中的应用 (12) 参考文献 (12) 引言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来重要作用。在物理学的工作者中有90%从事实验工作。而从伦琴获得诺贝尔奖以来的一百年,176位获奖的物理学家中有67%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作业题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作业 (所有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必须交作业,否则成绩为不及格) 一、简答题 1. 物理学是技术的基础。在近代物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高新技术学术领域和产业,你所了解的有哪些? 通信技术与产业、激光技术与产业、电子技术与产业、光子技术与产业、计算机技术与产业等等。 2.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专门知识,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依据。 3. 技术的涵义是什么?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实现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4.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以及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其空间尺度从亚核粒子到浩瀚的宇宙,其包含的时间从宇宙诞生到无尽的未来。 5. 物理学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是什么? 物理学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是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指判断性的分析,如判断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判断某种事物有何性质等;定量分析法是对事物作数量上的分析。从定性到定量,这是物理学发展的必然。 6. 物理实验创新的内容包括那些? 物理实验创新包括:实验设计思想创新;实验仪器设备创新;实验研究方法创新;实验设计思想创新。其中,实验设计思想创新是关键。 7. 1877年,氧气被液化,液化点的温度是多少?氮气被液化,液化点的温度是多少?1898年,杜瓦(J. Dewar ) 第一次将氢气液化,液化点的温度是多少?1908年,荷兰,莱登实验室的卡末林·昂纳斯(Kamer lingh Onnes),第一次将氦气液化,液化点的温度是多少? 1877年,氧气被液化,液化点:-183oC,绝对温度:90K。氮气被液化,液化点:-196oC,绝对温度:77K。1898年,杜瓦(J. Dewar ) 第一次将氢气液化,液化点:-253oC,绝对温度:20K。1908年,荷兰,莱登实验室的卡末林·昂纳斯(Kamer lingh Onnes),第一次将氦气液化,液化点:-268.75oC,绝对温度:4.25K。 8.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中零电阻效应指的是什么?超导体的迈斯纳效应指的是什么?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中零电阻效应是指:(1)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c。电阻突然消失的温度被称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2)超导体的临界磁场。超导电性可以被外加磁场所破坏,处于温度为T(T

物理学发展史

物理学发展史 公元1638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一书出版,书内载有斜面实验的详细描述。伽利略的动力学研究与1609~1618年间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根据天文观测总结所得开 普勒三定律,同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公元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作大气压实验,发明水银气压计。 公元1646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公元1654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开发明抽气泵,获得真空。 公元1662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实验发现波义耳定律。十四年后,法国科学家马里奥 特也独立的发现此定律。 公元1663年,格里开作马德堡半球实验。 公元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 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发现光经过方解石有双折射的现象。 公元1675年,牛顿作牛顿环实验,这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但牛顿仍用光的微粒说解 释。 公元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作风筝实验,引雷电到地面。 公元1767年,美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勒根据富兰克林导体内不存在静电荷的实验,推得 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蛙腿筋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不过 直到1791年他才发表这方面的论文。 公元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用他自己发明的扭秤,从实验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这以前,英国科学家米切尔已有过类似设计,并于1750年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7年,法国科学家查理发现了气体膨胀的查理-盖·吕萨克定律。盖·吕萨克的研 究发表于1802年。 公元1792年,伏打研究加伐尼现象,认为是两种金属接触所致。 公元179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 公元1798年,美国科学家伦福德发表他的摩擦生热的实验,这些实验事实是反对热质 说的重要依据。

近代物理发展史论文

近代物理进展作业物理学发展永无止境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物理学发展永无止境 摘要: 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新的物理结论代替旧的物理结论也是必然,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绝对完美,即使我们提出的理论在完美,也终会有受局限的一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提出十分完美,别人永远攻不破的理论,我们要做的只是使物理大厦更加完善,所以我们要做只是努力向前看! 物理学的开端源溯深远,但若说物理学真正意义上的征服世界还是在19世纪末,他的力量控制着一切人们所未知的现象。古老的牛顿力学城堡历经岁月磨砺风雨吹打依旧屹立不倒,反而更凸显他的伟大与坚固。从天上的行星到地上的石头,万物皆毕恭毕敬的遵循它的规律。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它取得的伟大胜利之一。光学方面,波动论统一天下,神奇的麦式方程完美的诠释了这个理论并将其扩大到整个电磁领域。热学方面,热力学三大定律已基本建立,而在克劳修斯,范德瓦尔斯的努力下,分子动理论和统计热力学成功建立。

当然,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似乎都彼此包含,形成了以经典物理联盟。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 那当然是一段伟大而光荣的日子,是经典物理的黄金时代。科学的力量从这一时期开始才真正变得如此强大,如此令人神往。我们认为自己已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奥秘,在没有遗漏,我们所熟知的一切物理现象几乎都可以从现成的物理理论里得到解释。力,热,声,光,电等等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被同一种手法控制。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物理学的未来,将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而普朗克的导师甚至劝他不要浪费时间去研究这个已经高度成熟的体系。 但历史再次体现了他惊人的不确定性,致使19世纪物理世界所闪烁的金色光芒注定只是昙花一现,而那喧嚣一时的空前繁盛的经典物理终究要像泡沫那样破败凋零! 其实,今天回头来看,赫兹1887年的电磁波实验的意义远比实际得出的结论复杂而深远。它一方面彻底的建立了电磁理论,为经典物理的繁荣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另一方面,它又埋下了促使经典自身毁灭的武器,孕育了革命的种子。当赫兹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那件实验室里通过铜环接收器的缺口爆发的电火花证明电磁波存在时,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有光照射到这个缺口上时,似乎火花出现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 0 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1 古代物理学时期 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2 近代物理学时期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

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 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人类将追求心理、生理、环境的完全健康。富裕起来的中国百姓,面对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越来越懂得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胜过银行里高额的存款,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和成果的享有,必须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都无从谈起,追求健康就是追求文明和进步。追求健康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强大的保障。展开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伟大工程,是中国老百姓迫切的需求。 一、健康的定义 1、定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公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1)身体无病:是健康的最基础条件。 (2)生理健康:心态决定了人生的一切,良好的心理是一切的保证。 (3)生理健康:维持机体各组织的细胞,功能协调作用完善。 (4)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社会的三大特征:"速度、多变、危机"对策:"学习、改变、创业"。 2、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份紧张,你可以从事你渴望做的一切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3)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4)对于一般***冒和传染有抵抗能力。 (5)体重标准,身体匀称,站立时身体各部位协调。 (6)眼睛明亮,反应敏捷无炎症。 (7)头发有光泽,无头屑或较少。 (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10)善于休息,睡眠好。 二、疾病与寿命 1、人类的理想寿: (1)根据生物学的原理: (2)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人类的生长期用最后一颗牙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的。因此人的寿命应是125岁到175岁,平均150岁。最低也应该是100岁。0-60岁为生命的第一个春天,播种耕耘,辛勤劳作。61-120岁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金色收获,温馨从容。 (2)人类寿命的变化: 国人的平均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一跃上长为2000年底的71岁。过去:人活70古来稀。现在:活到80不算老,70还是正当年。 几种动物生长期和寿命 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

物理学发展史

我所认知的物理学发展史 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古希腊时代的阿基米德已经在流体静力学和固体的平衡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但当时将这些归入应用数学,并没有将他的成果特别是他的精确实验和严格的数学论证方法汲入物理学中。从希腊、罗马到漫长的中世纪,自然哲学始终是亚里士多德的一统天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和伽利略不顾宗教的迫害,向旧传统挑战,其中伽利略把物理理论和定律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和科学的论证上,因此被尊称为物理学或科学之父。 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和极其重要的内容,后者如相对性原理、隔离体(包括系统)法、理想模型法、微扰法、量纲分析法等,在古典和现代物理学中都有重要应用。物理学一词,源自希腊文physikos,很长时期内,它和自然哲学(naturalphilosophy)同义,探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变化规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知识的扩展、深化,物理学以纯思辨的哲学演变到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内容从较简单的机械运动扩及到较复杂的光、热、电磁等的变化,从宏观的现象剖析深入到微观的本质探讨,从低速的较稳定的物体运动进展到高速的迅变的粒子运动。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辟,而发展成熟的分支又往往分离出去,成为工程技术或应用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研究方法不论是逻辑推理、数学分析和实验手段,也因不断精密化而有所创新,也难以用一个固定模式来概括。在19世纪发行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早已陆续地把力学、光学、热学理论和电学、磁学,列为专条,而物理学这一条却要到1971~1973年发行的第十四版上才首次出现。为了全面、系统地理解物理学整体,与其从定义来推敲,不如循历史源流,从物理学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来探索。 伽利略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仅就力学而言,他以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将在另一斜面上升到同一高度,推论出如另一斜面的倾角极小,为达到同一高度,物体将以匀速运动趋于无限远,从而得出如无外力作用,物体将运动不息的结论。他精确地测定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一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下滑,并推论出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及其运动方程,驳倒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结论,并综合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垂直地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得出抛物线轨迹和45°的最大射程角,伽利略还分析“地常动移而人不知”,提出著名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中国的成书于1800年前的《尚书考灵曜》有类似结论)。但他对力和运动变化关系的分析仍是错误的。全面、正确地概括力和运动关系的是牛顿的三条运动定律,牛顿还把地面上的重力外推到月球和整个太阳系,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以上述的四条定律并运用他创造的“流数法”(即今微积分初步),解决了太阳系中的二体问题,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从理论上解决了地球上的潮汐问题。史称牛顿是第一个综合天上和地上的机械运动并取得伟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与此同时,几何光学也有很大发展,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先后发明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都对望远镜作很大的改进。 20世纪的物理学到19世纪末期,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很完满的阶段,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已接近尽头,以后的工作只是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开尔文在19世纪最后一个除夕夜的新年祝词中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动力理论确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出现两朵乌云,一朵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另一朵出现在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理论。”前者指的是以太漂移和迈克耳孙-莫雷测量地球对(绝对静止的)以太速度的实验,后者指用能量均分原理不能解释黑体辐射谱和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恰恰是这两个基本问题和开尔文所忽略的放射性,孕育了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 化工二班 许尚志 12071240073

学物理学史的体会

学物理学史的体会 院系: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2011级物理学班 学号:201105110134 姓名:牛亮亮 摘要:物理学史,顾名思义,万物之理。他是研究我们周围世界的一切现象,并努力的对其作出合理的科学解释,他承载的是人类对未知的好奇,用自己的行动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揭示出世界的本质,使人们可以尽最大限度的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了解我们的物理。 关键词:物理学史德育的火花教学的催化剂 科学史现在已是世界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中物理学史是科学史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研究物理学辩证发展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将揭示物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进程,特别是揭示物理学思想的发展和沿革的历史,研究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一书中萨顿曾说:“在旧人文主义者同科学家之间只有一座桥梁,那就是科学史,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萨顿去世已近半个世纪了,但他70年前的话同样是适用于今天的时代的,对我们仍有启发: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记得有人曾说过:物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智慧,是一门文化。物理学是以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重要学科。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促进了许多相关学科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关于物理学史,歌德曾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就是这门科学本身。”而美国科学史家萨顿将科学史定义为“如果把科学定义为系统的实证知识或看作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了的这样一种知识,那么科学史就是这种知识发展的描述和说明”,从这一意义上讲物理学史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的物理知识系统的历史的描述,是物理学家征服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记述了物理知识的累积过程,以及物理科学的发展演变规律的发展史。

21世纪人类大健康产业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人类大健康产业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2014世界健康产业大会主旨报告 今天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们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创新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从生理到心理、从思想到精神、从知识到行为、从人体到环境、从家庭到社会,必将引发一场人类史无前例的大健康革命,无论今天你是否已有所体察抑或还未有深刻觉悟,但这场关乎我们人类整体生命与全面健康的革命都会相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 同时随着人类现代医学模式及其医学价值取向的改变必将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对疾病医疗与生命健康的多元化和多层次需求,即从以往侧重于疾病治疗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着天人合一、心身和谐的健康生态医学模式转变,并由重视临床治疗向着重视预防保健“治未病”的关口前移和慢病管理养生康复的功能延伸,除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四大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药学外,将广泛促进包括自然医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体质医学、时间医学、信息医学、功能医学、界面医学、整体医学、量子医学等在内的多元医学与创新医学融合与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愈来愈多的人们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为被动地治疗疾病而疲于应付劳命伤财,尤其是在面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患和现代临床医学尚缺乏有效诊疗方法的疑难杂症,以及常见的慢性病和老年病长期不愈困扰终身的的残酷现实,而由此将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维护和促进生命健康的自觉意识和强烈愿望,未来的人生将更加积极而主动地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在治疗已病的

同时更加注重防治未病,因此将会更多地关注国内外最新现代科技发展和包括中医在内的自然医学内容,选择适应自身内在需要和外在环境条件,顺应宇宙生命演化发展规律,借助大自然物质与能量的养生康复保健方法和健康相关产品,接受更多的健康专业信息和健康相关服务,既充分重视并提高自身防范和抵御罹患疾病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将积极寻找健康的钥匙,为维护和促进生命健康,更加注重努力发掘和调动人体内生性卫生资源及自组织、自稳态、自适应、自调节、自修复的自我健康能力。对于人体与生俱来的这种自然抗病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我们应给与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保护,尽最大努力争取不伤害、不压抑、不替代,以求巩固和加强人体自身的健康动力和生命活力,旨在全面提高人的健商水平、幸福指数及预期寿命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长寿快乐圆满的人生终极目标。欲求小康,首先健康。健康活百岁不仅是中国梦,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此外,这场大健康革命还将伴随着人们现代时尚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在立足于最基本的生存型消费基础上,正向着在生活型消费和更高级别的生命型消费阶段不断提升自主消费能力,并满足社会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人们除了以往主要在治病救命的医疗性消费支出之外,将会有更多的人群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主动选择营养改善与运动健身、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中医专业健康调理与抗衰老养生美容、心理与行为健康专业咨询、慢病管理与康复疗养、生态养生与医疗康复旅游、健康相关课程习修,以及文化养生与休闲保健等多方面的健康类消费投资,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经济上,人们也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心甘情愿为地为自己的生命健康付出更多的投入。大健康消费需求必将引发一个大健康产业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健康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健康?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健康?不是像过去讲身体好没有病就是健康。有很多谬 论,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没有烟没有酒活着好像一只狗,大量抽烟,大量喝酒,大量吃肉,这就是现在一些年轻人的追求。喝醉一次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你将来都要付出代价。健康还有很多说法,咱们自己都要好好想一想。比如肥胖,以前觉得富态,而二十一世纪肥胖是世界难治之症,现在报道北京肥胖占45%,居中国之冠。哈尔滨的小胖子现在变成大胖子了265公斤了,世界最胖的是美国的682公斤,活到37岁,过于肥胖要短寿的。美国专家研究,超过标准体重10公斤短寿13%,超过标准体重20公斤短寿25%,超过标准体重30公斤短寿40%,很通俗的一句话。肥胖的人绝大多数是吃得太多消化不了造成的。能吃能喝健康吗?当然要看你吃什么,喝什么。有人一下喝了40斤酒,那他的胃不是生命器官而是麻袋,胃扩张,急性胃炎,突然死亡。所以能吃能喝不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就遭殃! 还有精神健康,有些人际关系总也搞不好,人家见了你都躲着走,那健康吗? 有人说那个女的是母老虎,她自己挺得意,实际上她不健康,谁都躲着她,无比孤独,孤独比贫穷更可怕。健康就是生产发展,转变生存观念,健康的概念在扩展,健康要有新观念,原来说健康是没有病,实际上健康是四条,是全方位的。 第一身体健康、第二体力健康、第三精力充沛,第四情绪平稳。现在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经济目前发展最快,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国家,那大家是否知道日本也是多年来健康长寿的国家。日本在二战后全国平均年龄才45岁,那个时候瑞典平均70岁,但经过了四五十年,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一长寿的国家,去年年底平均81.9岁,而且连续4年世界第一,瑞典才79岁。

近代物理学发展论文

近代物理进展作业 物理学发展永无止境 物理学发展永无止境 摘要: 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新的物理结论代替旧的物理结论也是必然,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绝对完美,即使我们提出的理论在完美,也终会有受局限的一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提出十分完美,别人永远攻不破的理论,我们要做的只是使物理大厦更加完善,所以我们要做只是努力向前看! 物理学的开端源溯深远,但若说物理学真正意义上的征服世界还是在19世纪末,他的力量控制着一切人们所未知的现象。古老的牛顿力学城堡历经岁月磨砺风雨吹打依旧屹立不倒,反而更凸显他的伟大与坚固。从天上的行星到地上的石头,万物皆毕恭毕敬的遵循它的规律。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它取得的伟大胜利之一。光学方面,波动论统一天下,神奇的麦式方程完美的诠释了这个理论并将其扩大到整个电磁领域。热学方面,热力学三大定律已基本建立,而在克劳修斯,范德瓦尔斯的努力下,分子动理论和统计热力学成功建立。当然,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似乎都彼此包含,形成了以经典物理联盟。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 那当然是一段伟大而光荣的日子,是经典物理的黄金时代。科学的力量从这一时期开始才真正变得如此强大,如此令人神往。我们认为自己已掌握了上帝造物的

奥秘,在没有遗漏,我们所熟知的一切物理现象几乎都可以从现成的物理理论里得到解释。力,热,声,光,电等等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被同一种手法控制。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物理学的未来,将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而普朗克的导师甚至劝他不要浪费时间去研究这个已经高度成熟的体系。 但历史再次体现了他惊人的不确定性,致使19世纪物理世界所闪烁的金色光芒注定只是昙花一现,而那喧嚣一时的空前繁盛的经典物理终究要像泡沫那样破败凋零! 其实,今天回头来看,赫兹1887年的电磁波实验的意义远比实际得出的结论复杂而深远。它一方面彻底的建立了电磁理论,为经典物理的繁荣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另一方面,它又埋下了促使经典自身毁灭的武器,孕育了革命的种子。当赫兹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那件实验室里通过铜环接收器的缺口爆发的电火花证明电磁波存在时,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有光照射到这个缺口上时,似乎火花出现的更容易一些。 显然赫兹是伟大的,他甚至为这个现象写了专门的论文,但不幸的是这并没有一起太多人的注意,更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篇论文的真正意义。或许甚至连赫兹自己都不知道,量子存在的证据就在他眼前,几乎触手可得!不过,或许是量子的概念太过爆炸性,太过革命性,命运冥冥之中将它安排在新世纪出现。只可惜赫兹走得太早,没能亲眼看到它的诞生,也没能目睹它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但该来的终究会来,在经典物理还没来得及多多体味一下自己的盛世前,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连续发生,仿佛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

现代人的健康新观念

人们常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不怕挣地少,就怕走地早”,“健康虽然不代表一切,但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说地都是一个意思,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是幸福第一法宝.这个道理或许大家都明白,然而,在对待这笔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地财富上,每个人态度却截然不同,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四种人: 第一种是聪明人,他们投资健康,遵循原则,结果健康增值,长命百岁; 第二种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管理健康,结果健康保值,平安九十; 第三种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随心所欲,健康贬值,病病殃殃活到七十; 第四种是糊涂人,他们透支健康,病魔缠身,提前死亡,仅仅活到五六十岁甚至四五十岁. 他们当中很多人是白领、骨干、精英,事业有成,前途无量,却英年早逝.梅艳芳、王君尧、付彪、高秀敏.......,一个个耳熟能详地名字,一个个鲜活精彩地生命,一个个撒手人寰.我们不得不感叹生命地脆弱,我们不能不感悟健康需要呵护!或许您毫不犹豫地花上几千元为您地爱车去做保养,您花上上万元为您地房子作装修,您为您宝贵地生命和健康又做了什么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现代医学发展地过程中,科学家提出了“三级预防”地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地健康水平,但目前各类疾病地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虽然各种诊断技术如超、、核磁、、生化检验等可谓是应有尽有,却只能对中晚期地疾病进行诊断.众多人面对着高昂地医疗费用痛心欲绝,很多病人为生命地最后几小时,动辄花费数万甚至数十万地抢救费用,但无数患者在花尽了毕生地积蓄之后,却不得不怀着对生命地无限眷恋而遗憾地命归黄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地一位官员所言: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种无知一方面是出自对健康知识地无知,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状况了解地无知.今天让我们对健康知识加以了解,对自身器官、细胞状况加以了解.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都是那么渴望健康,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我们明明知道喝酒、吸烟、压力、不良地生活习惯会让我们失去将康,却偏偏去做,今天,我想说地是,健康是生活话题而不是专业话题.很多人都知道吃什么对健康有用,但就是坚持不下去,其实你追求地是什么呢?是不生病还是最好地身体状态,很多人因为身体没有达到医院所谓地生病指标就跟身体讨价还价,一位朋友因为长期工作脊椎变形,年前去检查时只是胸椎变形,医生说没事,可是回到家里疼痛不止,前两天更是疼得睡不着觉,再次检查整根脊椎变形,再到医院医生说治不了了.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实,按照中国地改革开放来计算,年代经商地人大概岁左右,现在应该在—岁之间,他们在积累财富地同时也在积累疾病,因为学会做生意要先学会递烟倒酒,有人预测未来—年之内精英阶层会爆发各种严重地疾病,所以会有更多我们熟悉地人在英年离开我们.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所以真地希望我们学会地理财不仅仅是银行里一路上涨地数字,健康银行一样需要我们去经营. 在我地周边太多太多令人惋惜地事情发生,都是平时没有健康观念,肓目性吃药,认为平时没感觉也就没病,等有病有去住过医院,可是高昂地医疗费用对于我们这些打工都难以承受得起地,在此就我地所见所闻总结于此供大家参考,希望我们共同来维护我们地健康,只有我们身体健康了才有更多精力回报社会,带给家人更多地幸福.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地这个社会就必须得自已有好地观念.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健康五大观念 健康是人类永恒地追求,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拥有健康,好地思想不如有好地观念,大家反思一下为什么有人一生身体健康,到老了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无疾而终.如爱国将领张学良,一百多岁仍耳不聋眼不花,而有地人二十多岁三十岁病魔缠身,甚至有许多身居要职才华横溢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专业:物流工程111 学生:吴建平 学号:2011216031 老师:代群

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

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一古代物理学时期 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近代物理学时期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公元15世纪,哥白尼经过多年关于天文学的研究,创立了科学的日心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对地心说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16世纪初,开普勒通过从第谷处获得的大量精确的天文学数据进行分析,先后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的理论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从开普勒起,天文学真正成为一门精确科学,成为近代科学的开路先锋。 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文现象,使日心说的观念深入人心。他提出落体定律和惯性运动概念,并用理想实验和斜面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错误观点,发现自由落体定律。他提出惯性原理,驳斥了亚里士多德外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说法,为惯性定律的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建立奠定了基础。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

原子物理学简史和大事年表

原子物理学简史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的结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之间或及其他物质的碰撞过程和相互作用。 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探索,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原子本身的结构和内部运动规律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才逐步建立起近代的原子物理学。 1897年前后,科学家们逐渐确定了电子的各种基本特性,并确立了电子是各种原子的共同组成部分。通常,原子是电中性的,而既然一切原子中都有带负电的电子,那么原子中就必然有带正电的物质。20世纪初,对这一问题曾提出过两种不同的假设。 1904年,汤姆逊提出原子中正电荷以均匀的体密度分布在一个大小等于整个原子的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则一粒粒地分布在球内的不同位置上,分别以某种频率振动着,从而发出电磁辐射。这个模型被形象的比喻为“果仁面包”模型,不过这个模型理论和实验结果相矛盾,很快就被放弃了。 1911年卢瑟福在他所做的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原子的中心是一个重的带正电的核,及整个原子的大小相比,核很小。电子围绕核转动,类似大行星绕太阳转动。这种模型叫做原子的

核模型,又称行星模型。从这个模型导出的结论同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很快就被公认了。 绕核作旋转运动的电子有加速度,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电子应当自动地辐射能量,使原子的能量逐渐减少、辐射的频率逐渐改变,因而发射光谱应是连续光谱。电子因能量的减少而循螺线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到原子核上,所以原子应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但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所发射的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些事实表明:从研究宏观现象中确立的经典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中的微观过程。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子现象,探索原子内部运动的规律性,并建立适合于微观过程的原子理论。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所提出的核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应用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光子假说,提出了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形成不连续的能级,当能级发生跃迁时,原子就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的假说。 玻尔的假设能够说明氢原子光谱等某些原子现象,初次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氢原子结构理论。建立玻尔理论是原子结构和原子

21世纪健康新标准

第一部分 21世纪健康新标准 健康是最大的节约 21世纪是什么世纪呢?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是科技全球化世纪,还是信息数字化的世纪。从根本上来说,21世纪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关注的世纪,因为世上没有什么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了。 但21世纪又是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世纪,各路精英异军突起,引领风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同时却又有许多青年英才,企业家、科学家相继倒下,他们不是死于工作,而是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和漠视。死于无知,个人失去一切,美好家庭破灭。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现在是:“哀莫大于对健康的无知。”根据卫生部公布的资料:2001年,中国卫生资源的总消耗为614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即国民生产总值)6.4%;因病、伤残及过高死亡损失780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8.2%。将两项相加,单是2001年,我国因为健康的资源消耗一共损失14000亿元人民币,占GDP 的14.6%。14000亿元是什么概念?长江三峡工程15年总投资为2000亿元,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运河50年总投资才5000亿元,健康1年损失14000亿元,成为国家最大的浪费。目前倡导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一个人中年猝死,家庭破碎。对配偶来说是中年丧偶;对孩子而言是幼年丧父;对老人而言是老年丧子。这是人生三大最悲苦的事情。一个人中年死亡,个人的损失只是冰山一角,但至少直接打击10个最亲近的人,几十个亲人,还有工作、事业损失等,无法估计。陈逸飞1幅画目前的市场价格达到价值400多万元人民币,可他人死了。如果他活到不是59岁,而是99岁,多好啊! 贴心提示 离开了健康,没有节约,也没有和谐。健康的节约才是当前最重要的节约,健康是最大的和谐。 1 健康“四个本” 20世纪医学更关注的是医疗,但21世纪医学更关注的是预防。20世纪人们更多追求治病,21世纪更多追求健康。今天,在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我们要真正把健康提到关系到国家国计民生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 21世纪国家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预防为本,预防以教育为本。 我们医院有个病人,植物人4年,花了150万元,死后不到40公斤,放在停尸房里看着实在不行,说整一下容吧,用塑胶来填脸部,遗体告别时都认不出是他来了。你看他活着时多受罪。 我国60多岁的人平均每个人患6种慢性病。 我们现在有个大误区,什么误区呢?有病上医院,有病看大夫,把自己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大错特错。医生有用吗?有用,可以帮助你,不过很有限,只占8%左右。美国一个人心脏病专家说得好,一个病人,当你得病来找医生的时候,医生能给你的帮助很有限,而且任何医生的帮助都不能使病人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因此好的医生是不让人看病的医生。 贴心提示 21世纪以人为本, 人以健康为本, 健康以预防为本, 预防以教育为本。 2 记住四个最好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