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使用外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陈琳等,2004)。英语跨文化知识主要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鲁子问、王笃勤,2006:8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指通过英语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用不同途径在阅读中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学习的学习能力。本研究定位于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对目标语国和其他国的文化行为、观念和文化模式的理解和参透。

三、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识之士开始着手的研究,并且在本世纪初有一部分新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诸如刘林峰著的《高中英语跨文化知识教学途径研究》,张玉萍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著的《学习的革命》,戴维思著的《这样学习最有效》,戴森著的《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鲁子问和王笃勤著的《新编英语教学论》等。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为有效英语阅读学习提供了学习方法方面的参考资料;二是这些研究多数是自发的,有些没有作为国家教育部门的研究课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对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出任何努力;三是这些研究成果只被少数教师和学生自发地借鉴,多数人不懂得借鉴的成功经验,而知识凭个体简单摸索;四是这些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和课程没有很好地结合,内容上不同步,形式上不相配套。人类学习活动的研究虽然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但多数研究成果尚未引入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几乎没有考虑如何通过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致使目前学习方式与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模式都比较落后,学生学习效率普遍比较低,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得很突出。

英语教学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功能法-意念法等诸多教学法的检验后,又回归到了语言的文化意识培养.鉴于这种情况,《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一下简称新课标)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将人文精神融入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目的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各校都越发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跨文化意识的教学与课堂有效整合有了可能。而我校地处农村校,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英语阅读课教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更被忽略:老师和学生都缺乏跨文化意识。导致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无法教好英语,学生也不可能真正学好英语,进行文化交际。因此,根据本校英语实际问题出发,受《新课标》要求启发,努力改变现实状况而进行课题研究

跨文化交际期末

定义题 1.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6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background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ir communication even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things you need to learn if you want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Westerners. First, you need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usually English. Second, you should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about Western cultures. However, studying English language and Western culture is not enough. You should also learn something about what happens wh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try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other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What is a culture? P13 A culture is essentially a group of people who carry many of the same ideas in their heads. Culture: can been seen as shared knowledge, what people need to know in order to act appropriately in a given culture. Culture: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 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3.What are stereotypes?P13 Stereotypes means very broad generalizations such as “British people are polite,”“Americans are friendly”, and so forth. It is a derogatory word. It means that image, idea, character that has become fixed or standardized in a conventional form without individuality and is therefore false and shallow. Stereotypes may have a basis in fact, but they are too broad and shallow, and they give us the mistaken idea that a people’s culture can be summed up easily in a few short , simple statements. Stereotypes are also dangerous because they may trick us into believing that knowing a few stereotypes is the same thing as understanding another culture. 4.What does “interpretation” means?P24 A very important aspec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interpretation”, t he process of deciding what foreigners’ words and actions mean and why they do what they do. For example, when Xiao Li tries to understand why the taxi driver asked for so much money, she is “interpreting” his behavior. 5.I n dividualist p32 Individualist culture is one in which people tend to view themselves as individuals and emphasize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In general, Western culture tends to be individualist. They view themselves as independent of collectives; are primarily motivated by their own preferences, needs, rights, and the contacts they have established with others; give priority to their personal goals over the goals of others; and emphasize rational analyse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associating with others. 6.Collectivist P32 Collectivist culture is one in which people tend to view themselves as members of groups (families, work units, tribes, nations), and usually consider the needs of the group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Most Asian cultures, including China's, tend to be collectivist. People see themselves as parts of one or more collectives; are primarily motivated by the norms of, and duties imposed by, those collectives; are willing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goals of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2-22T09:47:45.71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2期供稿作者:施恩设 [导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恩设(宿迁市宿豫中学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与其他国家人民进行交流,然而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并没有把学生的英语学习置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说出或写出了令人费解甚至令人贻笑大方的语句。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割裂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忽略了语言的实际场合运用。针对此种现象,笔者结合了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叙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师能真正地达到英语教学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它来跟其他国家人民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也是英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用途,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的这种形式下,外国语言特别是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的必备的素养之一。但是,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语言上的冲突和障碍。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语言是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的,它仅仅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和环境,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自然对文化传播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异族文化的传播,语言中又会出现新的词语、新的表达方式,因此,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到培养重要性。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操练,却割裂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没有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没能对比我国与外国的文化差异,学生尽管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但缺乏对外国国家文化精神层面的深厚理解,结果使学生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无法利用英语进行得体的交际所以。当他们与外宾交流时就难以沟通,因而就出现了学生向外宾问“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之类涉及别人隐私而使人不愿作答的问题,出现尴尬的局面。其原因在于我们教学了忽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忽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忽视了语言实际场合的运用,只顾培养学生的一般语言能力。所以,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来作出判断,从而产生的语言障碍,如何摆脱这一现象就成为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知识的获得主要靠教师的传授,因此,英语教师的文化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要有深入了解。对西方国家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都要能在日常教学中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且能够向向学生解释这些差异的成因。教学中,教师也应不断关注西方社会的发展,追踪语言的最新变化以适应现代教学。同时,教师还要转变观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分数而忽略对学生英美文化的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行交际化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具有深刻理解。 2.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作用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对本民族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之间异同的敏感性以及在使用另一种语言时应根据相应的文化背景作出判断的一种主动意识。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克服不自觉的民族中心主义。由于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接触另一种文化时,人们往往以自己的文化作为出发点进行判断,其表现为先入为主的文化偏见,或认为自己的文化最好、最先进、最标准,形成了民族文化中心论。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提高对外国文化的认识,,抛弃偏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做到态度开明,心胸宽广,对外国文化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只有做到接纳和理解外国文化,才能使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3.1 利用实物举办一些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晚会等来促进学生感受异国文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用英语直接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3.2在课文讲解教学中,对于那些涉及到西方历史、风俗的文章可以向学生做出详尽的讲解,在提高他们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又加深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如在阅读到一篇文章时,学生对“Uncle Sam”(山姆大叔)一般都感到迷惑不解,如果教师能把它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相信既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新概念英语3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skeleton in the closet(“壁柜里的骷髅”)的故事,如果教师能告诉学生这个短语所表达的是不可或不愿外传的家丑,那么他们也就不会产生恐惧感了。这两个实例都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去,在进行新授课的时候,对每一单词的讲解都只局限于音、形、义,而且在讲授“义”的时候,最多是翻阅字典,将词义讲解得全面一些,但这些仍仅停留在单词本身的字面意思上,没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在讲授文中段落和句子也只是强调语法规则。对学生考核也只要求学生会听、读、写,对于文化背景知识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置之一旁,于是就出现了吧“力大如牛”翻译成“as strong as a cow”笑话来。(正确翻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 3.3在训练口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创造出相应的文化氛围来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如在讲述西方某些节日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costume(化妆服)作为道具,暂时忘却本民族的文化,完全融入到西方文化环境中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增添了课堂的情趣,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西方节日的氛围,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幻灯片,对涉及到西方文化的文章进行讲解、注释,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3.4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复习指南】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他定势” 定势概念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上后,称为文化定势(又译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验的看法。 (4)文化冲突 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最早由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 (5)文化曲解 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其他文化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会有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或作错误理解。文化曲解既是文化冲突的诱发因素,也是文化冲突的表现。 (6)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具有群体认同的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 (7)文化距离 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等。 (8)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文化休克常见于移民当中或者是在一个社会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2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

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 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众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宁五中张永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 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 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

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化价值观的定义

Definitions of Culture Culture is learned and shared within social groups and is transmitted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for purposes of promoting individual and social survival, adaption, an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enerally speaking, culture means both human and society that have developed to a certain level in history. It consists of all forms of human lives and activities, and all the man-mad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Specifically speaking, it solely means “areas of man’s spiritual life”. Culture is created by man; it also continually creates human beings, countries, nations, personal characters, psychologies, behaviors, ways of thinking and various values. According to Samovar and Porter (2010), culture refers to the cumulative deposit of knowledge, experience, beliefs, values, attitudes, meanings, hierarchies, religion, notions of time, roles, spatial relations, concepts of the universe, and material objects and possessions acquired by a group of people in the course of generations through individual and group striving. Defini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ccurs when a member of one culture produces a message for consumption by a number of another culture. More precisel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volves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its most basic form refers to an academic field of study and research. It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 behave, communicate and perceive the world around them. The defini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ust also include strands of the field that contribute to it such as anthropology, cultural studies, psychology and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form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naturally appear within an organization made up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social, ethnic,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Karlfried Knapp (1987) defines it as th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ers of different groups,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respect of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ir members and in respect of their linguistic forms of symbolic behavior.” Definitions of Cultural Value Cultural values are values that tend to permeate a culture. They are the goodness or desirability of certain actions or attitudes among members of the culture. They are transmitted by a variety of sources (family, media, school, church, state, and so on) and therefore tend to be broad-based, enduring, and relatively stable. They guide both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 草塔镇中杨柳慧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 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频繁的对外交流,需要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文章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概念,从理论的层次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 Abstract: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mportant goal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ur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high-qualit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alent.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English teaching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活动也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等各个领域。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交流不可避免会产生误会,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涵义 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涵义涉及到文化,交际还有能力等层面,交际和交际能力是其基础。英语中的“交际”,也就是“communication”,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意思是“共同”“共享”,信息的交换和传达等。Lusting &Koester( 1996) 认为交际是人们通过符号来创造共享意义的过程。关世杰( 1995) 将交际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根据现代交际学范畴,交际是人们相互沟通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信息传达思想和表达感情的交流过程。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Hymes 提出,指的是有着具体文化身份的说话者和某一客观存在的言语群体进行恰当交流所必须要掌握的一切知识和技能。文化和交际有所不同,其概念难以界定,早在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201 课程名称:英语跨文化交际 总学时:16学时 试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涉外礼仪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继《涉外礼仪》之后的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的专业课,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结合涉外礼仪实践,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高处理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灵活性,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通常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特别是灵活运用已有的本国和目的国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和差异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交际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但语言并非唯一的媒介。诸多非语言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时间和空间的使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而任何交际,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该文化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习惯、交往规约等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这些文化内涵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之间,在方方面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践证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这些差异常常成为障碍。要减少此类交际障碍,促成有效交流,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必不可少。 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之中,思想、语言、行为等都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与支配。 文化意识即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跨文化意识首先涉及对文化多元的认识。对文化而言,既有国别文化的不同,一国之内亦有主流文化与种种亚文化之分,同时个体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规则来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际行为。 其次,不同文化间既有异(个性),也有同(共性),要辩证的看待文化。另外,应该树立文化平等观。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跨文化交际目的是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间的长期友谊和共同发展,在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汉语与英语文化在主要方面的异同之处,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应策略。 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交际与文化,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社会信息化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促使各国课程改革都特别强调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我国则在新课标中把文化意识列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内容之一。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努力把跨文化交际融入课堂。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会极大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21世纪迎来了全球化的浪潮,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更加频繁、更加密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为此做好准备,也即在教学中注重培养起跨文化意识和交际的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 (1)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文化特性。(2)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3)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内容 (1)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 (2)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 (3)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诸多哲学方面的概念。所谓价值观,就是判断好坏、是非的标准,它会将人的行为引至某个方向。因此,价值观就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基干。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做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品,从香水的味道到身体散发出的体味,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摆设、光线、色彩,从时间观念到空间观念,这些都是非语言交际的因素。 (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文化意识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整个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是与文化同步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社会环境

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适时适量渗透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知识,恰是调动气氛的良好工具,有助于实施情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英语氛围,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墙上张贴一些配以中英文介绍的著名世界风光图,适时介绍给学生,或是贴上生活中常用的英语问候语,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以及体态语等,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能够体现这种文化差异的话题,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教学Weather 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所以,在教学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赞美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