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教育的智慧摘抄

《教育的智慧》摘抄 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 很多年以前,我到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参观。走进校门,就看到一尊我国现代某著名文学巨匠的塑像;往里面走十来步,又是一尊塑像,雕刻的是我国某著名物理学家的形象;再朝前面走,又迎来了一位华裔著名科学家的塑像。这几位大师的少年时代,都是在这校园里度过的。陪同我参观的校长非常自豪地对我说:“除了这三位世界级的大师,我们学校还培养了十多位院士,我们的校友中,还有一位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非常理解校长的自豪感,但同时我也在想,这个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园里所展示的以及校长所提到的这十多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在这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中,能“著名”的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都悄无声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劳动为生,同时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这样的劳动者,同样是母校的教育成果,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 然而,有的学校是有意无意地把占毕业生总数百分之九十几的普通劳动者忘记了,而只记住那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零点几的“某某家”。校庆的时候,“主席台前排就座的”除了前面说的的学界泰斗或名流,还有就是一些官员和企业家,好像校庆时专门为他们搞的聚会,而一般的校友们则被冷落了。母校如此势力,在让少数成功人士无比荣耀的同时,会让更多的校友感到寒心。有一句在很多学校被用来激励学生:“今天,你因学校而荣;明天,学校因你而荣!”当孩子们在

用稚嫩的嗓音喊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的绝大多数“明天”是不可能让学校因自己而“荣”的,因为“著名的什么什么家”只是凤毛麟角,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默默无闻的凡人。 我再次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他认为,不论是将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工程师、技师、医生,还是未来的钳工、车工、农机手、拖拉机手,乃至泥瓦匠、炊事员,都应该是富有智慧并因劳动而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所关注的,绝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多的是未来注定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孩子。一个人能否成为科学家甚至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和他的天赋、个人努力以及家庭教养有关,和学校也有关,但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了这样或那样的大奖,是否考上了清华北大或哈佛耶鲁,而忽略了培养善良勤劳富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是教育的悲哀!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有一次,我在我校教工大会上说:“我们学校才创办七年,我坚信它会存在七十年乃至七百年!现在我们的校友中还没有一个院士,但我坚信以后会有的。我希望在七十年后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园里也会有校友的雕像林,不过我希望在这雕像林中,不但有科学家的雕像、文学家的雕像,也有中国第一厨师的雕像、中国第一鞋匠的雕像、中国第一环卫工人的雕像……还有更多不是“中国第一”,但每天都在平凡岗位上给周围的人带去快乐的劳动者,他们都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杨现民)

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杨现民 一、智慧教育概念产生与发展 智慧是教育永恒的追求,智慧发展是当代教育变革的一种基本价值走向,人类对智慧教育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智慧教育思想最早由哲学家提出并阐述,哲学视角下智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唤醒、发展人类“智慧”。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其专著《一生的学习》中从智慧的高度解读了教育,认为真正的教育要帮助人们认识自我、消除恐惧、唤醒智慧[1]。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提出儿童智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主题是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2]。随后,智慧教育受到国内外教育学家、心理学 家和科学家的关注。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马克斯?范梅南(Mallen)[3],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取向的智慧教育学理念,指出教育者应该为儿童创造一种充满关爱的学校环境,要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要关心儿童的存在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慧平衡理论[4],倡导为智慧而教,认为教育应教会学生智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平衡人际内、人际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总结其一生的道德、学问和事业,提出了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之说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主要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5]。“大成智慧”的特点是沉浸在广阔的信息空间里所形成的网络智慧(Wisdomincyberspace),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如潮的时代里所需要的新型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大成智慧学指导下的智慧教育内涵包括:打通学科界限,重视通才培养;掌握人类知识体系;实现人机结合,优势互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6]。大成智慧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大批顶尖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对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学者靖国平[7]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是以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他提出了广义智慧教育的概念,对智慧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广义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着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行)智慧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智慧本质,成长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广。智慧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者纷纷从信息化视角对智慧教育概念进行了阐述。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文章中分析了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LearningEnvironments),运用智慧

关于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思考

关于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思考 突然看到文章《400耳光的反思》:在前不久举行的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这是这个著名国际赛事自创办以来的最好成绩。有报道说胡丁琦这个钢琴才女是被父亲胡东振400耳光打出来的。一时间,大家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育人过程中的“赏识”与“惩戒”的反思。立马我翻阅起这方面的资料,让我也不禁思考了起来。 就像电视剧中的正反面人物一般,周弘无疑是正面人物,他的赏识教育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无数叫好,短时间内就成了未经普遍性验证的真理;而胡东振的400巴掌,尽管打出了一个同样出色的世界冠军,却只能引发激烈的争鸣,就像反面人物一般令人费解了一番。 我们这样看:有一块土坯,害怕火烧,在进窑之前偷偷从车上溜了下来。它想:就凭这暖暖的太阳,何愁晒不硬呢?这个办法既舒服,又保险,何必忍受那烟熏火燎呢?于是,它固执地躺在地上,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有砖出窑了,红红的,硬硬的。土坯不羡慕,也不着急。它感觉自己也在渐渐变硬,只是没有那耀眼的红色。可是土坯不明白,不经过锻烧怎么会有红色呢?如果仅仅是没有红颜色也就罢了,有一天,一场雨下来,土坯支持不住,变成了一摊泥。又过了几日,风吹雨淋,就再也找不见土坯的踪影了。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害怕艰苦挑战的人,是经不住风雨考验的。那些逃避困难的人,是无法成就辉煌事业的。 现在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赏识教育——“你真棒”等等语言充满教育充满家庭充满社会!“聪明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确实如此,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孩子呢?孩子也在“赏识”激励下能茁壮“成长”!不过中国孩子遇到”挫折“(比如高考失利、学习波折等)后会“跳楼”等等,这种现象是不是值得我们探讨呢?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教育问题,就会发现,教育是具有它的两面性的,所以既 要赏识,又要挫折,而且矛盾要平衡,这个尺度不好把握,把握好了,孩子发展就会很不错.在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外国有位作家,很小的时候写了首儿童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不吝赞美之辞;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后成长岁月中,他一有进步,哪怕是点滴成绩,都会被母亲捕捉住,给予不遗余力的赞扬,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气与希望。而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厉,对缺点、失误,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有时还大声斥责,作者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清醒、理智与谦逊。再后来,作者成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庆幸,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不然,很难成才。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没有错,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如今的独生子女,大人娇惯的多,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将来怎么走上社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小学生,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现在,家长、教师都已感受到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我以为,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站在“智慧化”门口。如何利用新技术,完成数字化校园到智慧化校园的转变,以智慧推动学习方式改革,实现校园管理智能规范,为师生提供细致无微的服务,是每个高校信息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建设思路、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对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1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教育信息化也因此孕育而生。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全国教育建设的重要工作,并于2004年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由此全面推动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回首高校信息化建设历史,主要经历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三个阶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概念的出现,建设“智慧校园”则成为推进各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2 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的实质是依托已有的网络、信息化环境,利用虚拟化、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如智慧地球一样,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围绕智能化做文章,通过跨平台的信息共享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智

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并将其融入学校的各个服务领域,全方位实现教育信息化。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3 智慧校园建设 3.1 建设思路 在数字校园建设基础上,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业务服务和业务数据信息集成,进一步扩展“校园卡”功能,逐步实现服务的自助化、智能化,达到信息、服务的自动流转,以智慧学习推动学习方式改革、以智慧工作让管理更轻松、以智慧生活打开幸福生活的大门,最终实现校园智慧化。 3.2 建设内容 3.2.1统一数据平台 高职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多年来由于受到资金、人员、规划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各部门业务管理信息化大都各行其事,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没有遵从统一的标准,从而形成了诸多个信息孤岛。而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为了解决信息孤单问题,而大都被迫建立了基础数据交换平台,并根据各自院校特点形成了内容不一的标准库。该库基本确立了学校的信息类、管理类和技术类规范,确定了各类基础数据的权威来源。但其由于缺少各业务系统产生的独有数据,如教职工职称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信息等,从而无法实现对这些数据的二次加工,形成校情分析报告,为领导、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决策参考。而统一的数据平台,可通过交换平台,为其获取各类特色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最终形成各类数据报表,同时通

“智慧教育”引领内涵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714635472.html, “智慧教育”引领内涵发展 作者:王涛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7年第09期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明确指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环境,让师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为学习者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服务,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创造潜能的人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作为有着6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不断自加压力,以“智慧教育”为抓手,立足“卓尔不群,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学校办学品质的再次飞跃。 夯实基础打造智慧校园 积极打造“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现代化信息环境,为智慧教育营建良好的智慧环境。 加大投入,打造多元智慧教学空间。宜昌市第十六中学智慧教育于2015年起步,多方筹资先后建设3个“智慧教室”,为24个班级新装液晶鸿合一体机,实现升级版的“优质资源班班通”。同时引入纬创教学平台和“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确定4个试验班级开展智慧教育探索。学校由点到面,由过去单一局限于功能室的智慧教学转变为平板、手机进教室,微课、鸿合i学资源进课堂,有效推动“智慧课堂”的常规化研究,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 平台应用,构建数字智慧管理体系。依托网络平台,优化教学管理。2014年,学校率先 利用“智学网”实现网上阅卷、自由组卷、质量分析,打破时空局限,时时可查,处处可改。减轻教师阅卷负担的同时,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2016年,学校依托“宜昌教育云”平台丰实教师教学空间、学生学习空间、家校交流空间,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借助网站微信,打造互动校园。学校更新门户网站,搭建微信、微博平台,既集合学校日常事务,又彰显学校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2016年,学校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展综合实践课 程“最暖家书”的评比活动,点击率突破一万。2017年,学校新开发“数字校园管理平台”,集考勤检查、校务巡查、招生宣传、设备保修、选课报名、校园消息、班级管理于一体,借助互联网,以其移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特点成为学校对外宣传、校内教务管理、家校有效沟通的智慧窗口,为学校智慧教育再添一道靓丽的风景。增设监控装置,保障校园安全。目前学校在公共区域设置有41个摄像头,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为学校安全保驾护航。 整合资源,完善网络教研共享平台。依托优质学科资源网,如中学学科资源网、智学网、鸿合i学资源网和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学科资源等,整合学校现有校本资源库,丰富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智慧教育论文库、卓园微课视频库,初步实现智慧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和体系化。

对当前教育惩罚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对当前教育惩罚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作为教育来讲,是不应该有惩罚的;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讲,是不应该没有惩罚的;作为一个受教育者来讲,最希望是没有惩罚的。 三个现象与一则案例 一、现象一、我们也常常能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 的学生,因为什么事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做出很极端的举动。现在中 小学教育中也并非没有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 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二、现象二、现在老师们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说到“教育不 能没有惩罚”,老师们眼睛都直了,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说现在谁还敢 批评、惩罚……在那里,刚有个14岁的孩子自杀,因为这个学生往老师身上甩钢笔水,被老师批评了。 三、现象三、曾经有一个博士找到专家,说儿子没有责任心,小黄帽一个学期 丢了8个。专家问,你是不是丢一个给买一个?他说是啊。我说你这样下 去,孩子没法有责任心,他无所谓啊,丢了马上买新的,有什么可着急 的。那怎么办呢?专家说,他要是再丢了,让他自己找去,找不到,那就 第二天让他光着脑袋去上学。那被老师批评怎么办?对呀,就是要让他受 批评。然后呢?然后,用他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新的小黄帽。没有零花钱, 就取消他一个最喜欢的项目,比如第二天要去麦当劳,那就不能去,因为 那个钱要用来买帽子。这样孩子才可能知道珍惜。案例、有一次,鄂老师 到二年级上课。班上一个男同学作业本丢了,他拿着一张纸说:“老师,这一张纸不能写作业。”旁边的同学听了,拿出一本作业本给他。他却理直气壮 地说:“我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言下之意就是不想写作业。老师不能强制他写作业。于是,鄂老师允许他语文课都可以不写作业。五分钟的作 业,同学们很快做完了。第二次上课,鄂老师布置了两道作业题。同学们 都在认真地写作业,他东看看,西看看,走上来说:“老师,我要写作 业。”“不行呀,你这张作业纸怎么能写作业呢?”第三次上课,老师仍然 布置了少量的作业。这一回他可着急了,“老师,我要写作业”。“你可以不 写作业呀”。“那不行,别人都写作业,我不写就要落后了。”这时,鄂老师 说:“想写作业了吧,那你前面的作业呢?”这位学生拿出早已写好的作业交给老师。于是,鄂老师让他高高兴兴地去写作业了。从那以后,他每次都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智慧,需要教师运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为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与空间。最近拜读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一书,这本书是写给教师的,阅读之后,不由感到很感动,也明白了作者对教育的执着与情感,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与重视。作者是充满智慧的,以自己的智慧向读者展现了教师在教育中智慧的体现,使人受益匪浅。 第一次看到《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就有着一种特别的感觉,墨绿色的书名点缀着乳白色的封面,简单、干净,不掺差任何别的东西,给人一种宁静,而封底上三句平实而朴素的话语:我们从事同一个职业,教育学生;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塑造灵魂;我们拥有同一个心愿,当好人师。让人震撼,热血沸腾!确实,这就像教师的职业,简单却充满生命力,这就像教师的智慧,理智而又有大爱! 这本书是写给教师的,诸如《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等。初读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动,感动在作者提供的基础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实在,感动在作者对中国基础教育强烈而持久的特殊情节,感动在先生“豁达”、“勤奋”的学者风范;反复翻阅这本书,再次咀嚼作者流畅而充满智慧的文字,我感到手中的书越来越重。因为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凝聚了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为什么《教育的智慧》有如此大的“威力”呢?这是由此书的学术内涵和鲜明特色所决定的。一是立足研究,求实创新,科学性强。这部书以作者主持完成的多项国家级或部委级科研项目为立足点,综合反映了“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客观分析了在实践中和实验中的第一手材料,提出了教师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做法。可以说,这是心理学研究对学校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贡献。二是内容新颖,系统全面,富有真知灼见。《教育的智慧》一书从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特点、智育与德育、建构各种学科能力、探索德育中品德形成的机制、班主任工作、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学生的保健医、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以及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三是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强。书中,作者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

大连理工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与思考(智慧校园建设)

大连理工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5-06-10 中国教育网络张巍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智慧校园建设,那么什么是智慧校园?什么时候能建设成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仍没有标准的定义,每个人对智慧校园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清华大学蒋东兴认为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级状态,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它综合运用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个体课程和学习、工作情景,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地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职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以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创新服务。浙江大学鲁东明认为,智慧校园应当涵盖便捷的办公模式、泛在的育人模式、时尚的娱乐模式和实时的科研模式,而智慧型校园建设的目标是要使我们拥有一个“绿色节能型、平安和谐型、科学决策型、服务便捷型”的大学校园。 大连理工大学的智慧校园思路 我们理解的智慧校园包括四个层面,即智慧的支撑平台,智慧的业务平台,智慧的数据平台和智慧的应用平台。 在智慧支撑平台层面,一是应建设灵活、多业务、用户无感知的学校有线/无线网络,使校园网无处不在,随处可用,满足校内外多样化的网络需求,同时整合校内外的各种网络资源,还要可随处承载监控网络和物联网。 二是应建设便捷、安全可计量的云数据中心,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资源分散管理,到资源集中管理从建设资源驱动转变成为接受业务驱动,从资源被动更新转变成资源统一分配。 三是建立统一的运维平台,充分认识信息化运维的重要性,实现从传统的网络、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运营,到面向业务的统一运维。四是建设统一的校内身份认证,包括硬件身份证和软件身份证接口,硬件主要是通过一卡通的方式来实现,软件主要是要建立校内的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 在智慧业务平台层面,首先要建设好自己的核心的业务系统,核心的业务系统主要涉及人才和教学科研等。而非核心的业务系统,我们理解为独立性较强的系统,跟其他系统没有直接数据的交互。另外,还有部门内使用的一些小的业务系统,只是为了完成部门内的一些小的业务,以及低于十万块钱以下小的系统与其他一些专业的工具。其次是要理顺核心与非核心业务的办理模式,也就是明确不是所有业务的线上办理,都必须有相应的业务系统来支撑,也不是所有的业务都必须要建设相应的业务系统,核心的业务肯定要通过业务系统来办理,非核心的业务要通过“统一业务平台”,也就是门户中的办事大厅来办理。用户统一申请业务,业务通过平台流程提交业务部门来办理。 在智慧数据平台层面,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建立涵盖学校人员、教学科研等管理的全部的信息数据库,这也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另外,还要建设规范的数据,表现在数据标准一定要统一,数据要完整、准确、规范,数据的生产使用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还要

智慧课堂的思考

关于智慧课堂的思考 自去年以来,我校一直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我想课堂教学改革绝不是全盘推翻原有的教学,而是在继承和发扬原有教学经验和长处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多年以来我校一直坚持的AB小班对抗、小组合作、竞争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重心和管理重心两个重心下移的教学思想都不是与我们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相抵触的,都是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乃至今后各种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始终坚持的教学精神和教育思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教学“小先生制”和一对一帮扶互助组(即墨28中教学经验)也应始终坚持。其原因是这些做法很好的体现和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首先,我们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两个大的亮点:一是问案,二是思维导图。我们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效率”,即追求单位时间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认为这是我们任何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为此,我们提出,要设计好一堂课的“问案”,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达到学生课堂学习前学习预热。问案的形成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特别是学生中的学习小组长。问案的运用可以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课前的两分钟由课代表或班干部主持完成,这样能更好的形成学前的问题,便于课堂的针对性。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运用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理解知识相互间联系。能够更加形象和牢固的帮助学生加速掌握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智慧课堂的智慧所在就是课堂教学要目标明确。每节课的目标来源于课标,来源于学生实际。要有利于学生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重视每堂课的目标研究。 第三,我们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提倡方法研究。课堂教学中学法研究应重于教法的研究。现代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应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的舞台。这样,教师角色就是“导演”,而学生就变成了“演员”。课堂学法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有实效。 第四,智慧课堂也是要讲究“情”的。就是在课堂上要关心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还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了解,情感上有投入,做到师生和谐。这会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提升。

对中小学惩罚教育的心理学思考-8页文档资料

对中小学惩罚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一、惩罚与惩罚教育 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处罚或制裁,是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采取的手段[1]。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给惩罚下的一个定义。心理学上一般认为惩罚是指反应后出现的能够抑制那一反应的事物。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惩罚会使机体产生对罚的恐惧,从而可抑制人或动物去进行那些会带来惩罚的活动[2]。关于惩罚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奖励和惩罚”辞条中有这样的表述:“惩罚是对犯有错误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处分。”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将惩罚教育界定为“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与奖励相对,为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削弱受罚行为动机、达到改正的目的,也有利于维护校规校纪[3]。综合以上的论述:惩罚是对个体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刺激或剥夺愉快刺激,从而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的矫正行为。惩罚教育则是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对受教育的不良表现或不恰当的行为方式,采取的一系列否定性或剥夺式的教育措施。 惩罚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易经》认为,在儿童的启蒙时期利用惩罚是有利的,如果脱去约束反倒不利,适度的“小惩”可以达到“大戒”的效果。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但是并不排除使用惩罚。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4]。 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尊重教育,强调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不受惩处的保护。在各级各类文件中从不提及惩罚教育,更

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惩罚中的一种形式)。舆论界对教师使用惩罚不当造成学生伤亡的事件更是大肆宣扬报道,致使教师谈“罚”色变,对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和错误行为听之任之,不予严厉地惩处;教师在学生和家长中丧失了威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大大地打了折扣。那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能否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呢?有人说,对个别表现差的学生应该要惩罚,言下之意就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就不能予以惩罚了。这种观点不符合个体心理成长的规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受惩处的体验,有的还成为自己事业成功的激励和鞭策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是必要的。 二、中小学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老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可见,在教育中实施惩罚是十分必要的。 1.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教育中需要惩罚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不可缺少惩罚教育。增强学生规范意识、树立是非观念需要惩罚。教师对直接犯错的学生施以惩罚,使学生产生不愉快情绪体验,引起焦虑和畏惧,扼制不良行为的再次发生;同时对其他没有犯错的学生产生警戒和威慑,使他们不敢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使他们增强规范意识和是非观念。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也需要惩罚。如今的青少年多是在家庭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使得他们认为生活就是一帆风顺的,以致于面对挫折时没有任何的承受能力,而惩罚教育能告诉他们真实的生活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提高他们的耐挫力。增强学生承担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随笔 平度市常州路小学孙建荣 正在读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中展现出的对教育的思考、对实践的反思、对教育的深爱不断打动着我,不断有共鸣有感悟,我自己二十余年的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在读书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唤醒,促使我也想要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一点感触。《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 1.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个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

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他们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样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样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许多教育者固有的观念,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2.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教学二十余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

全市智慧教育发展规划(最新)

全市智慧教育发展规划(最新)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推进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市委、市政府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XX建设内容,是落实国家战略整体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X—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X〕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X〕6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XX府发〔201X〕38号)、《中共XX市委办公室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富民强市“九大行动”计划(201X—2021年)》(XX委办发电〔201X〕38号)等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建设基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经费2亿元,有效改善了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 1.信息基础条件有效改善。全市“校校通”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实现全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录播教室、数字探究实验室、创客教室等信息化终端设备设施逐步配置。 2.教育应用系统逐步完善。部分县(区)建设了智慧课堂、在线同步课堂、视频会议、安全监控等应用系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比例达到45%以上。

3.数字教育资源初步建设。各县(区)通过建立公共QQ办公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资源共享,优质资源到班比例达到50%以上。 4.教师信息素养有效提升。市教体局先后开展了两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全市80%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 5.信息化与教学初步融合。信息技术手段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在线同步课堂开始启动,智慧课堂形式多样,网络数字教育资源和教师自制课件开始应用。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 1.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有待完善。一是基础网络环境条件有待提升。中小学互联网到班不足60%,学校网络带宽水平普遍较低,与智慧教育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硬件设备条件仍有明显差距。数字化教室设备有待更新。智慧教室、创新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普及率较低。计算机生机比、师机比未达到配备要求。三是缺乏统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2.应用系统建设不能满足教育需求。一是缺乏全市统一的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二是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应用系统还是空白,急需建设。 3.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明显不足。XX现有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多为垂直系统,缺乏面向全业务流程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分析决策系统还是空白,教育基础数据库、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应用缺乏。 4.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一是观念亟待转变,部分教育管理者、教研人员、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智慧教育发展。二是缺乏制度规范引导,亟需在制度层面形成统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

智慧教育的含义和内涵

智慧教育的内涵 欢迎关注教育技术读研笔记的博客,期待和您交流!概述 (1)智慧的含义具有以下几个观点: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文语境中,智慧是用Wisdom一词表示,剑桥词典对智慧的解释是:“利用知识经验作出好的/善的决策和判断的能力”( Ability to Use You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Make Good Decisions and Judgments)。 学者祝智庭认为,智慧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智慧的精神内核是伦理道德和价值认同,智慧强调文化、认知、体验、行为的圆融统整。 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提及智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2)狭义的智慧教育与广义的智慧教育 我国学者靖国平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是以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广义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着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行)智慧的教育。 (3)Smart Education 如IBM智慧地球(2009)对智慧教育的描述:灵活交互的学习环境(SMART IS Flexible learning in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通过教育网站访问世界一流的数字资源的课堂(SMART IS Accessing world class digital content via online education sites);使教师管理者能够、发展高价值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SMART IS Sharing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across Australia and the world)。 从目前国际上用词习惯来看,Smart Education主要是指技术支持的智慧教育(Education for Wisdom with Technology) ,Smart一词首次被解释为“智能型,并具有独立工作的技术设备”。虑及国际用词习惯,用Smart来代替Wise/Wisdom

小学教育阶段惩罚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34 2010年1月一、问题提出 惩罚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 惩罚是对个人或者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者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1]一般认为,教育惩罚包括生理性惩罚、物质性惩罚、精神性惩罚三类。生理性惩罚指向学生身体,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两种形式。《现代汉语词典》对体罚的解释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法。”[2]《教育大词典》将体罚解释为“以损伤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并对“变相体罚”作了列举性解释:“如留堂、饿饭、罚劳动、重复写字几百几千等。”[3]变相体罚是指没有接触被罚人身体,但以非正当方式迫使被罚人做出某些行为,使其身体或精神感到痛苦的惩罚形式,如罚抄作业、罚打扫教室、留堂等。心理惩罚是一种并不以直接的身体伤害为目的的惩罚形式,是对学生的精神加以折磨,旨在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威慑,如羞辱、孤立、忽视、起绰号、宣扬隐私等。在国外,心理惩罚被称为“看不见的灾难”。[4]物质性惩罚指向学生的财产损害,如罚款等。由于物质性惩罚涉及到明显的对公民财产权的侵害,目前在学校中较为少见。 惩罚是各国学校教育中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一方面,为规制学生的不良行为,惩罚是学校管理纪律的最常见形式;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儿童身体羸弱,心理脆弱,任何惩罚都会以外显或内隐的方式带给小学生身心创伤。加拿大学者曾就体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5]我国教育部曾于1952年明确批示废止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而且迄今为止,国内有多部法律也明确规定禁止各类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但近些年的许多研究表明:体罚仍是学校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表现出受罚面广,体罚频率较高、随意性大等特点。[6][7][8]鉴于惩罚行为的多发性、危害性、多样性,本研究对当前小学教育中各类惩罚的程度、惩罚方式、惩罚原因、惩罚后果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创建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提供警示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某市五所小学的学生为被试,共发放调查问卷524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有效率为96.6%。其中,男生286人,女生220人;农村学生242人,城市学生264人;二年级学生240人,五年级学生266人;省一级学校86人,市一级学校169人,区一级学校251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自编的《小学教育中教师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团体测试法、不记名方式。该问卷包括六个维度:直接体罚、变相体罚、心理惩罚的发生频率、惩罚原因、常见惩罚方式、惩罚后果,共23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经检验,该问卷的质量较 【摘要】本文以506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的惩罚现象。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中的惩罚行为显著减少;惩罚方式隐性化,以罚站听课、留堂、罚抄作业等变相体罚为主,其次是心理惩罚,直接体罚较少见;惩罚行为存在城乡差异、学校等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严重,市、区一级学校比省一级学校严重,男生比女生严重;学生遭受惩罚后的心理创伤比身体伤害严重,且农村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受伤程度更深;学习问题是教师惩罚学生的首要原因,其次是纪律和行为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惩罚;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536(2010)01-0034-05 本文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义务教育公务员制度研究》研究成果。 孟卫青/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教科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广州510006) 刘飞燕/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90学时培训时,发了《教育的智慧》一书,随手翻开就被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一个个恰到好处的点评所吸引。这些教育案例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所经历,发生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中蕴蓄着丰富的教学智慧,带有鲜活生动的生命气息。 读完全书,联系自己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我觉得老师光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而是运用理智、智慧、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因此,我们教师应克服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以智慧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遇到过和书中一些相同的案例,可缺少的就是方法和反思。读了《教育的智慧》一书,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开启学生的心扉。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颗真心,以真情感染,激励我们的学生,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显著的提高。事实上,不仅在教学之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学校,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只能是一时的,真的、实的、自然的,才会永远具有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学生要真,如果在教学中,你想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那么,请你先为学生奉献出一颗真心,因为教育需要真情。 二、“德育为一切的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师德是教师的第一智慧,教师的智慧首先在于他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所蕴涵的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教师的高智慧,就是教师高的品德。 三、感受教育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少爱心而是缺少智慧,我们渴望智慧。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具有复杂多变性,工作中总会碰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适时把握教育时机,教育教学中机动灵活地实施应变。我深信,凭着教师的智慧与爱心,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马元福,李奇谦 (温州市电化教育馆,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近年来,我国以数字校园为核心的数字教育建设与应用水平逐年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智慧教育的新走向引起大家重视和青睐,并在很多地方开始付诸实施。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对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形成完整科学的智慧教育概念,成为开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关键所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智慧教育;探索思考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应用、资源建设、标准化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和相应的管理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 ①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或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而且人们也自觉不自觉地以数字化校园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一个区域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 伴随教育的改革深入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带动教育变革的趋势指向教育的全面信息化和智能交互式应用。随之而来,智慧教育映入 *本文系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区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122830911)子课题“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政策保障的研究”阶段成果。

人们的视线,即通过构建高速互联的网络、优质共享的数字资源、泛在个性的学习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对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本质内涵及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存在或多或少的迷惑,给智慧教育建设推进及其效益发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综合国内数字教育和智慧教育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对二者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便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加深认识,形成智慧教育建设基本的概念与思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升发展。 二、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及关系 1.数字教育(Digital Education)。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教育信息化建设随之进入数字化时代,即数字教育阶段。数字教育就是以计算机来辅助教育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的现代教育。它同时也包括对现代信息社会数字化理念的适应和对其它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了解。②数字化的本质是采用即时而廉价的电子数据传输方式,打破时空限制,打造虚拟现实,创造逼真的工作学习场景,把工作学习带入到一个特性沉浸、交互和构想、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数字教育其实就是现实教育的数字化、虚拟化模拟和表达,就是借助于数字化传输方式,把实体鲜活的教育,搬到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创造逼真的教育教学场景,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和精细化管理。数字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教育资源、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③数字教育带给人们的是资源的数字化和工作的流程化,也逐渐形成了基于数字化特点的教育文化和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