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学大纲知识讲解

学校心理学大纲知识讲解

学校心理学大纲知识讲解
学校心理学大纲知识讲解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

第一章绪论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

第一节

第二节

(二)科技发达、生活

第三节

第四节

(一)

1.

2.学校心理学的性质

(二)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

2.

3.

4.

5.

6.职业指导

(三)

1.

2

3

4.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四)

1

2

3

4.青少年抽烟问题的探究

(五)

1.

2

3

4.学生选择职业的指导者

(六)

1

2

3

4.心理测量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提供工作手段

(一)

1.

2.

3.

4.

(1)

(2)

(3)

(4)

(5)

(6)职业指导

(二)

1.

2.

(1)

(2)

(3)

(4)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3.

(1)

(2)

(3)

(4)心理测量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提供工作手段

(三)

1.

2. 说明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二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一)

(二)

(三)

(四)

第四节

(一)

(二)

(三)

(一)

1.

2.

3.特殊教育的出现

(二)

1.

2.

3.

4.

5.重要的贡献者

(三)

1.

2.

3.

4. 组织的发展

(四)

1.

2.

3.

4.组织的发展

(五)

1.

2.

3.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的变化

(一)

1.

2. 七十年代以来学校心理学从业者的作用和职责的主要变化

(二)

1.

(1)

(2)

(3)特殊教育的出现

2.

(1)

(2)

(3)

(4)

(5)重要的贡献者

(三)

(1)

(2)

(3)

(4)

3.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1)

(2)

(3)

(4)组织的发展

4.

(1)

(2)

(3)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的变化

(四)

1. 阐述在职业能力和职业责任方面学校心理学家应达到的要求。

2. 说明学校心理学家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方面应遵循的职业道德。

第三章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和系统观,了解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了解数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和数据收集方法,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

第一节

(一)

(二)

第二节

(一)

(二)

(三)

第三节

(一)

(二)

(三)

(四)

第四节

(一)

(二)数据结果

(一)

1.

2.

(1)

(2)

(3)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发展理论对学校心理学的意义

(二)

1.

2.

3.

4.学校系统

(三)

1.

2.

3.时间序列研究及其最常见的几种变式

(四) 数

1.

(1)

(2)

(3)观察法的注意事项

2.

(1)

(2)

(3)访谈法的注意事项

3.

(1)

(2)

(3)问卷法的注意事项

4.

(1)

(2)

(3)我国常见的测量工具

(五)

(一)

1.

2.定性分析的步骤

(二)

1.

2.

3.

4.路径分析

(一)

1.

2.

3.

4.

5.

6.

7.我国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

(二)

1.

2.

3.

4.

5.

(1)

(2)多因素设计

6. 观察法及

(2)

(3)观察法的注意事项

6.

(1)

(2)

(3)访谈法的注意事项

7.

(1)

(2)

(3)问卷法的注意事项

8.测验法及其特点

(三)

1.

2.举例说明数据结果的定量分析

第四章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心理测量的特性,了解心理测量的种类、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以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心理测量的特性、心理测量的种类,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以及心理

第一节

(一)

(二)

(三)

第二节

(一)斯坦福-

(二)

(三)

第三节

(一)

(二)

(三)

(四)NEO

(五)

第四节

(一)

(二)

(一)

1.

2.心理测量的种类

(二)

2.

3.

4.常模

(三)

1.

2.心理评估的原则

(四)

1.斯坦福-

2.

3.瑞文推理能力测验

(五)

1.

2.

3.

4.NEO

5.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六)

1.

2.

(1

(2)儿童行为评价系统

(一)

1

2.

(1

(2

(3

(4)常模

3.

(1

(2

(3)整合模式

4.智力的含义

(二)

1.

(1)斯坦福-

(2

(3)瑞文推理能力测验2.

(1

(2

(3

(4)NEO

(5)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3.

4

5.

(1

(2

(3

(4)学生观察系统

(三)

1

2.举例说明心理评价系统的应用

第五章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行为矫正的理论假设,了解行为矫正的程序与原则,了解行为改

本章重点是行为矫正的程序与原则、行为改变的测量与分析以及行为矫正的主要技巧,

第一节

(一)

(二)

第二节

(一)

(二)

第三节

(一)

(二)

(三)

第四节

(一)

(二)

第五节

(一)

(二)

(一)

1.

2.

3.社会学习理论

(二)行为矫

(三)

(四)

(五)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