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武汉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武汉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武汉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武汉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摘要:气象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先进气象探测设备开展防御气象灾害损失、防灾救灾气象服务等尤为重要。加强自动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设计、气象灾害信息传输系统建设等是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计;实现

abstract: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s the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ne of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so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se a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dvance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equipment develop defense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weather servic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net constructi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forecasting warning system desig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o perfect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warning analysis platfor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form.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monitoring; warning; design; realiz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12]2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实现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时临近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有效衔接,健全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至30分钟发出,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一)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海洋、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等监测系统以及雷达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按照共建共管、代建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交通和通信干线、输电线路、水利工程、林区、旅游区、重点经济区、渔业作业区和海上养殖区等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资源、气象、水利、林业等部门联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着重推进北戴河、曹妃甸、渤海新区等区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对环渤海和海上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制订实施全省防治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规划,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加

国办发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意见(国办发[2011]3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海上、青藏高原及边远地区等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区旱情监测,加密布设土壤水分、墒情和地下水监测设施。加强移动应急观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支撑能力。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在台风、强降雨、暴雪、冰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要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准确预报,特别要针对突发暴雨、强对流天气等强化实况监测和实时预警,对灾害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等进行科学研判,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要建立

大数据处理平台构架设计说明书

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 变更记录

目录 1 1. 文档介绍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读者对象 (3) 1.4参考文献 (3)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3) 2系统概述 (4) 3设计约束 (5) 4设计策略 (6) 5系统总体结构 (7) 5.1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7) 5.2可视化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11) 6其它 (14) 6.1数据库设计 (14) 6.2系统管理 (14) 6.3日志管理 (14)

1 1. 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设计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主要功能是多种数据库及文件数据;访问;采集;解析,清洗,ETL,同时可以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为此,根据“先进实用、稳定可靠”的原则设计本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平台。 1.2 文档范围 大数据的处理,包括ETL、分析、可视化、使用。 1.3 读者对象 管理人员、开发人员 1.4 参考文献 1.5 术语与缩写解释

2 系统概述 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分为9个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多种数据库及网页等数据进行访采集、解析,清洗,整合、ETL,同时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 ,分为3个层次,在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3 设计约束 1.系统必须遵循国家软件开发的标准。 2.系统用java开发,采用开源的中间件。 3.系统必须稳定可靠,性能高,满足每天千万次的访问。 4.保证数据的成功抽取、转换、分析,实现高可信和高可用。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方案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x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x年,建成功能齐

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海上、青藏高原及边远地区等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区旱情监测,加密布设土壤水分、墒情和地下水监测设施。加强移动应急观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支撑能力。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在台风、强降雨、暴雪、冰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要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准确预报,特别要针对突发暴雨、强对流天气等强化实况监测和实时预警,对灾害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等进行科学研判,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要建立

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本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并且不影响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搭建起了基于GIS 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系统。采取机器自动分析发送,有效地解决了暴雨等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漏发误发的问题,同时由于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发送的针对性,同时提高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的时效性。 1、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移动代理服务器以及气象资料观测网络的前提下进行的二次开发。硬件主要由气象信息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以及移动代理服务器3 部分组成(图1 )。 其中气象信息服务器用于实时收集和储存气象信息数据;信息处理服务器用于储存地理信息资料和用户,同时对气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气象预警短信;移动代理服务器用于发送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与信息处理服务器对接。 2 . 1 移动代理服务器

移动代理服务器(MAS )是针对集团客户设计开发的产品,其将软硬件一体化封装,只需要有稳定的电源及网络便能正常工作,在同一网络中其他PC 机可通过浏览器访问MAS 。由于其接口开放,其他程序可方便地通过MAS 进行短信发送等操作。 2 . 2 信息处理服务器 系统运行在信息处理服务器上,主要由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以及短信发送子系统组成。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负责监控实时气象实况资料以及雷达外推等预报资料,根据设定的闽值并生成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短信发送子系统负责将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与用户资料数据库联合分析,生成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提交到移动代理服务器,最终发送到用户手上。 3 系统实现原理 气象观测网络上建有气象信息服务器,气象观测资料存储在Microsoft SQL Serve :数据库内。移动代理服务器内部使用MySQL 数据库,支持通过数据库接口或API 接口等方式提交短信发送请求,本系统直接使用数据库接口。为了方便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系统采用C #作为开发语言。由于Microsoft . NET Framework 本身已经集成了Microsoft SQL Serve :操作类,因此只需把MySQL 的动态链接库包含在内即能正常运行(图2 )。

技术向如何设计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

技术向:如何设计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 传统企业的OLAP几乎都是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在面临“大数据”分析瓶颈,甚至实时数据分析的挑战时,在架构上如何应对?本文试拟出几个大数据OLAP平台的设计要点,意在抛砖引玉。 突破设计原则 建设企业的大数据管理平台(Big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第一个面临的挑战来自历史数据结构,以及企业现有的数据库设计人员的观念、原则。数据关系、ACID 在关系数据库几十年的统治时期是久得人心,不少开发人员都有过为文档、图片设计数据表,或将文档、图片序列化为二进制文件存入关系数据库的经历。在BDMP之上,我们需要对多种不同的格式的数据进行混合存储,这就必须意识到曾经的原则已经不再适用——One size dosen’t fit all,新的原则——One size fits a bunch. 以下是我列出的一些NoSQL数据库在设计上的模式: 文档数据库:数据结构是类JSON,可以使用嵌入(Embed)或文档引用(Reference)的方式来为两个不同的文档对象建立关系;

列簇数据库:基于查询进行设计,有宽行(Wild Rows)和窄行(Skinny Rows)的设计决策; 索引数据库:基于搜索进行设计,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对对每个字段内容的处理(Analysis)。 搜索和查询的区别在于,对返回内容的排序,搜索引擎侧重于文本分析和关键字权重的处理上,而查询通常只是对数据进行单列或多列排序返回即可。 数据存储的二八原则 不少企业在解决海量数据存储的问题上,要么是把关系数据库全部往Hadoop上一导入,要么是把以前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日志、点击流往NoSQL数据库中写入,但最后往往发现前者还是无法解决大数据分析的性能瓶颈,后者也无法回答数据如何发挥业务价值的问题。 在数据的价值和使用上,其实也存在着二八原则: 20%的数据发挥着80%的业务价值; 80%的数据请求只针对20%的数据。 目前来看,不管是数据存储处理、分析还是挖掘,最完整和成熟的生态圈还是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比如报表、联机分析等工具;另外就是数据分析人员更偏重于查询分析语言如SQL、R、Python数据分析包而不是编程语言。 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二八原则是,将20%最有价值的数据——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供业务人员进行查询和分析;而将80%的数据——以非结构化、原始形式存储在相对廉价的Hadoop等平台上,供有一定数据挖掘技术的数据分析师或数据工

灾害早期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项目建议书(简本) 上海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气象局 二〇〇八年四月

前言 今年1月到2月,我国大部尤其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上海1月25日至2月3日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雨雪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为50年一遇,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总结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应急管理处置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包括国外发达国家),在应对和防御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象灾害方面仍存在许多难点和薄弱环节,如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对交通、电力等行业造成影响程度的预评估不够;重大气象灾害防御的部门合作、信息共享亟须加强,特别是预警信息发布后的社会联动、部门协调配合和有效应对防范还不够;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薄弱,公众缺乏灾害防御的意识和科学知识。因此,以“部门联动”为核心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就极为必要。 建立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在2005年1月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和2005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全球峰会上,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和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应对所有灾害的早期预警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自然危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成立多灾种的早期预警中心,如法国气象局从2007年开始建设多灾种预警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也在制定计划,着手建立综合灾害预警业务中心。世界气象组织已设立相关国际计

划,为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国际先进的技术支持,希望通过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在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中的成功实践,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示范,进行推广。 在自然灾害中有近90%的灾害是气象灾害或与气象灾害有关,参与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既是气象部门的责任,也具有有利条件。本项目以气象灾害为切入点,通过对气象因子和各类灾害之间的因变规律的应用,在政府层面建立多灾种部门联动机制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标准,在社会层面,贯彻“政府主导、基层主体”防灾理念,推动社区防御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争取到2010年,基本形成上海城市多灾种(气象及次生灾害)早期预警体系,为上海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城市网格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使上海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供电质量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日益提高供电 可靠性,保证主网安全运行是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灾 害对电力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架空输电线路范围广,变电站设备多次暴露 在自然环境中。一旦暴雨、雷电、冰雪等气象灾害来临,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将 面临巨大考验。线路跳闸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生产。 关键词:网格化;电网气象;监测预警;实例 引言 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的实质是分析气象信息与电网故障的相关性研究是分析不 同数据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或非 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强度。如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最后可以建立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转换模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在对网格气象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网格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以电网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种气象要素 对电网设备的影响,如受大风影响的架空线路、受强降雨影响的车站和房间分析,结合以往电网事故造成的气象条件数据,包括什么样的气象条件造成事故的因素、发生的事故种类、事故的影响等信息,决定未来气象条件下是否存在电网故障的 风险,从而达到电网气象监测和预警的目的。 1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方案 (1)系统建设目标 1.获取各种形式的气象源数据,如自动气象站、雷达估测降水量、基于网格 的精确预报等,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精确监测和预报。 2.建立基于gis系统的网格气象平台,显示气象数据、地理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直观显示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准确定位灾害性天气影响的网格设备。 3.加强气象资料在每年汛期电网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汛期可能 受暴雨天气影响的重点防洪设备,使运行维护人员在重点检查、勘察、抢修中更 有针对性,故障排除和补救。 (2)系统建设原则 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用性建设,坚 持实践第一,具有可扩展性和前瞻性;二是采用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的标准和规范,紧密衔接基础业务;三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统一;四是加强服务建设,保证 应用效果,加强电网指挥决策服务支持能力。 基于地理关系模型:系统基于完整、系统、准确的地理关系模型,以地理信 息数据为底层基础数据,将各类气象探测数据、预报数据、行政区域、电网基础 设施基础数据附加到地理属性上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地理 信息载体复杂的空间气象信息、属性数据和业务信息通过地图系统以地理的形式 直接显示出来。面向对象和所见即所得的设计和操作方法:系统以面向对象的方 式提供各种操作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法”和“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接口”。 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的特点,以图形和动画的方式面对用户,信 息的表达更加直观高效,摆脱了用户不得不面对的大量枯燥的表格和文本信息, 从中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可视化、直观的显示。 围绕决策服务,不断完善各种气象探测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探测时空密度,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 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12]4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01.18 【实施日期】2012.0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晋政办发〔2012〕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工作,有效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作用,提升全社会防灾避险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

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健全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发布通畅,为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目标任务。全省建成比较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显著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达到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预警信息发布时效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农村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报预警能力 (三)推进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接收、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等系统建设,完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网;加强交通干线、输电线路沿线、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站布设;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区旱情监测;加强人口密集区及其上游高山峡谷地带的气象、水文、地质联合监测;加强农村、林区及雷电多发区域的雷电灾害监测;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和手段,加强森林草原致灾因子监测;加强对主要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综合连续监测;建立气象灾害监测综合分析

大数据平台概要设计说明书

计算平台 概要设计说明书 作者:日期:2013-01-28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 1.1编写目的................................................. 1.2术语与缩略词............................................. 1.3对象及范围............................................... 1.4参考资料................................................. 2.系统总体设计 ............................................................................. 2.1需求规定................................................. 2.1.1数据导入............................................ 2.1.2数据运算............................................ 2.1.3运算结果导出........................................ 2.1.4系统监控............................................ 2.1.5调度功能............................................ 2.1.6自动化安装部署与维护................................ 2.2运行环境................................................. 2.3基本设计思路和处理流程................................... 2.4系统结构................................................. 2.4.1大数据运算系统架构图................................ 2.4.2hadoop体系各组件之间关系图......................... 2.4.3计算平台系统功能图.................................. 2.4.4系统功能图逻辑说明.................................. 2.4.5计算平台业务流程图..................................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1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日益推进和国家对防灾减灾建设要求日益提高,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预防灾害与突发灾害事件情况下迅速应对危机、减少损失、稳定局势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为满足我县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应急业务实际需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能力,适应加快建设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的需要,连江县气象局着力推进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努力为灾害预警、抢险救灾、处置灾害突发事件、配合政府决策、以及实施快速高效的动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2 平台设计思路 连江县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冷害、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每年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加快地方气象事业的建设步伐,增强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和防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连江县气象局提出建设连江县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系统的项目。 3 平台主要功能 基于连江县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实现气象自动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地质灾害信息、森林火险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统一可视化与共享。 3.1防灾减灾数据库便于气象信息共享 主要是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资料、地质灾害资料、森林火险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规范入库管理,提高气象信息的管理、查询的效率,便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3.2GIS平台功能 具有放大、缩小、漫游、测距、图层控制、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且性能流畅。 3.3各种气象信息的可视化 自动站信息可视化以气象标准综合填图为标准;地质灾害点信息显示包含灾害类型、危害大小、危害人口等其他信息;卫星云图、雷达图实现连续动画效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浮动;气象灾害预警报信息可弹出窗口。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一、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 2.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4.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 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5.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基于物联网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想方案_盛伟

基于物联网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想方案 盛伟 1 臧欣 1 杨晓峰 1 王铁 1 1.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邮编:210061 摘 要 本文中所阐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将应用物联网技术将区域站点组成相对独立的网络,迅速上传收集的区域数据;同时将区域数据快速上传到省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在上传到省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时,可根据无线GPRS、3G、卫星等系统状况,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自动搜索最佳传输方式。建立移动气象感知台,自动组网,自动收集当地资料,智能接入气象灾害监测网。 根据收集处理的气象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加工,应用数值预报等天气预报新技术,及时制作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预警产品。同时,根据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种类,及时制作各级政府需要的气象灾害决策服务信息、对策建议和人民群众需要的灾害预警信息、灾害防御措施等服务产品。 关键词:物联网气象自动站;SINK节点;异构传感器网络;移动气象感知车 1. 前言 江苏处于中纬度过渡带、海陆相过渡带和季风气候过渡带相重叠的地区,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气象灾害种类较多,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因此,有效组织应对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及减轻灾害影响已成为省政府工作重点,并上升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的具体体现。作为气象部门的职责,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建设精细化预报体系已成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江苏气象现代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全省已建成6部国际先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3部L波段高空测风雷达,1050个自动气象站等先进探测手段,初步建立了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建成了预报智能化业务平台,对提高我省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财力、物力、人力等限制,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密度不够,很多重大气象灾害如短时强降水、瞬时大风、冰雹、龙卷甚小尺度天气现象等,是由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引起,时空尺度非常小,目前10公里分辨率的监测站点无法准确及时的捕捉到。特别是重点区域,局限性更大,危害也更大。此外,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实时传输能力、预

网络空间安全系统态势感知与大大数据分析报告平台建设方案设计V1.0

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在大数据基础架构的基础上,涉及大数据智能建模平台建设、业务能力与关键应用的建设、网络安全数据采集和后期的运营支持服务。 1.1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系统系统建设 平台按系统功能可分为两大部分:日常威胁感知和战时指挥调度应急处置。 日常感知部分包括大数据安全分析模块、安全态势感知呈现模块、等保管理模块和通报预警模块等。该部分面向业务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安全态势感知和通报预警功能,及时感知发生的安全事件,并根据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启用不同的处置机制。 战时处置部分提供从平时网络态势监测到战时突发应急、指挥调度的快速转换能力,统筹指挥安全专家、技术支持单位、被监管单位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协同高效的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同时为哈密各单位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进行流程管理,定期组织攻防演练。 1.1.1安全监测子系统 安全监测子系统实时监测哈密全市网络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国际敌对势力、黑客组织等不法分子的攻击活动、攻击手段和攻击目的,全面监测哈密全市重保单位信息系统和网络,实现对安全漏洞、威胁隐患、高级威胁攻击的发现和识别,并为通报处置和侦查调查等业务子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安全监测子系统有六类安全威胁监测的能力:

一类是云监测,发现可用性的监测、漏洞、挂马、篡改(黑链/暗链)、钓鱼、和访问异常等安全事件 第二类是众测漏洞平台的漏洞发现能力,目前360补天漏洞众测平台注册有4万多白帽子,他们提交的漏洞会定期同步到态势感知平台,加强平台漏洞发现的能力。 第三类是对流量的检测,把重保单位的流量、城域网流量、电子政务外网流量、IDC 机房流量等流量采集上来后进行检测,发现webshell等攻击利用事件。 第四类把流量日志存在大数据的平台里,与云端IOC威胁情报进行比对,发现APT 等高级威胁告警。 第五类是把安全专家的分析和挖掘能力在平台落地,写成脚本,与流量日志比对,把流量的历史、各种因素都关联起来,发现深度的威胁。 第六类是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和安全运营专家,把已经发现告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和关联,发现更深层次的安全威胁。 1、安全数据监测:采用云监测、互联网漏洞众测平台及云多点探测等技术,实现对重点安全性与可用性的监测,及时发现漏洞、挂马、篡改(黑链/暗链)、钓鱼、众测漏洞和访问异常等安全事件。 2、DDOS攻击数据监测:在云端实现对DDoS攻击的监测与发现,对云端的DNS 请求数据、网络连接数、Netflow数据、UDP数据、Botnet活动数据进行采集并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实时推送给本地的大数据平台数据专用存储引擎;目前云监控中心拥有全国30多个省的流量监控资源,可以快速获取互联网上DDoS攻击的异常流量信息,

2020气象灾难预报监测方案

2020气象灾难预报监测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组织机构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 潘家利(市气象局局长) 成员:4个区政府,市发改、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环保、民政、农业、林业、水务、海洋和渔业、统计、三防办等部门。 三、实施步骤 (一)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20xx年完成) 市政府成立以分管气象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气象局局长为副组长,公安、民政、环保、国土资源、交通运输、 1 / 6

教育、水务、农业、卫生、安监、林业、海洋渔业、民防、三防、海事、通信、供电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气象局配合。 时间节点:20xx年12月前完成。 (二)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20xx年完成) 1.加快推进交通、旅游景点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在本市23个镇自动气象站的基础上,在假日海滩、观澜湖高尔夫球场、海文高速路、万绿园、南港码头、龙桥高速、永庄、火山口公园等地新建8个能见度、降水、气温、风向、风速、湿度等六要素监测站。 2.加强农村、旅游景区、重点项目及雷电多发区域的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在东山、长流、三江、大坡四镇,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假日海滩、火山口公园、五公祠、万绿园等旅游景区,美兰机场、大学、桂林洋高校区等重点项目及雷电多发区域布设雷电监测仪,开展雷电监测业务,为临近预警预报业务提供资料保证。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承办,市发改委、财政局配合。 时间节点:由市政府协调安装场地,相关单位和部门给予配合,20xx年3-4月完成选点;5-6月,由市财政局组织设备采购招标工作,市气象局协助;7-9月完成安装场地建设(包括场地清理、铺设地下管网、防雷网、预埋件等);10-11月,市气象局安装调试仪器,信息资料实现各部门共享;12月,组织验收。 资金预算:195万元 六要素监测站:5套×18万元/套+3套×9万元/套=117万元 雷电监测预警仪:6.5万元/套×12套=78万元 2 / 6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策略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策略 摘要:新时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保证工作效率,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途径,从而才能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水平。本文基于笔者工作实践,有效对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策略科学的研究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其能够促进农业发展,也保证了人们安全。从实际分析可以得出,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开展过程中,更要结合先进技术,不断提高预报预警应急工作能力。 1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分析 农业作为支柱性基础产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有效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威胁,我国有关部门联合政府、有关机构制定并不断完善建立气象灾害预报系统,通过科学有效的预警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为采取防御措施预留了时间。在此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科学技术与预测系统相结合,通过建立网络连接的方式,准确分析气象状况与信息,第一时间提供气象预警,进而降低天气原因对农户产生的经济影响。除此之外,预警系统与专业指导人员相结合,辅助农户有效开展天气灾害预防工作,将气象灾害的威胁降到最低。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对天气数据的实时分析,对未来天气状况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准确的预测,为农户及其他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技术性指导等。 2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质量的途径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气象灾害预警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极为重要,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相关部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实际操作仍难以满足设计目标,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包括:技术因素限制、资源因素限制、经济成本因素等。在对实际进行调查后,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发挥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在实际应用中可发挥效能。2.1重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指标。有序开展、落实气象灾害预警的各个环节,重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指标。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治总结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治总结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提升我 区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等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区行政区域内发布与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适 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是指暴雨、暴雪、台风、大风、寒 潮、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害,可以预警的气象灾害信息。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一般 级(蓝色)、较重级(黄色)、严重级(橙色)、特别严重级(红色)。 第三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坚持“政府主 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执行“归口管理,统一发布, 预警联动、快速传播”的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确、无偿地发布与传播。 第四条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发布与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气象灾害防范应对的应急预 案,组织召开气象灾害预警联动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开展预警信

息发布及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情况专项检查,做好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升级完善;统筹规划和建设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和农村 地区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等公共设施;保障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持的财政投入。 第五条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区行政区内气象灾害预警 信息传播管理工作。 区应急办、文广、电信、水利、农业、国土、城管、公安、 交运、安监、教育、建工、民政、卫生等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应当与区气象主管机构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播发工作,构建预警信息传播的快速通道。 第六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区气象台统一发布,其他任何 组织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第七条区气象台应当及时、准确、无偿地发布气象灾害预 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权限和业务流程由区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报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审定。 第八条区气象台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公共电 子显示屏、移动和固定通信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 当发布气象灾害严重级(橙色)或特别严重级(红色)预警

气象灾害预警GPRS广播系统方案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方案 一、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概述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气候呈逐年变暖趋势,大范围不规则异常天气不断涌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和破坏,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直接威胁。“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证实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对此都高度重视,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已成为关乎人类、关乎世界的重要课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的灾害比较频繁,暴雨、洪涝、干旱、冷害、冻害、寒害、暴雪、冰雹、大雾、暴雷、龙卷、大风、热浪、沙尘暴、干热风、连阴雨、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天气经常走极端,气象灾害呈现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6%左右,利用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水利局、气象单位、广播电视局、防洪抗旱办公室等的重要施政内容。 厦门宇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设计、开发并推出基于覆盖全国的无线移动网络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该系统是采用国际先进的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 接入、嵌入式文语转换、LED显示控制等技术,设计的集“无线文转语应急广播”和“无线LED显示屏发布”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可快速、及时、准确地将各类信息,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达到最大限度防灾减灾的目的。 二、气象灾害预警广播设计原则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方案设计遵循“先进科学、稳定可靠、方便扩展、经济适用、安全保密”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等重要因素,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留有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2.1先进科学性: 充分利用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语转换、LED显示控制等先进技术设计,采用目前先进的系统软件平台及终端设备,不但能够满足气象、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