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综合实习专题报告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年级2010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2014 年5 月2日

目录

摘要 (1)

0引言 (1)

1研究区域概况 (1)

1.1云南省地理位置 (1)

1.2云南省自然环境特征 (2)

1.3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2)

2云南省少数民族概况 (3)

2.1云南省少数民族简介 (3)

2.2云南省少数民族的分布 (4)

2.3云南省少数民族的节日 (5)

3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 (9)

3.1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现状及问题 (9)

3.2关于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的建议 (10)

参考文献 (11)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王玉颖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云南省作为一个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在现代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结合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初步探析了目前云南省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少数民族; 传统节日; 旅游开发; 云南省

0引言

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是相互协调的,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文化相关联的。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经济,必须重视民族文化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云南省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地区用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探讨云南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并以此丰富云南省的旅游开发有一定的研究意义[1]。

1研究区域概况

1.1云南省地理位置

云南省(21°09′N—29°15′N,97°31′E—106°21′E),位于我国西南部边陲的云贵高原之上,全省面积约39.4×104km2。简称为“云”、“滇”,其省会城市是“春城”昆明。云南省下辖有昆明、曲靖、玉溪等八个市,以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八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在我国,有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与云南省相邻。同时,作为我国的一个边境城市,国境线长达4060km,与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相邻。

1.2云南省自然环境特征

由于云南省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且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其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阶梯状倾斜。省内最高点是海拔为6740m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最低点为红河与南溪河的交汇处,仅76m,海拔高差达到6664m。云南全省可分为两大地貌类型区。东侧为滇东高原,其东部与贵州高原相连、北部与四川盆地相接、中部高原为起伏平缓的丘状高原,古夷平痕迹面明显并发育着各类岩溶地貌;西侧为典型的南北走向、岭谷相间的横断山脉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高黎贡山、怒江、怒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2]。

云南省被北回归线所穿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部分为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冬夏两季温差不大且干湿两季分明,全年降水量约为1000mm—1500mm,12月到次年4月是干季,干季降水量不到全年的20%,降水主要集中于5月到10月。云南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特征,其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地带性变化也十分明显。总的来说,云南气候温暖日照充足,省内大部分地区年均温13℃—20℃,无霜期长达11个月[3]。

山原地貌和热带季风是影响云南土壤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云南省南部的热带雨林区为砖红壤地带,典型分布地区是西双版纳。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地区常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在此林下发育的是砖红壤性红壤。北部的亚热带性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主要为常绿半湿性阔叶林,滇东高原主要是山原红壤,是古红壤上发育的红壤类型;滇西横断山区因地势强烈隆起,大多数土壤从母岩上发育生成,以山地红壤为主;另一种是山地鸿黄壤位于迎风坡面上以及海拔较高的地段[4]。

云南植被类型多样、分布镶嵌、种类复杂、混交明显。以北回归线为界,南部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代表性植被类型为季节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北部地区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云南省境内海拔相差很大,因此高达山地的植被也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1.3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2011年云南全省生产总值(GDP)8893.12亿元,比2010年增长13.7%,高于全国平均4.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1.0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780.73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3701.79亿元,增长12.0%。三

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4.6:40.0调整为15.9:42.5:41.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9265元,比上年增长3.0%。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1.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5]。

2011年,全省接待海外入境旅客(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763.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01亿美元,增长22.8%。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63亿人次,增长1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95.73亿元,增长30.4%;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00.29亿元,增长29.1%[6]。

云南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建成一批以高山峡谷、现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热、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迹、传统园林及少数民族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全省有景区、景点200多个,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有134个,其中,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2处,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陆良彩色沙林、禄劝轿子雪山等53处。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腾冲、威信、保山、会泽、石屏、广南、漾濞、孟连、香格里拉、剑川、通海等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禄丰县黑井镇、会泽县娜姑镇白雾街村、剑川县沙溪镇、腾冲县和顺镇、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石屏县郑营村、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孟连县娜允镇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还有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7]。

2云南省少数民族概况

2.1云南省少数民族简介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共计25个。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

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545.18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37%,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27.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100万人的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6个民族;超过10万人不到100万人的有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9个民族;超过1万人(含1万)不到10万人的有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蒙古族、德昂族、满族、水族9个民族;超过1000人不到1万人的有独龙族、仡佬族、土家族、侗族等。云南少数民族交错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彝族、回族在全省大多数县均有分布[8]。

2.2云南省少数民族的分布

图1 云南省民族分布示意图

如图1 所示,云南省的民族分布从水平方向上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带,属青藏高原向南延伸而形成的横断山纵谷区。从气候炎热的河谷到寒冷的高山草甸和针叶林带之间,分布着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独龙族、普米族等民族。

从滇西大理、哀牢山至滇东的昆明、曲靖之间,为海拔2000m左右、起伏平缓的红色丘状高原面,与之绵延相连的则是滇东南石灰岩岩溶丘原地区。在这一区域生息着汉、彝、回、白、壮、苗、瑶、布依、水、满、蒙古等族。

从滇西北的高大山系在往南伸展,逐渐降低为中山宽谷的帚状山原,至西南边境一线,更变成海拔1000m以下的盆地。在此地区居住的民族主要有傣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哈尼族、基诺族等民族。

2.3云南省少数民族的节日

表1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民族节日名称主要活动内容时间(农历)

彝族

火把节耍火把、摔跤、斗牛、歌舞表演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插花、对歌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彝族密枝节祭神仪式农历十二月初十前后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白族青姑娘节歌舞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祭祀、栽秧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白族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白族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傣族送龙节祭祀、歌舞公历一月

族傣族关门节琰佛塔、歌舞阳历七月中旬傣族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哈尼族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哈尼族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五月上旬

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正月

傈僳族

傈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正月初一至十五傈僳族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二月初八

纳西族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二月初八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纳西族祭天祭祀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纳西族七月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物资交流、文体表演正月十五

拉祜族拉祜族库扎节(年节)象脚鼓舞、对歌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拉祜族葫芦节篝火、歌舞农历的十月初十拉祜族祭太阳神祭祀、歌舞立夏日

佤族拉木鼓节祭祀、歌舞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冈永节祭祀、歌舞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祭祀、剽牛、歌舞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目脑纵歌祭祀、歌舞农历正月

怒族

怒族年节敬祖、祭土、歌舞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怒族鲜花节采集鲜花、歌舞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会街耍白象、跳象脚鼓舞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普米族“大年”节荡秋千、赛马、歌舞腊月初六普米族转山会游山、歌舞五月五日

藏族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

赛马、野餐、跳锅庄农历正月藏族“花儿”会对歌农历六月十四藏族跳神法会祭祀、歌舞藏历除夕藏族赛马会赛马农历五月初五

回族回族古尔帮节团拜、宰牲回历十月

回族开斋节礼拜、颂经、歌舞六月

回族肉孜节减食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节宰杀一些牛羊、祭祀回历的十月十二月回族圣纪节诵经、赞圣、礼拜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

基基诺族特懋克节歌舞、串寨、打陀螺基诺历法一月

诺族

瑶族

瑶族盘王节祭祀、歌舞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干巴”节跳铜鼓舞十二月下旬

瑶族“夕九节”歌舞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瑶族“达努”节歌舞、武术、球赛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歌堂”节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偶农历十月十六

瑶族倒稿节斗牛赛农历十月十六日

瑶族掌肉待客节纪念始母密洛院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赶鸟”节对歌二月初一

瑶族姑娘街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

壮族壮族陇端节戏剧、杂耍、歌舞六月

壮族六郎节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农历六月初一或七月初一

(根据地域不同)

布依族

布依族跳月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布依族三月三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每年三月初三

布依族“六月六”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六月初六

布依族跳花会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

水族节日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农历6月初一德

德昂族泼水节泼水、歌舞清明节后7天

满族颁金节祭祖、歌舞十月十三日蒙蒙古族鲁班节祭祀、歌舞四月初二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https://www.doczj.com/doc/eb3307149.html,/yn_lyyn/yn_ssmz/201212/t20121203_8811.html.)

3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

3.1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现状及问题

许多民族节日发展到现在,其内涵和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少数民族节日原有的功能不断的拓展,其内容也不断泛化。总的说来,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其文化的自成体系,持久延续,与文化母体的联系仍十分紧密,文化母体仍继续产生着对各种节日的心理需求及实用需求。同时,又接纳、吸收了大量的现代纪念庆祝节日,形成了既过传统节日又过现代节日的双轨并行的文化现象[9]。

云南民族节日旅游开发仍流于表面,项目策划有待创新。目前,云南民族节日旅游开发形式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四种:

第一,舞台化、商品化的民族节日。传统的节日庆典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下按规定方式举行的,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活动逐渐被商品化,变成了为接待旅游者可随时搬上舞台的商品。并且,为迎合旅游者的兴趣,活动内容往往被改变,表演节奏越来越快。此类产品主要出现在景区点的文艺表演、高档旅游餐厅的歌舞伴餐等场合。

第二,“民族(俗)村”异地模拟型人造主题公园的民族节日。民族主题异地模拟型人造公园(如云南民族村、深圳锦绣中华、深圳民俗文化村等)皆按节期举办民族节庆活动,既展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采,又丰富了游客活动。因其为异地模拟型人造主题公园,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荟萃精华、有所取舍”,但还是缺乏真实性,按节期举行的节庆活动亦无法避免商品化。

第三,就地展示型民族文化村的民族节日。就地展示型民族文化村直接利用原生的民族村落,有村民的介入,是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露天博物馆,游客可感受到比较原味的民族文化,是目前相对可行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方式。但因以单个村落为开发对象,未考虑整个社区环境,范围小,居民少,文化单一,可为了满足常年不断的旅游者而不得

不随时举办活动,使传统节日最终也沦落为取悦客人的商品化民俗。同时,旅游者的频繁涌入,易加速村落淳朴民风的丧失和传统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和破坏。

第四,民族(俗)博物馆的展览性民族节日。以图片、书籍、模型、录像、VCD

等为表现载体,对民族节日的理论诠释较深刻,便于携带,可作为旅游纪念品。但属静态开发形式,缺乏鲜活感和参与性,对普通旅游者吸引力较小[10]。

3.2关于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的建议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多样性、独特性的特点,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节日文化活动承载的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了服装、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少数民族节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文化产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许多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正在逐渐消亡。因此针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应该从原有的节日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使其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达到与当前文化的氛围与市场的紧密结合,把节日开发成一种文化产品,寻求文化节日、市场与经济发展的一个平衡点,在民族节日繁荣发展的前提下,也可以作为一种产品,在市场的运作下,提高它的影响力。

第二,对于已经濒临消失的民族传统节日,我们要人为的扶持它的发展,或者转型,或者加入现代元素,符合本民族的文化,又要满足节日主体的文化需求,为节日开发提供动力和支持。

第三,节日开发与旅游相结合,旅游业是民族节日最主要的支持点,旅游业可以促进节日的开发,民族节日又是旅游的一个动因,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深度开发民族节日,可以使节日活动期间的旅游内容比平常多,使游客的旅游经历更加丰富,游客会认为其旅游价值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利用节庆活动中的宣传,使民族歌舞、表演、饮食等得到发展。还可以利用民族节庆活动招商引资、刺激各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交通运输、通讯、饮食、建筑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11]。

笔者始终认为,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发是迫切的,有必要的,但是它必须是

建立在保护原生态的节日文化基础之上,开发只能是适度的、保护性的,如有过度开发势必导致原有传统节日的精神丧失,也就失去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旅游资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莹.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研究[D]. 云南省: 云南大学, 2011: 25.

[2] 陈宗瑜. 云南气候总论[M]. 北京市: 气象出版社, 2001: 1-3.

[3] 孙雁波, 张汝坤. 云南省地域气候特征与温室建造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 2007, 01: 31.

[4] 周乐福. 云南土壤分布的特点及地带性规律[J]. 山地研究, 1983, 1(04): 31-35.

[5] 云南省统计局. 概述[EB].

https://www.doczj.com/doc/eb3307149.html,/yn_yngk/yn_jjgk/201111/t20111107_1901.html,

2013-07-16/2014-05-02.

[6] 云南省统计局. 旅游业[EB].

https://www.doczj.com/doc/eb3307149.html,/yn_yngk/yn_jjgk/201111/t20111107_1924.html,

2013-07-16/2014-05-02.

[7] 云南省统计局. 旅游资源[EB].

https://www.doczj.com/doc/eb3307149.html,/yn_yngk/yn_sqgm/yn_zrzy/201302/t20130220_9737.html,

2013-07-16/2014-05-02.

[8] 云南省统计局. 人口及民族[EB].

https://www.doczj.com/doc/eb3307149.html,/yn_yngk/yn_sqgm/201111/t20111107_1896.html,

2013-07-16/2014-05-02.

[9] 迟燕琼.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困境[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8, 02: 90-93.

[10] 陈燕. 论云南民族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4( 05): 44-45.

[11] 赵子志.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辽宁省: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27-28.

汉民族传统节日表

汉民族传统节日表(附2006西历具体日期) 汉民族15个主要节日: 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正月 --------------- 初一:春节(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2006.01.29 立春节(于立春日)2006.02.04 初七:人日节 2006.02.04 初八:谷日节 2006.02.05 初九:天日节 2006.02.06 初十:地日节 2006.02.07 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灯节)2006.02.12 二十:天穿节 2006.02.17 廿五:填仓节 2006.02.22 晦日:正月晦 2006.02.27

--------------- 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2006.02.28 初二:春龙节(龙抬头、龙头节、土地会、春社日/属春秋两社日之一)2006.03.01 十二:花朝节(花神节、百花之神生日)2006.03.11 十五:扑蝶会 2006.03.14 十九:观音诞 2006.03.18 春分节(于春分日)2006.03.21 ●三月 --------------- 初三:上巳节(女儿节)2006.03.31 寒食节(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2006.04.04 清明节(于清明日)2006.04.05 ●四月 --------------- 初八:浴佛节(释迦牟尼诞辰)2006.05.05 立夏节(于立夏日)2006.05.06 十八:碧霞元君节 2006.05.15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学2A班潘爱妮学号:20091202566 序号:56号 论文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 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蘑菇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我们对于这个变化,一般将其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经过多年的演变,重檐式瓦房成了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 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氏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氏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编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发左社,随畜迁徙”是其特点. 纹身为其本质;百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以采猎为务”的狩猎文化,剿牛、猎头、喜山居?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氏羌文化、百淮文化和百越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篇一: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泼水节:傣族的传统节日。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节

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僳僳族传统节日。僳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泸水、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

中国汉族节日风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汉族节日风俗 篇一: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主题: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一、学习任务 1、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的年节、民俗,主要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了解民俗的概念,特别是江苏的传统民俗,主要掌握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特色由来及典故。 2、案例导入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迎来。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祀祖先百神的节日。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

南北朝以后,定在农历12月8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二、知识点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从而发展成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也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众多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广泛、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多彩的要算春节了。 一、春节 春节为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百姓俗称“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民间曾有一种传说:古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有一种叫“年”的怪物,专门在这两天出来吃人。“年”凶猛异常,任何野兽都抵不过它,但一家挂红帘布和灶堂里正在烧火的人家平安无事,另有一家,几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玩,半空中响起噼噼 啪啪声,“年”被吓跑了。所以,人家知道“年”怕红、怕光、怕响声。后来,等到年三十、初一时,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衣服、挂红灯、敲铜锣、放爆竹,这样“年”就不会来了。 春节活动因时因地而异,一般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或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 一说到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金马碧鸡坊、云南大学图书馆等云南标志性建筑。云南,简称云(滇),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的简称是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13年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云南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简介: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高12米,宽18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当太阳将落,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

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相传,清道光年间,这个奇观曾经出现过一次。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景,要 60年才能出现一次。金马碧鸡坊的设计体现了古代云南人对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原金马碧鸡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现有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文化象征: 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 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 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 金马、碧鸡二坊曾是昆明城内人文景观和城市的标志。位于昆明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即今天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始建于明代宣

德年间。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二坊相隔约数十米,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与忠爱坊鼎足而立形成品字三坊。金马、碧鸡二坊建成后,屡遭兵燹,又多次重建。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的金马碧鸡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被拆除。旧时,金碧交辉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1998年,在金碧路改扩建过程中,昆明市人民政府再次重建金马碧鸡二坊。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建筑历史: 有关金马碧鸡的神话传说,最早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是汉代班固的《汉书》。据《汉书》王褒传记载:汉宣帝五凤三年,有方士盛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祭祀而致。于是汉宣帝封当时四川的著名文人王褒为谏议大夫,持节前往求之。由于诸蛮叛乱,道路闭塞不通,王褒并没有到达云南而只到了川西一带,写了一篇《碧鸡颂》进行遥祭,颂词为:持节使王褒,遥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马、缥碧之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归来归来,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归来归来,可以为伦。归兮翔兮,何事南荒。王褒企图凭借汉德无疆,写一篇祭文,就将金马碧鸡召唤到内地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族。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的宗教和民族传统,也有自己民族独有的节日。你要是想完全试着过一遍这些节日,那可能一年到头都过不完。我今天专门给大家收集整理了非常详细的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以便于网友查询。大家来云南旅游的时候别忘了事先查询一下,可以有意参加一些节日。 民族节日名称主要活动内容时间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彝族火把节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 演 插花节插花、对歌农历二月初八 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农历三月二十八日 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密枝节祭神仪式农历腊月第一个鼠日至马日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 白族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青姑娘节歌舞农历正月十五日 绕三灵祭祀、栽秧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农历七月二十六至八月初一 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 送龙节祭祀、歌舞阳历一月 关门节琰佛塔、歌舞农历六月中旬 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农历九月中旬 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 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苗爱拿节篝火、歌舞农历五月上旬 苗族踩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分地域农历正月初二或六月初 六 傈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农历正月初二 “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农历二月初八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农历二月初八 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农历二月初八

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主题: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一、学习任务 1、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的年节、民俗,主要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了解民俗的概念,特别是江苏的传统民俗,主要掌握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特色由来及典故。 2、案例导入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迎来。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祀祖先百神的节日。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以后,定在农历12月8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二、知识点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从而发展成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也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众多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广泛、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多彩的要算春节了。 一、春节 春节为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百姓俗称“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民间曾有一种传说:古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有一种叫“年”的怪物,专门在这两天出来吃人。“年”凶猛异常,任何野兽都抵不过它,但一家挂红帘布和灶堂里正在烧火的人家平安无事,另有一家,几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玩,半空中响起噼噼

浅谈传统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b3307149.html, 浅谈传统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宋雪峰 来源:《大观》2016年第10期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传统民居改造中,既要传承民族建筑文化,又要创新民族建筑艺术。本文对传统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民居;改造;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云南是我国世居民族和特有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据统计,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0%以上的自然村有12000多个,其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约70%。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类型多样:如分布在滇南、滇东南、滇西地区的傣族、布朗族、佤族、哈尼族、基诺族、壮族、德昂族、彝族等民族聚居村镇的干栏式、吊脚楼民居;滇西北、滇中地区的彝族、普米族、纳西族摩梭人等民族聚居村镇的井杆式、木楞房、垛木房民居;滇南哈尼族聚居村镇的蘑菇房民居;滇南、哀牢山区的彝族聚居村镇的土掌房民居;滇西地区的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聚居村镇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滇西北的藏族地区的平顶碉楼民居;滇西北地区的傈僳族聚居村镇的千脚落地房民居;滇中、滇西一带的汉族、彝族、满族等民族聚居村镇的一颗印、合院式民居等,堪称中国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大观园。 一、传统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与建筑艺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发展,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必然在保护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也会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在创新中得到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为因果,传承与创新互为表里,建设需求和建筑艺术总会处于相对平衡。特别是提取和重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造型、图案、色彩,提炼标志性的民族文化元素,对民族传统民居进行装饰;运用民族文化符号,或改变民族文化符号的组合关系,结合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表征、空间构成、环境意识、营造技术,创新设计出特色浓郁的时代经典民族特色民居,使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改造后更为新颖和突出。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改造,既是传承传统民族建筑文化,又是创新民族优秀建筑艺术,是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传统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原则 在传统民居改造中,要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必须坚持4个原则:一是保持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原则。在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的保护与改造过程中,要严格保持原有民居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不改变传统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外立面特征和基本材料。二是修旧如故的原则。在修复村镇内具有保护价值的濒危建筑物或构筑物时,使用旧木料、旧石料、旧砖瓦等材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1、(农历正月初一)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 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看春节联欢晚会) 元日(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农历正月十五)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 宵、踩高跷、猜灯谜、、赏花灯、等风俗。 3、(节气清明) (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

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4、(农历五月初五)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 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饮雄黄酒 5、(农历七月初七)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6、(农历八月十五)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7、(农历九月九)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表汇编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主要节日时间 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布郎族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朝鲜族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 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全部资料汇编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云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和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云南这片红土地时,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 云南,秘境之旅一定会给您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彝族 云南的彝族约有470.57万人,其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讲究礼仪的白族“三道茶” 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西部民居采风 (三) 辛克靖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云南历史文化悠久,在旧石器时代有元谋猿人。新石器时代,云南大部分地区就有各族的先民活动。公元前1260年左右商代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当时已形成一个较大的村落,人们已会建造简单的木构架房屋。 风格各异的建筑结构 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木结构,有抬梁、穿斗、井干、人字木屋架,密梁平顶五种。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为白族,彝族,纳西族所采用,如白族,纳西族的 三坊一照壁 即三合院, 四合五天井 ,即由四坊组成的四合院。较大住宅则由几个三合院或四合院纵向或横向组成重院,彝族、哈尼族也大体相同。人字木屋架为傣族竹楼中所用,密梁平顶用于土掌房,受汉族影响的白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民居,与汉族建筑一样能做到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布朗族、基诺族为干阑式建筑结构,呈现出通透,灵活的建筑风格。彝族、哈尼族,全部或局部采用土掌房,用毛石脚,夯土或土坯墙,密梁铺草抹泥楼面,平屋顶结构,房屋组合符合地形,高低错落,朴素优美,富于变化。呈现出深厚朴实的建筑风格。采用平房的佤族、拉祜族民居用土坯墙或竹笆墙草顶,呈现出原始粗犷的建筑风格。 井干式民居建筑,是古代井干式建筑形式的残余,多为居于高山林区的少数纳西族、傈僳、普米族、独龙族、藏族和彝族采用。可就地取材,不受经济条件限制,施工简单,利于 抗震,是一种用木头叠起来的木楞房,如张衡 西京赋 , 井干叠而百层 ,这种建筑具有原始、古朴、粗放的建筑风格。 一颗印 民居建筑,是以天井为中心,由正房、东西厢房(俗称单房)及入口门廊组成封闭的四合院。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故称 一颗印 。正房三间,两层,前有单层廊(称抱厦),构成重檐屋顶。两边耳房为二层,吊厦式,称 三间两耳 ,主房屋顶稍高,双坡硬山式。厢房屋顶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坡向内院,在外墙处,作一小转折成短坡,坡向墙外。所有房间均朝向天井采光通风,外墙多不开窗,仅在 云南彝族一颗印民居 二楼有个别小窗,形成封闭式的外端,前围墙颇高,常达厢房上屋檐口,围墙正中立一大门。无侧门或后门。平面及空间布局非常紧凑,形成灵巧内向,封闭式的外观特点。在昆明及滇中、滇南等地区的彝族常采用此种建筑结构和造型。 奇特的民居造型 各少数民族民居,在造型上最为典型的如景颇族倒梯形悬山屋面,德昂族歇山屋面呈半圆形如同毡帽的造型,元阳地区哈尼族民居中的脊短坡陡屋面,远望似菌子(蘑菇),哈尼族奇特的住房群 即一个家庭要盖一幢干阑式 大房屋 母房称 拥戈 ,为中心房屋。依照大家庭内成 41 ARCHITECTURE AND C ONS TRUC TION 2000-11

云南少数民族_精选资料完美版

《云南少数民族》 精选阅读(一): 云南少数民族种类有哪些?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 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 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云南少数民族 我国的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 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 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 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 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构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正因: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一样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 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 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精选阅读(二):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 我们旅游界有一句话叫中国的旅游靠三南,河南的历史文化,海南的度假旅游,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众所周知,云南的少数名族众多,是中国少数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除了 汉族外,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这15各民族分别是:白族 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在2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彝族,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在这25个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 而居,而丽江也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区,除汉族外,全市住着纳西,彝族,傈僳,白族,普米,傣族。苗族。回族等22个少数民族,少数名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半数以上。丽江是纳 西族的主要聚居地,纳西族现有人口30万人左右,纳西族源于我国古代西北河湟地带的氐羌人,之后逐水草而居,向南迁徙至四川省的岷江上游,又向西南方向迁至雅砻江流域,在南迁到金沙江上游的东西地带,在汉晋时期被称为牦牛羌和摩挲夷,1954年根据本名族的意愿,

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和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简介

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和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简介 泼水节: 傣族的传统节日。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 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 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节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 傈僳族传统节日。傈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称为"拉火链";双手将火焰捧往脸上压,称为"洗火脸"。歌舞完毕,事先训练过的小伙子赤脚跃上刀杆,踩着利刀,双手攀扶刀口,一级一级向上爬去,爬至顶端点燃鞭炮,将小旗子抛向欢呼的人群后又一级级下到地上。人们纷纷上前敬献美酒。青年们对歌谈情,开展社交活动。相传此节始于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到云南傈僳族居住地区收复外族侵占的土地,组织傈僳族同胞练武自卫。后王骥遭到请便陷,于二月初八被害。傈僳族同胞为发扬勇敢顽强的抗敌精神,以象征上刀山下火海的爬刀杆活动来鼓舞勇敢精神,随之形成固定节日。现代这一活动已成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对节日的说法,各民族有不同的解释。彝族主要是为除虫害、庆丰收。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

少数民族建筑

竹民俗:云南少数民族竹楼建筑 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竹楼是采用干栏式建筑形式,房屋离开地面,建筑在柱桩上,下部架空。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和放置东西。竹楼都背负青山、依山而建,具有防潮、通风散热、卫生舒适、防避虫蛇之害的特点。因就地取材、以竹为楼,梁柱、墙壁、屋面、楼梯、楼面都是取竹而建,俗名竹楼。云南不同民族的竹楼大小、内部设置有差异,但以傣族竹楼最具有代表性。竹楼分上下层,上屋顶呈四面坡形,犹如“孔明帽”,下层呈方形,极富立体感;竹楼与竹楼之间高低起伏不平,富有层次感。

历史文献对云南民族竹楼有明确记述,《唐书?南平獠传》有“多瘴疠,山有毒草、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阑”之载,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称“上设茅屋,下豢牛棚。棚上编竹为栈,下施椅桌床榻。”元?李京安《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也有“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之载述,说明其历史源远流长。云南少数民族竹楼的起源和诞生存在有许多的传说和故事,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人因地制宜、旧地取材、适应环境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用竹建造的傣家竹楼充分体现出轻盈、灵巧、别致、实用,极富民族特色和风情。傣家人于村寨旁种植许多高大茂密的竹丛,生机盎然,掩映着土灰色的竹楼建筑,富有诗情画意。 现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竹楼用纯竹建造则较为少见,竹柱、竹地板、竹梯、竹隔板多被木制品替代,但仍然保留着“竹楼”的形状和名称,“竹楼”无疑已成为云南民族民居的符号,展示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 到云南民族村最大的收获是每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各异,区别非常明显,就是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人口大多在1~2万人左右,但是却能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化传统,真是感叹祖先的智慧和历史长河留下的文化脉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