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6.45±1.76)分,焦虑评分为(40.28±6.46)分;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9.62±2.03)分,焦虑评分为(50.43±7.52)分。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393、7.9306,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8/6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3,P=0.0475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例如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注重病房的消毒隔离、入院宣教、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对症处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在護理工作高峰期弹性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另设置备班,以应对各种突发抢救事件,明确责任护士职责[1]。细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积极推行“六个一”活动,即带一张笑脸、主动一声问候、做一次详尽的入院讲解、主动打一壶热水、创建一个温馨的住院环境。

②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力度,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及时吸痰,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③饮食指导: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证机体的营养需要。做到少量多餐,纠正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戒烟酒。④贴心的心理护理。医务工作者要转变护理理念,做到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服务,不但要关心患者,还要尊重患者,主动与其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进行心理安慰,缓解心理压力。通过开展爱心传递和互动等方式,变相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早日康复。⑤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注重呼吸内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详细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例如胃管脱落、跌倒、误吸、坠床、烫压疮等,并采取防范措施,将护理模式向规范化、细致化、全面化方向转变[3],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睡眠质量评定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患者评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焦虑程度评定使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说明患者存在焦虑状态,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调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级,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1]。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

内科护理学病例分析题

内科护理学病例分析题 1.女,49岁,高热3天伴咽痛寒战,咳嗽,咳黄痰,体温39℃,入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请写出该患者存在的体温过高护理诊断的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评价。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与白血病、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染有关 护理目标: 1)发热引起心身反应减轻至消失 2)体温下降至正常 3)能说出发热的原因及学会物理降温方法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保持情绪稳定及舒适体位 3)保持病室清洁 4)保持皮肤、口腔卫生 5)饮食 6)寒战和大量出汗的护理 7)降温护理 8)有关检查的护理 9)药物护理 10)出院指导 评价: 病人主动述说发热原因,会操作物理降温 体温降为正常,发热引起心身不适已消失

2.患者男,18岁,两周来发现双下肢水肿,纳差,近3天加重入院,经血、尿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体检:心、肺(—),腹部膨隆、腹壁水肿,移动性浊音(+),腰骶部及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列出护理诊断并制定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体液过多:与肾病综合症大量蛋白丢失、低白蛋白血症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肾病综合症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治知识 潜在并发症:血栓栓塞 护理措施: (1)监测病情: 1)评估病人水肿情况,定期测体重、腹围,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注意有无高血压、蛋白尿及相关临床表现。 3)定期抽血,监测电解质情况。 (2)饮食护理 1)给优质正常量蛋白饮食,保证食物热量供应。 2)控制入量,量出为入。入量以前一日尿量+500毫升为宜。 3)限制钠盐摄入,摄入量应根据病人电解质情况调整。 (3)预防褥疮护理:卧床病人要勤翻身,注意受压部位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无渣屑;密切观察有无褥疮发生。 (4)药物护理 遵医嘱使用降压、利尿、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等,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预防并发症 注意病室环境清洁,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感染。观察病人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及局部炎症表现;注意有无血栓栓塞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健康教育:尊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坚持饮食计划,保持愉快情绪;积极预防感染,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最新呼吸内科护士长工作计划

最新呼吸内科护士长工作计划 以下是关于最新呼吸内科护士长工作计划范文的文章!工作计划资源请搜索工作计划频道与你分享!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管理者,以谦和的态度对待病人,努力为每一位病人减少每一分的痛苦是我们的使命,用这样的信念在这两年的护理工作中我部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和领导的赞同。担任内五科护士长近一年的时间里,深刻体会了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的艰辛与繁琐,人们常说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也在内五科得到十分的体现,在XXX年里,内五科护理部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融入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同时将XXX年的工作重心放在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上,现将XXX年工作计划做如下概括: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每月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神经内科专业培训。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科主任,医生授课等多种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开展护理病例讨论,并详细记录。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

新护理知识。 二、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标准。对病区患者实施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的系统护理。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护患沟通技能。提倡微笑服务,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同时向兄弟科室学习和借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为护理学科的发展探索新的方法和途经,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三、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及患者的不良投诉,保障病人就医安全。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卧床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虽然是日常护理工作,但是如果发生问题,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自

呼吸内科护理个案

支扩并发咯血患者的护理 一、前言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壁受损坏而形成不可逆的管腔扩张和变形,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浓痰和反复咯血。支气管扩张往往伴随严重感染,黏痰增多,咯血等症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需要施行正确的护理治疗措施才能保证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二、护理评估 廖某,女,78岁,汉族,已婚,广东广州人。 1、主诉:咯鲜血1天。 2、现病史:患者缘于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5次鲜红色血,每次约20ml,咯血后伴有短暂性气促,可自行缓解,血中不含痰液及胃内容物,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收入我科,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一般,食欲、睡眠可以,大小便正常。 3、既往史:患者1年前因咯血入院我科,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并咯血”,后治愈出院,有高血压病史 10年,自服安博维(1粒qd)络活喜片(1粒qd),自诉血压控制平稳,否认急性传染病史,幼年曾接种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已多年未接受预防接种,否认曾患其他系统疾病,否认外伤 手术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4、个人史:出生于广州市,无长期疗养院居住,无吸烟嗜好,未到过疫区,无吸烟嗜好,无饮酒嗜好, 无长期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不洁性交史。 5、婚育史:已婚已育,子女康健。 6、家族史:其母亲有咯血史,诊断不详,否认家族中肿瘤、精神疾病史。 7、用药史:无住院前30天内用药史。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

精品文库血常规检测报告 2014-11-9 项目检测值参考范围单位意义/提示白细胞计数19.48 4.0~10.0 G/L 两者均增高提示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计数7.97 2.0~6.9 G/L 淋巴细胞计数 1.56 0.6~4.1 G/L 正常单核细胞计数0.79 0.0~1.2 G/L 正常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8 0.0~0.7 G/L 正常嗜碱性粒细胞计数0.04 0.0~0.2 G/L 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5.6 50~70 % 轻度增高淋巴细胞百分数14.8 20~40 % 正常单核细胞百分数 7.50 0.0~12 % 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 1.70 0.0~7.0 % 正常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0.40 0.0~2.5 % 正常红细胞总数 3.95 3.5~5.13 T/L 正常血红蛋白115 110~160 g/L 正常红细胞比积40.9 36~45 % 正常平均红细胞体积90.3 80~97 f1 正常 生化检验报告 2014-11-9 项目 检测值参考范围单位意义/提示 钾 3.88 3.5~5.5 mmol/L 正常钠139.4 135~145 mmol/L 正常氯103.2 96~108 mmol/L 正常钙 2.20 2.00~2.60 mmol/L 正常 葡萄糖 10.5 3.6~6.1 mmol/L 增高,考虑糖尿病可能,不排除药物及其他可能总蛋白69.2 60.0~83.0 g/L 正常尿素 4.6 1.8~7.1 mmol/L 正常总二氧化碳27.9 22.0~31.0 mmol/L 正常甘油三酯 2.00 0.40~1.80 mmol/L 正常 其他检查 类别检查所见 检查印象 DR 胸部正侧位 两肺纹理增多,两中、上肺野见多发弥漫条索及小斑片状阴影,两肺尖区胸膜肥厚,双侧肺门影上提,上纵膈影不宽,心影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双膈面低平,两肋膈角锐利。 两肺多发病灶,考虑间质性炎症。 体部CT 胸腔前后径增宽,双肺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分布欠规则,双肺分布欠规则;双肺上叶尖后段及左上肺舌段,右肺中叶支气管径增宽,部分呈囊样,双肺见多发条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双肺野并见多发散在磨玻璃影,以左侧为主;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壁多发钙化灶;胸膜无结节,胸腔无积液,胸壁未见确切异常。 1左肺上叶及右肺上中叶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双肺纤维化病灶;双肺磨玻璃影。考虑间质性肺炎2主动脉及左侧冠状动脉硬化;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壁多发钙化灶头颅CT 右侧内囊后肢见小灶性低密度影,边界清,双侧额角旁见小斑片右侧内囊后肢腔隙灶,皮层下动

呼吸内科 护理常规(全)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 【评估】 1、评估病人的发病年龄、生活习惯、心肺病史、吸烟史和职业 粉尘接触史。 2、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胸痛、喘息、声音嘶哑、消瘦。 3、对病人出现的呼吸系统常见症状进行评估。 【护理要点】 1、休息:在疾病急性期,如发热、频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室内禁吸烟,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维持室温18~20℃,湿度60%左右。 3、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有缺氧,二氧化碳储留的病人注意观察紫绀、球结膜充血、意识的变化。 4、根据病人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咳嗽、咳痰的护理 ①详细观察咳嗽和咳痰的情况,准确记录痰量和痰的外观,及时正确采集痰标本。 ②教给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为病人实施拍背及胸部扣击疗法。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餐前进行。 ③痰液粘稠时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吸入结束后为病人拍背助其排痰,并观察疗效。每日饮水1500ml。 ④对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病人在肺功能尚好情况下,采取体位引流。 ⑤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床边备吸引器、口咽气道及气管插管等抢救用物。 ⑥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采取经鼻或口咽气道吸痰术,防止痰堵窒息。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保持口腔清洁。 ⑦观察痰液潴留病人,唇甲紫绀,球结膜充血及意识的变化,根据血气指标判断病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①卧床休息: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减少交谈,保持安静,大咯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②饮食:大量咯血禁食。小量咯血者进食少量凉或温的流食,避免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事物及饮料。 ③保持大便通畅:便秘病人可服用润肠剂。 ④大咯血病人慎用镇咳剂,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强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⑤应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时,注意观察有无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并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化。 ⑥咯血病人常规备床旁吸引器,并放置静脉留置针,以维持一条静脉通道,供抢救时使用。 ⑦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良与咳嗽无力患者出现大咯血时,易发生窒息,应加强巡视。 ⑧发生咯血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病人床旁,使病人有安全感,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⑨窒息的抢救:置病人头低脚高位,迅速将口、鼻腔内血凝块吸出,病人无自主呼吸时,给予人工呼吸,高流量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监测血气分析,严重者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 ①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减轻呼吸困难。 ②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及不必要的谈话。 ③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唇甲紫绀及神志的变化,了解缺氧的程度。 ④根据病人病情和血气结果,采取不同的给氧方式和氧浓度。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Ⅰ型呼吸衰竭病人根据病情提供氧流量。 ⑤氧疗的过程中观察氧疗效果,注意吸入氧气的温、湿度,吸氧装置的消毒按卫生部的规定执行。 ⑥给病人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取得病人配合。 ⑦中、重度缺氧时应持续心电监测,观察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 ⑧加强巡视给病人精神上的安慰,以缓解紧张不安情绪。 ⑨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及无创呼吸机。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时间地点五病区护士站主持高雅萍患者姓名孙雪妹性别女年龄80岁 住院号20162129 入院诊断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头面部外伤全身多处软 组织外伤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 病例类型√ 疑难危重重大手术前后死亡(在相应选项上划√) 参加讨论范围:病区内讨论多学科(护理专家)无 记录人周雄英参加人员: 王琴崇瑶钱舒雯钱昕张婷 王丽芳唐红 高雅萍:大家好,今天组织大家一起就102床的病人在治疗和护理上的问题和大家讨论,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下面有床位护士汇报病史。 周雄英:患者:孙雪妹,性别:女,年龄:80岁,因“车祸致左腕部及全身多处肿痛不适半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有“糖尿病史”十余年,诊断:1.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头面部外伤3.全身多处软组织外伤4.高血压病5.2型糖尿病,查体:T:36.5℃、P:102次/分、R:20次/分、BP:153/82mmHg 神志清,精神可,急性痛苦面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3mm,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已行手法复位及石膏托外固定,石膏清洁固定良好,肢体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左肩、左肘及左膝部稍有肿胀,轻度压痛,左侧颜面部肿胀及压痛,NRS评分3分,予1.二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2、完善相关检查3、以消肿、止痛及监测血压、血糖等,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患者心梗三项:肌钙蛋白:0.25ng/ml、肌红白:106.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4.1ng/ml,请心内科会诊:考虑为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急性ST段抬高型前间壁心梗,予抗凝、调

脂、改善心肌供血对症治疗,监测血糖餐前及餐后均高,糖化血红蛋白:13.1%,请内分泌科会诊予基础+餐时注射胰岛素注射治疗,并于监测心梗三项及血糖、血脂、心电图的变化,病程中心梗指标下降明显,病人症状明显改善,左侧腕关节肿胀较前明显缓解,石膏托固定在位,左上肢末梢运动及感觉正常,左肩、左肘及左膝部肿痛已基本缓解,再次请心内科会诊维持以上治疗不变,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予继续治疗,今天入院14天,T:36.5℃、P:102次/分、R:20次/分、BP:133/82mmHg,空腹血糖:mmol/L 早餐后:中餐前:后:,患者左侧颜面部肿胀及压痛已基本缓解,左肩、左肘及左膝部无肿胀及疼痛,左侧腕关节石膏托固定良好,无肿胀疼痛。高雅萍:这是骨折伴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的病人,病人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心功能不好,血糖控制不佳,再加上头面部外伤,为治疗和护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下面请大家都谈谈,这个病人应该怎么去护理,重点、难点是什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 唐红:这是一个石膏固定的病人,我们要做好石膏的护理,保持石膏的清洁,防止石膏断裂,预防石膏综合症的发生,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的血运,皮肤的颜色及温度,加强受伤部位邻近关节及肌肉的活动,防止废用综合症的发生。病人头面部受伤,虽然已有十几天,但是仍要注意观察神志及瞳孔的变化,防止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要保持大便通畅及情绪稳定也非常重要。 周雄英:病人糖化血红蛋白高,近期血糖控制已不是很好,这对于伤口的愈合非常不利,我们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对于病人我们要加强宣教,讲解高血糖对疾病的影响,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对于骨折的愈合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病人现在血糖高,但是对于低血糖的预防已刻不容缓,加强血糖的监测,注意病情观察,告知病人低血糖的症状,积极应对及处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常规 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护理常规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五、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六、肺炎的护理常规 七、支气管扩张护理常规 八、肺脓肿患者的护理常规 九、肺结核护理常规 十、胸腔积液的护理常规 十一、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 十二、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十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十四、慢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十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护理 十六、机械通气的护理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臵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臵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 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臵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臵,防止脱落、扭曲、堵塞;

内科案例分析题

内科案例分析题 一、某患者,男,8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20余年,加重2天入院,医嘱予以吸氧,请按护理程序方法列出重点评估内容,如何给氧,为什么? 评估内容:(6分,每点1分) 1.患者生命体征、神志 2.患者口唇、指甲等紫绀情况 3.动脉血气中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数值 4.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呼吸道是否通畅 5.病室氧源和环境是否安全等 6.患者心理及患者或和家属对氧疗知识的了解情况 吸氧方法: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3分) 原因如下:(6分,每点2分) (1)呼吸主要由缺氧刺激: (2)避免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特性: 二、某患者,男,81岁,输液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请问该患者出现了何种情况,并按护理程序方法列出主要评估内容和急救护理措施。 该患者出现了急性肺水肿(2分) 评估内容:(5分,每点1分) 1.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心率、心律情况 2.患者既往病史,尤其是心肺功能 3.发病前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4.输入的液体性质,种类 5.患者心理 急救护理措施(8分,每点1分) (1)卧位病人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在紧迫情况下,可用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2)吸氧:立即鼻导管给氧,氧流量6~8 L/min,必要时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可用20%~30%乙醇置于湿化瓶中,随氧气吸入。 (3)镇静:遵医嘱给予吗啡。 (4)快速利尿: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如呋塞米静脉注射。 (5)减轻心脏负荷:遵医嘱给予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6)强心: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药物。 (7)平喘:给予氨茶碱。 (8)其他:抗感染。 三、患者张某,男,45岁,患者因呕血,黑便一天入院,请问你怎样估计出血量,假设该患者发生大出血,其主要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各是什么? 估计出血量(7分,每点1分) (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大于5~10 ml。 (2)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50~70 ml以上。(3)胃内积血量超过250~300 ml时,可引起呕血。 (4)一次出血量在400 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2020年呼吸内科护理计划

一、实习目的 通过临床实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结合临床实践,应用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髙质量护理工作中,在临床中以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 以培养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教学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能力5个方而为目标。为中业后的独立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最终成为徳才兼备的护理人员。 二、实习要求 1、遵守本科室规章制度,按时上班,不能随意离岗或调班,有事先请假。 2、上班期间注意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4、理论联系实践,应用系统论知识,解决临床专业问题。 5、应用沟通交流技巧,协调人际关系。 三、实习时间四周四、带教计划 1、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由科室护理长具体管理,指立资历深的教员负责指导实习生的实习活动,做到专人负责,坚持'‘一对一”式带教。 2、热情接待每一位新入科的护生,介绍病区环境。病房管理中有一整套消毒隔离防范制度与措施,传授有关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防护知识,培养护生普及预防观念。 3、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关爱病人,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乐观、开朗、谦虚、谨慎,与同事良好相处,恪守护理道徳职责,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4、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临床护理要点如感染性疾病,气流阻塞性病症。熟悉对危重病人进行初步的紧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工作,呼吸衰竭、重症哮喘、肺心病、咯血的临床观察病变特点及护理重点。 5、具有专科特点的动脉I血气分析,氧气雾化疗法,以及各种类型呼吸器的使用,护理, 观察指标及仪器的保养。 6、分管病人,掌握病人的整体护理。熟悉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及要求。 7、泄时开展教学讲课,每周小讲课一次,每个月护理查房及临床病例讨论一次。每人进行实习生讲课一次,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参与病房管理,学习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呼吸内科新版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护理程序进行疾病护理。做好病人的心里疏导、 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 2、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 措施,及时给予评价,做好护理记录。 3、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并做好病人的安全护理。病室每日通风或 空气消毒二次。保证病员充分的睡眠与休息。按时做好晨晚间护理,满足生活需要,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预防压疮、口腔感染等护理并发症。 4、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进行饮食指导。 5、做好内科常见症状的护理和各专科疾病的护理及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的护理。 6、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做好留置管道的护理,保持管道的通畅。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引流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的变化,并准确记录。 7、按时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8、保持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9、定期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如有可疑传染病 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按传染病要求进行护理。 10、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书面、口头、床边交班。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智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全身毒性反映,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注意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气喘、胸痛等。 2、休息与活动:恢复期可下床适当活动,危重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给予合适的饮食,高热和危重病人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环境:病室空气要流通,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定期监测空气污

案例分析经典内科病例汇总

案例分析经典内科病例汇总 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1、慢性支气管炎【病例】 病人,女,55岁,咳嗽、咳痰1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明显,且持续3?4 个月。近1周咳嗽加重,伴发热。查:T38C, P116次/分,R32次/分,BP130/75mmHg 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护理诊断/问题:①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②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2、阻塞性肺气肿【病例】 病人,男,69岁,吸烟40年,反复咳嗽、咳痰30年,每年发作持续超过3 个月。近5 年开始出现呼吸困难。2 天前开始发热,咳黄粘痰,痰不易咳出,喘息加重。体检:体温38.6 °C,脉搏10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70mmHg 病人神志清楚,消瘦,口唇发绀,胸廓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呼吸音粗,双肺满布哮鸣音,肺底散在湿哕音。血常规:白细胞12.2 X 109/L。X线胸片:两肺透亮度增加。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护理诊断/问题:①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②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呼吸道炎症、阻塞、痰液过多、痰液粘稠、无力咳嗽有关。 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呼吸困难、疲乏等引起食欲下降、摄入不足、消耗量增加有关。④知识缺乏: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康复知识的了解与缺 乏院前指导或缺少信息来源有关。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例】 病人,男,67岁,吸烟40余年,慢支病史20余年,气短5年。体格检查: T36C,P96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触觉语颤减弱,肺泡呼吸音减弱。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0cm。辅 助检查:白细胞11.0 X 109/L,N78%,L22%。X线胸片:双肺透亮度增加,肺动脉扩张。初步诊断为:慢性肺心病(代偿期)。护理诊断/问题: ①气体交换受损与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肺血管阻力增咼有关。②活动无耐力与心、肺功能减退有关。③潜

呼吸内科 护理常规(全)

呼吸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 【评估】 1、评估病人的发病年龄、生活习惯、心肺病史、吸烟史和职业粉尘接触史。 2、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胸痛、喘息、声音嘶哑、消瘦。 3、对病人出现的呼吸系统常见症状进行评估。 【护理要点】 1、休息:在疾病急性期,如发热、频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保持室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室禁吸烟,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维持室温18~20℃,湿度60%左右。 3、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有缺氧,二氧化碳储留的病人注意观察紫绀、球结膜充血、意识的变化。 4、根据病人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咳嗽、咳痰的护理 ①详细观察咳嗽和咳痰的情况,准确记录痰量和痰的外观,及时正确采集痰标本。 ②教给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为病人实施拍背及胸部扣击疗法。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餐前进行。 ③痰液粘稠时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吸入结束后为病人拍背助其排痰,并观察疗效。每日饮水1500ml。 ④对支气管扩、肺脓肿病人在肺功能尚好情况下,采取体位引流。 ⑤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床边备吸引器、口咽气道及气管插管等抢救用物。 ⑥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采取经鼻或口咽气道吸痰术,防止痰堵窒息。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保持口腔清洁。 ⑦观察痰液潴留病人,唇甲紫绀,球结膜充血及意识的变化,

根据血气指标判断病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2)咯血病人的护理 ①卧床休息: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减少交谈,保持安静,大咯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②饮食:大量咯血禁食。小量咯血者进食少量凉或温的流食,避免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事物及饮料。 ③保持大便通畅:便秘病人可服用润肠剂。 ④大咯血病人慎用镇咳剂,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强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⑤应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时,注意观察有无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并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化。 ⑥咯血病人常规备床旁吸引器,并放置静脉留置针,以维持一条静脉通道,供抢救时使用。 ⑦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良与咳嗽无力患者出现大咯血时,易发生窒息,应加强巡视。 ⑧发生咯血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病人床旁,使病人有安全感,消除紧、焦虑情绪。 ⑨窒息的抢救:置病人头低脚高位,迅速将口、鼻腔血凝块吸出,病人无自主呼吸时,给予人工呼吸,高流量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监测血气分析,严重者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 ①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减轻呼吸困难。 ②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及不必要的谈话。 ③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唇甲紫绀及神志的变化,了解缺氧的程度。 ④根据病人病情和血气结果,采取不同的给氧方式和氧浓度。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Ⅰ型呼吸衰竭病人根据病情提供氧流量。 ⑤氧疗的过程中观察氧疗效果,注意吸入氧气的温、湿度,吸氧装置的消毒按卫生部的规定执行。 ⑥给病人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取得病人配合。 ⑦中、重度缺氧时应持续心电监测,观察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 ⑧加强巡视给病人精神上的安慰,以缓解紧不安情绪。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护理部主任:危重患者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水平,今天我们在外科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特邀请了相关科室的护士长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提高我们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现在我们开始进行讨论。护士长:最近我们科收入一例截瘫、神经源性肠麻痹患者,病情较重,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水平,今天我们在护理部及各位护士长的支持下,进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请主管护士汇报病情。 主管护士病例汇报:患者王刚,男,52岁。因乙状结肠代膀胱扩大+双肾输尿管移植+膀胱造瘘术后45天,恶心呕吐5天余,于2011-09-20因呕吐原因待诊、神经源性肠麻痹收入我科。既往史:14年前因车祸伤及颈椎及头部,行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因患者截瘫在北京行颈椎手术,半年后在北京武警总医院行颅骨修补术及神经血管移植术,12年前因颅骨修补术后修补物翘起再次在我院行颅骨修补术。本次入院查体:患者神自剑突下瘫痪,有轻触觉感,无痛温觉。右下腹部膀胱区叩诊浊音,见一双腔引流管。入院后给予禁饮食,抗炎补液、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患者于2011-10-2122:16出现胸闷、憋气较重不能平卧,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低,腹式呼吸。心率100次/分,呼吸急促,口唇无明显紫绀,腹胀明显,经呼吸内科会诊考虑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危重,通知病危。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测,面罩吸氧5L/分,加用白蛋白及利尿药,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g抗炎治疗、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肠粘膜、可比特雾化吸入化痰、多索茶碱扩张支气管,抑制哮喘、营养袋维持电解质平衡。现患者神志清,呼吸稍急促,腹式呼吸明显,被动体位,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右侧髂嵴发生浅度溃疡期压疮,范围:5×6cm2;右髌骨外侧发生炎性浸润期压疮,范围:1×2cm2。于2011-09-23经右颈外侧行深静脉置管。病例汇报完毕。 护士长:针对该病人有哪些护理诊断? 护士1:该患者的护理诊断如下:1、皮肤受损,有压疮加重及创面感染的危险2、低效型呼吸型态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有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志清,营养较差,被动体位,腹部膨隆,蛙状腹,5、有造瘘口感染的危险6、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护士长:针对这位病人,长期卧床,我们应如何避免压疮的发生,以及对已发生压疮的部位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护士2:1、应用气垫床预防。2、勤翻身,每两小时一次。3、大小便后及时清理,保持清洁。4、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柔软。5、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6、已发生压疮部位局部消毒后给予涂抹压疮膏以利于早期愈合。护士长护士长护士长护士长:病人出现胸闷、憋气较重,考虑肺部感染,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护士3:1、床头抬高30°~50°,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呼吸道分泌物吸入引起肺部感染。2、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约2/3时咳嗽。3、痰液粘稠行雾化吸入,及时给予吸痰。4、饮食管理嘱患者在痰多、黏稠时,一定要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6、做好心理护理,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提高自身防御能力。 护士长:为了保证病人的营养,每天为病人进行胃肠外营养,即通过静脉输入三升袋,于2011-09-23在局麻下经颈内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那么在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上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护士护士护士护士4444:1、保持深静脉置管固定,以免脱出。2、保持深静脉置管的通畅,要定时冲管,防止血凝块的形成;避免导管扭曲、打折。3、注意正压封管,封管时用大于10ml的注射器,动作要快,以免时间过长造成管内凝血。4、每周两次深静脉穿刺处换药,输液前常消毒肝素帽;肝素帽每周更换一次。以预防导管性感染。护士长:患者已行膀胱造瘘术,造瘘口处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针对膀胱造瘘的病人,我们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护士5:1、观察瘘口周围有无漏尿,尿袋应定时排放,保持通畅,观察尿液颜色,尿量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1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护理学实验报告班级组别姓名座号 实验内容实验一呼吸系统及其疾病护理案例分析课 情景一 张先生,39岁。以寒战、高热及胸痛3天入院。3天前淋雨后病人突发寒战、高热(体温39.8℃)伴头痛,右上胸部刺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右侧卧位可缓解。曾到附近诊所诊治,经青霉素肌内注射2次(量不详).症状未见好转。昨日胸痛加剧,并有咳嗽,咳少量铁锈色痰伴气促。 护理体检:T 39.8℃,R 30次/分.P 110次/分,BP 120/80mmHg。急性病容,鼻翼扇动,面颊绯红.口唇发绀,颈软,右上肺触诊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少量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X线胸片显示右上肺野大片致密阴影,呈肺叶分布。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0×109/L,中性粒细咆88%,伴核左移。 1、最可能的临床初步诊断是什么?一般首选何种抗生素? 肺炎球菌肺炎,一般首选青霉素G 2、列出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①体温过高与细菌引起肺部感染有关 ②疼痛:胸痛与肺部炎症累及胸膜有关 ③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导致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休克型肺炎 ⑤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等相关知识 3、作为护士应重点观察病人的哪些情况? 严密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尤其应注意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及时适宜给氧,警惕休克型肺炎的发生。若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或退后复升,极度呼吸困难、心悸、神志明显改变,不能随体温下降而缓解提示可能有并发症存在 4、针对病人的高热症状,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①高热时物理降温,如在额头上冷敷湿毛巾、温水擦浴、酒精擦拭、冰水灌肠等,使体温逐渐下降,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防止大量出汗和虚脱。病人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注意保暖,鼓励过饮水 ②高热及暂时不能进食者需静脉补液,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肺水肿 ③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易出现口唇干裂、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应鼓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 ④密切监测体温 情景二 病人入院后2天,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多汗,脉搏细速及呼吸急促,急测血压80/55mmHg。 1、请分析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休克型肺炎 2、怎样配合医师进行紧急抢救?

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 【概述】 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这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护理评估】 ㈠、临床表现 ⑴症状: ①呼吸困难早期仅在劳动的时候出现,以后逐渐加重 ②咳嗽咳痰 ③呼吸衰竭出现发绀、头痛、嗜睡、意识障碍等表现 ㈡、体征 (1)早期仅有慢支炎体征。典型肺气肿患者的胸廓呈桶状;呼吸运动减弱,两侧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肺下界及肝浊音界缩小,肺底移动度减少,两肺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有干、湿啰音。患者呼吸费力,两肩高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2)评估咳嗽、咳痰情况:观察咳嗽、咳痰的程度、持续时间、痰的性质、量、颜色。但有呼吸衰竭者要禁用镇咳药,以防发生呼吸抑制,加重呼吸衰竭。 (3)评估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用力情况。 (4)评估紫绀情况 ㈢、并发症 ⑴、自发性气胸 ⑵、肺部感染 ⑶、其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 ㈣、辅助检查 ⑴、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诊断、严重 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 ⑵、影像学检查反复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 以及肺气肿改变。 ⑶、血气分析对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 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 【护理诊断】 ㈠、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气管、支气管阻塞及体质虚弱有关 ㈡、呼吸道清理无效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有关 ㈢、体液不足与液体摄入量减少有关

㈣、营养失调摄入量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疲乏、呼吸困难及食欲不振或腹 胀有关 ㈤、有感染的危险与无力排痰和免疫力低下有关 ㈥、知识缺乏,与对病情方案了解不足有关 【护理目标】 ㈠、维持呼吸道通畅 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㈢、预防及控制感染 ㈣、维持足够营养 ㈤、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㈠、一般护理常规 ①、环境:病室及居住环境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通风良好,温度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病室内空气消毒每日一次。 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忌辛辣刺激性、产气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③、休息:急性发作期伴有喘息时,应卧床休息,取坐位(如无禁忌)或半卧位;恢复期患者,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咳嗽训练。 ④、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易长生焦虑、烦躁不安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增强长期治疗的信心,逐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呼吸窘迫发生时,陪伴并安慰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指导他们及时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并介绍同类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取得配合 ㈡、专科护理常规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期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严重时可因痰液阻塞而引起窒息。及时协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实施胸部物理疗法,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手掌叩击和排痰机应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疗法等。观察和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家属禁止吸烟。 ②、氧疗:I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氧气吸入,依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但应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以防氧中毒。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以免抑制呼吸。在氧疗过程中,了解氧疗的效果,及时记录。保持吸氧管通畅,鼻腔黏膜干燥时可用棉签蘸水湿润鼻黏膜,及时更换湿化瓶和鼻导管。 ③、呼吸功能锻炼: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尽早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法)。 ④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药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

内科护理学病例分析

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 病人,女,55岁,咳嗽、咳痰1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明显,且持续3~4个月。近1周咳嗽加重,伴发热。查:T38℃,P116次/分,R32次/分,BP130/75mmHg,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护理诊断/问题:①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 嗽、痰液粘稠有关。②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症状】慢性咳嗽、咳痰,部分病人可有喘息。一般晨起、睡前咳嗽、咳痰较重,白天较轻。痰为粘液或泡沫状痰。伴感染时可咳脓痰。 【体征】慢支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伴感染时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喘息型病人可闻及哮鸣音。【分型】单纯型、喘息型 【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实验室检查】早期胸部X片和呼吸功能等检查多无异常。伴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 数增加。痰涂片或培养可获得致病菌。 【诊断要点】咳、痰、喘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患之后。【治疗要点】 急性发作期治疗——控制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雾化治疗 慢性迁延期治疗——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相似 临床缓解期治疗——同本节“日常护理” 【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 2.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痰液、配合药物治疗(雾化吸入、气管内滴入、注射、口服药物)、翻身、叩背、指导有效咳嗽、咳痰、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环境舒适。 2.配合使用抗生素配合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 3.日常护理休息活动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 【健康指导】宣传教育、适当休息和饮食、增强体质、避免寒冷和刺激性气体、戒烟。

护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供参考)

临床常用病例分析题汇编 一、熊某,男,81岁,近来几天严重腹泻,请问该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护理? 答:护理问题:体液不足与腹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严重腹泻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腹泻有关 如何护理:1.去除病因,如为肠道感染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2.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保暖;3.调理膳食。鼓励饮水,酌情给予清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严重腹泻时暂禁食;4.防治水和电解质紊乱。按医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5.保持皮肤完整性。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疑为传染病则按肠道隔离原则护理;7.心理支持,促进舒适; 8.健康教育。讲解腹泻有关知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段某,女,29岁,因天气寒冷,在关闭门窗的环境下,用炉火取暖。后被人发现晕倒在家,发现时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请问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该类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氧疗方法是什么? 答:该患者是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急救: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放置在空气新鲜处; 2.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者,要保持气道开放,持续吸氧; 3.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转送至有高压氧的医院,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氧疗方法:包括常压吸氧和高压氧治疗。氧气吸入最好吸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混合氧,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宜早期应用。无高压氧舱条件者可经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流量8-10L/min,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持续低浓度氧气吸入,清醒后转为间歇给氧。 三、朱某,男5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近日天气变冷,突发呼吸困难入院,入院时口唇紫绀,检查血气为PaO2为50mmHg,PaCO2为80mmHg,请问该病人的诊断是什么?该类病人如何给氧?为什么? 答:该病人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方式是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 持续低流量给氧的理由是:1.呼吸主要由缺氧刺激:因此类病人的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反应差,故呼吸的维持主要由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了刺激,导致病人呼吸变慢而浅,肺泡通气量下降,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引起肺性脑病;2.避免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吸入高浓度的氧,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无效腔增大,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从而使PaCO2进一步升高;3.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特性:在严重缺氧时,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 四、一女性患者,在外伤补充了血容量后血压在90/60mmHg,医生开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请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血压、心率等参数的变化,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滴速;3.血管活性药物应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4.采用专用通路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不要与中心静脉压测量及其他静脉补液在同一条静脉通路;5.缩血管药与扩血管药应在不同管路输入;6.加强对输注部位的观察,避免药液渗漏至血管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