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面积》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建立面积概念,是学生的思维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拓展和飞跃。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移动等效果将知识难点和面积的计算过程直观化,带领学生对比、体验、操作、感悟,进而抽象概括形成对面积的初步认识。具体创设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理解面积的真正含义,也体现“数学从生活来的教学观”。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比较大小。本环节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引出两组图形面积的比较,得出用观察法、重叠法、减拼法、数方格法。特别是在比较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大小时,在用观察法、重叠法都不能确定面积大小时,激发了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对于借助较小图形去测量面积的方法,一般学生不可能自发产生,这就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做出适当的引导,在学生一步步地尝试比较之后,顺理成章地得出数方格法。在设置一定的冲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图形的大小,自然引出方格纸这一学具,加深了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整个过程,学生方法的习得并不是教师直接告知,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出来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环节:实践体验、巩固深化。本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从不规则图形到小胖画的轴对称图形,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巩固知识。在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并演示了对不规则图形采用各种割或补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割补图形策略的多样性,也为以后学习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下了铺垫,体现了多元化目标整合。

第四环节:总结与评价。本环节也分为2个层次:第一,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感悟面积的意义,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第二,设计评价表来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做一个自评。这样,课堂上不仅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把评价的机会平等地还给每个孩子,促进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但本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在练习环节,由于时间的控制关系,显得相对紧凑,学生对各种不规则图片的割或补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来不及汇报展示,如果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更能演绎学生割补图形的多样性。

2、在评价环节的过程中,我虽然让学生填写了评级表,但是没有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展示,只能让学生把评价表带回教室了。引导学生发展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是日后教学中需要我去研究的问题。

三年科学上册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科学上册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为线,通过几个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的过程,为后续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本课也是植物单元的起始课。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教科书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希望学生在与看图片的对比过程中,体会到实地观察与从图片上看对信息的获得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大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简单了解树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各种科学方法观察这棵树 教学难点:尝试用感观感知树 四、教学准备 1、物色校园中或校园周围可供学生观察的大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考虑活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加以预防。 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 3、教学PPT,人体器官图(或者是课前简笔画)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看到了什么(图片上的大树) 1、谈话:同学们,在校园里、在路上、在公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树,你有没有仔细地去看过它们?有没有想过要去仔细地看看大树? 2、(PPT展示),仔细看看图上的大树,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比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 学生看教师投影图,说说所看到的相关信息,比比谁说得多。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面积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面积教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习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用具: 教材附页2中的长方形、正方形,附页3中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以及本页长方形、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乌龟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兔子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4.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现在我们来复习上节的知识。请看大屏幕,你会做吗?(课件出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 (4)、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上节课的知识,大家掌握的不错,希望这节课学得更出色,要加油哟。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看看长方形1需要几个小正方形?大家摆好了吗?你找到答案了吗?) 生:一共摆了6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师:你的动手能力真强。大家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牛家牌小学金艳红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认识,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的掌握,对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本课时内容在教科书的第96至97页,包括剪拼图形、总结公式、试一试、练一练和问题讨论五个环节,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 :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学习、迁移推理的能力,在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制定了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动脑、动手、动口,达到理解和运用公式的目的。在解决问题中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剪刀、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趣导课 1、情景引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图形面积计算,请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能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相机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2、从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中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生自由说)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算呢? 3、揭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想、猜测。(用数格子的方法)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参考教案一)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参考教案一)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参考教案一)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教学用具: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画面一: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二、探讨新知.1.理解长宽.(抢答)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2.实践感知.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3.观察讨论.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4.深入探讨.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 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你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 表示宽.字母公式是:[板书:S=a×b]5.释疑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三、巩固练习.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2.判断对错.(1)5×2=10(dm) ( )(2)(5+2)×2=14(dm)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_教案教学设计_1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师: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第一次操作实践 师:好,那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 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1把,回形针10 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

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 改为 “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 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 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 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 行“预测”、“理”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 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蔡县化庄乡三里桥小学屈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及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的认识 衡阳市实验小学肖敏 教学前思: 本课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几何的开始,是学生接下去学习面积单位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着很大影响。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 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好吗? 、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物体的面积 (1)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 一摸老师的手掌面? (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2)(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3)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物体。比如说黑板、讲台、桌子、椅子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 ,请你也找一两个物体,去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学生操作) (4)谁来说说你摸的什么物体?刚才你们都看了、摸了物体的表面,你有什么发现吗? (5)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 比如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能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6)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找个物体、摸一摸再说一说什么是它 的面积。(同桌同学相互说,教师组织交流) (7)我们来比一比桌面的面积和椅子面的面积,你发现什么?谁 能再找两个物体的面,比一比呢? [ 设计意图: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 2、平面图形的面积 1)用观察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

教学计划 1 2 一、教材分析: 3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 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4 5 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 6 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7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 8 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 9 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 的心理基础。 10 11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 12 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 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 13 14 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15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 16 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 17 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 18 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 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19 20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 21 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 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 22 23 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横泉寄宿制小学张丽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 计算。 2、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学习卡,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直尺,实物投影。 教学流程: 一、通过回忆旧知,引发思考,如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通过我们课前的谈话交流,我发现咱们班的学生特别特别的聪明,有没有信心完成接下来老师交给你们的任务呢? 生:努力吧!加油! 教师指导要点: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那么常用的吗年级单位有哪些呢?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呢? 生:测量面积。 3、课件出示长方形①,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合适呢? 生:用平方厘米比较合适。 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学习卡,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 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要求:(1)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摆一摆,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2) 小组学习交流,组内互说,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余成员注意倾听,判断、质疑和补充。 (3)组长带领组员整理组内的说法。 (4)、汇报展示。 预设:

生1、一共摆了6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生2、每排摆三个,正好摆2排,所以面积是3×2=6平方厘米。 生3总结:没有必要铺满,摆出一排一列,就可以知道面积是多少了。 4、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或者是更大的呢,我们该怎么办? 生1、永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生2、都用面积单位测量,要是面积小的还行,操场那么大量起来可麻烦了。 5、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经历实际操作,探究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与交流,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指导要点: 1、我们想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就应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于什么有关系?请同学们大胆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回答:长和宽,周长等。 2、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为大家准备的学习卡踏上探究之旅吧!完成任务二。 任务二、 下面两个长方形②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呢?摆一摆。

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明市梅列区小蕉小学许雄钢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 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耍性。 3. 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岀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 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乂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 ?看一看、摸一摸 (拿出一本书) 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述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 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而。(板书:表而)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 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 说一说 师:那我们刚才说桌面比书面大,可以怎么说? (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 师:谁还能举例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 涂一涂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先听清楚比赛的要求。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有图形的纸。请你们给它们涂上颜色。时间为一分钟,看谁涂的快。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不要急,等比赛结束后再举手提出。开始。 2. 比一比(图形有大有小) 师:吋间到,请涂好颜色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举起来。 师:为什么他们涂的快,而你们却还没有涂完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有大小。 3. 辨一辨(图形有开口和封闭的) 师: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展示2张作品) 师:这几个图形和其他图形有区别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 师:封闭图形可以确定大小,不是封闭图形,很难确定它的面的大小。那你们有办法帮帮这儿个图形吗,让它们也能确定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三)小结面积概念 师: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那你们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师:我们通过观察能很客易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法。 (2)重叠法 (拿出两个图形) 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学半回答) 引导学生叠在一起比一比。(测量法、重叠法) (3)用图形做标准间接比较 电脑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北师大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什么是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 2.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 表示什么? 3 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圆面积的意义,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找出拼前圆形和拼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找出拼前圆的各部分与拼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难点: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每组两个同样大的等分成16份的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教材第16页的农田喷水图。 2、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自己从图中发现的数学知识。 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教师指明回答。 学生甲:因为喷水头喷出水的距离一定,所以我发现喷水头转动一周刚好形成一个圆。 学生乙:这个圆的半径就是喷水头喷水的距离,也就是5米。 学生丙:这个圆的圆心就是喷头所在的位置。 3、教师对这些学生给予肯定。 师:请大家说说,这个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呢?被浇灌的农田是属于圆的什么? 学生:农田边缘一圈是这个圆的周长,被浇灌的农田面积就是这个圆的面积。

师: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 二、新授 1、教师:我们学习过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个喷水头浇灌的农田面积,也就是这个圆的面积,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不行,以前没学过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可以使用的公式。 教师:那好,下面请大家估计一下,半径为5米的圆的面积大约应该是多少? (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估计圆的面积。) ……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的面积。 教师: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下面,我们就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计算一下。 (1) 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6页的方格图,让学生看懂图意后估计圆的面积,可以讨论交流. (2) 反馈估计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学生1:我是根据圆里面和外面的正方形来估计的,外面正方形的面积为100平方米,里面正方形的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大约在50---100平方米之间。 学生2:这样的结果范围太大,太不精确了。 学生3:我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估计的。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估出其中的一份大约为2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大约为80平方米。 师:同学们的估计很有道理,但是还不精确。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有一个精确的结果,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3、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教师:原来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

三年级科学怎样搭配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三年级科学《怎样搭配食物》教学设计 与反思 《怎样搭配食物》教学设计 云南省楚雄市北城小学何光富 一、设计理念: 学习此课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本单元的《我们吃什么》, 对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哪些营养成分,哪些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本课的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的。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过程,对于食物搭配,老师不能生硬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创设各种情景,巧妙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搭配食物中体验到膳食营养合理搭配的重要。 2、科学学习以探究学习为主。本课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以“科学探究为中心”,按照“生活导入一引出问题一讨论解决一得出结论一实践模拟一交流讨论”的原则,以学生的体验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科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饮食,学生并不陌生,天天与食物打交道,故在教学设计上应从生活入手,着眼生活问题, 最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4、课外延伸,巩固科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本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倡导个性化设计,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合理化的调整与处理。将课中的学习活动延续到课外,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设计一顿晚餐,注意膳食的营养 搭配,自己尝试着买菜、做饭, 完成一份非常有意义的课外作业。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食物金字塔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 2、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 进行交流。 4、能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食谱。

三年级下册数学( 冀教版)7.2.1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渗透实验一发现一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 3.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操作、思考、交流中主动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求长方形的面积。 难点:推导并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若干,表格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呈现1cm2、1dm2、1m2的面积规定。 (2)(多媒体显示)下图是由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指名回答)

(1)多媒体出示学校长方形操场图。 师:要知道操场的面积,你有什么办法? 生:用面积单位去量。 (2)(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游泳池图)想知道水池的占地面积,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量吗? 师: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表面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既不方便又不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好办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明确要求。 出示教材第71页例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要求。 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告诉大家你拼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长方形,并填表。 (2)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思考和讨论,并填写上表。

(3)全班交流。 ①汇报。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拼法。 第2种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写下表。 师: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拼法不同,拼成长方形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但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而且“12”正好是长边与宽边厘米数的乘积。(如: 12=12×1,12=6×2,12= 4×3) 2.总结公式。 (1)猜测。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你能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