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现状与前景研究

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现状与前景研究

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现状与前景研究
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现状与前景研究

编号:

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现状与前景研究

——以湖南卫视为例(英文)Study on Chinese Entertainment Programs,

Case in Hunan Satellite TV

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专业广告学

班级广告学

学号074030102

姓名王晓星

指导教师徐君康职称副教授

完成日期2011年4月30日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背景 (1)

(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1)

1、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界定 (1)

2、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1)

(二)电视文化与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文化特征 (2)

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问题 (4)

(一)同质化严重 (4)

(二)媚俗化泛滥 (5)

(三)“愚乐化”与精英失语 (6)

三、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发展的对策 (7)

(一)政府有效发挥“看得见的手”的规制作用 (7)

1、政府规制的途径 (8)

2、完善娱乐电视节目的市场准入机制 (8)

3、完善娱乐电视节目的生产环节的规制 (9)

(二)完善和成熟化电视娱乐节目市场 (9)

1、发展娱乐电视节目的交易市场 (9)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10)

(三)合理满足并正确引导受众需求 (11)

1、合理满足受众娱乐需求 (11)

(1)休闲的需要 (11)

(2)窥探心理和“审丑”心理 (11)

(3)替代性满足 (12)

(4)情感诉求 (12)

(5)从众心理 (12)

2、正确引导受众需求,改善受众构成 (13)

四、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发展前景分析 (13)

(一)不断创新,积极挖掘新的娱乐元素 (14)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品牌化经营 (15)

(三)提高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体现社会责任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现状与前景研究——以湖南卫视为例》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王晓星

2011年 4月 30日

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现状与前景研究

——以湖南卫视为例

【摘要】电视娱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挥重要作用。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生产,然而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严重,媚俗化问题突出,很多节目红极一时却又昙花一现。这是因为电视娱乐节目从上游开发,中游拓展到下游延伸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问题,解决的对策是从现状出发,从问题着手找到中国电视节目的未来,促进娱乐产业蓬勃发展。本文从受众、政府、市场、电视机构角度,以湖南卫视为例,试图寻求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出路。

【关键词】娱乐节目;湖南卫视;现状;前景。

Study on Chinese Entertainment Programs

Case in Hunan Satellite TV

【ABSTRACT】TV entertainment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but also spread the mainstream values, heritage and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TV entertainment industr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duction, but the current homogenization of Chinese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seriously, vulgarization a prominent problem in many programs a smash hit but short-lived. This is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from the upstream,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development problems in all aspects of extension,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re not subverting the past, bu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begin to find from the future of Chinese TV programs to promote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to flourish. From the audience, the government, market, broadcasters point of view, Hunan Satellite TV, for example, trying to find the way out of China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 programs.

【KEYWORDS】Entertainment television programs;Hunan Satellite TV;status;prospects。

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背景

(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界定

要研究电视娱乐节目,首先要确定电视娱乐节目的内涵和外延。目前,大家普遍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综艺大观》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开端。研究《综艺大观》这类早期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特点,可以给电视娱乐节目一个狭义的界定——那些有意识地去满足公众娱乐需求去策划和制作的电视节目。由于娱乐风潮的影响,电视节目中娱乐元素的广泛开发和运用使得电视娱乐节目从内容和样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娱乐谈话节目、娱乐新闻节目、娱乐生活节目等等各类电视娱乐节目。之前的定义已经不能涵盖这些节目,特别是不少节目满足娱乐需求的目地性不再那么明显和可以。

通过对电视娱乐节目的涵义的拓展和升华,得到了广义的电视娱乐节目涵义——把娱乐元素作为节目重要成分参与到节目设置、节目策划、节目制作中的电视节目。

2、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有其各自代表性的节目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也是娱乐节目形式和内容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类型,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口味,曾一度让人兴奋不已,大饱眼福。综艺类娱乐节目是电视娱乐节目中较早发展起来的一种类型。综艺节目就是“综合艺术节目”,是一种汇集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充分发挥电视声画优势的节目形态。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价值节目形式十几年如一日,最终无法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2004年10月8日《综艺大观》这个央视老牌娱乐节目,因收视率不断走低被“末位淘汰”,无奈地退出了荧屏。

第二阶段是以1997年的《快乐大本营》和1999年的《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集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搞笑于一体,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新高潮。这类节目常重金邀请明星,在节目中穿插与观众的互动,深受年轻人欢迎。现在这类节目依然很多见,但由于竞争激烈和娱乐需求的多元化,这类节目远不如曾经繁荣。

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和《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这类节目以娱

乐为目的,将身体素质的比拼与思维较量的过程进行电视演绎。让观众走上舞台,成为节目中的主体,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但这种互动的门槛较高,需要之前的审核和初试。博彩类节目的原型是英美同类节目,国内在引进借鉴国外同类节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从推出到此后的五年,全国各地掀起了益智博彩节目的浪潮。获得虽然目前益智类节目依然备受欢迎,但背后也隐藏着危机。如《幸运52》节目因基本模式老化、题目和游戏环节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等,最终被央视砍下。

第四阶段是以《超级女声》(快乐女声)和《中国达人秀》为代表的“真人秀”类节目,以人为核心,以真为特色,以秀为手段,使平民参与过程公开化,加强平民意识使该节目受到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平民走到观众面前,而且成了明星,被称为平民造星运动。从2004年《超级女声》一炮而红至今,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期间曾颇受诟病,经历了短期的沉寂,但是目前收视情况和影响程度在各类电视娱乐节目中非常突出。

(二)电视文化与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文化特征

何为文化?著名思想家泰勒把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定义为:“文化和文明就其人类学意义上看是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1此外,文化又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某一社会或某一时期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就是主流文化,相反就是非主流文化。这些都集中反映了文化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决定主流文化,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电视文化从属于文化属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具体而言,电视文化有一些特点:首先,它是主流文化,为意识形态服务。电视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电视文艺要提倡主旋律,宣传主流文化。电视由于其主流文化的烙印,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其次,它是大众文化,具有宣传和传播的特征。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从这一意义上讲,电视文化应当从属于大众文化。电视是社会公众政治信息、时事焦点的主要来源,其主要功能,包括灌输作用,导向作用和传播作用。再次,电视文化以形象的反映和再现社会生活为其艺术和审美特征。电视文化力求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电视所宣扬的主流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化了的社会意识形态。没有对现实生活、意识形态的艺术化,形象化,电视节目很难被受众所欣赏和理解。

从上述电视文化功能和特征中可以看出,电视文化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因此,电视节

1[美]伯格著,姚媛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第4页。

目的内容和主题与当时的政治现状、时事焦点、民主参与等息息相关。这一点在新闻类、电视剧类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电视娱乐节目作为电视节目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由于所属社会在政治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特性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中国娱乐电视节目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其表现方式和内容主题有以下特征:

1、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大陆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最突出的差异是,娱乐节目与政治相脱离,几乎没有政治娱乐化的痕迹。其根本原因是电视文化的权威性和官办性、政治的严肃性。事实上,政治娱乐化作为媒介泛娱乐化背景下的一个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关注。在受到20世纪80年代民主化浪潮影响的台湾是这一现象在亚太地区中的典型代表。其中台湾电视综艺节目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类型便是政治模仿秀。例如《全民大闷锅》及其“全民”系列。这种“政治娱乐化”或“娱乐政治化”的现象本质上说是新兴民主地区从权威体制转型后,处于不成熟阶段的高度娱乐化、泛政治化、过度商业化的产物。在中国大陆尚没有出现政治讽刺类型的娱乐电视节目,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体制处于成熟阶段。相反,这恰恰表明目前中国在文化语境、社会制度、受众心理、媒介生态、民主制度等等方面发展的不够成熟和充分。中国娱乐节目是否会经历这种政治娱乐化过程,只有时间才能见证。

2、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在政治文化上的表现受限,而在表现和反映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上,中国娱乐电视节目作出了广泛的实践。这也是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与国外电视娱乐节目的相似之处。集中表现在社会讽刺在娱乐节目中的广泛应用,例如脱口秀节目类型中《越策越开心》、《一周立波秀》等。事实上,讽刺作为一种电视娱乐节目的表现形式,有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政治讽刺,依据当前媒体新闻热点、政治热点、社会问题和争议人群等等,主要针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上文已经论述过由于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讽刺类型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类型中不可行。第二个分支是社会讽刺,社会讽刺关注的焦点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心态、社会文化政治的趋向和以及反映个人在行为、规范、自我印象上的新的社会需求,特别是这些需求与行为能力上的鸿沟。它通常是一种充满生活乐趣的戏谑和自嘲。中国目前有像这种娱乐形式靠拢的趋势,能否继续发展,这与大众文化多元化和受众需求的发展的密不可分。

以上从文化角度对娱乐电视节目的分析,可知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在内容和主题选择上的范围和空间——回避政治敏感事件,发掘社会文化和大众文化认可和需要的内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要符合文化的潮流从而促进大众文化传播和繁荣,还要从受众需求、电视机构责任、市场机制等角度继续加以研究。

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问题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历经四个阶段,二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庞大的电视娱乐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同质化严重

娱乐电视节目的同质化是指我国目前电视娱乐节目大都停留在对国内外成功娱乐节目的模仿阶段上。通俗地说表现为:“小台抄大台、大台抄港台、港台抄欧美与日本”。2从《快乐大本营》引爆的“快乐”系列节目高潮,到《开心辞典》《幸运52》引发的益智竞赛节目浪潮,再到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等同类真人秀节目烧遍全国,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的繁荣可谓是伴随着娱乐节目一轮又一轮地复制与模仿。由一两个节目的星星之火最终燎烧遍中国电视市场,这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的常态现象,“被复制”方和“复制”方既无奈又淡定。

最新一轮的“复制”浪潮是相亲类节目的走红。从2010年到2011年,“电视红娘”们从遍地开花、一夜爆红到被整改,再到“转型”,一路“跌宕起伏”,依然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态势。不少卫视都开播名目不同的相亲节目,甚至同时开上两三档,有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称心如意》,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贵州卫视的《相亲相爱》、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等等。这些节目不但名称大同小异,连内容和环节上的“起承转合”也都基本雷同“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节目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及后来居上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曾因版权问题大打口水仗,前者声称自己是合法引进,江苏卫视涉嫌侵权;后者声称自己大有创新和独特之处,湖南卫视有点吹毛求疵。不管怎样,双方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复制”方,如果不摆脱同质化,此类争端必将再次上演。

同质化严重,是导致中国娱乐电视节目仍停留在同质化低层次竞争阶段的重要因素。这种“复制”和“克隆”现象背后隐藏的根源是电视机构和电视制作者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依靠浅显的模仿造出很多孪生节目,又不注重深度的挖掘与创新,只能使节目越来越无味,而最终以结束生命告终。事实上,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怪圈:偶尔有个节目冒出的新鲜火花,用不了多久,你用手中的遥控器就可以验证它在其它的各个娱乐节目已经是落地生根了。长此以往,必将使观众的收视心理在“千人一面”的娱乐中达

2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94页

到了饱和,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最终这类节目变得无人问津。平静的湖面等待着另一个涟漪。从这一意义上讲,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加速了娱乐节目的从发展到繁荣再到衰落的速度,导致了中国娱乐电视节目普遍节目生命周期短的现象,进而造成品牌优势难以显现和娱乐产业升级受阻。

摆在中国娱乐节目面前的是严峻的形势:没有源头的死水,没有创造的生命,长此以往,必将走向灭亡。当然,要避免同质化,并不排除合理的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电视节目。最关键的是要找到节目自身的精神内核。

(二)媚俗化泛滥

媚俗即低俗、庸俗。媚俗化并不是平民化,平民文化中也有精华。美国社会学家尼尔彼兹曼针对电视过度娱乐化的现实,作出了《娱乐至死》的著作。在这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著作中,他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美国娱乐的庸俗化。3在中国,唯收视率论在电视娱乐节目制作者中很有市场,这种直接的利益冲击导致了媚俗化节目泛滥,大有步美国、日本、港台后尘之势。

媚俗化在真人秀节目中表现突出,以湖南电视台快乐男声和快乐女声为例,在“快男”“快女”海选中,为了制造嘘头、吸引观众眼球,评委经常对选手进行尖酸刻薄的人身攻击,让他们窘态百出。为了满足部分观众的“审丑心态”,参赛者还经常配合节目或自导自演,推动助长了一股“审丑之风”,由节目一手捧红的“伪娘”、“绵羊音”等人以拙劣的表演、夸张媚俗的言论为节目制造了无数卖点。此外,相亲类节目中的拜金论、宝马说等,尽管备受争议,节目依然有大量观众买帐。

报刊杂志媒体以及专家学者早就开始了对娱乐节目立意不高,内容低俗的批判。越来越多的观众不留情面地指出娱乐节目中无聊、低俗和媚俗。2010年在兰州的两所大学学生中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国内的娱乐节目,整体印象一般,只有7.6%的大学生认为很好看。在对娱乐节目低俗化倾向的分析中,有80.6%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娱乐节目存在低俗化的现象,只有19.4%的大学生认为不存在这种情况。4这一结果也可从侧面说明国内娱乐节目的低俗化问题已经较为突出。尽管大家对媚俗节目的批判不绝于耳,为何电视市场上仍然充斥着这类节目,还有越骂越火的趋势呢?

电视娱乐庸俗化,首先,一味追求高收视率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5的状况,这也是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4页

4王盼.兰州高校大学生对娱乐节目的态度调查[J].新闻世界,2010年5月,第100页

5罗伯特·皮卡德:《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4页

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市场不成熟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艺术水平、文化层次更高的电视娱乐节目可能在追求收视率的恶性竞争中被媚俗化的电视娱乐节目抢占市场,最终淘汰。事实上,受众本位论真正内涵并不意味着电视制作者必须一味地迁就电视观众的口味,而是正确的认识、满足乃至创造受众合理的娱乐需求。一味盲目迁就受众口味制作电视娱乐节目很可能在媚俗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其次,“因为观众低俗,所以媒体不得不低俗”6,这种论调是电视台为谋求收视率给自己寻找的惯用借口。电视节目要满足观众的文化娱乐要求,所以好看是必要的,但好看并不等同于低俗。对于电视机构而言,在娱乐节目中,坚守民族的、人文的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服务大众,应该是一种品格要求。目前有些电视台以平民化为借口,出现丢弃责任、消退品格的倾向。再次,目前娱乐节目的发展中还存在“伪需求”的问题,即电视人打着满足受众需求的旗号去创造庸俗的娱乐,甚至制造低级的娱乐。这种误导反应了电视机构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最后,电视娱乐节目缺乏精英阶层参与和引导,正因为这种失语和缺位的状态,导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长期的媚俗得不到根本的制止。

(三)“愚乐化”与精英失语

“目前的所谓娱乐电视节目,已经成为艺术之树上的诟枝,享乐的麻醉剂,刺激收视以谋取金钱的商品。它们垄断着荧屏,逐斥着真正的艺术……它们以娱乐来以偏概全地冒充艺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多元化功能与性质。”7纵观中国娱乐节目发展史,那些红极一时的节目大都定位低内容肤浅,追求简单意义上的“乐”,而鲜有内涵丰富的优秀电视作品。这些所谓的电视娱乐节目到底是在“娱乐大众”,还是“愚乐大众”呢?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当前娱乐节目中存在人文内涵缺乏。在游戏类、益智类、真人秀类电视娱乐节目中,不难发现,因过分强化和突出它的感观刺激功能和游戏功能,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与此同时,娱乐节目的“愚乐化”必然导致电视节目有制作者和受众中精英阶层的缺失,这又是一个“劣币驱良币”的现象,娱乐节目只为取悦凡夫俗子,放弃精英阶层这一受众群,“愚乐化”占领娱乐电视市场,逼迫精英阶层不再适应这个娱乐氛围,让他们对此哑口无言或懒得发声。这就是精英失语,充满无奈。

“愚乐化”趋势和精英失语,首先,从电视媒体自身角度看,由于电视娱乐节目制作环节中的技术性,电视的从业者大都为掌握电视设备及技术的人员,这些人员中大多具有理工科背景,他们在影像艺术方面技术娴熟而人文素养相对薄弱甚至匾乏。此外,传媒界中还6 夏晓鸣戴钮.受众与电视娱乐节目的改革和创新[J].新闻前哨,2006年8月,第27页

7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07页

存在着“一流人才做新闻”的传统认识,这种偏见造成的人才分流,导致娱乐电视节目制作者中相对缺乏精英参与。其次,在中国电视实践界,一直缺乏对电视理论以及学术批评的尊重,实践界和理论界的脱离使得电视娱乐节目生产与电视节目研究处于互不相干的状态中。再次,相对于报纸和书籍,电视一直被视为最没有文化的媒体,精英知识分子大都选择远离电视,或选择性地观看新闻类的节目。正因为精英在娱乐节目受众群体中的缺位导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一直缺乏严肃的学术批评和理论引导。

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电视作为其优势媒体而应当承载的文化功能。例如央视二套的国学大赛,湖南卫视的汉语桥大赛等都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娱乐节目中强调人文关怀也是电视机构应当逐渐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总之,电视娱乐节目的同质化、媚俗化和精英失语是三个关系密切的问题。精英失语是同质化和媚俗化的原因,而同质化和媚俗化是精英失语的结果。此外,同质化与媚俗化又相互作用,媚俗化加剧了同质化,同质化又是媚俗化的具体体现。

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当前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究其根源,在于电视机构的利益诉求在当前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只能通过一味迁就受众甚至曲解和夸张受众的娱乐需求,以获得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来满足。从这一症结出发,我们发现,只有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要素:政府、市场、受众等外界因素出发,才能研究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发展的对策

电视娱乐节目从上游开发,中游拓展到下游延伸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从现状出发,从问题着手找到中国电视节目的未来,促进娱乐产业蓬勃发展。下面将从受众、政府、市场、电视机构等角度出发,探索一些可行对策,促进中国娱乐电视节目更加有序、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有效发挥“看得见的手”的规制作用

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被称为是“看不见的手”,与之相对应,政府主动的宏观调控被称为是“看得见之手”。政府这只“看得见之手”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和规范中可发挥巨大作用。此外,政府担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因此,有义务承担规范电视娱乐节目市场的责任,实现公众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政府规制的途径

从目前中国政府对电视机构进行的规制包括三种类型:市场结构规制,技术性规制和行为性规制。市场结构的规范主要表现为对所有权和多样性的规制。当前中国大多数电视机构都是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方式存在,这便是所有权规制。政府对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的准入资格,对外资投资电视业的限制也属于对市场结构的规制。技术性规制经常用于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技术标准的制定中,一般情况下较为稳定和易于执行。行为性规制主要针对电视机构具体操作层面的规范,包括播出时间、节目内容等等。例如,湖南卫视2010年《快乐男声》被广电总局要求退出黄金时段播出便是行为性规制。

中国目前对电视娱乐节目市场的政府规制集中反映在对娱乐市场结构的限制和娱乐节目制作者行为的限制上。这些规制大都以政府行政指令的方式出现,而非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所有娱乐节目参与者形成普遍约束力。这种惯有方式在功能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灵活运用政府规制,让影响娱乐节目市场运作的错误趋势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容易造成选择性介入和主观失误。

中国目前电视娱乐节目市场失灵的突出表现为媚俗化、同质化等,政府规制能有效控制娱乐节目由于“唯收视率论”导致的市场失灵,实现公众利益与受众需求的双赢。

2、完善娱乐电视节目的市场准入机制

中国目前的三百多家电视台都是国家所有的,它们首先作为党的喉舌而存在,同时又置身于“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之下,这种所有权形式在根源上决定了对国有电视台来说,既不存在市场准入的问题,也没有形成市场退出的机制。必须形成完善的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与效率,引导中国娱乐电视节目走向高质量轨道。

应当逐步给予民营电视台与国有电视台平等的市场地位。2003年来,国家放宽了民营资本进入电视娱乐节目市场的限制。给予民营电视台与国有电视台同等地位。然而合法的身份并不等于平等的地位。中国电视机构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国有电视台和民营电视台的市场地位不对等,由此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电视机构“制播一体”的运行体制导致两者在资源上相差悬殊,彼此之间无法构成真正的竞争,因此无法实现通过平等的市场竞争来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节目质量。平等的市场地位在短期内难以形成,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制度的革新,也许有一天民营电视台也能在娱乐节目市场上独当一面。所以要试点和推行“制播分离”、节目流通市场建立和规范等制度创新。

同时,还要完善娱乐节目市场监督机制,对违规电视台和相关节目给予制裁或处罚,对

多次违规的节目叫停。形成相应的市场退出机制。因为有危机才有动力。

3、完善娱乐电视节目的生产环节的规制

生产环节涉及电视机构或节目制作商对于娱乐节目的策划、制作、运营的所有行为。对生产环节的规制体现了政府规制的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目标。一方面,政府要求电视娱乐节目引导健康的时尚,传播优良的文化,提高公众文化品位,以实现公共利益。另一方面,政府要求电视娱乐节目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实现政治利益。生产环节的规制对娱乐节目的影响可以深入到节目名称、节目流程、时间限制等细节。例如湖南卫视《超级男声》在广电总局未被通过,后改名为《快乐男声》;广电总局要求选秀参赛选手年龄满18周岁,选秀时间不得超过两个月等等。这些规制产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当然目前生产环节规制上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加强。

首先,要完善对娱乐节目生产环节相关法规的制定。娱乐节目在时间、名称、内容、时间等相关标准形成法规,对娱乐节目制作者形成普遍约束力,一方面能有效地防止某些电视节目制作者对政府规制的投机、钻空行为,一方面促使相关政府部门客观、公正、高效地执法。

另外,还要形成政府相关部门和娱乐节目制作者的有效协调机制。对于电视台自制自播的娱乐节目而言,上级指令的传达一般都快速而有效;而对于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商来说,电视台成为把关人和中介者。这就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倘若节目有已经策划或制作完毕,却遭到管理部门的一票否决,前期所做的努力便付之东流,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要避免这种浪费,应当疏通政府相关部门与节目制作者的沟通和决策渠道,例如召开媒体通气会,简化节目审查步骤等。

(二)完善和成熟化电视娱乐节目市场

除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规制作用,市场及市场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否发挥其对娱乐电视节目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形成良性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面从市场缺陷的关键性两个方面探讨。

1、发展娱乐电视节目的交易市场

电视节目交易市场是指市场中的生产主体和播出平台搭建平等交易的平台。交易的市场对电视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竞争性交易行为,能够保证市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电视节目。

然而,中国娱乐电视节目没有形成较为广泛的交易市场。一方面大多数娱乐节目都是电

视台自产自销的,无须通过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即使交易,也是不平等的交易,因为电视台据绝对优势地位,民营节目制作商与它们交易,也完全处于劣势。要逐步发展和完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有以下建议:

应该逐步改变民营娱乐电视节目制作者与电视台的交易方式,改变电视台“店大欺客”的现状。光线传媒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娱乐节目制作集团,经十余年的发展实力雄厚。其王牌节目《娱乐现场》在全国乃至港台地区也颇具影响力。然而在2005年,由于北京电视台一再提出苛刻要求,要求其买下北京电视台《娱乐现场》节目时段外4分钟的广告时间,如此大的成本(6000多万)让光线难以承受。当时的《娱乐现场》只得被迫撤出北京电视台,转投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教育三台。这给光线传媒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近5000万。要改变彻底这种电视台“店大欺客”的现象,与政府规制的方向和效果密不可分。

促进民营电视娱乐节目制作商不断壮大。中国目前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商有1700多家。除了几家大公司有实力外,大部分小公司都采取项目制的方式运作,一个栏目做砸了换个栏目接着做,难成大气候。电视机构和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商地位不平等,电视台挟播出平台的优势对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商予取予求,而民营娱乐电视节目制作商在承担高额制作费用的同时还要承担广告回款的风险。两者在利润分配上存在倒挂现象。倘若这些数量众多的民营电视节目制作上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制作者联盟与之抗衡,也许能够改变这种利润倒挂现象。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对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权利。在看似轻松开怀的娱乐节目背后,凝聚的是创作者的智慧和心血。电视娱乐产业也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对于促进电视娱乐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应该控制节目内容形式上的克隆跟风行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在于侵权行为难以界定。中国电视相关监管部门惯用行政指令等规制行为可以在某类娱乐节目趋于同质化时灵活运用。

同时还要规范互联网行业,保护娱乐节目创作者权益。互联网的即时性、快速性、高容量的媒体优势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严重挑战,特别在知识产权领域。

另外,加强立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猖獗、商标抢注、非法传播等行为,造成了广告收入和电视观众的大量流失,另电视台和节目制作者叫苦不迭。

(三)合理满足并正确引导受众需求

研究受众不仅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当前娱乐节目中存在上节所述问题的根源,更对探讨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前景和对策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受所谓的“受众本位论影响,当前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是一味迎合甚至夸张化受众的娱乐需求,针对这一趋势,本文主张合理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实现受众需求和公众利益的平衡。

1、合理满足受众娱乐需求

正确认识受众需求是娱乐节目的立身之本,因此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主体应当深谙受众的娱乐需求,合理满足和实现受众需求,摆脱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当前被短期收视率牵着鼻子走的现状。下面将对受众的娱乐需求作出具体分析。

(1)休闲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加,人们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接踵而至,个体对于内在情绪的解脱欲望也更加强烈,而对电视娱乐节目来讲,娱乐、消遣和休闲是观众最希望从中得到的。在繁忙的现代化生活节奏中,快乐变得越来越昂贵,能批量制造快乐、使人们轻轻松松不需要动脑筋就能爆笑不止、赚到快乐的娱乐节目自然拥有广阔的市场。有人比喻说:电视娱乐节目给观众提供了一张舒适的“床”,躺在这张床上,精神负担可以得到缓解,心理压力可以得到释放,休闲需求可以得到满足。8这反映了娱乐节目应当对观众心理发挥慰藉作用。

(2)窥探心理和“审丑”心理

窥探心理源于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因此挖掘明星隐私成为狗仔队不懈的追求。而让明星们的私生活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一些娱乐节目的拿手好戏,这一点在港台地区极为显著,内地也有跟风趋势。很多演艺界人士也乐于通过这种曝光,来提高自己的人气和注意度。

传统意义上的“窥探”是被迫暴露出来的不想被别人知道的东西,而现在,由于商业化炒作现象的普遍,一些演艺明星通过手段和技巧主动暴露私生活,甚至向媒体宣扬,利用受众的窥探心理,提高知名度。更值得关注的是,娱乐圈的“那些事”开始蔓延到普通大众中,他们的私生活正自愿或非自愿地被曝光。究其原因,还是受众的窥探心理作祟。这点特别体现在情感类节目中。湖南卫视的《8090》沿袭《真情》、《变形计》的平民化风格,将现实生

8喻国明:《传媒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6月,第29一32页

活中青少年情感故事搬上银幕。针对当前80后普遍情感脆弱,试图为这一群体觉得情感困惑的初衷固然是好的。然而节目中经常出现的未婚同居、闪婚闪离、第三者插足等等私生活敏感话题过多,难免让人感觉哗众取宠。广大受众的窥探心理对这类节目的风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窥探”与“审丑”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窥探”的对象一般是并不美好甚至丑陋的事物。“窥探”通常为了“审丑”,“审丑”手段常为“窥探”。以湖南卫视《智勇大冲关》为例,很多观众追着看原因何在?我认为追求刺激算不上,更重要的是看别人出丑搞笑。当别人在紧张激烈的竞技过程中出现各种丑态,自己能够看着别人的痛苦和窘迫开怀大笑。因此,人们难免会因“审丑”和“窥探”这一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对这类节目难以抵抗其诱惑。

(3)替代性满足

《超级女声》可以说奠定了湖南卫视娱乐王牌的地位。从当年《超级女生》引发全国的选秀狂热,经历波折与争议到现在的《快乐女声》依然存在的巨大影响力,成功的秘诀在于节目的平民化。观众通过观看表演,看着他们一步步实现梦想,进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看着那些选手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就好像自己在就站在舞台上一样,看着他们的某些窘态就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偶尔遇到的一样……观众大有感同身受的体会。选手若成功,可能会增强观众的信心,因为舞台上的选手就是生活中的自己,他们能成功自己也能行,从而形成一定的自我认知和评价。选手若失败,联想起曾经理想破灭的滋味,他们会更加理解舞台上那个“自己”的感觉,进而产生共鸣。

(4)情感诉求

普通观众往往希望从娱乐节目中找到情感宣泄和抒发的渠道。这集中表现在情感类节目和名人访谈节目中。例如湖南卫视的《天下女人》,节目主持人杨澜在给节目定位是这样说:“用熟悉的生活与事例来微言大义,给女性朋友的精神家园不断地供给优质原料,从中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自己的快乐和幸福。”9女性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分享女人的喜悦、女人的烦恼、女人的渴望、女人的困扰,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心灵上的豁然开朗。

(5)从众心理

从众是个典型的心理学现象,“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在群众中具有病菌一样强大的传染力。”10娱乐元素和潮流一样,具有迅速而强大的感染力。如果自己周围的人都在9摘自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e015890805.html,/view/741373.htm2010-12-12-2

10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350一374页

看同一档节目,或者以不同的方式谈论它甚至参与其中,那么在无形之中会形成一种压力,让人们在看电视时刻意选择该节目,以期了解节目中的热门话题找到与大家的共同语言。即使没有这种压力,脑海中的印象也会让人们下意识地留意该节目。

2、正确引导受众需求,改善受众构成

由于“受众本位”和“唯收视率论”的影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大都致力于满足受众上述心理需求,由此实现利润和自身利益目标。然而电视机构担负大众传播的重要使命,在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自身利益目标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即满足公众需要,体现公共利益。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之所以产生上节所述的弊病,从电视机构的角度讲,是由于电视媒体忽视了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

事实上,受众需求与公共利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现为:媒介实现公共利益首先应当满足受众的需求,但公共利益的实现却不仅局限于满足受众的需求。本文参考传播学理论观点,认为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在娱乐节目中体现公共利益,应当依据以下原则:一、“全面”即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受众的需求;二“平等”,受众不分等级享受同样的服务;三“多元”即反映不同的观点,照顾少数人的兴趣;四“独立”即在政治上不为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所左右;五“不迎合”,不要一味迎合受众,追求最大的受众数和收视率,而是通过节目来培育民主精神,提高公众的文化品位。

此外,还要改变娱乐节目有受众构成中精英群体的缺位现象。首先,精英话语的介入,将使得美誉度进入到评判电视娱乐节目成败标准之一,使得收视率不再是唯一标准,电视娱乐节目的庸俗化才能在根本上得到抑制。其次,精英话语的介入,将促进精英知识分子渗透到电视娱乐节目制作策划环节中,使得创新成为电视娱乐节目创作的自发要求,这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模仿,遏制同质化和媚俗化的蔓延。

中国电视娱乐市场仍然处于发展时期,受众构成上具有低龄化和精英阶层缺位的突出特点,受众在需求上较不稳定,这也是娱乐节目产生上节中所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形成高品位的电视文化,塑造合理的受众需求和品位,这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当然,受众的品位和素质与国民的普遍素质几乎在同一水平上,可以说中国娱乐电视节目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四、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发展前景分析

目前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形势看,尽管民营电视制作商发展迅速,电视机构仍然是电视

娱乐节目生产主体和市场主体,电视机构能否抓住市场的脉搏,实现娱乐和教化的功能,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是找到中国娱乐电视节目未来的关键。

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的传统早就了湖南人敢于探索创造,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的精神。2004年6月,湖南卫视提出了“快乐中国”的理念和宣传口号。这个理念不是凭空杜撰的,是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和娱乐经济的成长空间和变化进行深刻探讨和论证所得出的结论。湖南卫视几年来收视率和品牌影响力节节攀升,形成了湖南卫视现象。从其娱乐节目的内容和现状看,湖南卫视总体上优势突出,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然而湖南卫视依然或多或少存在“愚乐化”、“媚俗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具有典型性,下面将从湖南卫视实际出发探索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

(一)不断创新,积极挖掘新的娱乐元素

我们对广义的电视娱乐节目定义为,把娱乐元素作为节目重要成分参与到节目设置、节目策划、节目制作中的电视节目。

娱乐元素是娱乐节目的细胞,湖南卫视近些年来一直敢为人先,不断挖掘新的娱乐元素,为娱乐节目注入新鲜血液。例如湖南卫视季播节目《百科全说》号称“第一档职业生活智慧脱口秀”,在节目中将生活常识、中医养生、职业技巧融为一体,开播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暂且不说因“张悟本事件”颇受诟病,《百科全说》还是引发了全国的中医热潮。又如,去年全国刮起“给力”风,湖南卫视趁热打铁,打造了一档全新节目《给力星期天》,名字叫得响亮,辨识度高,观众自然买账。再加之,节目中的娱乐元素不再仅仅是明星,而是邀请各路年轻人勇敢挑战自己,大胆起用没有主持经验的新人担当主持人,湖南卫视敢为人先的作风实在给力。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喜好在变,我们的节目一旦落后于他们,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湖南卫视在这方面可谓深谙此道,几档历史悠久的娱乐节目包括《快乐大本营》、《快乐女生》、《天天向上》等,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很大原因就在于勇于创新,在节目中不断添加能提高受众兴奋度的元素。

创新的原则要以观众为本。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播效果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受众心理的感应度。一方面,观众凭借电视媒介传出的各种节目,如果能够获取信息、增长见识、得到审美愉悦,将获得良性感应。另一方面,受众需求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在新事物更新换代更加迅速的今天,观众的观赏要求、娱乐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促进节目制作者对产品“更新换代”。此外电视的节目也要常变常新,因为今年受众喜欢的节目,明年不一定会满意。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更新速度在卫视乃至央视中都首屈一指,一方面,不断打破和创新中挖

掘新的娱乐元素,紧跟潮流,才能不被淘汰。另一方面,过分强调讨好受众,容易产生浮躁的印像。频繁的节目更新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不利于习惯性受众群体的形成。当然,纵观湖南卫视近几年来娱乐节目,也许算不上优秀和完美,但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做法,的确给中国娱乐节目市场带来不少惊喜和亮点。

娱乐节目内容为王,要不断创新,挖掘新的娱乐元素,新的娱乐需求,才能丰富内容,扩展形式,彻底摆脱娱乐节目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现状。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品牌化经营

长期以来,电视节目最重要的评估手段是收视率。然而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不能反映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在网络平台中,观众没有收视时间限制,没有频道的强制性选择,可以对某一电视节目自由表达喜爱或反感评论。

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新媒体对电视机构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新媒体由于其互补优势可以加以利用成为电视媒体重要的营销平台,以湖南卫视2010年《快乐男声》为例,比赛期间网络上博客、贴吧、微博、论坛热闹非凡。以百度贴吧为例,我们不仅可以找到“快乐男声”贴吧,还可以找到排名前几十位快男参赛选手分别的贴吧。此外,新浪、搜狐、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都可以看到快乐男声的相关讨论主题贴。粉丝们在贴吧中关注比赛进程,表达自己对某位快男的支持与喜爱,将选手人气进行横向比较。如此广泛利用网络平台,收视率依然节节攀升,《快乐男声》全国总决赛当晚,收视率获得全国同时段第一。电视上的比赛结束,网络上的关注却没有终止,他们仍然在贴吧继续关注选手的发展动态。截至2011年4月20日,百度“快乐男声”贴吧共有主题数1050,151个,贴子数26, 014,859篇。11

电视机构利用好新媒体,能够对娱乐节目产生意想不到的促进效果。如何利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一新媒体为娱乐节目提供互动渠道。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只能单向传输,无法实现即时双向互动,但观众对于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新媒体能够提供了便捷的互动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电视观众参与的欲望。二新媒体能为电视人提供了一个收集观众反馈意见的窗口。在《快乐男声》播出之际,每当直播结束后,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他要在第一时间了解观众对快男的评价。观众的网上留言一方面可以让他看到《快乐男声》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他可以收集网友对节目的看

11数据摘自百度贴吧https://www.doczj.com/doc/e015890805.html,/f?kw=%BF%EC%C0%D6%C4%D0%C9%F9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 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 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 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 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将最优秀的文艺演出集中在荧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资源,覆盖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观众足不出户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综艺大观》等栏目的发展造成了三个直接结果。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目创作被过度开发,创作优秀节目越来越难;第三,创作队伍、演出队伍越来越急功近利。而正是这三个结果成为《综艺大观》迅速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与《综艺大观》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正大综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 —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 目录 中英文摘要 (1) 引言 (1)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背景 (3)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 (3) (二)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 (4) (三)大众选秀类娱乐节目的兴盛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4) (四)综艺娱乐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二、《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 (7) (一)《中国好声音》背景介绍 (7) (二)《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分析 (7) 1.原版引进 (7) 2.创意核心-评委盲选 (8) 3.顶尖阵容打造 (8) 4.清晰的定位 (8) 5.节目制作:制播分离 (8) 6.品牌持续性开发 (9) 7.全产业链运营 (9) 8.全方位推广策略 (10) 三、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看中国综艺节目发展之路 (11) (一)节目模式设计创新,对外来节目进行“本土化”变革 (11) (二)打造品牌化战略,不断创新挖掘新的娱乐元素 (11) (三)合理满足受众娱乐需求、增强娱乐节目的互动性 (12) (四)提高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体现社会责任 (12)

(五)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推广,促进品牌化经营 (13) 结束语 (13)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 —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 【摘要】《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类综艺节目,开播第二期,以6.93%的收视份额独占收视鳌头,到第十三期《中国好声音》收视份额一路飙升到17.40%,总决赛巅峰一夜最高收视份额达到29.47%。在综艺节目出现诟病连连,收视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无疑是一道闪电划亮了天际,也惊起了一场关于综艺节目发展的自省与反思,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当下,探索综艺节目发展的时代趋势与应对之策已是当务之急,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因素,来寻找未来综艺节目发展和运作的出路。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问题趋势中国好声音 【作者简介】 The wa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ariety show ——As a case in 《the Voice of China》【Abstract】“The V oice of China”is a large music talent class variety show, which is produced by zhejiang TV united star's shimmering stars media company . When it started The second phase, The audience rating rise to a exclusive share of 6.93%, Then to The thirteenth issue the ratings of “The V oice of China” soared to 17.40%. On the highest peak night of the final the audience rating share rises up to 29.47%. With the variety show being criticized and audience rating getting worse, the success of “The Voice of China” is a flash of lightning scratching the sky, it also brings a introspection and reflec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variety show. In the intense competi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exploring the era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solution in the variety show and is imperativ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rough analyzing the success of “The Voice of China”to find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variety show in the future. 【Key words】variety show develop issue trend The V oice of China 【Author Information】 引言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概念一直没有明确,在内地研究综艺节目的各类专著中,综艺节目、娱乐节目、游戏节目之间存在交集,没有明晰的分界。如2001年出版的《电视文艺》一书的“电视综合文艺类节目”叙述对象为各类晚会和游戏益智类节目,在2004年出版的《电视审美文化论》讨论的是游戏娱乐节目和晚会节目。而在高鑫、高文曦所著的《电视艺术:多元与重构》的书中则作了详尽的概括,她指出:综艺节目是借助于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段,如声光效果、

电视节目发展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新闻的发展历程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触觉和嗅觉。,视觉符号。,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班图语系。,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阿拉伯文字体系。,斯拉夫文字体系。,梵文字体系。,希腊文字体系。,回鹘文字体系。 四,走近现代新闻传播的先导印刷术的发明 能够规模化地复制文字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即世纪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对工艺要求过于专业化的发明,可以适应宗教教义的传播,但难于在时效上适应真正的新闻传播。世纪中国人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适当改进,应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其重要意义大于雕版印刷术。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需要,中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将其用于新闻传播。当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欧洲印刷新闻纸流行之后,直到世纪中叶,中国才将活字印刷用于邸报。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五,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 恩格斯在分析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后欧洲形势时的一些要点,对于我们综合分析现代报刊的起源很是有借鉴意义。根据恩格斯的分析,考察世纪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的发展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13年的3,000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20,000。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

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根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12年国产产量总量达到最高745部,2013年共产出近638部电影。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现在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一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与电影融资领域。一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可以在中国放映。《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 ——电影发行 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发行商通过在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郝俊慧叶昌前 2005-06-19 17:10 10月8日,各大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第三套节目)今起正式改版,对原有34个栏目进行了调整,减至22个。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先河的央视名牌栏目《综艺大观》成为首批被淘汰的栏目之一。”这档融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为一体,有着14年历史的综艺节目,在捧红倪萍、周涛等多个主持人后,终于成了昨日黄花。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10月24日落下帷幕的《非常6+1》特别节目——《梦想中国》,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全国选秀之后,来自上海的王思思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大奖——金蝶奖,同时环球唱片将把她全新包装推向市场,至此,又一个由全国电视观众实时投票推选出“全民偶像”诞生了,这种新生代互动全民造星式综艺节目也达到了一个高潮。由这两个内容形式截然不同的综艺节目之命运来看中国综艺节目十四年变迁,我们发现,在内部元素、形式形态、运作方式、经营理念上综艺节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已经不仅仅是“综合才艺”的表演,其外延已经扩大到了整个综合娱乐节目,可以说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电视娱乐节目就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 综艺节目从大的类型方面来讲有现场晚会型和栏目型两种,小的内容形式方面包括歌舞表演、游戏、曲艺、访谈、速配、真人秀等等,凡娱乐艺术的内容无所不包。如果我们从这个概念范畴出发来看这十几年综艺节目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综艺大观》的开播,这是大陆电视综艺节目的鼻祖,标志着电视“晚会时代”的开始;第二阶段是96年起风靡一时的《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让人们初次接触到游戏娱乐综艺节目;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综艺节目逐渐由以前的嘉宾表演型向全民互动型转变,98年开播的《幸运52》通过竞猜加奖品,掀起了一番益智类节目的高潮,也开创了综艺节目的第三阶段——益智时代;第四阶段出现在近两年,像《欢乐英雄》和《非常6+1》这样全民参与的互动性节目逐渐成了荧屏的主角。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综艺节目在短短的十几年出现如此快速的转变呢? 1、时代的变迁带来受众需求的转变 电视节目的兴衰是与整个大时代背景相契合,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尚未全面拉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相对落后,对电视节目没有太高的要求,贫乏的频道资源和节目资源使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成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所以当集曲艺、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综艺大观》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的确以“小春节晚会”的姿态吸引了不少观众。然而接下来的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逐渐走向高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十年,也是新闻媒介改革最重要的十年,电视技术迅速发展,有线、无线的同城之争开始上演,卫星传播技术打破了电视的传播界限,频道越来越多,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很难再固定在一个台上,传统的小晚会已经不是唯一的娱乐选择。 国家开始推行双休日,一年当中,国民有1/3的时间在休假,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进行电视消费,因此满足观众休闲时光对电视的消遣需求,最大化的占有一周当中的收视份额,成为了很多卫视的周末战略核心。尤其是到了90年代后期,商品市场逐渐细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消费行为的变化使电视的受众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开始从“大众”走向“分众”。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爱好的受众对电视内容有了不同的需求。于是,晚会类综艺节目开始分化,由以前大而全的综合型节目根据内容分化为不同的类型节目,比如《同一首歌》和《周末喜相逢》,同时人们的生存压

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学年论文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年级:09 学号:200902024113 姓名:闫亚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刘维维 二零一二年六月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学年论文 院系政法与传媒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09姓名闫亚红 题目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成绩 系主任(签章) 年月日

内容摘要 在电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电视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游戏益智娱乐等多种视听享受,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受众舆论等方面也渐渐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上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一些差距。本文将从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及文化背景出发,针对当前一些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并由此分析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历程问题对策前景

目录 一、传播模式与噪音 (3) (一) (3) (二) (3) 二、 (4) (一) (4) (二) (4) (三) (5) 三、 (5) (一) (5) (二) (6) 参考文献 (10)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在观众的普遍认知当中,一般只是把综艺节目与电视剧和其它科教节目、民生节目、新闻类节目等区别开来的一种节目形式。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大众艺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在各种新型电视节目争奇斗艳的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看。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有论者主张在电视节目中,除了新闻类(含纪实节目)、经济生活类(含服务教育节目)和文艺类节目中的电视剧外,都可以归入综艺节目之列。这样的界定自然过于宽泛。 而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不妨说,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一种很重要的节目类型,它借助于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方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体,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的和消闲娱乐的等等需求。电视综艺节目具有极强的包容力和极大的综合性,往往是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形式则多种多样、灵活自由,且观众有较强的参与感。① 2.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节目类型,都有其占据主导地位的节目理念。 ○1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 这一时期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曲苑杂坛》等央视节目。《综艺大观》一经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品位,在人们审美内容非常贫瘠的上个世纪,极大的满足了受众观赏需求。但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形式十几年如一日,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最终被“末位淘汰”,退出了荧屏。 ○2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 1997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原来综艺节目不是只有唱歌、戏曲、相声等文艺表演。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集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搞笑于一体,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快乐大本营》的出现很快红遍了大江南北,紧随其后,《欢乐总动员》《超级大赢家》等一批有影响力 ①张国涛.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J].现代传播,2005(6).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摘要: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市场潜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严重失衡,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日益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产业好莱坞电影发展现状 第一、电影产业体制的改革阵痛。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电影业在市场压力下逐渐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一过渡首先是制片方式的转变。电影制作机构的增扩,电影出品权的逐渐放开,部分地分散了电影生产的垄断性,为电影作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性。因而,10多年来,不仅国家或者电影企业投资生产影片,而且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国营和民营、电影企业与非电影企业、大陆与港台、中国与外国联合拍摄的影片,各种社会资金注入电影企业,使国产影片的投资规模年增长幅度从90年代以来达到了10%以上,国产电影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这些资金所代表的运作机制、文化观念、以及市场竞争意识,这为提高电影的创作、制作水平和艺术、技术质量提供了经济前提。其次是发行方式的转变。90年代初期,一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统销、垄断经营的电影发行体制解体,多种机制、多种形式的发行放映模式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作、发行、放映业的积极性;扩大引进发行外国电影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引进世界"流行"影片,在刺激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影响到本土电影的制作策略和影片风格。 (一)近年来电影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发行业和制片业的相互渗透和参与趋势仍在增加,许多地区和机构已经建立或者正在酝酿建立制作、发行甚至放映

点评中国十大收藏类电视节目

点评中国十大收藏类电视节目 呈现泛滥趋势扰乱收藏市场文物专家建议整顿鉴宝节目 鉴宝何以变鉴草 2005年7月,一只元代青花瓷器大罐鬼谷子下山在伦敦拍出了近2。3亿人民币的天价,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最高拍卖纪录 经过笔者的粗略统计,截至2007年3月份,国内荧屏上能看到的收藏类节目主要有以下十个:央视二套的《鉴宝》,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美术苑》,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吉林卫视《找你》,天津都市频道《艺品藏拍》,湖南娱乐频道《艺术玩家》,浙江经济生活频道《宝藏》,昆明电视台《盛世典藏》,成都电视台《成都商行――西部珍藏》。 下面简单介绍以上正在播出的收藏类节目。 1.央视二套的《鉴宝》 在内地所有收藏类节目当中,《鉴宝》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来自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收视率调查显示,《鉴宝》的收视率经常跟《非常6+1》相仿佛,名列二套前茅。《鉴宝》是央视二套《艺术品投资》的周末版,《艺术品投资》还是比较常见的收藏与鉴赏的专业化栏目,其定位是“反映艺术品最新收藏动态、借助藏品探讨深厚文化底蕴、把握收藏投资理念、传递相关投资技巧与市场行情”(《艺术品投资》)网页介绍),播出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每天17:00首播,播出时长30分钟。客观来说,《艺术品投资》影响力非常小,主要原因一是播出时段较差,另外操作方式传统,节目内容也缺乏特色。而《鉴宝》以百姓大众化的收藏品为对象,采用演播室现场鉴定的形式,内容有藏品展示欣赏、收藏趣闻轶事、专家鉴定评述、观众竞猜藏品价格等,形式更加活泼。其实严格来说,《鉴宝》应该归属到娱乐节目范畴,只不过把收藏品作为游戏内容罢了。 《鉴宝》的影响力大,跟它所属的强势媒体有关,还是黄金时段,以及采用娱乐节目的形式操作,然而问题也正是出在“娱乐”上,在网上、平面媒体上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对《鉴宝》的质疑,比如2004年《中国艺术报》有篇文章《鉴宝鉴出了什么?》,文中指出“部分收藏家和鉴定家对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鉴宝》节目提出质疑,认为该节目中专家给出的价格水分太大,一件鉴定为50万的瓷器,真实的市场价格最多5万。另外鉴定过程过于短暂,不符合文物界业内常规。近日,更有媒体表示,目前中国收藏界本来就“虚火过旺”,《鉴宝》的不严肃性更是给这种不正常现象火上浇油。专家只能辨别东西的真假,却未必掌握市场的行情。电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现状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海外传播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到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1、票房 近年票房收入概览 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在2009年电影票房增长42 96%的强势基础上,再次增长63 9%。。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 截止3月底,2011年季度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收入为26.75亿元,今年国产影片无论入市数量还是票房收入,均完胜进口影片, 增幅超五成。 影片类型 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生产动画影片16部,纪录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100部。此外,2010年进入城市主流院线的国产影片260多部。 2、中国电影企业

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后,于2010年开始进军电影院线领域。同年12月,博纳影业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电影企业。但从2010年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国产影片可以发现,尽管每部影片的制作都有民营电影企业的加入,但真正能推出在市场上具有票房号召力影片的企业仍然很少,民营电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亟须加强。 3、电影产业链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一体化流程。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中国尚处于由传统电影产业链向大电影产业链的过渡时期。4、政策扶持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陆续对电影行业进行了体制改革,从政策环境上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影业,形成竞争机制。同时,国有电影制片厂也在进行转企改制。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集中化程度比较高,我国核心电影企业初具规模。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影业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电影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行业。 5、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进入了的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把握好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紧紧依靠以核心价值观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为先导,弘扬社会正能量,摒弃低俗、恶俗、媚俗,避免过度娱乐化,成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主要从现在电视、网络播出的综艺娱乐节目本身出发,分析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问题。然后结合国外综艺节目的发展模式,探究中国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走向,最后就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进行预估。 [关键词]综艺节目同质化受众本位文化内涵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介绍 据最新的调查成果显示,2015年在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中,播出量第一的是电视剧,占总数的57%;而综艺节目的播出量占到总量的15%,紧随电视剧收视率之后,综艺节目无论是在收视率、还是在观众地忠诚度方面都占有着很大优势,其整体竞争力显得很强。2015年关于电视剧的微博转发量较去年同比增长6%,而综艺节目的微博的转发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接近到172%1。由此可见,综艺节目在中国的观众中一直很受关注。近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都是靠模仿和引进而取得好的收视率。现在各地方电视台播出的引进海外模式的节目多达几十档,“这些节目扎堆上演,广电总局不得不当即下发限制令,要求每个卫视在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个。这些引进模式,受观众追捧的背后,综艺的原创性不足的有关问题渐渐凸显出来。 (二)文献综述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不论是学术界和文化产业界都开始了电视节目的研究,英国的著名学者Dyer认为:综艺娱乐节目的各种形式都是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各类综艺娱乐节目给人们带来了某种形式上的的生活幻想,能够使人们感觉到信心满满、活力倍增,人们可以都过节目来寻找出一个在孤独的世界中难以寻找到的的幻想社会。近一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发展,电视综艺节目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国涛教授认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历史,可以大致划分成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表演类节目、游戏类节 1中国广告网,http://https://www.doczj.com/doc/e015890805.html,/html,《2015年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研究报告:各类节目人群属性最全分析》

中国电视节目现状分析

中国电视节目现状分析 首先,从娱乐综艺节目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各大卫视比较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基本都是购买国外风行节目的版权再进行本土“二度创作”的节目,娱乐成分较之国内娱乐综艺节目有过之而无不及。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以及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这类真人秀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国外购买版权再进行本土的“二度创作”,节目从制作到宣传推广等环节都竭尽娱乐之能事,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诉求。就连求职、相亲都成为娱乐节目的娱乐题材。虽然在国内收到了观众的很大反响,节目做得很成功,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都不是自己的,缺乏创新性,总是借鉴他人的题材,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节目怎么走向世界,什么时候可以让中国也有可以值得炫耀的东西,就比如美国的ELLEN SHOW,韩国的running man等,都是自创的以一种新颖的模式吸引众多观众的喜爱,并且走出国门,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而在国外叫得出名字的综艺却寥寥无几。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当前娱乐节目中存在人文内涵缺乏,因过分强化和突出它的感观刺激功能和游戏功能,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 其次,新闻节目的娱乐化相对于娱乐节目的显性娱乐而言,新闻节目的娱乐则进行的比较低调,它拥有的是种隐形的娱乐形式。主要表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题材上,新闻节目为了能更吸引观众注意和收视率,新闻报道在讲述新闻事件时采取的是比较戏剧性的表达方式,注重报道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经过40余年的发展,伴随着电视业的发展而出现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已从初期简单、单一的硬性“说教式”的新闻宣传样式,到今天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形态。近几年,伴随着电视专项栏目和专业频道的开播,新闻不再是干瘪的数字、华丽的词藻、生硬的说教,从电视里传播出的音频与视频不间歇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 现在主要讨论新闻节目在飞速发展之后的现状。 随着社会转型加剧、民主意识提高、媒介竞争激烈等主客观因素的涌现,不同大众媒介之间的竞争,也都体现在最能代表媒介水平的新闻评论节目上。近两年来,与电视民生新闻的红透半边天相对照,一度备受青睐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去日渐式微,如《焦点访谈》。内忧外患使得现阶段的此类节目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主持人角色误区。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大都是将稿子原封不动的念出来,但对评论节目的特点、评述的内容无法准确的把握。2、定位上游移偏离。从节目形态上来看,与其说是评论还不如说是深度报道。或者以述带评,观点模棱两可,逻辑混乱不清,评论缺乏力度,说理的比例很少,大多是在发布资讯。3、‘同质化’媒介的克隆。自新闻联播出来之后,各地方台纷纷效仿除了很多类似的新闻节目。如此一来就严重的影响了国民对电视新闻信息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从电视剧的制作来谈,近几年荧屏的抗日电视剧遭人诟病,其中不乏精品但更多的是剧情内容狗血、表现形式娱乐化的庸俗电视剧。雷剧、神剧的屡屡出现是电视剧制作日益失去节目范式、行业操守的纯娱乐的表现。 (一) 韩剧来袭对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冲击”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一向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但国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数量较少,佳作寥寥,于是贴近生活、现实题材居多的韩剧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韩剧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相较于国产电视剧更注重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中美和情的追求,因而得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