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诊断学资料

分子诊断学资料

分子诊断学资料
分子诊断学资料

第一章基因组概论一、A型题:

1. 一个典型的基因不包括( )

A. 增强子

B. 5′非编码区

C. 3′非编码区

D. 启始密码子

E. 终止密码子

2. 基因序列中保守性最高的序列( )

A. 内含子

B. 外显子

C. 整个基因

D. 5′非编码区

E. 3′非编码区

3. 基因组最大的生物( )

A. 人

B. 某些藻类

C. 某些细菌

D. 某些显花植物和两栖类动物

E. 某些哺乳动物

4. 基因总数最多的生物( )

A. 人

B. 藻类

C. 水稻

D. 显花植物和两栖类动物

E. 某些哺乳动物

5. HGP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物理图

B. SNP图

C. 连锁图

D. 序列图

E. 遗传图

6. 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不包括( )

A. 秀丽线虫

B. 酿酒酵母

C. 黑腹果蝇

D. 小鼠

E. 大鼠7. 后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 )

A. 基因功能比较

B. 基因功能鉴定

C. 基因组测序

D. 基因数据分析

E. 基因结构

二、X型题:

1. 基因编码的功能产物( )

A. 多肽

B. 蛋白质

C. tRNA

D. rRNA

E. 某些小分子RNA

2. 基因组学(Genomics)研究的内容包括( )

A. 基因组作图

B. 核苷酸序列分析

C. 基因定位

D. 基因功能分析

E. 疾病基因定位

3. 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特征。( )

A. 高精度

B. 高通量

C. 大规模

D. 计算机分析

E. 高分辩率

三、名词解释:

1.开放阅读框

2.密码子偏爱

3.C值矛盾

4.基因组学

四、问答题:

1.简述基因的特点和鉴别标准。

2.简述基因组学研究对医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A

2.B

3.D

4.C

5.B

6.E

7.B

二、X型题:

1.ABCDE

2.ABCD

3.BCD

三、名词解释:

1.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是由始于起始密码子并终于终止密码子的一串密码子组成的核

苷酸序列。

2.在不同物种的基因中经常为某种氨基酸编码的只是其中的某一特定的密码子,这种现象称密码子偏爱

(codon bias)。

3.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称为C值矛盾。

4.基因组学(Genomics)指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核苷酸序列

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科学。

四、问答题:

1.对于数量很少的编码tRNA、rRNA和某些小分子RNA的基因,我们较易通过核酸序列加以判断。而对于

数量极大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目前可根据其特点使用五项标准来鉴别: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②序列特征和密码子偏爱;③序列保守性;④转录产物;⑤基因失活。但这些标准使用起来却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

2. 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惠泽最多的莫过于医学,基因组学将改变整个医学是必然的趋势。人类基因组中所有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种类的确认和功能解析,野生型基因或突变型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与疾病的关系的研究,将会大大加快加深人们对疾病分子机理的认识,并描绘出能准确用于每一种疾病的预测、诊断及预后的基因或蛋白质指纹图谱,将为药物的研究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作用靶点。人类个体之间DNA序列差异的研究,基因芯片与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快速测序技术等的发展和普及,将使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范围内的快速、准确的分子诊断成为现实,人们将因此最大限度地了解自身对环境和疾病的易感性,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医生将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特点”开出最优化的个体化处方。另外,基因组学的成就将使基因治疗更为切实可行。随着更安全更有效的载体的研制(这只是时间问题),基因治疗终究会被人们接受并得到普及。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第二章原核生物基因组

A型题:

1. 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原核生物基因组具有操纵子结构

B. 原核生物结构基因是断裂基因

C. 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含有插入序列

D. 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含有重复顺序

E. 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型mRNA

2. 可以自我转移的质粒,其分子量一般在( )

A. 1.5×107以上

B. 1.5×107以下

C. 1.5×107与2.5×107之间

D. 2.5×107以下

E. 2.5×107以上

3. 下列哪项不符合转位因子的含义( )

A. 转位因子是DNA重组的一种形式

B. 可在质粒与染色体之间移动的DNA片段

C. 转座子是转位因子的一个类型

D. 可移动的基因成分

E. 能在一个DNA分子内部或两个DNA分子之间移动的DNA片段4. 质粒的主要成分是( )

A. 多糖

B. 蛋白质

C. 氨基酸衍生物

D. DNA分子

E. 脂类

5.下列哪项不能被列入可移动基因的范畴( )

A. 插入序列

B. 质粒

C. 染色体DNA

D. 转座子

E. 可转座噬菌体

6. 大肠杆菌类核结构的组成是( )

A. 双链DNA

B. RNA

C. 蛋白质+DNA

D. 支架蛋白

E. RNA+支架蛋白+双链DNA

7. 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

A.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B. 细菌是原核生物

C. 细菌生长快个体小

D. 细菌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E. 细菌无细胞核结构

8. 操纵子结构不存在( )

A. 细菌基因组中

B. 病毒基因组中

C.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

D. 大肠杆菌基因组中

E. 原核生物基因组中

9.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

A. F质粒的主要特征是带有耐药性基因

B. R质粒又称抗药性质粒

C. Col质粒可产生大肠杆菌素

D. F质粒是一种游离基因

E. R质粒在基因克隆中应用最多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粒的主要成分是RNA

B. 质粒的复制依赖于宿主细胞

C. 宿主细胞离开了质粒就不能生存

D. 质粒的存在对宿主细胞没有任何影响

E. 不同类群的质粒不能共存于同一菌株

五、B型题:

A. 基因重叠现象

B. 类核结构

C. 断裂基因

D. 质粒

E. 可移动基因成分

1. 原核生物具有( )

2. 真核生物基因是( )

3. 病毒基因组存在( )

4. 转座因子是( )

5. 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 )

六、X型题:

1. 下列哪些属于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 )

A. 转座子

B. 病毒核酸

C. 细菌的质粒

D.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

E. 转位因子

F. 插入序列

G.真核生物的线粒体

2.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征包括( )

A. 具有类核结构

B. 只有一个DNA复制起点

C. 有大量的基因重叠现象

D. 存在可移动基因成分

E. 基因组中有重复序列存在

F. 结构基因多数是多拷贝的

G.广泛存在操纵子结构

3. 原核生物基因组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有( )

A. 编码序列所占的比例

B. 操纵子结构

C. 重复序列

D. 内含子

E. 细胞核结构

G.复制起点的个数

4. 质粒的结构特点有( )

A.以环状双链DNA分子存在

B. 质粒DNA有超螺旋结构

C. 以环状单链DNA分子存在

D. 质粒DNA有半开环结构

E. 以环状双链RNA分子存在

F. 质粒DNA有线性结构

G.以线性双链DNA分子存在

5. 质粒按功能分类主要有( )

A. 接合型质粒

B. F型质粒

C. 松弛型质粒

D. 可移动型质粒

E. R型质粒

G.Col质粒

6. 有关R质粒叙述正确的是( )

A. R质粒带有抗性转移因子

B. R质粒又称耐药性质粒

C. R质粒带有抗性决定因子

D. R质粒能决定细菌的性别

E. R质粒具有自我转移能力

G.R质粒能进行自我复制

7. 质粒的生物学性质有( )

A. 质粒携带的遗传性状也能被转移

B. 质粒的复制可独立于宿主细胞

C. 质粒对宿主细胞的生存是必需的

D.质粒带有选择性标志

E. 质粒有不相容性

G.质粒可以与染色体发生整合

8. 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有( )

A. 接合

B. 转化

C. 转染

D. 转导

E. 转座

七、名词解释:

1.质粒

2.类核

3.转座

4.基因组

5.基因重叠

6.质粒的不相容性

八、问答题:

1.叙述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2.简述原核生物的类核组成。

3.描述质粒DNA的结构特点。

4.试述质粒的类型有哪些?

5.简述原核生物转座子的类型及特点。

6.通过转座可引起哪些遗传效应?

参考答案

一、A型题:1.B 2.E 3.A 4.D 5.C 6.E 7.D 8.C 9.A 10.B

二、B型题:1.B 2. C 3. A 4.E 5.D

三、X型题:1.ACDEFG 2.ABDEG 3.ABDF 4.CDEF 5. BEG 6.ABCEG 7.ADEG 8.ABDE

四、名词解释:

1.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分子称为质粒(plasmid)。

2.类核:原核生物基因组DNA通常位于菌细胞的中央,与支架蛋白和RNA结合在一起,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经高度盘旋聚集形成一个较为致密的区域,称为类核(nucleoid)。

3.转座:转座(transposition)是指遗传物质被转移的现象。这种转移可以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染色体之间,被转移的DNA片段称为转座因子(或转座元件)。

4.基因组:基因组(genome)是一个细胞或一个生物体中的全套遗传物质。

5.基因重叠:(gene overlapping),指基因组DNA中某些序列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所共用。

6.质粒的不相容性:同一类群的不同质粒通常不能在同一菌株内稳定共存,当细胞分裂时就会分别进入不同的子代细胞,这种现象叫做质粒的不相容性(incompatibility)。

五、问答题:

1.在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只有一个DNA复制起点。基因组DNA通常是由一条环状双链DNA(double stranded DNA,dsDNA)分子组成。基因组DNA与支架蛋白和RNA结合在一起,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广泛存在操纵子结构。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功能单位,在原核基因调控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多数是单拷贝的并且结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成分。编码顺序一般不重叠。具有编码同工酶的不同基因。基因组中编码区所占比例为50﹪,不编码区中常常含有基因表达调控的序列。基因组DNA分子中存在多种功能的识别区域,这些区域经常有反向重复序列存在,并能形成特殊的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着可移动的DNA序列,这些可移动的DNA序列,通过不同的转移方式发生基因重组,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在细胞核上。原核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基因组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没有核膜将其与细胞质隔开,但能在蛋白质的协助下,以一定的组织形式盘曲、折叠包装起来,形成类核(nucleoid)也称拟核。类核的中央部分由RNA和支架蛋白(scaffolding protein)组成,外围是双链闭环的超螺旋DNA。在超螺旋结构的基础上,DNA 分子再扭结成许多活结样或花瓣样的放射状结构的DNA环。每个环形的活结状结构代表一个结构域,在各结构域中DNA呈负超螺旋状态。每个DNA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可以独立完成不同区域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在类核中80﹪为DNA,其余为RNA 和蛋白质。如果用DNA酶处理后可使基因组DNA链断裂;如果用RNA酶或蛋白酶处理类核,则类核变得松散,不能维持DNA链

的折叠结构,这表明RNA和蛋白质对维持类核分子的折叠以及形成环状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3.多数细菌来源的质粒核酸是环状双链DNA分子,没有游离的末端,每条链上的核苷酸通过共价键头尾相连。质粒DNA分子通常具有三种不同的构型。当其两条核苷酸链均保持完整环形结构时,为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这样的DNA常以超螺旋状态存在;如果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保持完整环形结构,另一条链出现一至数个缺口时,为半开环DNA;若两条链均有缺口并发生断裂则成为线性DNA分子。

4.根据细菌染色体对质粒复制的控制程度是否严格可将质粒分为:严紧型质粒和松弛型质粒。

按转移方式分为:接合型质粒、可移动型质粒、自传递型质粒。按质粒大小分为:小型质粒、大型质

粒。按质粒的宿主范围分为:窄宿主谱型质粒、广宿主谱型质粒。按质粒的功能分为:F质粒、R质粒、

Col质粒。

5.⑴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长度约700bp~2 000bp,由一个转位酶基因及两侧的反向重复序列(16bp~41bp)组成。反向重复序列的对称结构使IS可以双向插入(正向插入或反向插入)靶位点。并在插入后于两侧形成一定长度(3bp~11bp)的顺向重复序列称靶序列(target sequence)IS的转位频率为10-7/拷贝,即在一个世代的107细菌中有1次插入。

⑵转座子(transposon,Tn)是一类复杂的转位因子。Tn比IS大,约4500~20000bp,除了携带有关转座的必需基因外,还含有能决定宿主菌遗传性状的基因,主要是抗生素和某些药物的抗性基因,转座子中的转位酶称为转座酶(transposase),其功能是介导转座子从一个位点转座到另一个位点,或从一个复制子转座到另一个复制子,其转座过程与IS相似。

⑶Mu噬菌体是一类具有转座功能的温和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有多种,如大肠杆菌λ噬菌体、大肠杆菌Mu-1、P1和P2噬菌体等。这类噬菌体具有整合能力,可以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去,也称可转座的噬菌体(transposable phage)。当它们感染细菌后,其溶源性整合和裂解周期的复制均以转座方式进行,但转座位点是随机的。

6.⑴引起突变转位可能引起多种基因突变。当转位因子插入一个基因内部,会引起这个基因的插入失活;当插入多顺反子前端的基因中时,可引起下游的所有基因停止转录,因为转位因子中含ρ依赖的转录终止信号;当插入染色体或质粒中时,常引起缺失和倒位突变。

⑵引入新的基因在插入位点上引入新的基因,如含有抗药基因R质粒的转位因子,转位到染色体中时,可在该部位出现抗药性基因。若将带有Amp+R质粒的细菌与不含R质粒的带有Kan+转座子的细菌进行接合,结果产生了Amp+Kan+的细菌,并且能够在含有氨苄青霉素及卡那霉素的培养板上生长。经过转位作用,在这种细菌内产生Amp+及Kan+的质粒,经过再次接合作用,即可产生含Amp+ Kan+R质粒细菌。

⑶引起生物进化基因重排经常发生,转座作用是基因重排的重要机理之一,如通过转座,可将两

个本来相隔遥远的基因靠拢,从而进行协调的控制作用,这两段基因顺序经过转座作用连接在一起有

可能在进化过程中产生新的蛋白质。

第三章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调控序列在断裂基因侧翼序列上不存在

A.启动子

B.增强子

C.终止子

D.外显子

2.下列不属于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一般特征的是

A.基因组庞大

B.线状双链DNA和二倍体

C.编码区远远多于非编码区

D.重复序列

3.组蛋白家族中核小体组蛋白组蛋白包括

A.H1、H2A、H2B、H3

B.H1、H2A、H2B、H3A

C.H2A、H2B、H3、H4

D.H2A、H2B、H3A、H4

4.线粒体DNA(mt DNA)与核DNA主要不同之处有

A.非孟德尔的母系遗传

B.低突变率

C.异质性和复制分离

D.阈值效应

5.能够引起遗传性视神经病的线粒体病遗传学分类类型是

A.点突变

B.mt DNA的大规模缺失

C.mt DNA的大规模插入

D.源于核DNA缺陷引起mtDNA缺失

6.下列哪项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位点的不稳定性相关

A.脆性X综合症、重症肌无力和Huntington 舞蹈

B.脆性X综合症、重症肌无力和Kearns-sayre综合

C.Kearns-sayre综合症、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

和Huntington 舞蹈症

D.Kearns-sayre综合症、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

和Kearns-sayre综合症

二、名词解释:

1. 外显子与内含子

2. 单拷贝基因

3. 单顺反子mRNA

4. 微卫星DNA

5. 断裂基因

6. 基因家族

7. 假基因

8. 端粒酶

9. 后基因组研究

10. 遗传图谱

11. 单核苷酸多态性

12. 甲基特异性PCR

三、问答题:

1. 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的一般特点?

2. 真核生物基因组含有的重复序列有哪些?

3. 线粒体DNA与核DNA有哪些不同之处?

4. 何谓线粒体病?简述线粒体病的遗传学分类。

5. 假基因的分类及其发生机理。

6. 简述CpG岛与DNA甲基化调控。

7. 作为一种遗传标记,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的主要用途有哪几个方面?

8. 人类单核苷酸的多态性(SNP)的特点及主要用途

有哪几个方面?

9.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一、问答题

1.D

2.C

3.C

4.B

5.A

6.A

二、名词解释

1.外显子与内含子: 断裂基因的内部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

2.单拷贝基因: 在基因组中仅出现一次的基因称单拷贝基因,多为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3.单顺反子mRNA: 真核生物中每一个基因单独构成一个转录单位转录而产生的mRNA,仅编码一种蛋白质。

4.微卫星DNA:存在于常染色体由2~6个核苷酸长的重复序列组成,又称简单串联重复序列,以(CA)n、(GT)n、(CAG)n较常见,重复次数多为15~60次,总长度一般在400 bp以下。

5.断裂基因:细胞内的结构基因并非全由编码序列组成,而是在编码序列中插入了非编码序列,这类基因被称为断裂基因。

6.基因家族: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这一组基因就称为基因家族。

7.假基因:基因家族中一类与具正常功能的基因序列相似,但无转录功能或转录产物无功能的基因称为假基因。

8.端粒酶:一种由蛋白质和RNA两部分组成的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可合成端粒重复序列而延长端粒的特殊逆转录酶。

9.后基因组研究: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又称后基因组研究。

10.遗传图谱:是指通过计算连锁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得到基因线性排列从而确定相对距离的图谱,又称连锁图。

11.单核苷酸多态性:因单个碱基的变异(主要是置换,也有缺失和插入)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在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碱基,其中最少一种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小于1%。

12.甲基特异性PCR: DNA经亚硫酸钠处理后,非甲基化的C转变为U,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保持不变,利用两套不同的引物扩增可判断甲基化是否发生的一种特异性PCR。

三、问答题

1答案:

①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复杂,基因数庞大,具有多个复制起点;②真核细胞的基因组DNA都是线状双链DNA,而不是环状双链分子;③基因组中非编码区多于编码区;④真核基因多为不连续的断裂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镶嵌而成;⑤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2答案:

(一)高度重复序列

重复频度>105。根据卫星DNA的长度,又可分成3种:卫星DNA、小卫星DNA、微卫星DNA。

(二)中度重复序列

这类重复序列主要由比较大的片段(由100bp到几千bp)串联重复组成,分散在整个基因组中,重复频度不等,如Alu家族、rRNA、tRNA和组蛋白等。

3 答案:

(一)非孟德尔的母系遗传

mtDNA 因位于细胞质中,表现为严格的母性遗传, 不服从孟德尔遗传,绝大部分mtDNA 是通过卵细胞遗传。

(二)高突变率

mt DNA突变率约为nDNA的10~100倍,此外mtDNA 与有毒物质的结合频率比核DNA 高数倍至数十倍。

(三)异质性和复制分离

异质性即突变mtDNA与野生型mtDNA 以不同的比例共存于一个细胞内的现象。复制分离即在细胞分裂的复制过程中,突变的和野生型的mtDNA 随机进入子细胞的过程,复制分离的结果使突变mtDNA 杂合体向突变纯合或野生纯合方向转变,但因突变复制具有优势,故易产生突变积累,突变积累的程度不同,突变mtDNA 在群体中的多态性程度也不同。

(四)阈值效应

每个细胞的mt DNA有多种拷贝,而一个细胞mt DNA编码基因的表现型依赖于一个细胞内突变型mt DNA和野生型mt DNA的相对比例,mtDNA 突变导致氧化磷酸化水平降低,当能量降低到维持组织正常功能所需能量的最低值时即达到了mtDNA表达的能量阈值,可引起某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异常而出现临床症状,这就是阈值效应。

(五)半自主复制与协同作用

mt DNA虽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编码功能,但该过程还需要数十种nDNA编码的酶参加,因此mt DNA 基因的表达同时也受nDNA的制约,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4答案:

线粒体病(mitochondriopathy)是指由于线粒体呼吸链功能不良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常见为眼睑下垂、外眼肌麻痹、视神经萎缩、神经性耳聋、痉挛或惊厥、痴呆、偏头痛、类卒中样发作等。

从核基因缺陷和线粒体基因缺陷的角度对线粒体病进行遗传学分类可分为三种类型:点突变,mtDNA的大规模缺失或插入和源于核DNA缺陷引起mtDNA缺失。

5 答案:

与正常功能的基因序列相似,但无转录功能或转录产物无功能的基因称假基因( pseudogene)。根据是否保留相应功能基因的间隔序列(如内含子) , 假基因分两大类:一类保留了间隔序列,称为非加工假基因

(non-processed pseudogene),通常因基因的复制修饰,如点突变、插入、缺失和移码突变而导致复制后的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时出现异常,丧失正常功能,它与功能基因一般在同一染色体上, 也称复制型假基因( duplicated pseudogene)。假基因中大多数则缺少间隔序列的称为已加工假基因(processed pseudogene),主要是转录过程中mRNA 以cDNA 的方式重新整合进入基因组( 很可能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在长期进化选择过程中因为随机突变积累而丧失功能,通常这种假基因无内含子,两边有小的侧翼定向重复序列(flanking direct repeat),3'端多具多聚腺苷酸尾。

6 答案:

大约有一半的人类基因富含CpG 的顺序,称为CpG岛(CpG island),CpG 岛常位于转录调控区或其附近,主要存在于看家基因和一些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在正常组织,除印记基因和失活的X染色体外,包括启动子区在内的基因5′端CpG 岛大部分是非甲基化的。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直接的机制可能是因为甲基从DNA分子的大沟中突出,阻止了转录因子与基因相互作用,还可能直接抑制RNA聚合酶活性而抑制基因的表达。间接的机制包括两种类型:①与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结合;②改变染色质结构,这都间接阻碍转录因子与DNA结合而抑制转录。DNA甲基化对胚胎发育非常重要,与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特别是肿瘤密切相关。

7 答案:

主要用途①人类基因遗传图谱的制作。②目的基因筛选和基因诊断。通常目的基因若与STR位点有连锁关系, 则其位置与STR位点邻近, 故通过对STR附近区域克隆测序, 就可能发现目的基因。通过家系和对照研究, 运用连锁和相关分析, 可以找到与疾病高度相关的STR位点。③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法医案例中, 对于量极少和降解严重的生物检材, 通过PCR进行STR位点扩增并将几个STR 位点联合起来分析, 可得到相当高的累积个体识别率和父权排除率。因而STR用于法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为司法侦案、破案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8答案:

疾病的连锁分析与基因的定位:包括复杂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性紊乱、各种肿瘤等)的基因定位、关联分析,并可用于遗传病的单倍型诊断。

指导用药和药物设计:SNP多态性能充分反映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通过研究遗传多态性与个体对药物敏感性或耐受性的相关性, 可以阐明遗传因素对药物效用的影响, 从而对医生针对性的用药和药物的开发提供指导和依据。

用于进化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生物界的进化及进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基因组的突变和突变的选择密切相关, 构建整个基因组的SNP 图谱对于直接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具极大意义。对比人群之间SNP 图谱的异同情况可以对人类的起源、迁移等作出估计, 从而理清人类进化过程中源与流的问题。

9答案:

人类基因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又称后基因组研究。

结构基因组学代表基因组分析的早期阶段,通过基因作图、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基因组成、基因定位的科学,包括规模化地测定蛋白质、RNA及其它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等内容,以获得一幅完整的、能够在细胞中定位以及在各种生物学代谢途径、生理途径、信号传导途径中全部蛋白质在原子水平的三维结构全息图。

功能基因组学代表基因分析的新阶段,是利用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研究基因功能,使人们有可能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以致生物体整体水平上理解生命的原理。对疾病的防治和机理的阐明有重要应用意义。

第四章病毒基因组

A型题:

1. 只含小分子量RNA而不含蛋白质的病毒称( )

A. 类病毒(Viroids)

B. 卫星(Satellites)

C. 类病毒(viroid)

D. 朊病毒(Prions)

E. 拟病毒(virusoid)

2. 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的病毒称( )

A. 类病毒(Viroids)

B. 卫星(Satellites)

C. 类病毒(viroid)

D. 朊病毒(Prions)

E. 拟病毒(virusoid)

3. RNA病毒基因组的帽子结构与第二个核苷酸相连的化学键( )

A. 5',5'-三磷酸二酯键

B. 3',3'-三磷酸二酯键

C. 5',5'-磷酸二酯键

D. 3',5'-磷酸二酯键

E. 以上都不是

4. HBV基因组是( )

A. 完全双链DNA分子

B. 不完全双链DNA分子

C. 完全双链RNA分子

D. 不完全双链RNA分子

E. 单链DNA分子

5. 具mRNA模板活性的病毒基因组是( )

A. 正链DNA病毒

B. 负链DNA病毒

C. 负链RNA病毒

D. 逆转录科的正链RNA病毒

E. 正链RNA病毒(逆转录科的正链RNA病毒除外)

6. 关于逆转录病毒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迄今发现的RNA肿瘤病毒均属RNA逆转录病毒

B. 嗜肝DNA病毒科属DNA逆转录病毒。

C. 逆转录病毒RNA为正链

D. 病毒颗粒均携带逆转录酶

E. 前病毒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

7.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

A. 5'端帽子结构

B. 3'端poly(A)尾

C. 两端各有一个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D. 编码逆转录酶

E. 神经酰胺酶

8. 分段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是指病毒基因组( )

A. 由数条不同的核酸分子组成

B. 由数条相同的核酸分子组成

C. 由数条互补的核酸分子组成

D. 由可分成不同功能区段的一个核酸分子组成

E. 以上都不对

9. HBV基因组序列的利用率(编码基因效率)达( )

A. 90%~100%

B. 100%~150%

C. 150%~200%

D. 200%~250%

E. 250%~300%

10. SARS-CoV的分子诊断主要是( )

A. 根据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作PCR

B. 根据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作RT-PCR

C. 根据病毒膜蛋白作ELISA

D. 根据病毒核衣壳蛋白作ELISA

E. 根据病毒滴度

九、B型题:

A. 双链DNA

B. 单链DNA

C. 双链RNA

D. 正链RNA

E. 负链RNA

1. HBV基因组是( )

2. 流感病毒基因组是( )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基因组( )

十、X型题:

1. 述一个病毒基因组,应涉及到( )

A.核酸(DNA或RNA)的性质

B.核酸链的数量和核苷酸序列

C.链末端的结构

D.编码基因

E.调控元件

2. 病毒基因组末端重复序列结构有( )

A. 粘性末端

B. 末端插入序列

C. 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D. 末端正向重复序列

E. 长末端重复序列

3.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分型依据( )

A. 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

B. 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

C.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的抗原性

D. 神经酰胺酶(neuraminidase,NA)的抗原性

E. 宿主种属

4. 逆转录病毒编码的基本结构基因( )

A. gag(编码核心蛋白)

B. pol(编码逆转录酶等)

C. rex(编码rex调节蛋白)

D. tax(编码tax调节蛋白)

E. env基因(编码包膜蛋白)

5. HIV基因组编码的附加基因和调节基因( )

A. Vif

B. vpr

C. nef

D. tat

E. rev

6. HIV-1( )

A. 引起AIDS

B. 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

C. 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和免疫缺陷

D. 属逆转录病毒

E. 使被感染的细胞丧失功能但不会死亡

十一、名词解释:

1.重叠基因

2.分段基因组

3.抗原漂移

4.前病毒DNA

十二、问答题:

1.病毒的基本结构成份主要有哪些?

2.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病毒分成哪几类?

3.简述长病毒末端重复序列的特点和作用。

参考答案

一、A型题:1.C 2.D 3.A 4.B 5.E 6.D 7.E 8.A 9.C 10.B

二、B型题:1.A 2.E 3.D

三、X型题:1.ABCDE 2.ACDE 3.CD 4.ABE 5.ABCDE 6.ABCD

四、名词解释:

5.许多病毒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放读码框架,可以编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肽

链,称为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

6.分段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是指病毒基因组由数条不同的核酸分子组成。分段基因组多见于正链

RNA病毒、负链RNA病毒及双链RNA病毒。

7.当宿主细胞同时感染两种不同亚型的病毒时,毒株之间会发生基因重配现象,子代病毒可获得两个亲代

病毒的基因片段,导致子代病毒表面抗原发生变化,从而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种现象又称为抗原漂移(antigen shift)。

8.当逆转录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后,首先以其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DNA中间体,这种

DNA分子称原病毒或前病毒DNA(provirus DNA)。

五、问答题:

2.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四种基本结构成份组成:①由一种核酸(DNA或RNA)组成的病毒基因组。②由

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衣壳蛋白组成的衣壳。③来源于宿主细胞质膜系统(细胞膜、内质网膜或高尔基体膜)的包膜。④病毒颗粒中的其它内容物,包括酶、核酸结合蛋白及金属离子等。

2.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制定了《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原则》。根据病毒的基因组组成及复制方式,可将病毒分为如下几类:

DNA病毒(DNA Viruses)

第一组:双链DNA病毒(Group I: dsDNA Viruses)

第二组:单链DNA病毒(Group II: ssDNA Viruses)

RNA病毒(RNA viruses)

第三组:双链RNA病毒(Group III: dsRNA Viruses)

第四组:正链RNA病毒(Group IV: (+)ssRNA Viruses)

第五组:负链RNA病毒(Group V: (-)ssRNA Viruses)

DNA与RNA逆转录病毒(DNA and RNA Reverse Transcribing Viruses)

第六组:RNA逆转录病毒(Group VI: RNA Reverse Transcribing Viruses)

第七组:DNA逆转录病毒(Group VII: DNA Reverse Transcribing Viruses)

亚病毒因子(Subviral Agents)

卫星(Satellites)

类病毒(Viroids)

朊病毒(Prions)

3.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RNA在逆转录后生成的双链DNA中,两端有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结构。LTR在结构与功能上与上述重复序列不同。LTR中的重复序列只占一部分,另外还包括单一序列。5'端的LTR包含许多特定的基因表达调控区域,是一组真核生物增强子和启动子单位,而3'端的LTR具有转录终止的作用。另外,逆转录病毒基因组利用LTR中的重复序列形成环状结构,在整合酶作用下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内。

第五章蛋白质组学

一.A型题

1.目前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质谱分析

B 二维凝胶电泳

C 酵母双杂交技术

D DNase I 足纹分析

E SDS-PAGE电泳

2.目前进行蛋白质分离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质谱分析

B 二维凝胶电泳

C 酵母双杂交技术

D DNase I 足纹分析

E SDS-PAGE电泳

3.二维凝胶电泳是根据蛋白质的( )来进行分离的。

A 分子量和分子构像

B 分子量和电荷

C 电荷和分子构像

D 分子量

E 分子构像

4.质谱分析技术主要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 )。

A 分子量

B 分子组成

C 分子构像

D 分子大小

E 分子是否具有四级结构

5.下列技术中,不能用来检测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是( )。

A 核磁共振

B 圆二色谱法

C 氢同位素交换法

D 小角中子衍射法

E X衍射分析

6.DNase Ⅰ足纹分析技术中,DNase Ⅰ水解的是DNA分子中的( )。

A 氢键

B 磷酸二酯键

C 疏水键

D 肽

E 羧基

7.高等生物相对于低等生物( )。

A 所携带的编码基因少,但调控机制复杂

B 所携带的编码基因多,调控机制也复杂

C 所携带的编码基因少,调控机制也简单

D 所携带的编码基因多,但调控机制简单

E 无法比较

8.在做SDS-PAGE电泳时,不同的蛋白质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不同蛋白质的( )。

A 含有氨基酸的种类

B 分子量的大小

C 所带有正电荷的多少

D 蛋白质分子的复杂性

E 所带有负电荷的多少

9.核酸-蛋白质杂交实验常用于鉴定蛋白质和DNA的特异结合,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确定蛋白质的( ) A 是否具有四级结构 B 蛋白质的等电点

C 蛋白质是否和糖结合成糖蛋白

D 蛋白质是否还有-SH2基团

E 蛋白质的分子量

10.2-DE得到的图谱呈( )。

A 彗星状

B 满天星状

C 云雾状

D 扫帚状

E 倒三角状

二、B型题

A. 酵母双杂交系统

B. 凝胶滞后实验

C. 二维凝胶电泳

D. 一维核磁共振

E. 质谱分析技术

1.( )是用于研究蛋白质与核酸间相互作用的技术。

2.( )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3.目前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主要采用( )。

4.进行蛋白质的鉴定最常采用( )。

5.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常采用( )。

三、X型题

1.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

A 蛋白质表达模式的研究

B 蛋白质功能模式的研究

C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D 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E 蛋白质与糖类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2.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主要包括( )。

A 分子和亚基的聚合

B 分子识别

C 分子自我装配

D 多酶复合体

E 蛋白分子杂交

3.质谱技术目前已经是蛋白质组研究中常用的技术,质谱仪的核心部件包括( )。

A 进样装置

B 离子化源

C 质量分析器

D 离子检测器

E 数据分析系统

4.目前用于蛋白质结构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很多,主要有( )。

A 紫外差光谱法

B 氢同位素交换法

C 圆二色谱法

D 一维核磁共振

E 小角中子衍射法

5.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是为了让一些无功能的蛋白质变成有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包括下列哪些修饰( )。

A 羟基化修饰

B 磷酸化修饰

C 糖基化修饰

D 羧基端封闭

E N端封闭

6.现在的观点普遍认为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主要作用,研究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有( )。

A 凝胶滞后实验

B DNaseⅠ足纹分析

C 核酸-蛋白质杂交实验

D Northern Blotting 杂交实验

E SDS-PAGE电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必须具备特定的三级结构才具有生物功能。

B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蛋白质与核酸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经典方法。

C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正更好的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且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D 蛋白质组学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所表达的群体蛋白质研究的一门学问。

E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特点是:整体性、揭示生命的动态性、体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

8.蛋白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

A 蛋白质与糖类物质的相互作用

B 蛋白质与脂类物质的相互作用

C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D 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E 蛋白质与无机物的相互作用

四.名词解释

1.蛋白质组2.蛋白质组学3.二维凝胶电泳

4.质谱技术

5.凝胶滞后实验

五.问答题

1.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特点有哪些?

2.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目前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哪些技术?

4.等电聚焦凝胶电泳的原理是什么?

5.简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优缺点。

答案:

一A型题:1.C 2.B 3.B 4.A 5.D 6.B 7.A 8.B 9.E 10.B

二B型题:1.B 2. C 3. A 4.E 5.D

三X型题:1. ABCD 2. ABCDE 3.BC 4. ABCDE 5.BCE 6.ABC 7.ACDE 8.CD

四名词解释:

1. 蛋白质组是指特定细胞、组织乃至机体作为一个生命单元中所拥有蛋白质的集合,即生命体中携带的基因信息在某一时段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2.蛋白质组学是指对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所表达的群体蛋白质研究的一门学问。主要在蛋白质水平上探索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作用模式、功能机制、调节控制以及蛋白质群体内的相互作用。是在生物体或其细胞的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的,并从一个机体或一个细胞的蛋白质整体活动来揭示生命的规律。

3.二维凝胶电泳是目前蛋白质组研究中最有效的分离技术。它由两向电泳组成,第一向以蛋白质电荷差异为基础进行分离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第二向是以蛋白质分子量差异为基础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质谱技术是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间的质量、电荷比值(质荷比,m/z)差异来确定分子量的技术。

5.凝胶滞后实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直接分析核酸与蛋白质结合的简单、快速、敏感方法。通过蛋白质与末端标记的核酸探针特异性结合,电泳时这种复合物较无蛋白结合的探针在凝胶中的泳动速度要慢,即表现为相对滞后。

问答题:

1.①整体性②揭示生命的动态性过程③体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

2.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蛋白质表达模式的研究,

一是在蛋白质功能模式方面的深入分析。

3.①蛋白质的分离技术:二维凝胶电泳

②蛋白质的鉴定技术主要包括:质谱技术、Edman降解分析技术、蛋白质分子结构分析技术

③蛋白质与核酸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凝胶滞后实验、DNase Ⅰ足纹分析、核酸一蛋白质杂交实验

④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

4.依据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或等电点进行分离的技术。在等电聚焦过程中,电场所采用的载体两性电解质含有脂肪族多氨基多羧酸,可在电场中形成正极为酸性,负极为碱性的连续pH梯度,蛋白质分子在一个载体两性电解质(ampholyte)形成的连续而稳定的线性pH梯度中电泳,当蛋白质迁移到其等电点位置时,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再移动,因此可将各种不同等电点性质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5.酵母双杂交系统所具有的优点:①蛋白质作为被研究的对象不用被纯化;②检测在活细胞内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细胞内)的真实情况;③由于这一系统可以反映基因表达产物的累积效应,因而可检测存在于蛋白质之间微弱或短暂的相互作用;④采用不同组织、器官、细胞类型和分化时期材料构建cDNA文库,可用于分析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

局限性:①双杂交系统分析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定位于细胞核内,而许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依赖于翻译后加工如糖基化、二硫键形成等,这些反应在核内无法进行。②由于某些蛋白本身具有激活转录功能或在酵母中表达时发挥转录激活作用,从而引起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生“假阳性”结果。③双杂交只是反映蛋白质间能发生作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还必须经过其他实验验证,尤其要与生理功能研究相结合,否则可能会误入歧途。

第八章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

一、A型选择题

1.下列哪种不是基因扩增检验技术(D)

A.PCR B.LCR C.NASBA D.bDNA E.SDA

2.以下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中,哪一种属于等温扩增(E)

A.PCR B.RT-PCR C.LCR D.Hybrid capture E.NASBA

3.能使扩增灵敏度提高的方法是(B)

A.多重PCR B.巢式PCR C.原位PCR D.反向PCR E.不对称PCR

4.能对未知序列进行扩增的PCR是(D)

A.多重PCR B.巢式PCR C.原位PCR D.反向PCR E.不对称PCR

5.在定量PCR中,对原始模板准确定量的影响因素中,最大的是(B)

A.原始模板的量B.扩增效率C.循环次数

D.扩增产物的量E.循环阈值

6.外标定量方法最大的缺点是(B)

A.不能测定原始模板的绝对量B.测定的重复性和精密性有问题

C.标准品制备困难D.不能排除样本间的测定差异

E.测定必须在扩增的指数期进行

7.最早推出的荧光定量探针是(A)

A.TaqMan探针B.相邻探针C.分子信标D.阴阳探针E.端粒探针

8.PCR测定中的污染主要是指(D)

A.标本间的交叉法治B.环境中的细菌污染C.灰尘污染

D.PCR扩增产物的污染E.试剂中的污染物

9.UNG防污染预防下列哪种污染(A)

A.产物B.靶核酸C.气溶胶D.标本间E.病原微生物

10.TaqMan探针采用的是(A)

A.荧光标记的探针B.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同位素标记的探针D.SYBR Green标记引物E.圆形探针

X型题选择题

1.DNA聚合酶要求下述哪些物质才能进行DNA复制(ABCD)

A.dDNA B.Mg2+C.引物D.模板E.小牛血清白蛋白

2.核酸扩增抑制物的主要来源是(ABCE)

A.血清中的血红素B.尿标本是的尿素C.核酸提取中的有机溶剂

D.Mg2+ E.部分抗凝剂

3.临床基因扩增中,弱阳性室内质控样本发生失控,其原因可能是(ABDE)

A.核酸提取中的丢失B.标本中扩增抑制物残留C.扩增仪孔间温度不均一D.Taq酶和/或逆转录酶失后E.扩增产物污染

二、名词解释

1.聚合酶链反应2.原位PCR 3.RT-PCR 4.反向PCR 5.多重PCR 6.巢式PCR

7.不对称PCR

8.锚定PCR

9.荧光定量PCR

10.循环阈值

11.TaqMan探针

12.分子信标

13.LCR

三、问答题

1.影响PCR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2.试证明Ct值与模板DNA的起始拷贝数成反比。

3.简述bDNA信号放大系统的原理。

4.PCR检测技术有何临床应用。

5.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应如何设置。

6.如何保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1-5.DEBDB 6-10.BADAA

X型题:1.ABCD 2.ABCE 3.ABDE

二、名词解释

1.聚合酶链反应:PCR是利用DNA聚合酶(如Taq DNA聚合酶)等在体外条件下,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异DNA片断合成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2.原位PCR:是指直接用细胞涂片或石蜡片包埋组织切片在单个细胞中进行PCR扩增,然后用特异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含该特异序列的细胞的一种方法。

3.RT-PCR:逆转录PCR是一种检测RNA的方法。其原理是先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cDNA,再以此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

4.反向PCR:是对已知DNA片断两侧的未知序列进行扩增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片断,然后用连接酶将酶切产物连接成环状.再用已知序列上两端相反方向的引物进行PCR。

5.多重PCR:是在一次反应中加入多种引物,同时扩增一份DNA样品中的不同序列。每对引物所扩增的产物序列长短不一。根据不同长短的序列存在与否,检测是否有某些基因片断的缺失与突变。多重PCR 对于检测疾病相关基因十分庞大的疾病很有价值。

6.巢式PCR:巢式PCR有两对引物,一对引物对应的序列在模板外测,称外引物,另一对引物互补序列在同一模板的外引物的内侧,称内引物,即外引物扩增产物较长,含有内引物扩增的靶序列,经过二次PCR放大将单拷贝的目的DNA序列检出。巢式PCR最大的优点是灵敏度大大提高

7.不对称PCR:不对称PCR的目的是扩增产生特异长度的单链DNA。PCR反应中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引物,一般采用50~100:1比例,最初的10~15个循环中主要产物还是双链DNA,但当低浓度的引物被消耗

尽后,以后的循环只产生高浓度引物的延伸产物,结果产生大量单链DNA。因PCR反应中使用二种引物浓度不同,因此称为不对称PCR。

8.锚定PCR:锚定主要用于扩增未知序列或未全知的序列。首先分离总RNA或m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通过DNA末端转移酶在cDNA的3′端上加上poly(dG)尾,与此poly(dG)相对应的锚定引物为poly(dC),为保证扩增特异性,poly(dC)应在十二聚以上,5′端还可带上某些限制性酶序列或其他序列信息。

9.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PCR亦称实时荧光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检测整个PCR过程,获得在线描述PCR过程的动力学曲线,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核酸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0.循环阈值:循环阈值是在PCR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开始由本底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的拐点所对应的循环次数。Ct值与模板DNA的起始拷贝数成反比。

11.TaqMan探针:在TaqMan探针法的定量PCR反应体系中,包括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探针只与模板特异性地结合,其结合位点在两条引物之间。探针的5′端标记有荧光报告基团,如FAM、VIC等,3′端标有荧光淬灭基团,如TAMRA等。当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所发射的荧光能量被淬灭基团吸收,仪器检测不到信号。随着PCR的进行,Taq酶在链延伸过程中遇到与模板结合的探针,其3′→5′外切酶活性就会将探针切断,报告基团远离淬灭基团,其能量不能被吸收从而产生荧光信号。所以,每经过一个PCR循环,荧光信号也和目的片段一样,有一个同步指数增长的过程,荧光信号的强度就代表了模板DNA的拷贝数。

12.分子信标:分子信标探针是TaqMan探针的一种衍生方法。探针设计与TaqMan探针相似,只不过是探针5′和3′端的一小段核苷酸序列被设计成互补的,没有与靶序列杂交时会形成发夹状态,此时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极端靠近,荧光几乎完全淬灭。探针与靶序列杂交后,发夹展开,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开,荧光得以恢复,荧光检测系统即可接收到荧光基团的荧光信号

13.LCR:连接酶链反应又称为连接酶扩增反应。LCR是以DNA连接酶将某一DNA链的5′磷酸与另一相邻链的3′羟基连接为基础的循环反应。LCR扩增对象不是目标片段,而是由引物组成的探针,是一种探针扩增技术。LCR需要两对引物A、B和A′、B′,其中引物A与引物A′互补,引物B与引物B′互补。模板双链DNA经加热变性后,两对引物分别与模板链复性退火,复性后引物A和B′的3′端分别与引物B和A′的5′端相邻。若引物与模板完全互补,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使得相邻两个引物A和B、A′和B′的5′磷酸与3′羟基形成磷酸二酯键而相连。连接产物变性后,又可作为引物的模板参加反应,使扩增呈指数增长,经过变性-复性(退火)-连接的20~30个循环,检测连接反应的产物。

三、问答题

1.影响PCR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PCR反应体系包含DNA模板、寡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dNTP及含有必需离子的反应缓冲液,这些因素都对PCR反应产生影响。

2.试证明Ct值与模板DNA的起始拷贝数成反比。

一般来说,第n次PCR循环的荧光信号强度(Rn)等于背景信号强度(R B)加上每个分子的荧光强度(即单位荧光强度R S与分子数目的乘积),用数学式表示如下:

Rn = R B +X O(1+Ex)n Rs

式中:Rn代表荧光信号强度

R B代表背景信号强度

Xo代表起始模板拷贝数

Ex代表扩增效率

Rs代表单位荧光强度

N代表循环次数

当循环次数n=Ct时,则

R T=R B+Xo(1+Ex)Ct Rs

两边取对数,则

lg(R T-R B)=lgXo+Ct lg(1+Ex)+lgRs

将其整理,则...

对每一个特定的PCR反应来说,Ex、R T、R B、和Rs都是常数,所发Ct值与lgXo成反比,也就是说,Ct值与起始模板DNA的拷贝数(Xo)的对数成反比,起始DNA浓度每增一倍,Ct值减小一个循环。因此,Ct值的引入确保了实时荧光PCR定量的精确和严格。

3.简述bDNA信号放大系统的原理。

分枝DNA是人工合成的带有侧链的DNA片段,在每个侧链上都可以标记可被激发的标记物。以bDNA 为基础建立的连续放大DNA信号以检测DNA的技术称为分枝DNA信号放大系统。

bDNA信号放大系统包括四种杂交探针,即目标探针、前放大体、放大体和标记探针。首先用亲和素包被微孔,加入目标探针,该组探针能与等检核酸靶序列上不同区域互补,其5′端用生物素标记,能与微孔中的亲和素高度亲和结合;再向微孔中加入待测标本,目标核酸与固定于微孔中的目标探针结合;再加入前放大体,该组探针的一段能与目标核酸的不同区域互补结合,另一段与放大体(即分枝DNA)的主链部分的序列互补结合,分枝DNA由主链和数十根寡核苷酸组成,每个分枝上都有标记探针的杂交位点,由酶标寡核苷酸组成的标记探针与bDNA上的互补序列结合,加入底物后最后经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利用bDNA信号放大系统可在每个靶序列上结合60~300个酶分子,而且所有杂交反应同时进行,观察到的信号与靶DNA的量成正比,可通过标准曲线将靶DNA定量。

4.PCR检测技术有何临床应用。

(1)PCR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中的应用;(2)PCR在遗传病中的应用;(3)PCR在肿瘤中的应用;(4)其它方面的应用:PCR技术除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外,还可用于DNA指纹、个体识别、亲子关系识别、法医物证等。

5.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应如何设置。

由于基因扩增检验是对靶核酸的指数倍扩增过程,因而有大量的扩增产物的出现,这种扩增产物极易对以后的新扩增反应产生“污染”,为防止这种污染的发生,就需要对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进行严格的分区。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原则上分为四个分隔开的工作区域,即试剂贮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反应混合物配制和扩增区以及扩增产物分析区。如果采用全自动扩增仪,后两个区域可以合并。应注意的是,各工作区域必须有明确的标记,避免不同工作区域内的设备、物品混用。进入各工作区域必须严格按单一方向进行,即试剂贮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反应混合物配制和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各区的仪器设备包括工作服、鞋子、实验记录本和笔等都必须专用,不得混淆。此外,上述四个工作区域内还应有固定于房顶的紫外灯,以便于工作后区域内的空气照射。

6.如何保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质量。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常规测定由一系列步骤组成,包括样本收集、样本处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产物检测结果报告及解释等。室内质量控制仅涉及样本处理、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等测定分析步骤,而室间质量评价则除了监测测定分析步骤外,还包括较大范围的实验室活动,诸如样本接收中的可靠性、结果报告及解释等。QA则是覆盖更广范围的活动,包括样本收集、结果报告和解释等。

第九章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试题

一、A型题:

1.要探知细胞内某一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以通过_______实现。

A.Southern blot

B.Northern blot

C. Western blot

D.原位分子杂交

2.核酸的变性是_______。

A.一级结构的断裂

B.二级结构的破坏

C. 伴有共价键的断裂

D.是DNA的降解过程。

3.固相杂交不包括_______。

A.Northern印迹杂交

B.原位杂交

C.吸附杂交

D.Southern印迹杂交

4.荧光素FITC是_______。

A.异硫氰酸荧光素

B.四乙基罗达明

C.德克萨斯红

D.吲哚二羧菁

B型题

A.着丝粒探针

B.染色体涂抹探针

C.基因座特异探针

D.端粒重复序列探针

1.可用于中期及间期细胞,检测染色体的非整倍性

2.可用于中期及间期细胞,检测微缺失和微重复

3.可用于中期及间期细胞,检测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和端粒微小末端重排

4.只能用于中期细胞,确定小标识染色体或畸变

5.重复序列探针

A.固相杂交

B.液相杂交

C.Western 印迹

D.FISH

E.Rx-FISH

6.菌落原位杂交( )

7.斑点和狭缝杂交( )

8.Southern印迹杂交( )

9.Northern印迹杂交( )

10.复性速率液相杂交( )

11.吸附杂交( )

12.发光液相杂交( )

13.液相夹心杂交( )

14.原位杂交( )

A.DNA的浓度

B.DNA的大小和复杂性

C.温度

D.离子强度

15.影响DNA复性的因素( )

16.影响DNA变性的因素( )

17.影响核酸分子杂交的因素( )

X型题

1.根据性质及来源不同,核酸探针又可被分为

A.基因组DNA探针

B.DNA探针

C.RNA探针

D.寡核苷酸探针等

2.常用的核酸探针非放射性标记物有

A.地高辛

B.生物素

C.酶

D.荧光素系统

3.常用的核酸探针荧光素标记物有

A.异硫氰酸荧光素

B.四乙基罗达明

C.德克萨斯红

D.吲哚二羧菁等

4.非放射性探针检测方法有

A.直接法

B.间接免疫法

C.直接亲合法

D.间接亲合法等

5.Southern印迹技术是

A.检测RNA的核酸杂交技术

B.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

C.属于固相杂交的范畴

D.可用于遗传病的检测

6.Northern印迹技术是

A.检测RNA的核酸杂交技术

B.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

C.属于固相杂交的范畴

D.与Sou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类似,只是变性剂不同

7.核酸原位杂交是

A.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与组织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的一种杂交方法,

B.基本原理及探针的标记方法与传统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相同

C.不能确定与探针互补的核酸序列在细胞内的空间位置

D.不需要将核酸从细胞中提取出来

8.荧光原位杂交的标本

A.中期染色体

B.间期核

C.完整细胞或组织切片

D.最广泛应用的标本是中期染色体

9.液相分子杂交包括

A.吸附杂交

B.发光液相杂交

C.液相夹心杂交

D.复性速率液相分子杂交

二、名词解释

1.核酸分子杂交

2.核酸探针

3.Southern 印迹

4.Northern 印迹

5.Western 印迹

6.染色体原位杂交

7.重复序列探针

8.单一序列探针

9.全染色体涂抹探针

10.基因座特异探针

11.变性

12.复性

13.增色效应

14.杂交反应的严格度

15.退火

16.FISH

17.Rx-FISH

三、问答题

1.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

2.简述原位杂交在临床中的应用。

3.简述临床诊断常用的FISH探针的类型及用途。

4.举例说明FISH技术在分子诊断上的应用。

5.M-FISH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参考答案

一、1、C 2、B 3、C 4.A

二、1.A 2.C 3.C 4. B 5.AD 6.A 7.A 8.A 9.A 10.B 11.B 12.B 13.B 14.A 15.ABCD 16.CD 17. ABCD

三、1.A BCD 2. A BCD 3. ABCD 4. A BCD 5. BCD 6. ACD 7. ABD 8.A BCD 9.AB CD

四、名词解释

1.核酸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分子在合适的温度和离子强度下,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双链杂交体的过程称之。

2.核酸探针:

是指能与待检测的靶核酸序列互补杂交的某种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且一般来讲带有某种适当的标记以便检测。

3.Southern 印迹

将待检测的DNA样品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在与探针有同源序列的位置上显示出杂交信号。通过Southern杂交可以判断被检测的DNA样品中是否有与探针同源的片段以及该片段的长度。

4.Northern 印迹

指RNA 经电泳分离后转移至膜性支持物上进行杂交反应的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检测某一组织或细胞中已知的特异mRNA 的表达水平以及比较不同组织和细胞的同一基因的表达情况。

5.Western 印迹

Western印迹又称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是一种通过标记的抗体检测经SDS-PAGE分离的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6.染色体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可以检测非分裂期即间期细胞核的染色体的数量及结构异常这种方法称为染色体原位杂交(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FISH优于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的重要特点。

7.重复序列探针

是指与某一条特定的染色体结构结合、特异识别重复DNA序列的探针如着丝粒探针、端粒探针等。

8.单一序列探针

指能与位于某条染色体特定的区域或基因的单拷贝DNA序列杂交的探针。

9.全染色体涂抹探针

来源于一条染色体的DNA文库,这种探针可以识别一条特定染色体全长上的单一序列,从而将一条完整的染色体染色而得以显示(painting)。

10.基因座特异探针

是与染色体上某一特定基因的单拷贝DNA序列杂交的探针。当已经分离到一个基因的一小段,想检测该基因定位于哪条染色体时,应用该探针。

11.变性

当有酸、碱、热及某些变性剂(如尿素、乙醇、甲酰胺、胍等)等因素存在时,DNA分子双链间的氢键断裂,解离成两条无规则的卷曲状单链DNA,此现象称之。

12.复性

去除变性因素后,单链DNA可通过碱基互补重新结合成稳定的双链螺旋结构,此过程称为复性(renaturation)。

13.增色效应

DNA 变性后,由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不再存在,藏于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出来,从而使变性后的DNA 对260nm 紫外光的吸光率比变性前明显增加,这种现象称之。

14.杂交反应的严格度

在杂交反应中容许错配的程度称之。

15.退火

当热变性DNA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这种复性称之。

16.FISH

是一种利用非放射性的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它通过荧光标记的探针与待测标本的核酸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辨别和计数,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标本畸形检测和诊断。

17.Rx-FISH

Rx-FISH技术是采用多种荧光素混合物标记与人类DNA有高度同源性的猿或其它灵长类动物的DNA 作为探针,杂交后使人类的24条染色体呈现特异的带型,根据彩色的荧光条带进行核型分析。

五、问答题

1.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

样本经适当处理后,使细胞通透性增加,让探针进入细胞内与组织、细胞中待检测的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体,然后通过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被检测的核酸原位形成的杂交信号,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对待测核酸进行细胞内定位的方法。

2.简述原位杂交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学分子生物》习题和复习资料

医学分子生物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基因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概念: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 的遗传单位,是RNA和蛋白质相关遗传信息的基本贮存在形式, 是指存RNA序列信息和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序列信息,以及表 达这些信息所必须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大部分生物中构成基因的 核酸物质是DNA,少数生物(如RNA病毒)中是RNA。 2.DNA双螺旋结构:DNA是反方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DNA分子 是右手双螺旋、疏水性碱基堆积力和氢键是DNA双螺旋结构的稳 定力。 3.多顺反子mRNA:在操纵子结构中,数个功能上有关联的结构基 因串联排列,共同构成信息编码区。这些结构基因共用一个启动 子和1个转录终止信号序列,因此转录合成时仅产生一条mRNA 长链,为几种不同的蛋白质编码。这样的mRNA分子携带了几个 多肽链的编码信息,被称为多顺反子mRNA。 4.质粒:是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 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 DNA上。 5.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2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端向3端延 伸,前导链连续合成,随后链分段合成,这些分段合成的DNA片 段成为冈崎片段。 6.端粒酶:是反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共同组成,能以自身的 RNA为模版反复延伸端粒的重复序列。 7.切除修复:切除修复是生物界最普遍的一种修复方式,通过修 复系统将不正常的碱基或核苷酸除去并替换掉。依据识别损伤机 制的不同,可分为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两种方式。 8.碱基切除修复:依赖于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类特异的DNA糖基化 酶。整个修复过程包括:识别水解,切除,合成,连接 9.基因表达:是指基因所贮存的遗传信息通过RNA转录和蛋白质 生物合成产生具有生物功能的RNA或蛋白质的过程。 10.氨基酰tRNA合成酶:参与肽链合成的氨基酸需要活化并与相应 tRNA结合,该过程由氨基酰tRNA合成酶所催化的耗能反应。 11.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单位。 12.顺式作用元件:一个基因的调控区和结构基因位于同一个DNA 分子中的相邻部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顺式调节,相应的DNA序 列称为顺式调控元件或成顺式作用元件。 13.G蛋白三聚体:是一类和GTP或GDP相结合、具有GTP酶活性的 位于细胞膜胞质面的膜蛋白。 14.遗传病: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或者由致病基因控制的 疾病称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15.原癌基因:(是指细胞内或病毒内存在的,编码产物能促使正 常细胞恶性转化,即发生恶性变的基因)。存在于反转录病毒中 的成为病毒癌基因,存在于细胞中的成为细胞癌基因或者原癌基 因。 16.抑癌基因:是一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 当其受阻碍,失活,丢失,或其表达产物丧失功能可导致细胞恶 性转化;反之,若导入或激活它则可抑制细胞的恶性表型。 17.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 火。 18.核酸分子杂交:在DNA变形后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 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 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温度及离 子强度)下,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见形成杂化双链。这种杂化双 链可以在不同的DNA与DNA之间形成,也可以在DNA和RNA分子 间或者RNA与RNA分子之间形成,这种现象成为核酸分子杂交。 19.基因诊断:凡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体的DNA序列及其产 物进行的定性,定量分析,都称为分子诊断,通常又将针对DNA 的分子诊断成为DNA诊断或基因诊断。 20.基因治疗:是以改变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即通过 一定方式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DNA片段导入人体靶细胞以 矫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的基本结构:结构基因呈断裂式,以单顺反 子转录,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远小于非编码区域,存在 多基因家族。内含子等于外显子减一 3.DNA复制的共同特点 ①半保留复制方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忠实传递。 ②基因组DNA都有固定的复制起始点。 ③复制子是基本复制单位 ④双向复制形成复制泡和复制叉 ⑤半不连续复制方式客服了DNA空间结构对DNA新链合成 的制约 5.遗传密码的特点:方向性,连续性,简并性,摆动性,通用 性。 6.试述cAMP –PKA 介导的信号途径及PKA的功能 A 途径:此类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包括胰高血糖 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G 蛋白,释放活化的ɑ亚基,ɑ亚基活腺苷酸化酶(AC)。AC催化 产生小分子信使cAMP。cAMP结合PKA,通过变构调节作用激活 PKA。 B PKA通过磷酸化作用激活或抑制各种效应蛋白,继续传递信 号。①调节代谢②条件基因表达③调节细胞极性。 7.简述基因克隆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①用PCR技术获取基因 ②用反转录PCR技术获取基因③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④人工合 成基因 8.简述基因克隆的基本步骤: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连接,导入, 筛选及克隆 9.简述基因诊断的基本流程:样品的核酸抽提,目的序列的扩 增,分子杂交,信号检测

遵义医学院诊断学考试重点

1、三凹征:当上呼吸道有部分阻塞时,气流进入体内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压极度升高,使胸骨上窝,锐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 2、奇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机制:左室排血量减少,见于心胞积液。 3、Murphy征: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左胸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 4、棒状小体:在细胞出现红色的细小棒状简称棒状小体。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可以鉴别急性淋巴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白血病。 5、阵挛:在锥体束以上病变,深反射亢进进,用力使相关肌肉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该组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常见的有以下两种:踝阵挛、髌阵挛。 6、等渗尿:禁饮尿渗量在300mOsm/kgH2O左右时,即与正常血浆渗量相等,称为等渗尿。 7、核右移:周围血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起过3%。 1、脑膜刺激征:脑膜受激动的体征,阳性出现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质压增高等。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2、二尖瓣P波:有肺心病病史者出现,P波增宽的心电图改变,(P波增宽时限>=0.12s,P 波成双峰型,双峰间距>=0.04s。 3、蜘蛛痣:皮肤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4、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觉或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率失常,发生机制认为与心动过速每次心搏出量和心率失常有关。 5、胃肠型:胃肠到梗阻塞,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 6、内生肌肝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7、窦性心率:P波规则出现二联直立,AVR联倒置。 1、集合反射:嘱病人注视1m以外的目标,然后将目标逐淅称近眼球,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集合反射。 2、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 3、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C的百分率增高时称核左移。 4、Rivaita试验: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分泌黏蛋白量增加,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因此可在稀醋酸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漏出液黏蛋白含量很少,多为阴性反应,渗出液中因含有大量黏蛋白,多呈阳性反应。 5、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是指原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为过早搏动。 6、舟状腹: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腹。 7、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2、杜氏双重杂音:将听诊器置于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即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期皆可出现,不连续的双重杂音。 3、液波震颤: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分子诊断学复习题

基因组概论一、A型题: 1。一个典型得基因不包括( ) A、增强子 B。5′非编码区 C. 3′非编码区 D。启始密码子 E。终止密码子 2. 基因序列中保守性最高得序列( ) A. 内含子 B、外显子 C、整个基因 D。5′非编码区 E。3′非编码区 3。基因组最大得生物( ) A。人 B。某些藻类 C. 某些细菌 D、某些显花植物与两栖类动物E。某些哺乳动物 4. 基因总数最多得生物( ) A、人 B。藻类 C。水稻 D。显花植物与两栖类动物 E、某些哺乳动物 5、HGP研究得主要内容不包括( ) A。物理图 B。SNP图 C. 连锁图 D、序列图 E。遗传图 6、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不包括( ) A。秀丽线虫 B. 酿酒酵母 C. 黑腹果蝇 D。小鼠 E. 大鼠 7。后基因组计划得主要目标( ) A、基因功能比较 B、基因功能鉴定 C。基因组测序 D. 基因数据分析 E。基因结构 二、X型题: 1。基因编码得功能产物( ) A、多肽 B。蛋白质 C。tRNA D. rRNA E。某些小分子RNA 2、基因组学(Genomics)研究得内容包括( ) A. 基因组作图 B. 核苷酸序列分析 C。基因定位 D. 基因功能分析 E. 疾病基因定位 3。功能基因组学得主要特征、( ) A、高精度 B。高通量 C. 大规模 D、计算机分析 E。高分辩率 三、名词解释: 1.开放阅读框 2.密码子偏爱 3.C值矛盾 4.基因组学 四、问答题: 1.简述基因得特点与鉴别标准。 2.简述基因组学研究对医学得影响。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A 2、B 3。D4、C5、B 6。E7。B 二、X型题: 1。ABCDE 2.ABCD 3、BCD 三、名词解释: 1.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frame, ORF)就是由始 于起始密码子并终于终止密码子得一串密码子组成得核苷酸序列。 2.在不同物种得基因中经常为某种氨基酸编码得只就是其中 得某一特定得密码子,这种现象称密码子偏爱(codon bias)。 3.生物体得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得现象 称为C值矛盾。 4.基因组学(Genomics)指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括 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与基因功能分析得一门科学、 五、问答题: 1.对于数量很少得编码tRNA、rRNA与某些小分子RNA得基因,我们较易通过核酸序列加以判断。而对于数量极大得蛋白质编码基因,目前可根据其特点使用五项标准来鉴别: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frame, ORF);②序列特征与密码子偏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上

影诊 1、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X线 2、部分容积效应(P5) 3、颅壁正常压迹(P19) 4、蝶鞍、内耳道数值(P19) 5、颅内非病理性钙化(P19) 6、颅压增高原因及基本X线表现(P29) 7、颅内病理性钙化(P29) 8、脑质异常MRI信号(P31) 9、椎管内占位病变表现(P33) 10、脑膜瘤起源、发生部位、影像学表现 (P44—45) 11、脑膜尾征(P45) 12、垂体大腺瘤生长方式(P48) 13、束腰征(P49) 14、肿瘤脑转移频率、各自特点(P53) 15、听神经瘤的鉴别(P53) 16、硬膜外红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P60—62) 17、脑梗死CT表现、部位(P63- 64) 18、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时期CT MRI表现(P70—71) 19、脑脓肿影像学表现(P81) 20、白靶征、黑靶征(P86) 21、直角脱髓鞘征(P100) 22、胆脂瘤好发部位、发展路径、影像表现(P139—141) 23、鼻咽癌好发部位、影像学表现( P151 —154) 24、喉癌分型及影像表现(P162—163) 25、肋骨常见先天性变异(P175) 26、胸廓正常软组织结构(P176) 27、纵膈的划分(P178)28、阻塞性肺气肿两类各自影像表现 29、阻塞性肺不张影像表现(P184) 30、空气支气管征(P184) 31、肺部异常肿块、空洞、钙化细看(P185) 32、渗液曲线(P186) 33、纵膈摆动(P187) 34、肺部结节与肿块(P189) 35、横膈附近胸腹水鉴别(P190) 36、支扩分型及影像表现(P195—196) 37、轨道征、印戒征(P196) 38、大叶性肺炎分期及X线表现(P200) 39、支气管肺炎典型表现(P202) 40、肺脓肿X、CT表现(P208) 41、肺结核分型(P212) 42、原发综合征(P212) 43、肺结核分型及其X线表现 44、晕轮征、曲菌球(P219) 45、柯氏B线、肺上沟瘤、反“ S”征 46、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 47、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 48、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影像表现 49、蝶翼征(P233) 50、W estermark 征(P234) 51、肺栓塞影像表现(P235) 52、胸膜斑(P237) 53、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位置及影像表现 54、E isenmenger 综合征、Lutembacher syndrome 综合征(P283) 55、漏斗征(P285) 56、法四组成、影像表现 57、循环系统重点是:X线正常及异常表现、四种先天性心脏病 58、视网膜母细胞瘤影像表现(P619) 59、呼吸系统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和第 二节异常影像学表现必须好好看,非常重点 (P183) 以上是课堂内容的总结,只适合课本空白同学的复习及考试检测,以上内容不对考试负责。 影诊 第一章 1、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X线

分子诊断学复习题.docx

基因组概论—、A 理: 1. 一个典型的基因不包括() A. 增强子 B. 5’非编码区 C. 3’非编码区 D. 启始密码子 E. 终止密码子 2. 基因序列中保守性最高的序列() A. 内含子 B. 外显子 C. 整个基因 D. 5'非编码区 E. 3’非编码区 3. 基因组最大的生物() A. 人 B. 某些藻类 C. 某些细菌 D. 某些显花植物和两栖类动物 E. 某些哺乳动物 4. 基因总数最多的生物() A. 人 B. 藻类 C. 水稻 D. 显花植物和两栖类动物 E. 某些哺乳动物 5. HGP硏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物理图 B. SNP 图 C. 连锁图 D. 序列图 E. 遗传图 6. 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不包括() A. 秀丽线虫 B. 酿酒酵母 C. 黑腹果蝇 D. 小鼠 E. 大鼠 7. 后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 A. 基因功能比较 B. 基因功能鉴定 C. 基因组测序 D. 基因数据分析 E. 基因结构 二X理: 1. 基因编码的功能产物() A. 多肽 B. 蛋白质 C. tRNA D. rRNA E. 某些小分子RNA 2. 基因组学(Genomics )研究的内容包括( ) A. 基因组作图 B. 核苜酸序列分析 C. 基因定位 D. 基因功能分析 E. 疾病基因定位 3. 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特征。() A. 高精度 B. 高通量 C. 大规模 D. 计算机分析 E. 高分辩率 三、名词解释: 1. 开放阅读框 2. 密码子偏爱 3. C值矛盾 4. 基因组学 四、问答题: 1. 简述基因的特点和鉴别标准。 2. 简述基因组学硏究对医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l. A 2.B 3.D 4.C 5.B 6.E 7.B 二、X型题: l. ABCDE 2.ABCD 3.BCD 三、名词解释: 1.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是由始于起始密码 子并终于终止密码子的一串密码子组成的核苜酸序列。 2. 在不同物种的基因中经常为某种氨基酸编码的只是其中的某 一特定的密码子,这种现象称密码子偏麺codon bias \ 3. 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称 为U值矛盾。 4. 基因组学(Genomics )指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括 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核苜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科学。 五、问答题: 1. 对于数量很少的编码tRNA、rRNA和某些小分子RNA的基因,我们较易通过核酸序列加以判断。而对于数量极大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目前可根据其特点使用五项标准来鉴别:①开放阅 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②序列特征和密码子偏爱; ③序列保守性;④转录产物;⑤基因失活。但这些标准使用起来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分子诊断学复习

名词解释 1.DNA测序:基因是遗传信息的物理和功能单位,含有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即一段DNA序列 2.蛋白质组(proteome):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或一个组织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3.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蛋白质组学就是对机体或组织或细胞的所有蛋白质进行鉴定和结构功能分析的一个研究领域。基因:是一段携带功能产物信息的DNA片段,是控制某种性状的遗传单位。 4.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 5.基因组学(Genomics):指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科学。 6.基因扩增:定义:指基因拷贝数增加的现象,基因扩增是基因表达增加的一种重要机制。 7.聚合酶链反应(PCR):利用DNA聚合酶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定D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大量扩增的方法,也称无细胞克隆技术。 8.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不复存在,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致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光率明显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9.熔解温度:将DNA解链达到50%或OD260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解温度。 10.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是一种荧光染料,可嵌入核酸双链的碱基对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 11.引物:与靶基因片段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其本质是单链DNA,它决定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和长度。 12.短产物片段:的长度严格限定在2个引物链的5’端之间,是需要扩增的特定片段,以指数形式扩增(2n)。 13.长产物片段:比两引物限定区更长的延伸产物,是以原始模板DNA为模板的扩增反应产物,以倍数形式扩增(2n)。 14.加端PCR (add-PCR):即让扩增产物的5’-末端带上一段特殊的、满足需要的DNA顺序的PCR。 15.原位PCR(In Situ PCR):在组织细胞内进行PCR扩增,通过掺入标记基团直接显色或结合原位杂交进行检测,可检测出该特异序列在细胞中的存在量和存在部位。 16.逆转录PCR(RT-PCR)原理:先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cDNA;再用后者为模板进行PCR反应。 17.反向PCR (reverse OR inverse PCR) :是用一对反向的引物来扩增两引物以外的(vs 一对引物间)、未知的DNA片段,即对某个已知DNA片段两侧的未知序列进行扩增。 18.不对称PCR(asymmetric PCR )原理:最初的10-15个循环中的主要产物是双链DNA;但是,当低浓度的引物(限制性引物)被耗尽后,以后的循环只产生高浓度引物的延伸产物,结果便产生大量单链DNA(ssDNA) 19.多重PCR(multiple PCR)(检测一组特定基因序列的存在或缺失) 原理和方法: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扩增同一模板的多个区域(相同或不同基因的多个部位)。如果其中某一区段缺失,则电泳图谱上该区带就会消失。 20.巢式PCR(nested PCR)定义及原理:用两对PCR引物扩增完整的DNA片段,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1.标记引物的PCR(Labelled primers PCR,LP-PCR):利用同位素、荧光素等对PCR引物进行标记,以便直观检测目的基因。 22.实时荧光定量PCR: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监测整个PCR过程,获得在线描述PCR过程的动力学曲线,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核酸进行定量分析。 23.绝对定量(测定X的分子数量):即用已知的标准曲线来精确推算待测的起始模板拷贝数,又称外标法 24.相对定量(测定不同样本中X的比率): 在一定样本中,靶分子相对于参照样本中该分子的量的变化程度,又称内标法。 25.循环阈值(Ct):在PCR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开始由本底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的拐点所对应的循环次数,是FQ-PCR定量的理论基础。 26.荧光共振能量传递 (FRET):某荧光标记基团在激发光刺激下生成某波长的发射光,当另一屏蔽基团与其距离合适时,其发射光将会被屏蔽基团所吸收,并转化为其它波长的发射光或热能,称之为FRET。 27.荧光淬灭:任何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甚至消灭的现象。能够引起该现象的物质即荧光淬灭剂。 28.连接酶链反应(LCR)原理:以DNA连接酶将某一DNA链的5’-P与另一相邻链的3’-OH连接为基础的循环反应。 29.核酸杂交:不同来源、具有互补序列的单链核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配对原则退火形成双链的过程。 30.核酸杂交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的标准技术。它基于核酸杂交的原理,利用带标记的核酸探针分子去检测具有同源序列的特定DNA或RNA分子(靶序列),实现对靶序列的定性或/和定量分析。 31.核酸变性:某些理化因素导致DNA双链间的氢键断裂成为单链的过程,称DNA变性。 32.探针(probe):核酸杂交技术中,两条单链之一是待测序列(DNA或RNA),另外一条单链则是带有可检测标志的、与待测序列存在同源性的特异核酸序列,即探针。 33.核酸探针(probes) :是指能与待测的靶核酸序列互补杂交、序列已知、并且带有可检测标记的核酸片段。 34.cDNA探针:从已构建的cDNA文库中筛选和分离的靶基因探针。 35.寡核苷酸探针-oligonucleotide probe :根据已知基因序列合成的、与靶基因互补的DNA片段(DNA探针)。 36.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分子在合适的条件下,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形成双链杂交体的过程。 37.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种利用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原理:它通过荧光标记的探针与待测标本的核酸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杂交信号的大小、数目、定位和分布等进行分析,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和诊断。 38.分子诊断: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和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39.DNA多态性:在人类基因组中,平均约200对碱基可发生一对变异(称为中性突变),导致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不少DNA多态性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酶解该DNA片段就会产生长度不同的片段。 40.单基因病:指一种遗传病的发生只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他们的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41.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 :由于Taq DNA聚合酶缺乏3’-5’的外切酶活性,不能纠正引物3’端的错配,因此对于Taq酶的扩增反应,要求3’端必须完全正确配对,以到达高效扩增。 42.寡核苷酸连接实验(OLA) :设计两个寡核苷酸相邻的探针(约20个核苷酸)其相邻接的位点正好是已知的突变位点,探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 ,新陈代谢,生长特性,遗传和繁殖能力,应激能力,进化。 2 微生物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有哪些? 在医药方面,很多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医学方面很重要的药品,比如胰岛素的大量制取,抗生素的大量制取等。在食品方面,酵母菌发酵制酒,醋,黄色短杆菌发酵制味精,以及一些高蛋白含量的细菌的菌体就是很好的食物。在农业方面,转基因的农作物的目的基因一般用微生物体内的质粒作载体,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自生固氮的圆褐固氮菌等。在生物工程方面那就更多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本上都离不开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根据科学的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植物的育种,用到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产生新的遗传基因的植物,加快植物进化,选取出更优良的植株。在工业发酵,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3 为什么说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致命性的危害,但对人类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先进而重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除。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4 简述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各自组成和各自特点? 天然免疫,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叫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屏障结构为:(1)皮肤粘膜屏障—体表皮肤与腔道黏膜(2)物理屏障(3)化学屏障(4)生物屏障(5)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其效应分子有:(1)补体系统(2)细胞因子(3)溶菌酶(4〕其他分子;其免疫细胞有:(1)吞噬细胞(2)NK细胞(3)肥大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免疫效应:从即刻起到96小时之内被启动。由于是非特异性的,所以抗原识别谱广,无免疫记忆,且作用时间较短 适应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体提呈抗原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年股份自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 2. 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 3. 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诊断学考试重点

诊断名词解释: 1.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在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可见呼吸肌 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3.莫非氏征(Murphy):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 缓慢吸气,宰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见于胆囊炎。 4.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想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 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想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已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 5.主诉: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主 诉必须包括症状、部位、时间。 6.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见于肝硬化。 7.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 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8.周围血管征:由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组成,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 进等。 9.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等。 10.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电压≥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见于右心房肥大,肺心病等。 11.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组成,见于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等。 12.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见于左室肥厚等。 13.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4.三凹征: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 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 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当伴随出现发绀、双肺湿罗音和心率加快时,提示左心衰竭。 15.眼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 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16.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发生机制是由于 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只有在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有效刺激呼吸中枢,进入到下一个呼吸周期。 17.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缘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 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减弱或消失):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增强):1、肺泡内有炎症侵润,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阻塞)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症侵润并于胸壁粘连时,则更有利于声波传导, 使语音震颤增强。(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 18.胸骨角: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 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19.开瓣音:是舒张早期血流自左心房快速流人左心室,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又突然停止,引起瓣叶 张帆性振动,产生拍击样声音。提示二尖瓣轻、中度狭窄,瓣膜弹性和活动性较好,常用来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参考条件。二尖瓣严重狭窄、瓣膜钙化或伴有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则开瓣音消失。20.管样呼吸音:指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区听到支气管呼吸音。1.肺组织实变,见于肺炎实变期;2.肺内大

分子诊断学复习题

分子诊断学习题 Lucas Gu 基因组概论 B. 蛋白质 一、 A 型题: C. tRNA 1 . 一个典型的基因不包括() D. rRNA A. 增强子 E. 某些小分子 RNA B. 5 ′非编码区2. 基因组学( Genomics)研究的内容包括() C. 3 ′非编码区 A. 基因组作图 D. 启始密码子 B. 核苷酸序列分析 E. 终止密码子 C. 基因定位 2 . 基因序列中保守性最高的序列() D. 基因功能分析 A. 内含子 E. 疾病基因定位 B. 外显子3. 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特征。() C. 整个基因 A. 高精度 D. 5 ′非编码区 B. 高通量 E. 3 ′非编码区 C. 大规模 3 . 基因组最大的生物() D. 计算机分析 A. 人 E. 高分辩率 B.某些藻类 C. 某些细菌三、名词解释: D. 某些显花植物和两栖类动物1 . 开放阅读框 E. 某些哺乳动物2 . 密码子偏爱 4 . 基因总数最多的生物()3 . C 值矛盾 A. 人4 . 基因组学 B. 藻类四、问答题: C. 水稻1 . 简述基因的特点和鉴别标准。 D. 显花植物和两栖类动物2 . 简述基因组学研究对医学的影响。 E. 某些哺乳动物参考答案 5. HGP 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一、 A 型题: A. 物理图 SNP 图二、 X 型题: C. 连锁图 序列图三、名词解释: E. 遗传图1. 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 ORF)是由始于起始密 6 . 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不包括()码子并终于终止密码子的一串密码子组成的核苷酸序列。 A. 秀丽线虫2. 在不同物种的基因中经常为某种氨基酸编码的只是其中的

分子诊断学填空练习题

技术所需的工具酶主要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和修饰酶。 2、根据标记方法不同,核酸探针可分为放射性探针和非放射性探 针 两类。 3、微阵列芯片是由生物材料微阵列构成的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等。 4、生物信息学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各种工具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大量的生物学意义。 5、分子诊断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机体外源性和内源性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存在、结构或表达调控的改变。 6、分子诊断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 采血输血和器官移植和药物遗传学的分子诊断。 7、PCR反应体系包含 DNA模板、寡核苷酸引物、 DNA聚合酶、 dNTP 及含有必需离子的反应缓冲液。 8、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设置包括试剂贮存和准备区、标本 制备区、 扩增区和扩增产物分析区四个工作区域。 9、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PCR扩增法、构建基因组文库、构建cDNA文库等。 10、病毒的基因诊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病毒。11、质粒一般具有以下特性:自主复制性,不相容性,可扩增性,可转移性。

12、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PCR扩增法、构建基因组文库、构建cDNA文库等。 13、根据性质及来源不同,核酸探针又可分为基因组DNA探针、cDNA探针、RNA探针、寡核苷酸探针等几类。 14、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信号放大技术检测方法、靶分子扩增技术检测方法。 15、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研究内容和具体成果主要体现为三张图谱:物理图谱、 遗传图谱和序列图谱。 16、SNP的主要用途有:疾病的连锁分析与基因的定位、指导用药和药物设计和 用于进化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 17、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特点是整体性、揭示生命的动态性过程 和 体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 18、核酸提取的主要步骤包括:核酸的释放、核酸的分离与纯化和 核酸的浓缩、沉淀与洗涤。 19、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工具酶主要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和修饰酶。 20、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制备、载体的选择与构建、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重组子的筛选鉴定和外源基因的表达与分离纯化。 21、PCR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由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基础考试重点

酶分离”现象:指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严重,线粒体大量破坏,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248)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指脑脊液中蛋白明显增加而细胞数轻度增多。见于脊髓受压、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脊髓肿瘤等。(311) 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43) 隐性黄疸:17.1-34.2umol/L,(43) 脑膜刺激征: 指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群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204)腹膜刺激征: 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为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160) 听觉语音定义及方法: 嘱被检查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 (121) 触觉语颤定义: 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的共鸣的震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 (113) 奔马律:在S2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来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称为奔马律. (138)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各水冲脉。检查: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系因脉压差增大所致。(发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149) 奇脉: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的现象,又称为吸停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压缩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149)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 (214) 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为主,若5叶者超过0.03,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以至15叶),则称为核右移.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预后不良. (216) 移动性浊音及腹水: 腹腔内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及腹水.(腹水叩诊腹中部为鼓音,两侧为浊音) (169) 颈静脉怒张的定义及意义:在坐位或半卧位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颈静脉怒张提示体循环静脉血回流受阻或上腔静脉压增高,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综合征(受压).: (100) 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功能不全时,右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到右室受阻,腔静脉淤血,肝脏则发生淤血性肿大,若按压肿大的肝脏,则将血液从肝脏挤入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但由于右心功能衰竭,不能接受增加的回心血量而返流到上腔静脉使颈静脉充盈。同理,渗出性和缩窄性心包炎时,限制了心脏舒张,使体循环血液、回流受阻而肝淤血,也可出现肝颈静脉返流阳性。(148) 震颤定义: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义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129)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亦称为管呼吸音。(119) 呼吸困难:患者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呼吸频率、深度、节率改变;张口呼吸;端坐呼吸;紫绀;辅助呼吸肌参加活动。(26)干罗音:又称连续性呼吸附加音,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呼吸性附加音。(119) 湿罗音:又称不连续性呼吸附加音,是因为气道或空洞内有较稀薄的液体,呼吸时气道通过液体形成水泡并立即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故也称水泡音。(120) 莫菲氏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胆总管渐进阻塞征:见于黄疸进行性加深(163) 库斯莫尔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病人可以出现节律匀齐,呼吸深而大(吸气慢而汉、呼气短促)病人不感呼吸困难的呼吸,称为库斯莫尔(Kussmad)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163) 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一种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加上变化的周期什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等(111) 库瓦西耶征:又称无痛性胆囊增大征,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111)比奥呼吸:又称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深度相等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深度相同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111) 二、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