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泉市少数民族自治县及民族乡概览

酒泉市少数民族自治县及民族乡概览

酒泉市少数民族自治县及民族乡概览
酒泉市少数民族自治县及民族乡概览

酒泉市少数民族自治县及民族乡概览

[发表评论]

酒泉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39个少数民族,共5万余人,约

占全市总人口的5%。境内有肃北、阿克塞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

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瓜州县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乡、瓜州县广至藏族乡、瓜州县沙河回族乡等7个民族乡。“大分散、小聚居”是全市少数民族的分布现状。

蛤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成立于1950年7月29日,是甘肃省惟一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边防少数民族自治县,与蒙古国接壤,和内蒙古、新疆、青海相邻。全县总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人口13109人,其中蒙古族4176人,占38.2%;汉族8737人,占59.1%;其他民族296人,

占2.7%。经国务院批准于1992年开设的马鬃山边贸口岸,是甘肃省惟一的内陆口岸。肃北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初步探查有矿种30

多个、矿点300多处,总储量达10亿吨,主要有黄金、铁、铜、铬、钨等,其中塔尔沟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大道尔吉铬矿是全国第三大铬矿。境内野生动物有17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盘羊、野马、白唇鹿、猞猁等32种;境内有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和哈什哈尔国际狩猎场。境内党河、榆林河、石油河、疏勒河等四大河流年径流量达14.2 7 亿立方米,其水电蕴藏量达100万千瓦左右,可开发利用65万千瓦左右。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57元,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3元,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

蛤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成立于1954年4月27日,是甘肃省惟一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有哈萨克、汉、回、蒙、维吾尔、撒拉、藏族等11个民族,总人口9100人,其中哈萨克族3760人,占全县总人

口的41.3 %。境内有哈尔腾国际狩猎场、大小苏干湖候鸟自然保

护区和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主要河流有大、小哈尔腾河和安南坝河等3条内流河,年径流量4.52亿立方米。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金、铜、铁、石棉、水晶、蛇纹岩、云母等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其中石棉投入规模化开采,年产量20万吨左右,占全国石棉产销量的一半。石棉是自治县的支柱产业,全县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石棉产业。1998年县城整体搬迁至红柳湾镇,县城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供电供热普及率、城市天然气使用率、数字电视普及率均达到100%。城乡幼儿入园率、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0%以上。全县养老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100%。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达97%。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县城规划管理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1亿元,财政收入50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30元,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88元。

蛤瓜州县七墩回族东乡族乡

成立于2006年3月,是疏勒河移民项目新建乡镇,下设三墩、锦华、汇源3个行政村,安置和政、宕昌两县自愿移民4070人,其中少数民族2259人,占全乡总人口数的55.5 %。全乡现有耕地1.6万亩,人均耕地3.5亩,农业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

蛤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乡

1986年被省上确定为“两西”

移民基地开始筹建,1996年9月成立腰站子乡。2006年,疏勒河移民项目扎花东乡族移民点移交腰站子乡管理,2007年正式成立腰站子东乡族乡。全乡现辖腰站子村、草湖沟村、唐墩村、辉铜村、扎花营村、马家泉村、河东猪场等村、场,共安置永靖、东乡、积石山、庄浪、通渭、定西等县移民7319人,其中少数民族2292人,占总数的41%。全乡耕地面积2.6万亩,主要以种植棉花和特色农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牛羊设施养殖为主。

蛤瓜州县广至藏族乡

是“引洮工程”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区。根据项目调整后的实施规划,安置区拟建一个整建制农业综合开发乡镇,安置甘南州、定西市库区3县(卓尼、临潭、岷县)移民1948户9357人。各项工程于2006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开垦土地3.76万亩,同步完成了渠

道、道路、供电、供水、住宅、防风林等基础设施,已安置定西、甘南两市、州移民7210人。甘南移民中藏族群众占较大部分,其余移民将在2008年内搬迁完毕。

蛤瓜州县沙河回族乡

是疏勒河项目临潭县、积石山县、临夏县移民安置区。始建于2002年,2008年移交瓜州县管理,并于4月正式批准为沙河回族乡,现有8755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有4034人,拟建5个行政村。目前,已开垦土地35020亩,渠道、道路、供水、供电,住宅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

蛤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

是由甘肃省“两西”建设指挥部负责实施的少数民族移民基地,1990年开始建设,1996年移交玉门市管理,1998年正式成立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人民政府。全乡行政区域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0亩,辖5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其中东乡族占99%,均来自东乡县。

蛤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

是疏勒河项目东乡族县移民安置区。始建于2005年,2008年移交玉门市管理,并于4月份正式批准为东乡族乡,已安置7470人,拟建4个行政村。目前,已开垦土地29800亩,渠道、道路、供水、供电,住宅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

蛤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

1980年7月,成立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人民公社。1983年8月27日,改为黄泥堡裕固族乡,辖3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至2007年,全乡总人口1687人,其中少数民族104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2.1 %。辖区总面积398平方公里,农作物播种面积4950亩,粮食播种面积2970亩。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及分布图(DOC)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分布背景介绍 编辑 分布特点

编辑 人口数目 编辑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分布地区 编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截至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达616.2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2%;草原面积300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5648万公顷,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52.4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4.46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65.9% 。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基本政策 编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生育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制定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其政策明显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1953年7月1日为3532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2019-2023年中国卫星发射动态规模状况

2019-2023年中国卫星发射动态规模状况 各国卫星数量规模状况 卫星数量区域分布情况:美国稳居榜首 截至2019年1月9日,美国拥有卫星数量为901颗,位居第一位;中国拥有卫星数量为299颗,位列第二;俄罗斯、日本卫星数量分别为153颗、87颗,位列第三和第四位。 图表全球拥有/运营卫星数量国家TOP6 单位:颗 数据来源: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截至2019年1月9日)2018年中国卫星发射规模 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105个,其中37次发射任务由航天科技集团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其余2次分别由航天科工快舟—1A号运载火箭和蓝箭航天朱雀1号运载火箭执行。在这39次发射任务中,与商业行为相关的发射约13次,占全部发射次数的1/3,成功将36颗卫星送入太空。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成功发射500余颗卫星进入太空。如今依然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有289颗(不包括国际合作卫星),数量稳居世界第二。 根据国家和民营航天企业公开的星座计划:未来10年,中国还将发射超过3600

颗卫星。 2018年中国卫星发射动态 以下是2018年卫星发射的动态: 2018年1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高景一号03、04星送入预定轨道,与同轨道的高景一号01、02星组网运行。 2018年1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托举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1月1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三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该星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2018年1月1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颗小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1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同时搭载“微纳-1A”卫星。 2018年2月2日,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 2018年2月12日,北斗三号M3、M4由长征三号乙/YZ-1自西昌成功发射 2018年3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3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利用长征三号乙和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的两颗卫星。 2018年3月31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三星一举将高分一号02、03、04星发射升空,三颗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4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将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1组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4月2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五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5月4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亚太6C卫星(APSTAR-6C)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保安族甘肃省。 裕固族甘肃省。 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塔塔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独龙族云南省。

我国少数民族的衣着服饰

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衣着服饰,生活习俗 汉族: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阿巴嘎蒙古族服饰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回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苗族: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傣族: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傣族男子服饰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僳僳族:身着民族盛装的僳僳族姑娘僳僳族服饰典雅、美观、大方。不同地区的僳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白僳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黑僳僳妇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长裤,腰系小围腰,缠黑布包头,戴小珊瑚之类的耳饰;花僳僳妇女喜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六大优势.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六大优势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选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五”,有六大优势。首先,酒泉卫星发射中习建场30余年,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完善。其次,航安全有保证,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公里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公里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交通干线,火箭残骸坠落不会有太大的危害。第三,发射场区占地数万平方公里,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员救生要求,也是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最理想的发射和回收着陆场所。第四,场区干燥少雨,雪电日少,容易满足发射条件。第五,场区里有一个大型机场,可以为航天器和参试人员提供快速交通通道。最后一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由西至东,距离数千公里,基本形成陆上航天测控网。中国共有几个卫星发射基地?各有什么特点?(2009-07-19 14:20:18转载标签:杂谈中国共有几个卫星发射基地?各有什么特点?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塞汉桃来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岢岚县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市,在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全部资料汇编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云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和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云南这片红土地时,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 云南,秘境之旅一定会给您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彝族 云南的彝族约有470.57万人,其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讲究礼仪的白族“三道茶” 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

绍兴华希教育一对一我们更专业 1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 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 自然环境:该地区茫茫戈壁、人烟稀少、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全年少雨,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气候适宜。 人为优势: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在清水地区有一条支线直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鼎新机场有专用公路连接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可满足卫星从机场到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的运输要求。 2.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适合发射多种卫星,特别是地球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自然环境: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不仅是航天发射的理想场区,也是旅游、避暑的风景胜地。 3.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在中国目前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 自然环境: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西昌地区纬度低、海拔高、四面环山,年平均温差小,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成昆铁路经过这里,青山机场能起降各种大型飞机,交通运输便利,是发射各类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理想场所。发射月球卫星选在西昌发射中心,较酒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座落在东经102°、北纬28°,所处纬度低,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附加速度,节省运载工具的能量消耗。 4.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自然环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拟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毗邻大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好。 在海南建设发射场,可利用纬度低的优势,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效费比高。有利于优化我国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我国航天发射综合能力,促进国际合作和扩大对外航天发射服务,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等区域产业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维吾尔族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伊犁地区和北疆各地。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族都居住或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独具特色。本文从地理环境,色彩搭配以及少数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等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云南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地理环境;色彩搭配;刺绣;传统工艺 华夏山河,锦绣瑰丽。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历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服装文化,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文化,由于在各个地域受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视作,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四大部分。在这四个区域之中,少数民族由于环境等因素,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呈现出区域化的多姿多彩。 一、红土高原上的民族之花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之一。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

独龙族和满族等25个。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云南省共有423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低于汉族,但地域分布广泛,全省各地、州、市、县都有。各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聚居特点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类型和格调不同的服饰景观。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具有极强的民俗地域特征,加之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使得民族间的交流十分困难,因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自然风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900米,属于高原地形。但是海拔相差较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最低点——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76.4米。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就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 二、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2.1 地理环境使民族服饰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云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而的服饰景观。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以厚实、粗糙为特征;坝区与河谷的民族服饰则以轻盈、秀美为基调。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

绍兴华希教育 一对一我们更专业 1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 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 自然环境:该地区茫茫戈壁、人烟稀少、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全年少雨,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气候适宜。 人为优势: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在清水地区有一条支线直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鼎新机场有专用公路连接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可满足卫星从机场到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的运输要求。 2.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适合发射多种卫星,特别是地球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自然环境: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不仅是航天发射的理想场区,也是旅游、避暑的风景胜地。 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在中国目前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 自然环境: 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西昌地区纬度低、海拔高、四面环山,年平均温差小,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成昆铁路经过这里,青山机场能起降各种大型飞机,交通运输便利,是发射各类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理想场所。 发射月球卫星选在西昌发射中心,较酒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座落在东经102°、北纬28°,所处纬度低,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附加速度,节省运载工具的能量消耗。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自然环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拟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毗邻大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好。 在海南建设发射场,可利用纬度低的优势,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效费比高。有利于优化我国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我国航天发射综合能力,促进国际合作和扩大对外航天发射服务,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等区域产业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族。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的宗教和民族传统,也有自己民族独有的节日。你要是想完全试着过一遍这些节日,那可能一年到头都过不完。我今天专门给大家收集整理了非常详细的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以便于网友查询。大家来云南旅游的时候别忘了事先查询一下,可以有意参加一些节日。 民族节日名称主要活动内容时间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彝族火把节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 演 插花节插花、对歌农历二月初八 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农历三月二十八日 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密枝节祭神仪式农历腊月第一个鼠日至马日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 白族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青姑娘节歌舞农历正月十五日 绕三灵祭祀、栽秧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农历七月二十六至八月初一 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 送龙节祭祀、歌舞阳历一月 关门节琰佛塔、歌舞农历六月中旬 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农历九月中旬 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 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苗爱拿节篝火、歌舞农历五月上旬 苗族踩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分地域农历正月初二或六月初 六 傈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农历正月初二 “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农历二月初八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农历二月初八 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农历二月初八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我国边境线约有2.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

中国各民族分布具体情况

中国各民族分布 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而民族的分布特点则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在这25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等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后予以更新)。 分布地区 壮族: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 中国各民族分布 蒙古族:内蒙古、辽宁、新疆、青海、黑龙江、吉林、甘肃、河北,河南。 回族:宁夏、甘肃、河南、山西、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内蒙古、天津、黑龙江、陕西、吉林、江苏、贵州、四川、西藏、海南。 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 维吾尔族:新疆、湖南、河南、北京、上海。 满族: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内蒙古、新疆、安徽。 朝鲜族:吉林、辽宁、黑龙江。

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一.四大卫星发射中心 1.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始建于1958年10月。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境内的大凉山峡谷,距西昌市65公里。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始建于1967年。中心先后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附近,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建设海南航天发射中心的项目从1994年开始启动,2013年之前可投入使用。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 2.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外,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1997年12月8日,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1999年5月10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 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自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以来,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