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江夏区农业局 2015年5月

尊敬的各位党外朋友,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农业局向大家一直以来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紧紧围绕“一个率先,三个示范”和“三个江夏”建设总体奋斗目标,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突出深化农村改革,突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保持了农业发展好形势,为新常态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区现代农业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品味逐步提升;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精准农业不断深入,生态环境日益美化。省级粮食生产大区、蔬菜主产区、水产大区、畜牧大区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农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1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68亿元,农业增加值87.5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5101元,较上年增长12.25%。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1年保持二位数增长,稳居全省80个县域经济

考核县市第一名。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的复杂形势下,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保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充足。2014年实现粮食总产29.24万吨,连续十一年实现稳定生产。全区蔬菜基地保有量目前已经达到34万亩,2014年实现蔬菜总产150.26万吨,出栏商品猪102万头,商品家禽1950万只,水产品产量9.2万吨,菜篮子产品年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主要农产品在总量不断组长的同时,精细菜、特色菜等高端农产品占比明显增加,生产比较效益稳步增长,建设全市最大菜篮子的基础逐步夯实。

(三)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坚持区域布局、适度规模、集约高效和功能转型四个发展方向,全区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三纵一横”四个功能区初具雏形。中部107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含铁贺线)以设施农业基地为支撑,形成设施农业示范长廊;西部金水河沿线农业标准化生产保护区先后建成水稻、水生菜、水产、水禽板块基地;东部梁子湖大道(天子山大道)沿线依托梁子湖赏花大道、天子山休闲采摘等资源优势,形成都市农业生态休闲区;北部新老南环线现代农业创新服务区集聚多家省、市农业科研机构和海吉星、菜鸟网络等大型农产品物流项目落户,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四)农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从政策引导、机制创新、

主体培育、资金扶持等多方面入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全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00多个,共计流转面积42万亩。去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16家,达48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安山农产品加工园建设稳步推进,海吉星完成投资3.39亿元,预计一期将于今年8月建成。新引进小田园、国储米业2家农业龙头企业。2014年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6.7%。

(五)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区农业产业从传统的生产型向多功能服务型开始转变。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全区乡村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1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辐射带动面积10余万亩,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逾10亿元。加快推进订单农业,促进企农融合发展。全区订单面积达30余万亩,涵盖水稻、菜薹等数十个品种,年产值近10亿元。注重发展特色产业,设施蔬菜、水生蔬菜、优质稻、两瓜(南瓜、西瓜)等特色基地规模档次不断提高。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逐步增强。一是设施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区设施蔬菜基地3万亩,其中钢架大棚面积8750亩,亩平效益超过5000元,是传统农业2倍以上;二是农业减量化技术广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年应用面积45万亩次,水稻集中育秧、水稻轻简栽培等农业三新实用技术年应用面积近百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年实现统防统治150万亩次以上;三是良种应

用面积不断扩大。年推广蔬菜、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50余个,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四是农机化水平稳步提升。截止去年底,全区有各类农业机械66673台套,农机总动力39.84万千瓦,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2.8%。五是两型农业态势强劲。建设金林、金龙、怡山湾等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三沼利用示范面积5万亩,年消纳畜禽粪便10万吨。全区共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0处,年处理畜禽粪便能力20万吨,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万台,农村户用沼气6000户,太阳能路灯400盏。2014年全区农药、化肥施用量较上年分别下降50吨、2400吨,降幅分别达到5.8%、3.2%。

(七)农村改革深入推进。2014年新增并完成5个试验街改革试验工作,全区调查摸底实行全覆盖,确权做到能确尽确,符合条件的权属已开始颁证。区-街-村三级农房登记查询信息数据库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农村房屋实现了以图管房,农村房屋“人、房、图”综合信息数据相关联。组建了1个区级和11个街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全区涉农贷款余额达74.16亿元,全区农改工作在全市领先。

(八)农业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已成功创建金口、郑店等三处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立健全了覆盖区、街、村、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监管体系,连续8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区建设自检机构31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四项制度”(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准化生产、可追

溯体系)的企业、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总数达到41家,覆盖基地面积40万亩。规模以上蔬菜生产基地、养殖场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区三品认证总数达136个,其中无公害24个,绿色食品87个,有机食品25个。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梁子湖螃蟹、法泗大米、舒安藠头、五里界界豆);湖北名牌产品8个,武汉名牌产品10个,农产品品牌认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去年12月,我区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4家单位之一,参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目前创建工作已经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申报至农业部审核,通过创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九)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环境条件不断改善,技术干部专家联系点、技术干部包村、农业专家热线、农业科技手机短信平台等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全区现有专业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病虫防治、农产品销售、农村劳务中介等职业经理人500多个,各类服务组织300多家,年经营额超过20亿元。2014年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绿色证书、阳光工程等培训活动128期,培训农民9000人次。受理并办结农业行政执法案件6起,开展农资市场巡查整顿10余次。争取投入老区各项扶持资金4146万元,新增脱贫人口2018人,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106元,增幅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二、农业重点工作进展

按照全区“一个率先,三个示范”的战略目标和全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农业现代化立足于服务工业化、融合城镇化、功能多样化,突出科技示范,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统筹,在产业结构上,按照“优一进二强三”的思路,优化种植业,压减畜禽水产养殖;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二产业;做强观光休闲第三产业。在规划布局上,全域打造“三纵一横”四个功能区,中部107沿线(含铁贺线)依托设施农业基地和郑店蔬菜产业示范园、安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形成百里示范长廊;西部金水河沿线依托传统农业优势,发掘农耕文化,突出打造四水农业示范区(水稻、水禽、水产、水生菜);东部梁子湖大道(天子山大道)沿线依托梁子湖赏花大道、天子山休闲采摘等资源优势,做大赏花经济,打造都市农业生态休闲区;北部新老南环线依托省、市农业科研机构,突出农业科技成果创新转化,打造现代农业创新服务区。围绕上述思路,当前我们突出推进了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一)郑店农业示范园项目。现代都市农业园项目从去年开始启动,去年10月市发改委对下发了项目批复,明确项目选择郑店街劳四村、段岭庙村,建设总规模1.7万亩,核心区1万亩。项目总投资5.13亿元,建设期限为3年(2016年底完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园区生产设施等。按照2014年实施方案,园区主路和桥梁的地勘已完成,详规已制作,企业土地流转基本到位,农业集团正在进行项目招

投标工作,项目建设正在筹备之中。2015年度园区建设主要包括园区次路、联通路、配套绿化、供电给水、桥梁、三湖泵站渠系改造、配套道路的排水渠、园区景观步行道、停车场、污水处理系统、太阳能路灯、连栋大棚、农业信息平台、农产品检测平台、园区管理中心等,目前丛霖完成5108平方的温控大棚基础设施和骨架建设。

(二)农村改革。经过三年的艰辛探索,江夏区基本完成了农村改革试验八项工作任务,农村改革工作得到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广泛认可,年度综合考评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试验区农村“十项”产权调查摸底实现全覆盖。精准测绘、定位农房(含附属用房)8.09万户、14.3万栋,总建筑面积1534.6万平米,采集信息900.5万条。全区1005宗农村集体土地都有了“身份证”。区街两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并与市农交所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农村集体股权分配等多种资产资源资本转换途径,创新开发了“富农贷”、“助农贷”等农村产权融资产品,累计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457笔,累放金额7.37亿元。2015年是我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收官之年,省市和中央有关部委拟定于9月份前后验收。今年农村改革重点是:在试验区全面开展查漏补缺,全力做好迎检准备工作,梳理总结,健全规范档案,打造亮点,完善制度。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和数据库;二是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功能;三是建立健

全农村资产评估制度,稳妥开展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四是创新农业和农村经营模式;五是有效加强风险防控;六是做好迎检准备工作。在工作推进上,目前全区查漏补缺等日常业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三)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去年底,我区被入选全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家试点单位之一。能够入选创建试点单位,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是荣誉,更是考验和挑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先后召开了区长办公会、全区动员会等专题会议,明确了相关责任,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评。截至目前,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了创建宣传、实施、整改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新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制度44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品种扩大到67种,监测范围涵盖全区12个街道、5个开发区;监测参数增加到168个,定量检测技术更加成熟。3月30日,省农业厅考评组到江夏检查评估,结果显示我区农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100%,满意度测评超出标准,资料台帐齐全合乎要求,顺利通过省农业厅组织的考核评价。下一步,省农业厅将我区创建工作资料台帐报送农业部审查认定。农业部认定后,我区创建工作将转入完善提高与示范推广阶段。

(四)现代农业百里观光长廊项目。现代农业百里长廊项目是打造现代农业大型园区的重大创新。项目设想自去年提出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区三级干部会议明

确要求,要全面启动建设。按照区领导提出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启动了项目前期调查和规划等相关工作。专班先后深入郑店、乌龙泉、安山、山坡四个街二十多个村实地踩点调研,并主动和四个街道沟通协调,对项目规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明确了项目构架,长廊建设北起海吉星物流园,南至山坡街山新村,涉及四个街道二十多个村,区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建议分三个区域三个阶段分步规划实施。三个区域内观光长廊总长约87公里,其中已经列入示范园项目规划11公里,基地间需要新修建的联结道路约16公里,需要维修的约13公里,其余为现有水泥道路。(长廊还需配套建设错车台、指示牌、指示图、停车场、公厕等辅助设施,初略概算需错车台36处,岔路口指示牌56块,指示图12处,停车场3处,公厕7处。总建设费用约需2000万元)。

(五)农业信息化。现阶段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产业中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推力,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为了主动适用这一新常态,我区于去年启动了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平台总的构想是:立足于加快推进全区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以服务农业2.0,促进农业3.0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全方位系统地建设集决策参谋、政务办理、远程管理、在线服务、信息分析、资源监测、市场对接等多功能于一体,覆盖全域、涵盖全程的现代农业政务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信息化综合示

范样板,引领和加快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完成系统初步设计,部分功能模块已经编码实现。已建立十七类农业专题数据库。包括全区277个行政村的农业基本情况、农改数据库、农业气象数据库及预报、32家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4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相关资料、72个农村能源点建设情况、18家乡村休闲游、13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3425个土肥检测数据、耕地统计数据、粮食统计数据、18个专题地图服务等。下一步主要建设区级平台展示指挥中心,完善街、村(企业、基地)二个层级系统软硬件建设和功能延伸拓展,推进街村信息收集发布全覆盖,开展互联网+农业、农业物联网技术试点,力争在发展农业新业态有重大突破。

(六)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是市政府2013年度十件实事主要内容之一,我区先后组织17家企业申报全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设施面积15100亩,综合体建设项目12个,市累计下达资金计划17641万元。截止目前,17家企业完成土地流转面积近3万亩,基地建设面积2万亩,建设钢架大棚8000亩。为了充分发挥设施蔬菜基地设施基础优势,促进和提高基地生产效益,我们积极协调省、市土肥专家和武汉市设施蔬菜专家服务团成立专班,对17个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进行了取样分析,提出土壤改良方案。积极协调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合作的形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目前已经有10家企业与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承包等形式,从外地组织

种植能手到企业基地落户,丰富企业生产方式,带动生产快速起步。目前17家企业生产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正常生产面积达70%以上。下一步重点是围绕设施蔬菜基地品牌特色和种满种足,实施一批设施蔬菜基地提档升级和农产品销售物流项目,促进基地生产良性运转,不断提升基地生产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问题建议

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在“四化”中是短板,是弱项,这其中有着“先天不足”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有“重工轻农”的现实因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要求。就当前而言,我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建设中还面临经费不足、项目支持力度不大、扶持政策不强等困难和问题。

(一)关于农业扶持政策。在农业扶持政策上,还存农业项目用地矛盾比较突出,土地流转非农化和不规范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农业项目实施办理程序较为繁琐,金融扶农政策配套力度不强等问题。建议一是研究解决农业项目用地办法,每年拿出适当的用地指标逐步缓解农业企业用地矛盾;二是规范土地流转,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准入、风险金保障、退出经营等制度;三是强化金融支持,金融部门针对农业特点针对性地推出系列产品,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探索农民资金合作社等新的农村金融业态,丰富农业融资渠道;四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相关手续程序,加大基础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安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等;五是

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探索农产品价格行情保险等新产品,提高保险补贴比例,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二)关于项目支持力度。整体上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于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是不断加大的,但相比于其他行业,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还是显得不强。主要一是在一些国家省市农业项目的配套资金落实上存在着不到位,二是产业化支持政策滞后,区委区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是区政府【2009】10号文,扶持力度为1000万元,去年调整到2000万,但很多是项目整合,新增加的不多,且目前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文件;三是项目整合力度不大,农业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在项目整合上研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在实施中还不很到位,没有最大限度发挥项目效应。建议一是建立正常的农业项目投入增长机制,按照全区财政收入增幅逐年增加;二是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对于国家、省、市农业项目要求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财政优先予以考虑,当前重点解决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等重点项目区级配套资金;三是进一步强化涉农项目整合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农业项目整合机制体制。

(三)关于农业工作经费。客观来说这几年农业工作经费有较快增长,但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农业工作任务也日益繁重,很多工作依然面临工作经费不足的现实问题。一是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经费不足。农业行政执

法工作承担着全区种子、农药、化肥、农膜、饲料等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工作,全区农资经营门点近300家,正常监管工作需要的设备尚不齐全,每年工作经费仅为35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承担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和检测,基本上每天都需要到生产基地实地抽检,年检测批次在7万批次以上,特别是今年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以来,工作量大幅增长,但工作经费目前还不足100万元,仅够检测耗材和仪器设备更新维护。二是专项工作经费欠缺。农村改革、农业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都需要较大经费支持,目前还有很大缺口。经过我们初步概算,今年全局工作经费缺口在500万元左右,恳请区委、区政府予以解决。

(四)关于农业人才引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原大专院校统招统分机制中断,农业局就没有新增一个农业院校毕业生,农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现象突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区植保站5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最年轻的48岁,其他人员3年之内全部到龄退休;土肥站、推广中心、基层农业服务中心等农业技术业务单位15年来没有进入一个专业院校毕业生。建议一是区政府在事业编制、财政供养名额上适当调剂,建立稳定的农业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每年解决2-3个事业、财政编制指标;二是建立优秀人才激励机制,对于成绩突出的农业技术人才,采取特事特办,解决编制及财政供养。

各位领导、各位党外朋友,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农业现代进程是广大农民朋友的愿望,是实现“一个率先、三个示范”“三个江夏”建设的具体要求,尽管近年来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全市乃至全省位列前茅,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距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长的距离,农业现代化之路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大局,进一步发扬农业人敢于攻坚、善于创新、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坚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农业产业化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

农业产业化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影响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创新了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企业带农、惠农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理念 过去我国农业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思路不活、眼界不宽、办法不多,很长时间难以摆脱农民和市场主体积极性不高、供给难保障,增产不增收,农产品买难卖难时有发生的被动局面,农业难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思考和谋划农业的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了一片新的天地,找到了切实的工作抓手。 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市场引导生产发展的理念,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确定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经济合作,减少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用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按照工业化的要求推动农业向着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迈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拓展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构建农业完整产业体系,提升了农业的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农为本带农富农理念,要求龙头企业必须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通过制度安排把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传导到生产环节和农户,使农户通过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实惠。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互助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既抓住发展龙头企业这个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又下大力量,大力扶植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各类服务组织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企共发展,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大力引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使用新装备,提升了农业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发展农业现代化,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是关键,实现小规模分散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是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拓展产业链,建立组织链,完善利益

城市建设工作汇报doc

城市建设工作汇报 首先,我谨代表溆浦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绥宁县四大家领导一行莅临我县考察交流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县县城建设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溆浦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城市化率达到 32%,县城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亿元,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15万,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投入多、力度大、质量高、速度快等特点,城市品位、承载力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日益改善。XX年10月我县成功实现“省卫”授牌,今年又顺利通过“省卫”复查。 一、突出规划引领,正确定位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和龙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建设的龙头,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坚持资源整合、功能优化、发展统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修改完成了《溆浦县城市总体规划(XX年—2020年)》,确定了“改造城中、开发城北、完善城南、拓展城东、重塑城西”的总体思路和以商

贸为主导,生活、居住协调发展的功能定位,以及“一心、一带、四组团”布局结构,实现了规划的超前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同时,加快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度,目前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详细规划还做到大手笔、大气魄,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设计。如城北新区开发规划邀请湖南大学的建筑设计大师担纲完成;城西新城开发规划则邀请加拿大沃尔玛公司总裁罗伯特精心设计。这些规划设计既富有山城特色,又充满水乡神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组织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严格规划执法。今年我县专门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全县私房建设的紧急通知》(溆政【XX】1号)文件,严禁规划区内建小产权房和私人建房,严厉查处国家公职人员规划区建房行为。 二、突出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近年来,我县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为先导,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人居适宜、活力繁荣的美丽城市,取得良好实效,肯德基、湖南佳惠、湖南步步高、华天大酒店等著名零售、连锁企业相继登陆溆浦。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先

最新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①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显示: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从传统农业发展和过渡到现代农业,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正面临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口接近十四亿的大国,而耕地总量约为13000万公顷,人均耕地小于0.1公顷。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地方有只搞经济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现象,农业中土地、人力、农业资源等大量流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提升。当前中国的粮食问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当前整个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持续低,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很困难。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为了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市委的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成员,通过对乡村干部和村民的座谈,查阅资料,走村串户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了解,小纪汗乡农村经济基本发展情况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纪汗乡基本情况 小纪汗乡位于榆林市西北19公里处,纯属风沙草滩地区,全乡辖14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4556户14377人,农村劳力6702人,耕地面积59400亩。该乡工地开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田林草交错,井灌配套,交通便利。是农牧业发展的优生区。近年来,小纪汗乡党委、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农牧业快速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十二五规划开局以来,随着国家各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新兴化农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由过去独家分散式经营模式,向农业企业集团过渡,个体养殖业向专业合作社养殖过度按照十二五规划的

要求,正在引导农民走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二、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基本变化 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农民衣食住行医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升。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用电器基本普及,我们所走访的村民全部用上了彩电,大部分是卫星接收,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使用率几本达到100℅ ,有的还使用太阳能、沼气等。通过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径,我们采访的奔滩村刘福涛老人,他了解很多食品安全等社会焦点问题,多数都是从电视看到的。摩托车已成了农村劳动的代步工具,小车、农用车也在逐渐增加,仅大纪汗村各种车辆77辆,电话普及率达到了100%。电脑也逐渐进入农家,由于网络通讯设施不完善的原因,还未达到普及程度。饮食方面比城里人更环保、安全,吃的都是纯粮食喂养的土蛋和肉质类。生活质量大提高。 2、农民思想有了提高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党建工作,各村开展“升级晋档、争先创优、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创建活动中,农民的文明程度、文化修养有较大提高,村民纠纷少,村民之间和谐互助。通过采访,农民们纯朴、直率的回答,令人欣慰,他们普遍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好,政府对农民很关心,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ARD)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ARD )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 ) 决策参考 2007年第1期(总第16期)2007年1月8日领导批示: 编者按为深入了解我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现阶段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途径,受茅临生副省长的委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于2006年下半年对分布于全省11个市的138村进行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及新农村建设投入情况的面上调查,同时在衢州、金华、绍兴、湖州等地选择若干典型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村级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于浙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张忠根 一、村级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长期以来农村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投入主要依靠村级集体经济。以本次调查的138 个样本村为例,2005 年农村基层组织运转、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基础设施运转和维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社会福利与保障方面的投入,来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经费比例分别达到了 96.17%、66.11%、60.66%、88.10%、71.47%和87.53%。可见,在当前体制下,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担当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路子不广 1、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较弱,村级债务逐年增加据浙江省农业厅汇编的《浙江省农经统计资料》,2005年全省3.5 万个行政村中有37.1%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在3 万元以下,村集体经济收入在3-10 万元之间的村占19.5%,10-30万元之间的村占 18.1%,超过30万元的村只占四分之一。而根据典型调查,一般行政村一年的基层组织运转经费至少需要3 万元。这说明,目前全省有近40%的村其集体经济收入还不够当年的组织运转开支。 从本次调查的样本村来看,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10 万元以下的村占 22.5%,20-50万元的占32.3%,50-100万元的村占19.8%,100 万元以上的村占16.7%。样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要好于全省的整体水平,但由于这些村的组织运转费用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平均每村12.7万元),因此也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村其集体经济收入不够组织运转开支。2005 年有24 个村得到过上级政府的组织运转经费补助,占样本村总数的17.4%。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快,而农村基层组织运转、财政支持项目配套等刚性支出增长,村级债务呈增长趋势。从本次调查的样本村看,2000 年村级债务为2288.46万元,平均每村为16.58万元。2005 年村级债务增加到4346.03万元,平均每村为 31.49 万元,是2000 年的1.9倍。其中,上级项目配套债务由47.08 万元增加到

城建和基础设施建设汇报材料

城建和基础设施建设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镇党委(2012)5号文件精神,本人就2012年重点项目会战任务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今年的城建和基建思路是什么? 是紧紧围绕镇政府5号文件确定的2012年重点项目会战实施意见,狠抓落实,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完成任务。 确保5月底和10月底两大时间节点。各项工程必须精心安排,科学施工,努力克服天气及汛期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要求当年完工的项目必须完成。 抓好重点工程的调度、协调、管理工作。抓好工程进度调度:通过例会和报表,全面掌握各重点工程进展情况。抓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提前介入,及时协凋,做好服务。抓好工程建设管理:按照重点工程管理办法,对重点工程实行全方位管理。 重点抓好方案设计、合同管理、质量管理、验收移交四个重点。一是抓好方案设计论证,确保工程按计划范围实施,严格控制投资,最大限度发挥投资的效益。二是抓好合同管理: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选择优质队伍,合理确定造价,严格按合同执行。三是抓好质量管理:履行质量监督程序,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争建精品工程。四是抓好验收移交工作:切实严把工程验收关、移交关,使项目早日发挥效益。 落实会办、例会、巡查、资金评审、目标考核五项措施。一是坚持手

续会办制度: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限期办理。二是坚持调度例会制度(五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会等五会,及时全面了解工程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三是坚持现场巡查制度:经常深入施工第一线,现场检查督促工程进度。四是坚持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从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进行月评、季评,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兑现奖惩。 二、对排出的重点项目如何来运作和实施?具体项目的实施方案怎样? 首先,进一步细化城建计划的各项任务,落实责任制,逐个项目确定开竣工时间、具体责任人等。 其次,严格履行相关程序。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杜绝未批先建等违规现象发生。 第三,强化施工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把每个城建项目都建成放心工程,优质工程。 第四,合理调配和保障城建资金,加大配套资金筹措力度,强化资金使用管理。 科行花苑:目前正在办理选址手续,材料已报到规划局,关于怎么倪来娣负责项目对接的,预计3月中旬办结,4月中旬力办理出让手续,5月份挂牌、摘牌,6月份实现项目总平设计,7月份报单体审查。 集镇农贸市场:2月份加强与规划局的沟通、协调,力争将规划调整到位。3月份与国土部门协调,争取签订土地使用合同,5月份着手进行项目地块的总平方案设计,6月份进行单体方案审查和建设施图审查,7月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然而,要使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农业科技进步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为此,必须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让传统农业的发展乘上现代科技的东风,通过统筹利用现代前沿科技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以及妥善处理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负面问题。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央指导精神现代化农业的创新互联网+农业 农业创新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的概念,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应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和支持,亦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统筹利用其他领域的现代科技,以更科学的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反过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点。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其内涵 我国在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这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农业的发展是和国家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而科学技术又是强国的根本。所以科学技术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上两个发展阶段中传统农业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模式,即农作物的种子给人吃,作物的根茎叶等喂养牲畜,人畜的粪便还田有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传统农业就是在这种重复循环中缓慢发展。而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整合利用工业发展的成果,打破原有的循环模式。从石油中提炼的化肥,现代化学工业研制出的农药、除草剂,工业文明的发展带动大机械的产生代替人力畜力都促使农业产量大增,效益大增。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必将推动现代农业向前发展,不断扩大农业的科学范畴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我国农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很少,随着各地的工业开发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和私人违章建设,非农用土地不断增加,大量耕地被征用占用,使人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尽管土地效益比较低,但对于多数农民来讲土地是他们生活的最后保障,即便出外务工也不会轻易放弃土地。这种状况使土地资源很难向优势农户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从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含量不够高,机械化水平较低 有的地方生产的农产品,优良品种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科技含量高、劳动投入少、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仍然不多,低值的“大路货”产品所占的比例仍然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一、现状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良好机遇,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提升、求实效,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市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增长,品质不断优化。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1亿斤,分别是1978年、2019年的3.9倍、1.9倍;平均亩产791.4斤,分别是1978年、2019年的3.4倍、1.6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86万亩、总产量居全省第一位,玉米优质率在95%以上。全市有3个县(上蔡、西平、正阳)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百强县,西平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小麦生产重点示范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花生、蔬菜、烟叶、白芝麻、食用菌、花木种植和生猪、肉牛、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都达到一定的规模。2019年,全市油料总产量达到11.19万吨,其中花生总产居全省第一位;肉类总产量达到86.2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拥有4个全国油料百强县(正阳、汝南、泌阳、确山)和2个全国肉类百强县(西平、正阳),正阳、平舆、泌阳县分别成为全国花生、芝麻、香菇生产第一大县。 (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一是高标准粮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7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项目536个,建成高标准粮田243万亩。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125座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工程等项目,打配机电井8.15万眼(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3平方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论文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回顾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刻。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在建过初就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全党要高度重视农业。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2O世纪5O年代初至5O年代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产权的明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时,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想和目标。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构想。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现这一构想的“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由此初步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改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出发,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第二阶段:2O世纪6O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进行第一次调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提出以农业为基础,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指出,经过2O年到25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被中断。 第三阶段:20世纪7O年代末8O年代。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扩充,增加了农业布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以及小城镇建设等。8O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全面实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农业现代化实验区和示范点,更加丰富了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实践。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化、生产要素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刻。跨人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加入唧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学界认为,研究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民大国”为背景,重视对农村文化的研究,跳出农业、立足整体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农业自身的现代化。

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护理实验室建设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一、项目单位概况 二、项目立项情况 (一)项目决策情况。 该项目的硬件设备类型和数量是依据本学科的几个重点研究方向的科研内容及使用该实验设施的学生人数来确定的,项目预算是通过市场调查,根据现行设备的市场价格及优先使用顺序做出的合理计划。 (二)项目主要工作内容。 1.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搞好项目建设 2.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报帐提款手续 在财务管理上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0〕21号》、《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教育厅教育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并配套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文件,资金管理办法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资金使用符合相关管理制度,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认证,基本符合项目预算,实时监控建设项目资金动向。 3.严把工程改造关 认真配合施工方做好监理、准备工作,使工程开工、验收、备案规范化。工程开展时,对隐蔽工程实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质量问题消除在验收之前。对本环境改造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工序,应采取全过程跟踪。本工程施工面广,施工点多,应不定期现场巡视,把一些比较突出的质量隐患、安全隐患暴露出来,及时得到改正。同时,密切监督工程进度是否按原计划发展,如工期拖延应查明原因,及时汇报、协调。总之,必须使专项资金得以有效利用,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4.推行设备招投标制 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设备招标。招标申请严格按项目申请的内容提出,经过财务、审计、主管领导、学校招标委员会主任的审查签字。招标办按照招标法,在网上公开发布招标信息,招标过程中组织多方面专家组评审。在三家投标公司中,从价格、质量、服务三方面考虑,最后确定武汉恒福兴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联袂复兴义齿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中标。中标单位确定后,及时签订供货合同。设备到货和学科实验室改造完成时,均组织了由多人参加的验收。所有资料均建立了档案。 5.认真做好设备验收、调试工作 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科管理员会同设备厂家人员、档案室资料员及护理学院有关人员开箱验货。验货准确无误后,将技术资料交资料员保管、存档,设备交护理学院部门保管使用,随机备件由设备科清点后按备件管理相关规定执行。设备调试,设备调试由设备科负责组织协调,由供应商负责调试,护理学院配合。调试期间的材料及物资领用由护理学院配合人员负责领取,工程管理科项目负责人签字认可,工程管理科科长审核,费用列入项目费。设备调试试用期间,护理学学科实验室应做好设备运行情况及设备参数记录。设备调试正常后,由设备科负责组织技术科、财务科、安保科、设备供应商以及护理学学科实验室等共同验收。设备科负责设备运行效率、设备运行参数资料的搜集整理;护理学学科实验室负责设备使用情况的资料整理。 (三)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总目标。 目标就是监督资金的使用,提高产出效能。具体如下: (1)本项目将建成仪器设备配套齐全、运转良好、管理规范的护理学学科实验室,为护理研究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争取未来2年内获得省部级科研课题3-5项,资助经费达15万元,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篇,为我院护理学走向全国同行业前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本项目建设,更好地顺应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彰显中医护理的优势,培养出理论基础牢、实践技能好、中医特色浓、信息素养高、创新意识强,富有团队精神的复合型护理人才。进一步增强师生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院的社

城市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城市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建设厅调研组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激励。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调研组*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调研组开展调研的相关内容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市地处**山北麓、****盆地,是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县之一。全市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辖**镇、**乡、**个牧场、1个林场、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行政村***个、农牧业队**个,总人口21万人。全市拥有可耕地面积***余万亩,已耕地95万亩,水土、光热、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 多年来,**各族人民前赴后继,创业不止,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自治区最佳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荣誉。农业上已建成国家和自治区优质*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工业上基本形成煤炭、电力、水泥、经济、啤酒、番茄制品、粮油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趋向合理的工业体系。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划,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特别是在石化产业、煤电项目建设、棉花资源整合等方面取

得了新突破。商贸旅游、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税务、非公有制经济都得到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XX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8%,一、二、三产的结构比例为,其中:一产**亿元,增长 4.4%;二产*亿元,增长23.6%;三产**亿元,增长12.5%。;实现本级财政收入**亿元,增长2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元,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增长1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20%。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元。 XX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8.1%,三次产业比为34:38:28。其中:第一产业**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亿元,增长30.2%;第三产业***亿元,增长15.3%;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增长8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亿元,增长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新增就业岗位3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二、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情况 1、为认真落实自治区3月1日召开的抗震安居工作会议精神,我市于XX年3月25日召开了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工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形地貌特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川,现有农村人口60.4万人、耕地97.2万亩,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在中央5个“一号文件”的正确指引下,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强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强调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一条符合宜阳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对于在推动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期,我们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全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当前我县农业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县农业发展同全国一样,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200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2.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13万台,农用运输车8500辆,农村用电量24760万千瓦时,农机综合作业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林牧业总产值达到28874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7.3%。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9万吨,人均产量居全市第一。林业总产值1540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

全县共有规模化养殖小区10个,以民正牧业、大壮牧业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以10万亩烟叶、8万亩大豆、8万亩油菜、8万亩花生、2万亩大蒜、2万亩大枣等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基地,以优质肉牛、瘦肉型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养殖基地和以韩城肉牛市场等为代表的农业专业市场。三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7年底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3.5:44.1:32.4,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农村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元化的农村经济体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劳务输出19万人次,年创收9.5亿元。结构调整继续深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2.1%。非农产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5.7%上升到76.5%。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入搬迁扶贫资金8768万元,对20个村1096户4499人实施了整体搬迁。投资3.33亿元,新建村村通公路1003公里,铺设通组入户道路680公里,发展户用沼气32145座,解决安全饮水18.99万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截至2007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庄达到了211个,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二、我县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县农业发展水平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

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附件2 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单位负责人:手机: 单位联系人:手机: 主管部门: 项目执行期: 年月日

编写提纲 一、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情况概述 二、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进度及完成情况 三、项目执行情况(培训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编写) 1、产业建设。主导产业类别、规模、面积、数量等;生产销售情况。 2、农业技术推广及成果转化。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数量、内容,推广面积或数量,转化推广情况。 3、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总户数;全乡(镇)或村信息化覆盖率;(示范乡(镇)试点中)信息化入户率最大的村的入户率、户数、名称。 4、科技培训。培训场所个数、面积、培训人次等内容。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5、资金使用。资金用途,专项资金与配套数额,带动全乡镇或村建设资金投入等情况。 6、科普书屋建设。书屋个数、面积、藏书数量(2个以上书屋需列明每个书屋情况);借阅使用、更新及管理。 7、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开始前个年度、项目实施中每个年度农民收入情况,在所在乡、县(市)区排名情况;综合实力在乡、县(市)区排名。 四、采取的措施。县、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情况及出台的

政策和措施;资金、组织管理等方面制定的相关配套措施、运行情况,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 五、实施成效。农民增收及乡镇财政增收情况,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培训、人才总结及科技成果(包括鉴定成果、专利、标准、新产品、奖励等)情况;科技推广、科技服务能力提升情况;试点工作主要做法及经验(要对试点工作中具有创新性的做法或措施进行详细描述并以案例说明); 六、典型案例。科技致富典型,先进经验做法等。 七、问题及建议。 八、表格填报。如实填报表1-表5。 表1 资金投入和资金支出表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c7383459.html,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作者:周绪全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7年第02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国家,在国内有70%以上的农业人口,虽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有所改善,但依据处于相对落后的情况。基于此,探究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基本现状与对策,阐述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进一步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代化;基本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https://www.doczj.com/doc/ec7383459.html,ki.1673-890x.2017.05.037 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民对农业知识了解甚少 现如今,在我国大约有9亿多农村人口,其中有60%以上的农民处于一种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其中,受过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的人员比例较大,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数在总人数中的比例很小。伴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逐渐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的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直接影响着后期农产品的产品以及相关质量、劳动生产率。各行各业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的发展,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1.2 重视城市而轻视乡村建设 目前,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但农村现有的耕地资源却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运用,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认为,仅依靠家中的农作物种植很难有效维持整个家庭后期的生活支出,因此,许多的农村青年开始选择到大城市去打拼,从而使得农村存留的劳动力缺少,致使许多耕地逐渐荒芜,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形成了桎梏[1-3]。由于重城轻乡的观念,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难以形成特色农业的发展,对于向城市化方向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1.3 经营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 受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仍摆脱不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种制度,从而很难形成较大规模的承包经营体制,这样也就使得农业经营仍旧以家庭作为主要

关于全市城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市城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关于全市城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 **市城乡规划局 (20**年11月9日) 20**年9月7日全市城建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我局及时研究部署会 议提出的工作思路、规划、方案,以建设“五个**”为中心,认真 贯彻中央、全省和全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扛起责任、咬定目标, 按照抓落实、抓协调、抓指导、抓督促的要求,积极推进“点线面”城建提升工作,落实《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推进方案》、《环湾新城 集聚行动方案》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方案》的各项任务。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和下一步思路汇报如下: 一、《**市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推进方案》 (一)进展情况(详见附件1)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推进方案》从生态景观、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名城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策划生成55个“百日行动”城市规划 设计专项推进项目。目前已全面启动所有城市规划设计项目,完成 投资5100万元,占原定投资计划约80%。其中45个项目完成社会

咨询工作,31个项目开展技术审查工作, 7个项目已完成编制审批并实施。 1.协调性规划和控规、城市设计方面。全面开展《环**湾地区规划发展建设若干建议》、《**环湾新城空间控制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环**湾城乡一体化规划》等5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环**湾地区规划发展建设若干建议》,形成《环**湾城乡一体化规划》、《**环湾新城空间控制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初步成果。东海、城东、江南、北峰、惠南、秀涂港临港物流园等6项片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其中,东海、城东、江南等3项片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得市政府批复。完成东海会展中心等7项重要区域城市设计的初步成果。 2.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方面。**历史文化名城、西街历史街区、中山路历史街区等法定保护规划已完成申报成果,按计划报省住建厅待审核。完成西街、中山路、城南聚宝等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和三朝巷公共环境整治提升等3项微改造项目方案设计。3.生态景观专项规划方面。完成洛阳江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并上报市政府研究,完成古城水系保护整治专项规划规划论证。中心城区绿化景观提升策划及三年行动计划等3项规划编制正积极推进中。4.交通市政专项规划方面。完成中心城区道路提高通行效率规划研

乡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 去年以来,我镇始终按照“建设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和发展定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以产业化经营促发展,以市场化运作创效益,以生态化要求增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11年,我镇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强乡间道路、农田林网、村级渠系配套建设、重点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农村安全饮水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积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路 2011年,全镇有生猪规模化养殖大户3个,建设年出栏头数4万头;生猪年存栏2.8万头;规划完善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大户2个,建设年出笼37.4万只,家禽存笼26.8万只,全镇大牲畜总数达到600头。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特色种植业发展 2011年,全镇温室大棚200亩,绿色水稻种植面积3.8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50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1万亩,水产品淡水养殖面积1.7万亩。

4、搭建营销平台,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2011年,我镇充分利用交通、基地、资源三大优势,做大做强“丹宇”牌粮米加工企业,加快“三袁”、“渔口子”牌大米的市场化动作,走“农户+基地+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区品牌性的农牧业产业加工企业,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和重点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四项工作,全力开启我镇发展现代农业新局面。 1、逐步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夯实“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的重要组织形式。切实落实好扶持政策,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加强资金支持、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合作组织,推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有效对接,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全面推进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以入股、产权联合等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依托龙头企业,吸纳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建立有序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竞争,增强服务功能,维护行业内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地缘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镇走“特色+规模+效益”的路子,培植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道路,着眼于大农业、大市场,特色产业要向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以绿色产品为重点的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瓜果、蔬菜、水产品等绿色、有机、高效、无公害特色产品。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 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 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 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所具备的特征。 (1)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 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机械化不等 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或者说 是充分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 (2)生产技术科学化: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进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 断注入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 产贡献率的过程。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离开 科技的注入,农业的现代化就会停滞不前。 (3)增长方式集约化: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传统农业是落后的,集约经营与 粗放经营相比,粗放经营是落后的。粗放经营与传统农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集约经营与 现代农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进化,一个基本的同步条件是 农业增长方式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在化肥、农药、灌溉等方面的投入边际效益递减,外延扩大生产余地变小的情况下,把增 产的基点转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上来。 (4)经营循环市场化: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一产出一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以实现。这是农村经 济由传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形态走上现代的、商品的市场形态的必由之路。在资源的配 置上,行政手段的退出与市场功能的发挥,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生产的目的上,产品自给自足的消亡与纯粹用于商品交换的转换,是现代农业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个“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