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沪科版(精品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沪科版(精品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沪科版(精品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沪科版(精品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七章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

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

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

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⑴密度概念的理解。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㈠引入新课

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㈡新课教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⑴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⑵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

千奇百怪的,有些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结论。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

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行实验。将

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的表中。

⑸分析与论证:组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几倍,

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木块和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由于学生不容易想到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发现: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确实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物理量“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⑹评估:“铁块质量比木块质量大”这句话应该怎样说才科学?

、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⑴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

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

⑵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公式的来源,会用数学形式表示密度的大小,了解各字母的代表的物理量。

⑶通过质量单位,体积单位的回忆,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密度国际单位是,并让学生知道密度

其他单位与其换算关系。

⑷由于密度单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单位,因此对单位的换算、读法、写法以及含义,可

以通过水的密度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清楚,从而将密度的定义具体化。

⑸教师可以多举几个常见物质的密度,让学生练习和体会。(如铜、铁、铝等)

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强化对密度概念理解,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①一桶水和一滴水哪个密度大?②将铁块压成铁饼,铁的密度变大还是变小?

通过讨论,学生要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公式,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公式变形。根据公式变形,结合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要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质密度的大小。可以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对黑板上板演的例题,进行评价,从而归纳密度计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正确选择公式,书写格式规范;二是单位换算正确,计算结果准确。

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本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课利用了比较、“比值”定义的方法研究物理概念。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分层次的反馈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收集问题,及时点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整个设计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数据的收集教案(沪科版)

数据的收集教案(沪科版) 1数据的收集 教学目标 .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意义. .会设计调查问卷表. 教学重难点 .设计调查问卷表. .如何辨别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个体和总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生活中的数据无处不在,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据的收集.推进新 .收集数据的方法 活动一:生活中的数据是如何得到的? 教师总结:收集数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直接途径:数数、观察、测量、实验、问卷调查等; 间接途径:查阅文献、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设计调查问卷表 活动二: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分小组讨论怎样设计调

查问卷表? 教师总结: 问卷目的要明确; 问卷选项要简单明了; 问卷格式要正确. .调查方式 活动三: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个体和总体指什么? 样本和样本容量又指什么? 普查、抽样调查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是全面调查; 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普查的优点:直接得到总体的情况,数据准确; 局限性:①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工作量较大,无法逐一考察; ②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个体逐一考察;

③考察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个体逐一考察; 抽样调查的特点:只考察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约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的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例题分析 【例题】下列关于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选饱满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发芽率 B.测发芽率要保证完全准确,最好检测所有的种子 c.测定种子发芽率要保证种子正常萌发的环境条 D.测发芽率要尽量节省种子,所以随便挑几粒种子测一下就可以 解析:饱满的种子不是种子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无法测得准确的发芽率,就像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身高一样,所以排除A;测发芽率,种子就会遭到破坏,采用普查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抽样调查是必须的,所以排除B;测发芽率要节省种子,但测试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几粒种子很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所以排除D.所以正确答案应选c. 教学说明: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数字游戏,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你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思考问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期末必考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期末必考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9秋?汝阳县期末)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观察这个图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水在温度升高时,体积一直变大 B.水在温度升高时,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温度从0℃升高到8℃过程中,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D.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2.(2019秋?埇桥区期末)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少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3.(2019秋?孟津县期末)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密度见表)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纯水 1.0×103冰0.9×103 酒精0.8×103铝 2.7×103 硫酸 1.84×103铜8.9×103 A.A中装的是酒精B.B中装的是硫酸 C.C中装的是水D.无法确定 4.(2019秋?沂水县期末)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5:2,密度之比是10:7,则两种物质的体积比是()A.50:14 B.9:5 C.7:4 D.4:7 5.(2019秋?商丘期末)一个由甲、乙两种金属做成的零件,其体积为61.3cm3.若用与零件质量相同的纯金属甲和纯金属乙做此零件,其体积分别为96.5cm2和52.5cm3.则原零件中金属甲的质量和金属乙的质量之比为() A.l:2 B.1:3 C.1:4 D.1:5 6.(2019秋?商丘期末)一块金属的密度为ρ,质量为m,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2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沪科版 初 二)2 弓丨例: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 防护漆的前提下鉴不 出它们吗? 智能提要 概念、公式、单位 运算质量 运算体积 鉴不物质 咨询:如何样正确明白得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答: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能相互区辨论认的一种性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性质, 它表示相同的体积情形下, 不同的物质质量不同; 或者讲相同质量情形下, 不同的物质 的体积不同的性质。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样不同。物质的 密度和它的体积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因此讲,密度不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跟它 的体积成反比。在学习密度公式时,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十分重要。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 体积成反比?即当 八一定时, 匹 . m 2 V 2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形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 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 —定时,凹」. m 2 2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形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 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即当 m —定时,V1 —. V 2 2 测量 原理、仪器、方法、步骤 密 度的应用 咨询:如何明白得密度公式 V 的物理意义? 答:关于公式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明白得: 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 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

咨询:如何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m 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和体积V,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 关于规那么的几何体, 可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 宽、高等 有关数据,依照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关于不规那么形状的固体, 可利用量筒〔量杯〕采纳排液法 测出体积。 但关于不规那么且不沉于水的固体可用沉锤法, 如测石蜡的体积,方法有二: 〔1〕在量筒〔杯〕中放适量水 V I ,用大头针压着石蜡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 V 2, 那么V 2 — V 确实是蜡体积; 〔2〕在盛水的量筒〔杯〕中放入一铁块,读出体积 V ,然后取出铁块并用细线与石蜡 拴在一起,沉入量筒〔杯〕中,读出体积 V 2,那么V — V 确实是石蜡的体积,值得注意的是 用此法测固体的体积,该固体必须是不溶于水的。 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前应观看所用量筒 〔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 〔杯〕。 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2 ?读数时,量筒〔杯〕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假设仰视,读数偏低, 假设俯视,读数会偏 高。假设液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假设液面为凹 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智能拓展 天体的密度。 经天文学家的努力,差不多搞清了许多天体的密度:水星的平均密度是 5.46g/cm 3,金 星是 5.26g/cm 3,火星 3.96g/cm 3, 土星 0.70g/cm 3,太阳 1.409g/cm 3,月球 3.341g/cm 3。它 都比不上地球,地球的平均密度是 5.52g/cm 3。 冬天的傍晚,能够在东南天空看到一颗专门亮的星一一天狼星。 天文学家专门早就认真 观测天狼星了,同时发觉天狼星旁边还有一颗不太亮的星, 人们就叫它”天狼伴星〃。 天文 学家惊奇地发觉,天狼伴星的质量比太阳还大,它的半径却又比地球还小,它的密度高达 3800000g/cm 3,也确实是每立方厘米有 3.8吨! 天文学家差不多发觉了 100多个象天狼伴星那样密度的恒星, 这类星就叫白矮星。 密度 最大的白矮星,每立方厘米要有 200吨呢! 1967年,天文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又发觉了一种天体一一中子星。这种天体的直径仅 有十几千米,它的质量 却和庞大的太阳差不多。 中子星表面层密度大到每立方厘米 10万?1 亿吨,中心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 10亿吨。科学家认为,那儿的物质处于一种专门的”中子 态〃,假如从中子星那儿取下火柴头那么大的物质, 能够和一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差不多。 要 是拿中子星物质造一枚壹分硬币情形会如何样呢?咱们假定壹分硬币的体积是 10mm 吧〔实 际比这大〕,它的质量确实是1000万吨。把它放在地球上,几百个火车火拖不动它;要是装 船,能够压沉十几艘当今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智能归例 题型一 明白得密度的概念,明白得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例1关于密度的概念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答:依照密度公式 厂利用此法测固体' 丿体积时,必须将 J 待测固体浸没在.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归纳新版沪科版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5.1数据的收集 1、全面调查(普查):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耗费人力、物力较大) 2、抽样调查: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当对调查对象具有破坏作用时,不易采用此方法) 3、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4、个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5、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只是一个数字,不带任何单位) 5.2数据的整理 1、常用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比例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大小,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3、扇形的中心角计算公式: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5.3统计图的选择: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图表带来有利于决策的各种信息的同时,使用不当的图表来表达数据,会给人以误导。在从图表 中获取信息时,要关注数据的来源、收集的方法和描述的形式,以便获取更多合理的信息。 补充知识点: 11=a a 、的倒数, 2、在计算时,先将减法转换为加法(多重符号先化简),除法转化为乘法, 2222223--22-2-2--2、与的区别:(2) (1)、从读法上看:读作负的平方,读作负的的平方(2)(2)、从运算上看:中的负号参与运算,中的负号不参与运算(2) 4、中点应满足的条件:(1)、点必须在线段的内部(防止是等腰三角形),(2)点必须将线段分成了 两条相等的线段。 5、已知线段AB ,作线段BC 有无数种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意义。 2.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就感。 2.认识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唤起对自然界奥秘探究的兴趣。 重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的意义。 难点 理解密度的组合单位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 1.让学生测量体积相等的铜、铁、铝柱体的质量,引导学生得到“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不相等”的结论。 2.在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中,发现“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也相等”。 3.展示手里的大铁块和小铁块,让学生思考质量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定量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怎样鉴别物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怎样鉴别物质,引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比较充分的思考后,对该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猜想,并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形成假设: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成反比。 真实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而要进行实验,还要先对实验方案进行 设计,下面就请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的一般程序自己设计方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合作、实验,练习天平和刻度尺的使用以及学会 合作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所需的证据,并正确记录。 物体质量m/g 体积V/cm3质量/体积(g/cm3) 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准确、如实记 录原始数据,不要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原因。 5.分析与论证 展示数据表格,积累素材,便于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利用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得出对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的结论, 证实猜想。 提出新问题: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也相同呢? 分析不同小组所得数据,得出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的结论。 6.评估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叫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密度。 (二)密度 1.定义: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 V ;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例:质量为79 000 kg的铁块,体积是10 m3,则铁块的密度为________。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 数据的收集 同步练习

5.1数据的收集 知识点1调查问卷的设计 1.设计调查问卷时,下面的提问比较恰当的是() A.我认为猫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 B.难道你不认为科幻片比武打片更有意思吗 C.你给我回答到底喜不喜欢猫呢 D.请问你家有哪些使用电池的电器 2.假如你想知道你们班级里的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主要用哪几种方式排解心中的烦恼,还想知道男、女同学排解烦恼的主要方式是否一样,你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然后对你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那么 (1)你的调查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调查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打算向你的调查对象提出哪些问题?(至少写出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对全班同学在家完成数学作业的方式与用时进行的调查,他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这一问卷设计是否合理?你会做怎样的调整? 调查问卷: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知识点2调查方式的选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通过普查才能获取总体的特征 B.抽样调查是获取数据的唯一途径 C.普查比抽样调查方便得多

D.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应具有随机性 5.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对巢湖水质情况的调查 B.对安徽卫视《第一时间》栏目收视率的调查 C.节能灯厂家对一批节能灯管使用寿命的调查 D.对某班50名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 6.下列事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对乘坐飞机的乘客进行安检 B.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 C.对“天宫2号”零部件的检査 D.对端午节期间市面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 7.下面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 A.调查你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B.调查湘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调查CCTV-5《NBA总决赛》栏目在我市的收视率,采用普查的方式 D.要了解全市初中学生的业余爱好,采用普查的方式 8.要调查河池市中学生了解禁毒知识的情况,下列调查方式最适合的是() A.在某中学抽取200名女生 B.在某中学抽取200名男生 C.在某中学抽取200名学生 D.在河池市中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 9.以下调查适合做抽样调查的是________,适合做普查的是________.(只需填序号) ①了解全国食用盐加碘的情况;②对七年级(2)班学生睡眠时间的调查;③对构成人造卫星零部件的检查;④对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标准的检测. 知识点3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沪科版(优秀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七章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 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 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 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⑴密度概念的理解。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数据的整理

数据的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 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 【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 学生发表看法. 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 师:我们可将所得的数据制成统计表,请同学们编写: 师: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 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 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

学生发表看法. 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85,92, 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 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 学生尝试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 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 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 学生发表看法. 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师: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学生举手回答. 二、新课讲授 就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 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 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成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通过让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交流与讨论,引出密度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2.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铜块和铝块,如何鉴别? 自然界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气味等特性来鉴别。 再出示两银色金属块,如何鉴别? 此前用到的直接鉴别的方式行不通,我们需要另想别的办法。 【设计意图】由特性导向本节要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出示两杯液体,体积相同,一杯为纯水,一杯为盐水,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 放在已调好天平的左右两盘,看横梁向哪边倾斜,那一端即为盐水。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可以由质量大小关系进行分辨。 倒掉一部分盐水,则体积不相等,我们还能否根据质量分辨它们?不能。 因此,要鉴别它们,既要考虑到质量,还要考虑到体积。 我们倒走盐水时,质量和体积同时在发生变化,是否有一种特性,在我倒走一部分时盐水的这个特性不发生改变?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由鉴别物质的过程导向密度概念。 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然后从中找寻规律。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铝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记录数据到表格中。 分三组同时进行。 表格:

八年级物理全册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三、德育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 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可先观察面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 [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到底是多少呢? [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了. [师]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 (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学们的猜测准确吗? [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并且通过测量,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作业设计 沪科版

5.1数据的收集 一、选择题 1. 某市期末考试中,甲校满分人数占4%,乙校满分人数占5%,比较两校满分人数() A. 甲校多于乙校 B. 甲校与乙校一样多 C. 甲校少于乙校 D. 不能确定 2. 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你认为班长在收集数据过程中的失误是() A. 没有明确调查问题 B. 没有规定调查方法 C. 没有确定对象 D. 没有展开调查 3. 收集数据的方法是() A. 查资料 B. 做实验 C. 做调查 D. 以上三者都是 4. 小明想知道银河系里恒星大约有多少颗,他可以获取有关数据的方式是() A. 问卷调查 B. 实地考察 C. 查阅文献资料 D. 实验 5. 下列统计活动中不适宜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A. 某停车场中每天停放的蓝色汽车的数量 B. 七年级同学家中电视机的数量 C. 每天早晨同学们起床的时间 D. 各种手机在使用时所产生的辐射 6. 用下面的方式获取的数据可信度比较低的是() A. 社会上的传闻 B. 从《中国青年报》上摘录的 C. 看电视新闻得到的 D. 小组实地考察或测量得到的 7. 下面获取数据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我们班同学的身高用测量方法 B. 快捷了解历史资料情况用观察方法 C. 抛硬币看正反面的次数用实验方法 D. 全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活动用访问方法 8. 老师对某班全体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进行了一次水平测试,考分以同一标准划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成绩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培训前“不合格”的学生占80% B. 培训前成绩“合格”的学生是“优秀”学生的4倍 C. 培训后80%的学生成绩达到了“合格”以上 D. 培训后优秀率提高了30% 9. 宾馆有100间相同的客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发现客房定价与客房的入住率之间有下表所示的关系,按照这个关系,要使客房的收入最高,每间客房的定价应为() A. 300元 B. 280元 C. 260元 D. 220元 10. 下表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课本(九年级下册). 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统计表 全国能源生产总量及其构成统计表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科版初二)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科版初二) 差不多要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紧环节,如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打算、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判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讲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咨询题。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密度概念的引入 我们那个世界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女口: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确实是物质的特性,我们能够依照这些特性来鉴不物质。我们能够依照它的气味鉴不它是水依旧酒精,能够依照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依旧铁。假如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不处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如何样判定它们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鉴不物质,有专门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能够做如此一些实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稳.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不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稳。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讲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一一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明白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明白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关于同一种物质来讲,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能够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那么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运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质的密度教案

相关资料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4.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3.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 、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 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 3 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 3 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1、测出 3 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 2、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 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 导.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 3、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 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4、[板书 2]密度的公式:ρ=m/v 其中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5、[板书 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 读做千克每 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 6、密度的测量:

七年级数学上册 5.1 数据的收集学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5.1 数据的收集 学习目标: 1.知道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2.能对调查出来的数据利用画记的方法用表格的形式加以简单地处理; 3.知道什么是总体、个体,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4.知道调查的两种方法——全面调查(又称普查),抽样调查; 重点: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对数据如何分组。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回忆我们小学时曾经学习过的有关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图的知识。 说一说:与同组同学说一说我们曾经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制作这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一中学生睡眠时间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对数据的简单处理 学一学:阅读教材P162至P163,并解决下列问题: 1.中学生睡眠时间调查问卷的目的是 2.中学生睡眠时间调查问卷的栏目设计是 3.中学生睡眠时间调查问卷的栏目设计还可以是 4.画记一般用“”字表示,且“”字的每一笔画代表个数据。 5.补全P140的数据表1 睡眠时间画记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A.8h以下正918 B.8~5.8h C.5.8~9h D.9h以上 议一议: 1.上面的这些表格可以清楚地反映了同学们情况,如数据表1中睡眠时间8~8.5h的同学有人,占全班人数的。

2.数据表1中睡眠时间8~9h 的同学有 人,占全班人数的 。 3.根据现代科学文献表明: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在8~10小时内,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给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对于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的同学我的建议是: 【归纳总结】 1.任何的调查它都有 ,否则是无意义的调查。 2.进行统计调查时首先要设计一个 ,对于收集上来凌乱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整理以 的形式呈现出来。 3.抽样调查是指 选一选: 1.全班50名男生体重)(kg x 分五段进行列表统计:5249<≤x 有3人,5552<≤x 有10人,5855<≤x 有20人,6158<≤x 有13人,则6461<≤x 的人数为( ) A .6 B .4 C .5 D .8 填一填: 1.请补全下面收集上来的另一个班60位同学的睡眠时间统计表2: 睡眠时间 画记 人数 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A .8h 以下 正 B .8~5.8h 25 C .5.8~9h 25 D .9h 以上 知识点二 总体、个体、普查的概念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科版

物质的密度

达标测评题 一、单选题 1.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 B、将一杯水分成两杯,则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1/2。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征。 D、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密度ρ与m成正比,密度与V成反比。 2.小红有一只能装下1kg水的瓶子,她的这只瓶子还能装下1kg的[ ] A、白酒 B、盐水 C、食用油 D、煤油 3.若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则一口(3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是[ ] A、3kg B、30kg C、300kg D、3000kg 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则二者的密度之比是: A、 9:1 B、 3:1 C、 1:1 D、1:9 二、填空题 5.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 6.物理学里,把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定义式为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常用的单位还有。 三、实验探究题 7.某同学为测“蒙牛”牌牛奶的密度,现有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和一盒牛奶,设计方案如下: A、用天平称出玻璃杯质量m1 B、将适量牛奶倒入杯中,测出总质量m2 C、将玻璃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V D、根据数据算出密度ρ=(m2-m1)/V (1)你认为这个方案有哪些不足之处? (2)请你提出改进这个方案的办法。 四、知能应用: 8.小丽有一块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g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把它放入一盛满水的量筒中,测得溢出的水重为1.8×10-2N , 求制作纪念币的金属密度。 达标测评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C 2.B3.C4.D 二、填空题:5.每m3铝的质量为2.7×103kg;6.单位体积质量ρ=m/V 三、实验探究题: 7.(1)不足之处:实验步骤C的操作中由于杯壁中会沾附牛奶倒取不净,会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而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大; (2)改进方案: A、将适量牛奶倒入杯中,测出总质量m1 B、将玻璃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V C、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m2 D、根据数据算出密度ρ=(m1-m2)/V 四、知能应用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数据的收集 教案

5.1 数据的收集 教学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验抽样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3.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及优缺点,了解抽样调查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你每周在家干家务活吗?时间大约是多少?你知道其他同学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吗? 问题2:某灯泡生产厂家,改进了生产过程中的某一项工艺,生产出500只新灯泡.现需对这500只灯泡进行试验,看新灯泡的使用寿命是否比原灯泡长。做这样的试验时,能否对这500只灯泡全部进行试验?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 (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抽样调查、样本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物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应该如何抽取? 【答案】 可以先把500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一个地抽出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三、巩固应用 练习1:若有:①分析数据;②收集数据;③作出决策;④整理数据;⑤提出问题,则下列关于决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⑤②④①③ B.⑤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⑤ D.⑤③②④① 【答案】 A 练习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B.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 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 D.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件部件的调查 【答案】 D 练习3:在2008年的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小华学习小组为了解本地区大约有多少成年人吸烟,随机调查了1000个成年人,结果其中有150个成年人吸烟.对于这个关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 B.本地区约有15%的成年人吸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 练习题

图6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1.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会查密度表,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一)合作探究 怎样识别物质 活动1、阅读92页图5-12、5-13中所示的各种物体,思考讨论: 要区别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仅靠观察外形、品尝味道能区分吗? 这节我们要探究如何利用物理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活动2、实验探究 A 、猜想与假设 如果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上,横梁将向那边倾斜呢? 思考下列问题: 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体积不同的纯水和盐水,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 B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阅读课本93页, 回答: 1.实验器材: 2. 要测量的物理量: 3.要比较的物理量: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以课本P95第3题为实验参考数据 D 、交流与合作 (1)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接近? (2)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3)现在你区别纯水和盐水一定要取相同的体积吗?谈谈你现在的实验方法。 活动3、 阅读课本94页,并试着填一填 初二物理测量密度实验专项练习题 l .用实验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由这种物质组成物体的______和______,然后根据公式ρ=______求出密度. 2.用实验法测正方体的金属块的密度时,应该用______测出其边长,按公式______计算出体积,用______测出其______,再按公式______计算它的密度. 实验题 l .把测定液体密度要进行的步骤序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排列起来,填在横线上 . A .求出液体的质量,计算液体的密度; B .测定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C .测定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D .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 E .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F .将液体倒入玻璃杯中. 2.测定某金属块密度实验.(l)把下面的实验步骤序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排列起来,填写在横线上 . A .记下铜块全部浸入水中时量筒里水面的刻度值; B .在量筒内倒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下水面的刻度值; C .计算金属块的体积和密度; D .用天平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 。 (2)在实验中先调节好天平,然后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 盘内,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5所示, 金属块的质量是 g 。 (3)若把金属块放入装有70cm3水的量筒内,量筒中水面 如图6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 (4)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4.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小芸和小阳同学通过实验测量鲜牛奶的密度。他们选取了下列实验器材:鲜牛奶、量筒、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1)调节好天平,将装有适量鲜牛奶的烧杯放在天平右盘,向左盘中加砝码,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时,游码仍位于零刻线处,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m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