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文言文六七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Revision History

Contents

第1单元

1.1杨修啖酪

1.2王戎识李

1.3诸葛恪得驴

1.4谢道韫咏絮

1.5曹冲称象

2第2单元

2.1黄香温席

2.2陈遗贮焦饭

2.3哑孝子

2.4郑人买履

2.5鲁人锯竿入城

3第3单元

3.1智勇退笔冢

3.2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3.3王羲之书六角扇

3.4掩耳盗钟

3.5红毛毡

4第4单元

4.1盲子窃钱案

4.2张佐治遇蛙

4.3焚猪见真情

4.4蜜中鼠屎案

4.5谜语一则

5第5单元

5.1鳝救婢女

5.2二鹊救友

5.3知恩图报

5.4蝙蝠

5.5杀驼破瓮

6第6单元

6.1虎画

6.2正午牡丹

6.3朱元璋画像

6.4苏东坡画扇

6.5铁杵成针

7第7单元

7.1食粥心安

7.2鉴真东渡

7.3少年志存高远

7.4陈蕃有大志

7.5画龙点睛

8第8单元

8.1黄仙裳济友

8.2刘氏善举

8.3李氏之友

8.4田真兄弟

8.5张用良不杀蜂

9第9单元

9.1赛跑定案

9.2拷打羊皮露真相

9.3钱若庚断鹅

9.4欧阳晔破案

9.5螳螂杀蛇

10第10单元

10.1人有卖骏马者

10.2的卢救主

10.3马啮盗髻

10.4王行思爱马

10.5齐人攫金

第1单元

杨修啖酪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译文:

有人用一杯奶酪款待曹操,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把它给大家看,众人不理解这个字的意思(这个意思)。按次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①饷:用酒食款待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③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④题:写上⑤次:依次⑥至:轮到了

⑦杨修:曹操的谋士⑧教:让⑨啖:吃

10 复;又11. 便:就12.以:把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孩们一起玩耍。路边的李树上结了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那些小孩都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回答道:“李树长在道路旁边,却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将李子取下来,的确如此。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走:跑。

8.唯:只有。9.信:果真,的确。然:这样。信然:确实这样。

10.取之:拿来11.信然: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1.瑾:指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

2.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3.会:聚集,汇合

4.题:书写,题写

5.听:听从

6.举:全部

7.以:相当于“把,拿,将。”

8.使:让9.益:增加10.因:于是

11.与:给12.之:的13.坐:在座的人

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国志》

谢道韫咏絮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yùn)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译文:

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起来。

(1) 内集:将家中子女集合起来。②辈:们。③骤:突然。

④差可拟:大约可比拟。⑤因:乘。⑥兄子:侄儿;兄女:侄女。

问题:

谢道韫简介

编辑本段作品一览,谢道韫《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

④校:考察,衡量

出处

作者简介

第2单元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汉朝时,有一位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九岁时,已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安心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子暖和,让父母睡得舒服。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②“方”:才,刚刚。

②“令”:使。④“寝”:睡安:舒服的,安心的。⑤“至于”:

到了。

⑥“京师”:京城;国都。⑦待:等待。⑧播:

传播,流传,散布。

⑨则: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就”,“便”,“那么”。

⑩暖:属词类活用的词,这里形容词作动词用。

⑾帷帐: 帐子。⑿蚊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⒀衾:被子。

陈遗贮焦饭

陈遗至孝。母好喜食釜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备一囊,每煮食,辄贮焦饭,归而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译文:

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粮食,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回报。

1.铛(chēng):一种铁锅。贮录:贮藏。

2.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跳海死。袁

府君:即袁山松,任吴国内史(诸侯王封国内掌民政的长官,相当于太守)。

3.未展:未及。

4.主簿:县令的属官,负责文书及印章等。

5.斗:旧时量器。

6.至:非常

7.溃:逃散

8.遁:逃9遗:送给10釜:锅11囊:袋子

哑孝子

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父母。后乡里大饥,孝子行乞于外,人悯之,遗以糟糠,受而纳诸箪,自掘野草以食。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父母赖以活。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未见有求者,及易猪饲之。猪蕃息,遂为父母备棺。孝子待人,诚而信。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之。

译文:

“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并且出入都一定会给父母请安。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吃剩的食物,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竹篮中留着,自己则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竹篮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1 性(至)孝.至:到了极点,可翻译为非常2左手复(挛)挛:蜷曲

3 人(悯)之悯:同情

4 父母(赖)以活赖:依靠

5 乃(易)猪饲之易:交换

6 父母先后(卒)卒:死

7 哭之(恸)恸:悲痛的样子8 后不知孝子所(之)之:到

文言知识

1.遗。“遗”有两个读音,两种解释。上文遗以糟糠中的“遗”读wèi,解释为“给”“赠给”,意为乡人送给他吃剩的食物。“中有遗金”“遗”读yí,解释为“遗失”“遗留”,意为旧纸包里有丢失的银子。

走进文言文六上答案

1.性(至)孝 .至:到了极点,可翻译为非常

2. 蜷曲不能伸直

3.人(悯)之悯:同情

4.父母(赖)以活赖:依靠

5.乃(易)猪饲之易:交换

6.父母先后(卒)卒:死

7.哭之(恸)恸:悲痛的样子

8.后不知孝子所(之)之:到

句意

受而纳诸箪:接受后放进菜篮

诚而信:诚实并且守信用。

哑孝子孝顺的行为体现

1. 孝子是个哑巴,左手也是蜷曲的,但仍然照料他的父母。

2. 别人给他食物,而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给父母,自己却去挖掘野草来吃。

3. 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

4. 预先给父母准备好棺材。

5. 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

哑孝子的孝行表现(文言文版)

①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父母。

②后乡里大饥,孝子行乞于外,人悯之,遗以糟糠,受而纳诸箪,自掘野草以食。

③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父母赖以活。

④猪蕃息,遂为父母备棺。

⑤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

启发与借鉴: 孝顺父母的人,别人都尊敬他;不孝顺父母的人,纵然腰缠万贯,别人

也会蔑视他。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他在集市上已经选好鞋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拿尺寸,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度(duó):量长短。

2、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3、欲:想要。

4、履:音(lǚ),革履,指鞋子。

5、者:......的人。(定语后置)

6、先:首先。

7、而:然后。

8、置:放,搁在。9、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10、其:他的。

11、坐:通假字:同“座”;座位。12、至:等到13、之:到...去。

14、而:却。15、忘:忘记16、操:拿,携带。

17、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18、已:已经。19、得:得到;拿到。

20、乃:才。21、持:拿。22、度(dù):量好的尺码。

23、反:通假字:同“返”;返回。24、罢:散,结束,停止。

25、无:不。26、自信:相信自己。27、遂:于是。

28、得:买到。29、何:为什么。30、之:代词,指鞋。

31、以:用。32、足;脚。33、宁:宁可。

34、忘操之:忘了拿量好的尺码。35、不:不能。36、谓曰:对。。。说

断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主题归纳

这则寓言通过郑人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墨守成规的人物形象。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事要会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要尊重客观事实。

典故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着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着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语法主谓式句型用作定语、状语,是含贬义的成语。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板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冥顽不灵

反义词: 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寓意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变通的人。还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学会变通,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的道理。

鲁人锯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要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不一会,有个老人来了,说:“我并不是有才智的人,不过我看的事多罢了,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锯断再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按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后入城了。世上最愚蠢的人,没有人可以比得上。

⑴鲁:鲁国⑵老父:年老的人,有时也指男人⑶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⑷亦:也⑸俄:一会儿⑹但:只是,仅仅

⑺愚:愚蠢,愚笨⑻计:方法⑼遂:于是

⑽但:但是⑾初:起初⑿以锯:用锯子⒀执:拿

启发

这是一则笑话,天下没有这般愚蠢的人,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从老人这个方面又看出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

《走进文言文》答案(1)解释字词

1、手拿着

2、也对

3、一会儿

4、只是,仅仅

(2)翻译句子

1、实在想不出办法

2、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锯断再进入城门呢

3、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

第3单元

智勇退笔冢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wèng),每瓮(wèng)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guǒ)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zhǒng)”。

--选自张怀瓘《书断》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之后就有十几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石(那么重)。前来求取墨迹、并请(他)写匾额的人多得像吵闹的集市一样。(他)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洞来,于是(就)用铁皮包裹住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来(智永)把笔头全部都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2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3积年:许多年。

4秃笔头:写坏的毛笔头。5瓮:(wèng)口小腹大的容器。

6石(dàn):旧时重量的单位。(一石相当于60kg)7觅:寻求。

8书:墨迹(亦可作“书法”),字。9题额:写匾额。

10户限为之穿穴: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穴:窟窿。11市:热闹的市场。成语有门庭若市。

12铁叶:铁皮。13瘗:(yì),埋。

14瓮:口小腹大的容器。15号:被称为,名词作动词。

16冢(zhǒng):坟墓。17户限:门槛。

18穴:洞,凹陷。19反:通“返”,返回。

20号:号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需要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任何学术要达到高峰,没有捷径可走,亦无秘诀可言,只有勤学苦练,才是唯一的途径。

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见箧中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古时候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己认为学成了,便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想让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同意了,因为箱子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他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那个人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

1.箧:竹箱子。

2.书:书法。

3.于:向。

4.辞:告别。

5.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6.去:离开。

7.付:托付。8.置:放。

9.受:接受。10.乃:于是。

11.启:开启,打开。12.视:看

13.穴:洞。14.至:直到。

15.夙:早年。16.反:通“返”,返回。

17.方:正。18.付:给,交付。

19.之:的。20.至:到。

21.愿托置于某山下;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22至精其艺;.直到使他的技艺精通

这是一篇文言文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深意就是讲学无止境,不能因为自己学过,而骄傲。

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楼外有楼),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能自满.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但终究为时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要及时改正。

愿托置于某山下:

想让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

至精其艺:

直到他精通了技艺

王羲之书六角扇

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复见羲之,求其书之。羲之笑而不答。

(1)尝:曾经(2)蕺(jí)山:古地名,今中国浙江绍兴市。

(3)姥(mǔ):老妇人。(4)之:代词,指代六角扇

(5)王右军:即王羲之,因其曾任东晋右军将军而得名。

(6)愠:恼怒。(7)色:脸色,表情。

(8)因:于是,就。(9)但:只要。

(10)书:写。(11)以:用。

(12)竞:争着。(13)羲之因谓姥曰:于是王羲之对老妇人说。

(14)求其书之:求王羲之写字。

夫扇之在中国,历史之悠久,爱好之广泛,不待言矣。据传说黄帝时代已有“五明扇”,如确凿,则扇之历史约有5000年矣。目前所见最早实物扇为春秋战国扇,系1982年3月出土于湖北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之竹扇。其扇形如古代之单边门扇,有如今之菜刀形。该扇距今已逾2000年以上,制作之精良、工艺之完美,已令人叹服,可见所传黄帝时代即有扇制,并非空穴来风的呀?

原因如下:

1.看见为生活所迫上街卖扇的老妇人便善良题字,预料到了会有较好的收益。体现了他是个善良的人。

2.老妇人再次上前请求题字,虽王羲之能够帮助但他并没有写,体现了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总结:所以王羲之笑而不答是因为他虽然善良但仍然十分有原则

掩耳盗钟

范氏之亡也(1),百姓有得(2)钟(3)者,欲负(4)而走(12),则(5)钟大不可负;以(6)锥(7)毁之,钟况然(8)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9)掩其耳。恶(10)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11)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害怕自己听到钟声,这就太荒谬了。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2)得:得到。(3)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4)负:用背驮东西。(5)则:但是。

(6)以:用。(7)锥(zhui):锤子。

(8)“况”(k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9)遽(jù):急忙,立即,马上。

(10)恶:害怕。(11)悖【bèi】:荒谬。

(12)走:逃跑。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红毛毡

红毛国⑴,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⑵请⑶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⑷,许之⑼。其人置毡岸上,但⑸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⑹登,顷刻毡大亩许⑽,已登数百人矣。短刃⑺并⑾发,出于边帅不意,被掠去数里。?

红毛国(长红头发的国家),旧时准许和中国贸易往来。边境的长官看到他们人数众多,不许他们上岸。红毛人坚持求情说:“赐给我们一块毛毡的地方就足够了。”长官心想一块毛毡容不下几个人,就允许了。红毛人把毛毡放在岸上,上面只能站两个人,拉扯之后能容四、五人;继续拉扯,不一会毛毡就大约一姆地了,能容下好几百人。他们一起拔出兵刃,出其不意,抢劫掠夺了好几里地后离开了。

⒈红毛国:清时有些人称英国荷兰国为“红毛国”。⒉固:坚持。

⒉请:请求。⒋无几:没多少。

⒌但:只。⒍且……且……:?一边……一边……。

⒎刃:刀。⒏足:足够。

⒐许之:同意。⒑毡大亩许:左右。

⒒并:一起。12.去:离开。

许。上文有四个“许”,它们的含义分为两类:

“旧许与中国相贸易”、

“不许登岸”、

“许之”中的三个“许”,均指“允许”、“答应”;

“顷刻毡大亩许”中的“许”,指“左右”、“约”、“光景”,意为顷刻之间那块毡毯就扩大到一亩地左右。

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列强就是用这种软硬兼施的无赖手段瓜分中国的!

考虑问题要全面,不可以只看表面,暗寓当时的中国落后,当时中国民众的目光短浅,英国无赖。

“其人置毡岸上”中省略了介词_______

(答案为:“于” 为“其人置毡于岸上”)

第4单元

盲子窃钱案

有瞽者(1)与贩者同宿旅店,窃贩者钱(2)五千,次晨相哄(3)鸣于官(4)。官即提讯(5),问贩者钱有无记认(6),贩者曰:“此乃(7)日用之物,有何记号!”问瞽者,对曰:“有记。吾钱系(8)字(9)对字、背(10)对背穿成。”对之良是(11)。贩者不服。官命瞽者伸手,则(12)两掌青黑,铜痕宛然(13),其为(14)摸索一夕而穿无疑。乃责瞽者,而令贩者取钱去(15)。

有个盲人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盲人偷了小贩5000个铜钱。第二天早上他们互相争吵着报官。县官当即提审,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时,小贩说:“这是我每日要使用的钱,有什么记号!”县官问盲人,盲人回答说:“我做记号。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穿起来的。”县官叫人验证,确实是这样。小贩怎么也不服。这时县官让盲人伸开两手,只见他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铜绿的颜色十分清晰。这一定是盲人摸索了一晚后穿成的。

县官便责罚盲人,并命令小贩拿钱离开。

1?瞽者:盲人。瞽,gǔ。2次晨:第二天早上

3钱:铜钱。4哄:争吵。

5?鸣官:到官府去告状。 6 讯:审问。

7?记认:记号。8 乃:是。

9 系:是。10 字:有文字的一面。

11 背:无文字的一面。12 对之良是:核对铜钱确实是这样。

13 则:果然。14 宛然:清晰的样子。

15 为:是。16 去:离开。

⒈同一个“官”字,既可指官府,也可指官员,因此容易搞错。上文“次晨相哄鸣官”中的“官”,指官府。又,《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以于官。”即向官府报告。上文“官命瞽者伸手”中的“官”,指官员。另外,它还指“官员的职权”。《答司马谏议书》:“命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又指“属于国家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皆官军所尝行。”

⒉上文有“晨”“夕”两字,它们的意义到现代汉语基本相同,都是表示时间的词。另外还有“旦”,指晨,晌(shǎng)指中午前后,昃(zè)指日偏西,“暮”指傍晚,“晡”(bū)指黄昏,“旰”(gàn)指晚上。

3. 上古以贝壳作货币,之后以铜钱代替。“钱”本是农具名称,古代可以用来交易,故仿照它的形状铸成货币,随后广泛流行。铜钱一般为圆形,中间有小方孔,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以便携带。上文说瞎子“摸索一夕穿而无疑”,就说明铜钱是可以穿起来的。除了钱外,古代还以金、银作货币。

有一天,某旅馆来了个瞎子要住店.当时正值黄昏,店中已客满.瞎子苦苦哀求道:"行行好吧,这么晚了我一个瞎子还能上哪儿找住宿去呢"店小二见瞎子孤苦伶仃,十分可怜,便动了恻隐之念.专门收拾好一间侧厢给瞎子住下.瞎子感激不尽.

入夜,旅馆门被敲开,进来一个小贩,身背鼓鼓的货物,气喘吁吁地想住店.店小二见夜已将深,小贩一时难找容身之处,便道:"店已住满,你如将就的话,就委屈你住在侧厢吧."

小贩面有难色答:"我身上带有不少钱,最好住包房."

店小二笑道:"不妨事的,与你同房的是个瞎子,不会是强盗,你怕什么"

小贩放下心来,随同店小二进侧厢住下.瞎子见来了个伙伴,很高兴,两人拉拉扯扯地聊了好一会,居然很投机.直到小贩困了才罢休.第二天清晨,小贩打点行李,急于赶路.一检查,大惊失色,叫道:"不好,我的5000文钱被偷了!"众人便把疑点集中到瞎子身上.瞎子不慌不忙道:"呀,你怎么这样不小心啊带这么多钱丢了真可惜.我就不像你,你瞧,我也带了5000文钱,可是捆在腰里的.这世道谨慎为妙啊!"瞎子正巧也带5000文钱,众人皆感诧异.小贩急红了眼,这钱是他辛辛苦苦攒出的本钱.他认定瞎子的钱是偷他的.瞎子不承认,相反说小贩想赖他的钱.

众人一时难辨真伪,便将他俩送到官府.陈公审理此案.陈公问小贩:"你说他偷了你的钱,那么你的钱有没有识别的记号."小贩急道:"这是日常使用的东西,哪里会做什么记号"陈公又问瞎子.瞎子回答说:"有记号,我的钱是字对字,背对背穿成的."陈公接过检查,正是这样.小贩急得直跺脚,可又无奈何于他.而瞎子却脸呈喜色.

陈公仔细地观察他俩的神态,心中一动,叫瞎子伸出手来检查.只见两个手掌呈青黑色,铜钱的痕迹看得清清楚楚.陈公于是厉声喝道:"大胆瞎贼,还敢抵赖"瞎子知无法隐瞒,只得供认:"此钱确是趁小贩熟睡之际偷来后,花一夜功夫用手摸索着把钱穿成这样的."

张佐治遇蛙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斤,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迅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金华县的长官张佐治到一个地方,看见有许多青蛙在道路旁鸣叫,都昂着头,像有冤要说似的。张佐治对这事感到很奇怪,便下车步行,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又蹦又跳地来他的面前为他引路。一直走到了一田边,只看见三具尸体叠在一起。张佐治力气大,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微微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不一会儿那人醒了,便讲起了经过:“我是名商人,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挑着竹筐去集市,筐中有许多青蛙。我对此感到很可怜它们,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池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被别人捉去。前面有一潭深水,是个放生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我的仆人在我后面不远,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子,一定是那害我的人把仆人们引诱到这里来把他们杀死,抢走了所有银两。”张佐治听后立刻回县里,派人逮捕杀人的两个贩子。不久,人和银子都缴获了。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张佐治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抢夺来的钱财归还给商人。

1、金华:古地名,今浙江金华市。

2、郡守:郡的长官。

3、挈:提。

4、从:跟随。

5、斤:斧头。

6、导:引路。

7、并:同时。8、清渊:深水。

9、市:到市场上去。10、汤:热水。

11、适:去到。12、前导:在前面开路。

13、焉:在那里。14、未几:不久。

15、从之:跟随他们。16、哀之:为他感到哀伤。

17、异之:感到奇怪。异:奇怪。18、虽:即使。

19、导:引,引导。20、渊:深水,深潭。

21、皆:全部,都。22、俱:都。

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有适当的戒备心,保护自身安全。

(1)未几复苏:不一会儿,那人就醒了。

(2)不日人金俱获:不久便人赃俱获。

(3)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在集市路上看见两个人的肩上背着箩筐。

焚猪见真情

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邑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讼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焚之,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验尸,口果无灰也,鞠之服罪。

1 .县,当地。

2 .说,扬言。

3 .吴:即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

4 .句章:古地名

5 .举:指张举

6 .令:县令

7 .邑:同乡8 .鞠:审讯

9 .为:是10.令:县令

11.者:······的人12.因:趁机

13.舍:房屋14.称:谎称

15.讼:告状16.服:认罪

17.因:于是18.积:堆

19.薪:柴草

讼于官:(夫家)到官府告状。

蜜中鼠屎案

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⑤推尽⑥。”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⑦,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⑧,左右莫不惊悚。

孙亮路过西边的花园,正在吃生梅,于是就派太监到宫中拿蜜来浸泡梅子。但是蜜里有老鼠屎。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赔罪。孙亮问藏吏说:“太监向你要过蜜吗?”藏吏回答:“太监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太监不服罪。宫中官员刁玄、张邠陈述:“太监、藏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孙亮叫人破开鼠屎,老鼠屎里是干燥的。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太监所做的。”太监自认服罪,左右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1孙亮:吴国皇帝。2出:路过。

3黄门:太监,官名,无需翻译4侍中:官职名称。

5启:陈述。6狱:司法机关。

7推尽:彻底查问。8矢:同“屎”。

9首服:自认服罪。10渍:浸泡

11左右:上下不等;在文中指身边左右的大臣12苑:皇帝游猎的花园。

13惊悚:惊讶、感到害怕的14因:于是,因为

15耳:罢了16向:早些

17汝:你18至:到

19方:正要20.若:如果,若是

21.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

向求,实不敢与——太监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

左右莫不惊悚——左右大臣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太监陷害藏使的原因是:曰:“向求,实不敢与。”(按原文)

谜语一则

王荆公开玩笑写了一个谜语:“画的时候是圆形的,写的时候是方形的;冬天出来的时间比较短,夏天则比较长!”吉甫解释谜语说:“东海有一条鱼,没有头也没有尾巴,再去除脊梁骨,就是这个谜底!”

答案是日

太阳本来是圆的,写下来相当于两个方块叠在一起。把太阳写下来时“日”是方形的。鱼这个字如果去掉上面的“刀字头”,田中的一竖和田下的一横去掉,就是“日”

第5单元

鳝救婢女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对此感到怜悯,每天夜晚偷一部分水缸里的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几年。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被困在了河滨,到半夜睡着了。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她看到有一些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处,而周围淤泥上留下鳝鱼游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救了她。高怀中被女仆的行为感动,于是就停止营运。等到拆除锅灶的时候,(高怀中发现)下面有洞,很多活的鳝鱼在里面盘踞着,(高怀中把它们)全部放回河中。

(1)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2)悯:对……感到同情。

(3) 窃:偷(4)比:及,等到。

(5)业:职业,以...为业,营业,从事。(6)婢:侍女,此指女佣。

(7)周:周围。(8)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9)河滨:河岸。(10)向:从前,先前。

(11)罢业:停止营业。(12)是: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