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篇不错的介绍基础知识的文章

一篇不错的介绍基础知识的文章

一篇不错的介绍基础知识的文章
一篇不错的介绍基础知识的文章

一篇不错的介绍基础知识的文章,虽然成文时间较早,但做为基础知识来看还是不错的……

由于成文时间早,介绍的可能不全面,欢迎坛友们补充和完善

随着PC扩展功能的不断增强以及可连接外设的增多,如果采用非标准化的连接规范必然造成信息在速度、时序、数据格

式以及类型等方面的不匹配,因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外部接口标准,标准PC的外部接口通常包括串口、并口、PS/2接口、USB接口、网络接口、音频接口和VGA接口等,在本文和后续文章中将分别对其进行介绍,在本文中将向大家介绍主板集成的外部接口。

一、并行接口(Parallel Port/Interface)

并口采用25针的双排插口,除最普遍的应用于打印机以外,还可用于连接扫描仪、ZIP驱动器甚至外置网卡、磁带机以及某些扩展硬盘等设备,下面我们简单看看并口的发展历史:

最初的并口设计是单向传输数据的,也就是说数据在某一时刻只能实现输入或者输出。后来IBM又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为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的双向并口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时输入和输出,这样就将原来的半互动并口变成了真正的双方互动并口; Intel、 Xircom 及Zenith于1991年共同推出了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强型并口),允许更大容量数据的传输(500~1000byte/s),其主要是针对要求较高数据传输速度的非打印机设备,例如存储设备等;紧接着EPP的推出,1992年微软和惠普联合推出了被称为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的新并口标准,和EPP不同,ECP 是专门针对打印机而制订的标准;发布于1994年的IEEE 1284涵盖了EPP和ECP两个标准,但需要操作系统和硬件都支持该标准,这对现在的硬件而言已不是什么问题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并口都支持EPP和ECP这两个标准,而且我们可以在CMOS当中自己设置并口的工作模式。

二、串行接口(Serial Port)

在早期的PC系统中串口的物理连接方式有9针和25针两种方式,通过额外的子卡挡板与电脑连接,如下图所示

随着PC技术的发展,25针的串口逐渐被淘汰,目前串口都采用9针的连接方式直接集成在主板上。一般的PC主板都提

标准的串口能够达到最高115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而一些增强型串口如ESP(Enhanced Serial Port,增强型串口) 、S ial Port,超级增强型串口)等则能达到460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虽然主板一般都集成两个串口,可Windows却最多可提供8个串口资源供硬件设置使用(编号COM1到COM8),虽然共只占据两个IRQ(1、3、5、7共享IRQ4,2、4、6、8共享IRQ3),平常我们常用的是COM1~COM4这四个端口。我们——如果在COM1上安装了串口鼠标或其他外设,就不能在COM3上安装如Modem之类的其它硬件,这就是因为IRQ设

家们可以将另外的外设安装在COM2或4。

三、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1. 简介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 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电脑上的USB接口是一个包含四条金手指引脚的扁平接口(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剖开USB外设的数据线,可以发现其内负责供电而另外两条负责数据的传输,如下图所示。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头)。“A”连接头表示“上流”至电脑;“B”连接头表示“下游”到外设。这样采用了连接上的混淆和困扰。

2. USB接口的性能特点

●热插拔,使用方便

USB接口真正实现了热插拔,在安装硬件时再也不需要象串口或并口这样经过关机-连接-开机-装驱动程序-重启在开机状态下的PnP(即插即用)。而且USB接口都有自己的单独保留中断号(由USB驱动程序自动分配,并在USB设备其他设备竞争有限的资源,可免去许多配置的麻烦。

●带宽大,速度快

USB1.1协议允许1.5Mbps和12Mbps两种数据传送速度规格,这大概是标准串口的100倍(115Kbps)以及标准并口的已经可以提供速率为480Mbps的高速传输。

注:1Mbps=0.125MB/s

●可连接设备多

USB接口理论上可以通过USB Hub采用菊花链的形式扩展连接127个设备,节点间的有效距离为5 米,通过USB H 米。但注意采用USB Hub扩展接口时最多只允许5个Hub的级联而且有30米的有效距离限制。

●简单的网络互连功能

可以利用USB接口来实现双机互连以交换简单的数据资料,组建最简单的对等网。

必须指出的是,USB2.0功能的实现要求硬件和软件同时支持,它包括主板的USB主控芯片和操作系统都要对USB2.0 indows操作系统而言,目前只有Win2000和WinXP能够提供对USB2.0的完整支持,在其它Windows操作系统下虽然系无法以高速模式运行,而包括Linux、MAC OS和BEOS在内的非主流操作系统目前也开始提供对USB2.0的支持。

3. USB接口相关问题集

●我的硬件是否支持USB接口?

开机时进入CMOS设置界面,打开BIOS设置中的USB接口选项(Enable)。如果没有相关选项则需要升级BIOS或说今的主流主板都提供对USB接口的支持。

●我的操作系统是否支持USB接口?

以主流的Windows为例,在“我的电脑”-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中查看是否有“USB Host C 的相关项目,如果有则说明你的操作系统已经支持USB接口,如果没有则说明需要升级添加USB接口驱动程序或你的操下图所示

●我的主板没有集成USB接口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手动添加一块PCI接口的USB控制卡(一般自带2~4个USB接口),就像安装声卡或者显卡一样插可以了。

●怎样使我的USB键盘在DOS下能正常使用?

要使USB接口的键盘(或鼠标)在DOS下正常使用,必须在CMOS设置界面中选择USB Legacy——Enable,以支持U 的正常使用。

正是基于USB接口具有一些传统接口无法比拟的优点,我们完全可以期待USB将会取代并口、串口以及键盘、鼠标所新一代统一的接口标准。

四、IEEE1394接口

1. 简介

说到如日中天的USB接口,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一个有力竞争者——IEEE1394接口。

假如你曾经玩过DV,那么你一定听说过“FireWire”这个术语——或者被称为索尼“i.Link”以及“IEEE1394”。

IEEE1394接口最初由Apple公司提出(称为“火线”技术)并在1995年由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正式制定为总线标以及大部分功能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点。IEEE1394目前有两个版本,即通常所使用的IEEE1394a和发展中的更高速的IE

IEEE1394通常有两种接口方式,一种是六角型的六针接口,另一种是四角的四针接口,其区别就在于六针接口除了两条一一对电源线,可直接向外设供电,多使用于苹果机和台式电脑,而四针接口多用于DV或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如果剥开IE 就能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内部结构:

2.性能特点

●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无需设置设备ID号,从Win98 SE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开始内置IEEE1394支持核●数据传输速度快,IEEE1394a高达400Mbps,后续的IEEE1394b标准可将速度提升到800Mbps、1.6Gbps甚至3.2Gbps ●自带供电线路,能提供8—40V可变电压,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也达到1.5A左右,因此它能为耗电量要求小的设备进行●真正点对点连接(peer-to-peer),设备间不分主从,可直接实现两台DV间的数据传输或是多台电脑共享一台DV机,直接将IEEE1394接口DV机中的图像数据保存到IEEE1394接口的硬盘中。

当前我们应用最多的是带宽400Mbps的IEEE1394a接口,与其相比,正在发展中的IEEE1394b接口的特点是可以实现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推出了业界首款IEEE1394b器件TSB81BA3,不仅将上一代 1394a的速度加倍到800加到了100米,而如果采用石英类材料的光纤的话,则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6Gbps,将来还有望提高到3.2Gbps。从而可确网络中实现更佳的用户体验。

五、键盘、鼠标接口——PS/2

13楼

相信玩家们早已经没有使用COM端口的鼠标键盘了吧?现在我们使用的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注:1 空2 键盘、鼠标数据信号 3 +5V(驱动控制芯片和LED指示灯) 4 地 5 空置 6 键盘、鼠标时钟信号

14楼玩转IRQ,其实很简单注:转自天极网· ·严宾··

提起IRQ(中断要求),可能很多人都有种畏难情绪。当然,对于DOS时代就涉足电脑的DIY高手或是使用电脑已有一段日子的用户来说,IRQ早已经是驾轻就熟的东西。而能够自动配置IRQ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兴起,使以往考倒不少人的IRQ冲突问题如今也很少出现。

不过,这并不代表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就与大家共同探讨IRQ的设置方法。当大家充分认识IRQ后,掌握电脑的所有设定便更加容易,用起来也更加轻松。

一、什么是IRQ

IRQ的全称是“Interupt ReQ uest”,即“中断要求”。当电脑内的周边硬件需要处理器去执行某些工作时,该硬件就会发出一个硬件信号,通知处理器工作,而这个信号就是IRQ。那为什么叫做“中断”呢?“中断”的意思是即使处理器正在执行其他工作,当它收到周边设备传来的中断信号时,处理器也会停下来,优先处理这个信号代表的工作,完成后再继续处理之前未完成的工作。

二、什么是IRQ冲突

IRQ的数目有限,一部电脑虽然一共有16个IRQ(从IRQ0至IRQ15),但是其中很多IRQ已经预先分配给特定的硬件,具体如下:

IRQ0:系统计时器

IRQ1:键盘

IRQ2:可设置中断控制卡

IRQ3:COM2(串行接口2)

IRQ4:COM1(串行接口1)

IRQ5:未预先配置

IRQ6:磁盘机

IRQ7:并行接口

IRQ8:CMOS/时钟

IRQ9:未预先配置

IRQ10:未预先配置

IRQ11:未预先配置

IRQ12:PS/2鼠标

IRQ13:算术处理器(Arithmetic Processor)

IRQ14:Primary(主)IDE控制器

IRQ15:Secondary(从)IDE控制器

由上可见,IRQ5、IRQ9、IRQ10和IRQ11都是空置的。但大家不要以为这就代表着有多余的IRQ可以使用。因为要使用IRQ的周边设备实在是太多了,例如声卡、网卡等PCI或ISA设备都需要配置一个IRQ。如果有两个设备配置了同一个IRQ的话,就会出现IRQ冲突的问题,从而使两者都不能正常工作。

三、遇到IRQ冲突怎么办?

大家可能会问,一般主板都有四根或更多PCI插槽。如果全都插上PCI扩展卡,那四个空置的IRQ又怎么够用呢?

其实,某些硬件是可以共用一个IRQ的,而有些却又偏偏不行。例如PCI声卡需要独自享用一个IRQ,有时甚至需要两个,一个作MIDI(迷笛),一个作Wave(波表)。因此当系统自动分配IRQ时,若声卡被分配与其他设备共用一个IRQ的话,发生IRQ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而解决之道就是手动分配IRQ,在BIOS内进行设置。

四、实例示范

假设一块主板上有五根PCI插槽,现在五根插槽全部插满了(包括MODEM卡、网卡、声卡、电视卡等等)。但无论将声卡插在任何一根PCI插槽内,都无法正常工作。解决步骤如下:

1、查看主板说明书,找出哪一根PCI插槽是不与其他插槽共用IRQ的(一般是第三根插槽),然后将声卡插到第三根PCI插槽中。同时,由于第一和第五根PCI插槽需共用IRQ,我们还应检查插在上面的硬件设备及其驱动程序是否支持共用IRQ。

2、启动电脑,进入BIOS,开启“Advanced”一栏最底下的“PCI Configuration”。

3、在“PCI Configuration”设置页面的上半部分有一项“Slot 3 IRQ”,它就是第三根PCI插槽所分配的IRQ位置。系统默认为“Auto”(自动)。

4、将光标移到“Slot 3 IRQ”一行上按回车键,画面会显示“0-15”的数字。这时用户可选择四个空闲中断(IRQ

5、IRQ9、IRQ10或IRQ11)的任一个,这里笔者选择“IRQ10”。

5、再为其他的Slot插槽设置其他的IRQ。例如Slot 1/5的IRQ设置成“IRQ3”、Slot 2 IRQ设置为“IRQ9”,Sl ot 4设置为“IRQ11”等。

6、此外,如果你使用的主板集成有老一代的ISA插槽的话,还要在“PCI IRQ Resource Excl usion”选项中,对个别的ISA总线硬件所需的IRQ进行更改设置。

7、完成设置后选择保存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就可以向烦人的IRQ冲突说BYEBYE啦。

五、结束语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IRQ设置对一般人而言是有点难度。但随着专门为解决中断及I/O接口冲突问题而设计的“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硬件的问世,再配合如Windows一样支持PnP的操作系统,已经大大减少了IRQ 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基本上,现在除了声卡有可能出现IRQ冲突的问题外,其他电脑硬件一般都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不过,既然只需简单的几步设置就能够解决问题,多学一点总不是坏事吧!

计算机启动过程详解(转)

打开电源启动机器几乎是电脑爱好者每天必做的事情,面对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幅启动画面,我们一点儿也不会感到陌生,但是,计算机在显示这些启动画面时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呢?相信有的朋友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就来介绍一下从打开电源到出现Windows的蓝天白云时,计算机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第一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是直接与硬件打交道的底层代码,它为操作系统提供了控制硬件设备的基本功能。BIOS包括有系统BIOS(即常说的主板BIOS)、显卡BIOS和其它设备(例如IDE控制器、SCSI卡或网卡等)的BIOS,其中系统BIOS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角,因为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正是在它的控制下进行的。BIOS一般被存放在ROM(只读存储芯片)之中,即使在关机或掉电以后,这些代码也不会消失。

第二个基本概念是内存的地址,我们的机器中一般安装有32MB、64MB或128MB内存,这些内存的每一个字节都被赋予了一个地址,以便CPU访问内存。32MB的地址范围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就是0~1FFFFFFH,其中0~FFFFFH的低端1MB内存非常特殊,因为最初的8086处理器能够访问的内存最大只有1MB,这1MB的低端640 KB被称为基本内存,而A0000H~BFFFFH要保留给显示卡的显存使用,C0000H~FFFFFH则被保留给BIOS使用,其中系统BIOS一般占用了最后的64KB或更多一点的空间,显卡BIOS一般在C0000H~C7FFFH处,IDE控制器的BIOS在C8000H~CBFFFH处。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看计算机的启动过程吧。

第一步: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此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当芯片组检测到电源已经开始稳定供电了(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工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 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从前面的介绍可知,这个地址实际上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第二步: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POST(Power-On Self Test,加电后自检),POST 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例如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由于POST是最早进行的检测过程,此时显卡还没有初始化,如果系统BIOS在进行POST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致命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内存或者内存有问题(此时只会检查640K常规内存),那么系统BIOS就会直接控制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POS T结束之后就会调用其它代码来进行更完整的硬件检测。

第三步: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卡的BIOS,前面说过,存放显卡BIOS的ROM芯片的起始地址通常设在C0000H处,系统BIOS在这个地方找到显卡BIOS之后就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由显卡BIOS来初始化显卡,此时多数显卡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初始化信息,介绍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等内容,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系统BIOS接着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要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相关的设备。

第四步: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OS 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

第五步:接着系统BIOS将检测和显示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然后开始测试所有的RAM,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内存测试的进度,我们可以在CMOS设置中自行决定使用简单耗时少或者详细耗时多的测试方式。

第六步: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包括硬盘、CD-RO M、串口、并口、软驱等设备,另外绝大多数较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定时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第七步: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第八步: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多数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表格,其中概略地列出了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第九步:接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 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一小块特殊的RAM,由主板上的电池来供电)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启动机器时我们都能够看到“Update ESCD…Success”这样的信息,不过,某些主板的系统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ndows 9x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ndows 9x在它自己的启动过程中会把ESCD数据修改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启动机器时,即使硬件配置没有发生改变,系统BIOS也会把ESCD的数据格式改回来,如此循环,将会导致在每次启动机器时,系统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机器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出相关信息的原因。

第十步: ESCD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盘、硬盘或光驱启动。以从C盘启动为例,系统BIOS将读取并执行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接着从分区表中找到第一个活动分区,然后读取并执行这个活动分区的分区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IO.SYS,这是DOS和Windows 9x最基本的系统文件。Windows 9x的IO.SYS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统数据,然后就显示出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在这幅画面之下,Windows将继续进行DOS部分和GUI(图形用户界面)部分的引导和初始化工作。

如果系统之中安装有引导多种操作系统的工具软件,通常主引导记录将被替换成该软件的引导代码,这些代码将允许用户选择一种操作系统,然后读取并执行该操作系统的基本引导代码(DOS和Windows的基本引导代码就是分区引导记录)。上面介绍的便是计算机在打开电源开关(或按Reset键)进行冷启动时所要完成的各种初始化工作,如果我们在DOS下按Ctrl+Alt+Del组合键(或从Windows中选择重新启动计算机)来进行热启动,那么POST过程将被跳过去,直接从第三步开始,另外第五步的检测CPU和内存测试也不会再进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冷启动还是热启动,系统BIOS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进行着这些我们平时并不太注意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单调的硬件检测步骤为我们能够正常使用电脑提供了基础。

17楼

主板上常见英文标识的解释及功能说明

转自天极网· ·TANK··

硬盘和软驱:

PRI IDE 和IDE1及SEC IDE和IDE2表示硬盘和光驱接口的主和副

FLOPPY和FDD1表示软驱接口

注意:在接口周围有针接顺序接示,如1,2和33,34,及39,40样数字指示。我们使用的软驱线和硬盘线红线靠近1的位置。

CPU插座:

SOCKET-478和SOCKET462,SOCKET 370表示CPU的类型的管脚数。

内存插槽:

DIMM0,DIMM1和DDR1,DDR2,DDR3表示使用的内存类型。

电源接口:

ATX1 或ATXPWR20针ATX电源接口。

ATX12V CPU供电的专用12V接口(2黄2黑共4根)。

ATXP5内存供电拉口(颜色为1红,2橙,3黑,共6根)。

风扇接口:

CPU_FATN1 CPU风扇

PWR_FAN1电源风扇

CAS_FAN1和CHASSIS FAN和SYS FAN等表示机箱风扇电源接口。

FRONT FAN前置机箱风扇

REAR FAN后置机箱风扇

面板接口:

F_PANEL或FRONT PNL1前置面板接口

PANEL1面板1

RESET和RST复位

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有正负极区别。当我们接反时不发光,其正常工作电压红绿黄1.8~2.5V,蓝色4V 左右,白色5V。

PWR_SW或PW_ON电源开关

PWR_LED电源指示灯

ACPI_LED高级电源管理状态指示灯

TUBRO_LED或TB_LED表示加速状态指示灯

HD_LED或IDE_LED硬盘指示灯

SCSI LED SCSI硬盘工作状态指示灯

HD+和HD-表示硬盘指示灯的正极和负极,其他如:MPD+和MPD-及PW+和PW-。

SPEAKER和SPK主板喇叭接口

BZ1峰鸣器

KB_LOCK和KEYLOCK表示键盘锁接口。

TUBRO S/W加速转换开关接口。

外设接口:

LPT1和PARALL表示打印机接口

COM1和COM2表示串行通讯端口,也是外置猫接口,老的的方口鼠标接口。

RJ45内置网卡接口。

RJ11内置调制解调器接口。

USB或USB1及USB2,FNT USB等表示主板前置或后置USB接口。

MSE/KYBD鼠标和键盘接口。

CD_IN1和JCD表示CD音频输入接口。

AUX_IN1和JAUX表示线路音频输入接口。

JAUDIO或AUDIO表示板载音频输出接口。如果你的机箱有前置耳机和话筒插孔时,并且其接口符合板载AUDIO接口,这时你就可以方便的同时使用前置和后置音频输出。不必来回的拔来拔去。

F_AUDIO前置音频输入输出接口。

MODEM IN1内置调制解调器输入接口。

电池:

JBAT1主板电池放电跳线

BAT1或BT表示主板CMOS信息保存电池。

JP10 (一般靠近电池附近)

1-2 2-3

NORMAL CLEAR CMOS

正常使用模式清除CMOS内容

网卡启动允许:

JP4ON BOARD LAN

1-2 ENABLE 网卡远程启动允许

2-3 DISABLE 网卡远程启动禁止

键盘开机允许:

如果你想使用键盘开机功能,你需要在CMOS中设置的键盘开机允许,还需要在主板上进行跳线设置。

注意:当键盘由5VSB电源供电时,键盘和鼠标开机功能允许,但是此时当关机后(没有拔下主机电源插头时),键盘或光电鼠的指示灯会一直亮着。

JP1(键盘开机跳线一般在键盘接口附近)

1-2 KEYBOARD POWER ON DISABLE 键盘开机允许

2-3 KEYBOARD POWER ON ENABLE 键盘开机禁止

主板型号识别:

当我们升级主板的BIOS时,一定要正确识别主板的型号及PCB版本号。因为有的主板型号相同,但是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芯片会有所变化,这时会在PCB版本号上有差别。所以在升级BIOS时一定要下载其适合的BIOS 代码。BIOS芯片保存在FLASH EEPROM中,这两年的主板为了节省安装空间,都采用了方形的芯片。方形芯片的第一脚的标志位是一个小圆点,在一侧的中间位置。

如:GA-8IR533 REV:1.0 后面的1.0即为PCB版本号。

声卡芯片的识别:

目前的大部分主板都集成了板载声卡,在我们安装主板驱动时,如果我们不知道声卡的型号时,可以打开机箱,仔细辨认声卡芯片上面打的字,即可找到声卡的型号。主板上的声卡芯片大约有6mm*6mm大小,其四周管脚密集。

主板USB:

板载USB接口的5V供电方法因主板制造厂商而不同,有的采用主5V供电,有的使用副电源的5VSB电源供电,也有的使用跳线可改变。其跳线位置一般在USB接口附近。

注意:如果使用副电源5VSB供电时,因其使用7805集成电路稳压,最大输出电流为1.5A,但实际上在没加散热片时最大只有500MA,该电源同时还为键盘开机供电,调制解调器远程唤醒,网卡启动供电。因此当我们使用USB接口的耗电量大的外设时(如:移动硬盘,USB扫描仪),因电流不足,移动硬盘可能不能正常工作,此时可使用移动硬盘自带的键盘或鼠标接口,从键盘或鼠标接口那里获得部分电流以正常工作。也可使用外接电源。

还有:主板的前置USB接口和后置USB接口可能其供电方法不一样,这时就会造成某一个USB外设在使用前置USB接口时能够正常工作,而在使用后置USB接口时就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我们最好仔细阅读主板和外设的使用说明书。

18楼忘了BIOS密码不用慌多种方法可解决转自天极网

如果你设置了CMOS密码而又忘记,或者单位里的其他同事设置了CMOS密码又没告诉你,但你却很想进BIOS 程序进行设置和修改,这时没有密码是很难的。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既然设置有密码,那我们想办法把它解开或恢复成默认值就是了。除了打开机箱放电来清除BIOS设置以外,对CMOS解密和恢复有很多种方法,下面我给大家作个介绍。

用厂商预留的通用密码

为了解一时之急,生产厂商在自己生产的芯片中预留了一些通用密码,这些密码对有的主板有用,但不是对所有主板都有用。例如现在的主板大多采用Award公司的BIOS系统,笔者主要向大家介绍Award的万能密码: 1. dirrid;2.eBBB;3.h996;4.wantgirl;5.589589;6.Award;7.Syxz。(注:4.50版BIOS以下有效)。

如果你的主板是其他厂家的BIOS系统,可以向厂家咨询或在网上查找其预留的通用BIOS密码。当这些通用密码你都试过了,但还是解不开CMOS的密码,那么可能是主板生产厂商修改了BIOS程序,这也难不倒我们,请看下面的方法。

用调试工具Debug

一般来说,计算机的CMOS设置可以通过70H和71H两个端口进行访问和更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其全部清除,即变成缺省设置。下面的程序段就是用Debug命令对CMOS数据进行清除工作,Debug是DOS的一个外部命令,你可以在Windows\Command目录下找到它,启动电脑到MS-DOS环境,在DOS提示符号下输入De bug并回车,操作过程如下所示:

c:\dos>debug

-o 70 21

-o 71 20

-q

或:

c:\dos>debug

-o 70 10

-o 70 01

-q

注:“-”是系统本身出现的,所以不用输入。

重新启动系统,这时系统会告诉你CMOS参数丢失,要求你重新设定CMOS参数。按Del键进入CMOS,你就可以对其进行设置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CMOS已变成缺省设置,如果要恢复原来的设置,需要手工进行某些参数的设置。其实,你还可以通过 Basic 语言进行破解,若你手头上正好有Basic 软件,便能轻而易举地把CMOS 的密码算出来!方法很简单,只需执行以下程序即可:

COLOR 10,5

DIM A(9)

CLS

PRINT SPACE$(980);TAB(22);“THE PASSWORD FOR ZHE BIOS IS:”;

OUT&H70,28

P=INP(&H71)

OUT&H70,29

Q=INP(&H71)

X=16^2*Q+P

COLOR 30,5

I=0:J=0:N=0

Y=X+I*65535

Z=INT(3*Y/(4^(N+1)-1))

IF Z<=126 THEN 190

N=N+1

IF N<8 THEN 140

I=I+1:J=0:N=0=16^2*Q+P:GOTO 130

IF Z<32 THEN 180

A(J)=Z:J=J+1:A=Y-Z*4^N

IF A=0 THEN 230

N=N-1:Y=A:GOTO 140

FOR K=0 TO J

PRINT CHR$(A(K));

NEXT

COLOR 10,5

END

当然,对CMOS电池放电也可以较方便地完成对BIOS密码的解密和恢复操作。

对CMOS电池放电

这种方法需要打开机箱,找到CMOS电池,对其进行放电。实际上,现在的大部分主板都设置有为CMOS 电池放电的跳线或DIP开关,我们只要按照主板说明书进行操作就行了。如果你的主板是老主板,没有CMOS电池放电跳线或DIP开关,或者你根本就找不到主板说明书,不知道哪组是CMOS电池放电的跳线,那么你干脆把CMOS电池拔下来,将其正负极短接放电或过一小时左右再装上(就是让CMOS长时间没有电能供应,让其自动清除内容)就行了。由于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硬件知识,建议不懂的朋友不要轻易去做,如果要做,可以找一个懂一点硬件知识的朋友帮忙。

软件大法

借助软件(例如PCTOOLS和NORTON)是很容易把CMOS密码给清掉的。下面举两个简单的实例:

1.BOOTSAFE (BOOTSAFE.EXE在PCTOOLS 9.0中可以找到)

运行BOOTSAFE C:/M,将CMOS信息和引导区信息备份到空白软盘上,形成CMOS.CPS和CBOOT.CPS两个文本文件,再用EDIT之类的编辑器将CMOS.CPS任意修改一些内容,存盘后用该盘启动,运行BOOTSAFE C: /R,系统会询问是否从软盘恢复CMOS数据(回答YES)和是否从软盘恢复分区表数据(回答NO),最后重新启动,此时CMOS中所有内容已被清除。

2.RESCUE (RESCUE可在NORTON 8.0中找到)

用NORTON的RESCUE功能制作一张应急盘,同样使用EDIT之类的编辑器任意地修改应急盘中CMOS.DA T文件的内容,存盘后用应急盘启动。再运行应急盘中的RESCUE.EXE,在ITEM TO RESTORE中选择恢复CM OS信息(CMOS Infomation)一项,完成后重新启动,亦可达到目的。

3.BiosPwds(可以在各大软件站下载)

BioPwds可以让你很轻松地得知BIOS密码。使用上也相当简单,运行此工具后会有BiosPwds工具的使用界面,只需按下界面上的「Get Passwords」,等个两三秒即会将BIOS各项资讯显示于BiosPwds的界面上,包括:BIOS版本、BIOS日期、使用密码等,这时你便可以很轻松地得知BIOS密码。

ASCII大法

若你不想下载软件,又不愿意打开机箱,更不愿意更改硬件配置,下面的方法相信可以帮助你破解和恢复BI OS密码:

1.进入MS-DOS环境,在DOS提示符号下输入EDIT并回车(若你发现按EDIT 出现错误,就是说你没有e https://www.doczj.com/doc/e415185849.html,这个文件,请看下一条方法),输入:

ALT+179 ALT+55 ALT+136

ALT+216 ALT+230

ALT+112 ALT+176 ALT+32

ALT+230 ALT+113

ALT+254 ALT+195 ALT+128

ALT+251 ALT+64

ALT+117 ALT+241 ALT+195

注:输入以上数据是先按下ALT 键,接着按下数字键盘里(按键盘上面那一排数字键是没有作用的)的数字键,输完一段数字后再松开ALT 键,然后再按下ALT键。在操作过程中,屏幕上会出现一个乱字符,我们不用

管它。然后在file目录下选择save,保存为 https://www.doczj.com/doc/e415185849.html, ,接着退出到 MS-DOS 环境下,按找到 https://www.doczj.com/doc/e415185849.html, 这个文件,看看他是否是 20 个字节,若不是就说明你打错了,须重新输入。确认后,直接运行 https://www.doczj.com/doc/e415185849.html, 便可清除CMOS

的所有数据(当然包括密码)。

2.这个方法直接在MS-DOS环境下便可完成,在MS-DOS环境下输入:

COPY CON https://www.doczj.com/doc/e415185849.html,

然后回车,继续输入:

ALT+176 ALT+17 ALT+230 p ALT+176 ALT+20 ALT+230 q ALT+205 <空格>

然后按“F6”,再按回车保存,运行 https://www.doczj.com/doc/e415185849.html,文件后,重新开机即可。

至此,BIOS密码的解密和恢复的方法给大家介绍完毕。笔者撰下此文的目的是想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BIOS 密码应急处理的方法,并且提醒大家,破解和恢复CMOS密码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复杂。

19楼

超频菜鸟篇(INTEL篇)

来这里的人,不少是喜欢超频的,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我自己对超频的体验和看法,本文针对菜鸟,一家之言,老鸟们请随便挑毛病,仅供新人参考。

超频主要是对CPU进行超频,目的是取得更高的系统性能,榨取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我们先看看CPU主频的构成:外频X倍频=主频,例如,P4 3.2C就是外频200,倍频16的CPU。

INTEL的主频是比较容易理解的,P42.4就是2.4G的主频了,但是AMD的CPU由于采用PR值算法,而算法也因不同的系列不同,所以不容易简单看出来,下表是AMD CPU的对应主频,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好了,了解主频的构成后,大家都知道超频主要是通过提升外频和倍频,最终达到提升主频和性能的。

由于本人对AMD CPU了解不多,这部分的超频介绍全部是针对INTEL CPU::

INTEL 的 CPU的倍频是出厂的时候被锁定了的,除了工程样品外,零售的都锁了,无法破解. 所以超频就要打外频的主意. 现在流行的P4,主要有533外频(也就是133外频),800外频(也就是200外频) 两种规格, 为了方便,下面我会直接说133外频和200外频,而不说533/800这些了.

超外频除了可以提升主频外,还可以增加系统带宽(带宽就是CPU和主板之间的传输速度).

对于性能的提升,是两重的提升.

超频要看许多方面因素:

1. CPU超频潜力: 一般而言,频率越低,超频潜力越大。

按照同样外频划分系列的话,每个系列的CPU推出之前,在INTEL的实验室里面都先产生工程样品,工程样品基本上决定了这个外频系列的CPU的最高主频, 然后,INTEL会根据一定的规范和自己的策略推出一系列外频相同但是倍频不同的CPU, 例如,P4C 系列的,就推出了2.4C 2.6C,2.8C, 3.0C , 3.2C, 3.4C.,由于外频都是200,所以他们的倍频分别是12,13,14,15,16,17.然而事实上,这个系列的工程样品可以工作于3.6G.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高频的CPU, 例如3.0C, 在规定的电压下(1.525V),不能通过严格的出厂测试,于是只能降低频率后出厂, 例如降低到2.4C.然而INTEL的测试太严格了,以至于不少降低频率出厂的CPU,通过简单的提升外频方法就可以实现大幅度的频率提升,并且可以应付一般的应用,包括办公室和大型游戏软件. 现在许多2.4C的都是可以轻松超频到240和250外频,主频达到2.8G 3.0G,甚至3.4G的也有.

当然,也不是说越低频率越好超,具体要看实际情况了,大概估计了你的CPU的超频潜力后,我们就可以为接下来超频工作打好思想基础了。

2. CPU 的电压:超频需要适当的加电压。以现在P4C为例,额定电压是1.525V,安全加压范围一般在10%以内,也就是不要超过1.675V。其实,如果要长期超频使用,本人还是推荐超频最好不要加压。因为加压后,CPU的功耗和温度都相应增加,如果温度太高,可能会造成电子迁移现象,对CPU是硬伤。超频时,最好先尝试不加压情况下逐渐增加外频,直到不能稳定的运行大型游戏为止,这时可以0.025V为单位逐步加压,直到稳定后,再提升外频,这样反复调整后,在1.675V电压内,你可以找到一个最高的频率。例如,我的P4C2.8在1.675V下,最高稳定在

3.37G。

3. 外频调整:现在的主板基本上都支持逐兆调频了。以P4C为例,200的标准外频,可以逐步以5兆为单位,逐渐上跳,直到系统不稳定。当然了,如果你的时2.4C,直接调倒240外频,再开始小步前进吧。

4. AGP/PCI的频率设定: AGP(显卡),, PCI设备的标准工作频率分别时66和33,

超过这个频率就会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伤害硬件。AGP/PCI的频率和外频保持一定的比例,我们也叫分频。例如,外频是133时候,采用4分频,133/4=33,

200外频的时候,采用6分频,200/6=33。

分频技术是依靠主板实现的,好主板一般都支持不同的分频。例如升技的865PE支持

4:2:1(4分频), 6:2:1(6分频), 7:2:1(7分频),8:2:1(8分频)。

如果你的CPU外频是133的话,你想超频,最好采用5分频,这样,如果你超到150外频的话,AGP/PCI的频率是50/30,虽然比标准频率低,但是至少不会伤害硬件。

20楼

当然,最好就是超到标准频率,也就是166外频这个时候采用5分频,AGP/PCI的频率刚好是66/33。超频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处理。

为了方便超频,许多主板都支持AGP/PCI频率锁定功能,把频率锁定在66/33,这样超频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了。如果你的主板有这个功能,一定要选中它,才开始超频。

5. 内存工作频率:内存工作频率也是和外频成比率的。BIOS里面有相应设置两者之间比率的地方。一般表示为H OST/DRAM选项,里面要是选择了1:1,就是说内存频率和外频同步,例如P42.4B,是133外频的,你买的 D DR266也是133频率的(DDR内存的实际工作频率要除以2),这样外频和内存工作频率一样。如果你超频到1 66外频时候,内存也跟着工作于166频率,也就是成了DDR333了,这个时候要看你的内存是否够厉害了,如果不行,就只能选择内存异步工作了,就是在HOST/DRAM选项选择5:4或者时3:2了。

如果时5:4,你超到166外频,内存就是刚好工作于133频率,没有超频使用,稳定性得到保证。这个时候,如果CPU还可以承受更高的外频,例如171,那内存就会工作于137频率了,属于小超频。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高频内存配对低外频的CPU,这个时候,可以选择比率大于1的选项,具体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

内存除了在频率上的超频外,还有一种参数超频,内存的工作参数决定了内存工作的效率,现在DDR400一般厂商默认参数都是3-8-4-4,数值越低性能越好,但是稳定性越低,好内存通常可以设置为比较低的设置,例如金士顿多数可以设置在2.5-6-3-3。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参数,这样的参数优化的性能提升往往可以和超频10%的内存频率对等。大家可以在超频率和超参数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

6.主板的选购推荐,只要选P4,我个人都是推荐865PE主板的,因为不管对于超频还是将来的升级,865PE都

是比较实惠的选择。超频方面比较强,稳定性较好的品牌是华硕,升技,技嘉,微星,磐正。

7.。内存选购推荐:金士顿在超频和内存参数设置方面比较好,就是贵了一些。KINGMAX的兼容性不太好,谨慎购买。至于三星的,贵,但是不见得能超。还有不少品牌,威刚,劲强也值得考虑。散装的HY不推荐用于超频,因为质量没有保证。

8. 超频失败时:电压不超过额定10%,温度不超过50度,CPU是不会超坏的。所以,出现无法点亮机器时候不要慌张。如果:

系统报警为间断的长鸣一般是内存超过头了,可以考虑降外频或者是设置异步工作。

系统不能点亮,但是没有报警声,电源灯亮,硬盘灯不亮或者长亮不闪,多数是因为CPU电压不足,或者是超过头了,可以逐步加压,或者降外频。

可以点亮机器,但是无法进入系统,多数是CPU电压不足,内存超过头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出现无法点亮机器,我们可以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重启动3次,在第四次启动时候,不断按DEL键,知道嘀一声开机,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就要开机箱,清CMOS了。但是清COMS后,许多设置都恢复默认,要全部重新设置。

好了,罗嗦这么多了,对于INTEL CPU的超频,我个人的经验基本上都在这里了。希望大家可以指出不妥的地方,本将进行原文修改,力求全面和准确。还有最重要的是,希望有AMD超频高手补充一文,针对AMD CPU

的超频和改造的,完善超频菜鸟篇。

21楼教你正确连接主板上指示灯、USB等连线转自天极论坛 TANK

我们在安装新机器的时候,USB线的连接,音频线的安装只要参照主板说明书,不需花太多时间就可以搞定。不过,如果你修的是旧机器或者是一些品牌机时,这肯定是不会有说明书的,但是机器更换了主板,或者在检修过程中需要取出主板,而你自己又没有细心记住这些线的连接,这时你该如何正确连接这些连接呢?总不会去找主板的使用手册吧?更何况,品牌机的主板都是OEM的产品,有的根本就没有具体型号,怎么去找主板的使用手册?不过,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连接的特征,使用万用表来检测出其正确的连接方法。

USB接口

USB线的插头方法最多,有六针的,也有八针,九针,十针的,但是因为USB线使用+5V电源和地线,这就为我们判别其正确定义提供了帮助。因为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向空气中发射频带很宽的大量的电磁波,为了防止这些电磁波对其他家用电器的干扰,都使用了全钢机箱,并且箱体接地。还有一点需要大家明白,不但机箱接地,同时机箱也是开关电源次级的电源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源负极”。所以在我们判别USB接口的地时,只要把万用表置于*1档或导通档,测试USB接口中那根针与机箱是导通的,这样就可以马上判断出地线。只要知道地线了,与其隔两根针的就是“电源正”,即VCC端。其余就可以按位置排列了。如果还不放心,我们还可以继续判断电源正。因为USB使用的+5V电源,是由ATX20针电源插头的+5V(红色)或者是+5VSB(紫色)供应的,只要测量有哪根针与ATX电源的红或紫导通就可以了。不过有的主板的USB供电不是直供的,是通过三极管控制的,这时可测量与USB接口的保险电阻相同的脚,就是电源正。

六针的USB接口,其中的电源正和电源地是共用的。九针和十针的USB接口,每九针为空,是为了定位,防止USB接口反接,造成烧主板的情况。

前置耳麦接口

前置耳麦接口一般也是十针,不过其中有一针是空的,用来定位使用的。我们观察一下立体声耳机的插头我们会发现,¢3.5的插头只需要三根线就可以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话筒与耳机的地是可以共用的,而话筒一般都只需要两根线(立体声的需要三根线),其中一根地,一根是供电和信号,因为供电端并不是直接与电源相接,所以不能通过万用表测量其是否与+5V电源端是否连接来判断。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确定地后,其相邻位置就是话筒的供电端,相隔一组插针就是话筒的左声道,再相隔一组是右声道。

CD音频线的连接

音频线的接法更好安装,只要找到主板上写“CD_AUDIO”字样的插头连接就可以了,不必担心有接反的情况,因为CD音频线的四根线中,中间两根是左右声道,而两边两根是地,无论你怎么插,地还是接地,左右声道接反了,一般在使用中也感觉不出来,不影响使用。

板载显卡的扩展输出口

VGA输出接口是三排十五针,而主板的扩展接口两排十五针,上七下八。如果两个方向都能插入,找一下标有数字“1”的位置,把红线靠近这个位置连接就可以了。

红外接口

红外输出接口使用的还不多,一般板载的红外接口为5针单排,其中有供电端,接地端,数据发,数据收,再加上一个空端。所以和USB接口一样,只要判断出电源正和电源负,其它就好确定了。

电源指示灯和硬盘灯的连接

现在的好多机箱都使用漂亮的蓝色指示灯,十分诱人。不过我们大家需要知道,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是3.8-4.5V,红色的是 1.8V,绿色的为2.1V,黄色的为2.3V,白色的为+5V.有些生产厂家为了节省工作时间,同时也为了提高蓝光的诱人效果,安装的蓝色电源指示灯没有加装限流电阻,从主板上接出的+5V电源直接接在蓝色发光二极管上,这种接法使发光管的亮度很高,但是使用时间很短,用不了一二个月,就寿终正寝了。因为我们在更换此类管子时,最好加装一个200欧左右的限流电阻,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电源指示灯的接法不用担心接错,因为发光管接反了,也不会烧毁,因为其反向耐压一般也在十几伏以上,多试几次就可以了。对于硬盘指示灯,在连接时,因为硬盘不工作时,指示灯不亮,我们可以使用磁盘扫描功能让硬盘灯持续发光,这时连接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电源开关和RESET及PC喇叭

观察字母标注就可以了,RESET是复位键,PW或PW_ON是电源开关。PC外接喇叭是四根本,中间空了两根。如果接头是并排四芯的直接插上就可以了,如果是分离两根的,插在“SPEAKER”的两侧就行。

风扇接口

CPU风扇,机箱风扇,显卡风扇不用担心插反,因为连接插座上都有限位装置,同是CPU风扇和机箱风扇都是+12V,而显卡风扇大多为+5V,在安装选用风扇时需要注意。CPU和机箱风扇为三针,除了电源正和电源负,还有一根是测速使用的,可以不用,但需要在CMOS里做一下设置。

22楼

补充一些关于电压,温度和电子迁移现象的知识.

我们知道超频中,伴随电压增加,温度提高,而电子迁移也是我们常听见的CPU杀手,究竟电子迁移时怎么回事,我首

先要说,电子迁移在你使用电脑的时候就开始了,只不过随着温度提高更加明显而已.一句话:电子迁移和电压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和温度关系很大.还有,高压高频的CPU内部温度是比我们用软件看见的温度高许多的15-25度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以为45度就凉快,其实内部已经60度以上了.

下面就是转载的文章,大家参考一下吧.

关于CPU电压,电流和电子迁移

CPU,是电脑爱好者,最关注的一个电脑部件。特别是DIYer们,超频还是DIYer的必修课。可是这么一块小小的方块上,集中了人类众多科学技术的精华,多数DIYer都没有办法深入地了解它。于是在使用和探索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并不十分正确的所谓技术和经验。有些流传还很广,影响很大。其中我接触得比较多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有两个讲法:

1.CPU超频之后稳定性降低。这时候就要加一点电压。理由是:由于功率增大,如果电压不增加,那么电流就会增大,就会使电子迁移现象加剧,从而使CPU不稳定,进而损坏CPU.

2.从上一个问题就引出了电子迁移的问题--电流大小是电子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

要分析上面的两个问题,就要对CPU的结构和工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的CPU,一般是在硅材料上制成的.用铝或者铜做连接线.其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三级管.宏观一点,要说到流水线,门电路等。但电流,电压和功耗等,最终还是与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的。

如今的CPU,大家都知道是用CMOS工艺制成,就是说采用的是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有时也有一些CPU是bi-CMOS结构的,里面就有一些管子是bi-polar管(双极型晶体管)。

以MOS-FET为例,是在P型或N型衬底上建立两个非常接近的,与衬底极性相反的区域,构成源极和漏极。在两者之间的区域生成一层极薄的氧化硅的绝缘层,然后覆盖上电极,构成栅极。工作时电流从源极流入,如果栅极上有一定的电压,就会在栅极下形成沟道连接源极和漏极,电流就能通过,而在漏极形成输出。从漏极输出的电流再驱动其它管子的栅极。所以驱动MOS-FET管子的电压和电流都很小,能量主要消耗在电流从源极到漏极的跨越上。(有网友提醒,栅极和地之间也会有能量的消耗,仔细翻了一下比较专业的书籍,发现并不是这样,MOS管栅极和沟道形成一个电容,理论上说不消耗电能,栅极与地或者漏之间的电流是十分小的,虽然高频电流可以穿透却有个延迟.如果坐等栅极的电量消耗完我们现在就不会看到2G主频的CPU了。)

bi-polar略有不同,管子有两个相反的P-N结,集电极(相当于MOS管的源极)的电流平常无法穿过两个结到达发射极(相当于MOS管的漏极),但如果两个结之间的基区(基极-相当于MOS管的栅极)有一个与集电极同向的电压就能打破原来两个结之间的平衡,从而使电流通过。

这样bi-polar管中电流的能量主要消耗在穿越两重PN结上。所以bipolar比MOS管需要的电压和功率都大一些。

扩大到门电路,就涉及信号的问题了。一般电路里用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某些时候要消去一些1,就要把一些电流的能量消耗掉(有时是把一些信号转为负信号,和1对消。实际是电子与空穴在某些管子里互相湮灭。多数是把1导入地线,用电阻消耗掉电流).bi-polar一般不需要考虑控制极上的电量,因为控制极的电流会导出到发射极。而MOS管栅极上的电量消失得很慢(相对于管子的工作频率来说。--所以MOS管反应速度一般比bi-po lar管慢。)要加快清除栅极电量,一般也是让它通过电阻导入地线。(CMOS管实际是由上一级电路“吸”回去再导入地的。所以CMOS管速度比较快一些)

这两方面大致是CPU主要的电能消耗了,而且最后都转化为热能。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CPU对电流的消耗和一个恒值电阻很相似(有一个专业名称“特征电阻”好象就是指这个情况)。而CPU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功耗(功率)并不成直接的关系。在这样的电路中,电压的增高会导致功率的增加,而且由P=u^2/R可以知道,功耗(功率或者说发热量)和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同时电流也会相应增大。就是说,同频的同样两颗CPU,其中一个增加一点电压后两者在工作时的功率也是不一样的,加电压的那一颗功率要大一些。虽然它们的处理能力没有任何区别。

23楼

另一方面,CPU和电阻还是有区别的,不同频率下CPU内管子的工作时间也不一样,很容易看出,频率越高,管子工作得越频繁,相应的,功耗也就越大。(有网友提醒了我“占空比”这个术语。这里表示感谢)就是说,两颗同样的CPU,超频后的一颗即使没有加电压,功率(发热)也会有一定增加。这时候功耗大致和频率成正比。

但是有人会反驳我说:我的CPU一开始没超上去,或者超上去了却不稳定,但是加了一点电压就好了,这不就说明加电压对CPU工作稳定有益吗?

不错,加电压的确可能使CPU在更高工作频率时更稳定,但是这并不是说CPU在高压下电流更校恰恰相反,超频之后的不稳定说明此时原来电压所能提供的电流不足以支持CPU的运行,加一点电压之后电流变大,才使CPU的管子都能“吃饱”.而且提高电压,会使管子的控制极工作电压提高,就是说,0和1之间的区别更明显,MOS管的栅极到达管子反应需要电平的充电时间缩短,而且由于栅极电场强度增加,沟道的打开会更迅速(也就是某网友说的-加电压能减小越过放大区的时间)。就是说相同的管子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极限频率是不一样的,提高一点电压也能使管子的速度提高一点.(当然不能无限提高,否则就算不计电子迁移,过高的电压也会把PN结击穿,使CPU不能工作)

说到电子迁移,有人就会想到量子力学,好象是很深奥的东西。其实不然。这个现象其实与我们高中物理课本里《碰撞与动量守恒》有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金属导体里运动着的电子是有动量的。它与金属原子碰撞,就能使原子的运动状态有些微的改变。虽然一个电子的作用十分微小,但聚沙成塔,长年累月定向运动的电子其动量的积累就足以使导体的一些物理特性有所改变。

所以,电子迁移的发生和程度与电子器件的结构,材料与工艺都有很密切的关系。简要说吧,目前CPU的工艺是在硅材料上制成晶体管,再覆盖上二氧化硅的绝缘层(当然管子的各极都要露出来)然后在绝缘层上布上铝材料的导线,使各独立的管子连在一起成为能工作的单元。有时覆盖绝缘层和布铝线的过程要重复7-8次。就是说现在的CPU是以铝作为导线的。铝是一种轻金属,电子对它的作用十分明显,如果布线不太合理,比如有突兀的直角等,电流就会把一些铝推到导线的一边,而使另一边变细。久而久之,变细的部分可能会断路,或者变粗的部分搭到其它电路,造成短路。(而且是个加速过程且不可逆)这时芯片一般都不能工作了,我们就说芯片烧掉了。

“电子迁移”对CPU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据说多数成品的CPU最后都死于这位著名杀手的刀下。可是它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这就要讨论电子动能动量来源的问题了。金属导体中,有大量作热运动的自由电子。如果我们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场,形成电势差(就是电压啦)这些电子就会沿电场方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定向的大量电子运动是电子迁移的必要条件。所以电流越大,电子迁移的现象越严重这是对的。但是不是它就是电子迁移现象最重要的因素呢?

有人说提高电压,使电子的能量和动量提高,电子迁移现象就会更明显吧。“事实上CPU一通电就有电子迁移的问题~~~~只是很轻而已,加大电压后电子迁移就明现了,”--引用某网友的句子(事实上最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呵呵,这就有待商榷了。自由电子热运动的能量其实是十分大的。比起CPU工作电压(最多5伏)高了至少1个数量级。所以,如果不计电压升高带来的电流改变,增加的这一点电压对单个电子的能量增加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是另一个因素却对自由电子的能量起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温度.要详细的了解就要请学过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朋友帮忙了.(记得应该是和绝对温度的4/3次方成正比)。正常运行情况下的CPU至少有20度的温升,(内核温度还要再加10-30度)如果超频,功率增加后内核与外界的温度差还会增加.可以想见它对电子能量的影响!况且温度升高也回会使铝原子本身的热运动加强,使电子迁移更容易发生.所以温度对电子迁移的影响无疑比电流或者电压明显得多.(不过加电压超频不仅增加电压,更增加电流,功率增加更是明显.间接的,CPU的温度也会有很明显的上升--结果就不用说了吧?)

从上面所说的大家就可以明白,CPU的散热有多重要.不仅对超频者来说,就是一般玩家也要重视自己CPU的温度. 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大家都知道,如今的CPU制造正在向铜芯片工艺迁移.铜原子的质量远大于铝,电阻也小许多,所以铜芯片不仅发热少,而且电子迁移十分微弱.与铝芯片相比,电子迁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铜芯片工艺十分复杂,要用上"纯铜"芯片,我们还要等上几年.(现在的"铜芯片"应该是部分铜导线,大部分还是铝线.能明显提高性能,但对电子迁移改善不大.)所以以后我们可能就不会再有电子迁移的讨论了.当然,如果玩家有液氮制冷等先进武器,以上的讨论对他来说现在意义也是不大的.

24楼

主板护理方法与常见故障排除(转自天极网)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介绍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介绍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了,我们在网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是有利也有弊,网络安全问题也困扰着很多人。现在如果不了解一点网络安全知识,对于网上形形色色的陷阱是很难提防的。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避免中毒,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答: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什么是木马? 答:木马是一种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木马一般分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er)。 3.什么是防火墙?它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的?

答: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惟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4.加密技术是指什么? 答:加密技术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 5.什么叫蠕虫病毒? 答:蠕虫病毒源自第一种在网络上传播的病毒。1988年,22岁的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通过网络发送了一种专为攻击UNIX系统缺陷、名为“蠕虫”(Worm)的病毒。蠕虫造成了6000个系统瘫痪,估计损失为200万到 6000万美元。由于这只蠕虫的诞生,在网上还专门成立了计算机应急小组(CERT)。现在蠕虫病毒家族已经壮大到成千上万种,并且这千万种蠕虫病毒大都出自黑客之手。

关于汽车一些你必须知道的知识

关于汽车一些你必须知道的知识 很多人不清楚一些最常见的基本名词是什么意思,我就简单举例说明,从最基础开始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直译中文为防止刹车锁死,也就是防抱死系统。在很早以前,经常可以看到捷达车的后屁股上贴有该字母,现在我觉得应该所有车都有这个最基本的系统了吧,作用就是在采取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直接抱死不动,造成失控,同时可以在紧急制动的同时,采取相应打方向盘避让障碍物。可以减少紧急制动对轮胎磨损,简短制动距离,更有效的避让障碍物。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一种更常见于中级以上车的基本配置,被作为一个车安全配置的标准,有很多品牌在原有基础之上加以自己的技术改进,形成了不同的名称,比如VSC,VSA,DSC,ASC等等,说的其实意思都差不多,是一种牵引力控制装置,最基本作用是防止转向不足,或者是转向过度,再简单点说,能让你转向时,行车轨迹可以保持一种正确的轨迹,ESP系统包含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及ASR(防侧滑系统),所谓侧滑,就是常见的甩尾,还不懂?那漂移你知道吧,就是通过甩尾实现的,但是你要想漂移,可是需要很高的技术的啊,漂移是车辆一种失控的体现,通过驾驶技术修正车辆行驶轨迹的,所以想要漂移,需要你把ESP先关掉,它主要是在监测到某个车轮打滑时,对打滑车轮采取相应的制动,达到修正行车轨迹以及车身平稳状态作用,所以在下雪的时候,由于地面湿滑,ESP是经常介入的,但毕竟是电子系统,所以很多车在雪地里无法起步,特别是后驱车,在起步困难时候应该先暂时关闭ESP! 关于气门正时可变

网络安全知识点

1.网络安全设计的新技术 移动网络安全、大数据、云安全、社交网络和物联网等成为新的攻击点 2.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危险 有人为因素、系统和运行环境等,其中包括网络系统问题和网络数据的威胁和隐患。 3.网络安全威胁主要表现为: 非法授权访问、窃听、黑客入侵、假冒合法用户、病毒破坏、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篡改或破坏数据等。 4.威胁性攻击的分类,其中典型的被动攻击是什么 威胁性攻击主要分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嗅探是典型的被动攻击。 5.防火墙的局限性及风险: 防火墙能够较好地阻止外网基于IP包头的攻击和非信任地址的访问,却无法阻止基于数据内容的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也无法控制内网之间的攻击行为。 6.数据库安全的种类 数据库安全不仅包括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还包括最核心和关键的数据(信息)安全7.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信息受到保护,并持续正常地运行和服务。 8.信息安全的5大特征: 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 9.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技术、管理和控制等措施,保证网络系统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10.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是研究网络空间中的信息在产生、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中所面临的威胁和防御措施,以及网络和系统本身的威胁和防护机制。 11.网络安全包含的方面: 网络系统的安全、网络信息的安全 12.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包括: 实体安全(物理安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 13.网络安全技术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保障数据及系统安全的技术手段。 14.网络安全主要主要包括什么 实体安全技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数据安全、密码及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恶意代码、检测防御、管理与运行安全技术等,以及确保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策略等。 15.主要通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身份认证、访问管理、加密、防恶意代码、加固监控、审核跟踪、备份恢复 16.常用的描述网络安全整个过程和环节的网络安全模型为 PDRR模型: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17.实体安全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1)等,防火墙系统通常由(2)组成,防止不希望的、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它(3)内部网络的安全措施,也(4)进人防火墙的数据带来的安全问题。它是一种(5)网络安全措施。 (1)A.IP过滤、线路过滤和入侵检测 B.包过滤、入侵检测和应用代理 C.包过滤、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 D.线路过滤、IP过滤和应用代理 (2)A.代理服务器和入侵检测系统 B.杀病毒卡和杀毒软件 C.过滤路由器和入侵检测系统 D.过滤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 (3)A.是一种 B.不能替代 C.可以替代 D.是外部和 (4)A.能够区分 B.物理隔离 C.不能解决 D.可以解决 (5)A.被动的 B.主动的 C.能够防止内部犯罪的 D.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 答案:(1)D (2)D (3)B (4)C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防火墙的分类、组成及作用。 防火墙的基本功能是对网络通信进行筛选屏蔽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进出计算机网络,简单的概括就是,对网络进行访问控制。绝大部分的防火墙都是放置在可信任网络(Internal)和不可信任网络(Internet)之间。 防火墙一般有三个特性: A.所有的通信都经过防火墙 B.防火墙只放行经过授权的网络流量 C.防火墙能经受的住对其本身的攻击 防火墙技术分为IP过滤、线路过滤和应用代理等三大类型; 防火墙系统通常由过滤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组成,能够根据过滤规则来拦截和检查所有出站和进站的数据;代理服务器。内部网络通过中间节点与外部网络相连,而不是直接相连。 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不希望的、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通过边界控制 强化内部网络的安全策略。它是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的过滤封锁机制,内部的网络被认为是安全的和可信赖的。而外部的网络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和不可信赖的。它提供一种内部节点或者网络与Internet的安全屏障,它是一种被动的网络安全措施。 ● 随着网络的普及,防火墙技术在网络作为一种安全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常防火墙中使用的技术有过滤和代理两种。路由器可以根据(6)进行过滤,以阻挡某些非法访问。(7)是一种代理协议,使用该协议的代理服务器是一种(8)网关。另外一种可以把内部网络中的某些私有IP地址隐藏起来的代理服务器技术使用的是(9)。安全机制是实现安全服务的技术手段,一种安全机制可以提供多种安全服务,而.一种安全服务也可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不能提供的安全服务是(10)。

初学者必备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

初学者必备电子元件基础知识 电源网讯电感元件的分类 概述:凡是能产生电感作用的原件统称为电感原件,常用的电感元件有固定电感器,阻流圈,电视机永行线性线圈,行,帧振荡线圈,偏转线圈,录音机上的磁头,延迟线等。 1 固定电感器 :一般采用带引线的软磁工字磁芯,电感可做在10-22000uh之间,Q值控制在40左右。 2 阻流圈:他是具有一定电感得线圈,其用途是为了防止某些频率的高频电流通过,如整流电路的滤波阻流圈,电视上的行阻流圈等。 3 行线性线圈:用于和偏转线圈串联,调节行线性。由工字磁芯线圈和恒磁块组成,一般彩电用直流电流1.5A电感 116-194uh频率:2.52MHZ

4 行振荡线圈:由骨架,线圈,调节杆,螺纹磁芯组成。一般电感为5mh调节量大于+-10mh.电感线圈的品质因数和固有电容 (1)电感量及精度 线圈电感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线圈的直径、匝数及有无铁芯等。电感线圈的用途不同,所需的电感量也不同。例如,在高频电路中,线圈的电感量一般为0.1uH—100Ho 电感量的精度,即实际电感量与要求电感量间的误差,对它的要求视用途而定。对振荡线圈要求较高,为o.2-o.5%。对耦合线圈和高频扼流圈要求较低,允许10—15%。对于某些要求电感量精度很高的场合,一般只能在绕制后用仪器测试,通过调节靠近边沿的线匝间距离或线圈中的磁芯位置来实现 o (2)线圈的品质因数 品质因数Q用来表示线圈损耗的大小,高频线圈通常为50—300。对调谐回路线圈的Q值要求较高,用高Q值的线圈与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有更好的谐振特性;用低Q值线圈与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其谐振特性不明显。对耦合线圈,要求可低一些,对高频扼流圈和低频扼流圈,则无要求。Q值的大小,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一旦黑客定位了你的网络,他通常会选定一个目标进行渗透。通常这个目标会是安全漏洞最多或是他拥有最多攻击工具的主机。非法入侵系统的方法有很多,你应当对这些方法引起注意。 常见攻击类型和特征 攻击特征是攻击的特定指纹。入侵监测系统和网络扫描器就是根据这些特征来识别和防范攻击的。下面简要回顾一些特定地攻击渗透网络和主机的方法。 常见的攻击方法 你也许知道许多常见的攻击方法,下面列出了一些: ·字典攻击:黑客利用一些自动执行的程序猜测用户命和密码,审计这类攻击通常需要做全面的日志记录和入侵监测系统(IDS)。 · Man-in-the-middle攻击:黑客从合法的传输过程中嗅探到密码和信息。防范这类攻击的有效方法是应用强壮的加密。 ·劫持攻击:在双方进行会话时被第三方(黑客)入侵,黑客黑掉其中一方,并冒充他继续与另一方进行会话。虽然不是个完全的解决方案,但强的验证方法将有助于防范这种攻击。 ·病毒攻击:病毒是能够自我复制和传播的小程序,消耗系统资源。在审计过程中,你应当安装最新的反病毒程序,并对用户进行防病毒教育。

·非法服务:非法服务是任何未经同意便运行在你的操作系统上的进程或服务。你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到这种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利用各种程序(包括病毒和包发生器)使系统崩溃或消耗带宽。 容易遭受攻击的目标 最常遭受攻击的目标包括路由器、数据库、Web和FTP服务器,和与协议相关的服务,如DNS、WINS和SMB。本课将讨论这些通常遭受攻击的目标。 路由器 连接公网的路由器由于被暴露在外,通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许多路由器为便于管理使用SNMP协议,尤其是SNMPv1,成为潜在的问题。许多网络管理员未关闭或加密Telnet 会话,若明文传输的口令被截取,黑客就可以重新配置路由器,这种配置包括关闭接口,重新配置路由跳计数等等。物理安全同样值得考虑。必须保证路由器不能被外人物理接触到进行终端会话。 过滤Telnet 为了避免未授权的路由器访问,你应利用防火墙过滤掉路由器外网的telnet端口和SNMP[161,162]端口 技术提示:许多网络管理员习惯于在配置完路由器后将Telnet服务禁止掉,因为路由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1. 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A) A 、拒绝服务 B 、文件共享 C 、BIND漏洞 D 、远程过程调用 2. 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B) A 、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 、信息加密 C 、无线网 D 、使用专线传输 3. 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A 、缓冲区溢出; B 、网络监听 C 、拒绝服务

D 、IP 欺骗 4. 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 、HTTP B 、FTP C 、TELNET D 、SSL 5. 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 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 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B) A 、缓存溢出攻击; B 、钓鱼攻击 C 、暗门攻击; D 、DDOS攻击 6. 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0 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 这可以防止(B) A 、木马; B 、暴力攻击; C 、IP 欺骗; D 、缓存溢出攻击 7. 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 A 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 B 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C 基于PKI 认证; D 基于数据库认证 8. 以下哪项不属于防止口令猜测的措施?(B) A 、严格限定从一个给定的终端进行非法认证的次数; B 、确保口令不在终端上再现; C 、防止用户使用太短的口令; D 、使用机器产生的口令 9. 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的技术是(B) A 、防火墙 B 、加密狗 C 、认证 D 、防病毒 10. 抵御电子邮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D ) A 、不用生日做密码 B 、不要使用少于 5 位的密码 C 、不要使用纯数字 D 、自己做服务器 11. 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 D ) A 、跟用户名相同的密码 B 、使用生日作为密码 C 、只有 4 位数的密码 D 、10 位的综合型密码

电感基础知识总结

电感基础知识总结 一、电感器的定义 1.1 电感的定义: 电感是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当电感中通过直流电流时,其周围只呈现固定的磁力线,不随时间而变化;可是当在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将呈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磁力线。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磁生电来分析,变化的磁力线在线圈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相当于一个“新电源”。 当形成闭合回路时,此感应电势就要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总量要力图阻止原来磁力线的变化的。由于原来磁力线变化来源于外加交变电源的变化,故从客观效果看,电感线圈有阻止交流电路中电流变化的特性。电感线圈有与力学中的惯性相类似的特性,在电学上取名为“自感应”,通常在拉开闸刀开关或接通闸刀开关的瞬间,会发生火花,这就是自感现象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所造成的。总之,当电感线圈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线圈内部的磁力线将随电流的交变而时刻在变化着,致使线圈不断产生电磁感应。这种因线圈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称为“自感电动势”。由此可见,电感量只是一个与线圈的圈数、大小形状和介质有关的一个参量,它是电感线圈惯性的量度而与外加电流无关。 1.2 电感线圈与变压器 电感线圈:导线中有电流时,其周围即建立磁场。通常我们把导线绕成线圈,以增强线圈内部的磁场。电感线圈就是据此把导线(漆包线、纱包或裸导线)一圈靠一圈(导线间彼此互相绝缘)地绕在绝缘管(绝缘体、铁芯或磁芯)上制成的。一般情况,电感线圈只有一个绕组。变压器:电感线圈中流过变化的电流时,不但在自身两端产生感应电压,而且能使附近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这一现象叫互感。两个彼此不连接但又靠近,相互间存在电磁感应的线圈一般叫变压器。 1.3电感的符号与单位 电感符号:L 电感单位:亨(H)、毫亨(mH)、微亨(uH),1H=103mH=106uH。 电感量的标称:直标式、色环标式、无标式 电感方向性:无方向 检查电感好坏方法:用电感测量仪测量其电感量;用万用表测量其通断,理想的 电感电阻很小,近乎为零。 1.4 电感的分类:

汽车基础知识讲义全

长城汽车股份新员工导入教育课程 汽车基础知识介绍 课程讲义 1.课程说明 1)课时:120分钟 2)课程目的:了解汽车,了解长城 3)受训对象:入厂新员工 2、课程大纲 1)汽车工业发展 2)汽车认知 3)长城车型介绍 3、课程容: 汽车工业发展 汽车定义:用燃机作动力,不依靠轨道和架线,主要在公路和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物。 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1)国外汽车工业发展: ?卡尔.本茨——在1886年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时速为每小时15公里。 ?布加迪跑车速度为零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的超级跑车。(2)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1956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 ?1958年6月,“红旗”轿车问世;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桑塔纳牌轿车在汽车厂组装成功。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奠基典礼。 ?1990年1月26日,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5年5月26日,我国首次整车正面碰撞试验成功。 ?1996年长城公司成立专业生产皮卡企业。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是2010年汽车产量600万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汽车认知 (1)轿车按照车身形状可将汽车分为:单厢型、两厢型、三厢型(如图示) ?单厢型:动机室、乘员室、行箱呈一体。其实是面包车的高级变种,是我们非常 熟悉的面包车型,如丰田海狮、三菱得利卡、长城普锐达等。

?两厢型:发动机室、乘员室+行箱呈两厢排列的车型。是指把座舱和尾舱设计成 一个整体,因此只有发动机和座舱两个独立的舱。如富康、POLO。 ?三厢型:可乘载多人,由发动机舱,座舱和尾舱组成,三个舱是相互独立的。如桑塔纳、捷达、长城车型。 (2)第二节:国产车的型号编制规则 汽车型号能表明汽车厂牌、类型、主要特征参数。 汽车型号应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首部由2-3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是企业名称代号。如:CA、EQ、CC ?中部:4位阿拉伯数字,首位是车辆类别代号,中间两位是汽车主要特征参数,最末尾是产品序号。 ?尾部:基本车型没有,变形车为了区别基本型加上的。前部为字母,后部为数字。X-厢式,G-罐式 长城汽车特征代号: S表示小双排 C表示大单排 A表示大双排 D表示小单排 LS表示中双排 L表示一排半 E表示电喷 XXY表示厢式运输车 例如: CA1091表示一汽生产的第二代总质量9吨的载货汽车。 EQ1020表示二汽生产的总质量2吨的第一代越野汽车。 TJ7131U表示汽车生产的发动机排量为1.3升的第二代轿车,U为厂家自定。CC1021S表示长城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二代总质量为2吨的小双排载货汽车。 第三节:汽车的总体构造 一、发动机部分: 两大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 作用: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组成: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配气机构: 作用:按照发动机每个气缸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气缸的进、排气门,使新鲜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得以及 时进入气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气缸排出。 组成:进排气门、推杆、挺柱

汽车常用标准件基础知识介绍

汽车常用标准件基础知识介绍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 一、编号组成: 分型代号表面处理代号机械性能代号尺寸规格代号变更代号汽车标准件特征代号 二、编号各部分的表示方法及含义: 01、汽车标准件特征代号:以“汽”字汉语拼音第一位大写字母“Q”表示。 02、品种代号:品种代号由三位数字组成,首位表示产品大类(大类含义见表1)。第二为分级号、第三位组内序号、结构、功能。03、变更代号:由于产品标准修订,虽然产品结构型式基本相同,但尺寸、精度、性能或材料等标准内容变更以致影响产品的互换时而给出的代号。 04、尺寸规格:尺寸规格代号可直接表示产品的主要尺寸参数。 05、机械性能代号:机械性能代号表示产品的性能等级。机械性能按表2。 06、表面处理代号:表面处理代号表示产品的表面处理状态。表面处理代号按表3。 07、分型代号:分型代号表示结构型式和功能要求。 三、编号示例 01、六角头螺栓Q150B GB/T5783-2000 GB/T5782-2000

六角头螺栓Q151B GB/T5786-2000 GB/T5785-2000 六角头螺栓Q151C GB/T5786-2000 GB/T5785-2000 表示全螺纹 表示表面处理为彩锌表示机械性能等级为10.9级 表示螺杆长度为100 表示螺纹规格为M12×1.5表示变更代号 表示产品品种为螺栓类表示汽车标准件特征代号 编号示例: 01)螺纹规格d= M12,公称长度l=50,性能等级8.8,镀锌钝化的六角头螺栓编号为Q150B1250 02)螺纹规格d= M12×1.25,公称长度l=50,性能等级10.9,防腐磷化的六角头螺栓编号为Q151B1250TF2. 03)螺纹规格d= M12×1. 5,公称长度l=50,性能等级8.8,镀锌钝化的六角头螺栓编号为Q151C1250. 02、六角法兰面螺栓GB/T16674-1996 六角法兰面螺栓GB/T16674.1-2004 编号示例: 01)螺纹规格d= M12,公称长度l=50,性能等级10.9,镀锌钝化的六角法兰面螺栓编号为Q1841250TF 3. 02)螺纹规格d= M12,公称长度l=50,性能等级8.8,镀锌钝化的六角法兰面螺栓编号为:GB/T 16674.1. M12×50 Q1841250T1F3 六角法兰面螺栓GB/T16674.2-2004 编号示例:

电阻、电容、电感基础知识

电阻、电容、电感基础知识 (一)电阻 常用电阻有碳膜电阻、碳质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和电位器等。表1是几种常用电阻的结构和特点。 图1 电阻的外形 电阻种类(电阻结构和特点): 碳膜电阻 气态碳氢化合物在高温和真空中分解,碳沉积在瓷棒或者瓷管上,形成一层结晶碳膜。改变碳膜厚度和用刻槽的方法变更碳膜的长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阻值。碳膜电阻成本较低,性能一般。 金属膜电阻 在真空中加热合金,合金蒸发,使瓷棒表面形成一层导电金属膜。刻槽和改变金属膜厚度可以控制阻值。这种电阻和碳膜电阻相比,体积小、噪声低、稳定性好,但成本较高。 碳质电阻 把碳黑、树脂、粘土等混合物压制后经过热处理制成。在电阻上用色环表示它的阻值。这种电阻成本低,阻值范围宽,但性能差,很小采用。

线绕电阻 用康铜或者镍铬合金电阻丝,在陶瓷骨架上绕制成。这种电阻分固定和可变两种。它的特点是工作稳定,耐热性能好,误差范围小,适用于大功率的场合,额定功率一般在1瓦以上。 碳膜电位器 它的电阻体是在马蹄形的纸胶板上涂上一层碳膜制成。它的阻值变化和中间触头位置的关系有直线式、对数式和指数式三种。碳膜电位器有大型、小型、微型几种,有的和开关一起组成带开关电位器。 还有一种直滑式碳膜电位器,它是靠滑动杆在碳膜上滑动来改变阻值的。这种电位器调节方便。 线绕电位器 用电阻丝在环状骨架上绕制成。它的特点是阻值范围小,功率较大。 大多数电阻上,都标有电阻的数值,这就是电阻的标称阻值。电阻的标称阻值,往往和它的实际阻值不完全相符。有的阻值大一些,有的阻值小一些。电阻的实际阻值和标称阻值的偏差,除以标称阻值所得的百分数,叫做电阻的误差。表2是常用电阻允许误差的等级。 表2 常用电阻允许误差的等级 国家规定出一系列的阻值作为产品的标准。不同误差等级的电阻有不同数目的标称值。误差越小的电阻,标称值越多。表2是普通电阻的标称阻值系列。表3中的标称值可以乘以10、100、1000、10k;100k;比如1.0这个标称值,就有1.0Ω、10.OΩ、100.OΩ、1.0kΩ、10.0kΩ、100.0kΩ、1.0MΩ;10.0MΩ;

汽车基础知识培训

汽车基础知识培训 汽车的整体构造概述: 汽车通常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一:发动机的整体构造: 1:定义:发动机是给汽车提供动力的部件,是整个汽车核心总成。是使燃料 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最终转变为机械能并输出。 2:发动机的分类: A:按照燃料分类:可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B:按照行程分类:可分为四行程机和二行程机。 C:按照冷却分类:可分为水冷和风冷。 D: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可分为单缸和多缸。 E:按照气缸的排列方式分类:可分直列、V 型和水平对置。 F:按照进气系统分类:可分自然吸气式(汽油)和增压式(柴油)。 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发动机是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 两大机构: A:曲柄连杆机构:是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准换的主要运动部件。 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B:配气机构: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 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空气和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 排出,实现换气的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一般由 气门组、气门传达组、气门驱动组组成。

汽车的整体构造概述: 汽车通常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一:发动机的整体构造: 1:定义:发动机是给汽车提供动力的部件,是整个汽车核心总成。是使燃料 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最终转变为机械能并输出。 2:发动机的分类: A:按照燃料分类:可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B:按照行程分类:可分为四行程机和二行程机。 C:按照冷却分类:可分为水冷和风冷。 D: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可分为单缸和多缸。 E:按照气缸的排列方式分类:可分直列、V 型和水平对置。 F:按照进气系统分类:可分自然吸气式(汽油)和增压式(柴油)。 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发动机是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 两大机构: A:曲柄连杆机构:是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准换的主要运动部件。 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B:配气机构: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 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空气和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 排出,实现换气的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一般由 气门组、气门传达组、气门驱动组组成。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汇总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汇总 一、引论 提到网络安全,一般人们将它看作是信息安全的一个分支,信息安全是更加广义的一个概念:防止对知识、事实、数据或能力非授权使用、误用、篡改或拒绝使用所采取的措施,说白了,信息安全就是保护敏感重要的信息不被非法访问获取,以及用来进一步做非法的事情。网络安全具体表现在多台计算机实现自主互联的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主计算机安全、互联的安全(实现互联的设备、通信链路、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以及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安全。这里提到了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来梳理一下: 1.IP安全:主要的攻击方式有被动攻击的网络窃听,主动攻击的IP欺骗(报文伪造、篡改)和路由攻击(中间人攻击); 2.DNS安全: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误导用户的访问流量; 3.DoS攻击:单一攻击源发起的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占用网络资源,强迫目标崩溃,现在更为流行的其实是DDoS,多个攻击源发起的分布式拒绝攻击; 网络安全的三个基本属性: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其实还可以加上可审性。机密性又叫保密性,主要是指控制信息的流出,

即保证信息与信息不被非授权者所获取与使用,主要防范措施是密码技术;完整性是指信息的可靠性,即信息不会被伪造、篡改,主要防范措施是校验与认证技术;可用性是保证系统可以正常使用。网络安全的措施一般按照网络的TCP/IP或者OSI的模型归类到各个层次上进行,例如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点到点通信,网络层负责路由寻径,传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通信信道。 最早的安全问题发生在计算机平台,后来逐渐进入网络层次,计算机安全中主要由主体控制客体的访问权限,网络中则包含更加复杂的安全问题。现在网络应用发展如火如荼,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理财迅速发展,这些都为应对安全威胁提出了挑战。 密码学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机密性和身份认证,对称密码体制如DES,非对称密码体制如RSA,一般的做法是RSA保护DES密钥,DES负责信息的实际传输,原因在于DES 实现快捷,RSA相比占用更多的计算资源。 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的任务时对需要保护的资产及其受到的潜在威胁进行鉴别。首要的一步是对资产进行确定,包括物理资源(工作站、服务器及各种设备等)、知识资源(数据库、财务信息等)以及时间和信誉资源。第二步需要分析潜在的攻击源,如内部的员工,外部的敌对者等;第三步要针对以上分析指定折中的安全策略,因为安全措施与系统性能往往成反比。风险被定义为漏洞威胁,漏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问答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网络安全? 答: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可以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被中断。 问: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答: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问:什么是木马? 答:木马是一种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木马一般分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er)。客户端就是本地使用的各种命令的控制台,服务器端则是要给别人运行,只有运行过服务器端的计算机才能够完全受控。木马不会像病毒那样去感染文件。 问:什么是防火墙?它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的? 答:使用防火墙(Firewall)是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惟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问:什么是后门?为什么会存在后门? 答:后门(Back Door)是指一种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在软件的开发阶段,程序员常会在软件内创建后门以便可以修改程序中的缺陷。如果后门被其他人知道,或是在发布软件之前没有删除,那么它就成了安全隐患。 问:什么叫入侵检测? 答: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问:什么叫数据包监测?它有什么作用?

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安全知识入门 下面是对于网络安全的一些了解。 网络安全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想要系统的完成学习非简单的几天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这篇文章是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把需要用到的知识做系统的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便于理解和记忆,使初学者可以更快的入门。 1、什么是网络安全 首先我们要对网络安全有一个基本的概念。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简单来说就是,保护网络不会因为恶意攻击而中断。了解了网络安全的职责,我们就可以从网络攻击的方式,网络攻击检测手段等几个方面来处理。在实际的学习中,我发现直接上手去学习效率并不是很好,因为网络安全也有很多的专业名词是不了解的所以在系统的学习之前对本文可能涉及到的专业名词做一个解释很有必要。 2、网络安全名词解释 1. IRC服务器:RC是Internet Relay Chat 的英文缩写,中文一般称为互联网中继聊天。IRC 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您只要在自己的PC上运行客户端软件,然后通过因特网以IRC协议连接到一台IRC服务器上即可。它的特点是速度非常之快,聊天时几乎没有延迟的现象,并且只占用很小的带宽资源。 2. TCP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TCP的安全是基于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链接释放协议(握手机制略)。 3. UDP协议: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UDP协议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其特点是无须连接,快速,不安全,常用于文件传输。 4. 报文:报文(message)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很不一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5. DNS: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DNS是网络攻击中的一个攻击密集区,需要重点留意。 6. ICMP协议:I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电感基础知识详细图示讲解

一、 电感概述 1.1 电感的定义: 电感是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 当电感中通过直流电流时,其周围只呈现固定的磁力线,不随时间而变化;可是当在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将呈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磁力线。根据法拉弟 电磁感应定律---磁生电来分析,变化的磁力线在线圈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相当于一个“新电源”。当形成闭合回路时,此感应电势就要产生感应电 流。由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总量要力图阻止原来磁力线的变化的。由于原来磁力线变化来源于外加交变电源的变化,故从客观效果看,电感线圈有 阻止交流电路中电流变化的特性。电感线圈有与力学中的惯性相类似的特性,在电学上取名为“自感应”,通常在拉开闸刀开关或接通闸刀开关的瞬间,会发生火 花,这就是自感现象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所造成的。 总之,当电感线圈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线圈内部的磁力线将随电流的交变而时刻在变化着,致使线圈不断产生电磁感应。这种因线圈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 ,称为“自感电动势”。 由此可见,电感量只是一个与线圈的圈数、大小形状和介质有关的一个参量,它是电感线圈惯性的量度而与外加电流无关。 1.2 电感线圈与变压器 电感线圈:导线中有电流时,其周围即建立磁场。通常我们把导线绕成线圈,以增强线圈内部的磁场。 电感线圈就是据此把导线(漆包线、纱包或裸导线)一圈靠一圈(导线间彼此互相绝缘)地绕在绝缘管(绝缘体、铁芯或磁芯)上制成的。一般情况,电感线圈只有一个绕组。 变压器:电感线圈中流过变化的电流时,不但在自身两端产生感应电压,而且能使附近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这一现象叫互感。两个彼此不连接但又靠近,相互间存在电磁感应的线圈一般叫变压器。 1.3 电感的符号与单位 电感符号:L 电感单位:亨 (H)、毫亨(mH)、微亨 (uH),1H=103mH=106uH。 1.4 电感的分类: 按 电感形式 分类:固定电感、可变电感。 按导磁体性质分类:空芯线圈、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铜芯线圈。 按 工作性质 分类:天线线圈、振荡线圈、扼流线圈、陷波线圈、偏转线圈。 按 绕线结构 分类:单层线圈、多层线圈、蜂房式线圈。 按 工作频率 分类:高频线圈、低频线圈。 按 结构特点 分类:磁芯线圈、可变电感线圈、色码电感线圈、无磁芯线圈等。 二、 电感的主要特性参数 2.1 电感量L 电感量L表示线圈本身固有特性,与电流大小无关。除专门的电感线圈(色码电感)外,电感量一般不专门标注在线圈上,而以特定的名称标注。 2.2 感抗XL 电感线圈对交流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称感抗XL,单位是欧姆。它与电感量L和交流电频率f的关系为 XL=2πfL 2.3 品质因素Q 品质因素Q是表示线圈质量的一个物理量,Q为感抗XL与其等效的电阻的比值,即:Q=XL/R。 线圈的Q 值愈高,回路的损耗愈小。线圈的Q值与导线的直流电阻,骨架的介质损耗,屏蔽罩或铁芯引起的损耗,高频趋肤效应的影响等因素有关。线圈的Q值通常 为几十到几百。采用磁芯线圈,多股粗线圈均可提高线圈的Q值。 2.4 分布电容 线圈的匝与匝间、线圈与屏蔽罩间、线圈与底版间存在的电容被称为分布电容。分布电容的存在使线圈的Q值减小,稳定性变差,因而线圈的分布电容越小越好。采用分段绕法可减少分布电容。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如何安装杀毒软件 如何防范邮件病毒 如何防止QQ密码被盗 如何清除浏览器中的不明网址 各单位二级站点的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基本网络故障排查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一)网络安全概述 (二)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三)网络安全编程基础 (四)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 (五)网络入侵 (六)密码学与信息加密 (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八)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九)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1、安装杀毒软件 2、要对安装的杀毒软件进行定期的升级和查杀3、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4、最好下网并关机 5、尽量少使用BT下载,同时下载项目不要太多 6、不要频繁下载安装免费的新软件 7、玩游戏时,不要使用外挂 8、不要使用黑客软件 9、一旦出现了网络故障,首先从自身查起,扫描本机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一)杜绝传染渠道 病毒的传染主要的两种方式:一是网络,二是软盘与光盘 建议: 1、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建议不要使用盗版的杀毒软件 2、写保护所有系统盘,绝不把用户数据写到系统盘上 3、安装真正有效的防毒软件,并经常进行升级

4、对外来程序要使用尽可能多的查毒软件进行检查(包括从硬盘、软盘、局域网、Internet、Email中获得的程序),未经检查的可执行文件不能拷入硬盘,更不能使用 5、尽量不要使用软盘启动计算机 6、一定要将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备份下来并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患于未然 7、随时注意计算机的各种异常现象 8、对于软盘、光盘传染的病毒,预防的方法就是不要随便打开程序或安装软件、可以先复制到硬盘上,接着用杀毒软件检查一遍,再执行安装或打开命令 9、在使用聊天工具(如QQ、MSN)时,对于一些来历不明的连接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不要轻易接收 (二)平时的积极预防,定期的查毒,杀毒 (三)发现病毒之后的解决办法 1、在解毒之前,要先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

网络安全知识介绍

1.1安全网络的概述 什么叫计算机网络? 四元素:终端、传输介质、通讯设备、网络技术 -网络安全的演进: 2001年7月,一个名为“Cord Red”的蠕虫攻击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当时全球约35万台主机感染了Cord Red。此蠕虫不仅使被感染的服务器停止工作,而且影响服务器所在的本地网络(这也是蠕虫和病毒的区别,下章会详细介绍)。 Cord Red为一种Dos攻击,它的出现使网络工作者的世界发生了变化。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设计与构建,而更多的是维护与安全。 网络安全的威胁有两种: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 内网的攻击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个是Dos,另一个是欺骗(spoofing)。 Dos攻击可以使网络资源无法访问,从而达到网络可用性的攻击; 欺骗:如ARP的欺骗,通过ARP的欺骗可以对受害者的数据包进行查看,从而了解别人的信息,这也是网络机密性的攻击;如果把得到的数据进行篡改,然后再次发送出去,这就是网络完整性的攻击。 外部威胁一般使用IDS、IPS、防火墙防御等,其实在于个网络当中,外网的威胁仅占30%不到,大多的攻击来自内网。(关于内网的攻击,我们后面会有大量的篇幅来介绍)下面先了解下网络安全工具; -网络安全工具: IDS 最早的网络安全工具之一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诞生与1984年,它可以提供对特定类型攻击发生时的实时探测,这样网络工程师可以迅速的判断出攻击并消除,从而可以减轻攻击给网络带来得负面影响。 ISP 20世纪90年代末,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ervention System or Sensor, IPS)诞生,它与IDS的区别在于,IPS不仅可以针对特定的攻击类型发生时进行实时探测,还能自动实时阻断攻击。 防火墙 除了IDS和IPS以外,在1988年DEC公司发明了第一台报文过滤防火墙(其实就是ACL),1989年AT&T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第一台状态化防火墙,不同于报文过滤防火墙的区别在于,状态防火墙跟踪已经建立的连接并判断报文是否属于一个已经存在的数据流,从而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快的处理。简单的说就是,从内部主动发起的流量允许返回,从外部主动发起的流量会被拒绝。 最早的防火墙是向已有的设备中添加软件特性,如路由器或者交换机上使用ACL。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公司开发出独立的或专用的防火墙,如:Cisco的ASA、Juniper的SSG、微软的ISA、诺基亚等一些硬件防火墙。对于一些不需要使用专业性的公司,可以使用现在路由器,如:Cisco的ISR,一个使用高级IOS的ISR路由,可以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计算机病毒(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木马:利用计算机程序漏洞侵入后窃取文件的程序被称为木马。它是一种具有隐藏性的、自发性的可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多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是以控制为主。 防火墙(英文:)是一项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防火墙可以是一台专属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设在一般硬件上的一套软件。 后门:指房间的背后的可以自由出入的门,相对于明显的前门。也可以指绕过软件的安全性控制而从比较隐秘的通道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 入侵检测(),顾名思义,就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他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数据包监测:可以被认为是一根窃听电话线在计算机网络中的等价物。当某人在“监听”网络时,他们实际上是在阅读和解释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如果你需要在互联网上通过计算机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或请求下载一个网页,这些操作都会使数据通过你和数据目的地之间的许多计算机。这些传输信息时经过的计算机都能够看到你发送的数据,而数据包监测工具就允许某人截获数据并且查看它。 :是的缩写,即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或通过网络进行的入侵行为。的运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目标主机上运行以监测其本身的通信信息,另一种是在一台单独的机器上运行以监测所有网络设备的通信信息,比如、路由器。 是:建立连接时使用的握手信号。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正常的网络连接时,客户机首先发出一个消息,服务器使用应答表示接收到了这个消息,最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