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安大学报论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

公安大学报论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

公安大学报论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
公安大学报论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

论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

——“警察执法权益保护”之我见

王平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摘要】2000年“警察执法权益”诞生,现在,它已经成为公安理论及实务界的热词。但对其置疑也从未间断。“警察执法权益”的提法使国家权力与个体利益挂钩,因而存在法理上的矛盾,故宜用警察职业保护取代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建立并维持公共机关是国家的传统义务之一;现代社会,对公民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越多,对国家权力的保障也必须越到位;公安机关承担的繁重任务也要求国家必须加以特别保护。明确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有助于完善警察职业保护立法,有助于从国家层面统筹解决警察职业保障问题,有助于国家机关积极主动地履行其保护警察权益,有利于正确处理公安机关、警察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执法;权益;国家权力;个体利益;警察职业保护;国家义务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暴力抗法事件的增多以及警察伤亡数字的居高不下,“警察执法权益”这个新词频频出现在学术论文中,“保护警察执法权益”几乎成为警界的热门口号,部分公安实务部门甚至出现了“维护警察正当执法权益办公室”这样的官方机构。事实上,仔细辨析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警察执法权益”这个流行词可能不那么科学,甚至还可能伤害我们警察、警察队伍、警察工作。笔者认为,寻求问题根本解决的出路在于:抛弃“警察执法权益保护”这一概念,以“警察职业保护”取而代之,并明确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以在更高层面、更加全面有力地推动对警察的保护。

一、“警察执法权益”:警察靠执法获得利益?

(一)“警察执法权益保护”渐成热词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警察被害事件的频频发生的实际情况,中国大陆公安警学界开始了对警察自身安全问题的关注,并相继展开了“如何减少民警伤亡问题的讨论”①。但是,“警察执法权益”作为一个独立的名词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出现则是在2000年②。2001年,开始有学术刊物设立专题讨论“警察权益保障”,讨论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问题③。但直到此时,“警察执法权益”概念的含义并不明确,个别文章只是把“人民警察的执法权益”与“其他合法权益”并列,说:“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除了执法权益之外,还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公务员的各种权力,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力。这些权益的保护非公安机关自身能够解决,要靠国家法律和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予以保障。”[1]

自2003年开始,保护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作为一个警界热点问题受到了更多关注,保护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学术理论文章也开始多起来,这些文章不但反复使用了“执法权益”这一概念,还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的概念,并对此给予了定义:“人民警察的正当执法权益,是指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时,应当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权利。具体讲这些权利应包括:执行公务时警察的人格不容侮辱和侵犯;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中和执法后不容受到诬告陷害,家庭和亲属不容受到侵扰或打击报复;警察执法时人身不容受到伤害、非法阻挠和围攻,其他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等等。”[2]2006年后,保护人民警察执法权益更成为公安警察学界的一个热点,相关

①有研究者考察后得出结论:周忠伟发表在《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上的文章《对警察被害问题的思考》,提出如何减少和防止警察被害事件的发生应成为警察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揭开了理论界研究警察自身利益安全问题的序幕。参见孙茜.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研究综述[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1):59.

②据笔者考察,《人民公安》杂志2000年第10期最早公开提出“警察执法权益”这一概念。该期刊登了一组由该刊编辑部策划的《谁来保护民警的执法权益》的文章。这组文章列举了当时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呼吁“走出执法难的困境”,并报道了上海市公安局在《人民警察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之际成立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保护委员会以进一步改善执法环境、保障人民警察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情况。

③《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于2001年第1期设立了“警察权益保障”专题,该专题刊登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浅谈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问题”。该文认为:“警察权益保障的重点是执法权益的保护。”建议要不断强化人民警察执法受法律保护的意识,随后分析了人民警察执法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原因,建议“保障人民警察合法权益要有法可依”,同时要“努力提高文明执法水平,争取更多群众的支持”。

的学术文章也增加很快。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从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正式提出才十年时间,至少已有百篇以上学术专文刊发①。

与此同时,警察执法权益保护也开始受到公安实务部门的关注与重视,上海市公安局于2000年2月28日正式成立了全国首个“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保护委员会”。随后,其他一些地方公安机关也开始接受并使用“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类的用语②。并且,国家一些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地方公安机关还相应出台了一些保护警察执法权益的政策性、工作性文件,规范指导全国与地方的保护公安执法权益工作。近年来,由于警察伤亡居高不下、警察权益受到侵害事件频频出现,各种各样的维护警察执法权益行动也随之反复进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年年呼吁,社会舆论也广泛参与,可以说,警察执法权益已经逐渐超越公安警察学界与公安实务部门的范围,而成为一个社会热词。

(二)对“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置疑一直没有停止

与“警察执法权益保护”成为社会热词相伴而随的是对“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置疑,虽然由于力量的极度不对称,这些置疑显得非常微弱,但一直没有停止。早在全国第一个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保护委员会成立之初,就有学者对这一做法提出异议,认为其行使职权的法律依据、群众能否对保护委员会心悦诚服、改善民警执法环境单靠“保护”是否可行等方面都值得商榷[3]。就是在其后几年里众多公安机关先后都设立的情况下,仍然受到“维权办,特权办?”的置疑,其地位、作用及效果均仍然受到批评[4]。还有一个更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查阅这十年来的关于“权益保护”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关于保护警察执法权益方面论文的作者绝大部分都来自公安系统的公安机关、公安院校以及公安研究所等单位。其余关于权益保护方面的论文,均是以执法机关加强XX执法、保护XX权益出现的学术论文。这不能不令人想到一个问题:虽然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在国家机关中有其特殊性,但国家还有其他许多执法机关与执法人员,他们有没有“执法权益”?如果有的话,他们保不保护其“执法权益”?

(三)“警察执法权益”存在法理上的矛盾

1.执法使用的是国家权力。

执法,又称法的执行。是指国家机关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广义地说,执法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或法的执行,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执法都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的管理,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公安机关既是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又是国家的刑事司法机关,因此公安机关的执法既有广义的执法活动,又有狭义的执法活动,他所倚靠的国家权力就是警察权,警察权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有序而进行治安管理与惩治犯罪职能活动的国家权力。警察执法使用的是国家权力。

2.权益是个体获得的利益。

权益,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5]。如果更通俗一点解释,是基于权利而获得利益。从本质上讲,权益与权利是相通的,只不过是权益更强调的由权利而产生的利益。权利,是现代社会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但在现代政治法律里,权利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康德在谈及权利的定义时说,问一位法学家什么是权利就像问一位逻辑学家什么是真理那样会让他感到为难。“他们的回答很可能是这样,且在回答中极力避免同义语的反复,而仅仅承认这样的事实,即指出某个国家在某个时期的法律认为唯一正确的东西是什么,而不正面解答问者提出来的那个普遍性的问题。”[6]一般来说,当代中国的法理学把权利概念简单地规定为是法律对公民或法人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并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

3.“执法权益”使国家权力与个体利益不当挂钩

①2010年6月19日,用标题“执法权益”对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可查到79篇符合条件的论文,其中约50篇是关于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论文;同样,用题名“执法权益”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可查到140余篇符合条件的论文,其中约120篇是专门论述人民警察执法保护的论文。因万方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数据库是目前最大的两家学术论文数据库,考虑到部分论文是两者重复,可以得出结论,全国总共发表的关于权益保护方面的论文在200篇以上,其中有150篇左右是专门关于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论文,占总数的75%。

②据笔者检索,最早接受这一用语的是上海市公安局,其在2000年就已经在公安机关内成立了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保护委员会。随后,各地、各级公关机关均先后接受了这一提法。据2006年2月23日召开的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调研座谈会统计,到2006年初,全国已经有上海等16个省(区、市)公安机关相继成立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委员会,见“维护民警执法权益要理直气壮”[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网[2006-02-23]https://www.doczj.com/doc/eb14693773.html,/n16/n1267/n3082/n3283/124941.html。部分地方还建章立制,制定了正式的维护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的工作规则,如福建省公安厅制定下发了《福建省公安机关维护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工作规则》,见顺昌公安信息网

[2008-11-06]https://www.doczj.com/doc/eb14693773.html,/cms/infopublic/publicInfo.shtml?id=30134729094290000&siteId=30133049536710000。

执法是国家权力的运用,权益是对权利的利益的强调。这样,执法与权益的关系就回到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上。虽然在西方,权力(power)与权利(right)的关系早已厘定得特别清楚,但在中国,就在若干年前,一般人对于权力与权利的区分都还是不太注意的。但在学界,权力与权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已经成为公论。权利是指社会主体享有的、法律确认和保障的以某种正当利益为追求的行为自由,它具有法定性、自主性、可行性和求利性等特征。而权力是指特定的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拥有的对社会或其他人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我们所讨论的警察权是一种公权力。所谓公权力,是指担当一定公共职务的人,“在作出会影响同一社会制度内其他人的行为的决定时,所具有的能力或者潜力。”[7]公权力是一种能动的支配力量,它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对于那些不服从支配的人,具有强制其遵循的效力。同时,权力是一种公职行为(即公权力并不具有私属性)。这也就是说,行使国家某项行政管理权的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只是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或委托,代表国家行使某一具体的行政管理权。因此,掌权人手中的某一项具体权力,并非权力行使者本人所固有的私权。用在警察身上,就是说警察个体所具有罚款、拘留等治安行政管理权和刑事司法权是国家赋予的职责及其处置力,而非某一警察自身所固有的、私有的权力。这也就是说,该权力行使者今天是警察,负有此项职责,就可以行使此项权力,如果明天不再是警察,那么便不能再行使此项权力。权利的主体一般多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而权力的主体则只能是被授予某一项权力的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权利行为一般是权利主体个人意志支配下的民事行为、经济行为或其他法律行为;而权力行为则是代表国家行使的立法、司法、执法和管理国家事务的公务行为;权利行使一般体现的是权利行使者自身的利益;而权力行使则体现的是国家利益,不是行使者自身的利益。

当我们从法理上理清了权力和权利的关系后,再来分析由执法与权益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执法权益”这一概念的含义。因为执法是对国家公权力的使用,因而其所追求的是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所应当追求的公共的权利、公共利益。再具体到警察这个执法者身上,警察执法权益则应当是指国家设立警察权所追求的良好的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如果执法权益不是追求这一目标,则是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异化。因而,“警察执法权益”这一提法本身的内在矛盾性,使人们容易产生“警察自己维护自己权益”的看法。尽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一再声明自己的“弱势”,也无法扭转公众“警察依恃自己的强势地位维护自己权益”的认识,从而对警察是否真正能够公正执法产生更大的怀疑。

二、宜用“警察职业保护”取代“警察执法权益保护”

(一)“警察执法权益”实质上是警察个体的权益

从法理上讲,警察执法权益应当体现的是国家权益,是一种公共利益。但事实上,自“警察执法权益”一词诞生以来的众多文章中讨论的警察执法权益并非是这一含义,而是警察个体的具体权益。最早提出保护民警执法权益的《谁来保护民警的执法权益》系列文章首先列出的民警执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具体表现有:公安民警在执法的过程中遭到不法分子的暴力抗拒、阻碍、袭击;公安民警的正常执法遭遇不明真相的群众辱骂、围攻、殴打;公安民警被误告、诽谤、诬陷、诬告以及被法庭误判、错判等。随后,学者对关于警察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具体表现形式归纳得更为清晰具体,如有学者提出分为六类:(1)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职务过程中遭到谩骂、威胁、殴打,违法犯罪嫌疑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理;(2)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并无过错,但因出现意外事件,人民法院却错误地判决公安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3)人民警察执行公务时依法使用武器,却被纪律处分或者被错误拘留和逮捕;(4)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有违反法定程序、违反义务和纪律问题,应受到有关纪律处分,但却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公安机关亦相应地被判决赔偿;(5)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期间,违法犯罪嫌疑人逃跑造成自身伤害却要求公安机关赔偿;(6)新闻媒体报道失实甚至恶意炒作,损害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8]。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公安检察干警执法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在国家机关文件层次正式出现了“执法权益保护”这一用语,其所针对的重点是:报复袭击公安、检察干警,恶意投诉、诬告陷害公安、检察干警,围攻殴打公安、检察干警,妨碍公安、检察干警依法执行职务等行为与事件[9]。2005年公安部在(公督[2005]508号《关于填报〈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工作统计月报表〉的通知》中将民警执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划分为:一是暴力抗法袭警,指使用暴力阻碍公安民警依法履行公务的行为;二是打击报复,指滥用职权,假公济私,使依法履行公务的公安民警受到错误刑事处理或组织处理的行为;三是恶意投诉诬告,指捏造公安民警违法违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的行为;四是侮辱诽谤威胁,指对依法履行公务的公安民警肆意谩骂侮辱、言词威胁,或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诋毁民警人格,损害民警名誉的行为;五是错误追究责任,指公安民警无违法违纪问题而被错误给予法纪处理,或只有违纪问题,却被错误追究法律责任[10]。这是官方比较正式的划分。最新的一些论文虽然在

事例与分类上各有不同,但所指陈的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内容与事实基本不出以上范围。这些受到侵害的权利,都是警察个体的权利。

(二)警察职业应受到特别保护

从上述学者的总结与官方文件的归纳来看,热闹一时的警察权益保护主要是指保护警察当局及警察个体的权益因执法而受到的侵害,相对于法理上的国家权益,这些受损的权益仍然可以归为警察机关与警察个体的具体权益,其与作为国家执法机关执法所应追求的基于国家与社会整体利益的执法权益仍然是根本不同的。目前仍然十分流行的“警察执法权益”实质上是一个表面上看来合理而实际上似是而非的概念。虽然迄今为止,包括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暴力抗法等侵害警察机关及警察个体权益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但我们应当明白,就某个单独事件与案件而言,这同普通公民与法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受害者有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救济的权利,加害者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不因是否执法而有所不同。警察即使没有执法,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受到侵害就应当受到保护。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警察职业属于高风险职业,因警察职业的原因,警察的人身权利等更易受到侵害,因而应当受到更加特别的保护。但这是警察职业保护,而不是警察执法权益保护。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强调的是作为执法主体的具体公安机关以及警察个体的权益,这种“执法权益”极易让人联想到警察及警察机关的执法是和其利益密切相关的,从而导致社会对警察执法行为产生误解、反感甚至不满。因为,不论是从公安机关、还是警察个体,警察执法行使的是国家的权力而不是自己的权力,因而其不能因执法而获得自己的权益,而“警察执法权益”概念的本身却反映这两者联系在了一起,因而它不利于缓和与减少警察机关及警察个体受侵害的现象,反而可能导致社会对维护警察权益的反感。

(三)“侵害警察执法权益”并不能完全涵盖警察因职业原因而遭受的种种侵害

警察执法权益突出强调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权利。“多数观点从法学角度进行界定,认为警察的执法权益是指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应当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权利,主要指在执法过程中的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名誉权。”[11]在这种定义之下的警察执法权益不仅容易导致社会的误解,而且其本身也无法涵盖警察因职业原因而遭受的种种侵害。除了因某一具体执法行为而受到不法伤害的情况外,在公安实务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情况是警察受到不法侵害,并非出于某一具体的执法行为而是因为其职业身份而受到侵害的情况,如犯罪团伙在警察离开工作岗位之后、甚至退休之后仍然施行报复;还有很多本身并不承担具体执法任务的警察也基于职业原因受到伤害的情况,典型的如上海杨佳案中受到伤害的警察;其他如警察的亲人家属因受警察职业牵连而受到威胁、恐吓甚至伤害,等等,这些情况都不是警察执法权益概念所能完全涵盖的。因此,有必要提出并使用警察职业保护这一概念。警察职业保护是指基于警察是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公职人员这一特定的职业,通过职业化建设,建立起完善的有利于警察完成其职业使命的职业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警察有足够的职业尊荣与职业权威,使其能依法履行职能、完成任务,并获得与其工作付出与职业风险相适应的保护与报酬。它包括明确定义警察的职业资格与职业权力,严格保障警察的职业地位与职业安全,合理充分地考虑警察的职业收入与职业待遇,等等。总之,不仅是警察因其执法行为而受到的伤害,所有那些基于警察职业原因而受到的伤害都应包括其中,也能包括其中。

(四)“警察执法权益”概念容易导致对使警察权益保护的主体发生误解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权益受到侵害,就权益受损的性质来说,其和普通公民与法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没有什么不同。因而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主体应该是具体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近年来,针对公安民警在履行职责时遭受暴力袭击、造成民警人身受到伤害或公私财物受到毁损,以及公安民警在履行职责时受到无端阻挠、围攻,或在履行职责后受到诬告、陷害、威胁、报复等频频发生的情况,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内的许多国家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及地方政府部门先后制定颁布了若干保护警察执法的文件,这是基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而作出的专门规定。应该说,这些规定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当它被贯之以保护公安民警正当权益之类的标题时,就极易误解,使人猜测:“公安机关专门出台替民警维护法定权益的‘新规’,就不是简单的重复国家法律法规,而是意在通过强调民警的权利,将民警的利益凌驾于公民之上。”[12]同时,各级国家机关不是基于警察职业保护的角度、而是以维护警察合法权益名义对警察进行保护,也无意之中使公安机关和警察自己难以积极主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进而出现了警察作为权益受到侵害的公民与侵权的公民打官司成为时政社会新闻、被劫出租车撞警车索赔成为学术讨论题目的现象①。公安部门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职业,加强对警察职业保护

①类似的新闻报道与学术讨论较多,典型的可参见胡越、谢晴、荆轩发表于《常州日报》2005年9月29日的报道《民警打赢维权第一案》

是公安机关的职能之一。在当前警察受到不法侵害情况十分严重、警察成为国家机器中死伤最为惨重、消耗最为严重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应当代表国家保护从事这个职业的警察,采取行政、司法等种种措施打击各种不法侵害。但是,这并不能取代具体的公安机关与警察个体在具体案件中、采取各种救济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更加广泛保护的情况下,警察和公安机关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利用民事法律、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纳税人的钱当冤大头的情况出现,就应当受到特别重视。

三、警察职业保护是国家的义务

虽然“警察执法权益”的提法不够科学,但我们还应当注意到问题的另一方面:所谓的“维护警察执法权益”在新世纪的提出,并在2003年之后得到广泛讨论,与新时期对警察职业保护相对下降、警察在履行自己职责时受到的伤害日趋严重的形势有着极大的关联。笔者认为,明确提出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并以之为原则采取具体的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建立并维持公共机关是国家的经典义务之一

虽然国家产生已经数千年了,但对国家义务的探讨则是近代的事。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建立的社会契约论较早地论述了国家的权力与义务。根据洛克的理论,人们为了保护财产权,产生了三种需要:一是需要裁判的标准和共同尺度;二是需要知名和公正的裁判者;三是需要支持和执行正确的判决。国家就是为满足这三种需要而产生的,国家因而也就有了满足这三种需要的相应义务[13]。亚当·斯密则将国家义务划为了三个基本方面:一是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和侵略;二是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他人的欺侮或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三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14]。进入当代,基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关于国家义务的论述再次多起来。而亚当·斯密所论及的国家建立并维持公共机关的义务则相对忽视了。事实上,“权利产生了对国家义务的需要,为满足这一需要权利进一步产生了国家权力。”[15]如果国家连自身赖以发挥其功能的机体均不能维持与保障,国家的作用自然无法发挥了。

(二)基于公民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越多,对国家权力的保障也必须越到位

今天,人们要求国家履行义务,对越来越多的公民权利实行越来越严密的保护,这实质上也决定了必须有更多的国家权力来保障国家义务的实现。因为,国家义务与国家权力具有同一性,同一个国家行为,既是履行国家义务的行为,也是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虽然对现代国家而言,国家义务对国家权力具有决定作用,但国家权力的不到位也必然影响国家义务的履行。国家权力是指依法由公共机关及其附属组织掌握和运用的那部分社会权利,其中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拥有的职权。它主要通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机构内配置、由不同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掌握和运用。由此,不同的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便相应有了不同的职务与职责。这些职务职责虽然时常被称为职权,但其与权利是完全不同的。职权完全不具备权利所具有的可以选择性行为的特点,不能够在做、不做和放弃这三者中作出选择,而只能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也就是说,职责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如果没有履行,就构成渎职,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国家在赋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这样的职责,并要求其必须履行相应义务的同时,也就必须承担维持这些公共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存在并保证其能正常开展工作的义务。毋庸置疑,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的职责越多,维持其存在并保证其正常开展工作的国家义务也随之相应加重。

(三)公安机关承担的繁重任务也要求国家必须加以特别保护

“国家兴亡,公安系于一半。”公安机关在国家机关具有独特的地位,承担着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历史使命。而在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催生出的价值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旧有的社会平衡关系被打破、新的调整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围绕各种利益展开的博弈时不时外化为公开的矛盾与冲突,有些甚至发展成为暴力形式的对抗。而作为社会控制力量的公安机关,不仅承载着公众追求社会公正、正义的愿望,而且肩负着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重任,在处理各种利益冲突时时常被卷入各种矛盾交织的旋涡之中。警察的执法行为必须触及一些人的

以及张立新发表于《前沿》2005年第5期的《警察是否可以成为懂事赔偿的请求权主体——从被劫出租车撞警车一案说起》一文。笔者赞成上述文章中表达的观点:民警在执行公务时受到不法侵害,理所当然应当和普通公民一样可以通过侵权诉讼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样,因出租车的紧急避险行为而致警车受损,公安机关同样可以作为普通民事主体,通过紧急避险行为的受益方、进而向致险人追索赔偿。

利益,不仅执法行动本身可能会遭到阻挠、围攻或暴力抵抗,而且可能面临事后的打击报复。同时,进入新世纪后,各类刑事犯罪日渐增多,犯罪的暴力化趋势也非常明显,抢劫、杀人、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急剧增加,警察处置案件时往往会遇到犯罪分子的孤注一掷、拼死抵抗。而面对闹访、罢工以及各种各样的群体性事件时,警察又往往被推到风险最大的第一线,稍不慎就会陷入困境。公安机关成为了干活最苦最累却遭投诉、挨骂最多的部门,警察也成为和平时期牺牲最大的职业。在国家这部统治机器中,警察已经成为磨损最厉害的部件。对这样一个最关键、又最易磨损的部件,国家理应给以充足的润滑油剂,并设置特别装置加以保护,也就是说,国家应当承认并承担对警察职业加以特别保护的义务。

四、明确国家义务性有助于警察职业保护

不仅从法理层面来讲,警察的职业保护是国家的义务,就是近十年对“警察执法权益”受侵害的种种表现的分析、对其原因的种种探讨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也证明:必须明确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

(一)明确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有助于完善警察职业保护立法。

警察职业保护的法律法规极不完善,是公认的警察权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从《警察法》关于警察的任务与职责表述,到警用器械的装备使用,从警察巡逻盘查的规定到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警察职业的很多方面均存在严重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①。笔者在这里只想说明,只有在国家层面完善与加强了警察职业保护的立法,并以此为姿态带动其他各级各类机关完善相应立法,才能迅速形成警察职业保护的完整法律体系。例如,对于袭警问题,虽然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资源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警察,但是,警察是公务员体系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其作为国家雇员,以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的沉重代价,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担,其职业责任与职业风险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公务员所没有的,而在国家的刑法体系中,不考虑警察职业所面对的复杂形势、承受的沉重压力以及面对的巨大风险,没有设立袭警罪,负面影响巨大。既然像采煤这样的高风险劳动国家都有特别的法律法规加以特别保护,警察职业无疑也是需要国家通过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立法来加以特别保护。

(二)明确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有助于从国家层面统筹解决警察职业保障问题

警察职业保障是警察职业保护中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指对警察完成职责所需要的物质及经费等的保障。虽然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和各级公安机关均采取措施,很大程度上加强和改善了警察职业的物质经费保障,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东西部、城乡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等的差距还非常明显②。如果不从国家层面加以统筹考虑,问题的解决还将遥遥无期。只有建立起统一的警察物质经费保障体制与机制,变临时性、救急性的行动为经常性、永久性的行为,才能最终解决警察职业保障落后于实际需要的问题。而对于警察反映特别强烈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如果不从国家层面宏观地考虑警察职业所特有的牺牲与付出,只局限于一时一地看问题,仍然把警察作为普通的公务员而给予同样的待遇,甚至连警察职业所特有的执勤加班补贴等费用也一并砍掉,则无疑也是一种对警察权益的侵害,必将大大挫伤警察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明确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能促进国家机关积极主动履行其保护警察

近年来,有关部门制定一一些措施与办法保护警察权益。如规定:要制定安全防护标准,保证公安、检察干警在执法中携带必备的武器和防护装备,所需经费应当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予以解决;要制定处置群体性事件安全防护预案,对何时使用、如何使用警力和警械作出具体规定,既要防止因警力和警械使用不当而激化矛盾,也要防止该用不用而受到不法侵害;要建立公安、检察干警受伤紧急救护机制,开辟救治“绿色通道”,并落实专门的医疗经费;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切实增强公安、检察干警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自我防范保护能力和实战本领;要做好公安、检察干警家属子女的安全保护工作,对于报复袭击公安、检察干警家属子女的违法犯罪人员,必须依法及时惩处[6]。这些规定,要求相应的机关必须做出相应行为以的保护警察权益,但这些规定的实施情况,一般是上级机关检查督促。而明确了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相关部门就必须具体承担这一国家义务,履行相应职责。如果没有履行相应义务而造成警察人身财产权利受到侵害,警察就有权利通过相应渠道

①学界关于这方面的论述非常多,在此仅列近期数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刊登的赵建设《警察执法权益及其保障体系建设》,《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4期刊登的荣晓莉《警察执法职业风险及执法权益的法律保障》,《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8期刊登的魏佳《浅议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及其保障》,等等。

②相关论述可参考戴刚发表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年4期的文章《建立国家统一的公安保障体制的思考和建议》,张玲发表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的《县级公安机关装备配备标准探析》,詹伟、王源、张青发表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的《加强我国公安机关从优待警问题研究》等。

获得救济。这实际上建立起了履行警察职业保护国家义务的自下而上监督机制,有利于警察职业保护义务的真正履行。

(五)明确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有利于正确处理公安机关、警察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警察职业保护是国家义务,国家义务与国家权力是统一的。国家因此有权力加强对警察的教育管理,确保其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当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侵害公民权益时,公民有权通过各种救济渠道向国家机关主张自己的权利,但无权对警察进行相应的侵害行动。换句话,警察履行职业过程中的违法犯罪不能成为非法侵害警察权益的理由。国家必须严格管理警察,警察执法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的处罚,这是国家对警察的保护与爱护,是警察职业国家保护义务的应有之义。同时,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治安行政管理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还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捏造事实诬告陷害警察、报复袭击及围攻殴打公安干警的等情况,采取行政及司法措施,及时处理。民警受到非法侵害后,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获得救济。公安机关对此应当支持,但不能越俎代庖,代替民警主张权利。对于数量较大、民警最为头痛的不实投诉,公安机关既要保护公民的控告、检举权,又要实事求是进行处理。警察有权利要求公安机关查明真相,还其清白,但个人不宜直接与当事人对抗。现实中,警察厌恶不实投诉,更反感接到投诉的单位、部门基于种种考量而对不实投诉不闻不问,任由流言飞语四处散布。明确了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就使得接受投诉的机关被赋予了对投诉所涉警察作出回应的义务,有利于警察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缓和警察与当事人的对立,从而有利于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总之,无论从理论的探讨与实际的需要来看,明确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性刻不容缓。至于警察职业保护的国家义务的体系构架与内容充实,更有深入研究的必要。限于篇幅,只能另文探讨。

(责任编辑牛连水)

【参考文献】

[1]李忠信.浅谈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问题[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67.

[2]刘金玲.试论警察正当执法权益及其保障[J].公安研究,2003(10):79。

[3]方块.且慢喝彩[J].人民公安,2000(10):7.

[4]青梅.维权办?特权办?[J].政府法制(半月刊),2008(17):52-52.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31。

[6]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31.

[7]黄稻.社会主义法治意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8]李英娟.关于维护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权益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公安教育,2003(12):50-53.

[9]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七项措施应对袭警[EB/OL].新浪网[2009-11-07]

http://news.si https://www.doczj.com/doc/eb14693773.html,/c/2005-11-07/0906*******s.shtml.

[10]叶晓川,崔洪祥,范颖,叶乐锋.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特点及应对之策——以北京市为例的分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5):89.

[11]孙茜.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研究综述[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1):59.

[12]马樵.中国民警不是中国公民?[J].观察与思考,2006(20):9.

[13]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79-80.

[14]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2—285.

[15]陈醇.论国家的义务[J].法学,2002(8):17.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概况及专业介绍

一、学校概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创办于1948年7月,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中央公安干部学校、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时期。1984年1月,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998年2月,与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校60多年来,为全国公安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各级领导、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曾多次接见学校学员,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2004年10月15日,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公安大学观摩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彭真、罗瑞卿同志曾兼任学校校长。 学校始终坚持为公安工作服务、为公安队伍建设服务的宗旨,按照公安部党委关于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的要求,遵循教育培训规律,突出公安教育特色,发挥公安大学优势,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着力培养“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在教育体系、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

才培养模式、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培育了“忠诚、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成为公安系统建校时间最长、学科专业最为齐全、办学规模最大、教育层次最为完备的高等学府。 学校坚持“高教与培训相结合”,高等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本科生、二学位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学历教育体系,以及包括高级警官培训、公安业务培训、军队保卫干部培训、港澳警官培训、外警培训在内的在职培训体系,还开展博士后和留学生教育,是全国公安院校第一个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和唯一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法学院、治安学院、侦查学院、公安情报学系、犯罪学学院、公安管理学院、涉外警务系、警务指挥战术系、刑事科学技术学院、警务信息工程学院、交通管理工程系、网络安全保卫学院、军队保卫学院等13个院系和警务实战训练部、人文社会科学教研部等2个教研部。 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紧贴公安实践需求,形成了公安学科专业齐全、主干学科特色鲜明、多种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公安学、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公共安全工程与技术交叉学科等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宪法学考试大纲(公安学)

博联教育 专注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7,八年辅导经验 博联教育张老师赠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宪法学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宪法学考试大纲,由博联教育提供。 一、宪法概述 (一)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1、宪法的概念 2、宪法的特征 (二)宪法的分类 1、宪法的形式分类 2、宪法的实质分类 (三)宪法关系 1、宪法关系的概念 2、宪法关系的要素 [博联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博联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b14693773.html,张老师qq:2694251777

(四)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清末立宪运动 2、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宪法基本原则 (一)主权在民原则 1、主权在民原则释义 2、主权在民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主权在民原则评析 (二)分权制衡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释义 2、分权制衡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分权制衡原则评析 (三)基本人权原则 1、基本人权原则释义 2、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基本人权原则评析 (四)法律至上原则 1、法律至上原则释义 2、法律至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法律至上原则评析 (五)财产神圣原则 [博联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博联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b14693773.html,张老师qq:2694251777

1、财产神圣原则释义 2、财产神圣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财产神圣原则评析 (六)代议制度原则 1、代议制度原则释义 2、代议制度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代议制度原则评析 三、宪法渊源与宪法规范 (一)宪法渊源 1、宪法渊源释义 2、宪法渊源的主要形式 3、主要国家的宪法渊源 4、我国宪法的渊源 (二)宪法规范 1、宪法规范释义 2、宪法规范的特性 (三)宪法典的结构 1、宪法典的形式结构 2、宪法典的内容结构 四、宪法的价值和作用 (一)宪法的价值 1、宪法的价值在于依据宪法所建立起来的宪政秩序 [博联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博联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b14693773.html,张老师qq:2694251777

职业道德论文

从警先修德 迈着坚实的步伐,带着赤诚的心灵,怀着憧憬的梦想,我来到了湖北警官学院,成为了1000名新学警中的一员。在这里度过充实的两年后,我将成为一名光荣而神圣的人民警察。每当想到此,一种崇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就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刚进来时,摆在面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具有挑战,但如今,通过两个月来的军训和学习,我对警察这个职业逐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坚信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能很好地从事这个新职业,并且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在我大学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我曾经做过好几份工作,从我以往的职场经历中,我对职业道德大致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在其位谋其事,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我都应努力工作。 二、从事任何一个职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取得一个饭碗。 三、在为稻粱谋的同时,不应忘记体现自己的价值。 四、工作在为人提供衣食的同时,也给人自身带来了存在感和满足感。 五、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职位上作出应有的贡 献,社会才能高效地运转,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而我即将从事的职业和以往这些都不同,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因人民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管是治安管理还是刑事执法,警察职业最基本的特征是代表国家执行行政权力,是执法者。执法是警察职业最核心的内容,具有执法权力是警察职业的本质特征。同时,公安机关和警察队伍是国家治安的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公共财产、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责任。正是由于人民警察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担负的特殊使命,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备有既不同于普通人民群众,也不同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道德要求。 常说的人民警察的形象问题,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中的个别干警有看法、有意见,就是因为这些干警忽略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应该做的没做或做得不好,不该做的却做了,而人民群众恰恰是用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标准在观察着每一位警察的德行,衡量着每一位警察的情操,认为人民警察的形象被破坏了,对警察产生了看法,有了意见,长此以往,致使警民关系淡化或遭到破坏。由此可见,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与低、好与坏,不仅事关警察形象,更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从警先修德。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警察,业务能力再强,最终也可能沦为公安队伍中的害虫,祸国殃民。法律能从客观上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职业道德能让人从主观上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职业道德虽然是种非权力影响力,但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既是人民警察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内在要求,而且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道德魅力无疑又会成为执法工作中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在今后的工作我应努力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学习,提高警察职业道德修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监狱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监狱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篇一:监狱工作心得体会 监狱工作心得体会 司法部提出在全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开展岗位练兵 活动,这一重大决策,是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成果的实际步骤,是进一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能力、维护监狱场所持续稳定、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有效措施。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应当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积极投入这项活动当中。下面谈一谈我的一点认识和收获: 一、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意义 1、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 建平安监狱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人员大流动的新形势下,随着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的加大和专项斗争的不断深入,监狱工作面临的任务会越来越重,这将对监狱人民警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必须苦练内功,强化教育训练,通过岗位练兵,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警务素质和法律素质,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公正执法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监狱做出新的贡献。 2、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是巩固提高“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成果的需要 xx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把规范执法行为活动 引向深入,不断抓出成效。这次司法部号召监狱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及岗位技能的训练,进一步解决监狱人民警察执法理念偏颇、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缺失以及执法不规范执法不严格等问题,提高广大民警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管理教育罪犯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落实“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工作任务,实现专项整改活动目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是做好新形势下监管改造工作的需要 监狱工作的宗旨是教育人、改造人,要做好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能力和水平,监狱人民警

博联教育为您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怎么样

博联教育为您解读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怎么样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博联教育为您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怎么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怎么样?这个问题无数学生咨询过博联教育,下面博联教育就关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怎么样”的问题,作一个统一回答。看完博联教育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怎么样”就可以作出判断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创办于1948年7月。建校60多年来,为全国公安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各级领导、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学校设有公安学、公安技术等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公共安全工程与技术交叉学科等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公安学、心理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安技术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警务、安全工程和公共管理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科设有13个专业,18个专业方向,专业和专业方向覆盖了公安法制、治安、刑事犯罪侦查、国内安全保卫、经济犯罪侦查、禁毒、公安情报、犯罪预防与矫正、公安管理、警务保障、涉外警务、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安全防范、交通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公安主要业务工作。学校的所有学科专业建设紧贴公安实践需求,形成了公安学科专业齐全、主干学科特色鲜明、多种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关于中国公安大学怎么样的这个话题众说纷纭,通过对于相关方面的了解以及听了博联教育的介绍,你对中国公安大学怎么样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帮助到你。有更多问题,可以到博联教育网站咨询在线老师。博联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警察职业道德建设

警察职业道德中 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警察职业道德中 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警察职业道德是警察在警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警察履行职责、密切警民关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要保证。可是在现实中,警察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却时有发生,成为引起社会关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警察的职业道德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策进行研究。以现实中的典型案例为代表,指出警察职业道德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业务不精、技术不强,刑讯通供,特权思想严重、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舞弊,玩忽职守.进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警察队伍的组成和管理状况,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警察的社会待遇等方面的特定因素,构成了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警察个人的思想认识,心理和身体状况,文化素质等是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不足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最后,从职业道德教育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将其置于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中进行:科学设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改进职业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警察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警察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警察的行为准则,它是在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和发展的,对提高警察自身素质使其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警察职业道德,即普察在替务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替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替察”。本文中提及的警察,均指担负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任务的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相应地,本文中的警察职业道德指公安机关人民普察的

监狱监区警察职位分类及分级管理构想

监狱监区警察职位分类及分级管理构想 XX监狱在开展规范化建设、推行二级管理和监区管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警察专业岗位,对警察职业化分工进行了探索研讨。在最近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中,不论是机关还是基层的同志,不管是中层领导还是一线警察,对当前监狱警察职位管理体制提出了些意见和看法,普遍认为,当前监狱警察职位管理体制存在种种弊端,已经成为影响警察工作积极性、影响监狱职能发挥,影响监狱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果说,过去“皇粮”“囚粮”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监狱发展的主要瓶颈,那么,监狱警察职位管理体制就是当前监狱工作发展的新瓶颈。 一、当前监狱警察职位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监狱警察职位定位长期模糊,缺乏合理定位。我们的警察曾长期定位为“老师”“医生”“父母”这三个角色,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场合,还有“企业管理者”“狱政管理者”“裁判员”“刑罚执行者”等角色。罪犯参加生产劳动时警察要扮演“企业管理者”角色,罪犯开展文体娱乐比赛警察要扮演“裁判员”角色,罪犯违纪时警察要扮演“老师”和“刑罚执行者”角色,罪犯生病时警察要扮演“医生”、“父母”角色。这些角色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转换,甚至一天内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俗话说“角色不稳,心理没谱”。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角色转换太频繁,造成警察心理迷茫、心态疲惫,遇事不知所措,影响监狱警察“刑罚执行者”这一主要角色的发挥主要原因。 ㈡监狱警察职位缺乏明确分工,缺少专业人才。目前,监狱警察的职位分工主要从行政管理角度上考虑,特别是监区一线警察,如果没有行政职务,一律称为管教员。机关20个科室部门做出的决策,最终都靠管教员去实施,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局面。作为直接面对罪犯的管教员,不得不成为“万金油”,什么事都学一点、什么事都懂一点,什么事都做一点,却什么事都不精,不专,导致监狱长期处于粗放式管理局面,专业人才和专门人才总量不足,制约监狱事业长远发展。 ㈢监区警察学非所用,用非所长情况普遍,压制了积极性发挥。在现实工作中,警察之间的性格、爱好、能力差异较大,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由于没有对管教员进行分工,无法考虑警察个体情况,区别能力大小,区分主次合理使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必知

男生身高应不低于米,体重不轻于50公斤、不超过标准体重25% 左右眼裸视力,理科类专业考生不低于(),文科类专业考生不低于()。无色盲、色弱。 五官端正,面部无明显特征和缺陷(如唇裂、对眼、斜眼、斜颈、各种疤麻等),嗅觉不迟钝,无鸡胸、驼背、腋臭,无严重静脉曲张,无明显八字步、罗圈腿,无重度平跖足(平脚板),无纹身、少白头,无各种残疾,两耳无重听,无口吃,本人和直系亲属无精神病史。 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肝功能化验指标正常,无澳抗阳性,无慢性肾炎,无高血压 (一)报考条件 1、获得教育部承认的大专学历满两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 2、通过国家大学四级考试或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复试时审验四级证书或成绩单)。 3、近5年在报刊上公开发表3篇以上相关专业学术论文,含一篇5000字以上的专业学术论文。 4、提交补修所报考专业本科课程证明材料(由补修学校教务处盖章)。 二)资格审查 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须进行资格审查。审查时须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1、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复试 复试包括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英语测试(含笔试、听力、口试)。复试专业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附后。 (五)2010年我校法理学、比较法学,侦查学,犯罪心理及测试研究,治安学(治安管理),治安学(安全管理),公安管理学,犯罪社会学等研究方向实行导师挂牌招生,有关考生在网上报名结束后须登录我校招生信息港选报导师。 (六)招收委培生说明 委培生须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按统一标准录取,并须与招生单位签订委培协议;入学后与计划内生源按同等标准培养,毕业后颁发相同的学位及学历证书;委培单位负责为委培生提供培养经费,委培生在读期间的档案、公费医疗和户口由委培单位负责管理;委培生毕业后不重新择业,遵照委培协议回委培单位工作。

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本文是关于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一 为进一步增强交警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质、强化职业能力、规范执法行为,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三清山交警大队根据省交警总队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公安交警系统深入学习贯彻的通知》(赣公交管[20xx]360号)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全队人员深入学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 大队成立了以大队长万良山为组长、各中队长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领导小组,制订了学习方案和学习计划。召开了动员大会,对学习计划进行了部署落实。要求全队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新修订下发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是公安部党委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深入贯彻落实xx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要讲话精神,永葆公安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政治本色的重要举措。学习落实《规范》对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要求结合实际,个人订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大队把学习活动与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江西公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坚持执法为民、树立良好警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规范》要求贯彻落实到“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开展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大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授课相结合,计划开展组织演讲,征文比赛,座谈交流,民警论坛,撰写心得体会等警营文化活动。在办公室、宿舍张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宣传页,每一位民警发一张《规范》学习卡片,确保全体民警熟知熟记《规范》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通过学习教育,使每个成员都能把《规范》要求贯彻落实到价值追求和日常行为举止之中,努力净化思想空间,提升思想境界,坚决抵制消极腐败等不良因

警察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有效协调的分析(新)

警察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有效协调的分析-职业 技术教育论文 警察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有效协调的分析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唐宇和 冯文轩 邱伟佳 张浩迪 [摘要]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对警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本研究针对警察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有效协调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采访,通过总结分析,得出了一些具体的结论与建议,包括:当代警察大学生在协调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建立简单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警察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现行的高等警察教育提出意见与建议。 [ 关键词]警察大学生;职业素质;专业知识;有效协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1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项目“警察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有效协调的分析” (编号:XYX201227)的成果。项目负责人:唐宇和;项目组成员:冯文轩、邱伟佳、张浩迪。指导老师:董宇坤。 作为当代警察大学生,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愈加复杂的社会状况下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如何在大学里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合理有效地协

调起来,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当代警察大学生在学校里较难将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效协调。因为是大学生,应该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但同时又是警察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性质,因此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非常关键。据我们的初步调查,现在很多在校警察大学生认为自己十分缺乏警察职业意识,他们希望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以及实习活动来锻炼自己,希望通过在校的机会接受更多的警察职业能力训练,但又因此导致他们有些忽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很困惑。所以,针对为数不少的警察大学生难以适应这两者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的特殊关系,以及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有效将校园里的所学知识与职业要求相结合的问题,我们研究小组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采访,得出了一些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的结论。 一、调研内容 为了对“警察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有效协调”问题进行科学深入地研究,本课题小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调研活动:一是以在校警察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活动;二是以警察工作基层单位为调研对象,通过采访获取真实资料。 1.对在校警察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对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和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2012、2叭3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270份问卷有效。问卷所提核心问题及调查结果如下: (1)警院大学生对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认识。在近300份的调查问卷中,有90%的学生认为人民警察的职业素质培养主要由专业技能培养、体能素质培

监狱学习心得体会doc

监狱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监狱工作心得体会 监狱工作心得体会 五监区高炳友 从警将近三十年,回归多少年走过的监狱工作历程,深有感悟。经过二十多年工作历程的洗礼,我一步步从浮躁走向了沉稳,对于我的一生都是受益匪浅的。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立足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谦虚、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始终坚持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还存在着欠缺和不足,现将自己多年来的一点工作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做人做事,自身要硬 学会做人,是监狱人民警察公正执法的根本。孔子在《大学》一书中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就是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孔老夫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都做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作官、去治理国家,否则,

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监狱人民警察就该德才兼备! 学会做人,是当前监狱执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生在世,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愿望,任何人也不愿自己成为一个无用之人,都有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从而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一个监区的工作任务,仅靠监区长一个人的孤身奋斗,要完成是很困难的。所以,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一个团队中来,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分子,并和团队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在实现团队发展的同时体现个人的发展价值。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修身养性,学会做人”,选择喜欢的,喜欢我选择的。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既然选择了这身警服,就应该风雨兼程,始终如一按这个信念调整思想,摆正位置,按这个信念团结拼搏,在日常工作中,征程扬鞭,树我警营信念,铸我忠诚警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考研大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理学考研大纲 一、导论 (一)法学的概念 (二)法学体系的概念 (三)法理学的概念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法的概念 (一)法的词源和词义 1、法的词源 2、法的词义 (二)法的特征 (三)法的本质 (四)当代中国法的本质 三、法的要素 (一)法律规则 1、法律规则的概念 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3、法律规则的类别 (二)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的概念 2、法律原则的种类 3、法律原则的功能 (三)法律概念 1、法律概念的概念 2、法律概念的分类 四、法的形式与效力 (一)法的渊源 1、法的渊源的概念 2、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 3、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法的分类 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2、根本法与普通法 3、国内法与国际法 4、实体法与程序法 5、一般法与特别法 6、公法与私法7.普通法与衡平法 (三)法的效力 1、法的对人效力 2、法的空间效力 3、法的时间效力 (四)法律效力层次 1、影响法的效力层次的因素 2、法的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 3、法的效力层次的特殊规则 五、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释义 1、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之异同 (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 1、法律部门的概念 2、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3、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概述 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特征(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特点 2、法律关系

第三章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第三章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警察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警察队伍的诞生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察道德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探讨和研究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警察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概述 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含义 我们经常要用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呢?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警察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含义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不同于政治、法律、纪律等行为规范,它是以社会舆论和民警个人的内心信念作为发挥作用的依据。换言之,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不具有法律的纪律那样的强制性,是一种自律性的行为规范。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涵。就客观而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在民警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因而它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不依民警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就主观而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民警经过职业活动实践和自身的修养提高,在道德品质方面达到的状况,这种状况是民警综合素质的反映,它表明了警察个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否具备了社会和警察机关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品质及其所达到的境界,这种品质和境界是民警个人学习和修养的结果,因而具有主观性。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互相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客观标准,后者是前者的内化。在警务工作中,我们在使用“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个概念时,有时候是就其客观方面而言的,有时候则是就其主观方面而言的。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警察队伍的诞生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察道德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探讨和研究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警察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作用 1、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人民警察属于国家公务员,而且是作为社会执法人员出现在群众面前的。他们身着警服,头顶国徽,代表党和国家执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广大群众往往是通过包括警察在内的党政干部的言行,来认识我们的党和政府,来认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党和政府建立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主要靠两条:一是靠它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能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二是靠包括人民警察在内的广大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实践告诉我们,人民警察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修养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警察事业的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其中包括的道理是不言而明的。倘若在严重危及群众财产安全的紧急关头,民警能挺身而出,勇于相救,群众就会由感

人民警察警衔制度

人民警察警衔制度 警衔是区分人民警察等级、表明人民警察身份标志,是国家给予人民警察的荣誉。现代警察衔级制度起源于西欧。1829年法国和英国相继创建现代警察组织时,即对警员实行了衔级制度。[1]此后,世界各国政府也都相继随之对警察实行了警衔制度。由于历史条件、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的差异,各国的警衔制度不尽相同,主要分成将校尉型、非将校尉型以及混合型三种。 世界大多数国家全国采用统一的警衔制度,只有少数国家内部警衔不一致。在美国,警察没有全国统一的警衔,全国超过17000多个警署在组织上互不隶属,各州、市各行其是,他们大都把职务和警衔等融为一体,因此美国各州各市的警衔标志虽大同小异(与美国军队军衔标志类似),但却不能一一对应(更不能与美军军衔对应),即使相同等级的称谓也不一样。俄罗斯的警衔体系及标志基本上和本国军衔体系一致,总共分为五等十七级(没有军衔中的元帅、大将和上等兵级别)。英国的警衔一般分为五等十三级,警察总监(chief officer)、警司(superintendent)/总警司(chief superintendent)、警督(inspector)/总警督(chief inspector)、警长(sergeant)、警员(constable)。其他英联邦国家的警衔受英国影响也是设置五等,但具体级别则略有差异,比如,澳大利亚设置12级。德国警衔共设置四等

十四级:即警监(设二级)、警督(设四级)、警长、警员。日本的警察分级不分等,日本警察警衔总共分为九级,即警视总监、警视监、警视长、警视正、警视、警部、警部补、巡查部长、巡查。 与军衔不同,由于各国警察机关的警衔制度差异较大,而且警察主要面向国内民众,所以至今仍然未最终形成一套国际公认的警衔对应标准。 各国衔级模式虽不尽相同,但是逐渐形成了全世界通行的一种警察管理制度。警衔制度之所以能为世界各国所采用,是由警察职业的武装性质和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实行警衔制度有利于国家对警察实施集中统一的领导、指挥和管理,有利于增强警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组织纪律观念,有利于提高警察职业素质,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尽职效力,同时也有利于警察队伍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2] 一、我国警衔制度概况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警察的警衔分为警务处长、警务处副处长、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警务处助理处长、总警司、高级警司、警司、总督察、高级督察、督察、见习督察、警署警长、警长、高级警员、警员。其中警务处长、警务处副处长、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警务处助理处长既是职务又是警衔,见习督察以上属于警官警署警长,以下属于员佐级警察(初级警务人员)。

201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非法学035101(专业硕士)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指导、经验

201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非法学035101(专业硕士)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指导、经验 一、考试科目及招生人数: 二、专业指导经验-学习方法: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三)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三、专业课全年复习规划 1.基础复习阶段 着重基础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梳理。该阶段要保持踏实认真的态度,深入研修。建议复习专业课时可以交叉进行,一天可以看两门专业课或更多。可交替进行,减少疲劳,提高效率。 该阶段可以认真听听辅导班的课,仔细看书,做好笔记,增进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 2.强化提高阶段 该阶段要对照真题进行复习,深入分析考点,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的研究。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需要把在基础复习中看过的书的内容进行整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该阶段要大量地做练习,并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找出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检验自己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并且要反复地看书,消化考点。通过强化阶段的学习,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完全掌握了各个知识点,能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 该阶段要背诵和记忆相关概念和理论。

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 【内容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乃至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高,这说明中国政府执政能力不俗同时也给中国政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执政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才能使中国更快、更稳的发展。人民警察作为执政工具之一首当其冲,要不断提高人民警察队伍的形象与素质,对内管理国家的安全事务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对外代表国家的形象提升国际地位。紧抓事物的主要矛盾,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间接提高国家的执政水平。本文探讨的是为什么要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和怎么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人民警察职业道德队伍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的今天,中国的方方面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方面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日趋现代化与人性化,软件方面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文化素质等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作为国家执政工具之一的人民警察面临着多重的考验,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成为大势所趋,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为队伍建设的切入点,与民生问题休戚相关不容忽视。 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含义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众所周之,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由于一定的职业要求和职业关系,在长期职业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并为业内人员普遍遵守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而自发形成的,为保障各工作顺利开展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它也是一定时期社会性质和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一方面体现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行为调节上的多样性和具体化,另一方面又只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在人们特定活动范围内的职业化。 (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含义。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就是指人民警察在履行本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警察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主体只能是人民警察,但并不是每个民警都能成为其职业道德的合格主体.真正成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合格主体,必须在认识与素质上进一步加以提高.在新世纪加强人民警察的自律性,提高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水准,不是静态下孤芳自赏、封闭循环的自我完善过程,而是在针对具体对象的执法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与良好的道德风貌与水准来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语文对人民警察职业素养培养意义研究-2019年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语文对人民警察职业素养培养意义研究 概述 职业素养是人民警察基本价值观在警察职业生涯中的具体 体现,警察作为国家维护人员以及行政权力执行者,需要具备与正确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相匹配的素养。作为公安院校的学生,肩负社会责任与国家安全,学生对人民警察职业素养的观念会影响其学习态度和职业发展方向以及日后的工作态度。因此,公安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塑造。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与重要性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与构成 从广义上来讲,人民警察的职业素养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特定的警察教育,培训以及警察职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加强文化知识的培养,建立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技能培养和道德素质的总称。 对人民警察职业素养的构成因素的划分是对人民警察职业 素养培养的前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不同的构成要素,不同的素质指标构成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意识。先进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思想素质。扎实的文化知识素质以及系统的相关法律素质。

强健的体魄和较好的身体素质。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公安院校人民警察职业素养价值观的研究对于促进公安院校学生高素质、高道德水平提高学生就业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人民警察职业素养与职位的相匹配,职位价值观的一致性不仅可以提高人民警察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影响其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 一个有着正确的职业素养价值观的人民警察,能够很好的调动工作热情和主动性,更容易在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进一步促进工作的良性运作。在遇到社会是非判断问题时,坚定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督促人民警察不被眼前利益控制,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完成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变。 公安院校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人民生活安全需求的,拥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民警察,这就需要人民警察不断完善与塑造自己,提高并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与组织的职业目标。 二、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大学语文对职业素养的的培养意义 实现人民警察的职业素养培育,不仅仅是在个别措施方面进行培养,而是要实现人民警察职业素养教育从道德观念、职业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规章制度、机制等全面、整体地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科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科目 这个问题是博联教育在日常的咨询中回答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招生专业不同,考试科目也不一样。下面博联教育就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法学硕士、公安学硕士两个一级学科的考试科目做一下讲解。还有问题的可以登录博联教育咨询,也可以致电咨询. 一、博联教育讲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硕士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法学基础(一) ④(820)法学综合 (620)法学基础(一)和(820)法学综合具体包括什么科目,很多考生也经常咨询博联教育,博联教育再次回答一下: (620)法学基础(一)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三部分。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820)法学综合包括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两部分。要求考生具有准确把握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的专业素质,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刑事司法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博联教育讲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硕士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1)法学基础(二) ④(821)公安学基础 博联教育再详细讲解一下(621)法学基础(二)和(821)公安学基础包括什么: (621)法学基础课(二)包括宪法学和刑法学两部分。要求考生具有准确把握宪法学和刑法学基本原理、基本法律规范和基本制度的专业素质,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宪法和刑法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821)公安学基础包括对公安学基础教程和公安管理学两门的考察,要求考生具有准确把握公安学科基础知识的专业素质,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以上是博联教育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科目的介绍,如果对用书版本不清楚的话,可以登录博联的网站,咨询博联教育的老师们。

关于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文档

关于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文档About police professional ethics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 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警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政权产生的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存在的价值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权。下面是小泰为您收集整理的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一 我是**年新进入警察系统的一名新民警,每当坐在办公 室里,看着墙上挂着的人民警察誓词,我知道我已经成为xxx 派出所的一名实习警员了,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而作为这样的身份,我时刻提醒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庄严的宣誓词,让我为之振奋,我愿意献身于崇高的人民警察事业,为警察事业的发展奋斗终身。 到xxx派出所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警察有了一点感触, 对警察的工作也有了一些认识。可是,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里,

从事陌生的工作,对于我这个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确实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很陌生。而局领导与所领导亲切的目光,热情的话语,使我感到了家一样的温暖,逐渐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 在这段时间里,通过与老干警的交谈,让我知道了自己 知识的浅薄,这使得我的求知欲膨胀起来。我只有不断的去学习,来满足自己的求知。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警察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肩负着防范和打击犯罪,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警察必须按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行使权利,应当努力为人民群众和企业的生产安全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不受侵犯和企业发展壮大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在工作中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要做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人民公仆。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只有严格、 公正、文明的依法履行职责,才能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只有精通法律,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才能提高文明办案的水平,才能自觉的把法律规定的任务落实到职责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肩负起党和国家及人民赋予的重任,要时刻清醒的认识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