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经济学习题分解

政府经济学习题分解

政府经济学习题分解
政府经济学习题分解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

一、什么是市场机制?它具有什么功能?

答:(1)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练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市场机制功能主要有:交换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调节功能、约束功能、检验功能、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二、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西方经济学经过了那些理论演变?从其中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1)理论的演变:第一阶段:主张政府干预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第二阶段:强调市场作用和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第三阶段:从分析“市场失灵”出发,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四阶段:经济自由主义复兴,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政府行为的内在动机,强调“政府失败”或“政策失败”的可能性,主张从新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第五阶段:复兴凯恩斯主义,在承认政府是失败的可能性的同时,认为政府干预是对未来经济稳定的一种投资。(2)启示:1.自由主义并非反对一切国家干预的政策,并非彻底否定政府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政府干预主义也并非完全排斥经济自由而主张干预一切。 2.当资本主义经济比较稳定、经济危机和失业不十分严重的时候,自由主义容易抬头。相反,当经济危机和失业严重的时候,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往往会获得大量的拥护者。

三、什么是市场经济?如何理解我国的市场主义经济?

答:(1)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题、多中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由中央政府总调控、地方政府具协调的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是以金融市场为中心、各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分配的、既平等竞争又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

四、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类型是什么?

答:(1)原因: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既有内在性因素,也有外在性因素。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

(2)类型:宏观性失灵、信息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垄断性失灵、外在性失灵、分配性失灵。

五、为什么说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需要政府管理?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1.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2.作用: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有两大调控作用: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第二章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效能

一、简述政府职能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答: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在权利性质上后者从属于前者;在职能范围上后者窄于前者;在履行职责的重点方面,前者侧重于整体职能的把握,后者侧重于组织,干预经济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在权利功能上,前者是制定法律,后者是执行法律。

二、简述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

答:(1)含义:管理的主题是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任何其他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管理的经济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着眼于全局性的宏观管理,不同于不问经济管理和企业经济管理。管理的目的既有阶级性意义,也有公共性意义。管理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带有综合性。

(2)内容: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再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市场管制职

三、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内容。

答:内容: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直接控制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模式,建立以间接调节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将政府职能转化为实现宏观总量和结构平衡,保障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转,以及调节社会收入差距。

四、简述政府经济管理有限性和有效性的内涵。

答:(1)有限性:1.在政府目地方面,有限政府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2.在政府职能方面,有限政府是职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3.在政府过程方面,有限政府是实现透明行政的政府。4.在政府约束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法制的政府。

(2)有效性: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前提,是政府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理性要求与客观结果。

五、试述政府失败的表现。

答:表现:政府的政策偏差、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政府的寻租活动。

六、结合实际说明如何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效能。

答: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的边界。转变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果。引进法律机制,保证政府决策质量。建立工作程序,提咼政府办事效率。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管理功能。加强行政监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建立公开行政制度。

第三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

一、简述经济体制的内涵和合理化标准。

答:(1)内涵: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2 )合理化标准:衡量一种经济体制是否优越、合理,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其

标志就是看它能否有效地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证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方向。

答:(1)原因: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缺乏管理大工业、大城市经济的经验。

2.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逐步积累了组织和管理财政经济工作的经验。

3.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于开展互助合作和建立合作社经济,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以及在多种经济成分存

在的条件下发挥税收、金融、价格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调节作用等。4?旧中国经济落后,自给性生产占很大比重。

(2)方向: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建立以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所有制结构。2.在经济决策体系方

面,建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体多层次的决策体系,以保证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的和谐。3.在经济调节体系方面,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把过去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调节体系,改变为以指导性计划为主。4.在利益结构方面,建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结构。5.在组织体制方面,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按内在联系组织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管理体系。

三、简述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

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机构。经济运行的调节控制机构。经济运行的监督检查机构。信息和咨询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四、分析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历程和推进改革的重点

答:(1)历程:1.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的1982年改革。2.以强调政府职能

转变为特征的1988年改革。3.作为继续和发展1993年改革。4.职能定位取得突破

的1998年改革。5.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2003年改革。6.2008年以来的大部门体制改革。

(2)重点:1.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2.完善抑制政府特殊利益的内部规则。3.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4.强化法治约束手段。5.加快配套改革。

五、试述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

答:1.按照加入WT所作的承诺,全面清理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和公开性。2.以放松或取消限制为重点,营造国内各类合法经济主题公平竞争的环境。3.按照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的要求,整治市场秩序。4.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将精干、廉洁、高效有机结合。

第四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

1、宏观调控的中心内容

答: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2、我国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

(1)宏观调控不到位,经济秩序混乱。(2)宏观调控失控,总量失衡。(3)宏观调控实力不足,调控乏力。(4)宏观调控目标分散,调控联动性差。

3、政府经济性管制的基本内容:

答:他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信息偏在的领域,为了利用者的公平利用和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记等有关行为进行的管制。他的主要领域有:(1)对自然垄断行为的进入管制(2)对信息不对称行业的准入管制。

4、政府社会性管制的基本方式

答:(1)禁止特定行为(2)对营业活动进行限制(3)确立资格制度(4)检查、

鉴定制度(5)基准、认证制度

5、什么是管制失灵?

答:政府的管制没有起实际效果,对生产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一般表现在:(1)价格管制在实施中使得由亏损压力造成的正向激励机制失效并引起各种扭曲行为;(2)进入管制在实施中常限制正常竞争保护垄断得利益,使管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使得管制无效。

6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答:政府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缺乏整体思路中央国家机关目前尚未正式出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目前保留的审批项目大都与收费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第五章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

1、简述财政政策的功能:(1)调节资源合理配置(2)调节收入公平分配(3)调节供求总量平衡(4)调节货币流通状况

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适宜的财政政策?

答:从短期来说主要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1)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单纯使用松性财政政策;(2)从社会总供给不足时,单纯使用紧性财政政策;(3)当供大于求,可以搭配使用“紧”“松”政策。

从长期来说,主要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调整,改革税制。

3、简述货币政策的功能

答:(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适宜的货币政策?

答:要根据政策使用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实际情况而定。

盲目地固定实施某一货币政策,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一般应选择

均衡性货币政策,尽量少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绝对不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

5、简述我国产业政策的特征及政策的功能?

答:(1)更深层的干预色彩(2)强烈的赶超意识;(3)更着重于调节供给;(4)更长的调节时间

功能:(1)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功能(2)对资源配置结构的导向功能(3)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协调功能;(4)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组合功能

6结合实际如何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

答:在根据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条件来选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强调产业政策的积极效应的同时,应当充分注意的负面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尽可能地降低产业政策的实施成本。

7、结合实际如何选择适宜的收入分配政策。

选择收入分配政策,它是一个动态的相机选择的过程。因此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在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上,我们不但要考虑国民收入分配对总需求的作用,而者要充分注意收入分配政策对总供给的作用。

第六章公共产品

1.简述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含义和特点。

答:私人的特点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在消费商具有排他性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

2.简述公共产品的主要分类。

答:纯公共产品及准公共产品

3、结合实际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行分析

答:基本上是假定以个人缴纳的税收来负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税收应由个人的受益程度决定,实行拆包的税收,也就是实行税收的受益原则。

4、结合实际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必要性:(1)因为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并非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唯一途径,所以寻求其他途径就成了公共产品高效生产的必然。

(2)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败” 。可能性:(1)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2)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数量有限;(3)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5、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

答:(1)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资源筹集制度弊端不断;(2)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3)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膨胀,超过了农民的负担能力;(4)供给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供给多样性的要求;(5)机构膨胀;“吃饭财政”的现象日益严重,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

对策:(1)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2)积极引进私人投资,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3积极推进农村税制度改革,理顺公共分配关系;(4)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权力腐败行为。

第七章公共选择理论

简单题

1、如何理解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实际是一种政治过程。作为一种政治过程,公共选择有着不同的方面,要经历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和司法三个阶段。

2、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有什么不同?

答(1)私人选择是要通过市场过程选择资源在私人产品间的配套,公共选择则是通过政治过程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间的配置;(2)私人选择基本上遵从自愿交换的原则,消费者所消费的产品数量恰好是他所需要的,公共选择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消费者或投票人要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可能要接受他不喜欢的公共产品、支付他不情愿支付的税收,大家一致地消费等量的公共产品,个人所消费的公共产品与其需要相比可能过多或过少。(3)在私人选择中,消费者支出价格来决定所需私人产品的产量,并以此弥补商品的生产费用,存在一一对应的消费一支出关系;而公共选择是通过投票来决定,通过税收来支付消费,因此不存在对应;(4)在私人选择中,居民为需求方,厂商为供给方,各经济单位之

间存在竞争,竞争与市场机制促进厂商去满足消费者,实现社会利益;

.在公共选择中,需求方为包括居民和厂商在内的投票人,供给方则是政府机构,

各方由类似竞争的民主联系在一起,民主中的竞选促使政府努力服务于投票人,但是,相对社会民众,政府可能拥有更多的影响决策的权力。

3、直接民主制和代议民主制的公共决策程序有何不同?

答:直接民主:由公民直接实施其民主的权力,如全民公投。采取直接投票决策的程序。

间接民主:由公民选派代表实施其民主的权力,如代表制。采取先选出代表,再由代表投票进行决策的程序。

4、全体一致同意规则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第一被通过的决议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投票者的利益不会有任何人的利益遭到侵犯不会使任何一人受损而使至少一个人受益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理想境界第二在全体一致同意规则下可以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缺点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忽略了投票者的策略行为假定所有人都诚实地投票这不完全

符合现实。最后从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的理论标准来看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在满足“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时才符合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相对多数规则下产生的决策结果可能不符合。

5、多数通过规则有哪些具体形式?简单多数规则有哪些优缺点?

答: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又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合格多数票规则。按照简单多数票规则,只要赞成票超过1/2,议案或决策就可以通过。按照合格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相当大的比例,议案才能获得通过。这种合格多数票规则又可以分为2/3多数制,3/4多数制,4/5多数制等。

多数同意规则的优点,在于与一致同意相比决策成本相对小,容易作出决策。但它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多数人暴政)。这就是所说的外部成本。

(2)、与一致同意规则相比,单个参与者的选择行为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真实的偏好显示。

(3)、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投票悖论”,即无法得出明确的均衡结果,而与投票次序有关。

(4)、无法表达偏好强度。个人只能排列出对不同议案的偏好顺序,但无法反

映出偏好的强度。这可能在总体上产生无效率的结果,并同时可能产生投票交易行为。

6 分析公共选择过程中选民、政治家、利益集团、厂商、官僚的行为特点?

答:选民:(1)某些选民会放弃投票权。

(2).某些有着共同利益的选民会结成特殊利益集团。

政治家:(1).政治家在竞选时会宣布一些最能被“中间投票人”接受的政策主

(2).在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更多地倾向于用发行公债来代替税收。

(3) .在支出政策方面,政治家总是倾向于扩大公共支出的规模和范围。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有利于获得和不同支出项目相关联的特殊利益集团的支持;二是钱多好办事,可以突出政绩;三是受到具有信息优势的官僚影响,官僚们是希望扩大本部门支出的。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可以与当选议员、官僚形成一个“铁三角”,议员批准项目,

官员实施项目,利益集团从中得益,从而使广大分散的选民在公共决策中处于劣势地位。

厂商:厂商试图通过影响政府决策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或争取更多利益的行为时一种寻租行为。

官僚:1等级严格.2非人格化.3延续性.4专业化

7、试简要介绍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改革官僚部门运行的基本思路?

答:第一,公共选择理论和组织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等其他理论一样指出,改进官僚部门的最基本方法是强化官僚部门的解说责任与外在控制;第二,尼斯坎南提出要引进竞争,改进官僚部门的运行方式与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措施:其一,在官僚体系内部建立竞争结构,以打破官僚对公共产出供给的垄断和对公共产品生产成本信息的垄断,扭转因垄断而造成的低效率;其二,官僚部门只负责公共产品的供给而不直接从事生产;其三,引进利润动机激励,允许官僚部门对其财政预算节余有部分的自由处置权,以刺激官僚提高效率。第三、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来看,政治家是委托人,官僚则是政治家的代理人,负责实施政治家的愿望。由于政治家与官僚各有各的特殊利益,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加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这种委托-处理关系不可能避免地会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