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地层中断层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

煤矿地层中断层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

煤矿地层中断层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
煤矿地层中断层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

地质勘探中的断层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

断裂两侧的岩石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者称断层。

断层的类型

1、按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叠瓦式断层)和平移断层。

2、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和斜交断层。

3、按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的关系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

断层的识别方法

1、地形上的特征:表现为陡坡悬崖或河流纵坡突变或山峰中断,有时沿断层方向出现溪谷,沿断层往往有多个泉水出露。

2、岩层排列上的特征:岩脉的移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岩层的突然中断。沿岩层走向观察如岩层突然中断等,都可能有断层。

3、断层面及破碎带上的特征:

擦痕:断层面上因两盘摩擦而产生断层擦痕,从擦痕方向可推知断层运动方向,但有些断层面因长期风化和侵蚀,擦痕可能不清楚。

破碎带:由于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结果,常使断层面附近岩石破坏成碎石和粉末,组成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角砾岩的石质和断层附近的相同。在正断层中,角砾岩岩块多棱角,堆积较无次序,混杂物质却很普遍。在逆掩断层中角砾岩岩块多磨圆磨光,不出现其它混杂物质。

断层的拖曳现象: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常使断层面两侧的岩石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形成小的弯曲。

井下常用的断层性质识别方法 1、揭露断层的征兆 (1)煤层的顶底板岩石中裂隙显著增加,一般越靠近断层越明显。 (2)煤层产状发生显著变化。这是由于断层两盘相互错动,牵引附近煤岩层变形的结果。 (3)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这是由于煤层较松软,或者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在受到断层挤压和揉搓时,不同部位存在差异所致。 (4)煤层结构发生变化,滑面增多,出现揉皱和破碎现象,煤呈鳞片状、粉末状,常有效褶曲出现。 (5)在大断层附近常半生一系列小断层,这些小断层与大断层性质相同,是大断层伴生小构造。 (6)充水性强的矿井,在巷道接近断层时,常出现滴水、淋水以致涌水等现象。这是由于上部含水层或者其他水体沿断层附近裂隙下渗所致。 2、断层性质区分 (1)井下实地观察:查明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也是确定断层类型不可缺少的一向工作。落差小于巷道高或小于煤厚,根据上下盘移动方向,可以直接判定;落差大于巷道高或大于煤厚,根据顶底板岩性或者摩擦面判定。 断层标志,有一部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断层两盘相对为位移的方向。例如,断层面上的擦痕、阶步和反阶步。在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时,必须充分注意到断层在不同侧面造成的地层效应,综合分析断层多方面的标志,才能正确地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当测定了断层的产状和确定了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就可定出断层的类型,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等。

1、正阶布 2、反阶布 3、擦痕及两盘运动 方向 (2)层位对比法:根据巷道揭露的断层两盘煤岩层位,进行对比,再根据断层的产状,确定断层的性质。 利用层位对比法,可初步判定断层性质(存在标志层的判定会更加准确) (3)伴生派生构造判断法:断层附近常伴生派生一些小型列些构造或者拖拽牵引,这些构造在成因上与断层有密切的联系,可根据这些构造的产状,从而推测出断层的产状。

1准确度可以定义为测量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或接近程度。 2分辨率是指仪器能够在输入信号中检测到的最小变化量,也就是仪器反映的被测物理量的最小变化。 3灵敏度用来表示一台仪器或一个仪器系统某一部分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即灵敏度=(输出信号的变化量)/(输入信号的变化量)。 4测量误差是实际的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5测量仪器的校检是用相对标准来确定测量仪表或测量系统测值读数(有时是电输出量)与机械输出量之间的过程。 6绝对压力指液体,气体或蒸汽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全部压力,包括流体本身的压力和大气压力。表压力等于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是相对压力。 7试油(气)是指探井钻井中和完井后,为取得油气储层压力、产量、液性等参数,提交要求的整套资料的全部过程,是最终确定一个构造或一个圈闭是否有油气藏存在和油气藏是否具备开采价值的依据。 8流动压力是在自喷求产过程中特定的工作制度下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简称流压)。 9当自喷井试油求产结束后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将压力计下至油层中部深度,停放30~120min 然后关井,测出地层压力由生产状态到静止状态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压力随关井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形成一条曲线,通常称压力恢复曲线。 0正压射孔是射孔时,静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射孔时,静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称为负压射孔。 1喉道是指两个颗粒间联通的狭窄部分,是易受损害的敏感部位。 2 DST是钻杆地层测试是指在钻井过程中或完井之后对油气层进行测试,获得在动态条件下地层和流体的各种特性参数,从而及时准确的对产层做出评价。 3测试半径是在测试过程中由于地层流体发生物理位移,对一定距离的地层将产生作用,这个距离为测试半径又为调查半径。 4油、气田生产所部署的井统称为开发井,包括滚动井、投产井、注水井、观察井等。 5堵塞比DR是指实测生产压差与理论生产压差之比。 6流动效率FE表示地层在受到污染的产量与未受到污染情况下产量之比。 7抽汲诱喷发就是利用带有密封胶皮及单流阀的抽子,通过钢丝绳下入井中,进行上、下高速运动。 8提捞诱喷发就是用一个钢制的捞筒,通过钢丝身下入井内,一筒一筒的将井内液体捞出地面,从而降低井中液柱的高度,达到渗流的目的。 9注水泥塞上返试油计划是在很短时间内,从地面将一定数量的水泥浆顶替到已试油层与待试油层之间的套管中,待水泥浆凝固后形成-水泥塞,封住已试油层,然后再射开上面试油层段,进行诱喷,求产等工作。 1测试仪器可分为(指示仪表)、(记录仪表)、(控制仪器)。 2测量仪器的组成(敏感元件)、(放大元件)、(指示和记录元件)。 3指示器分为两类(模拟式)和(数字式)。 4测量误差是(实际的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5测量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6油层能量大小的标志是(油层压力的大小)。 7测量大气压的油表叫(气压表),测量表压力的仪表是(压力表或压力计),测量负压力的仪表叫(真空表)。 8压力计的种类很多,按工作原理分为(液柱压力计)、(弹性式压力计)、(电气式压力计)

断层的识别 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1.jpg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

【转】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转载自:李传转载于:2010-11-26 12:18 |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1) 评论:(0)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 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如何识别及描述断层 断层:断层与节理同属断裂构造,而断层往往是节理的进一步发育所致。或者说,当节理发生位移,两壁有所错动时,即称为断层。断层是野外常见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 野外地质填图时遇到断层,应如何研究呢?首先要确定断层的几何要素,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 1、断层面。所谓断层面,就是两部分岩块沿着滑动方向所产生的破裂面。断层面的空间位置也像地层的层面一样,是由其走向和倾向而确定的。但断层面并非一个平整的面,往往是一个曲面,特别是向地下沿伸的那一部分,产状可以有较大的变化。此外,断层面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有好几个平行地排列着,构成所谓断层带,又由于断层带上两壁岩层的位移错动,使岩石发生破碎,因此又称为断层破碎带。其宽度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一般情况下,断层的规模愈大,断层带的宽度也愈大。 2、断盘。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称为断盘。由于断层面两壁发生相对移动,所以断盘就有上升盘和下降盘之分。在野外识别时,按其位于断层面之上者称上盘;位于断层面之下者称下盘。当断层面垂直时,就无上盘或下盘之分。 3、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相交之线,称断层线。 4、位移。这是断层面两侧岩块相对移动的泛称。在野外观察断层时,位移的方向是必须当场解决的问题之一。特别遇到开矿时,一旦遇到矿脉(或矿层)中断,往往是断层位移所致,需要立即追查。

追查的办法是运用两侧岩层的层序关系来判断或抚摸断层面上的擦痕等来确定。 在野外地质填图时,如何注意断层?怎样研究断层?观察什么内容?此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现分述如下:先讨论断层的标志及两盘相对位移问题。 (1)构造(线)不连续。各种地质体,诸如地层、矿层、矿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等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分布方向。一旦断层发生,它们就会突然中断、错开,即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判断断层现象的直接标志。 (2)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很重要的断层证据。虽然褶皱构造也有地层的重复现象,但它是对称性的重复;而断层的地层重复却是单向性的。至于地层的缺失,凡沉积间断或不整合构造也可造成,但这两类地层缺失都是区域性的,而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则是局部性的。关键的问题,填图者应对区域内的地层系统及其分布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在填图准备时查阅地层表、剖面、地层柱状图之类)。利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不仅是判断断层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判断断层两盘相对动向的重要方法,借此还可以确定断层的性质——正断层,还是逆断层? (3)断层面(带)上的构造特征。这是识别断层的直观证据,即在眼前“方寸”之地内所能见到的若干构造现象,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断层擦痕:就是断层两侧岩块相互滑动和磨擦时留下的痕迹,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而且较为均匀的细密线条组成,或为一系列相间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MFE(多流测试器) (一)换位机构 工作原理:换位机构由花键芯轴、花键套和“J”型销组成。花键芯轴上沿180°圆周铣有“J”型换位槽,“J”型销固定在花键套上并通过平头销插入换位槽内。花键芯轴通过上部接头与上部钻具相连。与钻具相连的花键芯轴上、下运动时,“J”型销延换位槽的轨道运动,使花键套随之转动,但不能做上下运动,“J”型销从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位置,与花键芯轴相连的测试阀也就随之由开到关。当换位芯轴失灵时,允许上提管柱一定距离,实现MFE关井。 (二)延时机构 延时机构由阀、阀座和阀外筒组成,内的液压油为4607号合成液压油(或UCO N-LB-1200-X液压油) 表1-3 95mmMFE延时机构“O”形圈 (三)取样机构 取样机构由取样器外筒,取样芯轴,上下密封套及两组“O”形圈和“V”形圈构成的双控制阀组成。 表1-7 MFE测试器性能试验标准

二、液压锁紧接头 液压锁紧接头直接接在MFE测试器下部,在起下钻过程中,由于环空液柱压力的作用,把芯轴往上推,上顶MFE测试器取样芯轴,使测试阀保持关闭,下放管柱加压打开测试阀时,MFE测试器取样芯轴将液压锁紧接头向下压,在上提换位的过程中,芯轴受向上的液压作用力向上运动,而下接头和外筒同时受向下的液压作用力使封隔器保持座封。液压锁紧力的大小是液压锁紧面积与液柱压力之积。 公式:f锁=p液×A3×102 f锁-液压锁紧接头的锁紧力,N; p液-液柱压力,MPa; A3-液压锁紧面积 表2-1 95mm液压锁紧接头“O”形圈 表2-2 127mm 液压锁紧接头“O”形圈 (2)芯轴的组装位置为芯轴露出上接头上端面194mm。

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 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 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 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 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 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 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 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或带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

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或带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沿着断层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着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查明和确定断层是研究断层的基础和前提。在地质调查中,应注意观察、发现和收集指示断层存在的各种标志和迹象,同时结合其他地质条件和背景加以综合分析。 识别断层的标志

层理 层理(stratification ) 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 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 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 造。一般厚几 厘米至几米, 其横向延伸可 以是几厘米至 数千米。常见 于大多数沉积 岩和一些火山 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 史的重要参考面。 岩石层之间的分割面称为层理面。 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多是趋于水平 的,后来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其倾斜、 直立、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形成褶 皱、节理、断层、劈理等构造形态。 层理有两种重要的类型:①粒级层 理。又称递变层理或粒序层理,其 特点是成岩物质颗粒粒度由底至顶 逐渐变细,其间无明显界线。但是在两个相邻的粒序层之间在粒度或成分上有明显的不同。②斜层理。又称交错层理,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方向。沉积岩中的层理的形成可能是沉积物结构和成分的变化或者沉积间歇、沉积季节的变化所致。火山碎屑物在其爆发和降落过程中,由于重力、颗粒大小和风的影响,成岩时也会形成具有分选性的层理。如果火山碎屑物落在湖泊或海洋中,则可形成类似于沉积岩的层理。 水平层理 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平行层理 主要产于砂岩中,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沿层理面易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构造,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如河流、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底冲刷相伴生。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压性断层 1.断裂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沿走向方向尤其明显 2.断裂面上常有较多的擦痕、阶步、磨光面。并出现动力变质的新生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拉长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方解石晶片和晶块等,并沿断裂面及两侧作近于平行断裂面走向排列 3.断层中的构造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有时还可见到构造透镜体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挤压而破碎、牵引、冲断,从而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型分之构造(包括断层和褶曲),小旋卷构造等 5.断裂面常成群出现,彼此平行,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常构成迭瓦式 6.逆断层(包括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 张性断层 1,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擦痕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 2,当张性断裂发生在砾岩中时,断裂面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压扁现象 3,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化 4,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见。角砾岩大小悬殊,无显着定向排列 5,张性断裂常成群分布,形成张性断裂带。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在剖面上常组成地垒,阶梯等构造。凡追踪“×”形断裂的张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 6,正断层属张性断裂 扭性断层 1.断裂面常较光滑、平整,有时呈镜面出现,常有大量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划痕阶步。断层产状平稳,断层线平直 2.断裂面上有时有新生的硅质、方解石、绿泥石等动力变质矿物,但不如压性结构面常见 3.构造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与糜棱岩,并具有片理化的窄带。构造岩常成斜列分布与扭性断裂带中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的扭动而常伴生一些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及小旋卷构造 5.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两组平行,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有时成雁行式排列 6.平移断层属扭性断层 压扭性断层 1.即具有压性特征,有具有扭性特征。上述的压性、扭性断裂的特征均可借鉴 2.断裂面上常可见到显示上盘斜冲的擦痕、阶步。两盘岩石可能发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牵引、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分支及旋卷构造。这些伴生构造的轴面、断裂面与主断裂面的交线和旋轴,既不与主断裂面走向线平行,也不与其倾向线平行,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压扭性断裂的一个特点 3.压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成雁行式、平形式排列 4.平移逆断层、逆平移断层均属于压扭性断层 节理的分类及特征 张节理 1.力学成因:由张应力产生,节理面与张应力方向垂直。火成岩由冷凝收产生的原生节理 2.节理面特征:裂口微张开或较大张开,节理面粗糙,面上无划痕,产状不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不大,在砾岩或粗粒碎屑岩中,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碎屑颗粒,张开而不切断砾石等颗粒,在剖面上常呈楔形,上宽下窄,常被粘土、岩矿脉充填 3.节理的组合特征:常成群出现,并排列成雁行式、平形式,在褶曲轴部常形成与褶曲轴平行的二次纵张节理,当与断层伴生时,常组成边幕式和羽状张节理 剪切节理

断层的识别 1. 地貌标志 构造地貌是确定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构造地貌包括由挽近时期(一般指第四纪以来(有时新近纪以来)地壳运动的时期)断层活动直接形成的动态构造地貌和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断层经外营力塑造的静态构造地貌。 它们都能清楚地显示断层的存在,为观察和确定断层提供了重要线索。 (1) 断层崖:通常是挽近活动断层面形成的陡崖。正断层相对容易形成,发育于盆地、平原与山地(脉)之间,如图一、图二所示。 图一滇池断层崖 图二华山断层崖 (2)断层三角面:通常是挽近活动断层面形成的陡崖受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侵蚀切割、形成的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也发育于盆地、平原与山地(脉)接合部,如图三所示。

图三断层三角面 (3)错断山脊:通常是挽近平移活动断层相对平移错动,造成某一方向的山脊发生突然的、有规律的错断,如图四所示。 图四错断山脊示意图 (4)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地的接触带,如图五所示。

图五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地的接触带 (5) 串珠状湖泊-洼地 由大断层引起的断陷或破碎带形成的湖泊、洼地,在走向上呈线状、串珠状分布,单个湖泊、洼地也具有定向的特点,如图六所示。 图六直线状洼地 (6) 带状分布的泉水 泉水(点)呈带状、线状分布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之一,温泉一般是现代活动断层重要证据,如图七所示。

图七串珠状分布的泉水 (7) 错断的水系、河流 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切断河谷,如图八所示。 图八错断的河流 2 地质标志 (1) 错断线状、面状地质体 先于断层形成之前的线状、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岩脉、侵入接触面、劈理或相带界线)被之后断层切割后,在平面、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而不连续现象,如图九所示。

节理、裂隙、层理、断层、断裂的区别 节理: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成因节理可分为: 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片理 又称“片状构造”。指岩石形成薄片状的构造。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可通称为片理。在变质岩中极为常见,是重要特征之一。对于其成因观点不一,一般认为在应力和温度的联合作用下,导使沿剪切面方向之一发育成一组劈理,或因重结晶较强烈,进而在此方向上形成片理构造。片理面的方向有的与原岩层理斜交,但也有与原岩层理方向一致的,后者说明片理的形成可能是继承原岩层理发育而成。 层理 岩石层之间的分割面称为层理面。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多是趋于水平的,后来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其倾斜、直立、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形成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等构造形态。 裂隙 【crack;crevice;fracture】裂开的缝儿 地质地貌学: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种,通常把岩体中产生的无明显位移的裂缝叫做裂隙。 水文地质学:裂隙是指固结的坚硬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各种应力作用下破裂变形而产生的空隙.以裂隙率表示.fissure 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叫做构造裂隙或节理。由于构造应力在一个地区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由构造应力形成的各种构造裂隙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排布方向是一定的。 编辑本段构造裂隙的分类 按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张裂隙和剪切裂隙两种。另外,对形态微细,分布密集,相互平行排列的构造裂隙,又称为[劈理]。 节理-岩体两侧未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破裂; 裂隙-坚硬岩体呈裂缝状的间隙; 断层-岩层在内动力作用下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位移的一种构造变动形迹;

地层测试技术 地层测试(formation testing)是在在钻井或油气井生产过程中,对目的层段层进行的测试求产,地层测试可以测取地层压力数据,采集地层流体样品,从而对地层的压力、有效渗透率、生产率、连通情况、衰竭情况等进行评价,为建立最佳的完井方式、确定下部措施和开发方案提供依据,是进行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方法一般有:①随钻地层测试:通过钻杆末端的钻杆测试器;②电缆地层测试:利用电缆下入绳索式测试器;此外广义的地层测试还包括常规的试油试气、钻杆地层测试、生产测井、试井等。 钻杆地层测试—DST(drill stem test)是使用钻杆或油管把带封隔器的地层测试器下入井中进行试油的一种先进技术。它既可以在已下入套管的井中进行测试,也可在未下入套管的裸眼井中进行测试;既可在钻井完成后进行测试,又可在钻井中途进行测试。它们座封隔离裸眼井底,解脱泥浆柱压力影响,使地层内的流体进入测试器,进行取样、测压等。钻杆(中途)测试减少了储层受污染的时间和多种后续井下工程对储层的影响,可以有效保护储层,是对低压低渗和易污染油气层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中途测试往往也使油气提前发现,争取了时间,易于安排下步工作。 电缆地层测试是使用电缆下入地层测试器,电缆地层测试仪器又称之为储层描述仪,是 目前求取地层有效渗透率和油气生产率最直接有效的测井方法,同一般的钻杆测试相比,它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可靠的优点,在油田开发中有重要作用。电缆地层测试目前应用的主要是组件式电缆地层测试器,仪器结构包括电气组件、双探头组件、石英压力计组件、流动控制组件和样品筒组件几部分。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单独测量地层压力及压力梯度,或者同时采集多个地层流体样品。 MFE(mulitflow evaluator)被称为多流测试器,是斯伦贝谢公司研制的地层测试器,用 它可实现钻井中途裸眼井段测试和多层段间的跨隔测试。MFE测试技术是通过钻杆或油管 将专用测试仪器及管串组件传输下到欲测试目的层段,利用封隔器座封实现管柱内腔体与环空的阻隔,使地层流体在人为控制压差的条件下顺利流动进入管柱,从而摸清目的层压力、液性和产能等数据资料。压差的人为控制是通过开关操作井下特殊工具实现的,可进行流动生产和关井压恢等条件下测试的多次往复转换。

地质构造常识,看了就不会迷路哦 分享 首次分享者:新睿取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断层的识别 断层广泛发育与不同的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形成机制各异,大小差异极大,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断层虽然可以通过分析和解释航空照片与卫星照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予以确定或推定。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即形成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标志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一、地貌标志 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的表现,这些由断层引起的地貌现象就成为识别断层的直接标志。 1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通常称为断层崖。如晋西南高峻险拔的西中条山与山前平原之间就是一条高角度正断层所造成的陡崖。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使太行山于河北平原西缘拔地而起,成为华北平原的西部屏障。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更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良好例证。 2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3错断的山脊错断的山脊也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评移运动的结果。 4串珠状湖泊洼地如我国云南东部顺南北向小江断裂带分布着一串湖泊和盆地,自北至南有杨林海、阳宗海、滇池、抚仙湖、杞麓湖及昆明盆地、宜良盆地、崇明盆地、玉溪盆地等。 5泉水的带状分布泉水呈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湖北就京山县宋河地堑盆地两侧顺着边缘断层出露了两串泉水。西藏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至当雄是一条现代活动断层,顺着这条断层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 6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二、构造标志 断层活动总是形成或留下许多构造现象,这些现象也是判断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 任何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如地层和矿层等均顺其走向延伸。如果这些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可在平面上或在剖面上显示出构造的中断,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错开的距离,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有:1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2节理化、劈理化窄带的突然出现;3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摩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十数厘米至一二米。构造透镜体常成组、成带或叠置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公轭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且菱块棱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括透镜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皱带。揉皱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说陡立,但轴面总的产状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断依据。 三、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重要依据,如表

MFE地层测试器 一、特点 MFE地层测试器是一套完整的井下开关工具,整套测试工具借助于钻杆的上、下运动操作和控制井下工具的各种阀,具有操作方便、动作灵活可靠,地面显示清晰的特点。测试时在地面可以比较容易地观察和判断井下工具所处的位置,并能获得任意次开井流动和关井测压期。MFE地层测试器是大庆油田最早使用的地层测试工具,有127mm(5″)工具,适应于裸眼井测试和168mm(6 5/8″)以上的套管井测试;有108mm(4 1/4″)工具,适应于140mm(5 1/2″)以上的套管井和裸眼井测试;95mm(3 3/4″)工具,适应于140mm(5 1/2″)以上的套管井测试;79mm(3 1/8″)工具,适应于114mm(4 1/2″)小直径套管井测试。但在使用中存在换位机构易损、心轴易堵、高产井截流、封隔器易泄压等问题。 二、结构 MFE测试器主要由换位机构、延时机构、取样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1、换位机构 包括花键心轴、花键套、J型销、止推垫圈。 花键心轴与上部油管相连,受地面控制,只能上、下运动,不能转动。J型销与花键套钉为一体并插入换位槽内,当花键心轴上、下运动时,拔动花键套转动,但不能上下移动。J型销从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位置,下方测试阀也从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位置(上下位置改变),达到开井和关井的目的。止推垫圈充分保障了花键套的轴向旋转。如图1-1-1: (1)下井时,J型销通常在A位置,测试处于关闭状态; (2)下置预定位置加压坐封后,换位槽下行,延时几分钟后,管柱自由下落,测试处于开井状态,J型销此时处于在B位置; (3)慢慢上提管住,换位槽上行,出现自由行程,J型销移置C处,测试处于关闭状态;

褶皱、节理、断层 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获得更多精彩文章老朋友请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动图更多矿物、宝石、地学、矿 产信息请点击公众号菜单中的往期精彩-精彩原创、精彩好文矿业在线QQ群号:273655701 商务合作微信号: banyo615中小型构造行迹——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而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沉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千米,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平卧褶皱景观褶皱要素 (1)核,褶皱的中心岩层; (2)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岩层; (3)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4)轴面和轴迹,轴面为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

褶皱的要素分类 一般依据褶皱的位态或其在空间的产状和褶皱的形态进行几何分类。 1、位态分类或产状分类根据单个褶皱的枢纽及轴面的产状分为: ①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 ②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70°; ③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 ④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20°~80°),枢纽近水平; ⑤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 ⑥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 ⑦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的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根据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分类2、根据形态分类 根据组成褶皱的岩层厚度变化或各层的曲率变化,利用层的等斜线型式来表示。 ①等斜线在背形中成正扇形向内弧收敛,即内弧的曲率比外弧的大。 ②等斜线互相平行,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明显大于翼

(1 )褶皱: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几乎在任何沉积岩 区都能见到的一种极普通的构造地质现象,只是其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大者长达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小者在标本上就能观察到,甚至在显微镜下可见。不过,在野外视野所及者,几百米、几千米的规模居多。真正特大的褶皱,在距离较短的剖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必须通过长距离的剖面穿越,或通过填绘地质图以后才能分析出来,而本书所谈的褶皱,主要是指视野范围之内能观察到的褶皱。 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①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认识背斜和向斜构造以后,就可以按照褶皱要素——核部、翼部、转折端、轴向、倾伏等进行具体的描述了。例如某背斜构造,核部由志留系地层构成,两侧由泥盆系至石炭系地层构成,轴向东北,向西南倾伏。然后,再将观察的褶皱进行分类,最常用的褶皱分类是根据褶皱轴面的产状分为: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一般说来,这些褶皱的形态都反映了岩层受力程度的不同。或者说,从直立褶皱到翻卷褶皱,受力越来越强,因两侧受力的程度不同,轴面向受力较弱的一侧倾斜。 另一种褶皱形态分类,根据岩层弯曲的形态而定,也是野外观察剖面时常用的,有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形褶皱及挠曲。 以上所说的褶皱形态,可以说是“小型”的褶皱,即站在褶皱岩层的面前,一眼看去,就清晰能辨。而实际上,还有“大型”的褶皱,在野外地质旅行,穿越长剖面时才能辨认的,它们大多是“非单个”褶皱,而是由一系列褶皱复合组成。通过剖面示意图最能说明此种类型——基本上有两类。 一是复背斜和复向斜,也就是在它们的两翼被一系列次一级褶皱所复杂化,或者说,大的褶皱轮廓是背斜,但在翼部尚包含若干小的背斜和向斜。反过来,大的褶皱轮廓是向斜,而在其翼部则尚有次级的背斜和向斜。此类复式的背斜和向斜,常见于“地槽区”,如我国的秦岭、天山、内蒙中部、喜马拉雅山等地均有所见。 二是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一个平行褶皱群内,如果背斜呈紧密褶皱,而向斜呈开阔平缓的褶皱,称为隔挡式褶皱,如四川东部的褶皱群。而隔槽式褶皱,则是一系列相间排列的开阔背斜褶皱被一系列紧密向斜所隔开。 在褶皱形态的观察基础上,进一步就是研究形成褶皱的机理,可在地质旅行告一段落以后作详细的解剖——如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压肩作用等,此处不作进一步论述。 ②怎样研究褶皱?在地质旅行或踏勘剖面时,认识褶皱以后,如何进一步作具体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基本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对褶皱形态的研究:其中包括查明褶皱的位置、产状、规模、形态和分布特点,探讨褶皱形成的方式和形成的时代,了解褶皱与矿产的关系等等。 在这里,需要观察的要点有:查明地层的层序并追索标志层。根据地层内所含的化石特征以及岩石性质等标志,确定组成褶皱构造的层序关系。进而查明其层序是正常还是倒转。再观察这些地层的对称排列及其重复关系,确定背斜或向斜的所在位置。在观察地层层序及其排列关系时,必须抓住某个岩性特征显目、厚度不大、展布稳定的岩层作为了解褶皱的标志层。褶皱的产状也可根据标志层予以确定。这些产状,主要是测定褶皱枢纽和轴面的产状,此两者是正确判断褶皱产状和真实形态的前提。 其次是观察褶皱出露的形态,也就是从褶皱在地面出露的形态作纵横方面的观察,经过多方分析,恢复其真实面貌。 再次,对褶皱内部的小构造研究也应注意。所谓小构造,指小褶皱、小断裂面、线理等等。它们分布于主褶皱的不同部位,各自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主褶皱的某些特征,这些内部构造,由于规模较小,易于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