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节 单细胞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第4节 单细胞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第4节 单细胞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 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3、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 第一节生物圈 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 第四节生态系统 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知识学习】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知识点汇总定义:生物圈中还有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他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草履虫: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最常见的是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外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常见的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因为能发酵糖类,也叫糖真菌。具有圆形、卵圆形、长形、矩形、哑铃状等各种形状。一般长2~3μm,宽1~10μm。营出芽生殖时,大小酵母菌连在一起,而成株状。酵母菌可以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在固体培养基

上的酵母菌菌落,多数不透明,光滑、湿润、黏稠,易被挑起。啤酒酵母是常见的酵母菌,多用于研究有关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代谢途径,也是发酵糖类产生乙醇和许多有机酸、酶制剂的材料。酵母菌也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而且猫吃了还会胀大,非常的危险。

196.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4.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教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5、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创新点和实践点: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校园网网页、演示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材料、幻灯机、投影仪。 说明:演示实验材料装置为:取一段软胶管作为支架,用50×50×2(mm)的玻璃板将软胶管压紧后用透明胶带将四周黏牢,即为扁平水槽。将草履虫培养液滴入水槽。将水槽插入幻灯机的插片架上进行演示。则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清晰可见。 学生:自编的小品、计算机操作能力。 说明:小品的内容最好是人得了某些由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的疾病。他到医院就诊时发生了……。例如:疟疾。(教师提前布置)。最后提出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大家一起来欣赏同学的表演吧! 师:早就听说咱班有一些同学具有表演天赋。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同学们,尽情发挥你的才华吧! 生:活跃,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品:患者得了疟疾,实习医生误诊为感冒,家属与医生发生争执,对医生不满。家属要求医生解释病因,实习医生解释不清。提出问题:疟疾的病因是什么?疟原虫是什么样的生物?

二、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吧! 师:这组同学表演得非常好,我们每个人都进入到了角色之中。谁能帮助这位医生和患者家属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这个患者得的是疟疾。疟疾的症状是拉肚子。疟疾的病因是由于人们不讲究饮食卫生而引起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听我奶奶说过,疟疾的症状是间歇性的发冷和发热。但是具体的病因我就不知道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疟疾有或多或少地了解。那么,到底疟疾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呢?疟疾的病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打开计算机进入到校园网上查找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举手,老师会帮助你。 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络解决问题。一段时间以后。 师: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在查找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将你们查到的知识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生:我查到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而引起的。 生:我还查找到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分布极广,遍及全世界,主要营寄生生活。生:我找到在我国以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最为常见,有疟蚊(按蚊类)叮咬而传播,即疟原虫由寄生于疟蚊的消化道而进入人的血液,寄生于人的肝细胞、红细胞中。疟原虫对人的危害很大,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使血液中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也能伤害脑组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生:我查到疟原虫主要由按蚊叮咬来传播的,所以在到达疟区后,预防疟疾首先应该有意识地驱除蚊虫叮咬,其次才是药物治疗或预防。但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用于疟疾预防。 生:我查到万一发病,可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如双氢青蒿素)或其他药物(如奎宁、HALFAN等)药物。 生:我查到单细胞生物还有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 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因为能发酵糖类,也叫糖酵母。啤酒酵母是常见的酵母菌,多用于研究有关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代谢途径,也是发酵糖类产生乙醇和许多有机酸、酶制剂的材料。 生: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饵料。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4第4节单细胞生物[林萃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新设计 新增了白板设计:1、在导入环节,利用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事件导入,并利用聚光灯的功能,适时突出屠呦呦头像,引起学生注意。 2、练习中充分利用白板技术,采用了生机互动,调到了学生学习兴趣,做到了在玩中学。 其他新设计:1、对于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我除了让学生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之外,还利用视频影像的直观性,加深印象,突破难点。 2、把重点问题:草履虫是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分成5个小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降低了难度。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探讨,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3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者是七年级学生,刚刚认识和接触生物学科不久,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深入浅出地介绍单细胞生物。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的结构等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学生不难理解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 4重点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 难点:①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社会热点问题导入 师问:“大家听说过屠呦呦吗?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屠呦呦的信息?”展示课 件(利用聚光灯功能,突出屠呦呦头像),“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她提取的青蒿素能有效的治疗疟疾病。”“疟疾是由疟原 虫引起的疾病,大家看看疟原虫什么样”PPT展示 “身体是有几个细胞构成的?” 在生物圈中还有不少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看PPT,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单细胞生物 活动2【讲授】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先认识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衣藻、草履虫、疟原虫、变形虫等),及与人 类的关系 2、学生看书总结什么是单细胞生物,它们和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活动3【活动】实验探究草履虫外形和运动 1、师介绍实验目的和任务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4【讲授】难点问题分解讨论 小组讨论草履虫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老师把此问题分解成5个小问题,学生分 组讨论:1.你认为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依据是什么?2.草履虫可以运动吗?它 靠什么运动?3.草履虫是怎样摄取食物?4.草履虫是怎样呼吸的?5.草履虫是怎 样排泄废物的? 学生观看草履虫生活的视频,后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活动5【练习】巩固提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有两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体教学建议 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和全书的最后一节,认识单个细胞也能构成一个具有独立生命活动的生物体。首先以单个细胞能否构成一个生物体的争论吸引学生的思考。再用草履虫的培养叶观察,判断由一个细胞组成的草履虫是否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设计实验,看看草履虫是否能对外界做出反应。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际用环节介绍了更多单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如球藻、酵母菌、大肠杆菌等。 教学建议 身边事 1.以课本中的讨论作为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2.直接以“一个细胞能构成生物体么?”引发学生思考。 3.让学生取一滴水,观察水中的生物体,请学生观察这些生物的结构是怎样的?直接导入探究 竟环节中。 4.复习上三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细胞的结构,说说一个细胞可否构成一个生物体呢? 探究竟 本节“探究竟”活动安排了两个大类的活动:观察和探究。观察活动又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要组织好这两个活动。 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草履虫的培养液。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面吸取少许液体,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盖上盖玻片即可。草履虫的运动速度非常快,不易观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方法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对草履虫生活的看法,并思考回答草履虫是不是一个生物体。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只能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但是,并不能说明它是单细胞生物,因为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是学生课堂上难以观察到的,所以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或准备好相应的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学习。 第二个观察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注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说出他们的理由。最后得出草履虫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能构成一个生物体。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多提供一些单细胞生物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或者提供一些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单细胞生物的存在。 教材安排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也是想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个活动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把它安排在完成第一个观察活动之后进行。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小辞典”和“技能卡”的帮助下,完成探究活动。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和做实验,教师不要大包大揽,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学习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要组织好实验完成后的讨论交流,尤其要注意让每个小组谈谈他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还要学会评价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单元第2章第4节《单细胞生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二、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 难点: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三、教学准备 采集或培养的草履虫、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器具、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酵母菌、眼虫、变形虫、衣藻、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甲藻。 讲述:许多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它们是单细胞生物。它们广博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滋润的土壤中。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它们能独立完成各项生理活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细胞生物。 饶有兴趣地观看这些单细胞生物,并能区别出单细胞植物与单细胞动物。 以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探究新知 一、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1.实验:观察草履虫 明确实验目的: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及运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提示:

(1)在培养液的表层取材; (2)在低倍物镜下观察; (3)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便于观察。 观察后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草履虫形态: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底; 运动方式:旋转式运动。 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注意事项后,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方式。通过实验,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2.草履虫的结构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68页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学习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1)草履虫具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生命活动: 纤毛——运动(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表膜——呼吸和排泄; 食物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伸缩泡——排泄废物。 3.指定一位同学边指模型边进行讲解,带领全班同学再次熟悉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 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播放视频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总结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利弊: 1.许多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

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 . . ( 七上生物知识点 1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 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 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 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 圈。有毒物质:不断积累,有机物和能量(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源头:太阳能。 5 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草→兔→狐) 8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照书本说出它们各自的 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 “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 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0 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和弱。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能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倍数 11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 绿体。 1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生物生活所需要 的能量) 14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5 生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 16 细胞的分裂: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后一分为二,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 成两份,每份细胞质中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 17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分化—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 18 动物体的四种组织名称和功能

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知识点汇总 定义:生物圈中还有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他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草履虫: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最常见的是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外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常见的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因为能发酵糖类,也叫糖真菌。具有圆形、卵圆形、长形、矩形、哑铃状等各种形状。一般长2~3μ,宽1~10μ。营出芽生殖时,大小酵母菌连在一起,而成株

状。酵母菌可以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落,多数不透明,光滑、湿润、黏稠,易被挑起。啤酒酵母是常见的酵母菌,多用于研究有关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代谢途径,也是发酵糖类产生乙醇和许多有机酸、酶制剂的材料。酵母菌也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而且猫吃了还会胀大,非常的危险。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单细胞生物》教案_2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1.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2.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重点 2、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你们印象中,哪些生物是最小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总结,有些生物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称单细胞生物。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哪些?(见教材所列举的)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其中一种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看看它的结构如何? 预习我先知课前任课教师必须对预习部分内容进行批阅,把学生错误较多的 地方列出来,作为自己的个性部分中的一个内容。 任务一自读教材第66页:知道几种单细胞生物及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1、生物圈中还有不少肉眼很难看到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构成的,称为单细胞生物,它们是生物圈中最原始、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等,大多数生活 在环境中。 2、回顾多细胞植物体、人体的主要组织和结构层次,与单细胞生物进行对比。 单细胞植物:如 植物多细胞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植物体组织: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组织; 器官:根、茎、叶(叫做器官)、花、果实、种子(叫做 器官) 单细胞动物:如 动物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人体(动物体) 组织: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组织 3、草履虫的结构: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运动()、取食(口沟)、呼吸()、消化()、排泄(收集管、伸缩泡、表膜)、生殖(生殖)。 任务二参与观察草履虫的实验,看教材67页至68页,根据实验回答: 1、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层吸一滴,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 2、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时,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可 以,以便观察。 3、草履虫游动时,遇到障碍物时会,再试探着前进直到避开障碍物,这说明草履虫能趋向刺激,逃避刺激。 4、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益处有: 和;害处有 和。 教师点拨: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单细胞生物》教案_11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1.什么是单细胞生物?你知道的单细胞生物有哪些? 2.取草履虫时,要用滴管从培养液的层吸一滴培养液。这是因为。先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若想进一步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应借助进行观察,原因是。 3.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采取的措施是。 4.观察教材P68图片回答:草履虫的表膜功能是;纤毛的功能是; 胞肛的功能是;收集管和伸缩泡的功能是。

悟疑活1、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草 履虫是怎样的? 2、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巡视指导学生制作临 时装片。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 鼓励性评价,并补充说明 要点。 教师播放有关草履虫 生活的视频资料,让学生 进一步通过观察了解草履 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 点。 指导学生讨论、总结: (1)如何判断草履虫的前 后端? (2)草履虫如何进行运 动、消化、呼吸、排泄、 生殖等生理活动?注意的问题。 学生回答:看到一些小白点。 思考回答:为什么从培养液的表层取草履虫? 学生分组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运动方式,观察时可参照教材中的示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尝试完成探究题,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纠正失误之处。 欣赏视频,形象地了解草履虫的摄食和消化,呼吸和排泄、对刺激的反应等特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益: 有害: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 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 生物的形态特点和行为方 式。 观看课件,了解单细胞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益:鱼类的饵料、净化污水 等。 有害:危害人类健康、 形成赤潮等 完成探究活动。 拓展运用 迁移升华 探讨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给草履虫不同的刺激,看草履虫如何运动? 结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中考赏析 (2010·南通)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大多数草履虫将() A.停止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向食盐方向运动 D.从右向左运动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扣本节教学目标;教师完善板书,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结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1 (1)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单细胞生物形态结构的特点。 2、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3、了解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单细胞生物形态结构的特点。 2、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法口头提问法演示法 五、教学用时 40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它和植物的结构层次相比多了(系统)层次。 2、构成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除了病毒之外,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绝大多数生物是由多个细胞所构成的.比如说,在我们校园里种植的各种植物,就是由多个细胞所构成的;又比如我们人类,同样也是由多个细胞所组成的。那么在自然界中,有没有一个细胞所组成的生物呢? [假设学生回答]:有。 [讲述]:大家猜想的是有,那么,这些仅仅由一个细胞所组成的生物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些生命是如何生存的呢?学完这节课,希望你能找到答案。 <二> 探究过程 1、认识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及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讲述]:你们的猜想是对的,这类单细胞生物肉眼难以用肉眼看到所以被我们忽视,但是在显微镜下却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存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吧: [出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讲述]:通过观察这些图片我们知道,单细胞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并且他们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分布都非常广泛。首先了解酵母菌的结构。 [出示]:酵母菌结构图,看图并比较出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讲述]:酵母菌没有叶绿体自己不能制造养料,靠吸取现成的有机物,赢腐生生活,生殖方式有:出芽和孢子生殖。 [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他们是否能象多细胞生物一样依靠自己的结构特点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呢? [讲述]:今天,我们首先就以草履虫为代表来进行探讨。 [出示]:草履虫的结构特征图片。 [提问]:请一位同学根据图片形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学生]:答(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教案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听、看,然后分析找出具有生命的物体,进而知道生物学研究的范围。 2、通过分析身边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养成关注生物学的良好习惯。 4、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了解有关生物学的信息。 教学难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训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 2、学生课前查找相关的生物技术。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和启发法以及多媒体配合完成。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致同学们 1、有生命的:小树、小动物等 无生命的:太阳、雨露等 2、生物学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亮点:1、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为了调动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所以我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放点音乐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2、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并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另外,引入媒体中有关生物科技发民展方向及我国领先的生物技术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3、本节课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六组,暂定一个人为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再作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课前布置内

容让学生调查,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记录,汇总,组长汇报。这样有利于学生按表行事,避免课上盲目回答。 本节不足:授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教师对有些问题解决不够彻底,对学生思维的拓展的引导还不够深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将答案直接给出,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些还有待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需要特别注意。 调查表 1、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生物产品有哪些?(提示:可从衣食住行、农林牧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方面考虑) 我们小组调查的结果是: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下各约十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 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 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