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动力学概念总结

地下水动力学概念总结

地下水动力学概念总结
地下水动力学概念总结

地下水动力学概念总结

---- King Of Black Spider

地下水动力学:Groundwater dynamics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喀斯特)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模拟地下水流基本状态和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过程,对地下水从数量上和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兴利除害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渗流:Seepage flow是一种代替真实地下水流的、充满整个岩石截面的假想水流,其性质(密度、粘滞性等)与真实地下水相同,充满整个含水层空间(包括空隙空间和岩石颗粒所占据的空间),流动时所受的阻力等于真实地下水流所受的阻力,通过任一断面及任一点的压力或水头均与实际水流相同。

越流:Leakage 当承压含水层与相邻含水层存在水头差时,地下水便会从水头高的含水层流向水头低的含水层的现象。对于指定含水层来说,水流可能流入也可能流出该含水层。

贮水系数:storativity又称释水系数或储水系数,指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无量纲。μ* = μs M。

既适用于承压含水层,也适用于潜水含水层。

导水系数:Transmisivity 是描述含水层出水能力的参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单宽流量;亦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之积,它是定义在一维或二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T=KM单位:m2/d。非均质介质:如果在渗流场中,所有点不都具有相同的渗透系数,则称该岩层是非均质的。

各向异性介质:渗流场中某一点的渗透系数取决于方向,渗透系数随渗流方向不同而不同。

达西定律:Darcy’s Law 是描述以粘滞力为主、雷诺数Re< 1~10的层流状态下的地下水渗流基本定律,指出渗流速度V与水力梯度J成线性关系,V=KJ,或Q=KAJ,为水力梯度等于1时的渗流速度。又称线性渗透定律。它反映了渗流场中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稳定流:steady flow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水头、渗流速度等渗透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非稳定流:unsteady flow 水头、渗透速度等任一渗透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层流:laminar flow水流流束彼此不相混杂、运动迹线呈近似平行的流动。

紊流:turbulent flow 水流流束相互混杂、运动迹线呈不规则的流动。

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s渗透区边界所处的条件,用以表示水头H(或渗流量q)在渗流区边界上所应满足的条件,也就是渗流区内水流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制约的关系。

初始条件:Initial conditions 某一选定的初始时刻(t=0)渗流区内水头H的分布情况。

数值解:Numerical solution 用数值方法求得的数值解,是一种近似解。

解析解:Analytic solution 精确解,用解析方法求解数学问题所得到的解析表达式。

多孔介质:porous medium 指地下水动力学中具有孔隙的岩石,能够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包括孔隙和裂隙岩层,也包括一些岩溶化比较均匀的岩层。

孔隙介质:pore medium 含有孔隙水的岩层;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孔隙岩层。

裂隙介质:fissure medium含有裂隙水的岩层;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裂隙岩层。

岩溶介质:karst medium 含有岩溶水的岩溶化岩层;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岩溶化岩层。

骨架:Matrix 多孔介质中固体部分(固相)。

孔隙度:Porosity 多孔介质中孔隙体积与多孔介质总体积之比(符号为n),可表示为小数或百分数。

有效孔隙:Effective pores多孔介质中相互连通的、不为结合水所占据的那一部分孔隙。

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 多孔介质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多孔介质总体积之比(符号为n e),可表示为小数或百分数。

死端孔隙:Dead-end pores 多孔介质中一端与其它孔隙连通、另一端是封闭的孔隙。

贮水率:Specific storativity指当水头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由于含水层内骨架的压缩(或膨胀)和水的膨胀(或压缩)而从单位体积含水层柱体中弹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量纲1/L。μs = ρg (α+nβ)。

重力疏干:gravity drainage /yield 在无压含水层中抽水或排水时,空隙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出而使部分含水层

疏干的现象。

延迟给水:delayed drainage (滞后给水)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潜水位下降后其上部新形成的包气带重力水缓

慢逐渐排出的现象。

渗流场:Flow domain 假想水流所占据的空间区。

典型单元体:REV/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 olume 又称代表性单元体,是渗流场中其物理量的平均值能够近似

代替整个渗流场的特征值的代表性单元体积。

过水断面:Cross-sectional area 渗流场中垂直于渗流方向的任意一个岩石截面,包括空隙面积和固体颗粒所占据的

面积。渗流平行流动时为平面。弯曲流动时为曲面。

渗流量:Seepage discharge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水体积,同Q 表示,单位m 3/d 。

渗流速度:Specific discharge/seepage velocity 又称渗透速度、比流量,是渗流在过水断面上的平均流速。它不代

表任何真实水流的速度,只是一种假想速度。记为v ,单位m/d 。

实际平均流速:Mean actual velocity 多孔介质中地下水通过空隙面积的平均速度;地下水流通过含水层过水断面

的平均流速,其值等于流量除以过水断面上的空隙面积,量纲为L/T 。记为u 。

测压管水头:Piezometric head 位置水头与压力水头之和。

压力水头:pressure head 含水层中某点的压力水头(h )指以水柱高度表示的该点水的压强,量纲为L ,即:h =P/

γ,式中 P 为该点水的压强;γ为水的容重。

速度水头:velocity head 在含水层中的某点水所具有的动能转变为势能时所达到的高度,量纲为L ,即h =v 2/2g ,

式中v 为地下水在该点流动的速度;g 为重力加速度。

总水头:Total head 测压管水头和流速水头之和。

等水头面:渗流场内水头值相同的各点所连成的一个面,它可以是平面,也可为曲面,等水头面上任意一条线上

的水头都是相等的。

等水头线:Groundwater contour 渗流场内等水头面与某一平面的交线,不同数值的等水头线不会相交。 水力坡度:Hydraulic gradient 在渗流场中,大小等于梯度值,方向沿着等水头面的法线,并指向水头降低方向的

矢量。

渗流运动要素:Seepage elements 表征渗流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主要有渗流量Q 、渗流速度V 、压强P 、水头H 一维流:one-dimensional flow 也称单向运动,指渗流场中水头、流速等渗流要素仅随一个坐标变化的水流,其速

度向量仅有一个分量、流线呈平行的水流。

二维流:two-dimensional flow 也称平面运动,地下水的渗透流速沿空间二个坐标轴方向都有分速度、仅仅一个坐

标轴方向的分速度为零的渗流;水头、流速等渗流要素随两个坐标变化的水流,其速度向量可分为两个分量,流线与某一固定平面呈平行的水流。

三维流:three-dimensional flow 也称空间运动,地下水的渗透流速沿空间三个坐标轴的分量均不等于零的渗流;

水头、流速等渗流要素随空间三个坐标而变化的水流。

单宽流量:Discharge per unit width 渗流场中单位宽度的渗流量,等于总流量Q 与宽度B 之比,q=Q/B 。 渗透系数: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hydraulic conductivity 也称水力传导系数,是表征岩层透水性的参数,影响

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岩石的性质以及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记为K 。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单位:m/d 或cm/s 。

渗透率:Intrinsic permeability 表征岩层渗透性能的参数;渗透率只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记

为k 。单位为cm 2或D 。

尺度效应:渗透系数与试验范围有关,随着试验范围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K=K(x)。

非线性渗流定律:Non-linear seepage law 描述雷诺数大于1~10的流体的渗透流速与水力坡度之间非线性关系的方程,包括Forchheimer 公式J=av+bv 2, J=av+bv m , Chezy 公式v=KcJ 1/2。

渗流折射定律:1aw of seepage flow refraction 描述地下水流斜向穿过两种渗透性岩层的分界面时流线发生

折射的定律,指流线偏离分界面法线角度的正切与岩层渗透系数呈正比关系,即tg θ1/tg θ2=K 1/K 2。 渗透系数张量:Tensor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表示透水性各不相同的薄层相互交错组成的层状岩层渗透性能的

参数;平行层面的等效渗透系数K p 为等效导水系数T p 与岩层总厚度M 之比;垂直层面的等效渗透系数K v 为岩层总厚度M 与各层岩层厚度与渗透系数比值之和之比。因此K p >K v 。

流网:flownet 渗流场内由一组流线和一组等势线所组成的网格。对各向同性介质组成正交网。

流线:Streamline 渗流场内处处与渗流速度矢量相切的曲线。

流线方程:Streamline equation 描述流线的方程式,亦即v x dy —y y dx=0;dy dx y

x

υυ=。

流函数:Stream fuction 表示流线特征的函数值,为常数ψ,量纲为[L 2T -1],x y y x υψυψ=??-=??,。在平面运动中,两

流线间的单宽流量等于和这两条流线相应的流函数之差。

地下水状态方程:表示水的体积变化或密度变化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式。

(1)体积变化:)(00p p e V V --=β,)](1[00p p V V --=β,式中V 0为初始压强P 0下水的体积,β为水的压缩系数。

(2)密度变化:)](1[00p p -+=βρρ,式中ρ0为初始压强P 0下水的密度。

渗流的连续方程:continuity equation of seepage flow 表示渗流场内单元体内液体质量的变化量等于流入与流出该

单元体的液体质量之差的微分方程式,它是研究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亦即:[]z y x n t z y x z y x z y x ?????=???????????+??+??-ρρυρυρυ)()()(

半承压含水层:Semi-confined aquifer 上、下岩层并不是绝对隔水的,其中一个或两个可能是弱透水层,通过弱

透水层可能与相邻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的承压含水层。

越流含水层:Leakage aquifer 亦即半承压含水层。

越流:Leakage 当承压含水层与相邻含水层存在水头差时,地下水便会从水头高的含水层流向水头低的含水层的

现象。对于指定含水层来说,水流可能流入也可能流出该含水层。

越流系数:Coefficient of leakage 当含水层与供给越流的含水层间的水头差为一个长度单位时,通过主含水层和弱

透水层间单位面积界面上的水流量,相当于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其厚度之比,亦即b’=K 1/m 1。表征弱透水层垂直方向上传输越流水量能力的参数;指弱透水层上下含水层之间水头差变化一个单位时通过单位面积弱透水层吨的水量。其值等于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比值量纲为1/T 。

越流因数:Leakage factor (阻越流系数) leaky factor 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与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之比的方根,

亦即11

K Tm B =,B 值大时越流量小;

在越流系统中表征越流作用的综合参数,其与抽水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有关。 渗出面:Seepage face 在下游界面上潜水面以下、下游水面以上的地段。

越流:Leakage 在相邻含水层之间存在弱透水层和水头差时地下水从水头高的含水层(包括弱透水层)向水头低

的含水层流动的现象。

越流系统:Leakage system 由主含水层、弱含水层以及相邻供给水量的含水层所组成的含水系统。

定解条件: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合称。

定解问题:给定了方程(或方程组)和响应定解条件的数学物理问题。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从物理模型出发,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即一组数学关系式来刻画它的数学关系和

空间形式,从而反映所研究地质体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特征,达到复制或再现一个实际水流系统基本状态的目的的一种数学结构。

潜水回水:潜水水位壅高,在地表水与两岸潜水存在水力联系的情况下,河(库)水位的抬高引起潜水位相应抬高的现象。

河渠引渗回水:引渗回灌,利用河渠地表水的侧渗作用来补充地下水以达到灌溉农田的目的的过程。 浸润曲线:潜水降落曲线,depression curve 潜水面或承压水的测压水面与水流方向剖面的交线。对潜水又称

潜水浸润曲线。

浸润曲线方程:表示河渠间潜水位与河渠水位关系的地下水流方程。河渠间有入渗(取正)或蒸发(取负)时潜

水的浸润曲线方程为:

())(22122212x lx K W l x h h h h -+-+=

单宽流量公式:距离左河x 处任意断面上的潜水流的单宽流量公式为:

Wx Wl l h h K q x +--=212)(2221

完整井:completely penetrating well 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含水层厚度上都安装有过滤器并能全断面进水

的井。

非完整井:partially penetrating well 未揭穿整个含水层、只有井底和含水层的部分厚度上能进水或进水部分仅揭

穿部分含水层的井。

管井: Pipe well 直径通常小于0.5m 、深度比较大、采用钻机开凿的水井。

筒井: 直径通常大于0.5m 甚至数米、深度比较浅、通常用人工开挖的水井。

潜水井: Well in a phreatic aquifer 揭露潜水含水层的水井。

承压水井: Well in a confined aquifer 揭露承压含水层的水井。

水位降深:Drawdown 简称降深,抽水井及其周围某时刻的水头比初始水头的降低值,

亦即s(x,y,t)=H 0(x,y,0)- H(x,y,t)。

降落漏斗:cone of depression 抽水井周围总体上形成的漏斗状水头下降区;亦即由抽水(排水)而形成的漏斗状

的水头(水位)下降区。

拟稳定流: quasi-steady flow 流速不变而水头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不稳定运动。

有效井半径: Effective well radius 由井轴到井管外壁某一点的水平距离。在该点,按稳定流计算的理论降深正好

等于过滤器外壁的实际降深。

影响半径: Radius of influence 抽水井周围圆形岛的半径,该处降深为零;可看作是从抽水井起到实际上观测不出

(或可忽略)水位降深处的距离。

Dupuit 公式: Dupuit formula 表示地下水向完整井运动的水流方程。

承压水井的Dupuit 公式为

w w w r R KM Q h H s ln 20π=-=; 潜水井的Dupuit 公式为w w r R K Q h H ln 220π=-。

T hiem 公式: Thiem equation 表示抽水井不同距离r 1和r 2处的两个观测孔中降深s 1, s 2与流量Q 关系的方程式, 对承压水完整井为

12

2112ln 2r r KM Q s s H H π=-=-; 对潜水完整井为 12

222ln 1r r K Q h h π=-。

注水井: Injection well / recharge well 补给井,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或利用含水层贮能的水井。

修正降深: 潜水含水层中井流降深的一种线性化方法,修正降深s’与实际降深s 之间的关系为

02

H s s s -='。 承压-无压井: 承压水井中大降深抽水过程井水位低于含水层顶板、井附近出现无压区时的水井。

承压-无压井公式:

w w r R

h M HM K Q ln )

2[22--=π

H antush-Jacob 公式: 描述越流含水层中地下水向承压水井稳定运动的方程, 亦即)(20B r K KM Q s π≈

叠加原理: Principal of superposition 如果H 1, H 2, …,H n 是关于水头H 的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特解,C 1, C 2, …,C n

为任意常数,则这些特解的线性组合i n i i

H C H ∑==1仍是原方程的解。

指在数个抽(注)水井同时工作的渗流场内任一点的总水头(水位)的变化值为各抽(注)水井单独工作引起的该点水头(水位)变化值的代数和。

均匀流: uniform flow 流速和水力坡度的大小或方向沿流程保持不变的水流;水力坡度与渗透系数为常数的地下水

流。

井损: well loss ?h 包括三部分,(1)水流通过过滤器时所产生的水头损失;(2)水流穿过过滤器时因水流方向偏

转所产生的水头损失,水流在滤水管内向上运动时因流量流速不断增加所引起的水头损失;(3)水流在井管内向上运动至水泵吸水口的沿程水头损失。

含水层损失: 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向水井流动时产生的水头损失。

井损常数: Well loss constant 井损?h 与抽水静流量Q 的平方成正比的比例系数C, ?h=CQ 2。

泰斯影响半径:

2

/1*25.1???? ??=μr Tt R 导压系数:hydraulic diffusivity 压力传导系数,表征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传递速度的参数。其值为导水系数T 与

贮水系数μ*的比值,*μT

a =,量纲为L 2/T 。 配线法:type-curve method 标准曲线法,在双对数坐标中利用抽水试验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匹配求解水文地质

参数的一种图解方法,可分为降深-时间距离配线法、降深-时间配线法和降深—距离配线法。

直线图解法:linear method 在半对数坐标中,利用抽水试验实测资料绘制的直线斜率和截距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

图解方法。

水位恢复法:利用抽水试验的恢复水位资料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方法。

拐点法:inflected point method 利用半对数坐标上时间-降深曲线拐点出现的时间、降深和斜率计算有越流的含水

层的导水系、释水系数和越流系数的一种图解方法。

定降深流量公式:

(1)降深公式:),(r A s s w λ=,,其中),(r A λ为无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深井流的降深函数,

w r r r =无量纲径向距离,*2

μλw r Tt

=无量纲时间。 (2)流量公式:Q=2πTs w G(λ),其中G(λ)为无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深井流的流量函数。

Hantush-Jacob 公式:为1955年建立的优越流补给的承压水完整井公式:

dy e y B r u W Tt r at r u B r u W T Q s u y B r y ?∞--====224*221),(,44),,(4μπ

第一越流系统:不考虑弱透水层的弹性释水,忽略补给含水层水头变化的越流系统。

第二越流系统:考虑弱透水层的弹性释水,不考虑补给含水层水头变化的越流系统。

第三越流系统:不考虑弱透水层的弹性释水,考虑补给含水层水头变化的越流系统。

Boulton 模型:潜水完整井考虑迟后疏干的公式:

dx x D r J shu u t x chu e x T Q

s u u ?∞

-??? ??????????????????-+-=ναηπ022222)1(1241

)(;**;*1疏干因素αμμμμημμμηηνT D =+=+=-=

抽水早期:),(4D r u W T Q s a π=, Tt r at r u a 44*22μ== 抽水中期:

)(20D r K T Q s π= 抽水晚期:),(4D r u W T Q s y π=,

Tt r at r u y 4422μ== Neuman 模型:这个不能考吧~~ ∑?∞=∞+=1021

00)]()()[(44),,(n n dy y y y yJ T

Q t z r s ωωβπ

式中:

)(]}/)[()1({)()]}(exp[1{)(0220220202020γσγγσγγβωch y y z ch y t y d s --++---= )cos(]}/)[()1({)()]}(exp[1{)(2222222n n n d n n s n y y z ch y t y γσγγσγγβω--++---=

其中,γo ,γn 分别为下列两个方程的根:

0)()()(020200=--γγγσγch y sh 220y ?γ

0)cos()()sin(22=-+n n n n y γγγσγ

此处,

r z d d y s d d r z d K H K r h K r Tt t r Tt t r

H h H z z K K K 2022220

0,,,,,========**βμμμμσ 在实际工作中,在完整观测孔所观测到的降深是降深在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平均值s (r ,t )。此时,上述解仍可用(4-86)式来表达,只是ω。(y)和创ωn (y)需要按下式重新定义:

0220220202020]}/)[()1({)()]}(exp[1{)(γσγγσγγβω--++---=y y th y t y s n n n n n s y y y tg y t y γσγγσγγβω]}/)[()1({)()]}(exp[1{)(2222222--++---= 延迟系数:delayed index 延迟指数,表征潜水含水层延迟给水效应影响持续时间的指标。一般来说延迟指数1/α

随重力给水介质的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延迟给水效应影响的持续时间延长。

泰斯井流公式(Theis 公式):Theis’s eqation 描述无补给的承压水完整井非稳定运动过程中降深与抽水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式,亦即

Tt r at r u u W T Q s 44),(4*

22μπ===, Theis 井函数:

∑∞=?--+--=22

!)1(ln 577216.0)(n n

n n u u u u W Jacob 公式:

*225.2ln 4μπr Tt T Q s =

实井:real well 实际的抽水井或注水井。

虚井:Virtual well 虚构的抽(注)水井,用以代替边界的作用。

映射法:image method 镜像法,利用渗流迭加原理,处理地下水边界问题时的一种计算方法。边界的影响可用虚

井的影响代替,把实际上有界的渗流区化为虚构的无限渗流区,把求解边界附近的单井抽水问题,化为求解无限含水层重实井和虚井同时抽水(注水)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

当直线边界附近有井或井群工作时,以边界对称面,在边界的另一侧虚设流量相同的井或井群时工作时,保持原水流条件,这样就以虚设的井或井群代替边界的作用。

隔水边界:不透水边界confining boundary 渗透性极差的舍水层边界即法线方向水力梯度(或流量)等于零的边界。

弱透水边界:weakly-permeable boundary 能通过一定流量的渗透性较弱的含水层边界。

透水边界:permeable boundary补给边界,供水边界,渗透在良好的含水层边界。

无限含水层:Unlimited aquifer 没有边界限制的、平面上无限分布的含水层。

半无限含水层:Semi-limited aquifer有一侧边界限制的、另一侧在平面上呈现无限分布的含水层。

扇形含水层:Fan-shape aquifer两个会聚边界所组成的呈扇型的含水层。

条形含水层:两条平行边界中间的含水层。

饱和度:表示岩石的空隙空间中水所占据部分所占的比例:

(6-2)

式中,S w为饱和度,无量纲;(V0) 0为典型单元体中的空隙体积。

田间持水量:在长时间重力排水后仍然保留在土中的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毛管压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毛管压强p c或毛管压力水头h c和土壤含水率θ或饱和度S w关系的曲线,称为水分特征

曲线

机械弥散:液体通过多孔介质流动时,由于速度不均一所造成的这种物质运移现象称为机械弥散。

分子扩散:分子扩散是由于液体中所含溶质的浓度不均一而引起的一种物质运移现象。

水动力弥散:水动力弥散就是多孔介质中所观察到的两种成分不同的可混溶液体之间过渡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弥散系数:

纵向弥散系数:D xx称为纵向弥散系数

横向弥散系数:D zz称为横向弥散系数。

对流一弥散方程(水动力弥散方程):

上式称为对流一弥散方程(水动力弥散方程)。它右端后三项表示水流运动(习惯地把它喻为对流)所造成的溶质运移,前三项表示水动力弥散所造成的溶质运移。

序号简述题答案

1 试分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人

工回灌时,承压含水层和潜水

含水层的贮水能力的大小。

潜水含水层的贮水能力可表示为Q=μ?HF;承压含

水层的贮水能力可表示为Q=μ*?HF;式中Q为含水层水

位变化时?H的贮水能力,?H为水位变化幅度;F为地下

水位受人工回灌影响的范围。从中可以看出,因为承压

含水层的弹性释水系数μ*远远小于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μ,因此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人工回灌时,潜水含水层的贮

水能力远远大于承压含水层的贮水能力。

2 等水位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反

映出哪些水文地质条件?

由达西定律Q=KJH可以知,在含水层的单宽流量Q保持不变时,

等水位线的密集表示水力坡度J大,反映含水层渗透系数较小或含

水层厚度较大;等水位线的稀疏表示水力坡度J小,反映含水层渗

透系数较大或含水层厚度较小。

3 写出泰斯公式及各项符号的

含义;泰斯公式的主要用途是

什么?

Theis’s equation描述无补给的承压水完整井非稳定运动过程

中降深与抽水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式,亦即

Tt

r

at

r

u

u

W

T

Q

s

4

4

),

(

4

*

2

π

=

=

=

,式中s----抽水井的水位

降深(m);Q----抽水井的流量(m3/d);T----含水层的导水系

数(m2/d);W(u)----泰斯井函数;r----到抽水井的距离(m);

a---含水层的导压系数(1/d);μ*----含水层的弹性是水系

数;t----自抽水开始起算的时间(d)。

哲学基本概念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 A.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B.改造社会的一切活动 C.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自然、社会的一切现实物质活动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有用的 B.真理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服务的 C.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是永恒的绝对真理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消极的反映论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一切从群众的意识 D.一切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出发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理论—实践—理论 C.概念—判断—推理 D.实践—认识—实践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科学的理论 B.对人们是否有用 C.社会实践 D.多数人的拥护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实践 B.认识 C.劳动 D.实验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C.从物和感觉到思想的认识路线

D.从思想到物和感觉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主张()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C.从物和感觉到思想的认识路线 D.从思想到物和感觉的认识路线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 A.实践 B.理论 C.生产 D.人脑 认识主体最本质的属性是() A.历史性 B.具体性 C.社会性 D.自然性 认识发展的规律是()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C.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D.抽象——具体——再抽象——再具体……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 A.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B.实践和正确理论都可以充分检验真理的标准 C.逻辑推理对检验真理毫无作用 D.一次实践就能检验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总要经过多次反复 B.实践不能确定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 C.实践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不是真理的标准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两种表现形式是() A.经验论 B.先验论 C.唯名论 D.唯实论 30.认识的本质在于() A.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经典概括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 的惩罚。 2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丰富和发展真理。 4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I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II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1.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 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3.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状态) ①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山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 1.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 依存、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3.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岀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 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 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 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唯 物 论 认 识论 唯物 辩 证 法

计算机图形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怎样用数字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一门学科。 图形: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对象。 构成图形的要素:几何要素——几何属性(点、线、面、体) 非几何要素——视觉属性(明暗、灰度、色彩、纹理、透明性、线型、线宽) 表示图形的方法:点阵表示;参数表示 研究内容 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构成了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图形硬件、图形标准、图形交互技术、光栅图形生成算法、曲线曲面造型、实体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自然景物仿真、虚拟现实等。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 图形用户界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4 科学计算的可视化:CT; 真实感图形实时绘制与自然景物仿真;地理信息系统(GIS);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灵境);事务和商务数据的图形显示;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的图形显示 过程控制及系统环境模拟;电子出版及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动画及广

告 计算机艺术;科学计算的可视化;工业模拟;计算机辅助教学 当前研究热点: 1.真实感图形实时绘制 2.野外自然景物的模拟3 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紧密结合 4 计算机动画 5 用户接口 6 计算机艺术 7 并行图形处理 所熟悉的图形软件包 图形软件的标准 GKS (Graphics Kernel System) (第一个官方标准,1977) PHIGS(Programmer’s Herarchical Iuteractive Graphics system) 一些非官方图形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界,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DirectX (MS) Xlib(X-Window系统) OpenGL(SGI) Adobe公司Postscript CAGD(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图形系统的功能1.计算功能2.存储功能3.对话功能4.输入功能5.输出功能 图形输入设备 1 键盘和鼠标 2 跟踪球和空间球 3 光笔 4 数字化仪 5 触摸板 6 扫描仪

信号与系统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信号与系统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2011211204 刘梦颉2011210960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核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都非常重要,而且系统性、理论性很强,是将学生从电路分析领域引入信号处理与传输领域的关键性课程,为此开设必要的实验对我们加强理解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对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极大的好处,而且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和大量实验知识储备,对以后的学术科研和创新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将从实验总结、心得体会、意见与建议等三方面作以总结。 一.实验总结 本学期我们一共做了四次实验,分别为:信号的分类与观察、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的抽样与恢复(PAM)和模拟滤波器实验。 1.信号的分类与观察 主要目的是: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以及产生方法,学会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参数进行测量。主要内容是:利用实验箱中的S8模块分别产生正弦信号、指数信号和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信号的各项参数,根据测量值计算信号的表达式,并且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非正弦信号的频谱分析 主要目的是:掌握频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掌握非正弦周期信好的测试方法,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频谱的离散性、谐波性欲收敛性。主要内

容是:通过频谱仪观察占空比为50%的方波脉冲的频谱,和占空比为20%的矩形波的频谱,并用坐标纸画图。 3.信号的抽样与恢复 主要目的是:验证抽样定理,观察了解PAM信号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是:通过矩形脉冲对正弦信号进行抽样,再把它恢复还原过来,最后用还原后的图形与原图形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并总结。 4.模拟滤波器实验 主要目的是:了解RC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及其特性,比较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比较不同阶数的滤波器的滤波效果。主要内容:利用点频法通过测试无源低通、高通、带通和有源带阻,以及有源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通过描点画图形象地把它们的特点表现出来。 通过对信号与实验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DDS 信号源、实验箱、示波器、频谱仪等四种实验仪器。初步了解了对信号的测试与分析方法对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常见信号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使得书本上的知识不再那么抽象。 DDS信号源,也就是函数发生器,可以产生固定波形,如正弦波、方波或三角波,频率和幅度可以调节。实验箱是很多个信号实验装置的集合,可谓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其中包括函数发生器、模拟滤波器、函数信号的产生与测量、信号的抽样与恢复等模块。示波器能把抽象的电信号转换成具体的图像,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的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 1、什么是哲学?(定义)[P5-7]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生活处处有哲学[P2-5]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来源)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实际指产生的途径)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任务和功能,也可参阅P25理论评析)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P5-6]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7-8]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具体科学和哲学都根源于客观世界和社会实践。 5、[典型例题]辩析: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回答:(1)哲学与具体科学同源于社会实践。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科学研究活动都是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2)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3)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而成为所谓的“科学的科学”的看法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6、哲学的基本问题[9-10]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言之,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大多数哲学家)与不可知论(如英国的休谟/德国的康德)的标准。 7、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1] (1)这一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哲学研究的就是世界的本原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P11-14]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内容与要求 1.1、设计题目 算法实现时钟运动 1.2、总体目标和要求 (1)目标:以图形学算法为目标,深入研究。继而策划、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表现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原理的或完整过程的演示系统,并能从某些方面作出评价和改进意见。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程序,经历策划、设计、开发、测试、总结和验收各阶段,达到巩固和实践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中的理论和算法;学习表现计算机图形学算法的技巧;培养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2)总体要求:策划、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充分表现图形学算法的演示系统,界面要求美观大方,能清楚地演示算法执行的每一个步骤。(3)开发环境:Viusal C++ 6.0 1.3、设计要求 内容: (1)掌握动画基本原理; (2)实现平面几何变换; 功能要求: (1)显示时钟三个时针,实现三根时针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右键菜单切换时钟背景与时针颜色; 1.4设计方案 通过使用OpenGL提供的标准库函数,综合图形学Bresenham画线和画圆的算法,OpenGL颜色模型中颜色表示模式等实现指针式时钟运动,并通过点击右键菜单实习时钟背景与时针颜色的转换。根据Bresenham画线和画圆的算法,画出时钟的指针和表盘。再根据OpenGL颜色模型定义当前颜色。设置当时钟运行时交换的菜单,运行程序时可变换时钟背景与时针的颜色。最后再设置一个恢复菜单恢复开始时表盘与指针的颜色。

二、总体设计 2.1、过程流程图

2.2、椭圆的中点生成算法 1、椭圆对称性质原理: (1)圆是满足x轴对称的,这样只需要计算原来的1/2点的位置;(2)圆是满足y轴对称的,这样只需要计算原来的1/2点的位置;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得到实际上我们计算椭圆生成时候,只需要计算1/4个椭圆就可以实现对于所有点的生成了。 2、中点椭圆算法内容: (1)输入椭圆的两个半径r1和r2,并且输入椭圆的圆心。设置初始点(x0,y0)的位置为(0,r2); (2)计算区域1中央决策参数的初始值 p = ry*ry - rx*rx*ry + 1/4*(rx*rx); (3)在区域1中的每个Xn为止,从n = 0 开始,直到|K|(斜率)小于-1时后结束; <1>如果p < 0 ,绘制下一个点(x+1,y),并且计算 p = p + r2*r2*(3+2*x); <2>如果P >=0 ,绘制下一个点(x+1,y-1),并且计算 p = p + r2*r2*(3+2*point.x) - 2*r1*r1*(y-1) (4)设置新的参数初始值; p = ry*ry(X0+1/2)*(X0+1/2) + rx*rx*(Y0-1) - rx*rx*ry*ry; (5)在区域2中的每个Yn为止,从n = 0开始,直到y = 0时结束。 <1>如果P>0的情况下,下一个目标点为(x,y-1),并且计算 p = p - 2rx*rx*(Yn+1) + rx*rx;

信号与系统_复习知识总结

重难点1.信号的概念与分类 按所具有的时间特性划分: 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 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因果信号与反因果信号; 正弦信号是最常用的周期信号,正弦信号组合后在任一对频率(或周期)的比值是有理分数时才是周期的。其周期为各个周期的最小公倍数。 ① 连续正弦信号一定是周期信号。 ② 两连续周期信号之和不一定是周期信号。 周期信号是功率信号。除了具有无限能量及无限功率的信号外,时限的或,∞→t 0)(=t f 的非周期信号就是能量信号,当∞→t ,0)(≠t f 的非周期信号是功率信号。 1. 典型信号 ① 指数信号: ()at f t Ke =,a ∈R ② 正弦信号: ()s i n ()f t K t ωθ=+ ③ 复指数信号: ()st f t Ke =,s j σω=+ ④ 抽样信号: s i n ()t Sa t t = 奇异信号 (1) 单位阶跃信号 1()u t ={ 0t =是()u t 的跳变点。 (2) 单位冲激信号 单位冲激信号的性质: (1)取样性 11()()(0) ()()()f t t dt f t t f t dt f t δδ∞ ∞ -∞ -∞ =-=? ? 相乘性质:()()(0)()f t t f t δδ= 000()()()()f t t t f t t t δδ-=- (2)是偶函数 ()()t t δδ=- (3)比例性 ()1 ()at t a δδ= (4)微积分性质 d () ()d u t t t δ= ; ()d ()t u t δττ-∞ =? (5)冲激偶 ()()(0)()(0)()f t t f t f t δδδ'''=- ; (0) t <(0)t > ()1t dt δ∞ -∞ =? ()0t δ=(当0t ≠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为马哲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直接理论来源: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导语: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法论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的资料,欢迎阅读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 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树立“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加强“诚信”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注意】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 观存在的反映。②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

计算机图形学心得体会

计算机图形学心得体会 姓名: 学号: 201203284 班级: 计科11202 序号: 31 院系: 计算机科学学院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经过老师细心的讲解,我对图形学这门课有了基础的认识,从您的课上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基本上对图形学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上课的时候,您的PPT做的栩栩如生,创意新颖的FLASH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再加上您那详细生动的讲解,就让我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一节一节课的教学,您的讲课更加深深地吸引了我,并且随着对这门课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更促使我产生了学好这门的欲望。您教会了我们怎们做基本知识,还教了我们不少的算法。听您的课可以说是听得津津有味。以下就是我对计算机图形学这门课的认识。 一、图形通常由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和灰度、色彩、线型、线宽等非几何属性组成。从处理技术上来看图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线条信息表示的如工程图、等高线地图、曲面的线框图等另一类是明暗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实感图形。计算机图形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计算机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真实感图形。为此必须建立图形所描述的场景的几何表示再用某种光照模型计算在假想的光源、纹理、材质属性下的光照明效果。所以计算机图形学与另一门学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图形学也把可以表示几何场景的曲线曲面造型技术和实体造型技术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同时真实感图形计算的结果是以数字图像的方式提供的计算机图形学也就和图像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如图形硬件、图形标准、图形交互技术、光栅图形生成算法、曲线曲面造型、实体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非真实感绘制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自然景物仿真、虚拟现实等。1990年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上首次采用了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来制作有关的电视节目片头。继而以3D Studio 为代表的三维动画微机软什和以Photostyler、Photoshop等为代表的微机二维平面设计软件的普及对我国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应用起到了推波助谰的作用。计算机动画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除了用来制作影视作品外在科学研究、视觉模拟、电子游戏、工业设计、教学训练、写真仿真、过程控制、平面绘画、机械设计等许多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如军事战术模拟。 三、科学计算可视化它将科学计算过程中及计算结果的数据转换为几何

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信号与系统课程总结

信号与系统课程总结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信号与系统总结 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信号的概念 信号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在通信系统中,信号是传送各种消息的工具。 2信号的分类 ①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 取决于该信号是否能够由确定的数学函数表达 ②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取决于该信号是否按某一固定周期重复出现 ③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取决于该信号是否在所有连续的时间值上都有定义 ④因果信号与非因果信号 取决于该信号是否为有始信号(即当时间t小于0时,信号f(t)为零,大于0时,才有定义) 3系统的概念 即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单元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系统的分类 无记忆系统:即输出只与同时刻的激励有关 记忆系统:输出不仅与同时刻的激励有关,而且与它过去的工作状态有关 5信号与系统的关系 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二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1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零输入响应:仅有该时刻系统本身具有的起始状态引起的响应 零状态响应:在起始状态为0的条件下,系统由外加激励信号引起的响应 注:系统的全响应等于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加上零状态响应 2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单位冲激响应:LTI系统在零状态条件下,由单位冲激响应信号所引起的响应

单位阶跃响应:LTI系统在零状态条件下,由单位阶跃响应信号所引起的响应 三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应用 1线性性质 2脉冲展缩与频带变化 时域压缩,则频域扩展 时域扩展,则频域压缩 3信号的延时与相位移动 当信号通过系统后仅有时间延迟而波形保持不变,则系统将使信号的所有频率分量相位滞后 四拉普拉斯变换 1傅里叶变换存在的条件:满足绝对可积条件 注:增长的信号不存在傅里叶变换,例如指数函数 2卷积定理 表明:两个时域函数卷积对应的拉氏变换为相应两象函数的乘积 五系统函数与零、极点分析 1系统稳定性相关结论 ①稳定:若H(s)的全部极点位于s的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 ②临界稳定:若H(s)在虚轴上有s=0的单极点或有一对共轭单极点,其余极点全在s的左半平面,则系统是临界稳定的; ③不稳定:H(s)只要有一个极点位于s的右半平面,或者虚轴上有二阶或者二阶以上的重极点,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六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1常用的离散信号 ①单位序列②单位阶跃序列③矩阵序列④正弦序列⑤指数序列 七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1典型Z变换 ①单位序列②阶跃序列③指数序列④单边正弦和余弦序列 2Z变化的主要性质 ①线性性质②移位性质③尺度变换④卷和定理 八连续和离散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1状态方程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期中概念详解

知识条目要求: 第一单元 1、知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懂得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了解哲学的意义和任务 4、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5、知道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6、把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7、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8、明确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9、知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0、把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11、懂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12、了解哲学的主要功能 第二单元 1、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3、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把握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5、理解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 6、懂得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7、了解意识的起源 8、知道意识的生理基础 9、理解意识的内容 10、懂的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1、把握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12、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3、明确实践的含义 14、把握实践的特点 15、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6、了解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17、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18、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9、知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20、了解我党制定路线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三单元 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要求 2、把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依据 3、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4、历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5、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6、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 7、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8、把握发展的实质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2)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