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浅析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开挖深基坑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会对深基坑周围的建筑物造成沉降的影响。本文以某高层住宅楼的基坑挖掘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周围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详细描述了所使用的观测方法及观测方案。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观测;观测方法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某高层住宅楼所处位置为郊区空旷地区,南侧5m处为一栋7层民房,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米。基坑采用围护桩+锚索支护方式,围护桩外围为止水帷幕墙。本次监测工作始于2011年7月26日,结束于2011年10月26日,共历时90天。。根据本次工程的监测要求,需要对基坑南侧相距5m的民房进行竖向位移监测。

1.2 工程地质

根据钻探结果显示,该高层住宅楼覆土表层是第四系的人工填筑杂填土与素填土,下面是冲洪积粘性土、砂层及残积粘性土,其下伏基岩是第三系泥岩。

1.3 水文地质

由地下水赋存条件可知,高层住宅楼地下水是松散土层的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的砂层中。砂层的连通性较好,水量较大,呈现断续分布;而残积层由于粘粒的含量不均,其透水性及含水性均存在差异,并且局部水量可能较大。总体来说,残积层的水量不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首先我们先了解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相关内容: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对于沉降的基本要求: 5.1.1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

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生活后勤综合用房 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场地整平标高为,设计±=。拟建两层地下停车场,基坑总面积约为3748㎡,周长约253m。地下一层底板板面标高为,二层底板板面标高,开挖面标高为,基坑实际挖深为左右。 本工程采用排桩加一道支撑的挡土形式,止水结构采用双排深搅桩,坑内布置8口管井进行降水。 二、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一)、监测目的: 1.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2.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 根据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如下: 1.基坑周边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沉降监测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水位监测 5.支撑轴力量测 二)、点位布设: 1.沿圈梁顶每15m左右设位移监测点,共布设15个; 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共布设约30个沉降监测点; 3.基坑周边共布设8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管,孔深; 4.支撑轴力监测,布设4个断面,每个断面4个应变计; 5.设4个水位监测管,孔深。 具体监测点点位见后附平面位置示意图。 三、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监测方法 (一)、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基坑设计规范》(JGJ120-99)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 (二)、监测方法: 表面变形观测: 包括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使用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水平位移采用测小角法,角度观测一测回,距离按1/2000的精度测量,测小角法是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地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所夹地微小角度αi(如图所示),并按下式计算偏移值:l i=αρ 式中S i为端点A到观测点P i的距离,ρ’’=206265’’;

沉降观测记录表完整版本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编号:DLMJTC-001工程名称美景天城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水准点编号M1 - M16 水准点所在位置4号家属楼水准点高程 观测日期观测性质 工程地点辽源市东辽县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测 点相 对标 高(m) 上午下午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M12 M13 M14 M15 M16 工程进度 状态 技术部 施测人记录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1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相对标 高(m) 第一次 2013年2月28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 0 0 M2 -2.25 -2.251 1 1 M3 -2.1 -2.1 0 0 M4-2.3 -2.301 1 1 M5-2.32 -2.32 0 0 M6-2.23 -2.23 0 0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架空层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2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 相对标 高(m) 第二次 2013年3月30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01 1 1 M2 -2.25 -2.252 1 2 M3 -2.1 -2.101 1 1 M4-2.3 -2.302 1 2 M5-2.32 -2.322 2 2 M6-2.23 -2.231 1 1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一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9.8.1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高耸构筑物、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工业厂房及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 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处理或基础托换的新建或改建建(构)筑物,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规定应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以及设计有要求的建筑物,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应按单位工程提供沉降观测记录; ? 2 沉降观测的每一个区域,必须有足够的水准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点布设应坚固稳定,应 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应避开沉降和振动影响的范围,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距离宜为30m~50m;水准点埋设必须在基坑施工前15d完成,水准点应定期核对; ? 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应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且应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 4 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隔10m~15m或每隔2~3根柱子处; 2)变形缝和防震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 5 沉降观测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观测 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每次观测均须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5mm的要求; ? 6 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m~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前后视 距应基本相等;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7 沉降观测周期和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基础荷载的增加以及意外情况等因素而定,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完工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

关于沉降观测的要求

一、当前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施工中对沉降观测的认识,一般都不够重视,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建筑设计部门在设计图纸上没有沉降观测方面的要求或明确的图示标注;二是观测点的设置不符合规定;三是观测的时间不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四是沉降观测记录弄虚作假或凭空填报;五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规定要求继续进行必要的沉降观测。 二、如何做好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一)端正思想认识。沉降观测在建(构)筑物的施工乃至使用过程中是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对于地基软弱或者不够稳定的地区,或者建 (构)筑物上部荷载与自重较大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在具体操作上需按规范要求精心进行。 (二)建筑设计部门必须按设计规范严格要求,在施工说明或施工图中标明沉降观测的观测点、观测数量和时间。 (三)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认真操作,严格把关。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正确合理 (1)砖墙承重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点一般应沿墙的长度每隔8米至10米设置一个,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转角处、纵墙与横墙的交接处及纵墙与横墙的中央、建筑物的沉降缝两侧。当建筑物宽度大于1米时,内墙也应在适当位置设观测点。 (2)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应设在每个桩基或部分柱基上部。 (3)具有浮筏基础的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观测点应沿纵、横轴和基础周边位置。 (4)新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连接处的两边应设置。 (5)烟囱、水塔、油灌等其他类似的构筑物,应沿周边对称设置。 (6)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2.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要适当 对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和4层及以上的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第一次观测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进行。然后,在第三层观测一次,三层以上时各层观测一次,竣工后观测一次。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2、监测点的布设 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监测点的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 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力

. . 支护桩桩身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力 支撑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每道支撑的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4、每个监测点截面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2.0.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2.0.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同一监测孔的测点宜沿竖向布置在各层土,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厚度较大的土层中应适当加密。 2.0.10立柱竖向位移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word教育资料

工程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坑开挖的深度的要求日益增加,深基坑的开挖成为建筑物的必需。然而深基坑由于其深度问题,在施工中会对其他的建筑物等产生影响,从而成为抵制工程中的一个复杂问题。施工方对深基坑的关注以及工作时的态度成为负面影响减低的要点。本文主要结合深基坑实例,针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不均匀沉降土压力防治措施 城市的改造和建设中涌现出诸多问题,而深基坑的开挖就所引起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也越来越倍受人们注重。作为一个复杂的地质工程,作为一个基本的地质工程,深基坑的开挖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基坑自身强度与稳定性,以及地质环境和社会影响问题。因此保证基坑的安全,使坑内外的各个工程环节顺利进行可谓十分重要。正由于深基坑工程的独特性才会使得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逐渐提上日程。 l 深基坑工程的独特性 1.1 基坑的深度加大。 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基坑的深浅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正因为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以及土地的紧张性等因素,而导致了建筑物的本身计划高度的加大,以及开始向地下开始开发。地下室的不断出现就是案例。现在的地下室出现4层也很正常。基坑的深度也因此需要不断地加深。 1.2深基坑工程所面临的环境差异化 城市地形地貌的差异化导致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出现,在深基坑的开挖中只有结合各个地方的特色,实施符合实际环境的深基坑开挖工程,才能够保证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1.3深基坑所处环境的多样化 现今深基坑的开挖不可避免的要在城市高楼大厦中进行,在建筑物密集之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做好房地产的开发项目。但是往往在城市人口建筑的密集处,也是地上与地下线密集的地方。要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就要处理好地上与地下的各种环境问题。 2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1 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开裂 由于深基坑在开挖的时候容易使地表产生沉降问题,从而使得邻近建筑物发生沉降开裂。这种沉降位移的产生大多数与地表水的含水量有关,如果地表水的含水量降低的话,沉降范围一般而言会比较大。这种沉降位移也同护坡的变形有关,一旦护坡发生变形,在深基坑的附近就会发现沉降位移。当基坑发生位移的时候,严重的话还会产生地下的承压水受压力而向上喷涌的现象产生,由此更会使得基土开裂。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从以下工程中来探讨分析这一情形。这个工程的地下水大约深埋在1.3米的位置,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地下水:一是浅层潜水型,二是弱承压水型,三是及基岩裂隙水。根据这一地层结构,探测这一过程沉积环境,以野外勘探和现场原位的方式进行测试,以结合土工试验成果来加以综合分析,从上到下,这一土层依此为:人工杂填土、亚粘土、亚粘土一粉细砂、淤泥质亚粘土。 大约在开挖前的两周开始对工程进行降水维护,这样的话可以保证土体在开挖的时候有足够的水份来保证稳定性。在钻孔灌注桩桩顶开始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位于隧道的地方则采用钢管支撑体系。土方开挖为垂直明挖,结构是先撑后挖。开挖的深度为每层钢支撑高度3米,开挖的时候就注意进行坡面挂网喷浆和钢支撑支护。在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到边开挖基坑紧邻的建筑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缝,虽然程度各不相一,有的横向拉裂,局部有少量地砖翘起。如图1所示。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沉降观测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

(精品)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沉降观测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沉降观测: 1)、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3)、造型复杂的14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4)、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5)、单桩承受荷载在4000KN以上的建筑物; 6)、使用灌注桩基础而设计与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的建筑物; 7)、因施工使用或科研要求进行学降观测的建筑物。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

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影响的分析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影响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11T10:58:51.7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作者:徐瑛 [导读]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 杭州环保成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表土沉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坑开挖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工程问题,它既涉及基坑的自身强度与稳定性,又包含了地质环境和社会影响问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基坑的安全,使坑内坑外的各种工程顺利施工,还要避免因地表沉降而引起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其他市政设施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就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周边建筑;影响 1深基坑开挖分析 1.1深基坑开挖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 1.2深基坑开挖基本要求 在深基坑土方开挖前,要制定土方工程专项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要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1)深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前者无支护结构,后三种皆有支护结构。(2)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3)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4)防止边坡失稳。(5)防止桩位移和倾斜。(6)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2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造成的影响 2.1工程概况 某市快速内环东线工程二标段工程全长约2.052km,分两期施工。隧道开挖基坑呈“一”字形,二期隧道全长925m,宽约29m,基坑深浅渐变,最深处约为15.4m。该工程采用φ1200mm间距1400mm钻孔灌注桩加一排φ650mm搭接150mm的搅拌桩止水帷幕进行维护,管井施工在支护桩完成70%后施工,在基坑开挖前两周进行降水,使土体开挖时已受到相当程度的排水固结;钻孔灌注桩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隧道采用钢管支撑体系;土方开挖为垂直明挖,结构先撑后挖。按每层3m(每层钢支撑高度)左右进行开挖,边开挖边进行坡面挂网喷浆和钢支撑支护。 2.2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1)建筑基础沉降。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建筑,特别是在此之前就处于上方的房屋建筑基础,在基坑开挖后,一侧失去水平力支撑导致基础发生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沉降量也在逐渐变化。(2)建筑物裂缝。深基坑道路两侧周边的建筑物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裂缝,特别是紧邻的一处建筑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有的横向拉裂,局部有少量地砖翘起。据了解,该建筑房屋的主体结构是框架结构,其基础是阀板基础。 3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影响的原因 3.1沉降问题的原因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建筑结构自重对土产生附加应力作用。由于建筑旁的土体的自重应力将会产生主动土压力,在背离基础部位形成水平作用力,使得土基承载性能降低。再者,开挖基坑之后,原有地下水位线降低,基底内部土体的饱和度降低,静水压力作用会随之降低,土体的有效自重应力增大,可能引起下滑危险。地下水位下降后,由于孔隙率增大,基础对土基的压力作用没有改变,类似于排水固结试验原理,从而引起地表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在此情况下,静水压力作用会逐渐减少,作用于土的直接应力会增大,从而使得地基沉降固结,固结前期沉降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都相对较大,后期愈见缓慢,如果开挖深度基本恒定,沉降量增加到一定幅度后边界处于微小状态甚至停止沉降。 3.2开裂问题的原因 深基坑周边房屋建筑结构墙面甚至梁体发生开裂,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几个测点的高程变化使得建筑结构内部的应力重新分布。结构框架发生变形,局部下降幅度较大。在横向同样会产生应力分量,墙体内部发生拉伸剪切作用最终导致裂缝产生。 4治理方案 4.1加固设计 压密灌浆是通过钻孔在土中灌入浓浆,在注浆点使土体压密而形成浆泡,当浆泡的直径较小时,灌浆压力基本上沿钻孔的径向即水平向扩展。随着浆泡尺寸的逐渐增大,便产生较大的上台力而使地面抬动,当合理的使用灌浆压力并造成合宜的上抬力时,能使下沉的建筑物回升到相当精确的范围。简单地说,压密灌浆是用浓浆置换和压密土的过程。采用压密注浆法加固土体,可以减少沉降。注浆材料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压力:浅部注浆终压为500~1000kPa,深部终压为1600~2000kPa。首先施工垂直孔,注入浆液在地层中形成一道垂直幕墙,以阻止地基土土体的侧向变形及斜孔浆液外侧渗流,再通过倾斜注浆孔向地基下层注入浆液,以改善地基土力学性能指标。经压密灌浆后,建筑物会在很短时间内即有所回升,不均匀沉降也会相对减小,而且建筑原有的斜拉张裂缝和承重墙顶部的横张裂缝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弥合。 4.2基坑开挖和横向支撑措施 首先,做好技术交底,明确开挖分步和每步开挖的实际尺寸、开挖时限、支撑时限、支撑预应力等各道工序的定量指标。其次,严格执行开挖程序,土方开挖应遵循“分层、分块、抽条、对称”的原则,先撑后挖,随挖随撑。然后,提前配齐土方开挖段所需的支撑及垫块,

浅谈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浅谈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发表时间:2019-08-26T13:47:37.63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1期作者:曹博林 [导读] 深基坑作为一种临时的安全支护体系,对于建筑项目的地下施工非常重要,可以保证施工过程安全稳定地进行。 安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安康市725000 摘要:深基坑作为一种临时的安全支护体系,对于建筑项目的地下施工非常重要,可以保证施工过程安全稳定地进行。但是由于深基坑的深度较大,在具体开挖时,可能会对于区域内的地质结构产生影响,引发地面沉降,进而对于周边建筑物产生严重的破坏,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具体施工中,应该做好相应的观测工作,随时观测周边地面和建筑物的状况,并且根据实际状况及时调整项目施工方案,避免对建筑物产生不良损害。 关键词:深基坑;周边建筑;沉降观测 引言: 在开挖深基坑时应该随时进行沉降观测,最大限度地保护基坑和周边建筑的安全。总体而言,沉降观测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必须科学地确立观测点,并且制定高效完善的观测方案,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加强对于数据的整合和处理,并且及时进行安全防范,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出发,保证沉降观测的有效性。本文简单概述了深基坑和建筑物沉降的内容,并且仔细分析了沉降观测的内容,以及如何对于周边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同时论述了在沉降观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深基坑及建筑物沉降概述 总体而言,当基坑的开挖深度大于5米,或者基坑深度虽然小于5米,但是基坑周遭的地质条件和管线非常复杂,都可以称之为深基坑。在一些建筑项目中,常常需要开挖这样的深基坑,在开挖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于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随着深度的持续扩展,很容易造成周边建筑物和地面的下沉,而且属于一种不均匀的沉降状况,导致地面土体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引发建筑物的损害,增加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风险。 二、深基坑及建筑物沉降观测 (一)观测的目的 深基坑的开挖对于建筑项目而言至关重要,可以为地下施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但是由于地质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开挖深基坑时,可能会导致地质状况的改变,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影响到周边建筑的安全性。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这样的安全风险,就需要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随时对于深基坑的状况进行观测,并且观测其对于周边地面所产生的影响,及时监测地面的变形情况,并且仔细地分析相关数据,当不良影响大于标准要求时,就应该立刻采取防范对策,保证周边建筑的安全,同时也确保深基坑的安全性[1]。 (二)确立观测点 这是沉降观测的首要环节,在确定观测点之前,相关人员先要对观测环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于基坑而言,就要了解其实际的深度、防护状况以及支点的设置等,同时,也要了解周边建筑的状况。只有全面了解了环境信息,才可以确保观测点选择的准确性。接下来就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并且着手选择和确定观测点,一是要对于基坑的支护状况进行观测,同时也要观测整体结构的水平位移,然后将观测点确定在顶梁的附近,保证观测点之间的间隔为15m左右。二是要对于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观测,观测点的确立要按照建筑物实际状况而定,包括建筑的规模、位置等。另外,随着基坑的持续开挖,沉降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所以一定要及时进行观测。 (三)观测的方法 沉降观测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在观测中一般会用到水准仪等,为了防止外界条件的干扰,应该将仪器设置在远离工地的位置,防止观测结果出现误差。在对于基坑的支护结构实施观测时,还会用到全站仪设备,同样需要避免外界干扰,并且科学地使用仪器,将误差控制在0.5毫米的范围内。由于观测的结果对于项目实施而言至关重要,必须保证观测的精度,根据相应的标准要求,基点读数的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并且需要控制好视线的长度[2]。 (四)反馈信息 对于沉降观测而言,反馈信息是否准确和全面,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施工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所以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相关人员通过对于反馈信息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及时获得建筑物的沉降状况,一旦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就应该快速启动应对措施,保证周围建筑的安全,科学地防止和控制损害,并且也确保深基坑的安全性。 (五)观测频率 沉降观测事关建筑物的安全,为了获得准确的观测信息,保证观测的效果,就需要合理地规划观测频率。对于支护结构的观测,这需要在深基坑施工之前就落实,直至深基坑施工的后期,在基坑回填至室外地坪时结束。在开挖基坑时,需要保证每周两次的频率,在出现不良天气时,更需要加强观测,采用隔天观测的方式,及时获得最新的观测信息。另外,在浇筑底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为期五天的观测,同时,在遇到降雨天气时,仍旧需要加大观测的频率,保证隔天观测的频率。 三、建筑物的安全性评估 这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重要事项,按照实际的变形状况,能够将沉降情况划分为四种,其中的均匀沉降不会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产生太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差异沉降就会导致建筑物的变形,而挠屈侧移对于建筑物的损害也较大,这两种沉降不仅会使得建筑出现倾斜的情况,还会引发裂缝等一系列问题,增加建筑物的安全风险,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具体的观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建筑变形的观测,国家也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但是由于沉降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变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启动应急措施,保护建筑的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老旧的建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深基坑的开挖,更容易出现变形的状况,所以就应该制定科学的观测方案,增加观测的频率,对建筑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观测,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3]。 四、观测时的注意事项 在深基坑开挖时进行沉降观测,是一项综合性的作业,涉及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人员的安全、制度规划等,所以为了保证观测的有效性,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是就实际的情况而言,离深基坑的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也越容易引发建筑物的变形,所以在具体观测中,应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一、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二、适用 ?记录建筑物施工过程直至沉降稳定的变化情况,为工程验收提供质量安全保证依据。 三、填写 ?根据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层及其逐次沉降量的成果表(单位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 ?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总沉降量、最后100d沉速率、总沉降量汇总曲线图) 四、要求点埋设 ?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处或每2~3根基上,一般观测点少于6点 ?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级纵横墙交接处

?学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等高耸高低位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五、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首次测量(即零周开始)应连接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关取观测点结果中的中数作为测量初始值。?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频次应根据建筑物的地基类型和加荷情况确。 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的单层或多层的工业厂房,按不同施工阶段(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各观测一次)分别进行观测。 二、多层民用建筑及其他工业建筑物,每施工完毕1~3层后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三、建筑物和构造物封顶后,应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四、沉降观测必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措施 沉降观测是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乃至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技术资料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建筑质量,更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正确合理 (1)砖墙承重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点一般应沿墙的长度每隔8米至10米设置一个,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转角处、纵墙与横墙的交接处及纵墙与横墙的中央、建筑物的沉降两侧。当建筑物宽度大于1米时,内墙也应在适当位置设观测点。 (2)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应设在每个桩基或部分柱基上部。 (3)具有浮筏基础的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观测点应沿纵、横轴和基础周边位置。 (4)新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连接处的两边应设置。 (5)烟囱、水塔、油灌等其他类似的构筑物,应沿周边对称设置。 (6)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2、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要适当 对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和4层及以上的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第一次观测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进行。然后,在第三层观测一次,三层以上时各层观测一次,竣工后观测一次。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3、水准点的确定要稳妥 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岩基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4、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要讲究 (1)观测沉降的仪器应采用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水准仪和钢水准尺进行。 (2)观测时应固定人员,并使用固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3)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5、沉降观测的图示与记录要精细 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