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建议

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建议

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建议
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建议

×××中医医院

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

建议

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在2011-2013年工作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信息化工程,与医院各部门通力合作,从而使我院中医临床路径工作逐渐步入正常化轨道。中医临床路径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所应常规进行的诊疗操作,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并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现将我院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病种数

我院于2010年在脑病科(内一科)、眼科等7个科室开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2012年2月底,脑病科等16个科室的试点病种已经确定,中医临床路径表单已经修订完毕,同时医务科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表”等配套材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2个临床路径,结合本院实际,2015年度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截止2014年12月31日,我院总共有3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正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涵盖了脑病科、心病科、脾胃病科、骨伤科、外科、肿瘤科、肛肠科、针灸科、

推拿科、儿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

二、实施情况

(一)、全年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总的情况:

1、表一:

备注:(1)、该表统计是由医务科及各科室汇总根据疾病编码统计所得;

(2)、卫生部要求入径率达50%,入径完成率达70%;我院入径率为52.9%,入径完成率为94.78%。

2、表二:

备注:我院2015年全年,进入中医临床路径2125例,完成2014例;变异和退出111例。出院病人住院天数232656天,平均住院天数7.5天;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天数1.2天,术后住院天数6.1天;非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8天。

三、比较突出的问题分析:

(一)、我院2015年全年出院人数31129人,进入中医临床路径2125例,完成2014例;变异和退出111例。进入临床路径人数较少。

原因分析:1、为了能够达到入径率,科室存在瞒报现象。

2、病案室疾病编码标准和科室的诊断标准存在理解不一致的

地方。

(二)、2015年全年出院患者治愈率为27.56%,出院患者好转率为65.3%,病死率0.11%。

原因分析:1、临床科室出院患者治愈率较低。

2、科室首页填写不规范,对治愈及好转认识不准确。

(三)、由于上面两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员计工作繁重,增加了工作量。而医务科也无法对入径率和入径完成率进行监管。

根据2015年工作总结,现对2016年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临床医生使用信息工作平台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减轻临床科室中医临床路径信息管理员的工作。

现目前信息工作平台基本能够提供相关的统计数据,如果所有的病种都通过信息工作平台实施临床路径,就可以逐步停止每月临床中医路径信息管理员的手工统计报表的报送工作,给临床医生减轻了工作负担,更利于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二、建议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并修订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及相关实施方案。

三、建议中医临床路径的奖惩措施与用信息工作平台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相结合,更利于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医务科

2016年01月02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