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

在我国农村,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户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一种金融组织来满足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农村信用社正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信社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它不仅解决了农村资金融通的问题,而且还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但因农信社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偏离了“以农为本”的宗旨,甚至产生“支农赔本”的思想,且置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实力、经营条件等不顾,片面追求大客户、大企业。因此,农村信用社为了扭转当前这种局面,必然存在重新定位、寻求立足、发展壮大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市场定位的依据

1.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存在的优势。我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70%,农村约占全国城镇村居民点面积的86. 1%,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占据农村市场必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加入WTO后,农村信用社采取“依托农村,拓展城市”的战略,把市场定位在“以农为本,为农服务”上,使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的方向更为明确。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战略目标开始转移,市场定位进行重大调整。从1998年开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开始着手撤并各自在农村中的分支机构,四大银行撤出后留下的市场空间之巨大已超出了一般的想象。几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撤消了8700个,中国银行撒消了2722个,中国建设银行撤消了3601个,中国农业银行由近6万个网点下降到了4. 4万个。这样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到了农村信用社身上,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主体重新确定,其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二是农村信用社有着堪称全国第一、数量众多、遍布城乡村镇的营业网点。据统计,截止1999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39552个,服务网点合计20万个,从业人员92万人,平均每1000个农村人口就有1名农村信用社职工为其提供服务。在农村地区有最敏锐的市场触角,弥补了装备上的不足,为千千万万个农户家庭、村乡办企业、种类繁多的合作经济提供直接的服务。三是农村信用社属地化的员工对“三农”以及其他服务对象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凭着这一优势,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自己的银行,固定大批社员客户,形成自己的核心客户群,以此为依托发展非社员客户,扩大非社员客户群,比较容易形成在农村金融中心的基础地位。四是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是服务“三农”,在资金运用上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也较好地解决了农业投入产出效益低的矛盾,农村信用社在储户心中的地位和形象迅速提高,更有利于扩展业务,扩展筹资空间,增强其资金实力。据统计,截止2002年12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98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393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达5579亿元。从2002年4月开始,农业贷款余额历史性地超过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现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中总量最大的贷款,所占比例已达40%。

2.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存在的劣势。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信用杜在我国发展存在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一是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贷款较多。1997-2000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占2000年末不良贷款总额的69. 2%。2000年全国农村信用社亏损面高达50%以上,总体上已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二是规模效应难以发挥,整体优势难以体现。全国农村信用社数量不少,存贷规模也位居中上,但由于缺乏纵向单独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法人体制造成的资金分散分割和“四自”经营原则,使农村信用社的横向联系不紧,人才、资金等资源难以互享共用,贫富共济,强弱相扶必须依靠行政力量。三是人才资源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员工整体素质不适应现代金融业的要求,缺乏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应具备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创新观念。以洛阳辖区为例,在目前的3241名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30余名,占比不足10%。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人才“断层”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人才年龄性断层、知识性断层、结构性断层、综合性断层,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四是业务经营缺乏创新,服务

手段落后。一方面农村信

用社经营业务目前还局限在传统的存、贷业务,经营创新力度不够,经营形式单一,信用工具落后,限制了收入结构的改善和提高,利润空间小,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市场扩展和业务发展。另一方面,结算渠道不畅,结算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五是农村信用社地处农村,点多面广,布局分散,业务边际成本高,服务对象千家万户,支持产业类别多样,单位资产收益低;六是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贷款不足。2001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共计4417亿元,只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7%,而其存款则全部都来自农村,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业部门。七是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日益严峻。农村信用社是农村资金流出的重要渠道,通过直接的收入转移和价格的间接收入转移,相当部分的农民收入从农村流出,转入公共部门和城市部门。依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年鉴》的数据,从1978-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资金外流总额从121亿元上升到4639. 9亿元, 90年代农村资金的外流规模和速度要远远大于80年代。

二、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原则。国家提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只有在充分考虑自身效益的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贷款,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和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更要优先扶持。

2.按照市场价值取向引导市场定位的原则。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企业能在目标市场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保持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能搞简单的行政强迫命令,要按照市场价值取向,科学地引导农信社信贷资金的投向,充分用好用足资金。

3.盈利性原则。农信社必须充分考虑其盈利性,向社会提供的各类信贷服务,必须是有偿的。同时农信社要牢牢植根于农村市场,不断增强市场应变能力,进行业务创新。在充分保证支农资金有效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央行货币政策,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培植农信社新的效益增长点,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努力规避金融风险,实现“以农为主”的多赢目标。

4.合理引导资金投向农村的原则。为了正确地引导资金的投向,不影响农村信贷投入,在确定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时,要防止农村资金的“非农化”,特别是当农村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时。利用市场法则,将城市信用社的富余资金调剂到农村信用社,也要鼓励城市信用社的资金直接以贷款方式投向城郊和广大农村。

5.遵循分散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农信社应坚持以支持一家一户的农户发展生产为主,重点支持农民发展基础农业、大农业和科技农业,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但贷款过于分散,容易加大工作量,边际成本高,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农信社在支持分散经营的同时,要适当集中资金,支持一批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为“三农”服务的企业,建立农信社效益基地,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农村信用社实现市场定位的具体措施

1.制定合作金融的法律法规。我国农信社的发展和壮大,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目前,由于我国规范的农村信用社组织基本缺位,所以发展农信用社事业首先就要解决重新架构农信社的组织体系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有一部《合作金融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农信社的组织形态和运营规则,确立其农信社的性质,明确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其经营管理行为。

2.争取优惠政策扶持,理顺方方面面关系,为农村信用社健康经营创造宽松环境。首先,要实施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优惠政策:一是减轻农村信用社的税赋;二是在保值储蓄贴补利息上,国家财政应将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同等对待,对农村信用社给予等额补贴,

使其免遭经济损失;三是降低存款准备金比例,提高准备金存款和上存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四是允许农村信用社实行利率市场化,以自行调节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供求,规避风险,增加利润;五是扩大贷款规模,进一步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同时根据现代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延长再贷款期限,并允许跨年度使用。其次,要理顺方方面面关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一是理顺好与地方党政的关系;二是理顺好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三是理顺好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3.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激励型的用人机制。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的管理应该成为现代经营理念的根本点。农信社可通过推行客户经理制来开发人才资源,缓解目前人才短缺的局面。通过改革内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以及规范操作程序来建立激励型的用人机制。

4.调整经营管理理念,转变经营方式,向市场要效益。一要转变经营观念。只有深深扎根于农村,农信社才会茁壮成长:只有服务“三农”,把信贷资金重点投放于面宽额小的农户,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规避经营风险,发挥好“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二要调整经营策略。农信社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以支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大力支持农村市场流通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特色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三要合理布局网点。对现有的网点进行保本测算,按经济承载能力设置营业网点,对效益好的要扩充职能,增强辐射能力,对经济条件差,长期亏损,风险较大,安全无保障的网点坚决采取“撤、迁、并、转”等办法进行重组,建设一批高标准、多功能、现代化的营业网点,形成规模优势,以达到降低成本、节支增效的目的。四要转变信贷方式。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及支农信用卡贷款,对万元以下小额贷款放宽条件,简化手续,特别是对信誉好,无拖欠贷款记录的农户,可采取信用贷款的方式;对农产大额贷款,在确保信贷资产“三性”的前提下,采取质押、抵押、联保等不同的方式。五要创建信用村(镇),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大力开展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对信用村中的65农产,农村信用社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便,额度放宽,服务优先等便利优惠措施,形成了农民争当信用户的良好局面。

5.根据“三农”需要,以效益为导向,实施有效的业务创新。一方面,要积极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增加信贷服务项目和品种,积极改变农村信用社资产单一化状况。农信社可向乡镇企业和其他生产领域乃至跨地区投入。同时,农信社根据自身力量,逐步拓展服务领域,从原有的存、贷、结算等传统金融服务转向更宽领域发展;从服务农业经营转向服务于农工商一体化综合经营;从服务小商品生产迈向服务社会化大生产。农信社可结合本地特色,在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拓展消费信贷领域,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广泛开办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消费信贷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创新,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化的发展潜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迎头赶上,通过推进电子化建设,大力发展如汇兑结算、租赁、咨询等中间业务,多余资金参与货币市场买卖有价证券,以增加资金收益。农信社应加大对现代结算服务手段的投入,畅通全国汇路,开通省辖联行,增加结算种类,树立结算品牌,增加中间收入。

浅谈企业市场定位论文

浅谈企业市场定位论文 [摘要]市场定位对一个企业事关成败,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贪大求全,什么都想做,最后是什么都没有做成。本文笔者根据企 业定位的内容浅谈中小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从而正确选择营销策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市场定位营销策略思考 一、企业市场定位的内容 1.目标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势 锁定确定目标市场。这其中最大的忌讳是企业什么市场都想做,分散 了企业资源,最后导致企业在各个目标市场都未能有所建树。 2.企业定位:即树立企业品牌。企业在确保产品高品质的同时,必须规范企业职工在与外界接触时的言表,树立企业形象塑造品牌。 3.产品定位:侧重于产品实体,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与竞争对手产品作比较,确定公司产品在成本、品质、稳定性及用性上区别,准确 定位产品。 4.竞争定位:确定企业相对与竞争者的市场位置,企业要准确分析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在成本及品质上的优势,以优势对劣势打击竞品,占领市场。 二、市场定位的阶段 市场定位的关键是企业要设法在自己的产品上找出比竞争者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特性,如产品成本、品质及用性等优势。 竞争优势一般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价格竞争优势,即在产品同等质量的条件下比竞争者定出更低的价格。这就要求企业在原料采购、优化生产工艺及减少运营费用方面来降低单位成本。二是产品质量 或用性竞争优势,即能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提供的品质或用性来满足 顾客的需求,例如信阳核工业恒达实业公司硅微粉产品在产品白度上

达到国内第一,客户在初次见到产品时即产生好感,继而使用在涂料 产品中更有利于产品颜色的调配。这就要求企业努力在产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产品后处理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以提高产品质量。因此,企 业市场定位的全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五大阶段来完成: 1.科学定位目标市场 任何企业都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满足整个市场或追求过大的目标市场,只有扬长避短,找到有利于发挥本企业现有的人、财、 物优势的细分市场,才不至于在庞大的市场上瞎撞乱碰。企业必须根 据其可生产的产品,由企业市场部调研选择产品的目标市场,这就必 须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进入难度、目标市场对产品各技术指标的要求、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的获利情况、目标市场价格水平、目标市场 的容量大小及回款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企业 的目标市场。 2.调研目标市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 调研目标市场需要摸清:一是各竞争对手产品种类、价格体系及 产品品质的优劣点;二是目标市场上客户对各产品种类的需求量。继 而企业须根据调研的市场情况分析本企业产品以何种类,何卖点进入 市场。这就需要企业市场人员作大量的工作,必须认真细致对目标市 场进行调研,与大量客户面对面交流和咨询,总结并分析有关上述问 题的资料(调研数据必须精确周到,这是后续工作的基础),作出科学 预测。 3.选择竞争优势,对目标市场初步定位 4.发挥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人员上门推销,网络 宣传等销售活动,将其产品独特的竞争优势准确传播给潜在客户,让 客户认知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以占领市场。为此,企业定位首先应区别并优于竞争对手,将企业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其次,应使目标客 户了解并认同本企业的市场定位。 5.调整定位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第四章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概念,是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得尔·斯密(Wendell R .Smith) 提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是买方市场环境下的一种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企业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消费者群,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准备进入的目标市场,并针对该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营销组合技术方案,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细分化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营销观念。企业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化(Segmenting) 、确定目标市场(Targeting) 、进行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也称STP 战略) ,决定营销组合策略,是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 图4 — 1) 。 STP 战略图4 — 1 导入案例:成功在于定位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中为产品找到一个与其它竞争产品相比,具有明确、独特而又恰当的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要根据所选定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产品所处的为止和企业自身条件,从各方面为企业和产品创造一定的特色,塑造并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信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定位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空子——江崎泡泡糖 无数事实证明, 即使是已经成熟的市场, 也并非无缝可插, 无隙可乘。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市场细分和定位, 寻找对方的相对弱点或漏洞, 用己之长, 攻其之短, 通过见缝插针, 拾遗补缺, 变潜在市场为现实市场。例如, 日本泡泡糖市场年销售额约140 亿日元, 大部分为“ 劳特” 所垄断。江崎糖厂成立市场研究班子, 专门研究霸主“ 劳特” 产品的不足和缺点, 寻找现有市场的缝隙。经过周密调研, 他们发现了“ 劳特” 的四个漏洞:一是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泡泡糖市场正在扩大, 而“ 劳特”

中国农业银行市场定位

浅谈中国农业银行市场定位

————————————————————————————————作者:————————————————————————————————日期:

浅谈中国农业银行市场定位 关键词农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论文摘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农业银行应以服务“三农”为重要目标以县域为基础实行城乡联动挖掘现有农村金融资源使潜在的金融资源逐渐变为利润来源 一、农村金融机构比较 农行只有认清现状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才有可能实现自己“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真正做到服务三农与商业化运作的和谐共存 农行与农信社农信社在将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是三农发展中的重要金融机构特别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撤出农村县域市场以及农信社与农行在行政隶属关系上的脱钩农信社几乎已经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形成了垄断成为最重要的正规金融支农机构然而产权不清、体制不顺及缺乏政策扶持等问题使信用社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其经营状况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相对于农信社农行实力雄厚实现股改后管理机制将更加合理下一步农行将上市不论从融资渠道还是从运行机制方面都是农信社无法比拟的此外通过网点网络建设高科技的发展农业银行能够为所有客户提供更加统一、快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农行与农发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目前的投资领域基本限制在农副产品收购、储备、补贴资金的拨付等范围内所以农业生产单位很难与其直接建立联系而农行是商业性银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业务更加多样化操作更加市场化目前已拥有将近4万个机构网点这些网点分布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在全国的每一个县市农行都有支行这是农发行所不具备的 农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其它金融机构包括邮储、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非正规民间融资组织总体来讲他们在农村金融市场所占比重尚小或尚处于萌芽阶段从总量上还不能与农行抗衡邮储营业网点分布广泛邮储的吸储能力强但业务比较单一;尚处于半地下经济的民间融资比规范的金融机构拥有很大的灵活性但融资能力较农行要差;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涉农业务相对较少 二、发挥农村金融支柱作用的现实选择 未来农行要实现服务农村金融的目标要坚持商业运作原则坚持面向“三农”;确立以县域为基础、充分发挥城市业务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城乡联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市场定位;依托网络优势,强化农村金融骨干网络功能,建立横跨城乡两个市场的特色服务体系,促进“三农”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发挥专业优势,集中力量发展有独特优势、竞争能力和市场需求的业务,提升县域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对策之一要采取多样化的城乡双层经营管理模式为协调平衡好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的关系农行应该采取科学的城乡双层经营管理模式重点解决好涉农组

市场定位论文市场定位论文

市场定位论文市场定位论文 市场定位\竞争力培育与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 摘要:在城市文明进步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的发展是主角和重点,往往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风向标和焦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是见仁见智。以中原城市群为例,通过市场定位和竞争力的培育为切入点,阐述二者在城市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中原城市群必须突出考虑市场定位和竞争力,作为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枢纽,继而带动地方发展。提出城市群持续发展上准确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是城市群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一项关键之道。 关键词: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市场定位;竞争力培育 一、城市群相关的几个关键概念辨析 (一)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中的历史产物。据专家研究,人类社会的城市发展史已长达九千年左右[1]。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化的发展历史不同于城市发展史,城市化发端于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而城市始于人类世界第一座城市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甚至包括某些相关的自然科学学科都走研究、涉及或关注城市化发展问题。伴随而来的涉及城市的相关热点研究,更是数不胜数。

关于“城市化” 这一概念最早由何时最先突出,目前比较一致的有两种。一种是1859年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是像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7]另一种是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A.Serda在他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一书中首先使用了urbanization的概念[8]。学术研究中,一般认同马克思的第一种用法,到现在涉及到城市化的研究将近一百五十年。 城市化形态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农村的城镇化;二是大都市圈,比如大上海都市圈等;三是城市群。由于城市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景观、人口等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就必然会引起各界人士和相关学科领域的极大关注和广泛兴趣。 (二)城市群与城市综合体 法国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而形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凭借其集聚效应、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成为全国和区域性的经济核心地

2021年追忆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追忆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风雨六十载,今朝竞风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走过了一条布满“坚持”与“执着”发展道路。以来,省联社招聘了众多大学生员工,当咱们跨入农信社大门时,当咱们为农村合伙金融事业奋斗时,咱们有必要理解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一)1949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赢来了崭新一页。在旧时代混乱政治时局下艰难生存信用合伙社,在1949年赢来了一种崭新发展时期。从在党七届二中全会上被提上议事日程,到被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大纲列入国家战略;从1954年拥有了统一名称,到最后确立了发展章程,农村信用社在新政治环境下获得了新生。在国家支持下,农村信用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赢来了第一次大规模发展,不久成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击高利贷、发展农村经历有力武器。 195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信用社在组织性质、功能定位以及业务范畴等一系列困惑,为信用社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颁发了《农村信用合伙社章程》,对农村信用社性质和任务从规章制度上进行了更

加明确地规定。至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近年农村信用合伙社,终于明确了自己身份,一场农村信用社发展热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上迅速蔓延开来。 (二)从1951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开始到1958年,农村信用社均由人民银行领导,从发呈现实效果来看,这段时间管理是成功。但是从这之后到1978年这20近年里,对农信社而言,称得上是一段恶梦般经历。1958年1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适应人民公仆化形势改进农村财政贸易管理体制决定》,实行“两放、三统、一包”。此后,国务院专门下发文献,将农信社与银行营业所合并,称为“信用部”,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所社合一”和“政社合一”浮现,严重影响了信用社发展。1959年5月,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收回了下放给人民公社银行营业所,下放给生产大队,变为“信用分部”,这样安排使信用社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开始沦为生产大队平调社员财物工具,严重损害了信用分部在社员中信誉。1962年,中央政府在总结经验教训基本上,将农信社领导权从生产大队收回,由人民银行进行全面、垂直领导,恢复信用社性质和任务,使农信社得到恢复和发展,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 1966年,刚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农信社又被“文化大革命”卷入了动荡漩涡。1968年8月,毛泽东刊登了关于教诲革命“最新批示”,在农村,应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这一

浅谈新凯美瑞在中国市场定位策略(定稿)

浅谈新凯美瑞在中国市场定位策略 姓名: 2016年7月6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 凯美瑞品牌的基本情况 (3) 2 凯美瑞品牌营销渠道策略 (3) 3 新凯美瑞的市场环境 (3) 3.1 中国人的汽车消费心理 (3) 3.2 目前中国汽车消费现状 (4) 3.3 新凯美瑞剑指市场细分 (4)

3.4 行业环境分析 (4) 4 新凯美瑞的定位策略 (5) 4.1 新凯美瑞扩大了的目标市场 (5) 4.2 新凯美瑞有别以往的市场定位 (5) 4.3 新凯美瑞的有力竞争对手 (6) 4.4 细分市场步骤 (6) 4.5 选定目标市场 (6) 4.6 目标市场吸引力 (6) 4.7 公司的目标和资源 (6) 5 新凯美瑞市场定位和前景展望 (6)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谈新凯美瑞在中国市场定位策略 摘要:本文分析了凯美瑞品牌的基本情况、新凯美瑞的销售环境、凯美瑞品牌营销渠道策略,提出了新凯美瑞的定位策略、新凯美瑞市场定位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凯美瑞,定位策略,销售环境

前言 2004年9月1日,由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按50:50的股比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成立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丰田”),合资年限30年,注册资本36266万美元。 公司自2006年5月以来,相继投产了四款高品质车型,其中就有凯美瑞(含混合动力凯美瑞)。凯美瑞的历史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却甚为复杂,主要原因就是广汽丰田采取了海外出口版和本土版的一起经营的策略,而且两个凯美瑞的年代车型也不一样。 凯美瑞原名佳美,凯美瑞是丰田旗下的一个汽车品牌,从1980年首次推出,凯美瑞已走到了第七代车型历经30个年头,广汽进口了前五代并国产了其中的四代。在凯美瑞的开发过程中,丰田汽车给广汽凯美瑞注入了老一代凯美瑞所没有的高贵基因,而且赋予其更为优雅大方的气质,与此同时,凯美瑞也将动感的气息融入其中。并且在2011年11月16日,第七代凯美瑞在上海发布。

浅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浅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摘要:本文试图从农村信用社的民主管理制度本身进行探讨,研究民主管理制度与当前农村金融的相容性问题。本文的基本判断是:正如自由竞争可能导致垄断一样,合作制所体现的民主管理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制度构想,其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或农村信用社主任的“土皇帝”特征)是民主制的悖论;因此,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农村信用社继续为三农服务的基本方向,必须在现实上放弃空想式的民主制度,实行农村信用社的国有或准国有化,在整体金融领域搞“反向剪刀差”。 一、引言:农信社体制的内在冲突 农村信用社的工作走不出困局,不能从根本上改观的重要因素是体制不顺。笔者就农村信用社体制的现状与改革思路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合作制在政策上反复强调农信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不断要求落实农信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三会”)制度,可“三会”仍是形式主义。某市38家基层农信社,1999年、2000年没有一家的“理事会”作过重大事项的决定、决议,“社代会”只是为了迎合上面的要求,完成上面的任务,应付检查、考核而敷衍为之,“监事会”更是形同虚设。最近对该市38家农信社的监事会工作情况的全面调查表明,基层农村信用社“三会”的职责已让位于联社无所不包的行业行政管理。众所周知,联社一级真正的最高领导、决策机构是联社党委。“党委领导和决策+强力行业行政管理+国家负担经营风险”构成了农村信用社在运作中的国有制特征。因此,实际运行中的国有制管理,与名义上的合作制的形式,构成了农村信用社在体制上的一个基本悖论,造成了严重的认识上的混乱和实际工作中的无所适从,甚至导致部分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基层干部将工作往死胡同里做。 问题还不仅在此,考虑到农村金融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和农民的基本信贷需求,我们发现,民主管理无力改变基层信用社的控制权结构——农村信用社必然控制在少数略有金融知识的人手中,而这些人就成为农村金融领域的土皇帝。换句话说,民主制的前提是“参与投票人员的偏好和可供选择的侯选人的多样化”,问题恰恰在于金融知识现实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农民根本无从选择。因此,“三会”制度除了造成形式主义,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降低了

浅谈市场定位

经济管理学院学年论文 学生:晏文根 系别: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110921129 指导教师:李泓欣 2013年 6 月

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浅谈市场定位 摘要:现在的公司太多,产品太多,市场上的噪音太多……当然,竞争更多,如何走出自己 的天地?这就需要进行市场定位。定位概念跳出了营销界一贯的思维模式,其被称为“革命 性”,实属当之无愧。此文将以王老吉等市场定位案例系统的来阐述市场定位的内容、方法、 原则和应用。 关键字:市场定位细分市场市场营销 一、什么是市场定位 IBM并没有发明计算机,发明者是斯佩里和兰德二人。但是IBM却是在预期客户头脑里获得了第一家计算机生产商的地位。这就是IBM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简单的讲就是:你在这个市场上提供什么产品来满足这些客户群体什么样的需求。是指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种产品的某种特征、属性和核心利益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深刻、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通过一套特定的市场营销组合把这种形象迅速、准确而又生动地传递给顾客,影响顾客对该产品的总体感觉。 市场定位也称作“营销定位”,是市场营销工作者用以在目标市场(此处目标市场指该市场上的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心目中塑造产品、品牌或组织的形象或个性(identity)的营销技术。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简而言之:就是在客户心目中树立独特的形象。 市场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品本身做些什么,而是你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做些什么。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使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市场定位的目的是使企业的产品和形象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有价值的位置。 二、市场定位的作用 定位概念跳出了营销界一贯的思维模式,其被称为“革命性”,实属当之无愧。。它提醒着人们必须把“一致性”贯穿于“4P”的全过程。其中4P是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 定位营销到产品。当年沃尔沃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诉求安全,后来成为传世经典的沃尔沃“安全定位”。这个过去的瑞典小公司,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品牌之一。 定位影响价格。哈根达斯当年决定推出高价雪糕系列,建立了高级雪糕的

浅议市场定位论文

浅议市场定位论文 《浅议市场定位》 [提要] 市场定位是营销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市场营销的总体战略服务。在当 今经济的动态市场环境中,分析市场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市场 定位的内涵,其次对目前市场定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促使对定位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市场定位;定位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议市场定位 收录日期:2021年11月17日 市场营销理论经历了劳夫·瑞夫斯的“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论,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和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创造创新的“定位”理论三个 时代。自从定位理论被提出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已无可替代。 一、市场定位内涵 “定位”一词最早见于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在《工业营销》Industrial Marketing杂志1969年6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1979年,里斯和特劳特合著《定位:攻心之战》一书,第一次将定位策略变为定位理论,成为定位理论诞生的标志。 他们将定位看成现有营销的创新实践,定义为:“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然而,定位并非是对产品本身采取什么行动,而是 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行动,即要将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定一个适当位置。”他们将 定位界定为一种信息沟通策略,强调的并不是改变产品本身,而是改变名称、沟通等要素。 世界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对“市场定位”的定义:“定位是 指公司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和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中确定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他 强调“与众不同”和“有价值”这两个关键词,促使定位成为了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 1996年,杰克·特劳特和史蒂夫·里夫金Steve Rivkin出版了《新定位》,将“消 费者请注意”转为“请注意消费者”的定位观,提出了重新定位即再定位的问题。他们进 一步强调:“定位是对大脑的定位,而不是对产品的定位。市场营销的最终战场是大脑。” 2021年,我国著名的营销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国庆的《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一书中对市场定位的定义为:“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

信用社(银行)向县政府汇报改革情况材料

信用社(银行)向县政府汇报改革情况材料 ##年8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这是直接关系到我县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一件大事。此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多,改革的难度较大,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现按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就我县农村信用社改革总体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继农村费税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之后中央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15号),吉林等8个省(市)率先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66号),确定包括我省在内的21个省(市、区)为第二批深化改革试点省份。河北省政府及时召开了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就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做了部署。会议指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做好"三农"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是农业大省,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尤为重要,要抓住国家把我省确定为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的难得历史机遇,切实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

农村稳定的大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加强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革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其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明确为"三农"服务方向和提高服务功能的需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我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 我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逐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我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我县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仍实行合作制,组织形式继续实行县乡两级法人,待条件成熟后,再改革产权组织形式。在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搞好清产核资,明晰现有产权。这是整个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清产核资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农村信用社的真实情况,摸清家底,为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二是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机制改革的 背景、现状与建议 一、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背景 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前后变化较大。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人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80 年代以后,随着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农业银行的分设,人民银行委托农业银行代管农村信用社,此时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也丧失了,农村信用社完全依附与农业银行,在与农业银行的竞争生存中处于附属的地位,成为农业银行转移风险和安置家属等性质的“服务公司”。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管理脱钩,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之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只面对人民银行的监管,摆脱了农业银行在经营上的束缚,真正体现了法人地位。农业银行也随着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步退出县以下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的唯一金融机构,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意义愈加明显。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历史包袱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在得到增强和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服务“三农”的职能的发挥。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都面临

着艰难的选择。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经过局部试点后,2003年6月下旬,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开始了8个省市的以增资扩股和票据置换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改革。根据国务院改革方案,国家拿出了1500亿元用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花钱买机制”,帮助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2004年2月,国家又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广,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改革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四年头了,我们看到了农村信用社规模在增大、不良贷款在下降、效益在提高、风险在降低,抗风险能力在提高、管理机制在健全。但我们是不是正面和负面的都看到了?对改革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不需要反思?我想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面对改革的现状应该全面地分析一下当前改革现状是否与我们改革的目的相统一,是否在按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我想从基层改革的角度,结合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现状分析。 第一,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整体的竞争力不强。 农村信用社虽然通过增资扩股、优质服务等形式,扩大了存贷规模,但因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

前言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金融动力,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为“三农”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有效地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提供机会,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落到了农村信用社肩上;进一步拓展了农村信用筹资空间,增强了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农村银行机构432家,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有2,609家法人机构,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59家,75,840个分支机构和网点,总资产为132,466.85亿元,同比增长24.46%,其中贷款余额为67,107.08亿元,同比增长16.70%;总负债为124,969.07亿元,同比增长24.18%,其中存款余额为102,076.20亿元,同比增长20.03%。全年中间业务收入为153.51亿元,同比增长20.88%。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1.90个百分点,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为2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款2.6万亿元的78%,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服务主力军地位不断稳固。 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 5.7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贷款总额的11.1%,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达到3.9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涉农贷款总额的33.3%,农户贷款2.1万亿元,占银行业农户贷款余额的79.3%。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保证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势必要进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 中国的农村信用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有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它的本质特征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信用服务,合作制是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制度,以农为本,为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要力量的农信社,发展60多年以来,几起几落,体制几经更迭: 第1页(共11页)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就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因素。本文描述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了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现状;优势;需要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是河北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河北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效果明显,“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对改善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的特殊性,最大化的发挥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优势 (一)股份制改革迅速 河北省农村金融改革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2003年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在这样的总体改革要求下,2004年河北省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单位,拉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序幕。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省级联社的建立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2005年全省157家市、县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愿入股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首批农村商业银行在沧州、廊坊等地组建。2011年底,河北省共有26家县级联社全面启动股份制改革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县级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截止2013年3月,河北省共有11家农村信用社改成功,其中成立农村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博野、抚宁、武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井陉、宣泰、滦平、围场、大厂、宽城、清河、邢台。 (二)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有很大上升 《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显示:2009年底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如表1),

市场定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市场定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以朝阳区大屯6号地为例 摘要 市场定位理论的出现也仅仅只有四十余年,但是目前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市场定位,可以有利于企业准确预测市场趋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于房产企业,通过对房产项目开发的市场定位,可以使开发商及时掌握市场动向、顾客的消费倾向、竞争者情况、市场供需现状等信息,以及了解开发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政策、金融、市场等风险,从而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方向、长期发展规划、项目开发战略等提供依据。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大屯6号地项目为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按照市场定位流程对该项目进行分析,为该项目提供定位策略,并为其他房产项目开发的市场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场定位,房产项目开发,应用研究 一、房产市场定位相关理论 (一)市场定位理论的发展历程 定位理论最早出现于1969年,由. Rise 和Jack Trout共同提出,该理论的出现开启了新的市场营销理论革命,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指引了方向。主要发展历程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定位(20世纪70年代)。1969年,. Rise 和 Jack Trout发表了《定位:今天“ME-TOO”市场中的竞赛》,1972年,又发表了《定位时代的来临》,文中指出企业需要从心智的角度考虑营销,对企业产品的定位不仅要考虑自身的优劣势,还需要将竞争对手的考虑在内。这标志着定位时代的来临,定位思想在市场营销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影响。 第二阶段,营销战(20世纪80年代)。. Rise 和 Jack Trout在1985年出版了《营销战》一书,重点分析了常用的四种营销战略,并指出小企业为了自身能够处于优势状态,应当找到一块小的能够守住的细分市场。该书被称为营销界的《孙子兵法》,开创了市场定位的新时代。 第三阶段,聚焦(20世纪90年代)。. Rise于1996年出版了《聚焦》一书,在书中阐述了企业选择一个较小的定位以保证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抢占一定市场的原因。聚焦的观点得到很多学者和企业的重视,历史上着名的GE“数一数二”战略就受此启发,而且GE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四阶段,分化(21世纪)。. Rise于2002年出版了《广告的没落和公共的崛起》,在书中他指出了企业为什么要打造品牌。. Rise 和 Jack Trout再度共同发表《品牌的起源》一书,指出产品必然分行,而分化必然会提供品牌打造的机会。 (二)房产市场特点 1. 区域差异性 这种区域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分区之间的差异。首先,在不同地区市之间,由于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等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房产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其次,由于一个地区不同分区对土地的利用情况不同,使得不同分区的房产类型、档次存在很大不同。 2. 供需不平衡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主要有供需平衡、供大于需、供小于需三种,任何市场上供需平衡都是理想状况,大部分情况下都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由申银万国证券对我国房产行业的研究中可知,2013年国内的房地产供需比约为119%,其中,一线城市表现出严重的供给不足的问题,供需比仅为65%。 3. 供给缺乏弹性 房产供给缺乏弹性,主要是因为房产的承载者是土地,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房产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短期内房产很难直接地被生产出来,而作为其他用途的房产很难再次转换为土地。从长期看来,房产项目的开发将会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导致房地产供给表现出刚性特点。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方面关系。一是处理好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目前,全国已有2 5个省(区、市)组建了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由省级政府依法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应该紧密围绕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优化信贷结构,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转变职能,尽快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处理好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与人民银行的关系。虽然人民银行不再承担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能, 但是作为中央银行,人民银行仍然从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及资金清算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在发放支农再贷款、票据清算、置换不良资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与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联系,积极反映存在的问题和要求,争取中央银行的支持和业务指导。三是要处理好与银监会的关系。农村信用社要在银监会的监管下,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各项业务经营的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处理好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主要业务工作,是农村信用社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但具有分布面广、周期长、风险较大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应该从大局出发,从战略高度认识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支持“三农”的重要性,积极自觉地开展此项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农户摸清底子,建立起完整的农户经济档案,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授信额度,认真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活动;二是切实加强管理和检查工作,实事求是,以严格的管理来规避资产风险;三是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对评定的信用村、信用户凡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摘牌,取消其资格,形成“讲信用光荣,失信用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处理好支持“三农"与非农的关系。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就是支持“三农”、服务“三农”。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尤其是农业银行收缩乡镇营业网点后,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村信用社已经在城市市区布点,如何处理好支持“三农”与非农的关系,农村信用社需要对自身市场定位进行调整、充实、完善。一是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和方向不能改变;二是要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参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三是在立足“三农”的同时,积极巩固城镇业务,以城镇业务带动农村业 务的发展。 处理好传统信贷业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出发,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信用社的金融创新应坚持安全性、效益性原则,提高服务水平,以巩固和加强传统信贷业务为前提,以农村金融客户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开发适合自身的金融新产品,如开办个人理财业务、代理业务、中间业务、保险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等等。二是大力加强金融电子化建设,加快

浅谈定位一

浅谈定位一——心智和三叉戟 什么是定位?说法很多。笔者第一次理解定位这个概念和很多人一样源于杰克特劳特的《定位》一书。书中所述的定位即:存在客户心智中的占位。本体是客户心智,而非产品。本人的理解比较通俗简单,定位是一个位置,客户在做某个决定或处于某种状态下会思考和练习到你产品的一个位置。 定位一个体系活。就是把产品或者项目塑造成一个“人”,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等都需要在客户的心智中拥有相应的位置感。那么从人物的内心、外观、性格、衣服、职业、价值观的体系定位打造就是笔者认为的定位体系。 就房地产项目而已,定位方法的三叉戟为:市场、客户、本体。 市场:市场趋势和市场竞争,找到市场现场和市场空白需求点(包括产品需求、功能需求、资源需求、交通需求、艺术需求等)。 客户:客户是定位这场战争的战场所在。我们选择哪片战场是战争胜利的大前提。所以就像我有位朋友leo所说的“定位不是确定要叠加什么,而是要决定你要丢弃什么”。一场战争你不可能选择所有的战场,要学会放弃。就房地产项目而已,客户战场划分主要可以通过:地理区域(地缘性客户、工作缘客户、亲缘性客户、教育缘客户、情缘性客户、投资缘客户)、人文(阶层、圈层、亚文化)、心理(成长路线的定位和回忆心理定位)、行为(交通方式、购物喜好、娱乐时间等) 本体:定位时,需要结合本体的主要特征进行项目实际定位,这里的本体包括:企业战略和企业特征及资源、项目的盈利模式、地块物理特征、地块指标特征、地块资源、产业、功能、人文等一系列的本体特征。 这里特别强调下,我们在做定位分析的时候会特别强调竞争差异化这个词。“竞争差异化”是项目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的特破口,即人无我有的特性。但是在市场面分析前期定位时不能因为过分的强调“竞争差异化”而忽略本体的价值。例如在市中心为了差异化追求低端低单价的住宅产品就是不合时宜的了。所以“竞争差异化”需要的前提的价值可以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另有,在房地产项目实操中。项目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大盘项目(体量在50万㎡以上),随着项目的发展,项目的定位以及客群都会发生变化,在操作中需要注意。 房地产项目开发是从定类(项目开发的类别,别墅,商业综合体还是住宅)到定位(市场定位、档次定位、属性定位)到定魂(项目的核心价值观)到定形象(项目的衣服)到定量(项目体量)到定式(开发模式和盈利模式)到定型(项目的整体布局)到定序(项目的开发顺序和节奏)到定利(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性)。 定位的心得: 定位可以细分在细分,例如我项目定位为年轻人,在细分到喜欢音乐的年轻人,诸如此类。 定位可以情景化,也可以说是情景化定位。即将项目或者是产品定位到目标客户某一个动作和情景下的使用状态具有画面感。例如:美即面膜是熬夜看电影附一张美即面膜,或者房地产项目中常回家看看,父母心中子女的家等。 定位需要拟人化,即把项目作为“人”来打造。这个人是和你的目标客户相对的,可以是目标客户的朋友,也可以是目标客户的爱人,也可以是目标客户的家人或者是长着。诸如此类,这是项目发声的方式。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与防范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与防范 一浅谈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与防范 二相关法律《担保法》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支持农村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农 村信用社正逐步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作为高风险行业,为了 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 险上。因此,防范和控制风险是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的一个 重要课题。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风范和控制风险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关键,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对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今年来,对构筑风险防范的防护墙,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地内控措施。总体来说,深化内控防范风险意识得到了不断提高,现就对信用社的风险与防范浅谈以下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层次分类与表现 在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体制下,决策层的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风险,经营层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 富的层次,也成为农村信用社内部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社会信用程度低下,企业和农户套取信用社贷款、逃废债务,致使信用社资产蒙受损失,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破产导 致信用社贷款资金悬空等等,总的来说,农村信用社风险可 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 (二 )农村信用社目前面临的外部风险 1、由于社会信用风险导致农村信用社外部风险产生。

社会信用程度低下,企业和农户套取信用社贷款、逃废债务,致使信用社资产蒙受损失。其形式主要有:企业编制假财务 数据,骗取信用社信用,套取贷款;企业变更法人代表,“新官不理旧帐”,造成信用社贷款长期沉淀;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多头开户,骗取贷款,躲避监管;农户挪用支农贷款用 于其它经营?? ,以此达到“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后果” 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的目的。 2、带有中国国情的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破产导致 信用社贷款资金悬空。 1994 年开始实施的政策性破产,是指国 有企业破产时,将全部资产首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的失业 和下岗职工,而不是用来偿还企业所欠债务。在企业转制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减轻企业负担,甩掉背上的沉重包袱,而 对保全银行资产基本上不予过问,甚至鼓励、纵容企业实施 “假破产,真逃债”。这些带有中国国情的企业兼并、破产导 致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大大提高。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根源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产生,与个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农 村信用社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缺乏力度、不到位。防 范农村信用社风险,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责权分明、相互 制约、运作有序的内控机制,使之适应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 发展的新形势。 (一 )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控建设是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明确的职责分工为基 础,包含于管理之中,又有自身特定的内容和方法,与各项 业务操作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的机制,随着人的 自律性的提高与规章制度的健全而不断完善的。而信用社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