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例子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例子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例子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例子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对象

暴露或特征 MI (+) 对照(—)

合计

服OC (+) 39 24 63 未服(—) 114 154 268

合计 153 178 331

χ2=7.70

95%CI: 1.26~3.84 病例对照研究实例

? Vincent Memorial Hospital, Dr.Herbst et al.

? 1966-1969年, 该院发现7个15-20岁的病人患有阴道腺癌。1966年以前该院从未发现此类病人。

而通常仅有2%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为阴道癌,腺癌仅占全部阴道癌的5-10%,且很少发生于50岁以下的妇女。 ? 想到的因素的调查:

? 阴道局部刺激史:均否认使用任何阴道刺激物、阴道冲洗或阴道塞。 ? 性生活史:1人结婚,其他人否认性交史。 ? 服药:均否认服过避孕药。

?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 病例组:病人(7+1)及其母亲 ? 对照组:按1:4匹配的对照者及其母亲

? 匹配要求:同病房出生,时间≤5天,离病人出生时间最近。 ? 统一调查员、调查表,资料用x 2和配对t 检验分析。

? 结果:在比较的诸多因素中有三个因素有显著性差别,母亲怀孕期间使用过己烯雌酚激素治疗与发

病的关联非常显著(P<0.00001),其它两个因素是母亲以前流产史和此次怀孕阴道出血史.

//39154 2.2024114

a c ad

OR b d bc =

=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对照组的暴露比值

队列研究实例

吸烟与肺癌的研究-------DOLL和HILL

研究对象是全英国所有注册医生

对照为不吸烟的注册医生

研究因素是吸烟

研究内容包括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吸烟种类、吸入方式、是否戒烟、是否戒烟后再吸、戒烟年限等

研究的终点指标是肺癌死亡

方法是随访观察

获得资料的方式是信访

研究的概况

?研究从1951年10月开始,以信函(调查表)访问为手段,调查了59600位医生,得到满意应答的40701名,其中男性34494人,女性6207人。

?此研究持续至1976年,共20余年,观察期中于1954、1956、1964和1976年多次进行了阶段小结,资料以男性为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

?分析资料主要是看吸烟与不吸烟组,或依不同水平分组后,各组人群的肺癌发病率及其差异,计算发病率时,分母以各组的暴露人年计算。

研究的结果

这项研究的结果以1956年第二次小结为例,男性35岁及以上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为0.9‰,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为0.07‰,其相对危险度为0.9/0.07=12.86

若按吸烟量来看,每日平均吸烟1-14克者,死亡率为0.47‰,15-24克者为0.86‰,25克及以上者为1.66‰,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71、12.28和23.71。

每年每1000名35岁及以上男性标准死亡率与最近吸烟量的关系

?戒烟可降低肺癌的危险性,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肺癌的死亡率也随之下降的剂量反应关

系,即队列研究也观察到了一项自然预防试验的结果。

?又观察到吸烟方式与肺癌的关系,吸纸烟者死亡率最高(1.25‰),吸烟斗者最低(0.38‰)。

?城市吸烟者多,吸烟量也大,城市肺癌死亡率也高于农村

?吸烟时烟吸入肺部的深度与肺癌发生多少也有关系,吸入愈深,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愈大等

等。

死因死亡数死亡率

总不吸烟吸烟吸烟者平均每日吸烟量

1- 15- 25- 肺癌84 0.81 0.07 0.90 0.47 0.86 1.66 其他癌220 2.02 2.04 2.02 2.01 1.56 2.63 其他呼吸126 1.10 0.81 1.13 1.00 1.11 1.41 冠状动脉508 4.78 4.22 4.87 4.64 4.60 5.99 其他原因779 6.76 6.11 6.89 6.82 6.38 7.19

15.48 13.25 15.78 14.92 14.49 18.84

总死因1717

筛检实例

刘希永等. 大肠癌序贯筛检方案在人群中应用的前瞻性评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 21 (6): 430-433

目标人群浙江省嘉善县1989年的乡镇建制,应用抽签法随机在21 个乡镇中抽取10个乡镇为筛检区,另11个为对照区。

筛检对象: 筛检区30岁及以上者

筛检区与对照区30岁及以上人群的基本情况比较:

1. 两区人群的性别及年龄构成几近一致。

2. 筛检实施前的1987~1988年,

标化发病率:筛检区为17.59/10万,对照区为17.92/10万;

标化死亡率: 筛检区为7.56/10万;对照区为7.13/10万;两区的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相近。

筛检方案

筛检试验:

1.粪便潜血试验(FOBT):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

2.大肠癌个体危险隶度函数(AD值):

3.内窥镜检查:

筛检方案:

初筛:采用RPHA-FOBT结合大肠癌个体危险隶属度函数

初筛结果分为4个类:

Ⅰ类:FOBT(+),AD≥0.3;

Ⅱ类:FOBT(-),AD≥0.3;

Ⅲ类:FOBT(+),AD<0.3;

Ⅳ类:FOBT(-),AD<0.3。

结果判定:

Ⅰ类与Ⅲ类为初筛阳性组,行60 cm纤维肠镜检查;

Ⅳ类为初筛阴性组,由肿瘤监测系统作人群监测。

Ⅱ类:AD≥0.5者行60 cm纤维肠镜,

0.5>AD≥0.3者重复1次RPHA-FOBT检查,阳性者则行60 cm纤维肠镜进一步确诊。

复查:

列入60 cm肠镜检查者,经检查后无阳性体征者,则重复3次RPHA-FOBT,阳性者则行全结肠镜检查或气钡双重造影以确诊。

似然比的临床应用

例:一位45岁妇女主诉突发左侧胸痛月余,来门诊就医。该患者是否患冠心病?

似然比的应用步骤:

(1)从文献中找出某一症状或体征的似然比,或找出不同诊断水平的似然比以及联合诊断的似然比;

(2)确定可行性和诊断试验在理论上的结果;

(3)估计病人的验前概率(患病率),应用公式及似然比计算出第一个诊断试验后的验后概率(阳性预测值)

(4)第一诊断试验后的验后概率(或验后比)为下一个诊断试验的验前概率,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得到最后诊断。

查胸痛原因很多,如①肺或胸膜疾患;②上消化道疾病;③冠心病;④情绪影响;⑤其他原因。仅只按其主诉,她患冠心病的可能(验前概率)仅为0.01。

验前概率比=验前概率/(1-验前概率)=0.01/(1-0.01)=0.01。

进一步询问其疼痛特点,有放射至左臂内侧的特点。其阳性似然比为100,此时,其验后概率比

=0.01×100=1。

诊断冠心病的概率(验后概率)=验后概率比/(1+验后概率比)=1/(1+1)=0.50=50%。

当再给她做心电图检查,ST段下降2.2mm,其阳性似然比为11,验前概率比=0.5/(1-0.5)=1。验后概率比=1×11=11。验后概率=11/(1+11)=11/12=91.67%。

再进一步检验其血清肌酸磷酸酶(CPK)>80单位,此时阳性似然比为7.75。其验后概率比=[0.9167/(1-0.9167)]×7.75=85.25。

验后概率=85.25/(1+85.25)=0.988=98.8%。

经过询问症状,心电图检查及血清CPK检查,该病人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为98.8%,因此可以明确诊断该病人患冠心病。

预后研究的例子

1.某市白血病协作组欲研究急性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29家医院收集1984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某市住院新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时间从确诊日起至死亡或随访结束日(1996年12月31日),失访率为10.8%。共收集急性白血病1028例,其中5年长期生存150例,5年长期生存率(寿命表法)为18.6%,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1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28.1%,AML中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生存率较高。

该作者采用的是统一的起始点,自急性白血病确诊日计算生存时间,且都是新发住院病人,不存在杂乱的零点时间。研究对象虽然不是从目标人群随机抽样而来,但由于参加协作组单位有29家,研究样本数达1028例,样本量大,因此基本上能代表某市急性白血病例的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因此随访时间长短不一,1994年12月31日登记的病例,随访到1996年12月31日,只有2年时间,作为5年生存率分析,随访时间显然不够。失访率10.8%,属于可以接受范围

2.某作者欲研究年龄是否系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因素,该医院自1990年以来入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该按年龄分三组:甲组<60岁,乙组60~70岁,丙组>70岁。1990年以来该院急性心肌梗死均采用统一的治疗方案。作者统计三组住院病例病死率,结果发现丙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越大心肌梗死预后越差。

该结论可能存在问题,因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仅和年龄,还和心肌梗死的面积、部位、有无并发症等有关,因此如不进行分层分析,很可能存在混杂偏倚。

CEA案例分析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

?背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患病率高,有一定并发症。近年来认为Hp

感染与溃疡发病和复发有关。目前有关于抗Hp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设计

?项目确定洛赛克+抗生素(2周)(OA方案);H2受体拮抗剂+2种抗生素(2周)AMT方案。

?社会角度评价,哪种经济效果好?

?观察对象胃镜证实溃疡+Hp感染;18岁,愿意参加本项目;分组。

成本计算直接医疗成本(收费代替);直接非医疗成本;间接成本。

效果评价

结论

?敏感性分析

审慎地变化这些不肯定因素,用决策原则去检验它们对评价经过影响程度的过程,主要变量加以变动分析,以判定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评价OA组Hp根除率(69.9%)与AMT接近(65.1%),

CEA结果显示AMT组优于OA组,在低收入地区可考虑作为第一线治疗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CBA)

某医院购买1台核磁共振,下表为预计今后4年内各年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用净现值法评价该医院是否应购买该设备(年利率为10%计算)

第1年成本现值=F*(1+i)-1= 500*(1+0.1 )-1 =454.5元

第2年成本现值=F*(1+i)-2 = 500*(1+0.1 )-2 =413.2元

第1年效益现值=F*(1+i)-1 =1 500*(1+0.1 )-1 = 1363.6元

第2年效益现值=F*(1+i)-2 =1 500*(1+0.1 )-2 = 1239.7元

净现值NPV

效益现值和-成本现值和=4754.8 - 3584.9=1169.9

各年发生的净现值和= -2000+909.1+826.5+751.3+683=1169.9

BCR

效益现值和/成本现值和=4754.8 /3584.9=1.33

根据判断原则:BCR = 1.33 > 1 方案可以接受

效益成本比法

?A乡镇为100000名儿童接种某疫苗后,其与往年同期的该病的发生率减少了1000例。疫苗的接

种费用是每人30元,同时需治疗50例出现的该病副反应的病人,治疗费为100元。

?B乡镇,同样为100000名儿童接种某疫苗后,与往年同期的该病的发生率减少了900例,疫苗

的接种费用是每人35元,同时也需治疗50例出现的该病副反应的病人,治疗费为120元,

?两乡镇该病治疗费用为500元。您利用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分析比较两乡镇疫苗治疗效果。

B方案与A方案比较,成本高,效益差

?A乡镇疫苗接种

?总成本:接种费用=30*100000=300万;副反应治疗费用=100*50=0.5万

?效果:减少1000例病人

?总效益:500*1000=50万

?净成本:250.5万

B乡镇疫苗接种

总成本:接种费用=35*100000=350万;副反应治疗费用=120*50=0.6万

效果:减少900例病人

总效益:500*900=45万

净成本:305.6万

B方案与A方案比较,成本高,效益差

循证医学疾病案例

患者男性,60岁,汉族,因咳嗽咯痰1个月至综合医院就诊,后被转诊至当地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X光片显示右肺上中阴影,左肺无,痰涂片阳性,诊断为Ⅲ型肺结核。由于病人为初次治疗结核病,因此计划给予其6个月的初治病人标准化疗方案,前2个月为强化期,需隔日一次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各0.6,0.6,2.0,1.25g,共计30次,后4个月为巩固期,需隔日一次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各0.6g,共计60次。

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目前未服用其他药物,无肝炎病史和酗酒史,无肝肾疾病家族史,开始抗结核治疗前检查肝肾功能主要结果为:谷丙转氨酶(ALT)18mmol/L,谷草转氨酶(AST)

12 mmol/L,总胆红素(TB)5.2 mmol/L,尿素氮(BUN)2.5 mmol/L,乙肝表面抗原检查阴性。

二、提出问题

面对上述病人,临床医生的问题是该不该给他处方预防性保肝药物?这一问题包括了几个方面:

1.预防性保肝药物具体有哪些药?

2.这些药物的预防效果如何?

3.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如何?

4.哪种或哪类药物的疗效最佳?安全性最好?

表1 PICO格式的临床问题

三、证据检索和评价

1、二次研究证据检索

二次研究证据包括系统评价、指南等,常用的资源如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Evidence》杂志、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等均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和实用性。我们确定临床问题后,首先搜索二次研究证据,可节约大量的时间精力,得到较高质量证据。

“tuberculosis+hepa*+prevent*”为主要关键词检索了上述三个资源和PubMed中的系统评价,其中《Clinical Evidence》和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中均未涉及抗结核治疗中预防性应用保肝药问题,而Cochrane 图书馆和PubMed中则检到了同一篇系统评价

?Liu Q, Garner P, Wang Y, et al. Drugs and herbs given to prevent hepatotoxicity of tuberculosis

therapy: systematic review of ingredients and evaluation studies. [J]. BMC Public Health, 2008,8:365-373.

?通过阅读这篇系统评价,可以发现预防性应用保肝药物存在药物种类繁多、效果及安全性不明的

情况,仍然不能解决前面提出的临床问题,且二次证据均存在发表时证据时间滞后的现象,因此,下一步计划进行原始研究检索。

2、原始研究证据检索

鉴于大部分研究均在中国进行,并用中文发表,我们将检索资源定为中国期刊网全文专题数据库(CNKI)医药卫生部分和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查找1998-2007年以中文发表的关于在抗结核治疗中预防性应用保肝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研究,检索时间为2008年6月。

三、评价证据

表2 JADAD三条目量表定义及文献数

综上,对检到文献的综合评价表明,现有研究均为无安慰剂对照、非盲法的试验,采用的肝损害判断标准不尽合理,缺乏亚组分析,且报告信息不清,总体质量不佳,可能会受到各种偏倚的影响,因此无法提供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即我们无法从现有研究中得到足够信息来判断预防性使用保肝药对抗结核

药物致肝损害的疗效及其应用的安全性,也无法判断何种药物是最佳保肝药物。由于证据的真实性受到挑战,也无法在此基础上对证据的临床重要性进行评价。

四、实践决策

?通常,在我们收集到证据,评价完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重要性之后,即需开始考虑证据的适用性,

包括病人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病人特征相似,研究中的干预是否在当地可行,治疗对病人的潜在的益处和害处如何,以及对于这些益处和害处病人的观念和预期如何。但经过上述证据评价过程,可知目前尚无针对这一临床问题的优质证据,因此无法使用研究中的数据来判断是否应予病人保肝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从定性的治疗益害以及病人的观念方面着手进行决策。

表3 治疗的益害及病人观念分析表

?综合上述益害分析及与病人沟通后,我们认为由于保肝药物的预防疗效不能确认,患者年纪较大,

两类药物联用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同时患者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史酗酒史,无肝病家族史,发生肝损害的风险有限,且患者因保肝药物不可报销而对其费用有一定抵触,决定暂不予病人保肝药物,但要求在开始服用抗结核药物2周和1月时各来复查肝功能一次,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也要及时检查肝功。

五、后效评估

?依照上述循证决策,给予患者抗结核治疗药物并在患者开始服药后2周复查肝功能,其ALT、AST、

TB的检查结果分别为24、23、15.1 mmol/L,服药1个月时再次复查上述指标分别为17、20、

8.3 mmol/L,其他检测如血尿常规,肾功能检测等均未见任何异常。患者未报告有不适现象,服

药2个月后痰菌转为阴性,6个月短程化疗结束时痰菌检查阴性,X光片显示右肺阴影已消散,结核治愈。

六、小结

?本例遵循了循证医学实践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对病人进行临床决策,但发现目前没有最佳证据。

?综合定性分析:对病人个体来说,发生肝损害的风险相对较小,而预防性治疗的疗效不能确定,

且可能带来其他的风险,因此权衡的结果是不给予保肝治疗。

例1 某科研人员为了研究A、B两种药物的疗效,设计了如下实验。共设立了4个组,每组20只小白鼠,观测的定量指标为血小板、白细胞等。所设的4个组如下,请问这样设计是否合理?

第一组:空白对照;

第二组:单用A药组;

第三组:A、B药联合使用组;

第四组:第三组的空白对照

答案:不合理,对照不全

合理的设计:2×2 析因设计

A、B药物疗效比较

A药. B药

用不用

用(A+B)药组A药组

不用B药组空白对照组

例2 《肝炎灵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一文其设计如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接受肝炎灵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44例接受肌苷、维生素C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率,得出结论是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对照组的设立与实验设计的目的不符

试验组:肝炎灵+丹参

对照组:肝炎灵+安慰剂丹参是否能提高肝炎灵疗效?

例3

用描述正态分布的统计指标描述偏态分布资料

例 4 《丙型肝炎特异性诊断的比较及其意义探讨》一文,原作者对四种丙型肝炎特异性诊断方法进行了比较,见下表:

表4种方法对104例静脉药瘾者检测结果

Abbott CP9 GOR PCR

阳性

阴性

合计

表格不规范,横纵标目不符合一般阅读习惯

例5 《血清肿瘤标志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一文:为研究CEA、CA19-9、CA72-4和CA242共4项肿瘤标志在患者术前、术后及转移复发有无差异,分别检测了58名手术前患者,30名手术后患者及19名转移复发患者,测量其4项指标,并进行t检验,结果见下表。问分析方法是否恰当?

忽视t 检验、方差分析的条件

例6 《含结核清和含对氨基水杨酸钠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分析》一文:有人研究含结核清(DPC)方案和含对氨基水杨酸钠(p)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比较静脉炎副作用的发生率,见下表。原作者采用一般χ2检验,χ2=5.14,P<0.05,因而认为两种方案在静脉炎副作用发生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误用χ2检验取代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例7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为了研究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果糖二磷酸钠,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和显效3个等级,见下表。原作者进行一般χ2检验,χ2=4.74,P<0.05,认为两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误用 2检验分析单向有序的列联表资料

例8 《老年患者静脉保护措施应用的临床观察》一文:原作者将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输液操作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密闭式输液术的要求;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性静脉保护措施。观察液体外渗、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情况(下表)。结果显示:实验组3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t=2.996,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误用t 检验处理定性资料

例9 某人在北京郊区调查居民被狗咬伤的情况,结果显示:各年龄组中被狗咬伤的百分率是不同的,即:年龄由小到大,被狗咬伤的百分率依次为:很小、较小、较大、很大、较大、较小、很小、较大。原作者的一个惊人的发现是:年龄与百分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9956,p<0.0001,因此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也是有非常统计学意义的。故原作者认为:在所调查的市郊,被狗咬者的年龄与被狗咬伤的百分率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用此直线回归方程来预测该地任何一位居民被狗咬伤的概率,以便提醒人们外出时携带必要的防身器械,要加倍小心,尽可能减少被狗咬伤的机会。

年龄与犬咬率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吗?

例10 《心律平与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文:采用心律平和异搏定分别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各15例,心律平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异搏定组显效9例,有效4例,总有

效率86.6%,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计算相差无显著性(P>0.05),显示应用心律平和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疗效无显著差异。

检验效能:1- =0.0885=8.85%

资料分析精典题型附答案

一、根据所给文字、图表资料回答106―110题。 2010年1月-2011年7月汽车产量及月同比增速 106.2011年7月产量低于上半年月均产量的是() A.电 B. 钢材 C. 水泥 D. 乙烯 107.2011年7月轿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 A. 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 B. 下降了月7个百分点 C. 上升了约14个百分点 D. 下降了月14个百分点 108.2010年年3-12月中,汽车单月产量超过150万辆的月份有()个。 A. 4 B. 5 C. 6 D. 7

109.下列选项中,汽车产量同比增速最低的是() A. 2010年4月 B. 2010年5月 C. 2011年4月 D. 2011年5月 110.以下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 表中产品2011年7月产量同比增速均慢于上半年 B. 2011年7月,十种有色金融比上年同期增产9.8万吨 C. 2009年11月,汽车日均产量超过4万辆 D. 2010年汽车产量最低的季度是第一季度 二、根据所给文字、图表资料回答111―115题。 某市2010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6%。粮食播种面积22.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粮食产量115.7万吨,比上年下降7.3%。 全市农业观光园1303个,比上年增加9个;观光园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7979户,比上年减少726户;民俗旅游总收入7.3亿元,增长20.7%。种业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8323公顷,比上年下降2.3%;实现收入40.7亿元,增长20.1%。2010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临床流行病学整理

一、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选择性偏倚: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 测量偏倚: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 3、临床流行病学定义:以医院病例为基础,以人群中的病例为对象; 运用临床与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其防治规律,研究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4、研究内容:1、诊断试验评价;2、治疗评价试验;3、病因学研究;4、预后研究; 5、临床决策分析 5、现况研究: 设计:横断面调查;三间(地区、时间、人群)分布 指标:患病率、比值比OR 科学性:提出病因假说、检出高危人群 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问题(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 a.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发病率=某年内新发生某病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患病率(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注: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b.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死亡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某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患有该病的例数 6、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根据某暴露因素的有无将选定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两组疾病及预后结局,以验证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的观察分析方法。 == a.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RR>1 存在正的关联RR<1 存在负的关联RR=1 无关联 b.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 = I0(RR-1) 7、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a.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配比:1、组间配比:两组例数可不等,但有关配比因素在两组间的频数

数据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数据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人口现状.sav数据中是1992年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平均寿命(y)、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的数据,试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国家和地区平均寿命与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关系。(25分) 解: 1.通过分别绘制地区平均寿命(y)、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之间散点图初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上图是以人均GDP(x1)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由图可知,他们之间没有呈线性关系。尝试多种模型后采用曲线估计,得出 表示地区平均寿命(y)与人均GDP(x1)的对数有线性关系

上图是以成人识字率(x2)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由图可知,他们之间基本呈正线性关系。 上图是以疫苗接种率(x3)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由图可知,他们之间没有呈线性关系 。 x)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上图是以疫苗接种率(x3)的三次方(3 3 由图可知,他们之间呈正线性关系 所以可以采用如下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

2.线性回归 先用强行进入的方式建立如下线性方程 设Y=β0+β1*(Xi1)+β2*Xi2+β3* X+εi i=1.2 (24) 3i 其中εi(i=1.2……22)相互独立,都服从正态分布N(0,σ^2)且假设其等于方差 R值为0.952,大于0.8,表示两变量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且表示平均寿命(y)的95.2%的信息能由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一起表示出来。 建立总体性的假设检验 提出假设检验H0:β1=β2=β3=0,H1,:其中至少有一个非零 得如下方差分析表 上表是方差分析SAS输出结果。由表知,采用的是F分布,F=58.190,对应的检验概率P值是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表示总体性假设检验通过了,平均寿命(y)与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之间有高度显著的的线性回归关系。

临床流行病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设立对照 B ?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样本量 B ?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 .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 ?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2013国考资料分析试题及答案

资料分析试题 2013年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每日一练(1)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一5题。 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比上年增加355所,成人高等学校400所,比上年减少1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79所,高职(专科)院校1184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6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科研机构317个。 全国招收研究生44.64万人,比上年增加2.78万人,增长6.64%;其中博士生5.98万人,硕士生38.67万人。在学研究生128. 30万人,比上年增加8.80万人,增长7.36%;其中博士生23.66万人,硕士生104.64万人。毕业研究生34. 48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增长10.58%;其中博士生4.37万人,硕士生30.11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07.66万人,比上年增加41.74万人;在校生2021.O2万人,比上年增加136. 12万人,增长7.22%;毕业生511.95万人,比上年增加64. 16万人,增长14.33%。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2.56万人,在校生548. 29万人,毕业生169. 09万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988.82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55.19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平均规模为8679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05.10万人,比上年增加7.6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3. 75万人,比上年增加 6.92万人。生师规模比为1 7.2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 8.99万人,比上年减少4.6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 1.2008年全国本科院校占普通高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总和的比例为( )。 A.47.7% B.52.3% C.40.5% D.44.5% 2.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总数为( )所。 A.2675 B.2321 C.2309 D.2250 3.2008年下列数据增幅最大的是( )。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总论 1、感染过程出现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重要传染源)、潜伏性感染。(即五种表现) 隐性感染---又称为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的感染,其表现约超过显性感染的10倍以上。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毒力---包括毒素和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代表菌群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他们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而又有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时,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5、再燃与复发 再燃---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6、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要求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少过6小时。 小结:传染病过程包括三个条件、四个特点、五种表现 二、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

2019年公务员《资料分析》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公务员《资料分析》试题及答案(卷一) 1、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税后利润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 )之后的利润。 A. 营业税 B. 房产税 C. 土地增值税 D. 企业所得税 标准答案:D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税后利润的含义。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所得税之后的利润为税后利润。 2、在房地产市场营销中常说的“金九银十”现象,描述的是购房者的( )特征。 A. 消费能力 B. 消费动机 C. 消费行为 D. 消费结构 标准答案:C 解析:考察房地产消费行为调研的内容。房地产消费行为调研就是对消费者购买房地产的模式和习惯的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消费者购买房地产的时间分布,消费者在购买房地产的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习惯和规律,例如,房地产营销中常说的金九银十。 3、目前在火电领域诞生的新技术很多,联合循环技术就是其中

之一。简单来说,联合循环技术就是“一气两用”;将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转换为蒸汽,进入蒸汽轮机后驱动其运转,两台轮机都将动能输送至发电机进行发电;废气再次进入锅炉,进一步将其中蕴含的热能转化为动能,降低最终排出气体的温度。这样不仅环保,还能节省燃料。启动速度快也是一大优点,其工作原理是在开机之初关闭运转较慢的蒸汽轮机,只启动燃气轮机,产生足够的热能后,再切换到联合循环模式。这一特点对于电力应急事件频发的大都市十分实用。 关于联合循环技术,下列说法与上述文字不相符的是: A.明显提高了发电效率 B.高温废气得以循环利用 C.停电时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 D.蒸汽轮机早于燃气轮机启动 4、在早已对漂亮假花、假树司空见惯的现代人眼里,干枯苍白的植物标本或许难有多少魅力可言。但在标本馆中,每一份看似不起眼的植物标本都代表着它在地球上的_____。它们虽然远离了最光雨露,告别了生长的土地,却在科学殿堂中_____了自己的生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历重现 B.同类延续 C.存在超越 D.物种证明 5、2亿个气味受体细胞,而人类只有2000万个,但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医院感染流行病学1

一、单选题 1.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不包括下列哪个? A.宿主 B.病因 C.时间 D.环境 2.现况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点/段,特定范围人群,对齐疾病或健康状况和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展开调查,以下不属于现况调查的是:() A.研究某社区4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状况的调查 B.对全国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展开调查 C.对2018年9月1日某医院男性患者医院感染患病情况的相关研究 D.某新型药物对1000名产后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3.在研究疾病为结局的队列研究中调査对象应选择() A.在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未唐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C.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 4.医院感染的感染环不包括:() A.感染源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医院场所 5.以下不属于选择偏倚的是() A.伯克森偏倚 B.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C.检出症候偏倚 D.回忆偏倚 6.以下关于分子流行病学定义错误的是:() A.以流行病学现场研究为基础 B.需要结合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结果方可进行 C.其核心是对人群中健康分布的研究 D.是一项从宏观到微观水平综合研究疾病及其相关事件的病因、分布和流行规律的科学 7.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使用抗菌剂进行尿道口护理是否可能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500名CAUTI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500名对照组(无CAUTI)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的发病率为:() A.20% B.40% C.80% D.无法计算 二、多选题 1.小范围、短时间内相同医院感染病例数的突然增多现象,可能是() A.散发现象 B.暴发现象 C.聚集现象 D.大流行吧 2.流行病学调查应当遵守循证医学理念,在实施循证医学过程中的基础是什么? A.研究证据 B.高素质的医生 C.患者的参与合作 D.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三、简答题 1.监测是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医院感染的监测主要包括那些? 2.同样是描述疾病发病的强度指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和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有什么区别?你 觉得那个指标更有价值?为什么? 3.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四、计算题 1.为确定服用某类激素药物是否增加糖尿病人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样本,发现选择的1500 名患者中,230人应用该类激素的药物,其他人不用,并进行3个月随访,使用和未使用该类激素的两组糖尿病患者均有80人出现呼吸道感染,计算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 - 1 -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 ①、研究对象:人群 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 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

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 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100?= 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 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 ?? ?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临床流行病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得研究对象就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得关系,正确得说法就是( ) A、就是相互独立得两门学科 B、只与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就是临床医学得一门分支学科 D、就是一门临床医学得基础学科 E、就是预防医学得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得不正确说法就是( ) A、就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就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得学科 C、不就是流行病学得一个分支 D、就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与评价得方法学 E、就是实践循证医学得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得主要特色不包括( )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就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得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得研究对象就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得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得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得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得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得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得质量评价主要围绕( )进行。(多选) A、研究得真实性 B、临床得重要性 C、研究成果得实用性 D、研究课题得新颖性 E、研究课题得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就是错得?( ) A、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得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得样本数 2.随机抽样得主要目得就是( )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得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得影响 E、提高样本得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得就是( )

临床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

临床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 一、绪论 (一)单选题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 B ) A.人群筛查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2.流行病学研究是从: ( B ) A.个体水平研究疾病B.群体水平研究疾病 C.分子水平研究疾病 D.细胞水平研究疾病 3.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哪项不对: ( D ) A.传染病 B.健康 C.精神性疾病 D.不包括车祸及意外伤害 4.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 D ) A.疾病、健康 B.疾病 C.健康D.疾病、伤害、健康 5.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 A.病人个体 B.全人群 C.病人群体 D.健康人群6.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 ( C ) A.病人群体 B.非病人群体 C.一定范围内的群体 D.全人类

7.以下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 B ) A.流行病学是医学的一门方法学B.流行病学的前身是传染病学 C.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D.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 8.以下哪项不包括在流行病学用途之中: ( C ) A.病因的探索 B.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C.临床观察 D.人群患病情况分析 二、 1、最能反映某地人群死亡实际情况的是: ( A ) A.死亡率 B.死亡比 C.病死率 D.标化死亡比 2、某医生调查发现,甲县的死亡者中心血管病占的比例最大,占40%,而乙县死亡者中心血管病占第3位,仅占25%。该医生认为甲县人死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大于乙县人。( B ) A.此结论正确 B.此结论不正确,因为这不是率的比较 C.此结论不正确,因为没能设立对照组 D.此结论不正确,因为它是描述性研究,不能下结论 3、某市某区1999年总平均人口为20万,该区1998年结核病患者为1234人,其中治愈501例,死亡75例。而在1999年底时结核病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一、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C、HBeAg和抗Hbe:HbeAg出现较晚,在病变极期后消失,一般仅见于HbeAg阳性血清,若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抗Hbe出现而HbeAg消失,称为血清转换。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期,传染性降低。 2、HBV DNA:存在于Dane颗粒中,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最灵敏标志。 3、肝炎流行病学特点 甲戊型:传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 乙丙丁型:体液或血液传播,如母婴传播、输血、密切接触及性传播等。 4、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 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 黄疸前期:本期持续5-7天,甲戊型起病急,多伴发热,其他型多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肝功能主要为ALT升高。 黄疸期:本期为2-6周,自觉症状好转,尿黄加深,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1-3周达峰,肝脏大而质偏软,脾脏轻微肿大,部分患者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功检查为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恢复期:本期持续1-2月,症状渐消,黄疸消退、肝脏脾脏回缩,肝功能正常。 总病程2-4月,一般不超过6个月 5、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可分为轻重中三度。 重度慢性肝炎:有岷县或持续的感言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6、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表现及诊断 1)肝衰竭表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 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总胆红素≥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 3) 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出现胆酶分离,血氨升高 4)腹水 5)出现肝肾综合征,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 6)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ADD:胆酶分离即在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的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的现象。 7、窗口期:即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后,机体尚未产生免疫抗体的时期,此期抗病毒抗体检查

流行病学试题3

流行病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保健服务 B、婚前检查 C、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选 D、预防性卫生监督 E、经常性卫生监督 2、根据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的《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一文,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A、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 B、环境因素 C、生物因素 D、民族的风俗习惯 E、现有卫生保健系统缺陷 3、下列论述那项是正确的 A、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B、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C、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备对机体提供特异性保护的措施 D、二级预防不包括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 E、三级预防只能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提供康复治疗 4、我国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是 A、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B、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C、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 D、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 E、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 5、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A、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C、基本治疗 D、社区服务 E、发展疾病监测网络 6、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混杂因素存在一定会产生混杂偏倚 B、混杂因素主要指年龄、性别、职业这些人口学特征因素 C、混杂偏倚引起的继发关联是典型的混杂偏倚类型,而引起的间接关联则不是混杂偏倚 D、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E、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绝对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 7、个体水平的变异不可能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 A、个体真值随时间改变 B、仪器标度或精密度差 C、抽样方式误差 D、环境因素改变 E、测量者记录误差 8、以下关于研究真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的真实性反映了结果随机误差的大小 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结果结论外推具有普遍性 C、外部真实性回答了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D、真实性的反面是研究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E、真实性好的研究能反映研究对象及目标人群的真实变异 9、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因果关联 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 10、某研究者对女性被动吸烟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研究,随机选取现患乳腺癌患者300人(年龄40~65岁),同时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同一年龄段并且职业相同的女性400名进行调查。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样本人群的目的及方法是 A、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限制 B、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限制 C、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匹配 D、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匹配 E、方便调查,限制纳入标准 11、未采用盲法收集资料的临床药物疗效实验研究,最容易产生的偏倚是 A、选择偏倚 B、无差异错分偏倚 C、有差异错分偏倚 D、混杂偏倚 E、以上都是 12、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传染期 B、临床症状期 C、恢复期 D、病原携带期 E、潜伏期 13、某年冬季,某地区居民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发生甲型肝炎流行,此毛蚶称为 A、传染源 B、储存宿主 C、传播因素 D、传播机制 E、病原携带者 14、确定对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 A、传染期 B、潜伏期 C、临床症状期 D、恢复期 E、病原携带期 15、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 A、伤寒、霍乱、钩虫病 B、血吸虫病、甲肝、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霍乱、出血热 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 E、甲肝、戊肝、恙虫病 16、下列哪项不是传染源 A、病原携带者 B、传染病患者 C、受感染的动物 D、隐形感染者 E、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 17、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A、具有冬春季节升高的现象 B、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C、在未经免疫预防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被感染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8、传染病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潜伏期 B、潜伏期末 C、临床症状期 D、症状消失期 E、恢复期 19、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8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的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 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消除 C、错误,因为外界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 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 E、以上均不对 (20~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麻疹、水痘 B、结核、钩虫病 C、百日咳、流行性乙脑 D、伤寒、白喉 E、流感、麻疹 20、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是 21、恢复期仍能排除病原体的传染病是 22、传染期较长的疾病是 23、在潜伏期即已有较大传染性的疾病是 24、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 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 B、包括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 D、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E、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 25、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A、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B、设计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 C、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D、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 E、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 26、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 A、直接病因 B、间接病因 C、致病机的近因 D、必要病因 E、充分病因 27、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三大研究的特点 (一)描述性研究 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 1队列研究: (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2)设立了对照组 (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 ①属于观察法; ②设立对照组; 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 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 (一)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 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 1.不适合于人群中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难以判断,因而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