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课题研究

六年级数学课题研究

六年级数学课题研究
六年级数学课题研究

“一题多解、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数学“应有题”类教学模式课型“研究计划

六学年数学教研组

一、研究背景及指导思想

“一题多解”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小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自学而获得解决问题多样性。它强调的是自主探索而非教师灌输。通过对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自学方法以及“一题多解”的意识与能力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途径;寻找到培养小学生养成“一题多解”的习惯,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意识的方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实践经验。

二、研究目标

1.培育小学生数学兴趣和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

2.学生掌握一定自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3.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最优化的意识。

4.构建“一题多解”启发式教学策略。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研究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3.研究培养小学生“一题多解”的习惯,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意识。

4.在“计算”与“解决问题”这两大块内容上如何进行一题多解的教学研究。

5、研究“一题多解”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创新教育概论》、《新课程师资培训精

要》、《教学新课程标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各种文献进行借鉴

研究。

2.行动研究法。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验证。不断总结出“一题多解”启发式教学的好方法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一、二周)

①确定课题。根据目前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现状和创新教育的要求,确定“一题多解”启发式教学为我们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②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创新教育的概论》、《教学新课程标准》等文献,了解“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增强学生问题解决

策略的多样性。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第三----十八周)

1、开展首次的“一题多解”教学研讨展示课。并以此为基点展开研究。

2、组织课题组继续进行理论学习与交流,开展实践探索与反思活动。

3、每位老师都自己阅读有关书籍,同时所有课题组成员在实践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撰写课堂教学反思。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第十九周)

(1)反思、总结“一题多解”启发式教学法的成效与不足。

(2)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六、教研组任务分工

组长:徐丽清(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阶段总结的撰写)

组员:张静、王传佳(课题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课学习课型的具体实施与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1_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1_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作为学校科研的重要阵地——课题研究,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之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一、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寻找教育科研的“根基”。 1、课题是什么?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工作,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也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而在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不断进行研究、讨论和问题聚焦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繁重的工作中我们拥有鲜活又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土壤,为课题研究掌握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如果从不思考、不研究的角度来说,教几十年书将是重复几十遍的事,则是做一个地地道到的“教书匠”。

二、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把握课题研究的“法则”。 学校的课题研究不同于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但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去做。从形式上说: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中期检测、课题结题等。 (一)选题 教育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来研究和探讨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一个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问题并形成课题,是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正常情况来说,课题研究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2~3年左右,投放的精力比较多,所以选择课题一定要慎重。 1.他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 2.虽然他人已经研究过,但结论不完全或者欠妥当的问题,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或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探讨。比如研究的两个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和《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建构》都是建立在原有的课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基础上,我认为在原课题基础上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建立起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我校小学数学问题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3.注重平时积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小处着手。要做

15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安排_课题研究

15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安排_课题研究 教师如果想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做好教学计划。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安排,希望对大家制定教学计划有所启发!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 如何巧记九九乘法表 在这一学期,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个小课题研究,如何巧记九九乘法表。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表内乘除法是全册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在背诵几遍乘法口诀之后,就不愿意继续去背诵。经常是按顺序一个挨着一个背时,很熟练,随意抽出一个就得不出结果。结果,有很多孩子在计算表内乘除法时,计算速度慢,经常出错。所以这个小课题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们背诵口诀的热情和兴趣,熟练掌握口诀呢?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看口诀,明意义。 在让孩子们记忆口诀时,要让他们明确口诀的由来,知道乘法的基本意义,如2x3=6要让学生知道就是2+2+2=6这样,在孩子们实在记不清某句口诀时,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推导出最终的结果。 2、找规律,巧记忆。 在1-9这些口诀中,有很多都是有规律可寻的。 比如,任一句口诀,和其相邻的两句都有联系。当五七多少想不出时,只要记得五六三十,再加上5就可以得出五七三十五;或者用五八四十减去5得出五七的口诀。也可以用四七二十八加上7或六八四十八减去7得出这句口诀。再例如,2的9句口诀,就是我们原来经常说的双数,两个两个数;5的9句口诀,就是我们平时5个5个数(这些在一年级认识100以内各数时,学生已经非常熟练)。 9的乘法口诀,更是有意思,在其口诀得数的数字中间就有规律,每一句口诀的得数(9、18、27、36、45、54、63、72、81),数字拆开再相加,都等于9,而且前后照应(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更巧的是,9的口诀还可以用我们一个简单的"手指操"来表示。 如图:4x9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课题:培养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撑。无论从何种角度讲,我们都呼唤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2、计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培养中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阶段 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中学阶段学习实数,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中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2、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3、运算不认真 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最新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如何把口算与笔算综合运用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存问题及研究意义)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必须经历口算到笔算的过渡阶段,但是笔算是基于口算的基础,才能够开展的,二年级上学期虽然安排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但是它们是建立在口算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处理笔算,要把它们同口算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口算和笔算两种算法,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种联系发现他们在计算方法上的共同性。再次,在笔算中特别是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二、研究的实施(对象和范围;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 研究对象:二年级小学生。 研究范围:有关低年级加、减、乘、除的口算、笔算的内容。 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一)(2011年10月)准备阶段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确定研究课题,填写“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申请表。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二)(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实施阶段实施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1.调查摸底:通过测试、谈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现状。 2.分析原因:对测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口算和笔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错原

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3.确定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做好个案分析研究,及时记录、整理资料,写个案分析。 4.将对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记录、整理、反思,为撰写论文积累素材。 (三)(2012年7月至9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1、“对口算和笔算再思考”的论文,2、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笔算和口算能力进行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2)个案分析法:通过教师结合自身计算问题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3)经验总结法。在对计算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4)行动研究法: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具体方法如下(1)吃透二年级数学教材,了解小学阶段的计算内容。(2)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寻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3)关注每一个孩子,把握弱势群体,使他们不失去学习的自信心。(4)出多种形式的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并调查研究。(5)利用课前2分钟对学生进行10道听算或10道口算的训练。(6)定期抽时间对学生进行速度和准确性的登记和对比 三、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实验假设或理论依据;关键词的界定)等 研究目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与人员】一年级教师 【研究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可以说,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计算教学更可以说是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始终的!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可是反观我们的现状,却不难发现下面一些问题。 1、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不高; 学生们对于计算教学真的是喜爱不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去研究。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老师讲的时候煞费苦心、极其卖力,孩子们却根本不买账,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更不会装假,更有甚者都很高兴地玩到了桌子底下。 2、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非常的低; 由于学生们普遍对于计算的不够重视,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低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会做这些计算题,而往往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数、计算过程不够仔细、嫌麻烦不愿意进行验算等等造成的。 3、普遍没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是现在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加以关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计算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的形成,固然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我更认为和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大多数老师认为,在现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备受瞩目了,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中似乎也对计算的要求相对降低了很多,以往的一些好的方法并没有坚持和传承下来,这些无疑都深深地影响到了现在的计算教学,也是造成现在孩子们普遍计算能力大幅下降的根源之一。

二、研究的价值。 从一年级小学生开始,就打好口算的基础,这必将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大多数都是建立在20以内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的,经过上个学年段的初步调研,我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恰在于此;另外,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计算能力的高低也会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现如今的中高考体制下,对于计算的要求很高、计算量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就打好计算的基础,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了。 三、预计的突破。 学年的数学教师能够在我们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一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把握这次学习与研究的机会,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等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提高与加强。 【研究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能够认真书写; 2、能够看清计算符号,准确进行计算;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 二、终极目标。 1、利用计算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掌握算理算法,使学生能够准确计算; 3、初步奠定基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研究步骤】 1、对数学教师进行摸底,了解教师现状; 2、小结出值得推广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3、了解教师所需,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与研讨。 4、典型口算试题及学生出现错误的一般性分析; 5、优秀教师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 研究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经重庆市教育学会审批,于2015年9月被列为市教育学会“2015-2017”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标志着数学教育目标全面转向了素质教育。从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基本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体会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价值观,都是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素养。 然而,实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学习大多以教科书为载体,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正是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天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的有效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式的单一课堂,也不是学生的随意无止境的乱动,而是学生在数学文化的殿堂中润物细无声的与数学思想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就成为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二)研究的意义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通俗地说,数学素养就是一种职业习惯,即“三句话不离本行”。在现代科学中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十分重要,这种能力不是表现在死记硬背,不光表现在计算能力,在计算机时代特别表现在建模能力,建模能力的基础就是数学素养。思想比公式更重要,建模比计算更重要。学数学,用数学,对它始终有兴趣,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好条件、好方法、好场所。从而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更多的现代数学的概念和思想、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1.终生教育理论。 从终生教育的理念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人需要终生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多地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必备的数学素养。 2.课标的基本理念。 新教材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编印的教科书,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关系正可谓是“一纲一本”,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在课标的理念指引下,学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

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 灵武四小课题组石润玲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 可是,目前的现状是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本课题力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尤其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的习惯方面就是一张白纸,亟待我们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相对落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应用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从教以来深深感觉到,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多数学生读完题不知从何下手,面对题目一筹莫展,再者传统的应用题由于题目内容陈旧,答案唯一,而且解题方法程式化。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及基本解题方法,但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应用题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干,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是学会解应用题的关键。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应用题,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这对学生解决应用题难尤为重要。目前,现行使用的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科书,由于受地域、生活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它的普适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小县城和农村的学校来说,教科书中例题以及应用题所呈现的知识环境学生几乎是没有见到过,感到非常的陌生。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我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走近小学数学教师,发现教师们在挖掘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来讲解应用题以及学生练习探索应用题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呈现一个愿学、易学,并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鲜活的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学校特点、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学数学教材方面还十分困难。还有学生在生活中的买卖计算和游戏中的数字计算都很精明,但一回到课本上类似的应用题中时,就会发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能否把这两种情境融合下,使得生活与课本知识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呢?除教材需要生活化之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还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而应用题又是与生活最为联系密切的,应用题来源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应用题生活化是推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基

【2019】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课题研究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课题研究 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课题研究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一、拟定教学目标 如果纯粹以“经验”为目的,这节课的目标(以下称目标一)可以这样陈述: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以“体验”为最终目的,那么目标(以下称目标二)则要重新定位:(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 抽象思维能力;(3)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用教师对数 学及课堂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并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在交流反思中发现自己数学活动中的错误或别人的好方 法,能及时改正或采纳。 两个目标不仅仅是字数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差异,这正是体验与经 验的质的区别。在目标一中,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会有自己关于这个知识的 经验,这个经验偏重于单纯的认知性理解,即以往教学中最强调的知识技能。 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教学从整体生命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观的致 命缺陷。”但是,如果这个“经验”是一个情感的生命体,课堂便会焕发出生 命的活力。因此在目标二中加大了情感的融入,特别指出了“用情感塑造情感, 用态度影响态度”。 我们可以非常感性地欣赏这样一句话:“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入、诗意与个性 色彩的那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二、体验数学课堂 体验数学课堂的维度是多向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数学概念间的 联系、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价值、体验数 学学习的情感态度,还可以体验课堂里的教师、同伴、环境与氛围……每一项 体验的内容不可能完全孤立,但可以从一些片断中有侧重地加深对体验的理解。 片断(一)至片断(五)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数学流程,这里人为地分割只想 借一个片断说明一个问题。 片断(一)——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 师:请大家用三颗围棋摆在数位表上,摆1次顺便把这个数写下来。(学生独 立尝试摆棋,并写下摆出的数) 师:现在不急着上台演示,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一共摆出了几个数,

一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课题研究立项申报表 课题名称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目标 1、构建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关注数学的本质,回归数学的本质,使动手操作充满逻辑的力量。 效。课题负责人乔锁香性别女年龄39 学历本科课题组成员温玲梅赵海华张晓旭王小花 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2、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3、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4、经验总结法:总结、分析课题研究的经验,形成课题研究论文集。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12.2——2.12.3)对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确立研究课题,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论证;完成课题计划和申报表。 二、实施阶段(2012.4——2012.11) 学习新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经验,保证课题实验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根据课题方案,切实进行课题主题实践活动: 1、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1)在教学的重点处进行操作。) (2)在教学的难点处进行操作。 2、操作活动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1)操作活动前,做好教具,学具的准备。 (2)操作活动前,应明确操作的目的和要求。 (3)必要时,要组织学生讨论出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3、让操作活动与思维紧密结合。 4、提升操作活动后的反思。根据实践情况和需要,对课题方案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从本课题研究的角度观摩优秀课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吸收先进的实践经验。 三、总结阶段(2012.12) 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研究报告。在实践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整理有个性的个案、案例,撰写相关的论文,进行交流研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全校推广。 学校意见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盖章)年月日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

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 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新安镇中心小学苏基发 一、研究的现状 当前我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诠释上,以及对相关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与编排呈现的研究和比较上多一些。在此我想对我任教的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作一点比较实际的研究。 1.对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相关内容的研究。如:学科教育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2.对中年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的研究。例如:现代教育科学中《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分析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根据其学习特点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多项教学要求。教育科研中《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指出,从生活实际认识空间与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

习空间与图形,等等。 二、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空间与图形”教学建议的实效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中,很多教学建议都是理论的,对于实际教学没有实效性的帮助,而且教师要经过理论来要寻找到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是比较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实证研究找到可行方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研究才能有效帮助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为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更是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力的持续度,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而且也是要备学生,这样把教学建议的理论向有效、可行的教学研究转向。 2.“空间与图形”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环境 教师上课地点都是教室,要想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上课状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课堂。课标里说了,“空间与图形”删除了教材中许多“繁、难、偏”内容和表述,使教材语言的表示更加简单、科学、专业。而且“空间与图形”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但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对于教学的内容不是很复杂,教学过程大多都是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是较容易在课外完成的教学任务。那么,换一换教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有关资料

《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小学吴素丽李云霞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 要使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是有效地参与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提问的效度,教师的提问必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提问。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地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提高提问的效度,必须要从有效提问特点入手进行突破。 课题研究的意义: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钱梦龙先生认为提问就是有目的设疑。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之目标方可指日可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effective teacher)?对教师课堂提问技巧还没有作深入的研究。

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数学乐园》研究性学习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目前,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刚从幼儿园进入正规的课堂教学,对学习数学不太感兴趣,表现在上课精力不集中,回答问题漫不经心,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及其他各科教学中去。 2.《纲要》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要求我们与孩子进行数学活动时要做到生活化、游戏化,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玩”数学。并注重让孩子感到有趣、有吸引力,主动参与游戏,从中积累经验,逐步内化数学知识。 3.按照皮亚杰所揭示的“儿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物体的操作和其它动作的内化”的教育思想。数学教育应从教师“教”为主转向幼儿“动”为主。因此,不仅要让孩子操作,还要让孩子主动探索。落实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游戏教学。为此,我提出这样一个课题。 (二)意义 1.数学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游戏有利于师生和生生有效的交流。 3.数学游戏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数学游戏化的实践,使孩子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到规则和动作中去,从而使游戏成为孩子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 2.通过这一实践研究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4.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题的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实验分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观察班内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好分析。 (2)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查阅文献资料,目的在于通过学习研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理解课题的理论依据,梳理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制定实施方案。(3)提出假设,制定具体的数学教育方案:目的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探讨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游戏的编制与实践。 A收集在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教学案例。 B运用经验总结法,将数学游戏编辑成册。 C作好各类活动的评价、研究和记载,每个阶段进行小结、交流、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为下一个阶段的研究作好准备。这一阶段主要边学习,边实施,边总结。实验组的教师运用课题的操作程序进行实验。课题负责人深入与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注意搜集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等资料,并及时作好阶段性总结工作。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按实验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论文及实验报告、教科研论文,编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其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 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的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理化生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理化生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理化生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理化生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