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1)

一、规划背景与意义 (1)

二、经验借鉴 (1)

三、规划依据与规划范围 (3)

四、现状概况 (3)

五、区位及基础条件分析 (3)

第二部分总体发展战略 (4)

一、现有规划及相关区域规划定位 (4)

二、战略定位与主要任务 (6)

三、规划目标与规划思路 (7)

四、城市性质 (7)

五、城市规模 (10)

第三部分空间发展规划 (10)

一、功能定位与优化策略 (10)

二、空间发展战略与功能布局结构 (13)

三、城市功能布局 (15)

四、居住用地规划 (19)

五、社会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0)

六、综合交通规划 (30)

七、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

八、生态环境保护 (45)

九、绿地系统规划 (46)

十、空间管制区划 (48)

第四部分实施机制与政策保障 (48)

一、近期建设 (48)

二、远景规划 (48)

三、规划实施策略与机制 (49)

附表: (51)

第一部分总论

一、规划背景与意义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内陆先行开放条件。面对跨越式发展机遇,重庆城市功能体系的建构与空间体系的调整、重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城市功能方面,重庆有着直辖地位,却只有省会实力,工业一元化与服务本地化并存,面临着?小中心,弱腹地?的核心问题。在城市空间方面,存在?扁平同构,中心抱团?的结构问题,缺乏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视野,是小城市拼合的超大城市,空间效率和效益低下。

面对未来发展的挑战,在新的要求下,现实的发展状况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是城市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路径已经无法支撑重庆向更高层次迈进,路径创新必然需要空间结构调整的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重庆市的第一选择。因此,必须以面向国际化的开放战略为核心,指导城市功能空间的重构,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区域职能体系的发展路径和相应策略。大力发展国际化和国家级功能,占据高端,打破?小中心?局限,注重区域性功能的培育,推动统筹,提升?弱腹地?支撑。

设立并建设两江新区正式通往这一目标的捷径。两江新区是指具有内陆地区发展特点且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发展方式的城市经济区。开放型经济更多的是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基本经济形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面向世界、面向全球的开放的经济体系。相对传统的外向经济而言,特别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由大进大出的低附加值加工贸易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开放型经济转变,更加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注重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高贸易质量和科技含量,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的整体功能,从而更好地结合外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两江新区内拥有国家枢纽机场、长江上游最大港口、铁路枢纽站等对外交通设施资源,是重庆区位优势最为显著的区域,是重庆构筑内陆开放高地的门户地带。而目前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的利用,其优势与发展潜力受到各种限制。

在重庆设立两江新区,可以有效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快内陆地区全面开放,促进先进生产要素更多的向西部集聚,打造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大开发再上新台阶。并落实《战略规划》的长远构想,更好的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二、经验借鉴

(一)浦东新区规划建设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的黄浦江的东岸,面积570平方公里。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1、战略地位:是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100亿元,2008年的31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总产值超过4200亿元,占全市近1/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49%左右,浦东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

2、产业及城市综合功能

一是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增值产业率先形成以微电子、软件、生物医药、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为先导的国内最大的高科技产业体系,率先形成以国际国内一流高科技企业集聚为特征的高科技产业化高地,高科技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国内领先、某些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城市综合功能。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功能开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聚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内的数百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资源配臵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港区联动?取得突破,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等功能不断拓展,海港与空港的口岸功能和枢纽功能逐步增强,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口岸和物流枢纽。金桥出口加工区先进制造业能级和研发服务功能继续增强。以微电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创意产业等为核心?一江三桥?高科技产业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快速提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

三是产业平台。构筑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发挥软件技术增值服务平台、高性能计算机中心、上海光源、生物芯片等机构和项目的功能,进一步建设公共实验室、网络中心以及技术测评服务中心,增强公共技术服务功能;构筑人才平台,依托现有教育科研培训机构,积极培养国际一流的研发人才、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人才柔性流动,鼓励外籍人才和国内一流人才、海外留学生到浦东创业,构筑创业投资平台,发挥政府财政资助、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中外投资公司、上市公司、非公经济参与风险投资,特别要大力引进跨国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

公司。

四是高层次现代服务业

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是世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浦东新区坚持以功能拓展促进服务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按照国际中心城市的标准,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中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发展迅速。

3、空间布局:一轴三带

一轴:即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从虹桥机场至浦东国际机场的东西向发展轴,体现浦东浦西?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三带:即沿黄浦江发展带、中部发展带和沿海发展带。沿黄浦江发展带集中体现浦东现代化新城区的繁荣繁华,中部发展带集中体现浦东的产业能级和经济实力,沿海发展带集中体现浦东未来的发展潜力。

4、其它设施

包括教育设施:浦东新区有上海海事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张江校区)、复旦大学(张江校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研究院)、北京大学(上海校区)等全国著名重点高等学府(均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另外有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等院校,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杉达大学、上海建桥学院等新建的学校。

文化旅游设施:上海精文艺术中心、浦东新区少年宫、浦东新区图书馆、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科技馆、陆家嘴开发陈列室、外滩观光隧道、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名人苑、陆家嘴中心绿地、世纪公园等。

(二)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建设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新区地理位臵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产业基础雄厚,交通通讯便捷,具有集国际化港口、高度开放的功能区和大片可供开发土地于一体的综合优势。目前,滨海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制造业形成规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服务功能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战略定位

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

2、城市功能

滨海新区基本具备五大功能:一是改革开放创新示范功能。二是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功能。三是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功能。四是海滨休闲旅游功能。五是宜居生态功能。

3、产业及配套服务业发展

一是现代制造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新型能源和航空航天业。

二是科研转化与产业服务方面。主要是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建设高效率的创新体系和开放型、国际型、创新型研发转化基地。

三是国际航运。充分发挥海港、空港和保税区的优势,提升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功能,为环渤海和我国北方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包括发展国际化深水大港、打造中国北方航空基地、构筑对外快速运输通道、建成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完善国际航运与贸易服务体系、

四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依托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五是建设区域金融聚集区适应新区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金融业,努力创建与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创新基地。

六是建设商贸、休闲旅游等服务业体系以为制造业、居民生活和区域经济服务为重点,依托中心城区,积极发展服务业。

4、空间布局

总体空间布局为“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三个生态城区和七个产业功能区。

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一带: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

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七个产业功能区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海滨休闲旅游区。

(三)开放经济模式

虽然由于全球化拉动的沿海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推进,但一些内陆地区的成长并未因此而消沉。其关键就在于:航空运输的发展;空港依赖型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成长;地方性产业核心能力的升级;特色资源的市场边界扩展,以及由于交通成本降低和劳动分工细化,服务产品的流动性增强。这些都为重庆的内陆开放区构建提供了借鉴模式。

三、规划依据与规划范围

(一)规划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重庆市?四山?管制分区规划》和《重庆市主城区组团隔离规划》等法规文件,以及党和国家新时期对重庆的相关要求,并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的相关要求。

(二)规划范围

规划区包括:江北区的江北中心区、江概片区、唐家沱-寸滩片区与鱼嘴-复胜片区;渝北区的北部新区、龙溪片区、两路地区、木耳-古路片区及龙兴-石船片区;北碚区的蔡家片区与水土-复兴片区,总用地约1172平方公里。包括重庆江北区11个镇(街):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街道,复盛、鱼嘴镇;渝北区18个镇(街):龙溪、龙山、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悦来、人和、鸳鸯、天宫殿、翠云、大竹林街道,木耳、礼嘉、龙兴、石船、古路、玉峰山镇;北碚区4个镇(街):水土、复兴、菜家岗、施家梁镇,总面积1172平方千米。

四、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臵

规划区位于重庆的北部,一小时经济圈乃至西南地区的核心位臵。主要位于嘉陵江以东,长江以北,两江汇聚之处。根据重庆城乡总体规划,未来城市主要拓展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东和铜锣山以西区域。该区域主要位于渝北和北碚两个行政区范围内。地理位臵非常优越,有利于吸引投资,并发展辐射大西南的产业和中心服务职能

(二)环境特征

规划区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巴渝平行岭谷地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区域自西向东由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三条由北至南走向的条状山脉与宽谷丘陵交互组成的平行岭谷。

主要过境河流有长江和嘉陵江。嘉陵江沿本区西侧流过,长江沿南侧边缘流过。

(三)已建区空间分布情况

已建区包括江北中心区、唐家沱-寸滩片区少部分地区;渝北区的北部新区、龙溪片区、两路部分地区;北碚区的蔡家片区部分地区。另外包括木耳镇、石船镇、古路镇、龙兴镇等城镇旧区,总面积约117平方公里(2007年数据)。

五、区位及基础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

1、交通优势:重庆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是长江上游经济的核心地区,承东启西,辐射南北,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在西部开发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容易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两江新区覆盖重庆北部主要区域,集众多区位交通优势于一身。主要体现在:长江沿线水路优势明显,陆路交通西部枢纽地位突出,空港运输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长江的运输优势是重庆市域发展的核心优势,通过降低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吸引产业集聚。随着重庆产业结构的升级,长江将成为市域产业尤其是重型产业集聚的重点区域,也是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托。与此同时,通过垂直长江的纵向通道,有条件将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扩

散到周边地区。

机场:长江的优势在于大宗货运,而机场的作用在于点对点客运。重庆市域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但长期得不到有效开发,与交通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过高直接相关。云南是国内利用支线机场,发展旅游的最佳范例。通过机场建设,能够扩展上述资源的市场边界,发挥区域特色资源的市场价值。

“一江两翼连三洋”战略潜力:“一江”指重庆沿长江黄金水道到上海,连接太平洋;“一翼”指重庆西北向的出海铁路通道,即从重庆出发,沿兰渝铁路到新疆,由新疆西北边境的阿拉山口出中国国境,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直抵荷兰北海边的鹿特丹港,连接大西洋;另“一翼”是沿渝滇铁路,滇瑞、滇缅铁路,到缅甸南部的印度洋港口。

2、资源优势:重庆资源条件好,水电和矿产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和科技储备充足,适合大规模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3、工业优势:支柱产业基础好,主导产业竞争力提升快。当前的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制造、机械装备制造、化学工业等行业。

4、第三产业优势:商贸物流辐射面广,金融实力较强,金融开放度及实力西部领先

5、开放型经济优势:开放型经济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带动效应明显。利用内资快速增长,区域联动格局已显雏形。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良好,各项指标西部领先。

6、体制和政策优势:重庆在中西部具有特殊的政治体制优势,拥有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老工业基地改造、少数民族地区等多项国家级政策叠加优势。2007年,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

(二)存在的不足

1、经济总量偏小,基础比较薄弱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金融实力和融资能力不强,企业间跨地区的重组和联合兼并还没有形成规模,资源整合还受到行政隶属关系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极大的制约了其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的发挥;空港、铁路欠发达,使综合集疏运体系效率和区域开放程度受到影响,港口集散能力不强,铁路、公路与航运相互衔接配套体系尚未形成,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快节奏和市场的变化,通道功能薄弱影响到腹地范围;优势产业规模较小、支柱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内部结构有待提升;要素市场开放程度偏低,使重庆经济整体发展受到较大局限。

2、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市?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以及重庆城乡总体规划的城市定位都要求凸现重庆中心城市的功能特征,但目前重庆具有的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并不强,而作为未来重庆市发展龙头的两江新区亦是如此,其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3、现状土地使用结构不够合理,绿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不足

从现状土地使用比例来看,居住用地发展迅速,而相应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部分总体发展战略

一、现有规划及相关区域规划定位

按2007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对本规划区所涉及的区域进行过相关规划功能定位。

(一)北部片区总体地位

根据城乡总体规划,

1、该片区是城市近期的重点拓展区域,是以北部新区、江北城现代商务区为重点,以寸滩集装箱港口、龙头寺铁路客运中心、航空枢纽等为标志,主要承接旧城区疏解的人口、部分公共服务和交通功能,聚集以高新技术、汽车等为主导的产业,建设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新重庆的城市风貌。

2、提升蔡家、两路组团中心对北部片区的服务功能,分担观音桥—新牌坊城市副中心部分外溢的城市职能。以江北城城市中心和观音桥-新牌坊城市副中心为主体,大力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3、观音桥-人和组团的人和地区、两路组团、大竹林-礼嘉组团聚集以国际临空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

4、唐家沱组团以发展机械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

(二)相关各功能组团定位

两路组团:由两路、翠云、芦山、王家、木耳等地区组成。构建重庆都市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国际临空技术产业等为主导产业,空港所在地形成空港物流基地,重点发展临空型经济,汽车制造业;王家地区预留体育用地;翠云地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区的组成部分。

观音桥-人和组团:由观音桥、大石坝、冉家坝、龙头寺、人和、溉澜溪、寸滩等地区组成。江北城地区是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中央商务区的商务功能;观音桥-新牌坊地区是城市副中心,市级行政办公集中地;人和地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拓展区的组成部分;龙头寺地区为铁路客运枢纽;寸滩地区为水路货运枢纽、集装箱物流基地;丘堡地区为出口加工区。

大竹林-礼嘉组团:由大竹林、礼嘉、黄茅坪、悦来等地区组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拓展区的组成部分。

蔡家组团:由蔡家、施家梁、童家溪等地区组成。以居住为主的拓展区,适度发展无污染产业,预留举办国家级和世界级体育赛事的用地。

唐家沱组团:由唐家沱、五里坪、石坪等地区组成。以机械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拓展区。

鱼嘴组团:由鱼嘴、复盛等地区组成。主要的工业拓展区。

(三)其他规划

1、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

(1)依托国际性门户枢纽,建设产业开放高地

以空港为核心设施,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特色资源与国际、全国需求的对接。空港不仅是重庆对外交往的核心门户,而且将会成为推动重庆高端功能发育的发动机。吸引空港依赖型的国际高新技术、高端制造业转移,比如电子信息、精密仪器、半导体等。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服务外包。大力提升机场枢纽地位,利用地理中心区位和内陆保税区优势,发展国际航空物流中转、配送、加工功能,并向会展、交易方向延伸。依托空港,以国际性的旅游目的地和组织中心为目标。开发利用好市域及周边文化旅游资源,发挥特色地域文化、自然、城市景观资源,成为国家级的文化创意基地,比如重庆正在成为新的影视拍摄热点地区。通过上述功能的发展,带动会展、酒店、餐饮、娱乐、旅游产品等领域的功能提升。以保税港区为依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地产业集群。在汽车、摩托、机床、仪器仪表等众多先进制造领域,重庆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与沿海加工贸易型的外生产业不同,这些产业是真正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产业,也是中国经济模式转型趋势下的成长重点。

保税港对重庆而言最大的意义即降低全球导向企业进行全球采购和销售的物流成本,使得重庆有条件借助低物流成本优势,形成本地优势行业的空间集聚和整合。

在汽车、摩托、机床、仪器仪表等众多先进制造领域,重庆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与沿海加工贸易型的外生产业不同,这些产业是真正具有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能力的民族产业,也是中国经济模式转型趋势下的成长重点。

进一步壮大面向全球市场的本地企业,是重庆实现开放的重要立足点。抓住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机遇,不走沿海地区高度依赖加工贸易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老路,创造新的产业国际化道路。

充分发挥保税港的物流低成本优势,立足汽车、摩托、机床、仪器仪表等优势产业基础,形成具有面向全球市场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推动本地优势行业的空间集聚和整合,降低物流成本,催生产业集群,打通产业升级通道,形成若干主导产业清晰、分工明确的制造业园区。

重型装备要注重与河港、铁路枢纽的结合,精密仪器要兼顾与空港联系的便捷性。

(2)争取国家推动,切入国际产业的高端环节

重庆的历史性成功都与嵌入式动力密不可分,因此要实现重庆的崛起,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必不可少。西部的开放开发是国家和谐发展的意志体现,如果仅仅依靠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带动,西部地区不可能缩小与东部的发展差距,推动国家的区域统筹。重庆的发展一直以来也高度依赖外部动力的嵌入,目前,全球消费品工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还可能从中国向更低成本国家转移,但重工业、精密仪器仍然集中在发达国家,

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然是以上述产业发展为主要推动力的。

大型设备、精密仪器等重型、高端制造业关系国家产业命脉,即使发达国家也有严格的国家管制,其发展并非完全市场化的。二战后美国在中西部通过军事工业建设,形成了一批?军事—工业复合体?城市,推动了大型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国防工业生产科研基地,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要实现重庆的崛起,抓住当前的国际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必不可少。利用直辖市优势和产业基础,争取更多国家支持。参照美国中西部内陆城市的发展模式,争取承担与直辖市地位相匹配的国家战略产业功能,预留战略性工业发展空间。争取在如下几个方面获得国家战略项目支持:大型工业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发电机组、环保设备、种船舶研制)、大科学设备、精密仪器与关键部件(机床、电子仪表、轴承)、军工设备、基础研发(国家级研究中心)。

(3)推动一般制造业职能的多元发展和区域重布

重庆的优势制造业高度集聚于主城区九区,但是由于重庆市域内高度差异化的资源和人口禀赋,单一线索的优势制造业发展难以形成市域制造业的增长源头。重庆制造业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不高,这与重庆的丰富的人力资源秉赋条件并不吻合,也制约了城

乡统筹的实现。随着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化转移,重庆有可能在外围地区形成多个新的产业增长点,因为主城并不具备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条件。

同时,随着产业的高端化提升,主城现有的一般制造业也将加大疏解力度,为主城容纳新生功能提供空间,为外围地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只有围绕以主城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中心,在外围地区形成多个各具优势的一般制造业基地,才能够适应区域内的差异化条件和需求,推动市域的统筹发展和整体提升。

(4)覆盖区域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体系

门户职能是重庆辐射腹地的初始功能,也是未来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带动区域发展的立足点。然而,门户功能的发挥需要外围组织体系的有效支撑,通过外围支点的传导,将重庆的物流辐射能力向广阔腹地扩散。

目前,重庆过于强调主城的枢纽作用,而忽视了充分发挥门户区位和交通枢纽的优势作用,不仅制约了自身腹地的扩张,也对外围枢纽地区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长江沿岸港口、边界门户地区的作用,推动物流组织功能向外围地区扩散,建立起以重庆主城为门户核心,覆盖区域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体系,通过交通枢纽的网络扩张,支撑中心城的交通组织能力提升,拓展门户职能,提升外围节点。

(四)产业发展规划

1、主导产业选择原则

按照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理论,两江新区依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选择:一是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二是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三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四是具有明显的地方优势,五是具有一定的就业容量。

2、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

在以上原则指导下,规划区结合自身基础、优势及总体战略定位重点选择以下八大产业:(1)现代制造业:一是壮大汽车产业,二是要建设西部现代制造业高地。

(2)通信设备及其它相关产业:包括数字视听产业、应用电子产业、微型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光伏及LED产业、通信产业。

(3)现代服务外包业: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基础设施外包、研究开发中心外包。

(4)金融服务业:主要是通过发展货币市场、期货市场、金融创新产品及金融信息化建设,发挥金融业对于两江新区及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功能。

(5)现代物流业:包括发展现物流产业和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6)商贸服务业:主要是发展涉外商务及总部经济,现代商贸服务,都市文化旅游,科技咨询、产品设计与工程设计等技术和信息服务业,会展业,集观光、商务与居住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房地产业。

(7)环保生态产业:主要是围绕森林城市打造及生态环保都市新区建设,发展烟气脱硫、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天然气汽车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成套技术及装备生产,加强环保技术服务领域建设,加强生态景观区建设。

二、定位与主要任务

(一)定位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精神,重庆要达到?七基地、五中心、八区、一枢纽、一通道、三都城?的总体目标,其中大部分目标都涉及到两江新区的规划建设,因此,两江新区必须承担起引领重庆乃至中国西部发展的重任。

重庆两江新区要坚持走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世界眼光参与全球竞争,坚持把创新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重庆直辖市的体制优势、大西南综合交通区位优势以及统筹城乡改革实验区的改革先行优势,紧紧抓住新一轮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战略机遇,在中央支持下,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和国际化进程,努力实现“五大战略定位”。

五大战略定位是:依托长江,服务西南,辐射西部,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定位于?一基地一门户一枢纽三中心?,即: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连接国际大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二)主要任务

1.建立两江新区的首要任务是为内陆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从而探索内陆地区新的区域发展模式。

2.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区域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3.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综合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和

服务能力。

4.统一规划,综合协调,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功能区,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

5.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内外贸融通的现代市场体系,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

6.发挥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区位优势,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发挥西部增长极作用。

7.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内陆对外开放新路径。

8.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9.推进管理创新,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

三、规划目标与规划思路

(一)规划目标

落实重庆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设想,明确各项城市功能的空间安排,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努力把重庆两江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和经济繁荣、功能合理、社会和谐、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国际性都市新区。

(二)规划思路

一是:落实?增量扩张推动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实现功能提升?的城市空间布局思路,优化空间资源配臵,推动组团功能从扁平向分工转变。

二是:从重庆总体功能布局出发,结合区域资源优势,针对重庆当前急需培育的功能明确空间落位,实施开发控制。

三是:以重庆空港新城及保税港区为龙头和平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成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四、规划区性质

两江新区是重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讲,两江新区的性质,也包含在重庆市的城市性质里。但两江新区将作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经济生长点,与现状中心城区比较起来,在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确定两江新区性质,主要考虑有三点:一是国家对重庆市发展方向与定位的要求,二是与重庆城乡总体规划、都市区战略规划的衔接,三是市委、市政府对建设两江新区的构想,分析了影响两江新区的诸因素,确认两江新区主要的优势是区位优势、空港与水港、辽阔的腹地、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人才资源、可供开发的175平方公里新增用地。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空港与水港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人才资源,发展新型工业和国际商贸。经多方案比选,将两江新区性质确定为:两江新区是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核心区,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现代制造、航运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宜居新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活力新城、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区。

五、城乡发展容量与规模引导

(一)城乡发展容量估算

1、估算方法

从生态角度讲,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保障生态环境物质能量循环相对均衡和不断满足人口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前提下,地球或某一开放疆域的自然资源在长期稳定开发利用基础上所能抚养的人口数量。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生态循环出发,探讨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人口生活消费追求的相依关系,及其对人口总量的最大可能承载和适度负荷。

作为与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并驾齐驱的两江新区,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的扩张将不可避免,资源供给瓶颈和环境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是无限扩张还是精明增长,这是两江新区设立之初就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而通过对两江新区资源环境的评价,进而测算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人口规模上限,这对于确定两江新区今后经济、社会、环境和城镇发展目标和策略具有指导性和框架性的重要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的必要准备。

在资源约束方面,以水、土资源的约束力最大,因此,主要考虑这两个因子,以较为综合的方法确定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得出两江新区的人口容量数值。

(1)水资源容量方法

以可以利用水资源(W)作为约束条件,在耕地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假设未来农业用水量(Wa)基本与现状保持一致,通过考察现状用水量和用水构成(城乡居民用水和产业用水)和未来可能的产业发展趋势,确定未来城乡人均用水量(W’)需求。则可计算出区内水资源约束下的人口规模上限,即OPW=(W- Wa)/ W’。

(2)容量综合方法

根据水桶原理,对上述三个上限规模取最小值,即可得到两江新区综合的人口容量数值和相应

的主要约束条件。

(3)人口与经济关系估算法

按照规划区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对数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

ln(Y

b

a

P t

t+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Yt——预测目标年GDP总量;

a、b——参数。

2、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人口容量测算

两江新区的范围包括江北区的江北中心区、江概片区、唐家沱-寸滩片区与鱼嘴-复胜片区;渝北区的北部新区、龙溪片区、两路地区、木耳-古路片区及龙兴-石船片区;北碚区的蔡家片区与水土-复兴片区,总用地约1172平方公里。

江北区被纳入两江新区的范围是179.51平方公里,占江北区行政辖区面积(220.77)的81.31%;北碚区被纳入两江新区的范围是179.95平方公里,占北碚区行政辖区面积(755)的23.83%;渝北区被纳入两江新区的范围是817.88平方公里,占渝北区行政辖区面积(1452)的56.32%。

(1)水资源与供水现状

渝北区水资源除长江、嘉陵江过境水外,尚有御临河常年过境地表水量约17亿立方米,区境内年平均降雨水量10亿立方米,地下水流出地表总量约1.1亿立方米。

流经北碚的最大河流是嘉陵江,北碚段长45.1公里,支流有璧北河、黑水滩河、龙凤溪、马鞍溪、明家溪等。最高洪水位214米,最低枯水位176.61米。水系丰富,理论发电量13423 千瓦。现有水电站17座。

江北区自西向东三面环江。嘉陵江从石马河街道梁沱流入区境,区境段为18.8公里。长江从江北城地区流入区境,区境段51.4公里。洞梁河在唐家沱地区,双溪河在寸滩段13.3公里,御临河在复盛、五宝区境段11.2公里。另有流经本区的溪河4条。各溪河均汇入长江。

(2)可利用水资源分析

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取决于三个方面:区内可利用水资源量(W1)、区外调水量(W2)和回水用量(W3)。

1)区内水资源

两江新区区内水资源总量(W1)是所辖的三个区的水资源量与其所占面积比乘积之和。

即:W1= W江北×81.31%+W渝北×56.32%+W北碚×23.83%

=0.3958×81.31%+3.0159×56.32%+2.0671×23.83%

=0.32+1.70+0.49

=2.51(亿立方米)

2)过境和区外调水量

水资源数量的计算还应包括过境水资源量,因此,必须对过境水量及本地区产水量加以区分,并注意流域上各地区的水资源量的合理分配。区外调水量指那些经过一定的调水工程从流域外调来的水量。根据《重庆城区水资源规划报告》,长江、嘉陵江提水作为?都市圈?城镇供水的主要水源,确定重庆市?都市圈?的水资源配臵总体方案为:城市供水以?两江?提水为主,同时规划支流观音洞(东方红)水库、关颈口水库、藻渡水库解决部分城市用水。

规划两江提水工程规模和供水量表

资料来源:《重庆城区水资源规划报告(2004)》

支流取水工程可调水量

支流取水工程中,观音洞(东方红)水库主要任务是向渝北供水,位于渝北区后河流域,控制流域面积157.9km2,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0.99亿m3,主要任务是向渝北两路供水,同时兼顾下游5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北碚金刀峡水库位于北碚黑水滩河支流麻柳河上,控制流域面积34.6 km2,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0.19亿m3。主要任务是以本流域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当地农村人畜饮水。

两江支流规划水源工程特征水位、可供水量表

过境和区外调水量估算

综上所述,虽然两江新区两江过境水量十分丰沛,但是过境水量的提取必须遵循重庆都市区和市域甚至长江中上游流域水资源统一配臵的统一管理,同时也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外部限制。规划初步估算两江提水2030年的供水上限为6亿m3左右,随着发展需求的增加,该供水量上限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3)回水利用水资源

由于两江新区是重庆市***,因此应是节能减排示范区,回水利用水平应该走在重庆市前列。根据行业经验,回水产生量为供水量(W1+ W2)的80%,按照回水利用行业规范,两江新区取50%的回水利用率,则回水利用量可表达为:

W3=(W1+ W2)×80%×50%

=(2.51+6)×0.4

=3.4亿m3

(4)实际可利用水资源

2.51+6+

3.4=11.9亿m3

(3)水资源约束下的人口容量

渝北区现状人均用水量为520升/日,如不考虑农田灌溉和林牧渔畜用水量,则人均用水量为450升/日。而重庆市人均用水量为710升/日。本次规划考虑农田灌溉和林牧渔畜用水量基本保持现状水平,而其它部分按照人均500升/日控制。

经计算,两江新区在当前已知条件下的水资源约束下的人口容量约为595万人,但随着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强化,该人口容量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即水资源对两江新区人口规模扩张的约束力较弱。

3、小结:资源-生态环境限制下的两江新区综合人口容量

在水、土资源约束下的人口容量中,水资源约束下容量为595万人。

(二)两江新区城乡适度人口规模

1、人均GDP发展水平估算规模

(1)测算背景

发改委在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中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1/4,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80亿元~100亿元),占全市总量1/3;集聚全市70~80%的进出口总量、50%的直接外资、30%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4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4500万人次;城市人口规模400万人。

(2)测算原理

用2020年两江新区的GDP总量目标除以2020年两江新区的人均GDP预期值,即可得到两江新区2020年预期人口数。其中,2020年两江新区的人均GDP预期值采用上海浦东新区2010年的数值,即采用落后于上海浦东新区10年的标准计算。

1)2020年两江新区的GDP总量目标

发改委在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中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2)2020年两江新区预期的人均GDP值(上海浦东新区2010年人均GDP值)

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设立,从1990年到2005年,浦东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60亿元上升到2100亿元,2008年则达到3100亿元,常住人口从1990年的134万人上升到2008年的280万人,年人均GDP从4.48万元人民币上升到11.8万元人民币,年人均GDP增速为:5.52%。

因此,其2010年人均GDP值为:11.8*(1+5.52%)2=13.14万元。

3) 2020年两江新区人口数量测算

2020年两江新区人口数量=2020年两江新区的GDP总量目标/2020年两江新区预期的人均GDP 值=5000/13.14=380.52万人。

五、规划规模

(一)用地规模

新区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对空间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满足产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预测新区产业结构在规划期内的演变趋势、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地的相关性或工业增加值密度的发展趋势,同时区别对待现状工业用地的存量与规划新增工业用地的增量,尤其严格控制增量用地达到更集约、节约、高效使用水平,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指标要求并将有比目前更高的使用和产出效率,而存量用地在维持现状产出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逐步挖潜、增效,这样就可以核算出工业用地的最大需求量,减少工业用地的新增量,体现资源(特别是土地)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原则;而第三产业中用地需求最大的物流中心,可以在现状已经确定的大片开发用地内不断集约、高效率运作,其他现代服务业需要的发展空间可结合各城区公共活动中心的布局进行开发建设一体化考虑。从提供功能配套完善,体系明确,分工合理,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布局形态角度综合分析,规划提出新区总计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00平方公里左右,并且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的公共政策要求不断实施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紧凑布局,以支撑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恢复和保持的良好景观生态格局,以达到整体发展所追求的?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国际一流经济区?理想目标。

对区域的高程、坡度、坡向、洪水影响、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可知,本规划区主要的限制性条件包括:水源控制地限制开发区、组团隔离带、四山控制区、郊野公园等方面。根据综合分析,本区的适宜用地区域内西南斜向低丘地带和东部纵向宽谷地带。

规划范围内用地规模为1172平方公里,其中不适宜城市建设的用地约562平方公里,实际城市建设用地610平方公里。

(二)人口规模

本规划的人口规模主要以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各组团人口规模为依据,参照都市区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的人口规模预测,并综合考虑各组团优化调整情况来确定。

1、在重庆城乡总体规划中,确定规划区人口规模至2020年为281万人,都市区空间战略发展规划中确定本规划区人口规模至2020年为327万人。

2、根据规划区经济发展目标估算,到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约400万人。

3、按照渝北区分区规划、江北区分区规划与北碚区分区规划的现阶段方案,至2020年,渝北区220万人,江北区110万人,北碚区58万人,合计388万人。

4、按照水资源容量的估算,规划容纳人口规模为595万人。

5、综合考虑上面三个方面的预测,结合规划区的实际建设用地规模,且各组团功能有一定调整,本次规划中人口规模适当增加,至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达到400万人。

第三部分空间发展规划

一、规划功能与优化策略

(一)功能需求分析

1、核心功能的需求

强化制造能力、提升中心功能,支撑增长与提升并重的全菜单功能发展,是重庆构建新的空间发展模式的出发点,也是两江新区的核心功能构建的主要出发点。强化制造能力,是指要实现从传统汽摩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大力促进重型装备制造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传统制造。提升中心功能,是指要实现从传统商贸向现代服务的转型,培育城市的科技生产力、文化影响力和对外交往能力,打造对接国际、面向全国的区域中心功能。

2、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要求

不同服务功能有不同的资源要求。有些功能是高度依赖传统中心的,以小占地就可以解决的,而有些功能则是依托教育资源、可以从传统中心分离的,需要较大占地,会带来大量人流集散的。有些功能是要可以依靠市场来推动的,有些则是需要政府投入的,该如何布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二)规划功能

两江新区作为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核心区,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现代制造、航运物流为主要功能,将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宜居新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活力新城、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区。

五大城市功能:科研及成果转化功能、现代制造功能、内陆国际航运和物流功能、现代服务功能和生态宜居功能。

1、科研及成果转化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首要发展区域、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信息产业为主,研发、科技孵化、职业教育、现代服务外包等产业兼顾发展。

2、现代制造功能

现代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出口商品加工的重点区域。以汽车、装备制造业、通讯设备及其他相关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出口商品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

3、内陆国际航运和物流功能

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首要发展区域。依托寸滩、果园和空港,发展国际航运业和物流业。

4、现代服务功能

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的重点区域、重庆现代服务业的升级换代区域。发展金融服务、商业性服务、销售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会展、专业技术服务等产业。

5、生态宜居功能

打造宜居城区。

(三)功能优化

1、高新技术产业及制造业

按照重庆市政府的总体安排,未来重庆产业升级有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是以电子科技和生物医药为主的轻型化、升级,一是以航天器、船舶等交通设备制造为主的重型化升级。这两种功能在空间上有截然不同的要求。第一种功能需要邻近城市和客运枢纽的区位,但可以接受小规模破碎用地;第二种功能都需要临港及临近铁路以及大规模连续用地,但可以远离城市。

由于北部新区中间槽谷的用地条件注定它只能走专精化道路。山体余脉的深入使该地区被纵向切割成若干狭窄地带,这一方面导致它的用地很难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它与自然山水相间布局的独特风貌特征。变劣势为优势的唯一方法就是选择轻型化升级的道路,并结合沪汉蓉渝客运专线和江北机场等客运设施的集中投放,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和商务办公功能。

同时,跳出中间槽谷开发新空间,在东部结合果园港和东港深水河港和相对平整连续的用地条件,发展赖水型装备制造业;形成寸滩-唐家沱以物流港为主以及果园港以生产港为主的分工格局;在西部借助重庆大学城的科技资源大力推动高科技产业,共同推动重庆产业的重装升级。最终形成东西分工、双轮驱动的整体格局。

在主城东南部,从果园港至东港再至黄磏港打造装备制造产业轴,依托港口和铁路枢纽建设形成的大宗物流集散能力,承载特种船舶、重型装备、机械制造和材料工业等重大产业布局。

2、物流业

依托枢纽港口积极发展口岸物流,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的大型多功能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基本要求是,位臵上要求在城市中心区外围低价位区域,尽量靠近交通主干道、铁路枢纽、港口等交通资源较好的区域布臵,减少对城市交通带来不利影响。按照这些要求,本规划中选择在江北机场、寸滩港、果园港以北布臵物流区。

空港物流基地——航空-公路-铁路-口岸型。依托江北国际机场、城市外环,唯一以航空货运集成其他货运方式的综合物流基地;

果园物流基地——航运-公路-铁路(预留口岸型国际货运拓展功能)依托果园港、城市外环、铁路;

口岸型综合物流区——寸滩港;

3、会展业

主城区目前有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重庆展览中心和重庆农业展览馆等3个场馆,但展览场馆分散,面积小,与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成为西部会展中心城市,将是重庆加快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应集中布局1-2 个10-20 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功能可以分离)。规划建议在悦来地区布局大型展览中心,在钓鱼嘴布局大型会议中心,其他地区中小型会展中心应结合度假、旅游、培训和农业博览等专业特色功能优化布局。

4、文化教育产业

重庆市的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尚未利用充分。现状有一定数量的文化设施,并且不断完善,但未形成等级层次完整的有机体系。

积极发展文化、教育培训业。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应向城市中央商务轴线布局。文化产业主要是结合文化中心建设,市级的文化产业主要在安排江北城、空港新城。

重庆市体育设施建设速度未跟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速度,目前全市尚无体育场馆可供举办全国性的综合体育赛事。本次规划对城乡总体规划在蔡家预留的体育设施用地作了落实和调整:扩展了蔡家的体育设施用地规模;另外根据总体功能安排,将王家地区的体育设施用地调整至江北机场西南侧。

5、服务业

服务业结合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按照规划在空港新城片区的功能安排,在两路组团西南侧结合空港国际交往中心预留金融产业设施用地。另外在江北城CBD预留部分金融产业用地。

6、科技研发创新

以科技研发支持高新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城市高端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息、创意文化、会展、设计咨询等。重点布局在蔡家、大竹林-礼嘉北、两路北等地区。

7、国家交往与商务

集中在渝中地区和空港两路地区发展高端的国际商务功能。作为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应注重错位发展:渝中地区侧重发展的金融商贸、文化旅游功能;空港两路地区侧重布局外事用地,发展面向国际的信息咨询、总部经济、产品营销等新兴功能。

(四)重大功能强化

1、拓展保税港

在西南地区长距离运输以铁路为主的背景之下,重庆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上游的最大港。而西部唯一保税港的政策投放将极大提升重庆港整合西南货运的能力,在整个运输成本的构成中,保税仓库占到物流成本的5~10%;将保税政策优势和水运资源优结合,重庆将成为西南成本洼地。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保税港区选址上必须要有两大前题:一是要有充分的港口拓展用地,以确保有充足空间承载国家保税政策带来的各种产业聚集和新生物流用地需求;二是要整合以铁路为主的大宗物流资源、形成多式联运枢纽,以确保整体运营效率。但以目前寸滩港的选址来看,两方面都难以保障:首先,港口泊位和后方用地都严重不足,可建设用地仅3.5平方公里,而我国其他保税港区面积都在10平方公里左右,韩国浦项自由贸易区仅工业园区面积就达53平方公里;其次寸滩港紧邻城市中心区,疏港交通和城市交通已经交错重叠,同时港口铁路扩容余地有限,未来构建高效疏港体系的可能性极小。

保税港空间范围扩大和港口体系调整:近期要将应将保税港范围拓展到果园港,同时全面构建果园港的交通集疏运体系。首先,提升果园港的铁路连接度:建设北碚-果园的铁路东北环线,并与江津-果园的铁路西南环线相衔接,形成联通三大槽谷的铁路外环系统,将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北向铁路和连接西亚新出海口的南向铁路货流接入果园港,实现东、北、南货运在果园的无缝衔接,对重庆主城区东部深水港口资源和西部铁路资源进行整合。其次,要建设果园到机场的保税封关路,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大型联运枢纽。

2、强化空港

在新审批的机场规划中,国家核准2035年重庆机场规模提升到7000万人次,成为中国西南最重要的客运枢纽,未来必然在培育高端功能、创造国际化形象方面发挥先导作用。城际高铁的建设将对整合机场腹地和提升区域地位起到积极作用,在西南航空客运需求迅速增长而机场密度短时间内难以提升的背景下,这一点将至关重要。但重庆机场目前的区域客流集结能力还非常弱:东向通道非常薄弱,仅与渝万城际铁路相整合;西向通道建设尚未起步;南北通道与城市内部道路高度重叠,亟待扩容。

必须通过多向通道建设优化集疏运系统。控制预留东向通道。郑渝昆和渝万城际铁路并线形成市域东部客运走廊,接入机场枢纽,加强机场的区域客流集结能力。强化机场西向通道建设。将渝万城际从机场接入龙头寺火车站后,依托现有铁路西向通道,进一步西向延伸,通过西永,并进一步向璧山、大足等地延伸,未来打造成渝第二城际铁路通道。打通机场新的西向公路通道,连通两路、大竹林、西永团结村,接成渝辅助高速通道。完善南北通道。设臵机场专用轨道线的同时,建设寸滩大桥,打通第二条南北快速路通道,分解经开路压力。

3、发展会展业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被国际国内大中城市列入重点发展产业。

重庆市会展经济自直辖以来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国内发达的会展城市和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诸多问题。主城区目前有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重庆展览中心和重庆农业展览馆等3个场馆,但展览场馆分散,面积小,与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成为西部会展中心城市,将是重庆加快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手段。重庆将打造?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大力发展重庆会展业,推动城市建设。

两江新区悦来地区将建设一级大型综合性会展场馆:包括展馆、会议中心、餐饮服务等场所和设施,拥有展览中心、会议中心、活动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等四大中心的基本功能。主要举办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在展览规模、服务水平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空间发展战略与功能布局结构

根据重庆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的空间布局思路,规划区将塑造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布局模式,总体可以概括为:?两个城市主中心、三条发展轴、五个功能区、?:

(一)二个城市主中心

二个城市主中心分别是指重庆CBD以楼宇经济为主的综合性商务中心和重庆新中心以园区经济为主的综合性商务中心。

各中心按照?差异化?发展战略,其功能根据资源及产业特点各有偏重。城市主中心的基本功能有行政中心功能、文化中心功能、金融中心功能、商贸中心功能和生活服务中心;另外要结合港口、机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大型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密集区域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和之配套的商贸业、仓储业,并为全市的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区。

本规划区中安排两个城市主中心带动双核的发展,一是以观音桥商圈与江北城为核心,以楼宇经济为主的综合商贸中心,在承担全市商业商贸中心的基础上,未来重点发展文化中心、区域商务中心功能;二是以空港新城为核心、以园区经济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在承担全市商业商务中心的

基础上,以临空产业为支撑,未来重点发展国际会议、商务等交往中心功能。

另外,规划形成多个辅助中心,包括观音桥城市副中心,蔡家、御临次中心,寸滩、果园、机场货运站和第四客运站四个枢纽门户。

2、七个功能区

根据?差异化?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本次总体规划结合纵向延展的山谷地形特征,充分利用优越的交通资源,依据用地的空间特性形成功能特色各异、分工互补的七个片区。这七个片区分别是现代服务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陆保税港区及配套服务区、空港新城综合开发区、滨江高端服务功能区、鱼嘴现代物流功能区、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两路北部生态产业功能区等,各分区内部功能安排是综合性的,是根据其资源优势分别由数种联系密切的功能组合而成。规划区重点发展的功能是:科研及成果转化功能、现代制造功能、现代服务功能、内陆国际航运和物流功能(分为临空物流产业和临港物流产业)、生态宜居功能。

现代服务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包括原北部新区及北碚蔡家片区,主导功能是生物医药、汽车电子、精密仪器仪表、软件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会展、高品质居住以及城市综合服务,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结合嘉陵江沿岸生态景观优越的条件,依托北碚和西永组团的大学城资源和优越的沿江生态景观资源,以及空港新城综合开发区培育高端商务服务和实验室和研究所功能,形成沿江的高新技术研发区。并依托沿江高新技术研发区与临空国际商务区在现代服务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东侧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形成中部高新产业功能区,优化提升重庆整体产业结构、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在嘉陵江沿岸建设发展高品质的城市居住功能区。

内陆保税港区及配套服务区。包括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及为其配套服务的区域,重点发展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以寸滩港为核心,以内陆保税港为依托,强化机场的联系,利用已有的物流基地,可形成与空港物流区互补的水陆枢纽集散中心。通过这些功能区的结合,可以分流和疏解目前从机场到寸滩港之间的复合功能,加强和完善北部两江新区的整体城市功能,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

空港新城综合开发区。包括江北机场、渝北两路镇,有利于发展空中运输带动的相关产业,拟发展为临空经济区。依托空港、空港工业园和两路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制造、出口商品加工、航空物流、会展商务等。

以江北机场为核心的空港在2007年踏入世界百强、全国十大机场之列,是唯一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交通资源相对等的区域。根据国内外空港发展经验,在机场周边可形成四个区:空港区、紧邻空港区、空港相邻地区和外围辐射区。在机场及周边地区的临空产业按其与航空港的关系,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直接为机场运作服务的产业,以提供航空、旅客及货物运送直接服务为主的依赖性产业;二是以应航空运输的需求而带动发展的相关产业,此类产业与机场营运密切相关,彼此互相依存程度高的关联型产业,例如物流业、自由贸易、会议、旅馆、高科技工业、航空工业、制造加工业、商业金融业、旅游观光业等;三是由于依赖型及关联型产业的发展而聚集起人口,由此产生形成的产业,主要包括房地产业、零售商业、旅游娱乐业、教育医疗业等诱发型产业。以这三类产业为主形成临空商务中心区。

滨江高端服务功能区。包括沿嘉陵江的江北溉澜溪以西的所有区域和渝北龙溪地区,与渝中半岛联动发展,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商贸、文化等综合性高端服务业。以观音桥新牌坊城市副中心及将江北城商务枢纽为核心,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培育高级别的商业核心、商务办公功能及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

鱼嘴现代物流功能区。包括江北区的鱼嘴和复盛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等。该区域具有果园港水运优势,将果园港建设成为重庆的交通物流枢纽,并在临港的外围地区发展物流配套及产业功能。

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包括江北区的龙兴、石船地区,该区域可用腹地广阔,重点发展交通运输、环保、能源等成套设备制造业。连通果园港和机场北部物流区,沿外环运输通道对接重庆北部铁路集运枢纽,整合中国西部地区大型货物运输的能力凸现,结合重庆军转民工业发展培育重型装备工业,以及国家在西部地区可能重点扶持的航空产业,力争成为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

两路北部生态产业功能区。包括渝北区木耳、古路地区和北碚区的水土、复兴地区,是两江新区开发的预备空间,处于主城区上水和上风区域,重点发展低排放、低污染的清洁制造、食品加工、生态休闲产业。

3、三条发展轴

根据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构建?五带联动多节点?的空间网络的空间组织战略,本规划区内形成东西贯连、南北一体的三条发展轴:

分别以蔡家-悦来地区、空港新城、观音桥-江北城城市中心、寸滩港、果园港、御临为空间节点,培育三条空间发展轴,推动战略性多节点的联动发展。强化连接两路、空港新城和观音桥-江北城城市中心的中央商务功能拓展带;依托嘉陵江两岸培育以研发和文化休闲为主沿江发展轴;依托空港资源,在西向借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园和台商工业区的科研与高科技产业优势,沿机场西通

道形成高新产业发展带,在东南向,连接东部御临重型产业发展区,形成东西产业联动的产业发展轴。

(三)重大功能区调整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本规划对各功能区的划分与定位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促进多中心组团城市的延续,使城市功能在空间上分层,并确定与城市资源相配臵的功能结构与布局,促进城市轴向发展,以?优先建设新区---疏解旧城区---老城改造完善?为主要线索提出时序建设要求,加强生态环境控制,完善交通体系建设。

突出空港对内陆地区的带动作用,在空港地区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区,直接扩大中心区位的需求,与老中心城区形成错位发展。

突出长江的作用,强化以临港产业为支撑建设东部槽谷地带的产业新城,综合考虑预留保税港区、铁路等设施的补充,提出了规模上的扩大要求。

突出铁路对城市的门户地位提升作用,着眼于更长远的战略部署要求,提出了线路优化、远景控制和站点设施完善建议。

三、功能布局

(一)重庆市功能现状

重庆市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是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是西南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中心;是著名的旅游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重庆各组团在工业、生活服务和居住等功能的用地配比上都非常接近,组团功能日渐趋同;空间发展模式从跨越转为外围地区的低效蔓延和中心功能的过度叠加,组团的数量、类型和内部结构都没有根本的改变;新增建设用地不再是通过新生功能带动空间跨越,而更多表现为居住功能的单一膨胀和无序蔓延。总体而言,重庆各组图中心低水平聚集,功能反复叠加和过度混杂;工业结构高度单一,工业一元化;高端服务功能缺失,服务本地化;枢纽辐射能力不强,交通门户地位不高;缺乏一些重要的功能设施,体现直辖市地位的功能欠缺。

提升城市功能是重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中心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是建设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客观要求。而两江新区的地位决定了其将承载重庆市大部分国家级产业及服务功能,是重庆市功能升级换代的重点区域。因此,有必要从重庆都市区的全局出发,分区域对现状的产业、重点企业、市属以上科研机构、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进行梳理,分析以上城市功能的分布情况与发展状况,为两江新区的功能规划提供基础参考,总结出两江新区需要提升的功能和其在都市区的地位与作用。

表主城九区现状功能调查表

表现状各类功能设施数量统计

图各区各类设施丰富度统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