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装配图技术要求参考

模具装配图技术要求参考

模具装配图技术要求参考
模具装配图技术要求参考

冲裁模总装图技术要求参考:

1)各模板装配前倒去除工作零件的工作部分外所有棱边;

2)模具装配后卸料板高出凸模1mm;

3)模具装配后顶件板高出凹模2mm,模具闭合后凸模进入凹模1.2mm;

4)模具装配后保证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冲裁间隙为0.072mm且均匀;

5)模具安装在J23-63冲床上,该冲床的主要参数为:公称压力63KN,最大封闭高度170mm,封闭高度调节量40mm,工作台尺寸(左右×前后)315mm×200mm,模柄孔尺寸:φ30×50;

6)模具涂绿色防锈漆。

塑料模总装图技术要求参考:

①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②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间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③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④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⑤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装配图技术要求

装配图技术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8.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10.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1.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2.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3.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5.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6.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17.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18.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19.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20.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21.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22.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23.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24.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25.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26.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27.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28.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归纳一下,大约有以下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以供参考(具体数值,具体条款由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定):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 .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 .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 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 ,宽度:250+5+5=260mm . d .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 .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装配图技术要求

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 装配图中,不必注全所属零件的全部尺寸,只需注出用以说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安装要求等方面的尺寸,这些必要的尺寸是根据装配图的作用确定的。一般只标注以下几类尺寸: 1.性能尺寸(规格尺寸) 它是表示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规格的尺寸。这类尺寸在设计时就已确定,是设计机器、 了解和选用机器的依据。如图11—2球阀的管口直径φ20。 2.装配尺寸 装配尺寸包括作为装配依据的配合尺寸和重要的相对位置尺寸。

(1) 配合尺寸它是表示两零件间配合性质的尺寸,一般在尺寸数字后面都注明配合代号。配合尺寸是装配和拆画零件图时确定零件尺寸偏差的依据。如图11—10柱塞泵中的 等. (2) 相对位置尺寸它是表示设计或装配机器时需要保证的零件间较重要相对位置的尺寸,也是装配、调整和校图时所需要的尺寸,如图11—10柱塞泵中的尺寸91、32。 3.安装尺寸 表示将机器或部件安装在地基上或与其他部件相连时所需要的尺寸。如图11—10柱塞泵中的安装孔4×φ9和中心距120、75及锥销孔2×φ6和定位尺寸18、18。 4.外形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外形的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它反映了机器或部件的大小,是机器或部件在包装、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确定其所占空间大小的依据。如图11—10柱塞的总长17 5、总宽70、总高94。 5.其他重要尺寸 它是设计过程中经过计算确定或选定的尺寸,但又不包括在上述几类尺寸之中和重要尺寸。这类尺寸在拆画零件图时,同样要保证。如轴向设计尺寸、主要零件的结构尺寸、主要定位尺寸、运动件极限位置尺寸等。如图11—10柱塞泵中的尺寸5(凸轮偏心距)、M14×1.5—6g(单向阀体头部外螺纹)、φ5(单向阀体头部内孔)、32(油杯和凌晨向阀的安装位置)。 上述五类尺寸,在每张装配图上不一定都有,有时同一尺寸可能具有几种含义,分属于几类尺寸。例如图11—2中的尺寸115+1.1既是球阀装配图中的相对位置尺寸,又是外形尺寸(9)。因此,装配图中究竟标注哪些尺寸,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二、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 用文字或符号在装配图中说明对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装配、检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和条件,这些统称为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如图11—2、图11—10中的技术要求。

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1.绘制模具总装图 模具总装图是拆绘模具零件图和装配模具的依据,应清楚表达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固定连接方式。模具总装图的一般布置情况如图2.10.2所示,完整的总装图应符合下述要求 1)主视图主视图是模具总装图的主体部分,一般应画上、下模剖视图,上、下模一般画成闭合状态。模具处于闭合状态时,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模具工作原理,对确定模具零件的相关尺寸及选用压力机的装模高度都极为方便。主视图中应标注闭合高度尺寸。主视图中条料和工件剖切面最好涂红(或涂黑),以使图面更显清晰。 2)俯视图俯视图一般是反映模具下模的上平面。对于对称零件也可以一半表示上模的上平面,一半表示下模的上平面。非对称零件如果需要,上、下模俯视图可分别画出。它们均只俯视可见部分。有时为了了解模具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未见部分可用虚线表示。俯视图与主视图的中心线重合,并标注前后、左右平面轮廓尺寸。下模俯视图中的排样图轮廓线要用双点划线表示。 3)侧视图、局部视图和仰视图这些视图一般情况下不要求画出。只有当模具结构过于复杂,仅用上述主、俯视图难以表达清楚时,才有必要画出,宜少勿多。 4)冲裁零件图零件图是经模具冲裁后所得冲件的形状和尺寸。该图应严格按比例画出,其方向应与冲压方向一致(即与零件在模具总图中的位置一样)。如果不一致,必须用箭头注明冲压方向。同时

要注明零件的名称、材料、厚度及有关技术要求。 5)排样图对于落料模、含有落料的复合模及级进模模,必须绘出排样图。排样图设计要求见图2.5.7。 6)标题栏和明细表标题栏和明细表应放在总图的右下角。总装图中的所有零件(含标准件)都要详细填写在明细表中。 7)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中一般只简要注明对本模具的使用、装配等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例如冲压力大小、所选设备型号、模具标记及相关工具等。当模具有特殊要求时,应详细注明有关内容。 绘制模具总装图时,一般是先按比例勾画出总装草图,经仔细检查认为无误后,再画成正规总装图。 应当指出,模具总装图中的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允许做出相应的增减。 2.绘制模具零件图 模具零件图是模具加工的重要依据,应符合如下要求: 1)视图要完整,且宜少勿多,以能将零件结构表达清楚为限。 2)尺寸标注要齐全、合理、符合国家标准。设计基准选择应尽可能考虑制造的要求。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要适当,既要满足模具加工质量要求,又要考虑尽量降低制模成本。 4)注明所用材料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他技术要求。 模具总装图中的非标准零件,均需分别画出零件图,一般的工作顺序也是先画工作零件图,再依次画其他各部分的零件图。有些标准

冲压模具设计装配图

1—下模座2、15—销钉3凹模4套5 导柱 6 导套 7 上模座 8卸料板9橡胶10凸模固定板 11—垫板12—卸料螺钉13—凸模14 —模柄 16、17螺钉图2.0.1 冲裁模典型结构与模具总体设计尺寸关系图

复合模的基本结构 1—凸模;2—凹模;3—上模固定板; 4、16—垫板;5—上模座;6—模柄; 7—推杆; 8—推块; 9—推销; 10—推件块;11、18—活动档料销; 12—固定挡料销13—卸料板 14—凸凹模;15—下模固定板; 17—下模座;19—弹簧 1-下模座;2、5-销钉;3-凹模;4-凸模 1-凹模;2-凸模;3-定位钉;4-压料板;5-靠板6-上模座;7-顶杆;8-弹簧;图3.4.2 L形件弯曲模 9、11-螺钉;10-可调定位板

1.冲裁间隙过大时,断面将出现二次光亮带。(×) 2.冲裁件的塑性差,则断面上毛面和塌角的比例大。(×) 3.形状复杂的冲裁件,适于用凸、凹模分开加工。(×) 4.对配作加工的凸、凹模,其零件图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说明配作间隙值。(×) 5.整修时材料的变形过程与冲裁完全相同。(×) 6.利用结构废料冲制冲件,也是合理排样的一种方法。(∨) 7.采用斜刃冲裁或阶梯冲裁,不仅可以降低冲裁力,而且也能减少冲裁功。(×) 8.冲裁厚板或表面质量及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一般采用加热冲裁的方法进行。(∨)9.冲裁力是由冲压力、卸料力、推料力及顶料力四部分组成。(×) 10.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件的重心。(×) 11.冲裁规则形状的冲件时,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件的几何中心。(×) 12.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孔(或落料)的冲模称为复合模。× 13.凡是有凸凹模的模具就是复合模。(×) 14.在冲模中,直接对毛坯和板料进行冲压加工的零件称为工作零件。(×) 15.导向零件就是保证凸、凹模间隙的部件。(×) 16.侧压装置用于条料宽度公差较大的送料时。(×) 17.侧压装置因其侧压力都较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只用于板厚在0.3mm以下的薄板冲压。× 18.对配作的凸、凹模,其工作图无需标注尺寸及公差,只需说明配作间隙值。(×) 19.采用斜刃冲裁时,为了保证工件平整,冲孔时凸模应作成平刃,而将凹模作成斜刃。× 20.采用斜刃冲裁时,为了保证工件平整,落料时凸模应作成平刃,而将凹模作成斜刃。× 21.凸模较大时,一般需要加垫板,凸模较小时,一般不需要加垫板。(×) 22.在级进模中,落料或切断工步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23.在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限位,保证条料沿正确方向送进称为送料定距。(×) 24.模具紧固件在选用时,螺钉最好选用外六角的,它紧固牢靠,螺钉头不外露。(×) 25.整修时材料的变形过程与冲裁完全相同。(×) 26.精密冲裁时,材料以塑性变形形式分离因此无断裂层。(∨) 27.在级进模中,根据零件的成形规律对排样的要求,需要弯曲、拉深、翻边等成形工序的冲压件,位于成形过程变形部位上的孔,应安排在成形工位之前冲出。(×) 28.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指模具工作行程终了时,上模座的上平面至下模座的下平面之间的距离。× 1 、自由弯曲终了时,凸、凹模对弯曲件进行了校正。(× ) 2 、从应力状态来看,窄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则是立体的。(∨) 3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则是立体的。(× ) 4 、板料的弯曲半径与其厚度的比值称为最小弯曲半径。(× ) 5 、弯曲件两直边之间的夹角称为弯曲中心角。(× ) 6 、对于宽板弯曲,由于宽度方向没有变形,因而变形区厚度的减薄必然导致长度的增加。 r/t 愈大,增大量愈× 7 、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相对弯曲半径。(× ) 8 、冲压弯曲件时,弯曲半径越小,则外层纤维的拉伸越大。(∨) 9 、减少弯曲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增大弯曲力,可减少弯曲圆角处的塑性变形。(× ) 10 、采用压边装置或在模具上安装定位销,可解决毛坯在弯曲中的偏移问题。(∨) 11 、塑性变形时,金属变形区内的径向应力在板料表面处达到最大值。(∨) 12 、经冷作硬化的弯曲件,其允许变形程度较大。(× ) 13 、在弯曲变形区内,内缘金属的应力状态因受压而缩短,外缘金属受拉而伸长。(∨) 14 、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 15 、一般来说,弯曲件愈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愈多,则弯曲时各部分相互牵制作用愈大,则回弹就大。(× ) 16 、减小回弹的有效措施是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 ) 17 、弯曲件的展开长度,就是弯曲件直边部分长度与弯曲部分的中性层长度之和。(∨) 18 、当弯曲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平行时,可具有较小的最小弯曲半径,相反,弯曲件的弯曲线与 板料的纤维方向垂直时,其最小弯曲半径可大些。(× ) 19 、在弯曲 r/t 较小的弯曲件时,若工件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弯曲线,排样时可以不考虑纤维方向。(× )

绘制模具装配图要求

《模具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 主编周理 主审刘岳标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实训目的 (1) 二、实训条件 (1) 三、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 (1) 四、实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1) 五、实训步骤 (2) 六、考核方式 (3) 七、参考文献 (3) 附件1:项目一绘制模具装配图示范 (4) 附件2:项目二冲裁模零件绘制示范 (9)

一、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加深学生对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冲塑模具的组成、结构、动作原理及其设计、加工的方法与步骤等,并将所学的模具知识、零件设计、制图、工艺、刀具、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模具零件设计制造、制图、数控编程及测量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与应用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条件 1.场地条件:模具结构实训室 2.设备条件:冲、塑模若干套及相应设备 3.工具条件:游标卡尺、角尺、塞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一字旋具、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每组一套。 三、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 1.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并熟练地拆装冲、塑模,熟悉典型冲模和塑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拆装方法,熟悉冲模和塑模上各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加工要求,了解冲模和塑模封闭高度、轮廓尺寸及模柄与压力机以及注塑机技术规格的相互关系。 2.以教材《模具设计基础》结合模具拆装实训,进行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快速掌握冲塑模的基本知识和拆卸技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报告的撰写和总装图、零件图的绘制。 四、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本次实训时间为2个星期(60学时)。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模具设计图画法

四、模具图纸的绘制 模具测绘结束后要把测绘的零件图与装配草图进行整理,绘制出正规的总装配图与零件图。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结构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还有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交叉、螺销钉作图比例失真,漏线条等错误屡见不鲜。上述 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这些错误均 可避免。 1.装配图的画法: 绘制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 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起码要求一是模具装 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二是模具 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它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有足够的说 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表等外,还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现将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做一总结,具体如下:(1)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1)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GB14689—1993) 2)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3)尽量以1:1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比例缩放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2)模具设计绘图顺序 1)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先绘制制件的零件图、凸模、凹模。 2)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主、俯视图一一对应画出。 3)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3)模具装配图主视图要求 1)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50~60mm的空白,不要画得“顶天立地”,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

冷冲压模具装配工艺规范

冷冲压模具装配工艺规范 操作者必须受过冲压模具装配的专业培训,并通过专业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才有资格进行冲压模具装配,在模具装配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程: 一、技术要求: .装配好的模具其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 .上模座的上平面与下模座的底面必须平衡,一般要求在长度上误差不大于上模沿导柱上下滑动应平稳、灵活、无阻滞。 .凸模和凹模的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要求,周围间隙应均匀一致;凸凹模的工作行程应符合技术要求; .对于圆孔凹模,在钻线切割工艺孔时,应一并将漏料孔钻出(若有因工艺问题不能预先钻出,则按工艺要求执行);装配好的模具,落料孔或出屑槽应畅通无阻,保证制件或废料能自由排出; .模柄的圆柱部分应与上模座上平面垂直; .导柱和导套之间的相对滑动平稳而均匀,无歪斜和阻滞现象; .钻孔、铰孔、攻丝的技术要求: 1)对需进行镗削加工的精密孔,在其预孔时应按下表留取镗削余量; 2)作固定销孔时,应按如下的要求执行: ①程序:先钻预孔(留~余量),然后扩孔(留~余量);最后铰削至所需的孔径要求(包括精度和粗糙度)。 ②原则: a.对于定位要求较高的模具(如两器端板冲孔切角模),其固定销孔钻,扩后应采用手工铰出,以保证精度要求;对于其它模具,可采用机铰方式铰出,但应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 . 对于淬硬件的固定孔,应在淬硬前在相应的位置上个铰预配镶件(材料钢)装上,然后再在镶件上制出销孔(要保证对中)。 .各零件外形棱边(工作棱边除外)及销孔,螺钉沉孔必须倒角; .冲裁模具,其凸凹模具在装配前必须先用油石进行修磨; .各种附件应按图纸要求装配齐备; .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安装尺寸需符合选用设备的要求,起吊零件安全可靠; .模具应在生产的条件下试模,试模所得制件应符合工序图要求,并能稳定地冲出合格的制件。

模具钳工岗位培训方案.

模具钳工岗位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 中专及以上机电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为模具生产与应用的相关企业培养能够正确的阅读及绘制模具零件图、装配图,能够熟练装配、调试、维修常见冲压模具、塑料模具人员。使受训人员掌握模具的装配、维修等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模具装配、调试、维修等工作能力,达到国家模具钳工中级工的考核要求,为从事模具装配、调试技术工作奠定岗位专项能力。 三、技能要求 1、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塑料模具的装配。 2、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塑料模具的安装、试模、检验和保养等工作。 3、会分析模具常见的故障,合理设计维修步骤和方法。 4、能制订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塑料模具装配工艺能力。 四、就业岗位 学员经过培训后,从事冷冲模具和塑料模具制造装配、调试、维修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五、培训课程及学时数

六、考取技能证书 模具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七、培训时间 6个月 八、培训方式 采用“1+2+1+2”的“工学交替”的培训方式,“1”为在企业学习1个月;“2”回学校学习2个月。学生经过1个月的企业实践学习,再回到学校进行2个月的理论学习。 九、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识图与制图》教学大纲 一、学时数 8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和仪器,具备查阅常用标准件、公差配合等国家标准的初步能力,具备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生活态度,培养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本课程培养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以下方面: (1)掌握使用正投影法原理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使用仪器绘图的操作技能,并有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掌握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概念和配合的种类,掌握查表确定标准公差的方法,能根据配合要求确定尺寸公差;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能根据要求查表确定表面粗糙度值,并标注。 三、教学内容 项目一了解制图标准及绘制简单图样 任务一认识机械图样 任务二绘制手柄图样 任务三绘制专用量具图样 任务四绘制起盖器草图 项目二绘制基本几何体视图 任务一绘制平面体三视图 任务二绘制回转体三视图 项目三绘制及识读组合体视图 任务一绘制轴承座三视图 任务二绘制切割圆柱体三视图 任务三绘制两圆柱正交的相贯线 任务四标注支架组合体尺寸

装配图技术要求

1.锥面与件-07的锥面,保证接触面积大于80% 2.零件13与零件14的装配面对主床身后模垫板的平行度不大于0.05mm 3.所有相对运动的零件,要求运动自如,不得有卡死现象存在 4.该装置接上润滑油后,检查所有相对运动的地方,必须有润滑油送到 5.零件6与零件16、17、18、19组装后,间隙为0.07-0.10mm 6.零件7与零件8组装后,接触线不得少于有效长度的80% 7.紧固件装配 8.链轮必须牢固的装在轴上,并且轴肩与链轮端面的间隙不得大于0.10mm; 9.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齿的中心线应当重合,其偏移误差不得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的2/1000; 10.装配前,所有的零件用煤油清洗,箱体内壁涂上两层不被机油浸蚀的涂料; 11.齿轮啮合侧隙用铅丝检验,高速级侧隙应不小于0.211mm,低速级侧隙也不应小于0.211 mm; 12.用涂色法检验齿面接触斑点:按齿高不小于40%,按齿长不小于50%; 13.滚动轴承36207,36211的轴向调整间隙为0.04~0.07mm; 14.剖分面涂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任何填料; 15.减速器内盛120号工业齿轮油; 16.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基本要求 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2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3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8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 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

冲压模具设计指导示范

冲压模具设计指导 模具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教案环节,这个数学环节的目的: (1)帮助学生具体运用和巩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设计冲压模的一般程序。 (2)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关技术资料,如《冷冲模国家规范》、《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及其它有关规范等。 (3)训练学生初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1 冲压模设计的准备工作 根据课程设计目的,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用“设计任务书”的形式下达,课题难度以轻度复杂《如冲孔落料复合模》为宜。设计工作量根据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情况,由指导教师酌定。 1.1 研究设计任务 学生应充分研究设计任务书,了解产品用途,并进行冲压件的工艺性及尺寸公差等级分析,对于一些冲压件结构不合理或工艺性不好的,必须征询指导教师的意见后进行改进。在初步明确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冲压总体技术方案的论证。 第一步,酝酿冲压工序安排的初步技术方案,并画出各步的冲压工序草图;第二步,通过工序安排计算及《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验证各步的冲压成型技术方案是否可行,构画该道工序的模具结构草图。 第三步,构画其它模具的结构草图,进一步推敲上述冲压工序安排技术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第四步,冲压工序安排技术方案经指导教师过目后,即可正式绘制各步的冲压工序图,并着手按照“设计任务书”上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1.2 资料及工具准备 课程设计开始前必须预先准备好《冷冲模国家规范》、《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及图板、图纸、绘图仪器

等工具。也可将课程设计全部或部分工作安排在计算机上用Auto CAD等软件来完成,相应地需事前调试设备及软件、准备好打印用纸及墨盒等材料。 1.3 设计步骤 冲压模课程设计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拟定冲压工序安排技术方案、画出冲压工序图、画出待设计模具的排样图(阶段考核比例为15%) (2)计算冲裁力、确定模具压力中心、计算凹模周界、确定待设计模具的有关结构要素、选用模具典型组合等,初选压力机吨位(25%); (3)确定压力机吨位(5%); (4)设计及绘制模具装配图(25%); (5)设计及绘制模具零件图(25%); (6)按规定格式编制设计说明书(5%); (7)课程设计面批后或答辩(建议对总成绩在10%的范围内适度调整)。 1.4 明确考核要求 根据以上6个阶段应该形成的阶段设计成果实施各阶段的质量及考核,从而形成各阶段的考核成绩。其中课程设计面批或答辩不仅有助与当面指出学生的各类设计错例,也是课程设计考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考核成绩在6个阶段考核成绩的基础上,由指导教师结合考勤记录及面批或答辩记录对总成绩在10%左右的范围内适度调整。 2 冲裁模结构设计示范 2.1 排样论证的基本思路 排样论证的目的是为了画出正确的模具排样图。一个较佳的排样技术方案必须兼顾冲压件的公差等级、冲压件的生产批量、模具结构和材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因素。 1) 保证冲压件的尺寸精度 图1所示冲压件,材料为10钢板,料厚1mm,其未注公差尺寸精度等级为IT12,属一般冲裁模能达到的公差等级,不需采用精冲或整修等特殊冲裁方式。从该冲压件的形状来看,完全可以实现少、无废料排样法。但该冲压件的尺度精度等级决定了应采用有废料排样法。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 图技术要求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 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图样的绘制 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结构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以及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交叉,螺钉销钉作图比例失真。上述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这些错误均可避免。1. 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 ⑴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08)。 ②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④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如图1-72所示。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图1-72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 ⑵模具设计绘图顺序 ①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应采用阶梯剖或旋转剖视,尽量使每一类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视图中。按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按产品零件图、凸模、凹模的顺序绘制,零件太多时允许只画出一半,无法全部画出时,可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画出。 ②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主、俯视图要一一对应画出。 ③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⑶模具装配图主视图的要求。 ①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他视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主视图上应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局部视图。若有局部无法表达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视图。 ③在剖视图中剖切到圆凸模、导柱、顶件块、螺栓(螺钉)和销钉等实心旋转体零件时,其剖面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体的凸模也可不画剖面线。

冲压模具拆装实训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实训报告 实验名称: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姓名:王民兴 班级:机电1411 学号: 14342110 指导老师:曹清 评语及成绩: 2016年11 月2日

实验一:冲裁模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此次冲裁模设计项目,掌握冲裁的变形过程及 断面特征。 2.掌握冲裁模工作零件尺寸的计算方法并正确确定冲 裁的合理间隙。 3.能够正确进行冲裁工艺的计算,并在学习之后,以 此为依据进行冲压设备的正确选择。 4.能够根据不同的制作进行冲裁件的排样,并在不同 的排样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5.学习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判断冲裁件的工艺性并 进行优化改进。 6.学习冲裁模的结构选定以及各组成零部件的设计。 二、实验用模具及工具 下模座,导柱,弹簧,卸料板,活动挡料销,导套,上 摸座,凸模固定板,推件块,连接打杆,推板,打杆,模柄,冲孔凸模,垫板,落料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螺钉,导料销。 三、紫铜板冲孔模总体方案的确定 1.冲制该零件的基本工序是:冲孔、落料。

方案一:采用无导向简单冲裁模; 方案二:采用导板导向简单冲裁模; 方案三:采用导柱导向简单冲裁模。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模具制造容易,成本低,但冲模在使用安装时麻烦,需要调试间隙的均匀性,冲裁精度低且模具寿命短,适用于精度要求低、形状简单、批量小或试制的冲裁件。 方案二模具比无导向模高,使用寿命长,但模具制造复杂,冲裁时视线不好,不适合单个毛坯的送料、冲裁。 -方案三模具导向准确准确、可靠,能保证冲裁间隙均匀、稳定,因此冲裁精度比导板模高,使用寿命长,但比前两种模具成本高。 由于紫铜板批量小,精度低,故采用无导向简单冲裁模就能满足工艺要求,并能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故采用方案一。 2.紫铜板冲孔模结构形式的确定 (1).操作方式的选择 选择手工送料操作方式。 (2)定位方式选择 工件在模具中的定位主要考虑定位基准、上料方式、操作安全可靠等因素。

模具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精)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模具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 主讲教师:王嘉

一、模具装配图的绘制 模具装配图是拆绘零件图的依据,应清楚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及固定连接方式。模具总装图的一般布置情况如下图所示。 1.主视图 主视图是模具总装图的主体部分,一般应画上、下模合模状态的剖视图。主视图中应标注模具闭合高度尺寸,条料和工件剖切面应涂黑,以使图面更清晰。 2.俯视图 俯视图一般反应模具下模的上平面。对于对称零件也可以一半表示上模的上平面,一半表示下模的上平面。非对称零件如果需要,上、下模俯视图可分别画出,均绘制俯视可见部分。有时为了了解模具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对未见部分用虚线表示。俯视图与主视图的中心线重合,并标注前后、左右平面轮廓尺寸。下模俯视图中的排样图轮廓线用双点划线表示。 3.侧视图、局部视图和仰视图 这些视图一般情况下不要求画出。只有当模具结构过于复杂,仅用上述主、俯视图难以表达清楚时,才有必要画出。 4.工件图 工件图是经模具冲裁后所得冲件的形状和尺寸。零件图应严格按比例画出,其方向应与冲裁方向一致,同时要注明零件的名称、材料、厚度及有关技术要求。

5.排样图 对于落料模、含有落料的级进模和复合模,必须绘制排样图。排样图的绘制方向应与操作时的送料方向一致。 6.标题栏和明细表 标题栏和明细表应放在总图的右下角,总装图的所有零件(含标准件)都要详细的填写在明细表中。标题栏和明细表的格式各工厂也不尽相同,下图的标题栏和明细表格式仅供参考。 7.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中一般仅简要注明对本模具的使用、装配等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例如冲压力的大小、所选设备型号、模具标记及相关工具等。当模具有特殊要求时,应详细注明有关内容。 应当指出,模具总装图中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允许做出相应的增减。 二、模具零件图的绘制 模具零件图是模具加工的重要依据,对于模具总装图中的非标准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有些标准零件需要补充加工时,也需画出零件图。绘制零件图时应尽量按该零件

冲压模课程设计及绘制装配图

冲压模课程冲压模课程设计及绘制装配图设计及绘制装配图 冲模图纸由总装配图,零件图两部分组成。 一个零件往往需多道工序,用几副模具才能加工完成,由指导老师指定一副模具进行设计。为防止总装配图设计反复,应先画装配结构草图,经指导教师认可后,再画正式的总装配图。 总装配图应有足够说明冲模构造的投影图及必要的剖视,剖面图,一般主视图和俯视图对应绘制。绘图时,先画工作零件,再画其它各部分零件,并注意与上一步计算工作联合进行。如发现模具不能保证工艺的实施,则须更改工艺设计。 装配图的绘制除遵守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外,它还有一些习惯或特殊规定的绘制方法。绘图的步骤如下: 一. 布置图面及选定比例 1. 图样幅面应符合国家标准(GB4457.1-84),基本幅面代号及尺寸如下表2-2: 表2-2 图纸基本幅面代号及尺寸 必要时允许将表中幅面的一边加长(1号及0号幅面允许加长两边),其加长量根据需要确定。一般常用1号图纸绘制装配图即可,必要时亦可用0号图纸。绘图时先将图纸及标题栏的外框线按规定绘出,这样在图纸上所剩的空白图面即为绘图的有效面积。 2. 绘图比例最好取1:1,这样直观性好。小尺寸模具的模具图可放大,大尺寸可以缩小,但必须按照机械制图要求缩放。 二. 模具总装配图

模具总装配图的一般布置情况如图2-2 1. 视图 一般情况下,用主视图和俯视图表示模具结构(图2-3)。主视图上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剖出,可采用全剖视或阶梯剖视,绘制出的视图要处于闭合状态或接近闭合状态,也可一半处于工作状态,另一处于非工作状态(图2-4)。俯视图可只绘出下模或上,下模各半的视图。有必要时再绘一侧视图以及其它剖视图和部分视图。 图2-2 在剖视图中所剖切到的凸模和顶件块等旋转体时,其剖面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形的凸模也可以不画剖面线。 条料或制件轮廓涂黑(涂红),或用双点画线表示。 2. 工件图和排样图 工件图是经模具冲压后所得到的冲压件图形。有落料工序的模具,还应画出排样图。工件图和排样图一般画在总图的右上角,并注明材料名称,厚度及必要的尺寸。若图面位置不够,或工件较大时,可另立一页。工件图的比例一般与模具图一致,特殊情况可以缩小或放大。工件图的方向应与冲压方向一致(即与工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一样),若特殊情况下不一致时,必须用箭头注明冲压方向。 3. 技术条件

模具工程图绘制

1.模具设计依据书 根据模具设计依据书上要求,充分考虑客户的产品要求及所指定的注塑机参数,逐项填写并确定浇套模具的排位计划。并确定制品与模具图之间的关联尺寸及确定模胚与主模料的下料清单。 2.总装图 ①总装图中的主视图侧视图重点表达结构、府视图重点表达位置、辅助表达结构、从主模面分别表达定模及动模具。且碰到结构较复杂的动、动定模具可进行分层表达结构细节。(见下图) ②模具上各零件及分类编号 a.模极从定模固定板到动模固定板从101、102……顺序排布。 b.型腔类零件由定模到动模从201、202、……顺序排布。 c.其它辅助零件从定位圈为起点,按301、302、……顺序排布。 d.标准件和外购件从定位圈固定螺钉为起点,按401、402、……顺序排布。

③顶针、司筒标注 A、用a、b、c……标准不同直径规格的顶针,同直径规格的用下脚1、2、3、…… 记别不同位置顶针。 B、用坐标法在图中标明每一支顶针的位置尺寸。 C、司筒高度统一从某平面主分型面为准注明高度,分型面以上为正、分型面以下为 负,以便精确加工。(实际上采购时,司筒长度不可超过5m/m余量,司筒针长度余量可加大到10mm. D、顶针总长度可取整数(实际上采购时一般取100、150、200、250、300、350、400) ④运水标识 A、标明每一回路进出口,如:IN1、IN2、……;OUT1、OUT2、……。 B、在总装图角落可用空间线示意回路。 C、每回路转折处标明回路组数。如CW1、CW2……。 ⑤螺钉的标识 A、在模具主视图的螺钉位置上,标示如:8—M10X50(表达8颗M10的螺钉) ⑥其它零配件的标识 支撑柱采用SP、导柱采用GP、行程导柱、采用EGP、复位杆采用RP。 ⑦尺寸标注 A、模具图中的X、Y位置尺寸以模具中心为基准、坐标标注。 B、模具图中心须有与制品图相关联的尺寸标注。 C、模具图中心须有与动、定模CNC加工定位尺寸相关联的尺寸标注。 D、模具图中与标准件配合部位,只标注与标准件配合的加工尺寸。 3.加工工序图 在钻顶杆和CNC加工前完成所有模具零件图、线切割斜顶图、铜工加工图、以便加工顶针孔、CNC加工形面、电极。 4.模具零件图 A、各图中零件摆放应与装配图保持一致,即各模板图中主视图一律与装配图中的动模府 视图相对应。一律取模板的右下角为基准角,这样把每张图纸顺序叠放,也就相当于将模具虚拟组装起来。 B、模具零件图中的Z方向尺寸,以总装图的主平面分型面为基准。 C、对于型腔孔导柱导套孔等有位置要求的孔系,孔间公差的标注为L+0.01。 D、模具中滑动配合选用H7/F6,固定配合选用H7/m6,型腔件间的配合采用H7/K6。5.所有图纸标题栏,均统一从模具设计资料中调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