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

临床输血原则核心提示:一、合理输血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4.保护血液资源。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一、合理输血

1.高效

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

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

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

(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

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

5.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γ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

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

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四、血液保护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

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

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

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

(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

(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效

五、安全输血

(一)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

1.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2.溶血反应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ABO血型不合引起。

临床表现是: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处理原则:(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2)保持呼吸道,高浓度吸氧(3)利尿,防止肾衰竭

3.细菌感染(1)献血者菌血症(2)采血时皮肤污染(3)血液加工过程中被污染(4)血袋破损(5)冰冻血浆解冻时被污染

记住导致细菌性反应最常见的血液品种是血小板

4.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病毒性感染包括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巨细胞病毒(CMV)、T细胞白血病HTLVEB病毒。

我国仅对血液进行HIV、HBV、HVC和梅毒检测

(二)预防传染病病原体经血传播的措施

1.无偿献血

2.严格血液筛检但是还是有漏检,原因主要是被检者血液处于窗口期

3.合理用血保护血资源

输血原则

概述

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输血方式

概述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少。因为AB血型的人并不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抗原。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所以,AB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O型血并不是万能血,那种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的陈旧观念应该彻底更新。因O 型血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所以O型洗涤红细胞可以在主侧配型相合时,给A、B、AB型的患者输注。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抗—B,如果将含有O型血浆的红细胞制剂输入A、B、AB型患者的体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目前一般医院输血都输同型血。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不仅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还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和献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都没有凝集反应,才是配血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

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为什么只有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呢因为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

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输血方式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例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这种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强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进止血。上述只给患者输入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叫做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而且因为不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所以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基于上述原理,近年来输全血的患者逐渐减少,输所需要血液成分的患者逐渐增多。

互助献血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一种献血形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者动员患者亲友献血。

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八条规定,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4) 互助献血所献血液经检测合格后,由血站供血科通知患者所在医院输血科(血库)取、送血时间。所献血液全部返回患者所在医院,由医院输血科(血库)统一调配使用。[

互助献血享受的待遇

《上海市献血条例》规定,公民无偿献血后,由采血机构发给公民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本市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医疗临床用血的,按献血量的五倍免费用血,并免交用血互助金;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后医疗临床用血的,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并免交用血互助金;本市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其不符合献血条件的家庭成员需要临床用血的,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并免交用血互助金。

互助献血为无偿献血,互助献血者本人享有《江苏省献血条例》中规定的临床用血优惠政策,即累积献血量在800ml 以下的,按献血量的

三倍免费用血;累积献血量在800ml (含800ml)以上的,终身免费用血。互助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可以按照献血者实际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互助献血量超过病人用血量,保障用血;互助献血量低于病人用血量,优先用血。在办理用血报销手续时,互助献血者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无偿献血证》及临床用血发票;互助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及子女用血,还须提供其与无偿献血者关系的有效证件或者证明(结婚证、户口本、户籍证明等有效证件)。[

“家庭互助献血”的基本程序为,医院方出具一张《家庭互助献血申请单》,上面写明医院名称、申请日期,以及患者个人信息,并有医院输血科盖章。该份申请单交由患者,到北京市血液中心献血后,填上此单相关事项,连同领取的《献血证》交回医院方。随后,血液中心会向医院发配相应血量供于患者手术。[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 互助献血由患者所住医院输血科(血库)负责与采血单位联系。2) 互助献血者的条件及注意事项同自愿无偿献血(具体参见《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3) 互助献血者发给《无偿献血证》,享受自愿无偿献血同等的奖励和用血优惠政策。4) 安全的血液可挽救生命,不安全的血液却能危害生命。安全的血液只能来自于以利他主义为动机和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献血者。请高危行为者(如有静脉药瘾史、男男性行为、艾滋病或性病等)不要献血。若明知有高危行为而故意献血,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和第62条规定,可被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5) 《血站管理办法》规定,献血者在献血前应出示真实的身份证件,血站应进行核对并登记,请给予支持。如果您认为已捐献的血液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请在第一时间内告诉我们(联系电话:20)。6) 为确保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及受血者的安全,医院及患者和亲属应确保献血者为自愿无偿献血,请勿雇佣他人献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者,可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1]

编辑本段存在弊端

在现实生活中,每逢献血淡季,互助献血就会出现变味的现象。血液中心对医院的互助献血量进行考核,医生和护士以安排手术等事项动员患者家属献血,互助献血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强制色彩。互助献血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催生了“血托”和卖血牟利现象。互助献血的半强制化,让“血托”有了可乘之机。“血托”组织卖血者假扮患者家属,低价采血再高价卖出,从中获取不义之财。虽然有关方面试图从制度细节上加大“血托”的贩血成本,但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这一成本有可能被转嫁到患者身上,卖血现象却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因“血荒”而推崇的“互助献血”,不可避免地带有强制或要挟的意味,无偿献血的“道德纯粹”迟早也会被这种情绪蚕食,最后,“血荒”恐怕只会积重难返。

一方面,我们承认家庭互助献血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清楚,这只是个

应急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我们总不能拿临时措施当工作常态。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血荒”在不少城市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血液库存量下降,医院临床用血紧张;及至今年春节期间,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时有“微博求血”的故事出现。频频出现的“血荒”,据说已引起不少人大代表的关注。

关于“血荒”的纾解之道,学者专家都有见仁见智的说法。但公众也许只认一个理儿:献血无偿,为什么用血有偿又困难这显然是个道德与市场互博的问题,而“心结”解不开,“血荒”还是无解――不管你如何鼓噪,最终还是要说服民众捋起袖子去献血。“血荒”了,摆出一副“你不得不献血”的冷面孔;“血荒”之前,干什么去了“互助”完了,你还怎么让人家继续“满腔热血”地支持义务献血

互助献血

作者:怀化市中心血站

2010-02-24 16:32

互助献血须知

1、什么是互助献血

国家提倡动员患者的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在患者需要用血前参加无偿献血,以保证临床用血需

求的行为叫做互助献血。我市各医院从2010年1月1日起,实行临床互助献血。

2、互助献血有何意义

互助献血是我国《献血法》所提倡的献血方式,是国家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

明确要求,是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助献血能协调有序开展献血工作。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

保障血液的安全。另外,亲属、朋友、同事、邻居的互相献血能增进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增进社会和

谐。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互助献血。

3、互助献血的流程

(1)临床医生在术前医患谈话时发放宣传资料,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动员。(2)有意互助献血人员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填写《湖南省互助献血登记表》。(3)与采供血机构预约登记,安排体检、健康征询、检测、采血、发放献血证。(4)医院凭互助献血证明材料及献血证向血站申请给患者优先用血(急诊患者除外)。

4、不提倡直接输注亲属(有血缘关系)的血液

有人认为病人输注亲属的血液最安全,事实并非如此。亲友互助献血,患者家属会恳求医生能不能给患者

用自己家人的血液,这种做法不科学并及其危险。现代医学证明,亲属之间献血很危险,尤其是直系亲属

间输注新鲜血液可能导致发生一种严重的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这是由于有血缘关系的

人体间存在部分相同的基因,当受血者因疾病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时,受血者体内把输入的淋巴细胞误

认为自体血液而加以增殖,而把受血者的淋巴细胞误为异体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致命的TA-GVHD。如此

,一般病人在输血7-10天后出现发热、皮疹、腹泻、脾肿大、溶血性贫血,致死率极高,几乎无法抢救,

越是近亲(特别是直系亲属)的血液中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越相似,越容易产生TA-GVHD。因此,病人的输

血治疗切忌避免使用亲属所献血液。

5、参加互助献血所享受的待遇

(1)献血量累计在900毫升以上(含本数)的,献血者本人报销终身无限量临床用血的费用;

(2)献血量累计在600毫升以上不满900毫升的,报销献血量三倍临床用血的费用;

(3)献血量累计在600毫升以下的,报销献血量二倍临床用血费用;

(4)除献血者本人按照前项规定报销用血费用外,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子女还可共计报销献血量等量

临床用血的费用。

血站采集的血液是大家无偿捐献的,为什么病人

用血还要收费

作者:怀化市中心血站

2009-05-26 21:50

尽管大家是无偿献血,但献出的血液必须由血站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经专用试剂严格检验合格后方能用于临床,从血液的采集、运输、分离制备、检测、储藏到用于临床,需要大量的费用。向医院提供血液根据省物价部门的规定收取的费用是用来抵付血袋、检验、储藏等消耗的成本费用,而收取的费用绝大部分进入无偿献血偿还基金,用于免费用血对象的医疗用血报销。血站开展工作所需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制度,主要是保障参加过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属的权益。而

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参加无偿献血,因此,当病人医疗用血时,事先都要向医院缴费。属于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对象的,出院后凭相关凭证到市中心血站按应享受的标准报销;没有参加无偿献血者,当医疗用血时,理所当然要自己承担输血的成本费用。血液本身是无价的,血站收取的只是从无偿献血者身上采集血液到供给医疗机构期间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

父( 母) 母( 父) 子女

O O O

A O A 或O

B O B 或O

AB O A 或B

A A A 或O

B B B 或O

A B A 或B 或AB 或O

A A

B A 或AB 或B

B AB A 或B 或AB

AB AB A 或B 或AB

为什么孕产前要查血型

孕妇与胎儿之间血型不合,可引起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发生溶血和贫血,严重时流产或早产,甚至

引起新生儿死亡。也有部分胎儿由于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进入脑细胞,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

细胞的中毒性病变,称为核黄疸。核黄疸死亡率极高,即使幸存也会影响病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

能力。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两种:RH 型和ABO 型。当母亲血型为RH 阴性、胎儿为RH 阳性时,母亲可因RH 致敏产生抗体,此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引起溶血。同样,当孕妇为O 型血,胎儿为 A 或 B 型时,孕妇体内可产生抗 A 或抗 B 抗体,随血流进入胎儿体内就可产生溶血。由此可见,引起胎儿RH 型溶血,其母亲血型一定为RH 阴性,其父为RH 阳性,胎儿亦RH 阳性时才能发病。若父为RH 阳性,胎儿为RH 阴性时就不会得病。同理,ABO 溶血时,孕妇必为O 型,丈夫为 A 型、 B 型或AB 型时,胎儿才有可能为 A 型或 B 型,从而产生溶血症。当然,如果父亲的血型为O 型或A2 型时,胎儿的血型就可能是O 型或A2 型,即使母亲为O 型血,也不会引起血型不合。

RH 型和ABO 型血型不合产生的后果相同,都会引起胎儿溶血,但两者还有所区别。首先,RH 型不相溶在我国人口中发病率很低,汉族尤为少见。ABO 溶血发病率明显高,有些地区在新生儿中高达1% 。其次,RH 血型不合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这是由于第一胎怀孕时,孕妇体内产生的抗体量较少,还不足以引起胎儿发病。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若不予治疗,则胎儿溶血症越趋加重,常导致流产或早产。ABO 溶血症,病情较轻,较少引起胎儿死在子宫内,但它可在第一胎就得病。

那么,母儿血型不合发生溶血是不是就毫无希望得到一个活婴了呢现代医学的诊治技术,已挽救了无数的小生命,使其健康地发育成长。这需要从孕期开始就在医务人员监护下,采用中西药综合治疗,以降低孕妇体内的抗体,提高胎儿的生存能力,尽量延长其在子宫内的寿命,防止其过早离开母体,即流产或早产。因此就要及早在孕前或孕期测定夫妻双方的血型,并定期测定孕妇血清中抗体的浓度。

凡夫妇双方有以下几类情况应做血型免疫抗体检查:1 、女方为O 型血,男方为 A 型、B 型、AB 型时,在妊娠前均应检查女方体内抗“A”、抗“B”抗体及Rh 抗体情况。如果抗体效价在正常范围可以怀孕,抗体效价高者可在治疗后怀孕。 2 、原因不明的流产及死胎史的血型不合孕妇、孕期应定期检测抗体效价,以便指导治疗和实施终止妊娠,并为抢救新生儿备好血源。 3 、有新生儿溶血病史的再孕夫妇。

定期测定孕妇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作为终止妊娠的客观指标。一般情况下,当孕妇体内RH 型抗

体高达 1 :32 以上或ABO 型抗体达 1 :512 以上时,则应考虑引产以终止妊娠,挽救小生命。当然还要综合其他病史及检查,最后作出引产决定。血型不合的孕妇要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分娩,尽量避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也要在儿科医生监护下,仔细观察黄疸或贫血症状,以便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对最严重的溶血患儿,还可采用换血疗法,使濒于死亡的溶血儿获得新生。

因此,孕前及产前检测血型和血型抗体应引起孕产妇的高度重视。建议准备妊娠以及妊娠后的夫妇到医院测定血型以及免疫性抗体效价,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以保证优生、优育。

输血发展历史

1492 年- 罗马教皇Innocent 三世因患中风身体虚弱,陷入昏迷状态。他的医生建议输血。由

于使用的方法很原始,教皇没有从中受益,在年底去世。

1615 年-Andreas Libavius 医生对输血术做了描述,不过很可惜在当时没有被充分地宣传。

1628 年- 英国医生威廉. 哈维(1578-1657) 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他对心脏功能和血液循

环做了一番描述:心脏像一个泵,它的收缩产生了脉搏,将血液挤压到动脉,血液再顺着血管流

回心脏。血液由此在体内完成了一次循环。哈维还因此推断出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在血管中的

逆流。

1665 年- 英国牛津的理查. 罗维尔医生完成了首例动物间输血试验。他把一只狗的血液输给另

一只狗,得到血液的狗被救活了。在此后的两年间,罗维尔医生又进行了人和动物间的输血尝试。1667 年- 法国著名御医丹尼斯宣布成功地将羊血输入人体。

1678 年- 各种方式的动物血输入人体的实验由于输血反应和造成许多死亡后果被证明是失败

的,巴黎医生协会禁止了输血术。

1795 年- 美国费城的Philip Syng Physick 医生完成了有记载的首例人类输血,尽管他没有公布

细节。

1818 年- 英国的产科医生詹姆士. 布伦德尔首次成功地把一个人的血液直接输给另一个人。一

名产妇产后大出血,布伦德尔医生用注射器从产妇丈夫的胳膊中抽出少量血液,成功地输给产妇。

1840 年- 英国伦敦的塞缪尔. 阿姆斯壮. 莱恩医生在布伦德尔医生的帮助下,首次成功地用全血输血治疗血友病。1867 年- 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 利斯特首次使用消毒剂控制输血传染。

1873 年-1880 年- 美国医生在此期间曾将牛奶或山羊奶输入人体。

1884 年- 由于牛奶造成越来越多的输液反应,盐水输注取代牛奶成为血液替代品。

1901 年- 输血领域最重要的人物- 奥地利医生卡尔. 兰茨泰纳发现了人类最初的三种血型(基于红细胞上存在的不同物质) A 型、 B 型和O 型。

1902 年- 发现人的第四种主要血型- AB 型。

1907 年-Hektoen 建议通过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提高输血安全性。Reuben Ottenberg 完成了首例使用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输血实验。Ottenberg 还观察到血型的孟德尔遗传,并认识到O 型血的通用性。

1908 年- 法国外科医生亚历克西斯. 卡雷尔设计了一种防凝血的方法,用外科缝合线将献血者的血管动脉和受血者的血管连接起来。他首次使用这一技术挽救了朋友儿子的生命。这一并不可行的输血方法却为后来成功的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础。卡雷尔因此获得了1912 年诺贝尔奖。1908 年-Carlo Moreschi 记录了抗球蛋白反应。

1912 年- 美国麻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客座医师罗杰. 李和怀特博士共同阐述并发展了" 李-- 怀特" 凝固时间。罗杰. 李还进一步证明了各种类型的血液都可以输给AB 型病人。

1914 年- 柠檬酸钠作为长效抗凝血剂得到了发展,使血液可以更久地保存。

1915 年- 在纽约的马尔他. 西奈山医院,理查德. 莱文森论证了使用柠檬酸钠作为抗凝血剂,将来会把目前输血者和献血者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输血操作转变为我们今天使用的血库系统。理查德还证明加了抗凝血剂的血液进行冰冻储存的可行性。

1916 年- 弗朗西斯. 路斯和J. R. 特纳采用柠檬酸盐的葡萄糖溶液使血液在采集后可以保存几

天。和1915 年理查德. 莱文森的发现一样,可以把血液储存在容器中以备输血之用,有助于把从血管到血管的输血转变为直接输血。这一发现促使英国在一战期间建立了第一家血液仓库。奥斯瓦德. 罗伯逊被称为血液仓库的创始人。

1925 年- 当时在纽约工作的卡尔. 兰茨泰纳和菲利普. 莱文共同发现了另外三种血型M

型, N 型和P 型。

1926 年- 英国红十字会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人类输血服务。

1930 年- 输血医学领域最重要的人物- 发现了人类最初三种血型的卡尔. 兰茨泰纳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1932 年- 最早的血库机构在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医院设立。

1937 年- 芝加哥市库克县医院的治疗主任Bernard Fantus 建立了美国首家医院血库。在建立用于储存血液的医院实验室期间,Fantus 首创了" 血库(Blood bank )" 这一术语。几年后,医院和社区的血库遍及全美。有记录的最早几家血库分别设在辛辛那提、迈阿密、纽约和圣弗朗西斯科。

1939 年-1940 年- 卡尔. 兰茨泰纳和亚历克斯. 威纳、菲利普. 莱文以及R. E. Stetson 共同发现了Rh 血型系统。Rh 血型很快被认定是导致输血反应的主要元凶。对于Rh 血型的可靠检测一旦建立,输血反应就很少见了。Rh 因子的鉴别继ABO 血型系统之后成为输血界的又一重大突破。

1940 年- 哈佛医学院的生化专家Edwin Cohn 设计了一种酒精低温分馏法,血浆被加工成各种成分和制品。白蛋白( 一种有强大渗透特性的蛋白质) 加上微克的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被分离出来供临床使用。白蛋白在输血中的功效也被John Elliott 证实。

1941 年- 美国费城杰出的外科医生Isodor Ravdin 使用白蛋白治疗在珍珠港事件中的休克病人。白蛋白被注射到血管后,能够吸收周围组织的液体,从而防止血管破坏。

1943 年. Loutit 和P. L. Mollison 采用了酸式柠檬酸葡萄糖(ACD) 溶液。这种溶液可以减少抗凝血剂的用量,允许大容量的输血和长时间的血液储存。

1943 年-P. Beeson 出版了关于输血传染肝炎的杰出论著。

1945 年- 库姆斯、Mourant 和Race 共同论述了用库姆斯氏试验( 检测血中抗体用) 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

1947 年- 美国血库联合会(AABB) 成立,旨在推进血库和美国献血公众的共同目标。

1949 年-1950 年- 美国血液采集系统不断发展壮大,全美大约有1500 家医院血库,46 家社区血液中心和31 家美国红十字会区域中心。

1950 年- 开始普遍使用甘油防冻剂冰冻红细胞。

1950 年-Carl Walter 、W. P. Murphy 和Jr. 共同采用塑料袋采集血液。结实的塑料袋取代了易碎的玻璃瓶,这一技术革新使血液采集系统能够安全容易地从全血单元中制备出多种血液成分。

1951 年- 美国血库联合会(AABB) 开始为全美的血库提供中央化的血液资源调剂系统。

1953 年- 冷冻离心分离机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成分血疗法的进展。

1954 年- 治疗血友病的血液产品AHF (抗血友病因子)被开发出来。

1954 年-1958 年- 从血浆中制备的产品被开发用来治疗鸡瘟等病。

1959 年- 剑桥大学的Max Perutz 破译了血色素的分子结构。血色素分子把氧运输到红细胞并使红细胞呈红色。1960 年-A. Solomon 和J. L. Fahey 报道了治疗用单采血浆的处理过程。1961 年- 血小板降低癌症病人出血死亡率的作用得到公认。

1962 年- 最先用来治疗血友病人凝血不良症状的血液产品AHF (抗血友病因子)在分馏加工中得到发展。

1962 年- 据美国报道,全美大约有4400 家医院血库,123 家社区血液中心和55 家美国红十字会区域中心。血液总采集量大约为每年600 万单元。

1964 年- 血浆单采法作为一种分馏采浆法被采用。1967 年-Rh 免疫球蛋白在商业上用来预防新生儿溶血。

1967 年- 美国国家心肺协会制订国家血液资源规划。

1969 年-S. Murphy 和F. Gardner 论证了室温下储存血小板的可行性,使血小板输血疗法有了巨大的进展。

1971 年- 美国开始进行献血员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检测。

1972 年- 单采法被用来抽取血液中的某种细胞成分,并将血液的其余部分输回献血员体内。1979 年- 一种新的抗凝血防腐剂CPDA-1 被采用。他把全血和红细胞的保存期限延长到35 天,发展了血液供应并促进了血库间的资源共享。

1980 年-1982 年- 医生们开始接受有关输血的专业培训,并积极地参加对患者的医护。1983 年- 新的血液添加溶液被采用,使红细胞的保存期限延长到42 天。

1985 年- 最早的针对HIV 病毒的血液筛查试验通过许可,全美的血库开始实施这项工作。1987 年- 两项用于间接证明丙肝病毒存在的筛查试验开始实施,它们是乙肝中心抗体检测(anti-HBc) 和丙胺酸转氨酶检测(ALT) 。

1989 年- 美国开始实施对人类T 细胞淋巴病毒I 型抗体(anti-HTLV-I) 的检测。

1990 年- 开始采用对丙肝病毒的特效检测。由于丙肝(HCV )病毒当时还没有被分离出来,主要的检测根据是" 非甲肝,非乙肝" 。

中国输血协会于1987 年筹备,1988 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1991 年经民政部注册登记

1992 年- 对捐献血液的HIV-1 和HIV-2 抗体的检测开始实施。

1996 年- 对捐献血液开始进行HIVp24 抗原的检测,虽然这一检测并不完善,但是改进了以前的检测方法并充分缩短了对捐献血液的检查时间。

1996 年-1997 年- 美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美国血液供应的问题报告,提出了改善输血安全的方法和程序,包括革新调整。

1999 年- 血液制造业在FDA 的研究用新药(IND) 的申请过程中开始使用核酸放大检测(NAT) 。核酸检测采用了一种直接检测丙肝、爱滋等病毒遗传物质的技术。

输血流程及输血注意事项

输血流程及输血注意事项 案例一:2009年12月7日,甘肃康县患者梁进英入住西安交大一附院,员责任心不强酿成的这起重大医疗安全责任事故,给患者及其家属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医院除免除一切费用外,将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目前初步查明,事故直接责任人是一名有着近5年工作经验的护士,现已停职接受调查。 静脉输血的原则: 1.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2.无论是输全血还是成分血,以输同型血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同型血,输 “O”型血给患者。最好用“O”型血球,不用“O”型全血,因“O”型全血血浆中含抗 A、抗B凝集素,可凝集“AB”型受血者的血球,在危重患者可发生DIC甚至肾衰竭。 输血前要求直接交叉配血试验阴性(不凝集),必须一次输入少量血(<400ml),放慢速度。 静脉输血的流程: 1、备血:接到输血申请单-----与办班核对医嘱和病人血型等信息-----准备试管--- -采血2-3ml(核对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将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送血 库----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后---双签名取回血液---到病房后两名 护士共同查对:“三查八对”------签写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 成分输血: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凝血因子、清蛋白等。 成分输血特点及注意事项: 1、红细胞每袋100ml/1u, 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25ml/1u。 2、某些成分血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存活期短,为确保成分输血的效果,以 新鲜血为宜,且必须在24h内输入体内(从采血开始计时)。 3、除血浆和清蛋白制剂外,其他各种成分血在输入前均需做交叉配血试验。 4、成分输血时,由于一次输入多个供血者的成分血,因此在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患 者抗过敏药物,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5、由于成分血液每袋只有25ml,几分钟即可输完,故护士应全程守护在患者身边,进

采供血技术与临床输血知识作业题

采供血技术与临床输血知识读本一、单选 1. ()年,我国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倡导无偿献血E、1984 2. ()年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FRCC)在布达佩斯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对无偿献血者的定义。B、1991 3. ()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A、无偿献血 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起施行。B、2012年8月1日 5. 《自体输血指南》规定:每次采血不超过()(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 3 天。D500ml 6. AABB的指南中推荐使用()作为术后引流回收的首选方式。 A 洗涤法 7. 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描述错误的是:()D 、Wharton 胶或血清蛋白引起缗钱状凝集,影响正定型结果。 8. CPDA的有效保存时间是()天。C、35 天 9. Rh 血型非同型血液输注的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 、若有抗D抗体产生,

男性患者可输Rh阳性血。 10. 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头昏目眩或呼吸急促者为轻度。B恶心23. 目前多数国家采用()保存液保存血液。D、CPDA

11. 常在烧伤后第一个()内不使用红细胞,原因是丢失的血浆导致了血液浓缩和血液黏滞度增加。C、24 小时 12.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监测记录。C、24小时 13. 从()ml 全血制备的各种红细胞制品为1单位。B、200ml 14. 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面积≥()。A6cm×8cm 15. 对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应选用()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血浆。C、O型16. 关于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描述正确的是:()C 、必须达到10~15ml/kg ,才能有效 17. 国家标准要求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因子Ⅷ含量应≥()/ml 。D、0.7IU/ml 18. 含甘油浓度20%的红细胞其保存温度为()以下。B-120℃ 19. 急性溶血引起严重贫血时输血量无须过大,以能改善患者的()为原则。D、缺氧症状 20. 冷沉淀是FFP在低温()℃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B、1-6 ℃ 21. 冷冻红细胞的保存期可长达()。D、十年 22.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不含:()D、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 24. 全血保存一般主要是()的保存。A、红细胞

采供血技术与临床输血知识作业题2003 文档 (2)

采供血技术与临床输血知识读本 一、单选 1.()年,我国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倡导无偿献血E、1984 2.()年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FRCC)在布达佩斯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对无偿献血者的定义。B、1991 3.()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A、无偿献血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起施行。B、2012年8月1日 5.《自体输血指南》规定:每次采血不超过()(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D500ml 6.AABB的指南中推荐使用()作为术后引流回收的首选方式。A洗涤法 7.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描述错误的是:( ) D、Wharton胶或血清蛋白引起缗钱状凝集,影响正定型结果。 8.CPDA的有效保存时间是( )天。C、35天 9.Rh血型非同型血液输注的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D、若有抗D抗体产生,男性患者可输Rh阳性血。 10.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头昏目眩或呼吸急促者为轻度。B恶心 11.常在烧伤后第一个()内不使用红细胞,原因是丢失的血浆导致了血液浓缩和血液黏滞度增加。C、24小时 12.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监测记录。C、24小时 13.从()ml全血制备的各种红细胞制品为1单位。B、200ml 14.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面积≥()。A6cm×8cm 15.对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应选用()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血浆。C、O型 16.关于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描述正确的是:( ) C、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 17.国家标准要求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因子Ⅷ含量应≥()/ml。D、0.7IU/ml 18.含甘油浓度20%的红细胞其保存温度为()以下。B-120℃ 19.急性溶血引起严重贫血时输血量无须过大,以能改善患者的()为原则。D、缺氧症状 20.冷沉淀是FFP在低温()℃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B、1-6℃ 21.冷冻红细胞的保存期可长达()。D、十年 22.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不含:()D、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 23.目前多数国家采用()保存液保存血液。D、CPDA 24.全血保存一般主要是( )的保存。A、红细胞 25.输血科及血库的的职责不含:()B、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26.为了减少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消耗,在麻醉后体外循环开始前为患者采集制备血小板制品,待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可提高止血效果,主要用于()。C心脏外科 27.无偿献血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开始建议和提倡的。D、20世纪30年代 28.稀释式自体输血已有()种方式。C4 29.下列关于血型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描述错误的是:( ) C、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不会导致定型困难. 30.献血()原则是在输血医学领域内贯彻尊重人和知情同意原则。E、自愿 31血者献血前的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测应以血站结果为准,有效期为()天。C、14天

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发生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一旦发现,除立即停止输血和通知医生外,应将剩余血送化验室,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休克先兆,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6、大量输血后反应: 防治原则:在连续输入几个单位库血时,应间隔输入新鲜血,大量输血达1000毫升以上,按医嘱静输入10%葡萄糖酸钙。 7、疾病感染反应: 对供血者应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凡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3-5年内患过疟疾,查血抗体阳性者等,均不能做献血员。严格各类器械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临床输血基本原则

一、合理输血 欧阳学文 1.高效 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增加了不害物质其中有钾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 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 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

(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 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 5.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γ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 D) 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

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 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四、血液保护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 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 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 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 (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 (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效 五、安全输血 (一)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

临床输血原则

临床输血原则 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输A型血,B型血输B型血。 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授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少。因为AB血型的人并不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B抗原。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所以,AB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O型血并不是万能血,那种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的陈旧观念应该彻底更新。因O型血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所以O型洗涤红细胞可以在主侧配型相合时,给A、B、AB型的患者输注。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一A、抗一B,如果将含有O型血浆的红细胞制剂输入A、B、AB型患者的体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目前一般医院输血都输同型血。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如RH血型),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不仅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还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和献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都没凝集反应,才是配血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 二、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为什么只有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呢?因为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三、输血方式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例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这种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强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进止血。上述只给患者输入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叫做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而且因为不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所以不会增加心脏负担。基于上述原理,近年来输全血的患者逐渐减少,输所需要血液成分的患者逐渐增多。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 (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 (一)布局要求 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 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 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 2,贮 血室不少于30m 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

临床输血基本原则

一、合理输血 1.高效 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增加了不害物质其中有钾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 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 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 (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 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 5.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γ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 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 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四、血液保护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 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 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 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 (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 (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 (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效 五、安全输血 (一)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 1、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2、溶血反应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ABO血型不合引起。

临床输血原则

临床输血原则 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例如:正常情况下型血输型血,型血输型血. 紧急情况下,血型地人可以授受任何血型,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地人. 血型地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少.因为血型地人并不是万能受血者.血型人地血清中虽不含有抗抗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抗原.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所以,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地血液. 型血并不是万能血,那种认为型血是万能血地陈旧观念应该彻底更新.因型血红细胞上没有、抗原,所以型洗涤红细胞可以在主侧配型相合时,给、、型地患者输注.但是,型血地血浆中含有抗一、抗一,如果将含有型血浆地红细胞制剂输入、、型患者地体内,将引起不同程度地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目前一般医院输血都输同型血.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地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地血型系统种类较多(如血型),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血型相同地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不仅把献血者地红细胞与受血者地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还要把受血者地红细胞和献血者地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都没凝集反应,才是配血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 二、血型与输血地关系 为什么只有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呢?因为当含有(或)凝集原地红细胞与含有抗(或抗)凝集素地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地凝集原和凝集素(如与抗)地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地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地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地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地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三、输血方式 输血是重要地抢救生命地措施之一.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地输血方式.例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地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地黏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地红细胞悬液,因为这种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浓缩地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地血浆,以增强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地能力,促进止血.上述只给患者输入所需血液成分地输血方式,叫做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地利用率和疗效,而且因为不输入患者不需要地成分,所以不会增加心脏负担.基于上述原理,近年来输全血地患者逐渐减少,输所需要血液成分地患者逐渐增多. 四、临床输血原则核心提示: (一)、合理输血 、高效; 、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地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

临床输血适应症

临床输血适应症 血液科输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 Hb>60g/L不需要输血; Hb<60g/L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症状或在安静时也有贫血症状时可考虑输血; 血小板减少有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倾向或出血指征时,应考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或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地中海贫血: 轻、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无症状时不必输血; 中间型α或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伴有感染、妊娠而贫血显着加重时才考虑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有规律的进行输血治疗,维持Hb在60g/L~70g/L的安全水平。 (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贫血症状严重,Hb<40g/L,或住院后仍有显着血红蛋白尿者,或溶血且病情危急者可一次输注2单位红细胞,症状未缓解,可考虑第二次输血。 (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AIHA患者出现如下症状: Hb< 40g/L或Hct<,在安静状态下有明显贫血症状; 虽Hb>40g/L,但因急性起病并进展较快,伴有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 出现嗜睡、反应迟钝及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 因溶血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状, 可选择输洗涤红细胞。输血时要少量多次输注或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5)白血病:一般情况下, Hb< 60g/L伴明显贫血症状者或Hb>70g/L需强烈化疗者,可根据需要输注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20×109/L,或化疗时血小板计数<40×109/L,可考虑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109/L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也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立刻输注浓缩粒细胞。 (6)血友病:主要根据患者自发性出血、关节积血、外伤性出血或手术前后预防出血症状进行预防性输血。 甲型血友病出现轻度出血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10~15IU/kg,维持3天; 中度出血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20~30 IU/kg,维持3天; 重度出血或大手术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40~50 IU/kg,维持4~14

临床用血管理规范.

临床用血管理规范 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基本需要,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献血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临床用血管理规范。 一、输血前准备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收入病历保存。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务科/分管院长/院长或者院长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2、输血前检查:每次输血前完成各项相关检查,主要包括:血型鉴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爱滋病病毒抗体(HIV 抗体)、梅毒试验、疟疾、抗体筛检。 二、输血申请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2、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性输血。 3、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4、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三、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确定输血后的,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核贴好与申请单联号相同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可用编制条形码扫描核对。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血液后注意拔下针头后再将血液注入试管,以防溶血。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将临床输血指征明确列出,供临床医生参考,以便临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14岁的成人标准) ●外科: ●Hb>100g/L,不输血; ●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代谢情况 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并在病历中和申请单中记录输血的理由; ●Hb<70g/L,可考虑输红悬液; ●内科: ●Hb<60g/L或Hct<0.2,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伴缺氧症状; ●贫血严重,虽然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可输血。 ●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 ●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严重缺氧 (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特别说明: ●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 ●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

●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或Hct-0.03; ●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 急性失血的输血 治疗原则:在通过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通过输血来改善携氧能力。 常用治疗方案: ●失血量不超过总血容量的2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 ●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3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并可考虑输血; ●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在上述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选 择输注血小板、血浆、冷沉淀。 注:急性失血申请输血时,要描述失血量。如果是术中出血,则需注明术前病人Hb值。 注:按每输注2U的红细胞可以提高成人Hb10g/L,计算所需输注的血量。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指征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PT或APTT大于正常中值的1.5倍(PT>19.1秒、APTT>53.3秒)、创面弥 漫性渗血; ●患者因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出血量或输血量达到患者自身血容量 时)而引起的凝血机制异常;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RH阴性者的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RH阴性者的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1、RH血型 人类红细胞血型有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 2、分布 RH(-)的分布因种族分布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15%,黑种人约占4%,中国人群中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RH(-)的分布为5%,蒙古族人接近1%,汉族人所占的比例较少,仅占0.3%,属稀有血型,RH(-)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关系是3:3:3:1。 3、检查RH血型的必要性[1] RH血型检查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而处于第二位,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 (1)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产生死胎,早产,新生儿溶血病。 (2)RH阴性的人输入RH阳性血液后(特别是多次输血),在其血清中可能出现RH抗体,若以后再输入RH阳性血,即可发生凝集,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 (3)RH阴性妇女怀孕阳性胎儿时,胎儿的红细胞借机会进入母体。也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即使第一次输血也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4)RH阴性个体输1个单位RH(+)红细胞,约80%患者在2~5个月以内产生抗-D。 4、输血原则 (1)病情允许,严格遵守ABO同型输血和配合型输血的原则输注RH阴性血液。 (2)择期手术的RH阴性患者,应尽可能开展自身输血。 (3)紧急情况下,可排除输血史,妊娠史,流产史的RH阴性患者首次输血可输RH阳性血。 (4)弱D及部分D患者应视为RH阴性处理。

5、注意事项[2~4] (1)患者没有抗-D存在时,男性RH阴性患者或无生育能力的RH阴性妇女初次输血可输注RH阳性血,再次输血时则只能输RH阴性血,但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及儿童最好输RH阴性血,否则将来妊娠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病。 (2)患者自身有抗-D存在时,最好输RH阴性血,但紧急情况下也可输RH 阳性血。因为抗-D属IgG型抗体,不会发生急性输血反应,一般要2周后才会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此时病人已度过危险期,有充足时间寻找RH阴性血源,但要与病人亲属签订协议书,注明风险以及将来只能输RH阴性血或可能产生RH 新生儿溶血病。 (3)尽管血小板表现无抗-D抗原,但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使患者致敏),故RH阴性生育期的女患者(包括女童)应输RH阴性血小板,至于RH 阴性男患者和RH阴性无生育能力的女患者只要体内无抗-D,紧急情况下可输RH 阳性血小板。 (4)RH抗体为IgG型,故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相应红细胞,配血时应加用抗球蛋白试验,聚凝胺试验等,以避免漏检而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5)RH阴性全血或红细胞在4℃条件下只能保存35天,为避免血液资源浪费,在过期前没有用于RH阴性患者,可输给RH阳性患者(要求ABO同型,交叉配血试验相合)。 (6)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时,可按ABO同型输注,RH(D)血型可忽略。

临床输血指征

输血指征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 一、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 二、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可小量分次输血,应采用成份输血。 1、悬浮红细胞 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新鲜冰冻血浆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凝血功能障的病人。 (1)、PT或APTT>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失血量是判断输血的一项重要指标,准确地评估失血量对患者的救治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评估失血量的依据主要有:血液检查、临床指标、体位试验、中心静脉压等。 急性出血情况下,失血量的评估单纯依靠血液检测指标并不能正确反映出血管内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因为在急性失血后的短时间内,体液移动还不明显,仍可表现为正常水平,难以通过HB、Hct等指标准确体现。因此需要结合临床指标辅助判断。 轻度失血表现:口渴畏冷,皮肤苍白,血压及脉搏随体位变化而变化,颈静脉塌陷,尿色深且量少,预计成人失血量约为800~1200ml; 中度失血进一步表现:口干,出冷汗,脉搏>100次/分、且无力,收缩压<90mmHg,预计成人失血量为1200~1600ml; 重度失血表现:患者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四肢厥冷,血压明显下降,脉快而细弱,呼吸深快等,预计成人失血量>1600ml。 此外,休克指数亦可辅助判断失血量,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正常值为左右。

2017年输血试题

2017年临床输血知识考试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0分) 1、贮存式自体输血 2、输血不良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计25分) 1、国家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规定 B、倡导 C、提倡 D、要求 2、输血前医务人员应严格核对哪些内容? A、血型 B、配血单和血袋标签中的各项内容 C、配血单有无空项 D、血袋包装 3、亲属为患者输血时,应由下列哪项来完成? A、找熟人完成 B、由治疗医院完成 C、病人亲属自己找医院完成 D、由正规采血机构完成4、《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表》应在每次输血治疗后小时内填写。 A、6 B、12 C、24 D、48 5、突发事件时,边远地区,无正式血站或中心血库,当地

医疗机构应急采血抢救后几日内报告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A 当时 B 3日内 C 7日内 D 10日内 6、全血、红细胞、血浆冷藏温度应控制在以下哪项? A、4-6℃ B、2-6℃ C、-2- -6℃ D、20-24℃ 7、违反用血管理办法的医疗机构应负什么责任? A 、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批评教育 C 、办学习班提高认识 D 、下不为例 8、医院输血科职责: A、负责储血、配血、发血 B、负责临床输血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的重大问题 C、申报用血计划 D 、推广成分输血 9、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 A 、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B、沿用传统输血、病人失多少血,补多少的输血原则 C 、随时与血站联系,急用急取的原则 D 、根据临床需要,随用随取的原则 10、血小板储存温度下列哪项最正确? A、20-22℃ B、22-24℃ C、 20-24℃ D、24-26℃

1 四川省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四川省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输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输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设置原则 二级以上医院均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三级以上医院输血科按一级业务科室管理。 第三条职责任务 输血科(血库)在业务院长和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卫生行业标准,除自身储血、自体输血业务外,不得自采自供血液,不得分离血液成分; (二)负责监督、指导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执行; (三)负责本单位用血计划申报、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四)开展鉴定血型、交叉配血、筛选抗体及输血相关的血清实验项目;(五)负责对受血者用血前的检测及监督管理; (六)配合临床开展输血治疗,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节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自身储血、自体输血和输血新技术,宣传现代输血专业知识和进行技术指导,承担输血医学的教学、科研任务,逐步实现与供血机构的信息化网络管理; (七)及时向采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八)负责本院输血信息统计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九)做好本院无偿献血、互助献血、病人用血宣传工作。 第四条房屋设施 (一)房屋位置应远离污染源,环境清净、采光明亮、空气流通、水电气供应充足的地点,并具备畅通的通讯设施; (二)输血科(血库)房屋的使用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二级乙等医院输血科(血库)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40m2,二级甲等医院不低于70m2,三级乙等医院不低于100m2,三级甲等医院不低于150m2,功能区分为配血室、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第一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对目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二、血液制品的选择 夺适;年龄较大的儿童,应当尽量选择多种亚型相配,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选择血液制品时,要保障来源合法性。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第二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 一、管理要求

(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来源管理。 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体储血、自体输血除外)。输注前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 3、人员管理。 输血相关医技人员应掌握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以及其它血液替代品或相关药物等。临床输血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详细核对患者与血液制品的相关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1)根据本医疗机构特点,制定不同级别临床医师的申请用血量权

(整理)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4.18.3.1输血适应症的管理制度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为了规范、指导临床各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生在输血中的责职: (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坚决不多输,输成分血,不输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 (二)熟悉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三)决定输血冶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以及做输血前检查的必要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四)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日送交输血科备血。 (五)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均应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单交输血科,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

(六)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二、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一)原则上血红蛋白>100g/L时不予以输血;血红蛋白<80g/L时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80—100g/L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历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 (二)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失血量20~30%(1000~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血。失血量大于30%,可输全血、CRBC及其它种类液体。晶体/胶体应维持适当比例。(三)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野血被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三、各临床科室输血原则 (一)、外科输血 1、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 ABO血型的原理 ABO血型系统中,根据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类型将血液分为4型,只含有A凝集原的称为A型,只含有B凝集原的称为B型,同时含有A、B凝集原的称为AB型,而O型血既无A凝集原,也无B凝集原。不同血型之间除含有不同的凝集原外,还含有与凝集原不同的凝集素,如:A 型血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中无抗A、抗B凝集素,O型血中则同时含有抗A、抗B凝集素。这样的结果就是,保证了同种血液之间的输注不会引起溶血反应,当不同血型之间输注时,就会引起相应的溶血反应,如A型血中含有A凝集原与抗B 凝集素,B型血中含有B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当B型血输入A型血时,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反应,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之间就会发生强烈的溶血反应,严重者就会引起死亡。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不仅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还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献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都没有凝集反应,才就是配血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 输血方式 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例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的主要就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这种患者主要就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强血小板聚集与血液凝固的能力,促进止血。上述只给患者输入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叫做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与疗效,而且因为不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所以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临床输血原则 一、合理输血 1、高效 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就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 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 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 (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她输洗涤红细胞。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 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就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用于: (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