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西概况

湘西概况

湘西概况
湘西概况

湘西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60.8万人,其中土家族101万人,苗族85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辖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

自古以来,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异,民风淳朴。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这里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名胜迷人,既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块洞天福地。

湘西的美在于山。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高耸入云的八面山呈现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塞外风光”;莽莽苍苍的高望界,林海绵亘,荫天蔽日,珍禽异兽不绝于野;四季绿意诱人的南华山,有如一只栖息于湘西山地的金凤凰。

湘西的美在于水。山青水秀,滔滔酉水是湘西亘古不息的血脉。两岸青峰对峙,青幽迷人的猛洞河享有“天下第一漂”的盛名;静谧的皮渡河,修竹夹岸,十里长廊一画屏;而澄明浩淼的栖凤湖,则是湘西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湘西的美在于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奇山异水赋予了湘西人这种神韵。湘西人既有着“红灯千盏人万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辉煌艺术,又有着谊侠尚义的古道热肠和淳朴的民情。

神奇的土地自有其神奇的物产。银杏、水杉、香楠等名贵树种生长于此;油桐、生漆等特产声名远播;古丈毛尖、保靖岚针茶,香飘四海;黄莲、杜仲、黄柏、天麻等使湘西成了华中著名的天然药库。60余种地下矿藏又为湘西铸造了一只“金饭碗”。花垣有“锰都”之称。湘西好酒湘泉、酒鬼名甲全国,声震海外。

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xx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

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2000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2005户,5240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

湖南凤凰古镇介绍

湖南凤凰古镇介绍 湖南湘西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丰富的地方,有我们熟知的凤凰古镇,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旅游地点。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湖南凤凰古镇,欢迎大家阅读。 湖南凤凰古镇介绍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约5万人口,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距铜仁凤凰机场27公里,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280公里;G209国道,S308省道贯穿全境,枝柳铁路穿境而过。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 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因此而得名,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而闻名于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古城内的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众多古建筑,以及浓厚的苗族风情,构成了凤凰独具一格的味道。许多人说,在凤凰的时光犹如一场梦,不愿醒来。 湖南凤凰古镇景区介绍神凤文化景区

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凤凰古城南侧,总面积2354公顷,山岭连绵共有大小峰峦45座,沟涧壑谷72条,山泉水井21处,天坑、溶洞多处。 凤凰神凤文化景区由二十多处景点组成:凤凰六句阵、凤凰台、凤竹林海、有凤来仪、凤缘亭、引凤桥、百鸟朝凤、九九神阶、神凤殿、凤凰座、十八神性图腾柱、凤凰纪、醴泉台、五德门、凤凰物语、百鸟园、放生台、乘风栈道、锵锵阁、翙翙廊、秋秋楼等。 田家祠堂 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田应诏(田兴恕之子)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这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门、正殿、戏台和20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 祠堂大门前有有六级用红砂条石砌成的扇形台阶。阶前,有一块较宽的空坪。大门左中右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祠堂正殿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硬山顶,高、深、面阔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为石鼓,猫拱背山墙,正殿门前砌青石台阶。 田家祠堂的戏台为六角飞檐古建筑,歇山顶,饰如意斗拱,左右有次间,是演职员演出间歇休息的场所。 沈从文墓地

评价沈从文的湘西和都市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评价沈从文的湘西和都市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沈先生在《边城》的题记里说到:"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具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但因此一来,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显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写作处在当时文艺创作的边缘。在现代文学史上无疑沈先生是一个边缘作家,他的创作与中国"五四"以来的主流文学大相异趣。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明显的激烈的社会政治斗争,看不到人民抗争的愤激,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写这些,而是他很高明的让这些东西潜存在广阔的人性描写之下了。可以肯定的是沈先生不是在某种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他要写的是"更具人性,更近人情",他做的就是文学应该做的事,而且我认为只有人性充溢的作品才最具有最深广的接受效果,才会有丰富多采的接受效果史沈先生用一支从容的笔为我们描绘了绚丽的湘西风情,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鲜明的,是一片净土。何立伟说:"他(沈从文)用一支洞箫吹奏了这样一个微雨的夜",(何立伟《洞箫的悲悯与美》)这是何立伟对沈从文《柏子》的评价。不仅如此,我认为他对所有湘西风情的描绘都是"悲悯的洞箫吹奏了一个个微雨的夜。"在《边城》中,在这个微雨的夜里,洞箫吹出了情窦初开的翠翠,朴实而有点狡猾的老船夫,忠厚热情的船总顺顺,古道热肠的杨马兵,船总的两个儿子,他们是湘西众多人物中的一群,他们又是众多湘西人物的影子,。清新的湘西民俗是他们活动的背景音乐,但这音乐不常变,而他们人世的东西却在随着白河的流水在流,随着沈先生的笔调在跌宕起伏。 《边城》的开篇,沈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湘西的画面,它很让人心动。在他缓缓的笔下渐渐的流了出来,却很平淡,但那些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土地,在他笔下孕育了激烈的情感,而这情感却始终笼罩在他特有的诗意的柔情下面。终于在接着的故事的叙述中奔泄了出来,他可能感觉不到,因为他的笔调笼罩了他对那些人和事的同情。而我们却没有把这些描绘仅仅的看作湘西的奇特的风景,而且我们也不会这样去做,我们在等待那潜存的力量的奔泄。这也许是沈先生对"不变"的迷惘的表达。但他对人物的的表达却是不迷惘的,他熟悉他们的生活,而更为伟大的是那人性,在质朴湘西山水陶冶下的人性,这人性会像那流不尽的白河一样,时时在变吗?这是不在他的表达中的。 《边城》里对爱情的叙述是悲挽的,爱情这种最人性的东西在湘西,在沈先生的笔下,却演绎的如此的鲜血淋漓:翠翠母亲和一个戍军的死亡悲剧,船总两个儿子对翠翠的爱情纠葛,还有杨马兵对翠翠母亲求不得的爱情,这些都染红了这片土地,但沈先生没有让我们直接的感到刺眼,因为他都给这些笼罩上了一层诗意的柔情,或者是湘西的水总能轻轻的把它抹去。 在文章的后面,"被大雨坍塌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修好了的仍旧是湘西素朴民俗的继续,它,不常变。而"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在这里,沈先生期待他回来吗,我们不知道,仅仅知道的是他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似乎有点微微的踌躇,在这踌躇中也有着他潜意识的期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期待着明天白河的水把这"变与不变"完完全全的冲洗干净。或者还希望这河水也能冲亮世人的眼睛,使他的作品能获得一个新的评判,这也许是我的臆测,因为沈先生也许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我在作品的最后看到了他的迷然。

2017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易(bì)工尺.(chǐ)沉淀.(dìng)神采奕奕.(yì) B.蛰.伏(zhé)摇曳.(yè)浣.妆(huàn)潸.然泪下(shān) C.隘.口(yì)彷.徨(páng)宿.营(sù)岿.然不动(kuī) D.阔绰.(chuò)笔砚.(yàn)停滞.(zhì)举止泰.然(tā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慷慨虔诚消声匿迹一泄千里 B.讪笑热忱相安无事心有余季 C.阔绰茶盅引经据典触目伤怀 D.筛选狡黠羊羊大观鸿篇巨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骆驼寻到的不是为自己养尊处优的宝,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 C.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副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D.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4.下面句子有语病 ...的一项是() A.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C.它的皮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D.我曾倚马万言,可给你写信,笔有千斤 5.下列搭配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出师表》﹣﹣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 B.《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C.《空城计》﹣﹣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D.《采薇》﹣﹣《乐府诗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6.下列标语运用得体 ..的一项是() A.某办公室墙上贴的标语:小草青青,请您足下留情

2020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0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与道德与法治同堂考试,两科时量共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2020·湖南湘西)1.在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它就是() A.灵渠 B.都江堰 C.永济渠 D.通济渠 (2020·湖南湘西)2.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020·湖南湘西)3.《吉祥三宝》是一首优美动听的蒙古族歌谣,我国历史上由这个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A.辽 B.西夏 C.元 D.金 (2020·湖南湘西)4.有一部电影歌颂了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其主人翁被称为“铁人”。“铁人”指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2020·湖南湘西)5.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时,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区域经济合作 (2020·湖南湘西)6.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A.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 C.中央集权 D.君主立宪制 (2020·湖南湘西)7.下列宗教中,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020·湖南湘西)8.至今,《共产党宣言》已在世界范围内用110多种文字出版了1000多次,成为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B.列宁主义诞生 C.毛泽东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诞生 (2020·湖南湘西)9.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达尔文之所以被称为“生物领域的牛顿”,是因为他创立了()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 D.质量守恒定律 (2020·湖南湘西)10.《震撼世界的十天:苏联的诞生》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由于取材严谨、立场客观,被誉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著作。你认为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的最大“震撼”是() A.推翻了沙皇政权 B.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C.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020·湖南湘西)11.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B.1933年希特勒上台 C.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2020·湖南湘西)12.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目的是() A.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B.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 C.结束“冷战”局面 D.解决全球粮食危机问题 (2020·湖南湘西)13.这是关于一次战役的资料卡片,下列战役中与该卡片信息相符合的是()

沈从文的“湘西故事”

沈从文的“湘西故事”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湘西一直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之地”,在民间文学上更是有着“神地”的美誉,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在诸多文学作品当中也时常见到其独具魅力的身影。与湘西有关的文学作品更是异彩纷呈,从屈原的《九歌》到蒲松龄的《竹青》,将一幅幅湘西风情尽显世人眼中。虽然在滚滚历史长河当中,湘西一度有“武陵蛮荒”之称谓,曾经饱受了战乱的侵蚀从而被人们称作是“中国的盲肠”,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湘西的民族文化备受摧残。尽管如此,湘西的民间文学依然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深植于百姓当中,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而代代流传。 近现代杰出作家沈从文自幼生活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早年在酉水和沅水之间度过了其少年时光,多年奔走在湘西的十多个城镇、码头,给他的文学创作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在湘西民间文学的熏陶之下,他汲取其中的精华,通过湘西系列小说作品将他个人的体验、湘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人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沈从文“湘西故事”的背景 (一)湘西的自然环境 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上来看,湘西的地形地貌构成复杂,其中高山、盆地和丘陵较多,河谷湖泊分布较广,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春秋季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暂,更多的则是雨量较多的夏季,冬季气温比较低且雨量很少,因此湘西的土地资源并不多,大多数农业种植在山坡上进行,基础很差。虽然没有丰富的农业基础,但湘西地区却拥有着极为丰富的矿产、水利和自然资源,沉水横贯湘西,锌、铁、锰矿分布众多,水杉、银杏等珍稀树种遍地可见,这也让湘西地区成为国内比较著名的旅游胜地。 美丽而富有活力的湘西,从人居环境上看是非常适宜居住的地方,碧水青山间的一个个村寨掩映在花草树丛之中,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

湘西世界

论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研究从其创作伊始到21世纪的今天,可谓几经曲折变化。时至今日,沈从文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日渐成为了一门显学。沈从文研究呈现出日渐完备成熟,多元丰富,不断推进的良性状态…… 而在对沈从文进行深入的阐释与研究中,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心。具体而言,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认识呈现出几种这样的态势。建国前,人们多注重肯定其湘西世界所特有的朴质自然、和谐优美的人生情趣与牧歌风味。同时,也注意到湘西世界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建国后到新时期,其湘西世界与沈从文整个创作一块归于另类而湮没无闻。新时期以来,随着沈从文热的悄然而起,人们对“湘西”的认识与理解、阐释与发掘则呈现出多元丰富,不断深入的状态。首先,是沈从文创作中“湘西”与都市相对而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发现。凌宇的《从边城走向世界》作为国内第一部对沈从文创作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就将湘西作为与“沉落的都市”而对立存在的“生命多方的乡村世界”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沈从文创作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特点做了整体性的把握,并充分认识到了“湘西”世界构成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他认为,那里不仅“跃动着的原始生命活力”,而且呈现了“与世沉浮的乡村灵魂”;不仅悲悯着“巨压下的性格变异”的苦难,而且也在积极地“向生命的神性凝目”。同时,凌宇还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与生存视阈中,对湘西世界中所独有的苗族文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特殊语境中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发掘与精辟的分析。与对沈从文文学创作中“湘西世界”的生活构成进行分析不同,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中赵园的《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不仅将“湘西世界”予以特别抽取,将其视为一种文学现象,而且对其“湘西世界”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湘西世界”呈现出三个层面的意义与价值:一是“展示着健全的生命形态的湘西”,二是“体现着文化批判倾向的湘西”,三是“包含着重建民族的愿望的湘西”。论述有着独特的价值理念与较为完整的层次体系,但这只是对其可能价值的一种静态分析与共时性审视,对其可能的负面因子与其演变的具体进程缺乏应有的把握。随后,对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优美、健康、自然,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进行论述的文章不计其数,或说其中的人性人情之美,或说其中的风俗民情之美,或叙述其中的自然风光之美,但从其所达到的深度与所涉及的层面来看,都无法超越上述两者所进行的建构。与对沈从文进行整体的共时态把握不同,王晓明把沈从文文体的变化与其创作心态进行了一种历时性把握,认为文体的变化源自创作主体心态的变化。与之相应,“湘西世界”也呈现出一种变化的状态。并认为以1935年为界,前期以散文笔调歌咏纯朴的湘西风情,后期牧歌情调则被现实阴影所代替。文章极富新意,但却并未将湘西世界作为考察的重心,虽然提到,但湘西世界只是文体的辅证而已,难于游离其应有的主旨作纵深的分析。 1990年代以来,人们对“湘西世界”的关注在前一时期研究的整体框架内不断填充和丰富。具体来看,有四种不同的走向:一是从主体的创作心理出发去分

泸溪县特困村贫困现状调查报告

泸溪县特困村贫困现状调查报告 为准确掌握全县农村贫困现状,积极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有效途径,根据省委张春贤书记指示和湘贫办字〔2010〕14号文件《关于开展特困村调查的通知》精神要求,近日,我县认真开展了对潮底村、高大坪村、楠木冲村、溪头村、白泥塘村、黑竹坳村、横坡村等30个特困村的贫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困村贫困现状 1、人口及经济状况。30个被调查村共有村民小组149个,农户9767户,总人口47884人(其中:劳动力25938人,占总人口的54%;常年外出打工人数14125人,占总人口29%人),现有贫困人口12149人,占全县农村总贫困人口的34.5%。到2009年底,30个特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8元,人均产粮达262公斤。 2、自然资源状况。30个被调查村共有总面积291513亩,其中耕地面积54904亩(水田面积28995亩,占耕地面积的53%;旱地面积25909亩,占耕地面积的47%),占总面积的18.9%;山林面积231196亩,占总面积的79.3%;水田面积5413亩,占总面积的1.8%。被调查村有16个以椪柑、烟叶、油茶、辣椒、水稻为主导产业,有6个以养猪、劳务为主导产业,有8个属产业空白村。 3、社会基础状况。30个特困村,目前存在饮水困难的人数达29684人,占总人口的62%;1973户还处于无房或危房状态;只有9%的农户拥有沼气池;有43个组还未通公路,只有11个组的道路实施了硬化建设;27个村有小学,适龄儿童达5726人,其中在校学生5418人;有6个村没有卫生室,近7000多群众看病非常困难。 二、特困村致贫原因 1、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泸溪县因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带,贫困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加上基础设施老化、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贫困村农民一遇自然灾害就容易出现返贫。如: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造成全县大面积椪柑及桔园基础配套设施受损,贫困村的有线电视、电信网络、通村公路、农田水利设施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及时恢复,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大部分贫困村处于崇山峻岭之中,那里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落后,有的村虽然通了路但由于路况较差、资金短缺、无力养护,导致与外界物质交流和商品交换十分困难,很多农业生产难以发展,农民始终在贫困中挣扎。目前,30个被调研村还有43个组没有通公路,有6个村没有医疗卫生室,有91%的农户还没有用上沼气,只有38%的人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无房和危房户还占20%以上。 3、农民收入结构单一。从调查结果显示:30个特困村大部分农户靠椪柑、烟叶、养殖、水稻及外出打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他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非常弱,收入渠道狭窄,经济收入增加缓慢。据统计,53%的农户家庭收入靠种植业,20%的农户家庭收入靠养殖业,10%的农户家庭收入靠外出务工,17%的农户家庭收入靠其他取得。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湘西州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各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英文字母上) 1.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 B.玉米 C.粟D.占城稻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其建立者是() A.秦始皇B.禹C.启D.周武王 3.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其中形成于我国元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是()A.汉族 B.蒙古族C.藏族 D.回族 5.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资治通鉴》 6.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虎门销烟 D.戊戌变法 7.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8.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D.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D.“一五”计划完成 10.兴趣小组开设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最可爱的人”的网站,收录的人物中正确的是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分析 姓名:张少祺 学号:201001654546 学习中心:运城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郭敏 二〇一二年一月

毕业论文承诺书 提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有抄袭、网上下载、请人代写等情况,毕业论文一律不及格。同时取消学士学位申请资格。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申请重写一次,并按重修缴纳费用。 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签名:张少祺日期:2012.1.19

北京语言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书 论文题目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国籍(留学 生)张少祺201001654546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郭敏 指导教师意见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 评阅人意见评语: 成绩: 评阅人签字:日期:年月日 教务处制

北京语言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 论文题目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分析 学生姓名国籍(留学生)所在院系专业入学时间 张少祺汉语言文学 2010.3 指导教师姓名郭敏指导教师职称/学历 指导时间指导地点 第一次指导: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第二次指导: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

第三次指导: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第四次指导: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第五次指导: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 教务处制

魅力湘西大剧院

魅力湘西大剧院,是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剧院,它创办于2001年3月,历经八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全国著名旅游文化演出实体,湘西民族特色浓厚鲜明。 魅力湘西风情表演节目列表: 1,苗族鼓舞 2,边城 根据沈从文的边城里翠翠的故事,描绘了翠翠和老大老二的恋情,场面唯美体现湘西儿女的感情。 3,爬楼 瑶族独特的婚恋习俗。瑶族历来有女娶男嫁、恋爱自由的传统。其居住的房屋皆为木结构干栏式。当家中的姑娘长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其父母就安排她到吊楼居住,以方便与男青年上门幽会。每当夜幕降临,其姑娘就在吊楼里等待恋人。以歌舞形式展现瑶族小伙子的热切心情4,茅古斯舞 茅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流传区域内的各县志、厅志均有记载。其主要流传在湘西州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等地。每逢正月,土家族村民结稻草为服,扮演原始初民渔猎农耕等故事,用以祭祀祖先创业功德,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茅古斯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及一定的表演程式,以村落或姓氏为单位轮流举办,持续五至九天不等;全用古代土家语演唱,以至有些土语今人无法翻译。保留至今的剧目有《做阳春》、《赶肉》(即狩猎)、《捕鱼》、《抢亲》、《甩火把》等。 5,马桑树树打灯台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流行于湘西的男女二人对唱的革命民歌,是张家界桑植县的民歌,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也演唱过。 6,合拢宴 侗族是一个民风古朴、热情好客的民族,一直以来就流传着“抢客”的习俗。有抢不到的,那么就只好到客人多的家里去商量,要求分客人,客人多的家里不同意,则提出建议:没有客人或客人很少的家里可将自家的食物搬过来一起吃,桌子不够就架板子拼起来,这就是后来的合拢宴。在一段轻快的舞蹈之后,侗族族姑娘们将走下台来,邀请在场所有的朋友上台跳侗家歌舞。 6,女儿会 女儿会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几百年来已形成了独特的节俗文化,它因在华夏大地上凸现女性光辉而备受关注。一般每年的农历7月7日至12日这几天,是传统的“女儿会”吉日,如今已发展成土家族聚集地区的民族节日。 7,哭嫁

农村贫困现状

摘要:能力贫困是导致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人口长期的、代际贫穷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峨边县的实地调研出发,分析西部农村地区人口能力贫困的现状和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通过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投资地区人力资本,促使贫困人口能力提升,从根本上脱贫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部农村少数民族人口能力贫困对策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1]。 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福利依赖性和代际遗传的特点。贫困更是由于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不足和发展权利的限制而形成的代际遗传和福利依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所谓治穷先“治愚”。只有解决了能力贫困的问题,发挥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状态才有可能获得比较好的改善。 我国西部农村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多自然生态条件恶劣,经济极其落后,基础设施匮乏,人口综合素质低下,文盲半文盲率较高,当地的人口无力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又缺乏外出就业的竞争力,面对这些偏重于体力的劳动者,单纯以“输血”的救济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地人口的贫困状态,更谈不上把贫困人口从窘境中解放出来, 而在我国以往的扶贫实践中,往往又是以资金扶持为主,强调物质资本投入以消除贫困,无论是“以工代赈”还是“优惠贷款”和“项目扶贫”等措施,总的来看,都未充分考虑贫困人口自

身的因素,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则忽视对贫困人口的发动、组织和培养。资本和劳动都是必要的生产要素,在市场化程度逐步增强的情况下,由于对贫困认识上的失误导致对市场竞争力的载体和来源的定位出现偏差,这样必然难以造就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在张力,其导致的最终后果便是脱贫速度减缓,脱贫效果不稳定,贫困农村的脱贫日益显示出刚性特征。 一、能力贫困问题综述 (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关于我国贫困规模的测算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 N D P)对于贫困的测算,就是综合了人口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方面,从社会生活条件角度出发,设置了反映社会贫困规模的人类贫困指数(Human PovertyIndex,简称HPI)。这种测算方式表明,贫困除了意味着消费、收入水平低、生存基础薄弱以外,还表现为社会生活条件差、人口预期寿命低、文化落后等诸多方面,需要从多方位、多角度来综合衡量,全面反映贫困状况。人类贫困指数主要由寿命长短(40岁以前死亡的人口比例)、受教育状况(成人文盲率)和基本生活设施(尚未用上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缺乏医疗服务保障的人口比例和5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的人口比例)等3个方面因素组成。人类贫困指数越高,说明贫困规模越大;反之越小。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数据,2004~2005年我国40岁以下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6.9%,成人文盲率为9.1%,缺乏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为23%,5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比重为8%。把这些因素合成测算,2005年我国人类贫困指数为11.7%,在发展中国家中居第26位。 (二)我国学者关于能力贫困的研究成果

湖南的介绍

“三湘”的说法很多,颇具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潇湘、蒸湘、沅湘之说,具体指湘江从广西入湘到零陵与潇水汇合后称潇湘,至衡阳与蒸水汇合后称蒸湘,下游与沅水汇合称沅湘。这一说法还有一个版本,即因湘江与漓江共同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的海阳山,合流至兴安县后始向东西分流成湘江和漓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称为漓湘。由此又有漓湘、潇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说。 另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还有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过还有一种笔者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在《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将“潇湘、蒸湘、漓湘”用来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而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总之“三湘四水”均为泛指,只是人们说话时常有的数字化倾向。我们没必要太过较真,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

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以《边城》为例,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摘要:在沈从文所构筑起来的湘西世界中,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边城》在人物的塑造及审美艺术特色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沈从文所营造的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他用深沉厚重的文字,传达出了一份可贵的对于整个民族的悲天悯人的情怀。通过对翠翠、爷爷、天保两兄弟的健康、美好人性的描写来表达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又对湘西百姓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湘西世界的人情美,及其与人合一的自然之景的描绘了一片自然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三方面来进一步分析他作品中的“湘西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湘西世界 T 正文: 一、湘西世界的概述 本文以《边城》为主体的“湘西世界”几个层面上的接受变迁,分析其成因和蕴涵.沈从文在1926年至1928年的早期创作中,主要结集有《鸭子》、《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合集》,《蜜柑》、《好管闲事的人》、《老实人》、《雨后及其它》、《呆官日记》、《阿丽思中国游记》等,是

其稚嫩的习作阶段。30、40年代是其创作成熟丰收的阶段,先后出版中短篇小说《神巫之爱》、《旅店及其它》、《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等。其中《柏子》(1928)是他成名的第一篇小说。这些湘西题材的小说中,人物遍及社会多个层面,有船夫、水手、妓女、军人、老板、杂役等等。他对小说独特的设计与追求,他的对湘西边地这个“蛮荒世界”的展示,当时就影响了很多读者,作者本人也成为进京文学青年拜访的首选。其中的优秀之作,还被国外的译者翻译介绍。鲁迅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称其为最好的中国小说家之一。他所构建的“湘西世界”里,统治一切的是自然,不是道德也不是法律。湘西人民所具有的“神性”响彻着嘹亮的呼声,这个世界人性的完美(包括商人、吊脚楼的妓女及泊船的水手)、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和至死不喻、生命的健康和自由,纯纯跃然于纸上。而这些精彩感人的人性描写,有很多是通过性爱这一内容来呈现的。这类以《边城》为代表。 沈从文曾说过“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建筑,这种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人性是他的“湘西世界”的基础。他的关于人的改造的思想,是最基本、最富于积极意义的思想。他在“湘西世界”中寄寓的,经由城市世界与湘西世界的反复对照而显示的改造民族性格的思想,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对湘西世界由衷的赞美和歌颂直接体现了沈从文对于人性理想的追求,也间接体现了他的迫切

湘西气候

自然环境与资源自然环境与资源——————气 气候来源:中国湘西网 民国21年(1932),州境各县政府统计科人员利用寒暑表进行简易气象观测。民国29年保靖县政府在县城北门外建立简易气象站。这些气象资料无一保存下来。 1955年7月,花垣县创建正规气象站。1958年8月,州境气象管理机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气象站”成立,并建立气象台。至1959年,州境各县气象站相继建立。1960年上半年,州气象站更名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象服务总站”;1964年6月改名“湖南省气象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局”(定为处级单位);1970年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气象站”;1973年10月更名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气象局”;1978年7月更名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象局”;1981年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象局”。 从州中心气象站到州气象局历届领导人,1964年6月前为科级单位时,正职:程荣普(兼)、龙文富。1964年6月后,正职:杨吉祥、田苏淮、姜常文、张训辉;副职:龙文富、罗瑞英、田苏淮、刘万才、蒋正球、杨友循、邬成文、伍超杰。 州气象局直属机构:1959年成立州中心气象站时下设办公室、业务技术指导组、预报组、通填组、农业气象试验站。1973年有办公室、业务管理科、气象台。1981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象局下设办公室、政工科、业务管理科、气象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5年下设办公室、政工科、业务管理科、气象台、产业科。 编制人员:1959年全州气象人员69人;1965年81人;1978年140人;1988年153人(以上含10县市气象局);1995年118人(含8县市气象局)。 气候特征 湘西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既水热同季,暖湿多雨,又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偏少;光热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调,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一、冬暖夏凉,四季分明 州境8县(市)的主要农耕区(指海拔500米以下,下同),年平均气温与≥O ℃积温虽然低于省内同纬度滨湖地区,但1月平均气温偏高,据1961~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均在4.4℃以上,最高为5.2℃,比同纬度的滨湖区高0.4℃~1.2℃,冬季寒冷日数少10~17天,寒冷持续期短16~32天。盛夏多地形雨影响,夏季气温偏低,少酷热天气,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滨湖区低1。8℃~2.0℃。最高气温大于35℃的天数少8~15天。 据8县市196l ~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各地春季始于3月中下旬,时间75天左右;夏季始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时间110天左右;秋季始于9月中旬至10月初,时间65天左右,冬季则始于11月中下旬,时间115天左右,冬夏长春秋短。其中春季一般是阴雨连绵,气温逐渐回升。秋季前段是秋高气爽,后多秋风秋雨。四季时问的长短,随海拔升高,夏季缩短,冬季延长。 二、降水充沛,光热总量偏少 州境位于全国降水偏多地区,降水集中期为4~6月(俗称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1—47%。雨季开始时间自4月上旬由南向北逐渐开始,结束时间自7月初又由南向北逐渐结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199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寻找摄影师去中国边远贫困地区拍摄儿童生存状况,希望从国际上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儿童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援助。10年来,摄影师曾璜足迹遍布宁夏、甘肃、云南、山西、陕西、新疆、广西、河北、安徽、四川、贵州等十多个省区的几十个国定贫困县,拍摄这些地区有关儿童的教育、卫生防疫、疾病控制等方面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hksxdsh - 回憶、小時候。 9岁的云南女孩黄香菜因必须承担家务劳动而辍学。在中国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后,女童们辍学常常不是经济上的原因,而是繁重的家务劳动。 居住在城镇的孩子不会深究他们日常喝的水是从哪儿来的。水龙头一打开,水就来了。然而,对家住陕北黄土高原山腰上17岁的刘建李来说,每天天一亮,就必须牵着毛驴下到几百米的山脚驮两桶水,以解决全家一天的生活用水。通向水井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晴朗的冬日,这条小道还算好走,但刘建李和他的“伙伴”仍在几个拐弯处扬起了呛人的尘土。雨天和大雪天路况的艰难便可想而知。 15分钟后,他们来到了井边。接着,刘建李用一个1米左右的小钩吊着一个小铁桶从井中打水,约5分钟后,驴背上的两个大木桶都装满了水并用塞子堵上,这时就该回家了。上山回家的路对驮着100多斤重的驴来说本来已很艰难,况且这条驴很快就要下崽了。刚刚还不时憨厚地笑着的刘建李也开始气喘吁吁。返程比来时多

幸运上学的广西女童,晚上在教室上的阁楼里就寝。从家到学校,她们通常要走几十里的山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网站资料显示:儿童往往从他们的长辈那里继承了贫穷。营养不良的妇女生下低体重婴儿。这些婴儿长到幼儿时期,微量营养素缺乏会使他们发育迟缓,家庭和学校恶劣的卫生状况也导致他们经常生病,学习质量无法保障。成绩不良或家务劳动的负担往往使他们不得不过早辍学。即便辍学后能够找到工作,微薄的收入也会让他们继续在贫困线上挣扎。这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hksxdsh - 回憶、小時候。 一位5岁的四川女童和她9岁的姐姐帮助爷爷奶奶从五里外的责任田往家背大白菜。姐妹俩的父母在外地打工。 也许是我们习惯了“家丑不可外扬”,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各地都已相当富裕了。他们常常质疑为什么还要向中国提供援助资金?这种舆论环境可能导致中国儿童的获赠率大大低于周边国家。 现在,能为生活在贫困地区儿童从国际上获取援助,尽快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是更务实的考虑。

湘西文化

湘西文化 ----张益文 湘西是土家、苗、汉、回、白、瑶、侗(dòng)、壮等多名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区,名族区域文化因而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突出体现了文化资源的多元性方面。现留存下的名族文化遗址,遗迹和文献典籍,民风习俗等,内容之多,范围之广,特色之浓是其他地区难以相比的。 关于湘西传统文化,有许多不同方面的文化,原汁原味的湘西少数名族文化传统古老淳朴,如神话传说;巫文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傩(nuó)戏;还有喜庆文化,如社巴节,赶秋,苗族鼓舞,哭嫁;然后还有服饰文化,如土家织绵,苗家蜡染,名族银饰等。另外,丰富的名族文献典籍中也保存着大量能够反映本名族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存,名族语言,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口承文学等。下面具体地介绍部分湘西传统文化。 首先谈谈湘西明间传统建筑文化。“小背篓,圆溜溜,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当这首纯美质朴的民歌被湘西大山的女儿唱响大江南北时,湘西的特色民居---吊脚楼也深深映进了人们的脑海中,整个吊脚楼悬空而建,离地较高,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干爽宜居,房屋布局,通常为一户一栋,或避风向阳,或临溪谷,或傍山腰,随山就势,依地而建,放眼望去,山寨吊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别有意趣。“籽蹬屋”是苗家民居的又一大特色,相传,鲁班路过此地时,告诉苗民不妨把大门往内退一截,留块空地堆放苗乡盛产的油桐的桐籽,世代相传,便形成了苗家特有的“籽蹬屋”。这种房屋深受苗民喜爱,茶余饭后,籽蹬屋便成为了人们纳凉,休息,闲谈的好地方,这种苗居,在吉首,凤凤凰等县山村苗族聚居地,至今仍然很多。而在如今节奏飞快的城市生活中,到处渲染的浮躁、繁华使我们感到身心俱疲,多么想到一个这样的地方。也许保留这片净土可以给我们精神的憧憬和向往。 另外,通过沈从文的边城,我们也知道了一些典型的湘西传统文化,如吹笛子:翠翠叫爷爷帮他吹曲儿时用的那种笛子是只有保靖才有的,因为沈从文在保靖呆过。还有就是端午节的时候划龙舟,划龙舟当然哪里都有,但是龙舟结束后抓鸭子好像不是那里都有的,湘西是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人那山那风情,吸引着无数游人的足迹。湘西民俗文化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就在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作为唯一的民族舞蹈节目《追爱》的表演者,张家界的湘西歌舞团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和积极向上展现的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艺术的熏陶和精神的鼓舞。难道这都不能说明湘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吗! 湘西传统文化确实具有很大的价值。首先,保护好湘西民俗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凤凰就是有力的佐证。二是保护好湘西民俗文化,可以展现中华民族多民族的文化传统,抢救延续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当然,湘西传统文化在人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实用之处,就如那些传统建筑。 而为了保护湘西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除了政府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也应通过宣传推介湘西传统文化,就如传播面广的影视作品“芙蓉镇”“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另外比较著名的小说《边城》;还有,当地政府主导的各种文化艺术表演和推介活动影响也比较大,宋祖英就是从湘西名族歌舞团走出来的,她在演艺界的口碑,形象对宣传湘西文化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也许你不是湖南人,也许你对湘西文化不了解,更或者你也不打算了解和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