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

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10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1-12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共28分)1.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A.60.5 B.60.5厘米 C.60.50厘米D.0.605分米

2.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3.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小明在仔细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7.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8.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9.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折射

C.白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红、绿、蓝三色光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如图所示,正确表示了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的光路图是()

A.B.C.

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B.用声音可将鱼吸引到渔网内,利用了液体能够传声的特点

C.利用回声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应用了超声波能够在液体中传播的特点

D.演奏小提琴时,演奏者通过手指在琴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12.下列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A.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B.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二、填空题(本题共19分,每空1分)

13.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

14.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3,通过路程之比为3:5,则甲、乙运动时间之比为.

15.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16.孩子在湖边观鱼,所看到的是鱼的像(“实”或“虚”),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深”或“浅”),这是因为光从(空气中射到水中或水中射到空气中)时,光发生了现象,来自鱼的光线在折射时(“靠近”或“远离”)法线.

17.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18.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前,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将.(不变,变大,变小)

19.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是法线,反射角为度,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保留作图痕迹)

20.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21.AB、CD是由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确定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

(1)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关系.

(2)实验时,我们为什么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3)实验中某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么移动手中的蜡烛B,都不能和A的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4)实验中我们在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时,可以看到前面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看到后面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

23.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

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

2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红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2)如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在纸板NOF上看到反射光线吗?.这样做的目的是.

四、计算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单位,公式及主要的运算过程,只写出结果的不得分)25.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遂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遂道需要108s.求:火车的运行速度.

26.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汽车静止)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

v=340m/s)求: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该汽车若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

27.每位司机都有一个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开始采取措施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位司机的反应时间约为0.5s,当他驾驶的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而采取紧急制动刹车动作后,汽车继续向前滑行了大约2s后停止,汽车在这2s内的平均速度约为7.5m/s.求:(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有多长?

(2)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直至汽车停止,汽车的总制动距离是多少?

28.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10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1-12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共28分)

1.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

A.60.5 B.60.5厘米 C.60.50厘米D.0.605分米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

【解答】解:

四个同学用小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A、60.5无单位,记录错误,故A不合题意;

B、60.5厘米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厘米,故B不合题意;

C、60.50厘米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毫米,故C符合题意;

D、0.605分米=6.05厘米,是错误数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考点】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于一个物体来说,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选择参照物时,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A正确.

B、在选择参照物,除了不能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外,其他无论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可以选择,B错误.

C、运动快慢不变,但如果不是沿直线运动,就不能叫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

D、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和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故D错误.

故选A.

3.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解答】解:乙看到路边树木向北运动,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说明他向南运动;甲看到乙静止不动,是以自己为参照物,他与乙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他与乙以相同的速度向南运动.

故选D.

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是确定的,与路程s的大小无关,故A错;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是确定的,与t的大小无关,故B错;

C、由v=得s=vt,v一定,s与t成正比,故C错误;

D、由上分析知,D正确.

故选D.

5.小明在仔细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A、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反射定律知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折射定律知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由折射定律知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二胡发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弦的长度不同,则振动的快慢就会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所以可以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从而会有美妙的音乐;

故选A.

8.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B、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折射

C.白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红、绿、蓝三色光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漫反射;光的色散.

【分析】①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②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④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A错误;

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故C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 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正确表示了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的光路图是()

A.B.C.

D.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

A、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在法线的两侧,而此图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故B错误.

C、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符合折射定律.故C正确.

D、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B.用声音可将鱼吸引到渔网内,利用了液体能够传声的特点

C.利用回声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应用了超声波能够在液体中传播的特点

D.演奏小提琴时,演奏者通过手指在琴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1)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4)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

【解答】解:A、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A错误;B、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用声音将鱼吸引到鱼网内,故B正确;

C、利用回声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应用了超声波能够在液体中传播的特点,故C正确;

D、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因为弦乐器发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弦的长度有关,而其响度是由手拨动弦的幅度来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BC.

12.下列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A.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B.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可通过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证明;(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继续传播,不能立即停止;

(3)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说明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弦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故B 正确;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可知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C错误;

D、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ABD.

二、填空题(本题共19分,每空1分)

13.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2.4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2.40 c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首先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再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只要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即可,所以该物体的长度可记为:2.4cm;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只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可,所以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2.40cm.

所以本题答案为:2.4、2.40.

14.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3,通过路程之比为3:5,则甲、乙运动时间之比为9:20.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与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以求出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

由题知,v 甲:v 乙=4:3,s 甲:s 乙=3:5,

由v=得t=,

甲、乙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t 甲:t 乙=: =: =9:20.

故答案为:9:20.

15.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则反射角为 60°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10° .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解答】解:当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90°﹣30°=60°,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因为反射时,入射角始终与反射角相等,因此当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也将增大10°. 故答案为:60°;10°.

16.孩子在湖边观鱼,所看到的是鱼的 虚 像(“实”或“虚”),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 浅 (“深”或“浅”),这是因为光从 水中射到空气中 (空气中射到水中或水中射到空气中)时,光发生了 折射 现象,来自鱼的光线在折射时 远离 (“靠近”或“远离”)法线.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逆着光线看去,鱼“变浅了”.

【解答】解:

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沿直线看去,看到的是比实际位置的浅一些的鱼的虚像.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虚;浅;水中射到空气中;折射;远离.

17.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50°;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根据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求出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通过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分析.

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

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如图所示,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

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可知,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50°;左;左.

18.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前,他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将变小.(不变,变大,变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物靠近镜,像也靠近镜,物远离镜,像也远离镜,像与物到镜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解答】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因此某同学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也是减小的.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19.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XX1是法线,反射角为30度,折射角为60度.界面的右边是玻璃.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XX′是法线,YY′是界面,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30度,折射角为60度.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YY′右边是玻璃.

故本题答案为:XX′;30;60;右.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保留作图痕迹)

20.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作出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图如下:

21.AB、CD是由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确定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发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解答】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在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SA、SC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

(1)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我们为什么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选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中某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么移动手中的蜡烛B,都不能和A的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实验中我们在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时,可以看到前面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看到后面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2)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3)如果实验中玻璃板倾斜,会导致A的像偏高或偏低,使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4)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要发生折射.

【解答】解:(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2)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所成的像就会偏高或偏低,这样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的汇聚点,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因此是虚像.

我们能透过玻璃板看见“蜡烛B”实际上是光线经过两次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1)像和物的大小;(2)选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4)反射;折射.

23.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

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会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不会弹起(填”会”或”不会”).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

(1)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3)如果将甲的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只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声;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乒乓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2)空气能传播声音;(3)会;不会.

2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红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如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在纸板NOF上看到反射光线吗?不能.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1)在此题中,反复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所以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当把纸板F向前折或向后折,F上的反射光线将会消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四、计算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单位,公式及主要的运算过程,只写出结果的不得分)25.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遂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遂道需要108s.求:火车的运行速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知道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的运行速度;

【解答】解: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1=L

隧道+L

=1800m+360m=2160m,

v===20m/s.

答:火车的运行速度为20m/s;

26.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汽车静止)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求: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该汽车若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分析】(1)汽车不动时,司机鸣笛后,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2)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5m/s 的速度已经前行了4s ,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知道声音的速度和传播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声音传播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处到高山的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处距高山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量程可得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解答】解:(1)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t=×4s=2s ,

由v=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s=v 声t=340m/s ×2s=680m ;

(2)54km/h=15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 车=v 车t=15m/s ×4s=6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声=v 声t=340m/s ×4s=1360m ;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

则:2s=s 声+s 车=1360m +60m=1420m

s=710m ;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s ′=s ﹣s 车=710m ﹣60m=650m .

答:(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

27.每位司机都有一个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开始采取措施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位司机的反应时间约为0.5s ,当他驾驶的汽车以54km/h 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而采取紧急制动刹车动作后,汽车继续向前滑行了大约2s 后停止,汽车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约为7.5m/s .求:(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有多长?

(2)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直至汽车停止,汽车的总制动距离是多少?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知道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反应时间,根据v=可得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知道汽车继续向前滑行的时间和平均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继续向前滑行的距离.滑行距离与汽车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之和即为汽车的总制动距离.

【解答】解:(1)汽车行驶的速度:

v=54km/h=15m/s ,

由v=可得,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vt=15m/s ×0.5s=7.5m ;

(2)汽车继续向前滑行的距离:

s ′=v ′t ′=7.5m/s ×2s=15m ;

则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直至汽车停止,汽车的总制动距离:

s 总=s +s ′=7.5m +15m=22.5m .

答: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有7.5m;

(2)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直至汽车停止,汽车的总制动距离是22.5m.

28.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两船同时相向而行,已知两船速度,根据速度变形公式,可求相遇时两船分别运动的路程,路程之和就是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据此列出方程求解.【解答】解:已知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设经过th相遇;

相遇时两船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s=s1+s2,

从南京开出的船行驶的路程,s1=v1t,

从上海开出的船行驶的路程,s2=v2t,

s=v1t+v2t,

代入数据,392km=28km/h×t+21km/h×t,

解得,t=8h.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汇编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共二十四道题,对初二物理前半期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试题中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基础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本试卷强化了实验考察,重点突出在科学探究上,科学探究的考察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强调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难度、区分度及探究题的设计上对下学期的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参加考试人数73人,最高分87分、平均分48.84。

三、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理试题量:题量比较适宜,全卷共有四道大题,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和计算题四种题型:。第一大题填空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二大题选择题10小题(共计27分);第三大题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共计22分);第四大题综合体,两小题(共15分);满分100分。 2、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空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其中出错率高的有填空题第4题、6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细腻,对运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问题不够熟练,今后教学中对重要知识一定要强化,不能让学生含糊不清。 【2】选择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其中选择题第13题第19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实际生活中串联与并联的实例,不能认真把握题目中的关键细心,今后教学一定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另外还要让学生多练习,培养独立分析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3】滴6题简答题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 【4】解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做题格式不规范,不习惯用物理公式进行表达重要量之间的关系,多数学生只学出了数学关系式,有些甚至连单位都未能带正确,这些细小的问题也是今后教学中注重点之一。 3、方案措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试题(含答案)

!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初二物理后,获得了以下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 A.所谓的力就是物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B.要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必须是直接接触的 C.相互作用的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C ) A.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力时,才会运动 3.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 B ) A.汽车的惯性等于所受的阻力 B.汽车的牵引力等于所受的阻力 C.汽车的牵引力大于所受的阻力 D.汽车的牵引力等于所受的重力 4.有关重力产生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只有接触地球,才被地球吸引. B.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C.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D.地球吸引近地面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5.铅球被推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飞行时( A ) A.只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重力和推力的共同作用. C.只受到推力作用. D.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6.关于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两个物体只要相接触,就一定有压力的作用 B.离开了物体,就没有相互作用的力 C.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7.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如果科学家要在其中进行实验,下列哪些操作不能正确进行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C.用天平测量质量D.用手表测量时间 8.以下措施中用来减小摩擦的是( B ) A.上紧缝纫机的皮带 B.在笔头上装上小钢珠,制成圆珠笔 C.在纲丝钳口刻上花纹 D.在乒乓球拍上粘上带颗粒的胶皮 9. 如图所示是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过程的实验,从实验中可以验证的规律是 ( B ) A.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及物体的重力三者有关 B.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C.浮力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也有关 D.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因为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力是由压力 差所造成的。 10.气球可以带重物在空中飞行的原因是( B ) A.由于气球中气体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的密度,只要气球中充满这种气体,它都可以上 升 B.只有在气球排开的气体的重力大于气球及它所带重物的重力才能上升 C.气球只要充足气总可以上升 D.气球上升与充入气体的密度无关 11.有下列实例:①游泳;②走路;③飞机在空中加油;④手拍桌子,手感到疼。其中主要 ..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 c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一个上、下底面材料相同的圆台型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按图a所示放置时,匀速将物体拉动的水平力大小是F a;按图b所示放置时,匀速将物体拉动 的水平力大小是F b.则( C ) A.F a>F b B.F a<F b. C.F a=F b.D.不知速度,无法判断. 13.如图所示,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受力示意图是( D ) 14.某车在一条长直水泥路面上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min,后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5min,则该车在两段运动时间内所受路面对车的摩擦力大小之比是( A )A.l:1 B.5:4 C.l:2 D.都不对. 15.某人用力推置于水平地面的一只箱子,但箱子没有动,这是因为( D ) A.推力小于地面给箱子的摩擦力. B.箱子惯性太大了. C.箱子受地球引力大于推力. D.推力与地面给箱子的摩擦力相互平衡.

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1、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 力)()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 2、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 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 3、用手握住酒瓶,使其瓶口朝上竖直静止在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D.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4、小欣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 B.锅铲柄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刀刃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D.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5、如图所示的薄壁容器,底面积为100厘米2,装了重25牛的水后,水面距容器底部20厘米,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为() A.25牛、2.5×103帕,B.25牛、2.5帕 C.2×105牛、2×103帕D.20牛、2×103帕 6、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

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7、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试比较A 、B 、C 、D 四点液体的压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P P P P A B C D <<= B 、P P P P A B C D <=> C 、P P P P A B C D <<< D 、P P P P A B C D >>> 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9、用手握住酱油瓶,瓶子没有下滑,是因为 ( ) A.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 B.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 C.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平衡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对 10.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在图中,A 、B 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管子沿B 开口吹气时,A 开口一端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1、寒冷的冬天,在茶杯中倒上大半杯开水后拧紧杯盖,往往过一会儿后就发现杯盖很难打开,这是由于杯内大量水蒸气发生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内外气体压力差 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进而增大了盖与杯之间摩擦力原因. 12.当马拉着载有1000kg 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 ,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 ,方向是________;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500kg ,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将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 13、吊车以2m/s 的速度将重物1×105 匀速向上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 若钢索改为以3m/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此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 14、打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2所示的玻璃管,在A 、B 、C 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 处,压强较小的是 处(选填“ A”“B”或“C”)。 如图3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 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口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试室: 班级 : 姓名 : 座号(考号): —— — — — — —— — —— — — — ——— — — — —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 ——————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2010—2011学年度 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所列的四个单位, 不是电功率的单位是( ) A .瓦 B .千瓦时 C .焦/秒 D .伏·安 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 ) A .R 1两端的电压 B .电源两端的电压 C .R 2两端的电压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 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电表的示数突然都变为零,则该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A. 电阻R 断路 B .电阻R 短路 C .灯L 断路 D .灯L 短路 4.有一只电压表有3V 和15V 两量程,实验中用的是0~3V 量程,小午同学在读数时从0~15V 量程的刻度盘上发现指针所示的电压恰为6.5V ,则实际测得的电压是:( ) A .6.5V B .2.5V C .1.3V D .1.15V 5.用电器的功率大表示 ( ) A .消耗电能快 B . 消耗的电能多 C .用电器中电流大 D .用电器工作时间长 6.对于公式R U I 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7.两个定值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为4Ω,若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为6Ω,则另一个电阻的阻值为 ( ) A .2.4Ω B .12Ω C .4Ω D .6Ω 8.标有“36V 40W ”的甲灯、“110V 40W ”的乙灯和“220V 40W ”的丙灯都正常发光,其发光情况为 ( ) A .甲灯最亮 B .乙灯最亮 C .丙灯最亮 D .一样亮 9.电炉丝烧断了, 若剪去一段再接入原来的电源上, 在相同时间内电炉产生的热量跟原来相比较, 则 ( ) A .增多了 B .减少了 V R 1 R 2 S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表一) 表 一 2.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知识与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大部分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较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物理对STS的影响。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所选素材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也有天体运运动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还有与当今社会十他注重的节能的知识。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探究思想。旨在提倡试题回归实验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最新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 姓名:成绩: __ 3 3 注意事项:本试卷中常数g=10N/kg;水的密度p水=1.0 x 10kg/m 、选择题 1、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数据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N B.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1.8kg C. 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1.2m/s D. 古剑山山顶的大气压大约是 1.2 x 105 Pa 2、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 想错误的是() A. “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B. “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C. “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 D. “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 3、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 A、重力、支持力 B 、重力、支持力、推力 C 重力、摩擦力、冲力 D 、重力、摩擦力、推力 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的重力和它所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5、在日常生活中,用10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A.杠杆 B .斜面C .一个定滑轮 D .一个动滑轮 6、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 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 7、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卷24分)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A、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A.一定是平衡力B.一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D.无法判断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5、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D.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6、充满水的啤酒瓶倒插入水中,然后抓住瓶底慢慢向上提,在瓶口离开水面之前,瓶底露 出水面的部分将() A.充满水B.有水,但不满C.酒瓶中无水D.瓶内外水面始终保持相平 7、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 2 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8、图中所示的各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9、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试比较 系是()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_心得体会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感谢您的阅读!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一) 本次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为唐山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题型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本次考试试卷的特点是,题目由易到难,难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类型多样,既检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了物理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答题情况 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八一班 93.8 100% 84% 八二班 61.3 54% 27% 八三班 63.4 58% 32% 八四班 67.7 63% 32% 八一班为住宿班相对来说成绩比较突出,其他三个班没有住宿的优势,成绩比较弱。各个题目的答题情况如下: 选择题 选择题共33分,平均得分在24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4、10两题 2、填空题 填空题共26分,平均得分18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14、17两题 3、作图实验探究题 作图实验探究题共30分,平均得分18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19、20两题 4、计算应用题 计算应用题共11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 三、每个题的考查意图 试卷中的每个题都考察了基本的知识点,与力的知识有关的题目有1、4、7、14、18。与功、功率有关的题目有2、22。与能量转化有关的题目有3。与惯性有关的题目有4、8。与压强有关的题目有5、9、13、15。与能量转化有关的题目有3。与大气压有关的题目有6。与浮力有关的题目有10、20。有杠杆有关的

题目有11、16、18。与滑轮有关的题目有12、18、21。与斜面有关的题目有17。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题目有19。 四、发现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学习知识提高成绩,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发现的问题才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试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第4、10、14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力的定义、惯性、二力平衡、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浮沉等知识考查,这几道题错的最多,说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用所学的只是解决最简单的问题。 2、审题不认真 每一次考试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的程度上也考查了学生是否细心、认真。有些题目是每个学生都会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得分,有的学生却不能得分呢?最关键的就是做题不细心、不认真。由于审题不细心,计算不仔细导致失分。 3、实验探究能力差 实验探究题是物理考察的主要题型,也是学生之间成绩拉开档次的关键题型,做好这类题要对出题者的意图了如指掌,对他所提示的实验思路理解的清晰透彻,很多同学在没有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盲目的做题,对实验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不能很好的做这方面的题目,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差。 4、计算能力差 计算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同学物理知识运用的很好,但是计算的结果错误,导致注这类题失分,计算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五、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为了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我运用了几种可行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每节课讲课前利用三五分钟发给学生一张小试卷,考一道题。由于每次都是考试要给出成绩,所以学生做的非常认真仔细。课下我会将学生所答题目批阅选出组长,让组长利用课下时间给组员讲解,组员听懂后再给组长讲,我会对组员进行抽查。每次考试组长都是不确定的,由做对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就激发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力》测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在图5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3.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 .汽车起动 B .汽车拐弯 C .汽车减速上坡 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B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D .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5.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 A .不断改变 B .始终不变 C .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D .无法确定 6.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 ( ) A .一定吸引地球 B .不一定吸引地球 C .一定不吸引地球 D .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 7.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 、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 、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 、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8.农民在清除黄豆与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 A 、砂粒比黄豆的密度大 图5 人对跳板的压力 手对弓的拉力 手对弹簧的拉力 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A B C D

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运动员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运 动员感觉头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2、放在桌面上的苹果,除受到了重力外还受 力,该力的施力物体 是 。 3、自行车的车轴安装滚珠是为了 摩擦(填“增大”或“减小”)。用 铅锤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 4、 如图所示,物体甲重14N ,被25N 的水平压力F 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 图乙所示,物体乙重40N ,在20N 的水平拉力F 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 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 甲为 N ,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 乙为______N . 5、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压住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 力为1 F 、压强为1p ,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2F 、压强为2p 。则1F 2F , 1p 2p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6、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很多物理现象中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如图所示, 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杯子吸住.这个现象说明了 ________的存在,第一位通过实验测出它的大小的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7、如图(a )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杯 中的水面出现如图(b )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 (选填“加 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做出上述判断的根据是水具有 。 8、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的电动自行车,但很多人说骑这种车在刮风时不安全.这 是由于刮风时,雨棚的形状导致下表面风速比上表面风速________,从而使雨棚 的下表面受到空气压强比上表面大.小明还发现电动车的座垫坐上去舒服,这是 因为座垫做得比较宽大,这有助于减小_____。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范文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本次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为唐山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题型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本次考试试卷的特点是,题目由易到难,难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类型多样,既检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了物理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答题情况 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八一xx93.8 100% 84% 八三班63.4 58% 32% 八四班67.7 63% 32% 八一班为住宿班相对来说成绩比较突出,其他三个班没有住宿的优势,成绩比较弱。各个题目的答题情况如下: 选择题 选择题共33分,平均得分在24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4、10两题 2、填空题 填空题共26分,平均得分18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14、17两题 3、作图实验探究题 4、计算应用题 计算应用题共11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 三、每个题的考查意图 四、发现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学习知识提高成绩,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发现的问题才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试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第4、10、14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力的定义、惯性、二力平衡、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浮沉等知识考查,这几道题错的最多,说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用所学的只是解决最简单的问题。 2、审题不认真 每一次考试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的程度上也考查了学生是否细心、认真。有些题目是每个学生都会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得分,有的学生却不能得分呢?最关键的就是做题不细心、不认真。由于审题不细心,计算不仔细导致失分。 3、实验探究能力差 实验探究题是物理考察的主要题型,也是学生之间成绩拉开档次的关键题型,做好这类题要对出题者的意图了如指掌,对他所提示的实验思路理解的清晰透彻,很多同学在没有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盲目的做题,对实验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不能很好的做这方面的题目,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差。 4、计算能力差 计算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同学物理知识运用的很好,但是计算的结果错误,导致注这类题失分,计算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五、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为了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我运用了几种可行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每节课讲课前利用三五分钟发给学生一张小试卷,考一道题。 由于每次都是考试要给出成绩,所以学生做的非常认真仔细。课下我会将学生所答题目批阅选出组长,让组长利用课下时间给组员讲解,组员听懂后再给组长讲,我会对组员进行抽查。每次考试组长都是不确定的,由做对的同学

八年级下册物理试卷(人教版)

图3 八年级物理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考生必须把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选项框,不要填涂和勾划无关选项。其他试题用黑色碳素笔作答,答案不要超出给定的答题框。 4. 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5.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 .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拉引体向上时,在手上涂防滑粉 C .给车轴加润滑油 D .骑自行车时,用力捏刹车 2.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湖光倒“影” C .毕业合“影” D .形“影”不离 3.下列不能..通过实验验证的是( ) A .大气压的存在 B .牛顿第一定律 C .阿基米德原理 D .连通器原理 4.如图1所示,下列生活事例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5.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踢足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踢足球时,脚感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在地面滚动的足球最终停了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作用 D .在地面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6.2017年4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天舟一号”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 A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D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7.一个重为6N 的小球,将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8N ,放手后小球将( ) A .上浮 B .下沉 C .漂浮 D .悬浮 8.如图2所示,对“做功与时间”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 .时间相同时,W 甲>W 乙 B .做功相等时,t 甲=t 乙 C .P 甲>P 乙 D .P 甲<P 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满分20分) 9.蝙蝠、海豚和大象的发声、听觉频 率范围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 能听到140000Hz 的声;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很广泛,例如:①通过分析次声波信息判断地震方位;②利用超声波排出人体内的结石;③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 人诊病等;以上实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 的是 (填序号)。 10.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该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 作用。 11.随着2016年云桂高铁建成通车,高速列车驶入文山。小明跟爸爸乘坐高铁从丘北到昆明,途中看 到窗外的树木向后飞快退去,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他又发现所携带的冰冻矿泉水瓶外壁有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12.如图4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 桌面上,若将它从虚线处截开,并将右边部分拿走,则 木块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图4 13.文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落差较大,最高的薄竹山主峰海拔为2991.2m 。在山顶,水的沸点 较低,其原因是山顶海拔高,大气压 ;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你举出一个应用连通器的实例: 。 14.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河水越 D .载重汽车安装 有很多车轮 图1 A .书包带做得 比较宽 B .铁轨铺在 枕木上 C .切苹果器的 刀片做得很 锋利 图2 W/J 甲 乙 发声频率 听觉频率

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卷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2分,将答案填入本大题后的表格中) 1、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5102 毫克的是 A.一颗图钉 B.一册初二物理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把木椅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A .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 .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C .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D .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3、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 ) A 、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枕木上 B 、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C 、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 D 、在烂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4、“死海不死”的故事说的是:“……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可他们都漂 浮在海面上……”。以下是几位同学对该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奴隶和俘虏是被水平扔进海里的 B .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在海里自然漂浮 C .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总大于其重力 D .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其重力 5、.把重5N 、体积为0.6dm 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物体上浮,F 浮=6N B .物体悬浮,F 浮=5N C.物体漂浮,F 浮=5N D.物体沉入水底,F 浮=6N 6、一个量筒中盛有水,水面刻度值是200毫升,今将一质量是60克的物体投入量筒中后水面升高到250毫升处,那么这个物体在量筒中的情况是( ) (A)悬浮在水中 (B)漂浮在水面 (C)下沉到筒底上 (D)下沉到筒底后又上浮 7、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同时轻轻放人盛水的烧杯中,最终甲球悬浮在水中,乙球下沉人水底,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 .乙球密度等于1.0×103kg/m 3 C .乙球对杯底有压力作用 D .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受到的浮力 8、图中的铁圆柱挂在弹簧秤下,浸没在水中,现匀速缓慢向上提弹簧秤,使圆柱体上升,直到其下底面恰好离开水面,在这整个过程中( ) A .弹簧秤的读数—直不断变大 B .弹簧秤的读数先不变后不断变大 C .圆柱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一直不断变小 D .圆柱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先变小后不变 9、浸没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过程中,它受到的( ) A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 .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 .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10、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11、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相等、高度相等,它们都竖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对桌面压强的大小是 ( ) A 、铜圆柱体最大; B 、铁圆柱体最大; C 、铝圆柱体最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2、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 丙 乙

物理试卷分析

丰乐镇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物理期末质量监测分析 一、试卷特点 (一)试卷内容 第一章至第六章,一至三章约占25%,四至六章占75% 。试卷内容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第二卷非选题,共28题. 从试卷中可以看出各知识块的结构、比例较合理,加强了主要知识的考查,增加了实验探究部分的占分比例,有利于考查学生能力。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现象理解,有70%的容易题,尽可能从基础知识着手,题目的难度虽降低了,但注意到了试题的灵活性。 (三)体现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试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对实验探究、信息搜集与处理等多种能力进行了考查。 (四)加强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试题加大了与实际联系的力度,有很多试题的情景取之于生活中,学生都比较熟悉,例如,选择题第7题(同一黑板上的字,有的同学看得清,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不清,找原因)、第23题(考察刻度尺、停表和温度计的读数),并且这些题都不是为联系而联系,而是真实地反映了“物理就在你身边”,帮助学生打破物理的神秘感,消除对物理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五)加大了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 试卷中的实验与探究作为试卷中的重要部分,且分值占25分,以此突出实验探究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利于指导物理教师的日常教学。如第24、25、26题(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和测液体的密度),都是实验的基本技能,第24题(平面镜成像),考查学生对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考试情况分析 三、最高分99,最低分2 总平均分:61.2 及格率:52.17% 优秀率:19% 统计结果看出在考生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低分群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 在166份试卷中,最低分2分,30分以下占28人,这部分学生已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没有掌握,而是丧失了学物理的兴趣,从他们的答卷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不到位 基本的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彻,往往表现在无法准确识别、判断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如第7题,有些同学误选A,这些学生吴认为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由于教室里光线暗了的原因。 (三)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水平低 试卷中的实验、探究的考查比较全面,涉及到对实验基本技能、基本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过程和方法,但得分率都不高,说明在教学中这一环节还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念,用新

(完整)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物理学中,力是____________。 2.当物体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_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 4.用手拍打课桌,____是施力物体,______是受力物体;同时手感到疼痛,说明手受到了桌面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 的。 5.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通常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是比例常量,一般情况下认为是不变的,通常取9.8N/kg。 6.弹力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一下橡皮泥留下一个指纹,这是________形变;拉一根橡皮筋,使它伸长到一定长度,然后松开,它又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这是__________形变。 二.选择题 1.关于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力不一定总有受力物体.比如,一个人用力向外推掌,用了很大力,但没有受力体C.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一定和地面垂直 D.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怎样运动,受到的重力都一样 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下列计算10 kg物体所受重力的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 A.G=mg=10×9.8 N/kg=98 N B.G=mg=10 kg×9.8 N/kg=98 N C.G=mg=10 kg×9.8 N=98 N D.G=mg=10 kg×9.8=98 N 4.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2分×20=40分) 1、如图所示力的现象中,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B.手拉橡皮筋的力 C.月亮对地球的力 D.大象对跷跷板的力 2、1N的力大约等于() A.拿起一支钢笔所用的力 B.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C.提起一个书包所用的力 D.拉动一辆人力车所用的力 3、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受到的力大 4、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C.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5、如图是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玩具“不倒翁”摆动过程的示意图,O点是“不倒翁”的重心将“不倒翁”扳到位置1后释放,“不倒翁”向右摆动,经过竖直位置2到达另一侧最大摆角的位置3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倒翁”在位置3时,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只有在位置2,“不倒翁”受到的重力方向才是竖直向下 C.“不倒翁”之所以不倒是因为重心很低 D.“不倒翁”从位置2到位置3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6、一根长8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8N时,长度变为12cm,当长 度变为14cm时所受拉力是() A.10N B.12N C.14N D.20N 7.若不计空气的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球在空气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 B.足球 C.守门员 D.地球 8、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G=mg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 m=G/g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C. g=G/m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 D.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物体质量产生的 9、已知月球上的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1/6,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月球,测得方便面的的示数是() A. 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6N B. 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C. 天平示数为100/6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 N D. 天平示数为100/6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6 N 10、对于摩擦力,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并相互挤压,且接触面不光滑,它们之间一定产生摩擦力 B. 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D. 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11、摩擦力的大小与下列条件无关的是() A. 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B.压力的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A B C L1 L2 S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卷 时量: 90分钟总分: 100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能否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电流表可以,电压表不可以 B.两种电表都可以 C.电流表不可以,电压表可以 D.两种电表都不可以 2、如右图所示,将电流表先后接在A处、B处、C处,当开关S闭合后, 电流表读数情况是() A.A处最大B.B处最大C.C处最大D.三处一样大 3、串联在电路中的两盏灯甲和乙,若甲灯比乙灯亮,则通过甲灯的电流 I甲与通过乙灯的电流I乙的大小相比较是() A.I甲=I乙B.I甲>I乙C.I甲<I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实验室测导体电阻的方法叫() A.欧姆法 B.电阻法 C.伏安法 D.以上都不是 5、一只标有电阻值20Ω的定值电阻,若通过的电流是0.5A,那么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 A.40V B.10V C.0.025V D.条件不足 6、如右图,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 A.灯L1两端的电压 B. 灯L2两端的电压 C.灯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7、将一段导体接在电路中,如果将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一倍, 关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和电流都保持不变B.电阻不变,电流增大一倍 C.电流不变,电阻增大一倍D.电阻和电流都增大一倍 8、根据欧姆定律可导出公式R=U/I,依此可测定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的电阻与本身的材料和属性有关,与电压、电流无关 C. 导体的电阻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又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9、关于电压表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电压表的时候要先将表的指针调零 B、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电压表测量电压时,被测电压值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D、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必须与被测电路并联 10、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的是() A.长度相同的铜丝,细的比粗的电阻大 B.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长的比短的电阻大 C.横截面积相同的铁丝和铜丝,铁丝可能比铜丝的电阻大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1、如右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将电压表并联在ab处时读数是0V;并联在bc处时读数是6V,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其电路故障是() A.L1灯丝断路B.L2灯丝断路C.电池耗尽无电压D.L2灯丝短路 12、装饰用小彩灯每个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10V,问至少要串联多少只灯,才能用家庭电路做供电电源() A. 20只 B.21只 C.22只 D.23只 13、我们在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常常先“试触”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判断电路是否接通了B.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灵活 C.判断被测量的电压是否超过量程D.习惯性做法,没有什么目的 14、如右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为了使滑片P向B端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那么它串联入电路时应连接的接线柱为() A. B和C B. B和D C. A和D D. A和B 15、滑动变阻器能够改变电阻,主要靠改变导线的( ) A.粗细 B. 接线柱 C. 长度 D. 温度 16、小华家厨房里的电线绝缘层老化了,她妈妈用电饭锅做饭和用电炒锅炒菜时,小华突然发现厨房里的电线冒烟了,他应该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立即打电话119报警B.立即到客厅中把自己家的总开关断开 C.赶紧用水把火泼灭D.在最短的时间内跑到楼下把整栋楼的总开关断开17、将R1、R2(R1>R2)按照下列四种不同接法接入同一电路中,电路中电流最大的是() 18、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 用湿手拨动开关 B. 把湿衣服晾在室外电线上 C. 发生电着火,赶紧用水扑火 D. 保持绝缘部分干燥 19、小刚用右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 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 操作是()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20、如右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端移动, 则() A. 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B. 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C.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D.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V,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V,对于人体而言安全电压是。 22 、下表列出了一些材料制成的长 1m、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导线银铜 铝钨铁锰铜合金镍铬合金电阻R/Ω0.016 0.017 0.027 0.052 0.096 0.44 1.1 R1 R2 R1 R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