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

电影

电影
电影

桃姐(详)

演讲稿:影片中也有不少反面镜头,比如说在老人院的一位老人,早早的把房产过户给自己的儿子,结果却换来了儿子的不理不睬,只剩下女儿养老,女儿却在老人院嚷着只交一半的费用。这不仅仅是“镜头下的生活”,也是真实的生活,不过我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再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毕竟人是有灵性的动物,不会连感恩是什么懂不懂得,当美德丧失的时候,也是人性泯灭的时候。由此,我感想,人们平常要感恩父母,长大后也要常回家看看,陪爸爸妈妈一起洗洗筷子聊聊天,尽上自己的一份孝心。影片故事情节没有大海般的波涛汹涌,细水长流却感人至深,到影片最后,我的眼泪终于落下。这就是感动的泪水吧。谢谢桃姐,教给我淳朴善良;谢谢roger,教给我孝顺;谢谢这部影片,带给我那么多的感动。

ppt内容:《桃姐》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主要是roger一家做家务有数十年之久的桃姐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突然中风,导致行动不便,roger被阿桃照顾了几十年,想要感恩,就决定送阿桃去老人院让阿桃获得更好的恢复,从此和桃姐有深厚感情的roger经常抽空去看桃姐,带桃姐出去玩,直到阿桃离开人世。

飞越疯人院(详)

演讲稿:影片开头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许还山饰演)的老人因儿女需要房子被迫离家的情景,紧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当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时,老人院的围墙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更是让观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们都会老,我们会长满皱纹,牙齿稀落,丧失记忆,步履蹒跚,疾病缠身,无法自理。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许有天就会在我们身上上演。每个住进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悲哀,有的是因为无儿无女,有的是因为子女远离,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孝。当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垂着头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晒着太阳的时候,他们该有多么孤独。看完整部影片感动很多,但最强烈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老无所养住进养老院。也许这是个人对养老院的偏见。这里也呼吁大家多关心下老年人的感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去后悔,才去羡慕,才去遗憾。

Ppt内容:影片讲述了一所民营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龄达到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们,为了实践人生的理想,登上梦想的舞台,他们联合起来,再次点燃激情,施计驾车飞越老人院,在追寻梦想的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老人z(略)

演讲稿:这片好让人心疼……谁没有变为老人的那一天呢?很多人总是嫌老人又丑又脏不好照顾,不把他们当做和自己平等的生物,歧视与欺负弱者和相异者,这是根植在人类骨子里的悲哀,

Ppt:《老人Z》是大友克洋1991年出品的动画片,故事主要关注日本一个当今社会很普遍的问题:社会的老龄化现象。《老人Z》更是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共性的问题:重视老人生活的同时,是否会忽视同样作为人类成员的老人的自然感情呢?

空的城(略)

Ppt:“空的城,空了的不仅仅是一间房,一个家,更是儿女不在身边时老人空了的心城。”《空的城》一部片长23分钟的微电影,以关注“空巢老人”生活为主题,近日在曲师大师生中引起广泛关注。影片以一位刚毕业女大学生求租的经历为线索,以城市与农村“空巢老人”为立足点,反映他们的精神和生活现状,呼吁社会关注“空巢老人”这一群体。

演讲稿:一位是翘首以待,盼儿回家的城市老妇,一位是孤苦无依,进城看女的乡下老人,一次意外的相撞引发了两人更深层次的感慨……

空的城,空了的不仅仅是一间房,一个家,更是儿女不在身边时老人空了的心城。本短片以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求租的经历为线索,城市与农村双线并行,谨此反映“空巢老人”的精神现状,呼吁社会关注“空巢老人”这一群体,也旨在告诉大家,老人需要的绝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多的是孤独的心灵需要精神的慰藉……

《太宁观南街3号》(详) 附带影片节选

演讲稿:在观看视频时,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两位每日外出讨钱的残疾老人!这两位老人,一位据自己说无家无儿无女无工资,一位有儿有女,但因各种原因很少来看望、照顾自己。然而,就是这两名残疾老人,竟因为乞讨琐事发生了争吵,甚至于要动手干仗。这不由让人这样想:在争获利益时,连古稀老人都几乎大打出手!由此就不难理解,那些在激烈竞争中拼搏的人们,他(她)们中有的人为什么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置之不顾。其实,如果放开思路想问题,应该能够感觉到《太宁观南街3号》所反映的,并不是简单的子女孝与不孝的问题,而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我们应该追问:是什么让人心如此冷漠?是什么让世间形成了两个天壤之差的群体?是什么让有的人花天酒地,有的人行乞街头?如果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仅仅是远古时期的历史写照,是时过境迁的陈旧话题,那么,又是什么让《太宁观南街3号》中的凄凉,在今天上演人间?

Ppt:这家养老院有别于其它养老院,它安静的蜷缩在一所四合院里,没有先进的设施,没有一流的服务,有的只是冰冷的寒气和死一般的寂静,像是一个即将被风干的躯壳。这里住着的大多是一些被儿女遗弃或残疾或智障的人,他们很少出来活动,多数时间都躲在没有电视和暖气的屋子里呆坐或躺着。他们眼神呆滞,笑容结冰,唯一能让我们相信他们正在活着的,是那沉重的喘息声,像是有无数的怨气正一点点从体内的深渊透过狭窄的鼻孔艰难地爬向外界。生活的单调与重复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即使是过节,养老院也依然没有放几个炮点几个灯笼来热闹一下,那群本该视过年比天大的老人们也麻木到把节日置之不理,依然重重的喘息着,似乎想要以此掩盖住外界的喧嚣。

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欧美经典电影

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欧美经典电影 根据美国华人真实故事改编的《决胜21点》 美国证券经纪人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主演威尔史密斯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猫鼠游戏也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刺杀肯尼迪》《费城故事》 《杀戮时刻》,讲述白人律师为激情杀人的黑人被告辩护的故事 《民事诉讼》,Civil Action,也是根据真事改编,律师为居民起诉化工厂污染的故事。 《一级谋杀》,同样根据美国四十年代真实事件改编,讲一个初出茅庐的律师为一个由于被政府囚禁在地牢里三年而精神失常愤而杀人的被告辩护。电影的结局比较悲情,胜诉之后被告却在狱中死去,但美国因之废除了不人道的solitary confinement制度。 《造雨人》,这个要赞一下。为贫苦人起诉保险公司的的故事,也是真事改编,拍教父的大卫·科波拉导演,马克·达蒙小sg以及friends里那个很著名的那个矮子主演,后者的表演非常到位,结局设计得也很不俗,推荐! 《永不妥协》,也是为因污染而导致白血病的居民起诉化工厂的故事,茱莉亚罗伯茨主演,很值得一看,仅仅是黄色画面的西部风情就很赏心悦目 《难忘泰坦》又名:《热血强人》/《光辉岁月》/《冲锋陷阵》(Remember the Titans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1971年黑人橄榄球教练赫尔曼·布恩冲破种族歧视,带领黑白球员组成的队伍打开胜利之门。因为中国队冲击2002 年世界杯时,米卢指定球员观看此片而在中国声名大躁。 《真情电波》主演:小古巴·古丁题材源于1996年美国《体育画报》杂志上的专栏文章,作者加里·史密斯报道了这宗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描述智障黑人少年与白人橄榄球教练间真挚友谊的力作。细腻的情感主线、种族矛盾的时代背景、实力派明星的倾情演绎,使之成为橄榄球电影的佳作 《The great raid》说的是二战时期美军与菲律宾游击队共同营救美国战俘的真实故事 《卢旺达饭店》1994年4月6日,一架载着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这引发了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100天的大屠杀里有近100万卢旺达人死在弯刀,锄头,棍棒和火器之下,一半多的图西族人口被灭绝。米勒?科林斯饭店经理保罗?鲁塞萨巴吉那用金钱和智慧,在大屠杀中艰难挽救了近千名同胞的生命 《黑影坠落》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国自越南战争以来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也最惨重的一次地面战争。1993年,非洲索马里,美国政府决定派兵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协助提供大饥荒下的援助物资,以及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按原定计划,这只是由陆军三角洲部队150人于1小时内执行完毕的小任务,不料遭到当地军队的偷袭,竟演变成一场长达15小时的困兽之斗。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击落,其中一架飞机的官兵全部死亡,另一架的驾驶员落入敌人之手。美军在此役打了一场惨烈的败仗,共战死十八人,受伤七十多人,此役后不久,美军退出索马里。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2014-04-03 5991人喜欢 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2002年上映的《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自此以后中国电影业逐步步入一个电影营销初步阶段。当电影制造的话题、电影制造的体验,成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并成功地被企业运作,那么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此后的无数影片纷纷新招频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专业而系统化的特色营销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也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走向了成熟。电影营销在这几年似乎比电影内容本身更为夺人眼球。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营销新招。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 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影视营销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影院影城工作流程

营运保障工作的流程及标准 ·准时打卡员工打卡时必须按照公司规定,整理好仪容仪表,提前15分钟打卡! ·参加早会 1.早会制度早会是信息交流的形式,于上岗前15分钟开始,用时大约10分钟。值班经理为会议主持人,参会人员包括早班营运员工、放映员、保安员、收银主管、市场部人员,其他部门可酌情安排人员出席。例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点名、团队口号;仪容仪表检查;传达当日影片信息;下达当天票房、卖品销售目标;需改进事项;特殊事件(如大型活动);信息反馈;互动娱乐(调整情绪)。2.参会要点检查仪容仪表,按照规定检查,不合格者当即处罚,并在达到仪容仪表标准后方可上岗。员工在个《岗位交接留言本》中做好记录,作为当日工作的指导并与其他班次的伙伴共享。 ·开店 1.领用物品 表格类 ①影务部:《排片表》、《巡厅检查记录表》、《检票口统计表》、《客遗物品登 记表》、《消防设施每日检查记录》、《影务每日物品领用表》; ②卖品部:《卖品日报表》、《卖品部每日盘点表》、《卖品部耗损/赠送记录表》 等; ③票房:《票房营运日报表》、《优惠出票凭证登记表》、《票房退/换票登记表》 等。 记录类 《留言本》影务:《无影票观影登记本》、《新片记录本》等。 物品类 分为公用物品和专人物品 ①公用物品有:对讲机、手电筒、话筒、钥匙、电视遥控器、POS机、验钞 机、计算器等; ②专人物品有:个人回收印章、当班期间使用的收银抽屉钥匙等,此类物品 必须专人专用。 钱款类 备用金是500元(卖品300元)为单位的零钱,须当面店庆,然后认真填写《票房日报表》领用备用金金额,财务人员和本人签字。会员专区的员工准备1元的零钞以便“xx卡”的会员入会、充值。领用后放置在移动小钱箱里保管。 使用要求 ①岗位部门使用的工作、物品、设备一经领用,当班期间员工需爱护使用保 证其完好,领用前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领用时认真填写《xx每日物品领用表》,保障交接时能顺畅使用。 ②领用物品时不要有遗漏,填制表格时不要涂改。 影务岗位必须工具: ①排片表影务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对营运工作的调节与管理的重要手

《心声》微电影大纲创意

微电影《心声》大纲创意 一、微电影题目 《心声》 整个微电影以第三者(主人公小雅的老师的角度)去铺展情节,这样更真实和更加有感染力。 二、创意题目含义 1.以失聪的“小雅”为故事主线,歌颂年轻人对爱情,梦想的执着,对亲情的理解的感悟,体现成长励志的意义。 2.聆听自己的心声,聆听家人和朋友的心声,体现社会关爱、公益。 三、微电影主要创意思路 我想,对小雅来说,她肯定有很多内心的想法想让人知道;而他周围的世界、家人、朋友之中,想对他表达的应该也有很多。 我一直这么认为:苏小雅的生活是没有旋律的,就像看不见的人世界没有光彩。直到有一件事发生了之后…… 她十三岁那年淋了大雨,高烧不退,后来就双耳出现失聪的症状,直到她十七岁,两只耳朵彻底失去了听觉。但是她也是幸运的,她有个一直惯她宠她的男朋友,还有个爱着护她的老爸。 小雅因为听不见,有些自卑,极不喜欢说话。她常常戴着耳机,这样好显得她和正常人一样。她有些固执,她内心也有飞翔的梦,她还是个少女。 那一天,她在的城市要举办青年歌手选拔赛海选。她知道了这个消息,很开心,她想参加。因为她从小就有唱歌的梦。我知道虽然她听不见,但是她内心有属于自己的歌声。 我是她的老师,和她的爸爸一样,我有些犹豫是否该鼓励她参加。一面想无条件支持她的任何事情,另一方面却不忍她再受伤害。而不支持她去参加,也是因为怕她再受打击。 最后理智战胜了我。我简单得认为,失聪的小雅根本无法唱歌,更别说去和其他人竞争。我与她的男友,老爸达成了一致。不同意小雅去参加比赛。 听不见身边人谈话的小雅,却明显感受到了他们的变化。她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个人对着电脑的音乐播放练习如何让自己的歌词与旋律协调。她最喜欢张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她的声音很柔,完全没有张韶涵的风格,但是却透露出她对命运的不屈和抵抗。她常常练习到半夜,这让爱她的老爸实在忍受不了。他最先成为了女儿的支持者,我也选择了陪伴这个小姑娘。 她默默坚持到比赛。参赛那天,她没有戴耳机。我做着手语递给她耳机的时候,小姑娘摇摇头,告诉我:以后我不再需要了。旁边几个姑娘看到小雅,很不屑得讨论:那个人好像听不见,听不见也可以唱歌吗?/不知道,估计是观众吧。 小雅听不见,却有着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她低下头,望着老爸。 舞台上,一个个年轻的姑娘们风姿绰约,光彩照人。歌声很优美,穿着也很美。 到小雅上台的时候,我跟在她后面。评委老师问我们:”你们合唱?

如何进行影片分析(场景 影调)

场景 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 场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现代电影的场景,可以是现实空间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空间环境,但是,这两种场景的存在,都要求要体现和反映剧本中规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场景存在的方式和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 1)内景——在摄影棚内,专门为影片的拍摄搭制的人工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有限,拍摄的环境完全要布置,光线的处理可以比较细腻,拍摄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往往要选择局部进行拍摄,或者是对局部进行加工才能拍摄,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 的时机。 3)实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自然建筑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存在,往往不是为了影片的拍摄。这种场景空间十分真实,具有生活的气息,但是,有明显的建筑结构关系,拍摄起来也受一定的限制。 4)场地外景一为了影片的拍摄,按一定的比例,专门在选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工搭制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摄要求。但是对总体美术设计的要求比较高,也会受到自然光线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人工场景。这种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与实际的自然场景拍摄在一起,美术设计的透视、比例十分的重要。 6)计算机模拟景——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场景环境。 现代电影中,电影场景的构成有如下的几种特点: 1)影片的银幕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场景以不同的顺序和方式组成的。 2)同一场景内,可以开展和表现一场戏,也可以开展、表现多场戏。 3)一场戏可以在一组场景或多组场景中展开。 4)影片中的场景的视觉效果,参与影片的叙事和造型,从而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 5)场景的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 6)影片的构成上,场景交替变化、交替运用越来越频繁。 7)刀特技合成,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8)影片中的场景在视觉造型和视觉风格上越来越影响和决定影片的风格。 电影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影片某一个段落的人物、叙事、动作对话的构成与处理。场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操场(街道、河边、厨房、卫生间、车内。影片中的场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没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区的别墅,严格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场景,但是,在具体的拍摄中,室内的戏和室外的戏,我们在拍摄和表述上往往又分为两个不同的场景。 电影场景其次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这个场景所表达的叙事、动作的时间关系。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就影片叙事而言,换镜头就是隔时间;换场景就是换时间Z换场景就是换空间。 通过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利用、排列、构成,会影响到以下几个问题: 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场景的选择和具体的运用,在宏观上就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我们常常讲:外景利于影片的气氛。内景利于影片的光线运用;实景利于 影片的空间表达。外景出意境,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电影中外景的出,现,无论场次的长短、多少,都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感觉和效果。而在内景的拍摄中,我们会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感

电影的假定性与真实性

论电影的逼真性与假定性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又同创作中的抽象思维密切相关。抽象思维是任何认识科学认识,艺术认识所具有的性质。没有抽象思维,就不可能把两个自然界的事实联系起来或者弄清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在电影艺术的假定性又同创作中的抽象思维密切相关。抽象思维是任何认识——科学认识,艺术认识所具有的性质。没有抽象思维,就不可能把两个自然界的事实联系起来或者弄清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在艺术创作中,探索真理的方式和表现真理的手段,并不是两个不同的部分,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现为同一时间,统一的行为。在这统一的行为中,假定性也就表现为各种因素——客观与主观,一般与具体,情感与理性。归根到底,表现为内容与形式之间内在而直接的联系。没有假定性,就说不上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艺术作品本身而言,它的内部世界对现实世界来说总是被假定性浓缩了的世界。实际上,在选择、淘汰、剔除一切具体艺术构思所不需要的东西的过程中,就已经有了假定性。因此,假定性总是同对被表现事物的态度,同对它的审美评价相联系的。譬如,一个电影镜头的拍摄角度的艺术假定性,也和绘画或照相一样,首先就是来自作者独特的发现,来自作者的视角。镜头的四边形框格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即对所描写对象的干预,有意识地使它从前后左右上下的环境中孤立出来。由于镜头框格的假定性,我们同样可以把容纳在镜头里的实际空间感受放到另一个空间,一个经过造型概括的、在影片的蒙太奇结构中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空间。在影片中假定性往往被用作肯定和强化那些应该有的和比现实本身更现实的东西的手段,用作肯定生活内在的真实,审美的现实的手段。艺术的真实因而要比纪实式的逼真性和照相式的准确性更为深刻,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 艺术的假定性与生活逼真性在电影中,不同于其它艺术的是,假定性是同高度的造型准确性,高度的自然和逼真结合在一起,而这种自然和逼真是戏剧的特殊假定性所不允许的。前苏联电影评论家奥赫洛普科夫在其《论假定性》一文中这样写道:“——在电影中,……我终于能够纵情表达我对自然的全部热爱;我爱大海、爱星辰,爱光彩,爱真正的雷雨、爱真正的雷声,而不是指在幕后的铁皮发出的轰隆声——你说地点的统一?时间的统一?动作的统一?这在电影里简直不值得一提,因为在这里,你面前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你能把这整个世界拍摄在胶片上并且只用百分之一秒(通过蒙太奇)便可以从莫斯科跑到北极某地、从北极跑到非洲,从冰天雪地跑到热带沙漠……。”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电影蒙太奇的出现,使电影的假定性有了新的开拓。前苏联蒙太奇大师库里肖夫在《镜头与蒙太奇》一书中也曾以拍摄足球比赛为例来说明蒙太奇的假定性:攻门的足球运动员拔腿劲射,守门员一个鱼跃将球扑住,接着便是观众席上神情激动的球迷的特写。人们要问,一个摄影机怎么能够同时拍摄球门前的搏斗和看台上的反应呢?库里肖夫回答说:“这里需要考虑到电影蒙太奇的一个特性。看台上球迷的反映可以随时利用任何其它机会拍摄。也就是说,这组表面看来是‘现实性’的电影画面,实际上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镜头的组接,是明白无误的电影假定性。”⑤三 在现代电影的探索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两种看上去是彼此对立的倾向。一种表现为追求准确的纪实性,追求对一切事物的极端客观化,追求广义的表现上的无假定性。另一种则相反,在各方面追求公然的假定性,这往往表现为所谓“作家电影”的主张即对所描写的一切带有突出个性化的作家态度,导演可以直接“用电影写作”。但是严格来说,这两种倾向就其表现的含义而言,如果抛开它们那些极端化的态度,彼此间并不是那么对立的,非但如此,在实践中它们往往相互交叉(有时连自己也并不察觉)。就像我国80年代初期,探索影片虽热闹了一阵,但逐渐又与传统电影合流,处于两者的结合中。事实上,电影的表现结构和表现手段,观众的欣赏兴趣和艺术感受,都不能脱离电影的基本特征。无论导演怎样直接用电影“写作”,无论影片作者的观察怎样具有主观性,这些观察总要以造型的纪实性呈现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于全球经济均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均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于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于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于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于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均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均频频出当下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壹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于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均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壹般均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09年的1,509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09年的1687和4723. ——电影产业的市场渗透潜力巨大: 尽管增长迅速,但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较成熟的市场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仍比较落后。但我们相信这壹块产业的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电影娱乐的市场渗透也将持续增加。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壹直均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和者

真实案例电影范文

第一篇真实案例电影 《十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 十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 现如今电影行业发展神速,但是电影却仍良莠不齐。故此,北京君众律师事务所张明君律师为大家推荐了十部营养价值极高的影片,希望大家能从中明白作为一名法律人的责任和使命。如果你还在花大量时光和同学唱k和撸串或者在宿舍床上看各种各样的各国综艺,不如花上一两个小时看看这些电影,保证会拨动你的心弦。 《辩护人》 本影片以1981年的釜山为背景,以已故前总统卢武铉曾在担任律师时,负责釜林事件辩护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没有钱、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税务律师宋宇锡经历的改变其人生的五次公审。该片于2013年年12月28日在韩国上映,连续29天占领票房榜首,观影人次超过1137万,是2014年第一部千万人次电影,韩国史上第9部观影人次破千万的本土电影。该片获得第50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电影奖。 《断箭》 本影片根据发生在韩国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名大学教授在输掉官司后试图用弓箭射杀当事法官而被判四年有期徒刑的故事。该片于2012年1月18日在韩国上映。影片获第48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电影类奖项-最佳影片。真实案例电影 《购物车》 本影片讲述了在大型超市工作的非正式员工们因公司无故解约而在一天之内失去工作,束手无策的他们首次联合起来与公司斗争的故事。该片于2014年11月13日在韩国上映。该片被评为2015年第35届韩国影评奖年度十佳影片。 《那个家伙的声音》 本影片根据1991年发生的李亨浩绑架事件改编,讲述了孩子被绑架之后,孩子的父母与绑匪之间的斗争。该片于2007年2月1日在韩国上映。 《梨泰院杀人事件》 本影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讲述了两名美籍韩裔青年单纯以好玩为目的杀害了一名无辜大学生,在法庭上却相互指证对方是凶手,与检察官展开激烈攻防战的故事。该片于2009年9月10日在韩国上映。

纪录片真实性评析

中国传媒大学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西方纪录片美学课程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学生所属学院 任课教师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纪录片影象背后美的真实 电影术语词典中说:“记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纪录片的真实在于纪录片的素材来自现实生活,没有经过导演安排和虚构。对于观众来说,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真实,这种真实不仅包括人物、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的真实。纪录片的这种真实特性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从一方面讲,纪录片要求“无假定意义的真实”,不允许虚构,不允许造假,不允许导演摆布。纪录片的素材是真实的,其中的事件、人物以及其中的感情都是真实的。而另一方面,从创作层面上讲,纪录片的真实还是一种主观化的真实,经过制作人员的创意、剪辑、提炼、组接,纪录片作品难免带上创作人员的意愿、选择和感情。这种真实不是绝对的真实,而是一种相对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现实本身,这种真实是美的真实,是审美的真实。 电影大师梅索斯兄弟,他们是“直接电影学派“的代表,他们利用轻便摄影机和同期录音设备的优势,在不干涉状态下,现场抓去不可控制的事件,客观记录,无旁白解说,尊重客观,强调要像墙壁上的苍蝇一样既清楚及时地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又不会影响到眼前所出现和发展着的一切。但实际上纪录片的拍摄并不可能完全这样来进行,即使是墙壁上的苍蝇,它的存在也可能一起在场人员分散注意力或者出现其他情况。从他们拍摄于1975年的纪录片作品《灰色花园》就可以很好的看到这一点,梅索斯兄弟的拍摄显然给常年隐居在灰色花园的这对母女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这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记录。然而《灰色花园》这部纪录片的伟大也就在于它那种一丝不苟的真实。梅索斯兄弟在这部电影中很好的展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在短短的100分钟的纪录片中,影片意味深长的真实展现了大小伊迪母女一年的生活,浓缩了她们一生的梦想、时光走过留下的痕迹、她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回忆以及隐居生活中她们起伏的感情……表现日常生活美的同

如何理解电影艺术的真实性

如何理解电影艺术的真实性 电影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电影特征,这种结合时代背景的艺术方式正好能够反映出电影艺术的真实性。在此,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电影艺术真实性的理解。 一、电影反映的时代背景契合历史的意识形态氛围 就这一点,我将通过课堂上播放的《红高粱》做详细的阐释。所谓的“意识形态氛围”,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情形,即特定历史时期涵摄整个民族的复杂的总体意识形态。”《红高粱》上映前后亦即80年代中期中国意识形态氛围被概括为“茫然失措”四个字:茫然失措指这样一种弥漫整个民族的意识形态氛围:你觉得你是肩负着莫大历史重担前行,但又看不见目标;你想全力挣脱传统和过去的束缚,但又似乎被死死缠住;你或贤能如大禹,或愤懑如屈原,或激进如谭嗣同,但这一切都似乎无济于事,还不如沉溺、忘却于狂舞、捞钱的极乐中来得快活;你幻想如赫拉克里斯那样挥动美的大帚一下子清扫垃圾成堆的奥吉亚斯牛圈,但结局常常是绝望,使你远不如像红卫兵那样破坏,否定一切来得痛快淋漓。这样,你就不断被缠绕于信念与虚无、焦虑与沉溺、理性与非理性等复杂情绪交织成的冲突中了。到头来依旧是茫然失措。这种茫然失措境遇根本上是由双重信念解构造成的。一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信念正在解构;二是在东西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世界的对比中,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正在解构。这样的双重信念解构交织一体,把人们推向虚无的境遇和茫然失措的绝境。而与此同时,人们内心的焦虑、烦闷、痛苦、愤懑等情绪被积压得如此深厚以至于不得不寻找发泄处,于是“捞钱”就成为社会生存竞争的一个剧烈战场。这种生存竞争肇源于茫然失措的意识形态氛围,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残酷、腐化、混乱局面,它们反过来更强化了茫然失措的境遇,致使盲人失措恶性循环下去。这就是《红高粱》上映前后的意识形态氛围的大致情形。《红高粱》所展示的生存竞争就是中国大地上正在持续的生存竞争的一个简约、变形的意识形态模型。它通过对弱肉强食、强者生存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或法西斯主义人生观的银幕再现,显示了处于当今茫然失措境遇中的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并反过来使这种意识形态再生产下去。另一方面,《红高粱》成功地显示了我们生活中严酷的生存竞争境遇,展现了意识形态战场的激烈搏斗,作为这样一面“镜子”,它于我们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在中国电影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二、电影情景运用“蒙太奇”手法更加细腻真实 通常认为,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蒙太奇实际上强调的不是镜头内部本身的含义,而是更多强调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电影画面内在或者外在的运动型、连贯性的基础之上的。电影中的镜头通常都会与下一个镜头产生某种关联,故事的,情绪的,或者是思想的,但是更多地是为了让故事场景显得更加真实,它反映了镜头之间的一种辩证法。镜头就在这样一种关系,在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期待中在银幕上呈现出来,从而构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在会见诸多大臣时,镜头在公主裙子下的掉下的鞋子和公主的表情中来回切换,让观众了解到公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氛围。《走出非洲》的片头,女主角回忆往事的声音配合闪现心中的丛林,镜头的摇晃和野兽的吼声,紧接着一个镜头,是一个人站在平原,头上是一轮夕阳。观众印证后来剧情的发展,将发现这两个并置的镜头,是他们过去交往过程的缩影。丹尼斯适时出现,使一头渐渐逼近女主角的狮子惊走,他给她带来稳定力。但他英年即坠机而亡,结局如一轮落日,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五部真实神秘事件改编电影

五部真实神秘事件改编电影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一直都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特别是那些确确实实发生过却又扑朔迷离的真实神秘事件尤其让人着迷? 1980年5月,科学工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进入新疆罗布泊考察,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揭开了罗布泊的奥秘,然而就在同年6月他不幸失踪于茫茫沙漠中从此杳无音讯,成为了20世纪世界最大神秘事件之一。 电影创作一直都会从各种源头搜集素材,根据真实神秘事件改编的电影不乏迷人之处,观众对这类题材的电影都会有个观影期待,即那些真实神秘事件的谜底都会在影片中揭晓吗?这就是我们观看此类电影的真正乐趣所在。《太平间闹鬼事件》(2009)我们都知道,在大陆拍摄恐怖片是不能有鬼出现的,所有的神秘杀人事件必然是人为的。那到底这个世界上有鬼吗?鬼才知道。电影《太平间闹鬼事件》就是根据1987年美国康涅狄格州中部一座名叫绍辛顿的城镇里发生的一起恐怖事件改编的,皮特夫妇为了拯救患上癌症的儿子迈特搬到了这个小镇,然而入住后迈特和他的弟弟妹妹就时常看见恐怖的幻象。那么这些幻象只不过是受到惊吓的孩子们空想出来的,还是另有原因,那么既然这是一部根据真实神秘事件改编的电影,影片中那些光怪陆离的超自然现象

又该如何解释?《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1974)在可能是所有叙述天才的一生的影片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影片盘结交错的剧情就跟主人公卡斯帕尔·豪泽尔的身世之谜一样让人倾心。豪泽尔从小就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下室中,后来走进人类社会后仍被人耻笑,然而在一位学者收养了他之后教他读书识字,然后你能相信出这样一个从小就不与人交流的异类,后来张嘴闭嘴就是康德之类伟大哲学家才能说出的晦涩见解吗?据说在相关史料中的确就记载过这个人的生平,是啊,这种人只可能出现在德国。《十二宫》(2007)美国导演大卫·芬奇一直以来都是拍摄惊悚悬疑片的高手,之前他拍摄的《七宗罪》可能不少朋友都瞻仰过,其实这又是部讲述杀人狂的电影。可能是从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开始,变态杀人狂便隔三差五登上美国的大银幕,《德州电锯杀人狂》、《沉默的羔羊》都是经典之作。电影《十二宫》根据20世纪70年旧金山一个自称是“十二宫”的杀人狂的真实案例改编,这桩罪案至今都悬而未决,那个神秘的杀手是否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在临终前拍段VCR寄给CNN坦白经过?我们拭目以待!《杀人回忆》(2003)与大卫·芬奇的《十二宫》类似,奉俊昊执导的《杀人回忆》也是根据一起至今仍未破解的悬案改编而成,如今早就过了15年的刑事诉讼期,罪犯仍逍遥法外。电影《杀人回忆》取得了票房口碑双双丰收,无论在叙事节奏还是结尾设置上都让人印象深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 “直接电影”是1960年之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纪录片的流派,最初是由《时代》杂志公司旗下一个名叫罗伯特·德鲁的人组建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德鲁有限公司)招募专业人员制作新闻纪录片而开始的。他们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直接电影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细观的电影类型,使用轻型的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事件实际发生的状况,只用本身的声音。特点是:1.旁观的美学2.视听同步的需求3.沉默的主体。其代表作为《初选》。 “真实电影”——由法国人让·鲁什创建的一个电影流派,这一流派的影片介于剧情电影和纪录电影之间,兼有虚构与非虚构的特点,既要满足观众需求,又使用了虚构手段。其代表作为《夏日纪事》。 直接电影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之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它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之间的区别在于: 1、“直接电影”的纪录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件的发生,鲁什式的“真实电影”纪录片人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 2、“直接电影”艺术家不希望抛头露面,主张从事物的外部小心翼翼地、不事惊扰地去接近客观的真实,即“墙壁上的苍蝇”、“旁观”的美学,“真实电影”艺术家则公开参加到影片中去,大胆地从人的内部去发掘、去唤醒其思维和情感的主观的真实,即“在场”的美学; 3、“直接电影”艺术家扮演的是不介入的旁观者的角色,“真实电影”艺术家起到的是挑动者的作用; 4、“直接电影”作者认为事物的真实随时可以收入摄影机,“真实电影”是以人为的环境能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这个论点为依据的; 5、关键在于对“纪录”与“虚构”的看法存在根本分歧。前者认为纪录电影应该是对现实的纯粹纪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实,反对在纪录片中使用虚构手法;后者则认为纪录电影不应该纯粹地纪录现实,应该主动地去挖掘真实,不排斥在纪录电影中采用虚构策略。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从《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黄金甲》,到《无极》乃至《夜宴》,都是以功夫作为卖点,而在内容上却毫无雷同,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内容。然而它们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同样的制作手段:高成本、大制作、高调宣传、国际影星,这些似乎就成了高票房的有力保证。而在今年的贺岁档,一部让观众流泪又鼓掌的电影《叶问》却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成本、制作、宣传和影星都与近年的所谓功夫大片截然不同。 在制作成本上,比起《黄金甲》《无极》等耗资上亿的大片,《叶问》六千万的制作成本应该算是中等的投入。从宣传上来看,《叶问》的宣传可谓“不求大而全,只求精而准”。相比同档期的《梅兰芳》,《叶问》并没有采取铺天盖地、面面俱到的宣传攻势,而是紧紧抓住了特色活动的举办和互联网的多角度传播。在整个宣传期间,《叶问》片方通过官网发布仪式,海报揭幕仪式,首映庆典,以及“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不仅将宣传面覆盖到了各路媒体,同时锁定了特定人群。从“校园咏春热”到“全民学咏春”,事实证明,《叶问》以点带面的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综观《叶问》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甚至到msn和QQ签名,《叶问》几乎成了无处不在的话题。 没有高调宣传,也缺少国际影星的票房号召力,《叶问》该如何应对2008异常拥挤的贺岁档?看《叶问》里的演员,除了甄子丹可以称作国际影星之外,其余演员都只能算是半红不紫的明星。《叶问》片方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把宝押在了甄子丹的身上。《叶问》主打“甄功夫”招牌,甄子丹内心戏丰富,不信?看了就知道。面对《梅兰芳》、《非诚勿扰》等强势大片的前后夹击,《叶问》硬是靠着不可思议的“一边倒”口碑“打”出了一条生路。人们终于看到,一部在制作和宣传上都没有烧钱的电影,一部不靠大牌明星造势的传统功夫片,终于可以仅凭影片本身而获得高票房和高赞誉。这无疑对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种启示。

TITANIC电影人物与真实对照

身份:德裔美国人梅西百货的联合创始人美国众议院成员是否获救:一个巨浪将他们吞没后况如何:在电影中被描绘成在床上互相拥抱。历史记载当时夫人已经被送上救生艇,但是她果断下来并对丈夫说:记得以前我们发誓你去哪我就去哪,并把随身物品给了女佣后两人相伴等待船沉。电影剧本借鉴了这段历史。

身份:苏格兰男爵是否获救:他被指控贿赂船员,让1号救生艇没有回去救人后况如何:他们夫妻获救之后一直活在舆论的谴责中。 身份:男爵的妻子,顶级时装设计师是否获救:她是当时泰坦尼克号上最名声显赫的人物拥有自己的时尚品牌后况如何:渐渐地不再掌管公司。

身份:坚持到最后一刻的音乐家是否获救:出事之后继续为乘客们演奏音乐直到最后一刻后况如何:2周后他的遗体被打捞出来 身份:美国富豪是否获救:遇难。后况如何:其他幸存者回忆道,他说我们已经像绅士一样,准备好下沉了。他给太太留下的纸条写著:「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身份:来自英国的凯尔特籍神父是否获救:幸存者回忆他一直在为船员祈祷到最后一刻后况如何:在4月20日举办了葬礼。

身份:后勤处长是否获救:在救生艇上他不停地抱怨,而且要船漂浮等待救援。后况如何:在后来的指控中,他辩解到救生艇上没有罗盘。 身份:大副是否获救:有说法他是在海难中自杀。后况如何:在他的家乡为了纪念他而设立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

身份:二副是否获救:活下来的人中职位最高者后况如何:海难之后继续为白星公司服务。被救起的六人之一,历史上原型叫查尔斯·莱托勒,海难后为白星工作了几年就离开了这一行,一战中驾驶潜水艇立过功,成了英雄。之后跟妻子回乡下老家开了养鸡场,还写过一本《泰坦尼克以及另一些船》成为了英国当时的畅销书。演员叫乔纳森·菲尔普斯。

真实性是影视电影的生命

可信性有力地支持了电影作为一门感受的艺术, 它强调电影作者对世界和自身独特的主观认 识,也强调电影接受者的主观认同, 电影便如此完成对物质世界的一次又一次陈述, 它呈现 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独立性的、创造性的陈述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电影世界观。 进入90年代,中国电影在整个社会昂扬向上的景观中, 却呈现出一派沉寂。理论家们发出 理 论寂寞,事属必然"的无奈哀惋。过去十几年间,以本体论研究为发端,电影理论着实轰轰 烈烈了一 把。随后,理论家们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将欧美用 30年走过的电影理论历程, 新演习一遍:符号学、叙事学、精神分析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意识形态分析,一直到人云 亦云的 后殖民语境”。几着下来,创作者们面对目不暇接的新名词变得无所适从,于是,敬 而远之;理论家则在十八般兵刃中挑来选去, 武器不知哪个称手, 话语也变得无知所云。 了世界电影百年祭之时,再也演绎不出什么新花样,理论界便只好沉寂! 可是,中国电影发展所急需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批评方法和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 今天,在 第五代”色彩饱和的影片绚烂了十年,变得暗淡之后,我们才幡然醒悟,创作者群 落中的相当数量,还没有掌握电影的基本技法。 中国电影在一片虚假造作的斥责声中, 弱不禁风, 五代”之后,几近无人。又是在百年祭之时,电影学院周传基教授呼吁多年 我们还 不懂怎么拍” 一一■勺问题,听起来更掷地有声。它是不是在提醒我们跳出赶时髦的思 路,多想点电影本身的事情。中国电影理论已经走完由繁荣到沉寂的第一个轮回。 现在,是 不是第二个轮回的开始?电影本体论研究是不是应该重新兴起?也许,这是我们认识电影、 振兴电影的新起点。 早在1928年,谢尔曼??杜拉克在倡导 视觉主义”的探索中,曾天才地提出: 电影将引起对 我们世界看法的改变 ”的命题。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关注。 电影与世界观是 什么关系?澄清电影世界观, 对解决 怎么拍”有什么意义?这些电影创作的根本性问题, 我 们一直照搬俄国人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的论断,从来未加思索。 由车氏论断演绎而出的 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信条,便俨然成为马克思主义电影观的不 破基石。于是, 翻译”出身的中国电影思想界在这里停止思想了。然而,我们那些扛着摄影 机的创作者们却屡屡在这里翻船。 偶尔几声对此提出质疑的诘问, 也是曲孤和寡。陈凯歌在接受 《电影艺术》杂志记者采访时 说:我老是觉得,艺术是反生活的,是和生活背道而驰的。理论家总说艺术是反映生活, 要贴近生活。没有,艺术是说梦的。”陈凯歌导演在一系列创造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电影观。 换言之,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说,他抛弃了传统的反映论,才有了那些作为最高典范的中国 电影呢?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优秀的实践也势必要从正确的认识开始。 有这样一段论述,颇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他说: 在电影以外仍是生机勃勃的价值和态度的时候, 有关时间、空间、存在和关系 一一联系着的, 代的思 维生活的一部分的世界观联系着的时候,他们就真正学到了电影技巧了。 电影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一系列发展历程,在电影工艺和 技巧日臻完善的基础上, 电影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体系, 电影表意方式日渐完善。 在这种 状况下,人们一度以为关于电影本体语言和美学的研究已经大功告成, 然而让所有人始料不 及的是,在传统电影制作工艺发展成熟之后, 没有经过多长时间风平浪静的日子, 数字技术 即以横空出世之势带给了电影又一次革命性的冲击。 经典电影理论关于电影本体美学的研究 基本形成于数字技术出现之前, 而当代电影理论则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理论与电影的 嫁接上。因此在电影制作和表现手段均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数字时代, 许多人宁肯固守着 经典电影理论 的金科玉律,却对这些新的电影现象视而不见,避而不谈。然而在今日, 经典 电影理论 已经明显地很难再对当今的电影进行合理的解释了, 并且可以想见的是, 作为一种 显得 美国学者阿伦??斯比格尔 当人们认识到电影当前的技巧体现了那些 认识到电影技巧是和思维及感觉的方式 一一 简而言之,是和那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的整个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