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题库.docx24574568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题库.docx24574568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题库.docx24574568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题库.docx24574568

7.卢梭的爱弥尔反应了()思想。

A.和谐思想

B.自由思想

C.个性思想

D.自然思想

8.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普通教育学》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人格特质的发展

C.面向全体学生

D.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

13.主张“教育事业应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观点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维多利诺 D柏拉图

14.强调学生要“坐中学”,而非“做中学”这一思想体现在哪一本专著中()。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 .《教育漫话》 C .《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6.中国古代老子的教育思想与西方哪位思想家接近()。

A.凯洛夫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

17.关于古代斯巴达教育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育内容单一

B.教育途径单一化

C.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政治家与商人

D.教育方法一强制灌输为主

18.传统教育提出“三中心”以下不属于传统教育三中心的是()

A.以直接经验为中心

B.以教材为中心

C.以教师为中心

D.以课堂为中心

19.构建学习化社会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提出的重要目标,这种学习化社会构建体现了()

A.制度化教育理念

B.非制度化教育理念

C.正规教育理念

D.非学历教育理念

20.关于英国教育家洛克,错误的是()

A.提倡国民教育

B.主张“白板论”

C.代表作《教育漫话》

D.提倡绅士教育

21.关于赫尔巴特,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A.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B.主张“做中学”

C.他的思想与杜威的思想是想对立的

D.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二、多选题

1.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以下属于其教育思想的有()。

A.教育是一个生长的过程

B.不仅批判传统教育的方法,也对传统教育内发性的批判

C.主张通过智慧和探究引导学生了解发现真理

D.教育是对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是促进学生形成更好,更新的经验

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关于遗传对个体发展影响论述正确的是()。

A.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B.遗传素质能决定人的发展

C.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

D.遗传素质能预定人的发展

3.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课堂为中心

C.以教材为中心

D.以儿童为中心

4.教育的民主化是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一个特点,突出表现在()。

A.教育公平得到彰显

B.允许学校自编教材

C.允许学校自主设置课程

D.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

5.杜威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世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下列属于杜威教育思想的有()。

A.教育即生活

B.从做中学

C.教育是一种进化的过程

D.学校即社会

6.《民本主义与教育》被誉为西方三大教育名著之一,以下哪些教育思想蕴含在这部专著中()。

A.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B.教育即生活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即认同

7.关于英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洛克,说法正确的有()。

A.主张绅士教育

B.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C.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D.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

8.近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C.教育的世俗化

D.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9.关于教育的论述,正确的有()。

A.蜜蜂教幼蜂筑巢是一种教育活动

B.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C.木匠带徒弟是教育活动

D.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区别在于它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

10.下列关于非制度化思潮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赫尔巴特、伊里奇、库姆斯等

B.主张构建学习型社会

C.强烈批判制度化教育的弊端

D.推崇教育不应该再限制于学校围墙之内理想

8.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比较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A.正确

B.错误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单选题

1.英国教育培养的理想人物是“绅士”,重视文化素质,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德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强调注重理想和开拓精神的培养,这表明()。A.不同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影响教育目的的内涵

B.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内涵

C.不同社会制度影响教育目的的内涵

D.不同文化背景影响教育目的的内涵

2.学校教育中不能成为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的因素是()。

A.教育方法

B.学生行为

C.教育内容

D.教师言论

3.下列关于学校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有()。

A.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B.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C.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D.学校文化是以创新文化为已任学校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2)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3)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4)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5.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7.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 )。

A.组织文化 B.管理文化 C.设施文化 D.制度文化

8.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包括()。

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B.再生产劳动力

C.再生产科学技术

D.传递科学知识

9.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A.学生文化

B.学校文化

C.学校制度

D.学校传统

1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1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制度文化

B.物质文化

C.精神文化

D.学生文化

13.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学校制度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教师文化

D.学校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分为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美化、绿化和教学设施等。

14.对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错误的是()

A.“教育救国论”是说教育可以决定政治

B.一个国家的民主化是由教育决定的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经费的公配

D.教育是一种可以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二、多选题

1.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无处不在,无法回避的现实,科技对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科学技术能决定教育质量

B.科学技术水平决定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C.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D.科学技术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的民主化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决定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的民主化。

2.学生文化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合为一个群体而现出来,学生文化具有()。

A.组织性B.过渡性C.非正式性D.互补性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3.网络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A.开放式 B.筛选制 C.等级制 D.跨年龄段 E.跨时空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

D.教育构成文化本体

E.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5.关于校园文化,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校风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B.学校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C.学校的绿化与美化属于校园文化

D.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校风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学校的绿化、美化和教学设施是学校的物质文化

6.一般来说,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手段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A.教育宗旨的制定

B.教育手段的确定

C.教学指导纲要的审定

D.教育经费的审定统治阶级通过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宗旨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人员的任免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三、判断题

1.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A.正确

B.错误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选题

1.学生与事物或容量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源于其是一个有意识的人

B.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不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权威性

C.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其具有个人的爱好

D.学生有依赖性

2.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

A.格赛尔、荀子、洛克B.荀子、洛克、华生

C.格赛尔、荀子、华生

D.威尔逊、荀子、华生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由此,教育应该要()。

A.抓关键期B.防微杜渐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

4.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它具有极大的()。

A.实践性 B.能动性 C.人为性 D.活动性

5.在人的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前,生殖系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之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个反应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阶段性

6.个体的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个体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四肢到中间个体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

B.认知发展遵循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

C.道德认知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

D.心理发展遵循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7.以下能够通过遗传来传递的是()。

A.行为

B.道德意识

C.知识

D.外貌

10.发展心理学家们提出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概念,主要依据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阶段性

11.某些教师在教育中搞“一锅煮”,从而产生了消极的后果,这主要是未能认识到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12.在教育工作中搞“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体差异性

1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成熟机制

C.主观努力

D.社会条件

16.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主要通过什么形式进行()

A.教育方法

B.教育目的

C.教育形势

D.教育内容

18.人需要接受教育,这是因为人具有()

A.差异性

B.未完成性

C.能动性

D.互补性

19.学生李旭在认识上常常出现极端化倾向,有时对自己过分欣赏,有时候有很自卑,这种特点是()

A.高中生的特点

B.小学生的特点

C.初中生的特点

D.大学生的特点

二、多选题

1.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其特殊性表现正在()。

A.学校教育必然是一种积极的环境B.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

C.学校教育具有制定的教育内容D.学校教育具有有系统的组织

3.学校教育为何对于开发个体的特殊能力有独特作用?()。

A.学校教育具有组织性B.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

C.学校中的学生具有差异性D.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多面性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表现出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因为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展学生个性独特性的价值,并且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每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的特点,这给教师的启示是()。

A.教育学生时要具有整体观

B.教育要一分为二

C.教育学生是要全面兼顾

D.缺陷儿童具有教育的可能

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A.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B.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C.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D.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E.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9.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包括()。

A.对个体的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B.具有发展个体的个性功能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的功能

三、判断题

3.人性本善者强调教育对人性中善的诱发与扩充之功能。()

A.正确

B.错误

4.“成熟论”属于人的发展的“内发论”。()

A.正确 B、错误

5.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A.正确 B、错误

第四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一、单选题

1.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以下阐述片面的有()。

A.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B.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可以概括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2.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对于义务教育,以下正确的有()。

A.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是针对家庭而言的

B.义务教育又可称为公民教育

C.义务教育又可称为普及教育

D.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在少数民族地区是6年

3.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规律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性质D.教育的内容

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学校的()。

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育目的

5.对于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A.教育目的分成国家教育目的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两大类型

B.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教育对象提出的

C.培养目标是由各级各类学校自己制定的

D.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从根本上看是一组相同的概念

6.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教育目的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转变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性特性B.政治性特性C.时代性特性D.阶级性特性

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B.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C.普遍与一般的关系D.一般与普通的关系

8.我国教育目的所要培养的个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要坚持()。A.社会与个人的统一B.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

C.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D.政治思想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11.教育目的具有()

A.滞后性 B.社会性 C.特殊性 D.永恒性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B.素质教育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C.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是相对的D.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我国教育十分强调的发展理念,关于这两种发展,以下理念正确的是()。

A.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往往是相悖的

B.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

C.全面发展是面面俱到的发展

D.全面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

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实现的。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强制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5.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两者关系的看法错误的是().

A.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B.正确的教育方针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

D.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E.教育规律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客观依据

6.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

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C.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D.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7.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坚持体力与脑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四有、两爱、两精神”

8.中共中央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有()

A.是基础性的教育

B.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C.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D.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9.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可概括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B.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C.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

D.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三、判断题

3.教育目的不可以测量,培养目标可以测量。()

A.正确 B.错误

5.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

A.正确 B.错误

6.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可以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或者是具体的。教育目的不是具体的()

A.正确 B.错误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选题

1.一名教师是否能真正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专业素养,以下不属于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的是()。

A.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B.具一定的校本研究能力

C.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

D.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班主任老师怀疑李涵偷了同桌学生的钱,在没有在征得李涵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对其搜身,这种行为侵犯了李涵的()。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A.荣誉权 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3.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示范者角色B.朋友角色C.研究者角色D.协调者角色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管理者角色;4.示范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6.某中学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不顾学生的反对,强行要求班上的女生跑1000米,很多女生中途吃不消无法继续下去了,要求停跑,但是遭到老师的拒绝,老师的这种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身心健康权 D.人格尊严权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定期组织身体检查;安排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等。

9.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A.双主体关系

B.人---物关系

C.人---人关系

D.朋友关系

13.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D.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1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教师的().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人格素养

18.历史老师发现学生马凯偷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他擅自对马凯进行逮捕,这种行为侵犯了马凯的()

A.名誉权

B.隐私权

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

20.柳宗元说,“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之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教师的角色是()。

A.授业、解惑者

B.朋友

C.合作者

D.传道者柳宗元谢绝的是结成正式师生关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师之礼。但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确有为师之实。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即师生之间应和朋友之间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在学术研讨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传道强调的是为师之道。

2.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判断其合格与否的关键,以下哪些方面属于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

A.懂得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既面面俱到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说要面面俱到,不然就没有个性。

B.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C.知道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D.具有建构主义教学观

6.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A.情感支持

B.民主平等

C.尊师爱生

D.严格要求

E.教学相长

7.教师需要的基本教育的素养有()

A.语言表达能力 B.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C.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D .教育科学教研能力

三、判断题

1.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

A.正确

B.错误

6.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A.正确

B.错误

7.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A.正确

B.错误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职责,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包括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10.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A.正确 B.错误

第六章课程

一、单选题

1.综合实践活动属于课程范畴,这门课程属于()。

A.任选课程B. 既可作选修课程,又可以作必修课程

C.必修课程D. 选修课程

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划分,课程可以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和社会课程D.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

3.教育学中,通常根据()来划分课的类型。

A.学科或课程的特点B.学生的学习效果

C.教学内容D.教学具体任务或主要教学方法

4.初中开设《中国历史》课程是一门()。

A.工具型课程

B.研究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基础型课程

5.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是由于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难以被一般人所掌握的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方向评价模式B.目标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D.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6.从什么角度划分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A.课程功能

B.课程任务

C.课程管理

D.课程组织核心

7.课程文件中规定课程开设顺序,位于第一的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宗旨

C.课程计划

D.课程大纲

8.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可以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而基础性课程是()。

A.选修课

B.必修课

C.既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

D.任选课

9.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A.实现爱国教育

B.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C.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D.将优秀的文化成功传授给学生

10.“新课改中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口号,小学教师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A.问卷研究法

B.文献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历史研究法

11.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的要求,初中阶段的课程()。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与分科兼顾 D.以分科课程为主12.在安排课表过程中,学校尽量考虑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这遵守()原则

A 迁移性

B 适应性

C 整体性

D 创新性【解析】课程表的安排要遵循整体性、迁移性和生理适宜性,注重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属于迁移性。

1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教学方法 C.各学科开设的顺序 D.各学科的教学时间

14.学周安排是由哪一个课程文件规定的()

A .课程宗旨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方案【解析】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15.考试考查制度是由哪一个课程文件规定的()

A.课程方案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宗旨【解析】考试考查制度由课程标准规定

16.在我国,课程设计具体表现教科书、教学计划和()

A.课程计划B .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课程标准解析】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也叫课程计划。

19.强调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界说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过教学所取得了进步,并为修订课程计划提供依据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论模式

B.实践反思模式

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2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科书

B.课本

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解析】课程计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21.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课程以()。

A.综合与分科兼顾

B.综合为主

C.分科为主

D.活动为主

二、多选题

1.校本课程又称作学校课程,这种课程的开发形式主要有()。

A.课程改编 B.课程新编 C.单项活动设计 D.课程选择

2.对于小学课程的设计,你认为()。

A.要围绕小学教育的目的进行设计

B.设计时不能脱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C.要注意课程的衔接性

D.要兼顾科学性和思想性

3.我国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

A.加强基础性 B.加强综合性 C.加强弹性 D.加强实践性【解析】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二)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三)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5.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是指()。

A.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实际要达到的结果

B.课程目标是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

C.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联系

D.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计结果

6.以下课程一定属于必修课程的有()。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思想品德》课程

D.研究型课程

7.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以下属于教学计划构成部分的有()。

A.课时分配

B.学科设置

C.学科顺序

D.教学进度安排【解析】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教学进度的安排是课程标准的内容。

8.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广域课程

B.潜在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E.融合课程一是相关课程(Correlated Curriculum),就是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二是融合课程(Fused Curriculum),也称合科课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三是广域课程(Broad Curriculum),就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四是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这种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象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前三种课程都是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综合的课程形式,它们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是旧的学科课程的改进和扩展;而核心课程则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9.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包括()

A.组织材料

B.解析资料

C.确定课程目标

D.搜集信息【解析】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包括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解析资料,报告结果。

10.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主要形式有()

A.单项活动设计

B.课程新编

C.课程改编

D.课程选择

三、判断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程序。()【解析】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A.正确

B.错误

3.安排课程表时,统筹安排课程计划中所列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于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从而实现各门课程功能的协调化,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遵循了课程表安排的迁移性原则。()】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这是遵循了课程安排的整体性原则。

A.正确

B.错误

4.课程的综合性,提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是当代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二)加强实践性,突出

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三)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A.正确

B.错误

5.国家课程的编制采取的“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

A.正确

B.错误

6.《思想品德》是必修课程。( )

A.正确

B.错误

7.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是两种相对立的课程()

A.正确

B.错误

8.基础型课程兼有必修与选修两种类型。()【解析】基础型课程是必修课。

A.正确

B.错误

9.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A.正确

B.错误【解析】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10.课程目标的确立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A.正确

B.错误【解析】课程目标主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第七章教学

一. 单选题

1.关于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A.测验信度高,效度必然高 B.信度指的是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C.测验的效度高,信度必然高 D.效度指的是测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以下在教学中强调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不包含()。

A.夸美纽斯 B.朱熹 C.卢梭 D.布鲁纳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

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布鲁纳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要层层推进,循序渐进。

3.“教学”的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

A. 教师教学生学

B. 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活动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D.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

4.某校对新来的初一学生按照智力的高低,把学生分为高. 中. 低…….这是属于()。

A.内部分组

B.个性分组

C.学科能力分组

D.外部分组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学校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习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题中对初一学生进行分组,没有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习,因此是内部分组。

5.外部分组是按照学生的()来编班。

A.知识经验 B.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C.发展水平 D.年龄

6.与其它的认识过程不同的是,教学过程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了一个“中介因素”——教学过程的什么特点?()学生的个体认识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

A.交往性 B.教育性 C.指导性 D.间接性

7.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序,严格的说不是一个完善的课程评价模式的是()。

A.背景. 输入. 过程. 成果评价模式 B.方向评价模式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是不存在的,因为评价者总是会有一定的评价准备,游离了课程编制者的目的,评价者很可能会用自己的目的来取而代之。严格地说,目的游离评价不是一个完善的模式,因为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序,所以有人把它当做一种评价的原则。

C.目标评价模式 D.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8.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A.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提高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解析】题中体现赫尔巴特的教学教育性原则,也就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或者说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9.对于教学中的讲授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某教师在课堂上发表讲演,这是运用讲授法的体现

B.讲授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C.讲授法可能是以启发式作指导的教学方法

D.讲授法是以注入式作指导的教学方法

13.关于教学大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 B.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科的授课时数

C.教学大纲又称为课程方案 D.教学大纲规定学科开设的顺序【解析】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14.关于教学过程,历史上的一些教育家曾经有过论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杜威主张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的基础上

B.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C.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要建立在感官直接的基础上

D.夸美纽斯主张教学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解析】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2.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16.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关于教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中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B.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师的教

C.教学是一种能动性活动,这种能动性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解析】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其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D.自学与教学没有关系

18.教学与智育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A.教学与智育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教学的实质与智育等同

C.智育是实施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

D.智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实现

19.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验法

20.教材与教科书的关系是()。

A.教科书包含了教材 B.教材与教科书无关

C.教材包含了教科书

D.教材等同于教科书

21.某位同学在一次总分为100分的测验中第一次分数为50分,在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半月后再次测试分数为80分,该测验()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准确性

2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不包()

A.发展性

B.可操作性

C. 综合性

D.灵活性【解析】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23.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对于教学基本内涵,可概括为()

A.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B.教师教学生学

C.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

D.教师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活动

24.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可以分为()

A.讲授课、巩固课、练习课、检查课

B.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C.实验课、巩固课、技能课、复习课【解析】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和检查课。根据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和复习课。

28.夸美纽斯说,“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这实际上指出了教学应该要坚持()

A.巩固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直接经验为主的原则

29.“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说明的一个道理是()

A. 知识与智力之间是平行的关系

B. 知识与智力无关系

C.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

D.知识与智力是同步. 正比的关系

30.关于教学,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老师要以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B.教学要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

C.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D.要是学生真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31.运用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一般来说,运用知识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

A.复习

B.活动

C.思考

D.练习【解析】大纲原话。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2.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的品德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过程,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什么特点()

A.迁移性

B.目的性

C.引导性

D.教育性

33.教师备课工作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A.设计教法

B.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C.选取直观教具

D.检查学生的学具33.【答案】( A或B)

【解析】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4.教材不仅仅包括课本,还包括视听教材,以下不属于视听教材的有()。

A.教学软件

B.录音

C.插图

D.录像

35. 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解析】复试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班级授课制主要的缺点就是不利于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是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

36.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

A.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

B.认知过程【解析】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强调认知结构的建构,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C.学生直接经验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

D.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联系和系统化的

37.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课的类型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这门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答: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实用性得特点。 2、教育学得发展有哪些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答:(一)教育学得萌发阶段;孔子《论语》、《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得关于教育得专门著述。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得独立阶段;1632捷克《大教学论》就是近代最早得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洛克《教育漫话》(1693)、卢棱《爱弥儿》(176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代表作、赫尔巴特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体系。福禄培尔《人得教育》;(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教育论》186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四)教育学发展得深化阶段; 3、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得基本原则?答:(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 4、中学教育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得主要特点。答:(1)实践性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形与适应性相结合。 1、教育得基本要素?答: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2、教育要素之间得关系有哪些? 答:1、教育者就是实施教育措施得主体;2、教育措施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桥梁;3、受教育者既就是受教育对象又就是学习发展就是主体。 3、简述教育起源得几种学说。答: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4、教育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原生形态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单一性;(2)没有专门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得贫乏性;(4)没有专职得教育人员;(5)教育方法得单一性;2、古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就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得教育机构与专职得教育人员;(3)学校教育得内容主要就是古典人文学科与治世之术;(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教学得组织形式主要就是个别教学;3、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就是科学化;(4)教育人员得专业化与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与发展。 5、现代教育得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人性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国际化。 6、教育民主化得表现?答:1、教育要做到普及化,即实施全民教育政策。2、教育内部得民主化。3、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得变革,教育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转向弹性、开放。 1、简述教育得政治功能;答:(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得人才;(二)教育通过宣传思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得政治;(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2、简述教育得经济功能;答:(一)教育就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三)教育就是生产新得科学技术知识得重要手段。 3、简述教育得人口功能;答:(一)教育就是控制人口增长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提高人口素质得基本手段;(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4、简述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得表现;答:(一)教育就是一种转化活动得过程;(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得不平衡性。 1、简述人得发展一般规律; 答:(一)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均匀性;(四)差异性;(五)与互换性;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得身心发展中得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2 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5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 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 。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及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及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框架整理

【知识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涵义构成 要素 属性起源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教育 者、受 教育 者、教 育影 响(中 介)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 养人的社会活动 1.人类所特有的有意 识的社会活动,个人在 社会生存的需要 2.有意识、有目的、自 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3.以人的培养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三种要素之间的矛 盾运动 1.神话起 源说 2.生物起 源说(利 托尔诺、 桑代克、 沛西能) 3.心理起 源说(孟 禄) 4.劳动起 源说(米 1.原始社会 2.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 古代教育特性: 道统性、专制 性、刻板性、象 征性、作为统治 阶级工具、非生 产性、阶级性、 等级性 3.近现代

会生活 经验的基本途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1)具有继承性 (2)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影响 (3)与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落后或超 前 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起源 于劳动过 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 与人的发 展的辩证 统一 资本主义教育 与社会主义教 育 4.20世纪后 终身化、全民 化、民主化、多 元化、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创立阶段 17C后发展阶段 1.习俗的认识为主 2..机械类比、比喻、寓言为主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原则、制度、思想、内容、 原则 1.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的形成 与发展

3.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 述中 2.卢梭的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 3.最早讲授教育学 4.裴斯泰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 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华 5.洛克的白板说与绅士教育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 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 学代表:伦理学和心理学奠定科 学教育学基础、三中心论、四阶 段教学、教育性教学原则 7.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实用 主义教育学代表: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 社会、五步教学法 8.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及 学校、教学做合一凯洛夫《教育学》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学记、孔子、 墨翟、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昆体 良三阶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独立性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 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

2015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总体的评价目标 1、能了解最初步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 2、能掌握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中学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 3、结合知识教学,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二、评价目标的说明 1、“了解”是指考生通过学习应知道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理解”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把握基本规律,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3、“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中的问题,能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30%,填空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20% 认知层次比例:了解30%,理解50%,掌握20%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两天必过)教育学部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优质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6点趋势,见书P4)。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5点) 6、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5点)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代表作《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该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

1. 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的( C ) A.研究范围B.研究对象C.研究任务D.研究课题 2.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这是教育学哪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A ) A.萌芽阶段B.独立形态阶段C.发展多样化阶段D.理论深化阶段3.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人类社会教育的( B ) A.永恒性B.目的性C.生产性D.阶级性 4.为了扩大教育对象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而采用了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 社会是( D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 )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实践 6.推动和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因素是( A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政治思想 D.文学艺术 7.为我国正确的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 的( B ) A.阶级斗争理论B.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D.辨证唯物主义 8.义务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 C ) A.全面性B.全体性C.强制性D.基础性 9.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从小学至高中作为必修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D.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11.我国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A.人别教学制B.道尔顿制C.班级上课制D.分组教学制 12.人们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是( A ) A.道德任何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学生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以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是( D ) A.班集体B.正式群体C.非正式群体D.参照群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知识点

绪论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名词解释)) 教育的本质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与生产劳动这样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之中。 第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分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之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教育的发展: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远古教育的原始性的具体表现: 1、非独立性; 2、贫乏性; 3、无阶级性;古代教育的标志:使用青铜器、铁器手工工具 从远古教育进入古代教育的主要表现:(简答) 第一个方面,教育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第二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

第三个方面,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 第四个方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古代教育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阶段,初等教育得到普及与发展,中等教育转向现代教育,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出现了一些现代大学。工业技术的变革影响教育形态及教育趋势的变化。 第二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的演变过程。 57年:培养德、智、体几方面发展的,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58年:进一步规定,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82年;进入《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95年:《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教育目的:(概念) 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第一个组成部分: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教育目的又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即所谓“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焦点是人应该为哪个而受教育。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教育目的:社会总体设想; 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目标——>若干单元目标(依教育目标制定)。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选择题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选择题题库及答 案(共200题) 1.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2.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 3.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4.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D.课堂教学 5.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D.民主性 6.“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7.提出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的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 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其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1. 在四科当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2. 高等教育的概念可界定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这种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关系是,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级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存在本质的联系。 (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三)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要素构成科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文化与教育的这种联系一方面放映了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2、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区别:(1)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教职人员、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 (2)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为什么对教育是什么没有一致的看法?主要原因:(1)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解释就不同;(2)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对概念下定义主要是依据经验事实和历史事实;(3)不同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4)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变迁、文化背景不同,对教育的认识就不同;(5)一个根本性原因,是没有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 4、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夫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陈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为“定义性陈述”。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陈述:规定性定义(创造的定义)、描述性

定义、纲领性定义(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5、教育学 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释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6、教育的产生—几种较有影响的说法:(1)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完全起源于生物的本能。动物界的老猫教小猫抓老鼠也是教育。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是“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我们认可的观点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8、教育产生的原因: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年轻一带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根据社会化生存的特点向儿童传授社会生活的规则和准则,便成为满足维持生命的需要和满足延续群体生命的必要手段。 9、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教育产生的根本条件;(2)语言的形成——另一个必要条件。 10、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1)教育的无阶级性; (2)教育的非独立性;(3)教育的原始性。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D ) 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 )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C )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 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 ) 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B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B )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师大内部资料)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常见考点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常见考点 第一章教育学 复习重点 1 、概念:教育、教育学、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 2 、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一些教育思想家的论点和著作 常见考查要点 1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3 、制度化教育开始于近代。 4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5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6、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7、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9、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孔子。 10、世界上最早专门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的《学记》。世界上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11、裴斯塔洛齐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夸美纽斯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他提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伟大艺术”。 14、学校教育产生与奴隶社会初期. 1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6、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7、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18、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其代表作为《教育漫话》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导读: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必考内容,这些知识点,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对这些知识点熟悉几遍,拿分就没什么大问题!小编总结了50条教育学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敏试教育)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教育学 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教育学,希望考生们可以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选择题 1、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C 马卡连柯 2、中国最早使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3、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B 社会制约性 C 相对独立性 D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拔苗助长违反了人的发展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5、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该教育目的论为。

A 宗教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个人本位论 D 文化本位论 6、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A 都应该 B 可选择 C 都必须 D 可自愿 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 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形成各种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称为。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实习作业法 D 参观法 9、教育者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 B 榜样示范 C 指导实践 D 陶冶教育

10、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 A 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文化起源说 答案1-5 ABDAC, 6-10 CBABB

1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教育的国家是。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教学的原则。 13、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是。 14、人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在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5、课程计划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而学习的课程属于。 16、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复习资料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 题及答案一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1.A.世界上最早的一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2.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3.C.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 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 特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4.C.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牛.格塞尔是成熟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 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5.D.格塞尔的"同卯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 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 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q三理成熟的基础.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 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6.A.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7.B.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8.B.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9.A.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10.B.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1 1.C.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2.B.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