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简答、问答题(超全)

行政法简答、问答题(超全)

行政法简答、问答题(超全)
行政法简答、问答题(超全)

行政法期末简答题、问答题复习资料

一、行政法简答

行政关系的种类

①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②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以及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③行政救济关系。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

④内部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

①行政法的法源是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行政法的法源主要包括制定法源和非制定法源。

②制定法源主要是:宪法与法律;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立法;条约与协定。

③非制定法源主要是:法律解释;判例;习惯和惯例;行政法理。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行政法制定、执行、遵守以及解决行政争议的基本准则,包括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与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

②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有:依法行政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越权无效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

③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有: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平原则。

行政法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

①依法行政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其中宪法的效力最高,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法规的效力高于规章。

②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但依法行政不仅仅要求政府以法的明文规定行政,还要求政府以法的原理、原则行政。

③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以法律规定行政,而以法律规定行政又首先要求以行政管理法的规定行政。但依法行政不仅仅要求政府以行政管理法的规定行政,还要求政府以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的规定行政。

④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对行政相对人依法实施管理,,但依法行政不仅仅要求政府对行政相对人依法管理,还要求政府自身守法、依法提供服务和依法接受监督。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①中央行政机关。我国中央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和国务院的工作部门(部、委、行、署、局等)组成。

②一般地方行政机关。一般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通常分为三级: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县、县级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

③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④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行政法制监督的种类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行政法制监督的最重要的主体。

②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人民法院的监督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③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监督。专门行政监督主要是指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和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

④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的监督。个人、组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是管理对象、是行政相对人,而在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则可以是监督主体。

我国的行政主体种类

①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种,是行政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

②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即依据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③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即法律、法规未授权行使公权力情况下的社会公共力组织。

④行政委托组织。即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①行政权能的存在。行政权能是实施法律、作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资格,因此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成立首先要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否具有行政权能。

②行政权的实际运用。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行使行政权的行为,即运用行政权所作的行为。

③法律效果的存在。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一种法律行为,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

④表示行为的存在。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一种意志,但却应当是一种表现于外部的、客观化了的意志,即意思表示。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①公定力。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行政主体作出,不论是否合法或存在瑕疵,即被推定为合法有效,并要求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②确定力。确定力是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对作出该行为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

③拘束力。拘束力是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

④执行力。执行力是指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

确定力针对什么

①确定力分为形式确定力和实质确定力。形式确定力即不可争力,是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一种法律效力,指在复议或诉讼期限届满后相对人不能再申请复议、起诉要求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②实质确定力。实质确定力即“一事不再理”,是指行政主体不得任意改变自己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①表明身份,即执法人员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②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

③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这是对行政处罚决定的书面形式要求,其目的在于为行政处罚接受监督和审查提供证据。

④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

⑤备案。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①合法原则。主要包括主体合法、依据合法、程序合法。

②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复议机关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仅应当审查其合法性,而且还应当审查其适当性。

③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过程中,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外,整个过程应当向行政复议申请人和社会公开。

④及时原则。及时原则是对行政复议机关效率的要求。

⑤便民原则。便民原则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应当尽可能为行政复议当事人,尤其是为申请人提供必要的便利,从而确保当事人参加行政复议的目的的实现。

列举依申请具体行政行为5个

①行政许可

②行政给付

③行政奖励

④行政确认

⑤行政裁决

执行力的两种方式

①执行力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即权利和义务的效力,实现方式有两种,即自行履行和强制履行。

②自行履行即具体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相对人或组织自觉执行已生效的行政行为,从而达到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效果。

③强制执行即具体行政行为生效后,如果相对人不履行义务,行政机关有权依法自行或申请法院采取国家强制力,使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效力。

④其中对相对人的强制履行包括行政强制和司法强制;对行政主体的强制履行包括行政诉讼及有关监督。

二、行政法问答题

国家公务员的分类

①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分为一般职务公务员和特殊职务公务员。一般职务公务员指除特别职务公务员以外的所有公务员,特别职务公务员则指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以及法官检察官等。

②根据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公务员法》将我国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三个类别。

③按地域及管理关系,可以分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其中地方公务员又分为省级、市级、县级、及乡镇的公务员。

④除此之外按《公务员法》的分类,公务员分为选任制公务员、委任制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三种。

⑤从按国家机关的性质上来划分,可将现行公务员分为行政机关公务员与党群机关公务员。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①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②被授权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③被授权组织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行政许可的作用

①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实现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过渡,协调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②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及人民大众的权益,制止不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

③有利于保护并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搞好生态平衡,避免资源、财力及人力的浪费。

④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发展民族经济,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⑤有利于消除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

①申请人合格。申请人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相对人。

②有明确的被申请人。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必须指明被申请人,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主体。

③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并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

④属于收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范围。

⑤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体就同一事实提起的行政诉讼。

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

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②有明确的被告。

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④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补偿的范围

我国行政补偿的范围主要包括

①国家对非国有企业和财产实行国有化和征收的补偿。

②国家征用土地和其他财产的补偿。

③行政主体合法的公务行为破坏公民、组织财产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补偿。(如军事演习与戒严活动损坏个人、组织财产的补偿)

④个人、组织的财产与个人的人身因国有危险物发生意外损害的补偿。(如核事故等的补偿)

⑤对某些政策或行政措施的变动所造成的特定、异常损失的补偿。(如变更或撤销行政合同而使合同对方当事人利益受损的补偿等)

⑥对实行某些使国家和社会受益但却使个人、组织自身利益受损的补偿。(如国家对城市公共交通部门因实施低价运输而给予的补贴即是此补偿)

提起行政复议的范围

①行政处罚。即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②行政强制措施。即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做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③行政许可可变更、中止、撤销行为。即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做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等变更、中止、撤销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④行政确权行为。即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确认不动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⑤涉及经营自主权的行为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⑥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申请行政复议。

⑦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⑧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办理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⑨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法定职责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⑩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除上述十种具体行政行为外,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也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

①平等原则。即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②对等原则。即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实行同等原则。

③适用国际条约原则

④适用中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原则。即涉外行政诉讼的审理活动应当使用中国的通用语言文字。

⑤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告必须委托中国律师代为诉讼的原则。即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委托律师代为诉讼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机构的律师。

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与特有原则

一般原则

①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原则是我国民事、刑事、和行政诉讼共有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

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案件均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④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承担平等的诉讼义务。

⑤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即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⑥辩论原则。即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有权针对案件事实的有无,证据的真伪,适用法律法规的正确与否诸方面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通过不同方式相互辩论。

⑦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特有原则

⑧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

⑨诉权保障原则。诉权是公民向司法机关提出的权利救济请求权,是公民平等、普遍、无一例外享有的一项宪法基本权利。

公职关系内容

①考核:考核是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公务员品行、才能和实际表现进行考察、审核,以确定是否胜任现职和决定是否对其任用以及相关待遇等。

②奖励:奖励是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公务员集体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制度。

③惩戒:惩戒是公务员主管部门对违反纪律的公务员给予处分以示警戒的制度。

④晋升:指公务员主管部门依一定原则和条件提升公务员职务的制度。

⑤回避:回避是公务员主管部门为保障公务员公正执行公务和树立机关的公正形象而对具有某种法定情形的公务员进行特殊任职安排,使其避开某种地区、某种岗位任职或避开参与某种公务处理的制度。

⑥工资:公务员工资是公务员的基本劳动报酬。

⑦福利:依据现行《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

⑧保险:国家建立的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行政事实行为类别

①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以不产生法律约束力,而影响或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一种行政活动。

②补充性行政事实行为,又称执行性行为。它是行政机关为了实现一个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的内容而实施的行为。

③即时性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为确保正常的社会秩序或公务活动的顺利实现而采取的一种行为。

④建议性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为避免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而向行政相对人提出的建议和忠告。

⑤服务性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基于服务行政的法律精神,为社会或者特定的行政相对人提供服务的行为。

派出机关有哪几大类

①省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公署。

②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

③县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

行政审判法律适用范围

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一国的基本的法律秩序及价值判读标准。

②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依照法定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③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④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

⑤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而制定的。

国家赔偿和行政补偿的区别

①引发的原因不同。国家赔偿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引发的;而行政补偿是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为引发的。

②性质不同。国家赔偿是国家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目的是恢复到合法行为所应有的状态;而行政补偿是为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的一种补救。

③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国家赔偿责任以金钱赔偿为原则,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等方式为辅;而行政补偿有直接和间接补偿两种方式,直接补偿的方式包括:金钱补偿、恢复原状、返还财产,间接补偿有减免税费、晋级升级等方式。

④承担责任的时间不同。国家赔偿须以损害的实际发生为条件;而行政补偿既可以在实际损失发生之后进行,也可以在实际损失发生之前。

⑤程序不同。国家赔偿分为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其程序也较为特殊;而行政补偿程序相对简单。

⑥承担责任依据不同。国家赔偿主要依据《国家赔偿法》;而行政补偿的依据具有多样性,除法律、法规外,也可以依照政策。

国家赔偿如何进一步划分

①国家赔偿是指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活动。

②国家赔偿总体上分为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大部分。

③司法赔偿则又包括刑事赔偿和民事、行政司法赔偿。

行政法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配置、规范行政权和确认保障公民等一方权益为核心来规定各方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 (2)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2.行政法的渊源 正式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和协定(8)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9)行政机关与执政党等其他组织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非正式渊源:(1)行政惯例(2)典型案例(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行政法律关系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规范对一定社会关系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的总称。 特征:(一)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是特定的组织 (3)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地位不能互换 (4)与相对人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只能是特定的行政主体 (二)意志的单方性 (三)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 (四)国家权力的不可处分性 (五)个体权利行使的有限性 (六)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4.行政法律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5.公务员概念: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6.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是什么? (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这是行政相对主的首要义务,主要表现为一是遵守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是执行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 (2)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行政相对方有主动予以协助的义务。 (3)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行政相对方在请求行政主体为一定行为或行政主体要求其为一定行为时,应遵循法定的步骤、手续和时限等的要求,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行政行为效力 公定力概念: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一般都被推定为是合法有效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应予以尊重和服从。 确定力概念:也称不可变更力,指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其内容具有确定性,非法定主体不可随意变更和撤销。 8.行政行为无效和可撤销的条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一般情况下是各类行政法律关系的必要当事人。 A.行政机关B.法人 C.其他组织D.’公民 2.我国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这属于( )。 A.委员会制B.合议制 C.集体负责制D.首长负责制 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 A.调任B.退休 C.升职D.委任 4.以下法律规范中,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 A.法律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D.省政府规章 5.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 A.五人B.三人 C.两人D.四人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审查的是( )。 A.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B.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C.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合法D.抽象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7.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A.罚款B.国防行为 C.没收财物D.强行摊派 8.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一般由( )。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D.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9.下列哪项中,不属于我国录用公务员的法定条件的是( )。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年满十八周岁 C.具有良好的品行D.具有良好的相貌 10.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 C.一年D.二年.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制裁违法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D.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417 12.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组胚简答和论述题

2010级组胚简答和论述题 1. 简述内皮的结构及其功能意义: 内皮是指被覆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内皮细胞较薄,利于物质交换。 2.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1)上皮组织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外基质极少;(2)上皮组织的细胞有极性,即细胞具有朝向体表或器官腔面的游离面与深 部结缔组织相连的基底面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异;(3)上皮组 织一般都附着基膜;(4)上皮组织内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依靠结缔组 织中的血管通过基膜扩散而获得。 上皮组织的分类: (1)被覆上皮:细胞排列呈膜状,覆盖在体表及有腔器官的腔面; (2)腺上皮:有分泌功能,细胞呈团索状或泡状。 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 3.简述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居细胞一侧,核内异染色质成块状,于核膜内侧呈辐射状排列。胞质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4.试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及各种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及白细胞七种。 ①成纤维细胞:细胞呈扁平,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电镜下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丰富。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 ②巨噬细胞:胞体形态多样,核小染色深;胞质嗜酸性,常含吞噬的异物颗粒和空泡,电镜下可见较多的溶酶体和吞噬体。功能:趋化性运动;吞噬作用;抗原提呈和分泌作用。 ③浆细胞:细胞圆或卵圆形,核偏位,染色质粗块状,辐射排列,胞质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电镜下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丰富。功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 ④肥大细胞:细胞呈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异染性颗粒。颗粒内含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肝素。功能:与过敏反应有关;抗凝血。 ⑤脂肪细胞:呈空泡状,核扁平位于细胞边缘。功能:合成、贮存脂类物质。 ⑥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具有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纤维、内皮细胞的潜能。

心理学考试:三级案例问答题

三级案例问答题 案例一:求助者,男性,汉族,22岁,大学毕业生。 主诉:焦虑、烦躁,入眠困难,经常做噩梦等一个多月。 求助者自述:马上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大企业、大公司,均未被录用。我每天晚上总在想:王顺民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我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就有会在我耳边响起: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真后悔,悔当初没有考上名牌 大学。心情也烦燥、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有时走神,食欲也下降了,我总是担心今后今后找不着好工作。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 网聊天,心情稍微好点。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时,眉头紧锁,来回搓手。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在学习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 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偶尔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非争取第一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 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紧张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紧张起来,只好上了这 所普通大学。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 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一下问题: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后悔,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噩梦多、食欲下降。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一般心理问题。依据如下: (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病变的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直,人格相对 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 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引发,持续时间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训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但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列,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如下:(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2)与精 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 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 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在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23岁,男性,工作问题是该年龄段的主要问题。(2)社会因素:a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没有被大企业、大公司录用。b、家庭教育中, 父母对他的要求高,对他的教育也不准确、客观,如名牌大学毕业生才能分配好工作。c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心理因素:a、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不是名牌的大学毕业生,就找不到好的工作”。认为只有到大公司才算是好的工作。b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没有被录用,就不知道怎样去解决。C、被焦虑情况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D、人际关系方面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E、人格特征:较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案例二: 求助者,女性,26岁,离异,国家公务员。 主诉:心情紧张,烦躁、爱发脾气,睡眠差等三个月。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女,相貌一般,衣着整洁,精神紧张,身体不放松,咨询过程合作。父母均是国家干部,母亲要求很严。自幼性格活泼、 外向,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大学期间与同班同学确立恋爱关系,大学毕业后结婚,婚后一年离异,无生育史,现于父母同住。求助者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 自尊心很强,人际关系良好,能胜任工作,业绩优秀。三个月前,一位男士向求助者示爱,她不知道如何对待,一想起此事就紧张,听别人谈婚姻问题也心烦,对婚姻担心、畏惧,不想吃东西,工作中也出差错,被领导批评。求助者感到痛苦,曾和家人及朋友诉说自己的苦闷,但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希望咨询师能给于帮助。 求助者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检正常。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在心理、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有内心的冲突、焦虑、紧张、烦躁、痛苦、情绪不稳定。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睡眠差、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是如下:(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具有器质性病变基础。(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 相鉴别。(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性症性问题相鉴别。(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 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 3、对该求助者需需选用的心理测验如下:(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求助者的病理人格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求助者 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3)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求助者对自身症状的评估程度。 4、可以从五个维度评估咨询效果:(1)、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其对焦虑、烦躁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2)该求助

电大行管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电大行管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 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简答题 25.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参考答案 行政法的特点有;,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分)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 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 统一体;(2分)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2分)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2分)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 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 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2分) 26.简述行政行为的内容。 参考答案 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 (1)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3分) (2)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3分) (3)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4分) 25.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参考答案 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5分) (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2.5分) (3)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2.5分) (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中,行政 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2.5分) 26.简述行政许可的原则。 参考答案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法性原则;(2分) (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分) (3)便民原则;(1分) (4)救济原则;(1分) (5)信赖保护原则;(2分) (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1分) (7)监督原则。(1分) 25.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参考答案 行政法的特点有: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分)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2分)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2分)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2分)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2分) 26.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法性原则;(2分) (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分) (3)便民原则;(1分) (4)救济原则;(1分) (5)信赖保护原则;(2分) (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1分) (7)监督原则。(1分) 28.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参考答案 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1)提出申请的权利;(2分) (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2分) (3)听证的权利;(2分) (4)了解情况的权利;(1分) (5)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1分)29.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重要活动之一,其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性原则,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均要合法。(2分)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1分) (3)便民原则。(1分) (4)救济原则。(1分) (5)信赖保护原则。(1分) (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1分) (7)监督原则。(1分) 30.简述行政指导的特征。 参考答案 简述行政指导的特征。 (1)行政指导是非权力行政活动;(2分) (2)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2分) (3)行政指导属于单方行为;(1分)

最新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期末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4,12可能简答) 1,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对在实现公共行政职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立法:广义理解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普通性规范的行为。狭义理解是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那些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和起到模范作用的行政相对人以物质或精神上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5,行政合同:又称为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6,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7,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活动。8,行政给付:又称行政救助,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定职责,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对已经陷入困境的公民,提供物质或精神层面上的救援与帮助的具体行政行为。 9,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10,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管辖权限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引导、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者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11,听证制度: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述和质证的一种程序制度。 12,行政处罚:具有法定管辖职权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 13,监督行政:即对行政的监督,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民主党派、公民等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工作人员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 14,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基于行政职权的行使而实施的,不以设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为目的,且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 15,行政赔偿: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16,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简答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简答论述题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1)有法定依据;3)违法事实确凿;4)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2)所谓较小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 元以下的罚款; 2.简述行政征收的作用? 1)行政征收是国家实现其管理职能,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的保障; 2)行政征收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具有管理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3)行政征收属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公平负担,协调各种利益团体和各阶层 的利益; 3.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2)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3 )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优益权; 4)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或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发生的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的有关规则,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予以解决。 4.简述行政机关的特征?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实行领导——从属制; 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 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 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的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5.简述我国关于公务员辞退的法定情形。 1)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2)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其考核等次连续2 年被确定为“不称职”; 3)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 天,或者1 年内累计超过30天; 4)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其工作,本人拒绝对其的合理安排; 5)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注意:公务员被辞退,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待业保险。 6.简述行政诉讼起诉被受理的条件? 1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有明确的被告;这一条要求,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必须具体清楚地向法院表明控告谁,即被诉行为是由哪个行政主体作出的。 7.简述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授权组织: 1)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2)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3)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8.简述行政许可在现代国家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发展民族经济,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2)消除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心理学考试问答题

主观题 71、简述霍兰德兴趣理论的中的六种职业人格类型和六种工作环境。 参考答案: 答:①实际型:这类人喜欢技术性和体力性工作。喜欢与机械打交道以及各种修理工作。(2分) ②研究型:有明显科学倾向,喜欢收集信息,发现新的事实或提出新理论,分析和解释资料,倾向于独立工作。(2 ③艺术型:重视审美品质,自我表现欲强,参与性强,在活动中表现出艺术兴趣。具有藉文字、动作、音乐、色彩来 ④社会型: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讨论问题和社会交际,具有人际交往技巧,善解人意,友善合作。典型职业为教师 ⑤企业型:追求领导地位和权力,乐于为组织目标或经济成功而工作,喜欢冒人际风险和经济风险以及竞争。典型职 ⑥事务型:喜欢具体、实际、精确的工作,与企业型同样在大公司或政府机关工作,但处于执行地位而不是策划地位 72、简述皮亚杰关于适应、同化、顺应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这种适应是心理形成的适应,有其内在的内容和功图式),功能是指认知结构的反映抽象化和平衡作用。智力的发展过程乃是同化和顺应之间平衡不断打破不断地重建同化是指主体利用已有的心理结构——图式,将外界刺激吸收到原有结构中,引起图示量变的过程。(4分) 顺应是指主体为适应新的环境,改变原有的图式,以创立新图式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面对新刺激,主体首先倾向不能同化新客体时,主体将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新环境(顺应)。在顺应的过程中,图式发生了质的变化。(4分) 73、简述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心理因素。 参考答案: 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动机、知识、思维、人格,都对创造过程和创造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动机与创造性(3分) (2)知识与创造性(3分) (3)思维与创造性(3分) (4)人格与创造性(3分) 7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答:相同点:①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其它心理活动的基础。②都是人分) 不同点:①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②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分) 75、什么是记忆术?常用的记忆术有哪些? 参考答案:

行政法论述题及其答案

3、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答: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责任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①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②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③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且行政责任的内容和承担方式必须依法确定;④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作为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之一的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①通报批评。即由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的一种书面形式的批评措施;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本身向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悔过措施;③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或其他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④返还权益,恢复原状。针对违法和不当的剥夺权益、侵害财产的行为采取的恢复措施;⑤停止违法行为;⑥撤销违法决定;⑦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⑧履行职务。即针对行政主体不作为行为而采取的继续履行职责一种方式;⑨纠正不当。对不当的行政行为及时纠正;⑩行政赔偿。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给相对方造成损害的要给予经济上的赔偿。 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①通报批评;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③退赔,恢复原状;④停止违法行为; ⑤采取经济制裁措施;⑥赔偿损失;⑦行政处分;⑧罢免。 5、论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答:⑴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⑵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内容。⑶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三方面:①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②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3)任何行政职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⑷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违法责任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尤其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更应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6、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①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②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不能自由选择,也不能随意放弃;③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或变更行政法律关系;④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⑤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争议实行行政主体先行裁决制度;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决民事争议、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 7、论行政处罚的原则。 答:⑴处罚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的体现,指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处罚依据是法定的;②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③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⑵处罚公正、公开原则。在行政处罚中,公平原则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做到同样的违法行为受到同样的处罚,不同的违法行为,不应受到同等的处罚。同时,必须以公正而无偏私的程序达到公正的结果。⑶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太社会适程度相适应。⑷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的适用过程中,对违法者要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达到特殊预防和教育的目的,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⑸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提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⑹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行政赔偿要求。 8、论述追偿制度与赔偿制度的关系。 答: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追偿制度与国家赔偿制度是直接有关的,追偿制度本身并不是与国家赔偿制度同时发展的,而是国家赔偿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体现。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个部分构成。(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汉利性监督. (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虽和被授权的组织中的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 (3)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11、论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动机正当要求行政机关不能以执行法律的名义,将自己的偏见、歧视、恶意等强加于公民和社会组织;(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如果在具体处理案件时,重者轻处,轻者重处,显然违反常规和处罚要求,不符合行政合理性的要求。 12、论述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作用①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权力失衡与变异。按照平衡论的观点,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权,必须受到立法权、司法权、公民权的监督与控制,才能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否则就失去平衡。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②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员专制独裁。民主替代专制独裁的重要标志就是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因此要加强政府官员的自律教育,同时要不断强化外部系统的监督,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评价政府行为的层面,把评价方式、手段和步骤纳入法制化轨道。③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扼制腐败。为了扼制腐败,必须改革行政体制,控制个人专权,加强监督机制,适当提高薪金待遇,健全法制强化反腐力度,严明法纪。力争做到使官员们不能腐化、不敢腐化、不愿腐化的反腐机制、行政体制与法制。④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僚主义。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接受来自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并为监督实施创造条件,实行行政公开,让人民群众对政府活动有充分的了解,为有权机关监督提供条件。在阳光下的行政行为既可以接受监督,克服官僚主义;又可以克服办事拖拉,提高行政效率,实行勤政为民的行政目标。 13、论述行政行为的特征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依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既可依法自主作出; 4)行政行为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14、如何确定一个组织是否能成为行政主体?(须举例说明)答:行政主体具有的特征:①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 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②行政主体是能以能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③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7、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成立生效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或者说是应当符合的条件。(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这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主体要件。所谓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1.行政机关合法:指实施行政行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行政法》模拟题1-3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学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A) A、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B、行政应急性权力的存在 C、行政优益权的存在 D、效力先定特权的存在 2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B) A、职权法定 B、依法行政 C、程序法定 D、责任法定 3、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和消防器材,必要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B) A、行政特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受益权 D、先行处置权 4、下列行政制裁形式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 A、记过 B、罚款 C、降职 D、吊扣许可证 5、行政裁决行为属于。(A) A、行政司法行为 B、行政执法行为 C、民间裁断行为 D、居间调解行为 6、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该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 A、附条件生效 B、告知生效 C、即时生效 D、受领生效 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C)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 8、收取水资源费属于。(D) A、行政征用 B、行政处罚 C、行政合同 D、行政征收 9、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C) A、一年 B、六个月 C、二年 D、三个月 10、下列合同是行政合同的是。(C) A、行政机关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工商局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供水合同 C、市公安局委托某银行代收罚金的委托合同 D、税务局与某百货公司签订的购买办公用品的订货合同 11、第一次确立了我国的听证制度。(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12、规定的行政程序是内部行政程序。(D)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税收征收管理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3、原告在司法审查中的义务有。(D) A、举证 B、收集证据 C、监督审判活动 D、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 15、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B) A、行政裁决 B、行政处罚 C、行政许可 D、行政确认 16、下列行为中不是行政行为的有。( A ) A、购买办公用品 B、扫“黄” C、证明张某死亡 D、清理“三无”人员 二、名词解释题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2、一事不再罚原则P225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法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中华人民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颁布以后,它在国家行政处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3、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简答题及论述题

【简答题及论述题】 1.《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2.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3.分析《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1)第一段写激战。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全局之势。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2)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4.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1)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2)表现为: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5.《冯谖客孟尝君》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2)扬:而后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6.分析《项羽本纪》项羽形象的性格特征:(1)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场景,刻画了项羽缺乏智谋、勇武粗豪的性格。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不可一世,然而,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鸿门宴上由于寡断少谋,轻易放走了敌手,导致日后自刎乌江的悲剧。(2)作者在极写项羽豪霸之气的同时,也未忽略对他内心矛盾与痛苦的刻画。在陷入垓下重围之中,项羽夜饮不眠,慷慨悲歌,涕泪并下,这些情节和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显得丰满而有立体感。 7.分析“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于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1)“霸王别姬”充分表现了项羽面临失败的复杂心情。通过夜饮、吟唱、泣下等细节描写,可见他对难以逆转败局的痛苦,对天时不利的愤激不平,以及对虞姬的依恋不舍。(2)展现了项羽隐于粗豪形表之后的沉重的内心世界,让人看到了项羽性格的另一些侧面,同时也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8.分析《苏武传》中苏武形象:《苏武传》是《汉书》中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1)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力抗争。(2)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绝粮相通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以自刎对之,义不受辱,最后匈奴欲以冻饿置之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只是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3)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 9.分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兰芝、仲卿的形象,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差异:(1)兰芝:知书识礼,勤劳能干,忠于爱情,不能忍受无理逼迫,对事情有清醒的认识,有反抗性;(2)仲卿反抗性逊于兰芝,对问题的认识远不如兰芝。10.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点:(1)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2)引用《诗经》成句,巧妙表达自己的愿望。(3)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参见前:《短歌行》第8题具体说明】 11.曹丕《燕歌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萧瑟悲凉的秋景烘托凄清寂寞的氛围,燕雁南归对照丈夫不归。(2)秋夜景色,牵牛织女,表达无限悲伤。 12.分析曹植《赠白马王彪》借景物抒写情思的表现手法:(1)第二章受淫雨影响,路途险阻难行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京城的依恋,对前途的忧惧。(2)第四章写初秋原野的萧条,抒发凄凉孤独之感。(3)“归鸟”“孤兽”情景交融,感物伤怀,抒发生离死别的悲哀。 13.分析曹植《赠白马王彪》艺术特点:(1)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2)比兴手法的运用。(3)章与章蝉联的顶针形式。(诗除第一、第二章外,为首尾相接的辘轳体。如第三章结尾:我马玄以黄;而第四章开头:玄黄犹能进;结尾:抚心长太息;第五章开头:太息将何为。以此类推,构成辘轳体) 14.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以涧底松、山上苗的对比发端,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间不平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了门阀制度下庸才盘据高位,英俊屈居下属的不合理现象,为古今受压抑者鸣不平。 15.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描写田园风光的特点,表达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1)质朴、宁静、平和,充满生活气息。(2)热爱田园,田园生活悠闲,与官场的丑恶、纷扰成为鲜明的对照,回到田园的诗人无比喜悦。 16.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开头“心远地自偏”四句的哲理:心远地偏,重在把握自我。内心超脱。远离争名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