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XX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1建设背景 (1)

1.2总体目标 (1)

1.3建设内容 (3)

1.4项目建设意义 (3)

1.4.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面向XXXXX政务的信息交换枢纽 (3)

1.4.2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XXXXX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平台 (4)

1.4.3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决策科学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4)

1.4.4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行政执行高效化提供了一把钥匙 (4)

1.4.5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XXXXX政府提供探索“大数据”时代下职能转变之路 .. 5 2需求分析 (5)

2.1现状分析 (5)

2.1.1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 (5)

2.1.2XXXXX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9)

2.2总体目标规划分析 (10)

2.3平台远景规划 (11)

2.4业务量估算 (12)

2.4.1业务需求 (12)

2.4.2对资源管理的需求 (14)

2.4.3对跨部门应用系统支撑的需求 (14)

2.4.4对政府信息公开支撑的需求 (14)

2.5业务逻辑分析 (15)

2.5.1数据收集整合阶段 (16)

2.5.2综合分析阶段 (16)

2.5.3数据服务阶段 (17)

2.6项目总体架构需求 (17)

2.7重点难点分析 (18)

2.8项目技术要求 (20)

2.9平台功能需求 (20)

2.9.1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需求 (20)

2.9.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需求 (20)

2.9.3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及大数据处理服务平台建设需求 (20)

2.9.4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需求 (21)

2.9.5信息资源中心及应用系统需求 (21)

2.9.6系统安全设计需求 (22)

2.10平台性能需求 (22)

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

3.1总体建设思路 (23)

3.1.2统一标准,统一应用 (23)

3.1.3整合资源,节省投资 (23)

3.1.4强化服务,讲求实效 (24)

3.1.5注重兼容,强调扩展 (24)

3.1.6注重应用,保障安全 (24)

3.2项目总体框架 (24)

3.2.1总体架构设计 (24)

4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26)

4.1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方案 (26)

4.1.1云数据交换技术架构 (27)

4.1.2云服务调用技术架构 (34)

4.1.3共享交换功能 (43)

4.1.4多级共享交换 (43)

4.1.5与省级平台数据对接 (44)

4.1.6平台支持多租户的配置和部署 (44)

4.1.7云数据共享与服务调度平台关键特性 (46)

4.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方案 (48)

4.2.1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流程 (48)

4.2.2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架构 (48)

4.2.3政务资源目录共享功能 (50)

4.2.4部门共享信息服务环境 (50)

4.2.5资源目录中心环境 (51)

4.2.6信息资源目录共享平台关键特性 (52)

5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方案 (52)

5.1概述 (52)

5.2信息资源中心规划 (53)

5.3数据资源体系结构设计 (54)

5.4资源库数据比对处理 (54)

5.5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55)

5.5.1建设原则 (56)

5.5.2人口数据来源 (56)

5.5.3数据建模模型 (57)

5.5.4人口信息库与应用 (57)

5.6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 (59)

5.6.1建设原则 (60)

5.6.2法人数据来源 (60)

5.6.3数据建模模型 (61)

5.6.4法人信息库与应用 (61)

5.7证照批文信息资源库 (63)

5.7.1统一编码 (63)

5.7.2数据采集 (64)

5.7.3证照库管理 (64)

6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66)

6.1人口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66)

6.1.1组成框架 (66)

6.1.2主要功能 (66)

6.2法人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67)

6.2.1组成框架 (67)

6.2.2主要功能 (68)

6.3证照批文共享服务系统 (69)

6.3.1组成框架 (69)

6.3.2主要作用 (70)

6.3.3共享服务功能 (70)

6.3.4比对服务功能 (74)

6.3.5共享应用功能 (75)

6.3.6建设意义 (75)

6.4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 (76)

6.4.1信息资源共享监督量化测评指标与标准 (76)

6.4.2共享监督系统功能架构 (79)

6.4.3共享监督平台功能 (80)

6.4.4基础库共享监督功能 (86)

6.4.5平台库共享监督功能 (88)

1项目概述

1.1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已成为各地急需解决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重大难题,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已成为继政务网络建设后又一重要基础建设。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表明了国家对各地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高度重视,并为之提供了理论上及技术上的指导框架,同时为各地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引。

全国各地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察体系的建设方面,XXX率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果。XXXXX信息化主管部门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目前XXXXX信息化建设已具成效,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网络已实现互连互通,XXXXX当前已成功地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通过行政审批监察系统,也实现了行政审批关键环节的数据集中。但是,网上审批、行政处罚、电子监察以及各职能部门办公管理等业务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建设的,每个系统只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而各系统之间还没有数据共享、同步更新的机制;各职能部门颁发的证照批文信息尚未实现共享,各个职能部门的电子化协作程度和协作效能比较低下。

因此,统一建设XXXXX的政务信息资源中心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体系已迫在眉睫。通过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XXXXX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实现分布式政务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管理,支持XXXXX电子政务的深化应用。

1.2总体目标

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XXXXX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XXXXX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综合利用。以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目录体系

实现信息共享的统一管理,通过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可靠交换并且建设相应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XXXXX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用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为XXXXX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比对、共享等各类服务的有效性。通过XX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撑网上政务大厅、电子监察、企业信用、人口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本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1.构建可配置的广域数据交换机制

当前XXXXX实现信息资源交换的最大难点是在数据交换接口的开发,因此,本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高性能、高可靠性、可管理性、易维护性的前提下,打造可配置的广域数据交换平台。

2.构建服务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构建云服务调用平台,实现所有信息资源中心资源的服务化(即暴露成REST 服务),为提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化协作程度和协作效能提供技术支撑。

3.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源中心

通过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源中心系统,建设XXXXX 统一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证照批文信息资源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构建面向主题的共享资源智能分析。

4.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体系

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快速形成,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深度发挥电子监察在政府效能促进方面的优越性。通过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实现对XXXXX政务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用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的有效建设和利用。

5.建立形成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依托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制定《XX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立起XXXXX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与提供、申请与交换、共享与安全、评估与监督等相关制度,将各级党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获取的信息资源纳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范围。

1.3建设内容

本期项目主要建设以下内容:

1.信息资源中心建设

通过清洗、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提供的数据,初步建成包含人口、法人、证照批文基本信息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后期将结合XXXXX近几年信息化重点应用方向,建设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

2.支撑平台建设

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包括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用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平台、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等,为XX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和管理工具。后期将提供多维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据的相互关系找出规律,建立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数据趋势,最后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应用系统建设

建设应用系统,包括人口基础信息服务系统、法人基础信息服务系统、证照批文共享服务系统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等,为各部门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比对、共享等各类服务。

4.制定XXXXX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技术规范

参考国家、省市及行业标准,结合本平台的功能,对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技术规范进行初步设计,实现包括共享交换机制、共享数据、共享交换节点、数据存储使用以及安全管理等规范的建设,设计包括: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核心元数据、技术管理要求等部分。

1.4项目建设意义

1.4.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面向XXXXX政务的信息交换枢纽

平台是面向各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重要信息交换枢纽,为整体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它也是各级业务系统和部门实现横向

和纵向互联互通,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提高XXXXX政府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和公众服务能力,降低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本的重要举措。

1.4.2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XXXXX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平台

通过本平台的建设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基础性支撑平台,建立完善XXXXX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统一管理机制和标准规范,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近而实现对XXXXX政府各部门和各行业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的定位、获取、存储、管理、加工、分析的全过程管理,形成XXXXX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提高政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共享程度,在对XXXXX社会、经济的完整描述的基础上,支持对数据资源的广泛利用,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满足企业与公众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并对今后XXXXX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

1.4.3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决策科学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政府行为, 其科学与否主要取决于政务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与准确性。通过本平台的建设,形成XXXXX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进而而全面把握XXXXX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态势,研究XXXXX的发展方向、政策等,基于各级别领导关注的指标,利用数据可视化等手段构建领导驾驶舱,为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近而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同时将新的决策以指标的方式驱动全盘业务的调整和布署,实现业务的管理闭环,进一步助力于“智慧***”的发展需要。

1.4.4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行政执行高效化提供了一把钥匙

如果行政决策主要强调科学性, 那么行政执行更强调高效性。随着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加强,应用系统的跨部门协作不断增加,部门间及部门内部横向和纵向信息交流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有一个可以沟通各应用系统的高容量、高可靠性的统一的交换平台为未来的信息交换提供支撑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为

XXXXX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基础环境,为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可靠、安全、透明的数据传输通道,大大加快数据信息在各部门之间交换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4.5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XXXXX政府提供探索“大数据”时

代下职能转变之路

围绕“大数据”,探索数据服务新模式,逐步建设完善***信息资源中心,实现以数据管理、监测评价、服务推送三位一体的新型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积极思考***政府职能部门角色转变,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之路。夯实XXXXX各职能部门既有职能,全面把握XXXXX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态势,研究XXXXX的发展方向、政策等,并为领导提供XXXXX产业发展的辅助决策,进一步助力于“智慧***”的发展需要。

2需求分析

2.1现状分析

2.1.1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家为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先后颁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等重要文件,提出要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实现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但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目前,阻碍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因归结为如下八个方面。

(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由于我国政府组织架构采取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二元矩阵结构,使得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容易导致“纵强横弱”,即政务信息资源垄断和分配失衡。在横向维度上,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是平级关系而且缺少权威牵头部门,协调难度较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共享难以统筹协调;更重要的是,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政务系统分散建设,给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了重要障碍。由此可见,缺乏由中央—省—市—县为主体、四级联动的信息资源共享顶层架构是目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难的重要原因。

(二)传统行政观念和部门利益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深度和广度的严重阻碍。

我国政府组织架构的二元矩阵模式使政府各职能部门过于关注纵向的从属关系,而容易忽略横向的协同关系,由此造成政务信息资源纵向流转顺畅,而横向共享困难。不同部门、不同级别掌握的信息资源数量、质量、范围、效能均有所差异,信息资源完整性、鲜活性、权威性、真实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形成了形色各异的信息孤岛。进而,信息的重复采集、重复加工、重复开发产生了信息一数多源的怪相,严重影响了信息质量和有效性。

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对信息资源的归属、采集、开发等管理规章、制度还不明确,造成了信息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利益化,利益产权个人化,人为设置政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壁垒,阻碍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综合应用。这种政务信息资源“部门私有”的归属格局,导致在跨部门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项目很难做到互联互通,给信息资源的自由共享设置了主观壁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资源的分割和垄断。

(三)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目录和交换体系仍不规范。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问题是建设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2002年原国信办和国家标准委组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并于同年5月联合印发《电子政务标准指南(第一版)》,2007年一期工程建成,初步形成了国家电子政务的标准框架。同时,一些部委在建设电子政务项目时也规划了一些部委标准和行业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颁发了一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地方标准。毋庸置疑,这些标准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部门纵向和行业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共享,但这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仅仅着眼于本行业和本地区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而在横向信息交换和共享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规范,甚至还有少数部门使用自定义的字典代码。标准不一致给系统兼容、互联互通、信息搜索等带来诸多困难,信息资源难以有序组织,难以方便、快捷、准确地实现信息定位、搜索和获取。

(四)电子政务网络整合进展较为缓慢。

目前我国有电子政务内网、政务外网,还存在大量的政务专网,但网络整合和共享平台建设严重滞后。虽然2002年就提出建设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以促进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但是,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刚刚起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虽已初具规模,但仍有9%的地市和41%的区县没有覆盖到,需要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搭建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支撑平台和交换体系难以实现。而且现有外网承载各级政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务系统较少,仅包括国家应急平台系统、监察部纠风业务系统、文化部文化共享工程等10个部委的12项业务应用系统。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大量业务专网广泛存在且互相隔离,中央的38个部门的80多个政务专网中,横向交互率仅有0.1%,基本上都是信息孤岛。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网络内网、外网和专网“三网并存”的格局给跨网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设置了天然屏障。

(五)信息采集、更新、审核机制尚不健全。

政务信息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难以保障,信息质量不高。主要原因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多头采集,缺乏合理的信息采集机制,无法保证信息一数一源;由于各职能部门业务需求的不同导致了需求信息的不同,由此产生了多次重复采集信息的现象,采集的信息由于具有不同的粒度,造成了不同系统相互孤立、不能整合、难以共享。二是共享信息不难以及时更新。及时更新信息是保证信息真实性和鲜活性的基本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立足点在于信息的真实性和鲜活性,而多数信息系统里面的业务信息很难保证及时更新,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联合审批协同业务处理流程中。三是信息审计机制不健全。信息审计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信性以及可解释性。审计机制的缺失使得共享信息缺乏权威性,无法通过信息审计确认企业的“生”和“死”,严重影响了共享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中提供决策支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机制严重缺失。

一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西方国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大多是基于经由长期实践经验而沉淀的理论基础,反观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建设实践与评估理论严重脱节,对“评什么、怎么评、怎么样”等问题模糊不清,造成了目前大多数电子政务业务系统采取粗放式的建设模式。三是缺乏绩效评价体系。目前来看,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缺乏对顶层设计、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共享效能、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具体考核指标,有些地方即使出台了一些考核要求,但大多是基于定性描述,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构建定量指标体系,更难以精确刻画考核评价细则。三是缺乏绩效评价意识。对于评价本身认识不到位,不能从如何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和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来看待评价目标、流程、方法、效果,甚至把绩效评估本身看作一项政绩工程。

(七)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还未形成。

统计资料表明,超过80%的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中,但由于目前政务信息资源的所有权、采集权、开发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明确予以规定,造成很多政府部门将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政府的职责在于给社会和公众提供最基础的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基本的信息需求,而深入分析、加工、生成新的信息产品则不属于政府职责范畴。同时,目前社会化、市场化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机制还不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国际竞争力。由于缺少市场机制,很多政府信息仍然沉睡在部门屏蔽墙内,无法满足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信息需求,极大地制约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业务协管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长期滞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较好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如美国以《信息自由法》与《阳光下的政府法》为主体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体系,和英国以《公民宪章》和《信息公开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有力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和共享。我国政务信息公开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信息资

源公开与共享目的不清晰。二是立法不完善。条例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主,没有涉及跨部门的信息公开范畴。三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例外边界不清。虽然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但很多事项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如何划分公开边界需要进一步厘清。

2.1.2XXXXX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四大职能,涵盖政府所有业务。政府跨部门的业务工作极其广泛,如宏观调控业务、财政综合管理业务、税收业务、进出口业务、涉农业务、食品药品监管业务、社会信用业务、社会保障业务、环境保护业务等主要业务,都需要实现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

XXXXX电子政务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目前XXXXX信息化建设已具成效,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网络已实现互连互通,XXXXX当前已成功地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通过行政审批监察系统,也实现了行政审批关键环节的数据集中。但是,网上审批、行政处罚、电子监察以及各职能部门办公管理等业务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建设的,每个系统只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而各系统之间还没有数据共享、同步更新的机制;各职能部门颁发的电子证照信息尚未实现共享,各个职能部门的电子化协作程度和协作效能比较低下。

目前,XXXXX许多政务部门在自身的电子政务应用中为解决本地区信息共享问题,已经进行了多种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的实践,这些成功的应用实践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建立积累了大量技术、工程和管理经验。

但是从总体上看,XXXXX政务资源共享存在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各部门之间相同数难相容

一方面由于相同的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造成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数据不能及时同更新,造成部门间的数据技术协同机制,难于实现高效政务业务效率。

(2)跨部门业务流程难协同

一方面,许多政务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交换;另一方面,跨部门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协同机制,难于实现高效政务业务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